2002 没有惊喜

2002 没有惊喜

一、没有惊喜的2002(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新,高俊,冯林燕,汤筱晓[1](2021)在《弱主动服务行为的概念、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5个典型餐饮和酒店品牌的顾客在大众点评平台的评论作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行业中实际存在却并未引起理论关注的问题——主动服务悖论。研究发现:(1)弱主动服务行为是有效避免服务冗余、解决悖论的服务类型,这一新概念的核心特征是自发性、准确性和共情性,指员工是在服务过程中侧面地准确了解到顾客潜在需求后,站在顾客立场,为顾客提供适宜的、细腻的主动服务;(2)弱主动服务行为能为顾客创造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即无预期惊喜,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是顾客自尊的提升;(3)弱主动服务行为的效应最终促使品牌与顾客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意境的"关系"(guanxi),即顾客品牌缘分,包括品牌投缘、品牌类亲缘、品牌惜缘3个维度。本文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观点,为解决主动服务悖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宗星宇[2](2020)在《网络直播营销中顾客心流体验与冲动性购买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佳慧[3](2020)在《基于业主需求的写字楼物业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当前,物业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积极拓展多业态服务领域,写字楼物业成为非住宅领域的重点开拓对象。业主满意度决定了物业服务的价值,当业主需求未被满足时将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物业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类型,现有研究大多分开进行需求或服务研究,较少探讨两者之间路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写字楼服务设计的案例研究,剖析基于需求进行服务设计的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将有助于物业企业资源利用和获取竞争优势。本文选取物业行业写字楼业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用访谈法对写字楼业主需求的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案例研究识别业主需求转化为服务属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取出基于不同需求进行服务设计的理论模型。通过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1)通过对物业服务四十余年的发展,将物业服务演变过程总结为专业化、全程化、多元化、平台化和圈层建设五个阶段。(2)基于KANO模型,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将写字楼业主需求划分为基础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惊喜型需求,并基于用户需求、商业价值和资源能力协同的服务设计基础对不同需求进行服务设计案例研究,归纳在对不同类型业主需求进行服务设计时,应该匹配的企业关键因素能力与资源。在理论上,研究结果为探讨企业在基于业主需求进行服务设计中的需求落地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了服务设计在接触服务中的理论基础,描绘了需求识别、需求转化到服务落地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企业更快实现需求服务落地,更好的为业主提供服务,最终提升业主满意度及品牌忠诚度。

朱圆圆[4](2020)在《隐性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品牌标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俨然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品牌标识不仅塑造了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身份,而且品牌标识能够被消费者准确的识别,传达生动的信息,所以企业致力于设计一款具有吸引力且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的品牌标识来塑造一个可被消费者识别且又独特的品牌身份。本文从品牌标识的隐性设计手法入手,基于自我生成效用、图底反转原理、顿悟学习理论,运用实验法,通过四个实验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探究了高隐、中隐、低隐品牌标识是否都比显性品牌标识更能够增加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其次探究中隐与低隐品牌标识作用于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内在机理;然后进一步研究中隐、低隐品牌标识与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关系是否具有持久性;最后研究高隐品牌标识用何种启动方式可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实验一研究发现中隐和低隐品牌标识由于大部分消费者能够发现隐性设计线索,在自我生成效用的作用下,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显着高于显性品牌标识;能够识别出高隐品牌标识的消费者品牌态度较高,没有识别出高隐品牌标识的消费者品牌态度较低,所以总体上消费者对高隐与显性品牌标识的品牌态度无显着差异;高隐、中隐、低隐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实验二研究发现中隐和低隐品牌标识能够增加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内在机制不完全相同。中隐品牌标识能够引发消费者的顿悟反应使消费者产生惊喜感进而增加消费者品牌态度,而低隐品牌标识无法使消费者产生惊喜感;中隐和低隐品牌标识都采用了图底反转设计手法,二者都能够通过增加消费者的有趣性感知进而增加消费者品牌态度。实验三验证中隐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更具持久性。实验表明一周以后,虽然由中隐品牌标识所激发的惊喜感和有趣性感知不再存在,由低隐品牌标识所激发的有趣性感知也不再存在,但是中隐品牌标识仍比显性品牌标识更能够增加消费者品牌态度而低隐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不再具有显着的影响。附加实验证明在有效提示后,高隐品牌标识也可以显着提高消费者品牌态度。本文在理论层面丰富了品牌标识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为企业如何运营隐性品牌标识进行品牌塑造做了科学的指导。

陈迪[5](2020)在《现代汉语“V个XP”格式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把“V个XP”格式分成三个子格式——“V个NP”“V个VP”和“V个AP”,并对它们进行研究。首先从“量类”“量维”“量值”三方面对三个子格式的表量情况逐一分析,然后将三者在表量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它们之间的异同来判断“V个XP”格式的结构类型以及“个”的语法属性。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章。首先,根据“XP”词性的不同将“V个XP”格式划分成“V个NP”“V个VP”“V个AP”三个子格式,再以三个子格式为核心分别建立第二、三、四章。其次,在二、三、四章中,三个子格式均可以根据表量载体的不同被分为表事物量类和事件量类两种类型。表事物量类时,格式是对事物个数或种类数的记量,量维是“个体维”或“种类维”,量值是“一”;表事件量类时,格式是对事件发生次数或种类数的记量,量维是“次数维”“种类维”,量值是“一”,格式还可以对事件的级次进行记量,量维是“人工维”,量值不是确切的数值,而是一个级次,是“极量级”“高量级”“中量级”或“低量级”。此外,“V个NP”格式和“V个AP”格式中还存在不表量的情况。通过对不表量的格式中“个”的分析,发现“个”不再是量词,而是相当于“助词”“话语标记”或“衬字”。最后,在第五章中,先将三个子格式表量时的相同点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三者的引申发展关系,然后再将三个子格式表量时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以判断三者各自的语法化程度。第三部分是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反思本文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博[6](2020)在《促销限制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GDP在2019年达到14.4万亿美元,人均占有量达10276美元。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购物观念也发生变化,从而使消费者冲动性购物行为逐渐增多。同时,商家广泛的开展促销,虽然促销的形式不同,但都旨在激发甚至是增强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意愿。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在现实的购物场景中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暗示着其中包含巨大的商业利润,各大商家也在利用消费者的这一特点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因此,为了在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商家往往通过开展具有一定程度上限制性的促销活动,来激发和增强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发生的概率。无论是在现实的商家的促销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限制性促销对消费者行为都有显着的影响,因此,更进一步的分析促销限制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发生作用的影响路径,对商家的促销实践更为重要。通过对促销限制与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关系进行研究,阐述促销限制和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作用机理,从而能够帮助商家制定营销措施,提高销售利润。目前,关于促销限制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充足,以往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理论研究,而具体的应用到促销限制类型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研究则把促销限制类型和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结合起来,并引入消费者预期这一中介变量,以品牌概念类型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实证研究,结合理论分析,构建本研究的研究模型和研究架构,探讨促销限制类型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为商家开展具有某种程度上限制的促销活动,提高促销效果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阐述了在商家开展限制性促销的情境下,促销购买限制类型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影响机制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方法和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性研究总结。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并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同时,结合消费者预期的理论知识,引入消费者预期(预期惊喜VS预期后悔)这一中介变量,以及把品牌概念类型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促销购买限制类型(限时促销VS限量促销)与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研究模型。最后,基于对促销限制类型的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假设,进而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结论,分别探究了不同促销购买限制对消费者预期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者预期的不同强度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者预期的中介作用以及品牌概念类型的调节效应。通过探究促销限制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从而能够对商家的具体的营销实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

梁依睿[7](2020)在《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们普遍认为,语言的使用方式(口语,书面语)会影响语法结构。具有书面形式的语言和没有书面形式的语言的语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对于前者来说,口语和书面形式的常用语法结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读写能力对个人语言运用的影响,以及日常阅读是如何影响个人语法等问题还有待考究。本研究重点从普通话引语结构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直接引语在口语中比在书面交际中更为常见,并且在非书面语言的语法中更为突出。没有书面形式的语言被证实大量使用直接引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没有使用间接引语。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文盲说话者的语法结构是否类似于这些语言的语法?或者识字和不识字的话语者是否以同样的方式使用直接引语,证明直接引语的使用差异不是由读写能力的差别,而是由特定的语言方式(例如双向交流或者单向书面表述)引起的。我们通过开放性采访,采集对比文盲和非文盲被试在个人叙述中选择直接引语和其他描述方式的频率和用法,以及他们的形式与功能。本研究发现:1)文盲话语者和非文盲话语者在日常交流中最常使用直接引语作为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某人的言语、思想或情感。2)读写能力对个人口语交际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没有显着影响。3)与文盲话语者相比,非文盲话语者使用更多的语法结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接(而非间接)引语的使用与交流方式(对话而非独白)关系更密切,读写能力会影响个人口语交际中的语法结构和句法嵌人形式。

池莉[8](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应舜[9](2019)在《精品酒店顾客感知意象研究 ——目的地意象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精品酒店以其个性化的特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顾客的青睐。学界对精品酒店的研究以顾客满意度、顾客体验和市场营销为主,缺乏对顾客的感知意象的关注。在跨文化背景下,传统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访谈由于在数据的数量、数据的时间/空间跨度及数据的丰富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和全面地探究不同文化背景顾客的感知意象。因此,本研究基于文本大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法(关键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情感分析、可视化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法(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从目的地意象理论和跨文化的视角深入剖析不同文化背景顾客的感知意象的差异性、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以及文化差异如何影响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不同文化背景顾客的感知意象的构成特征、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关联结构、感知意象对应的情绪特征都具有显着的差异性。从感知意象的受关注度来看,中国大陆顾客最关注的是无形因素例如“服务”,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顾客在关注度上虽然存在差异性,但是最关注的都是有形因素例如“房间”和“餐饮”;中国大陆顾客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维度构成都比国外顾客更为丰富;从情感强度来看,中国大陆顾客更习惯于表达积极的情感而较少表达消极的情感,国外顾客则在表达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方面都较为直接;中外顾客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关联结构和对应的情绪特征也存在显着的差异。其次,文化差异是造成不同文化背景顾客的感知意象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原因。在精品酒店的顾客样本中,基于Hofstede的跨文化理论,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及放纵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长期定位则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个人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及放纵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长期定位则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定位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放纵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长期定位和放纵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文化维度中权力距离和长期定位与感知意象正相关;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放纵则与感知意象负相关。最后,文化距离负向调节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检验了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在精品酒店的情境下,服务的感知意象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房间的感知意象和设计的感知意象,对满意度影响最小的是餐饮的感知意象;无形的方面比有形方面对顾客的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更大;文化距离负向调节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即精品酒店顾客和酒店所在国家的文化距离越大,顾客对酒店的绩效和比较标准的一致性越弱,从而减弱了顾客感知意象对顾客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顾客感知意象的构成、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关联结构及感知意象对应的情绪特征,对以往将感知意象作为一个整体变量的研究角度进行了拓展;第二,将跨文化理论引入目的地意象的研究领域,探讨了跨文化理论中的文化维度和感知意象的相关性,为全面理解不同文化背景顾客感知意象的差异性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第三,考察了文化距离如何调节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丰富了消费者行为的变量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第四,对顾客的异质性进行了深入的解构,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产生异质性行为的原因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从实践意义上来看,通过深入挖掘精品酒店顾客的异质性特征,给酒店管理者提供了更有效的大数据管理方法,也对酒店业的细分市场、市场定位及营销管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宋红娟[10](2019)在《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行为价格研究 ——以旅游产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价格是一个适用于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价格的确定不仅是公司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的核心问题,因此许多领域的价格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从营销角度对价格进行了研究,力图增强对消费者价格行为的理解,一个叫做“行为价格”的话题。行为价格有助于解释基于微观经济原理的传统价格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实现企业有效价格管理以提高利润。Cheng and Monroe(2013)明确提出行为价格的研究领域是价格(price)而不是定价(pricing),但对行为价格的研究主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主线,制约了行为价格理论的深入开展。因此,本研究回顾了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处理过程和消费行为的相关文献。以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将传统文献综述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重点综述和讨论排名前20的营销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行为价格的文献。本研究目的是基于以前的文献对行为价格的研究进行概念化,确定研究主题网络,并讨论该领域多产的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主线。随着市场中新的定价机制不断演变,消费者、价格和零售商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急需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消费者、价格和零售商之间的新关系。本部分引用奈特不确定性的动态决策方法---贝叶斯学习理论,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消费者如何响应商品购买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价格信息;通过建模解决消费者基于贝叶斯方式对不确定性价格信息的反应问题,因变量为支付意愿;以广告为信源,向消费者提供静态价格信息广告和动态说服性广告以推进购物进程。模型理论假设消费者使用贝叶斯更新来修改先前的感知价格分布,说服性广告的曝光可以减少支付意愿估计偏差;然而锚定价格和说服性广告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支付意愿的估计偏差。接着使用Becker,DeGroot和Marschak(BDM)机制,设计了一个旅游产品真实购买决策实验,拓展了仅限于日常杂货品的行为价格理论;并且利用实验数据测试了模型假设理论,实验结果与模型假设一致,证明了贝叶斯学习理论在行为价格研究中的适用性。贝叶斯学习涉及收集和解释外部信息,以有效地判断价格并产生消费行为。本研究引入贝叶斯学习理论,还原消费者学习过程,通过两阶段实验来探索感知价格和不确定质量信息对消费者学习及其决策的认知机制。贝叶斯学习理论假设通过提供动态广告信息的眼动追踪实验来观察消费者在奈特不确定性决策过程中的学习机制进而得到验证。结果表明,奈特不确定性下,消费者在不同的信息状态空间St中基于不同感知价格水平,进行了不规则的贝叶斯学习;信念变化遵循一阶马尔可夫的学习规则;贝叶斯学习是一个双系统加工过程。总体而言,结果支持贝叶斯学习模型的信念整合原则。贝叶斯学习过程中,消费者多数情况下处于信息不完美的状态,总是在做出不确定的决策。但由于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在决策中会采取情绪启发式判断。本研究设计了一个行为价格形成的贝叶斯学习脑电实验,它模拟了贝叶斯更新(updating)和预测惊喜(surprise)的动态过程,将不确定性产品质量信息和感知价格水平相结合,探讨这些因素随着信息的累积对消费者价格情绪的影响。本文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来记录贝叶斯更新和预测惊喜的脑波成分。ERP结果显示不确定性产品质量信息扩大了感知高价格的消极情绪。具体来说,与感知低价格相比,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信息下的感知高价格引起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s,LPP)显着的振幅;与确定性信息相比,不确定性信息下感知价格水平引发的LPP幅度也明显更大。随着信息的累积,情绪在价格判断(支付意愿)中贝叶斯更新阶段比预测惊喜阶段的渗透程度低,支付意愿信念与LPP振幅偏转成正向关系(例如高水平的支付意愿引发更大的偏转幅度)。双系统理论描述了信息处理和整合所涉及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直觉系统负责情感,情绪,快速和自动的快速过程,而审议系统则负责较慢的过程,这些过程更具分析性,理性,速度和计算性。前系统也被称为系统1,而后者系统通常被称为系统2。本文结合双系统理论为行为价格形成过程提供了认知与情绪同时作用的动态分析。基于真实消费体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感知高价格的情境下,信息的累积对不同情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调整幅度有影响但不显着;在感知低价格的情境下,信息的累积会对具有不同情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调整幅度产生显着影响,即消极情绪者降低的支付意愿幅度小于积极情绪者。这说明随着信息的积累,认知对支付意愿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情绪也随之减小。而且,这些效应会因不一致的目标体验而衰减。最后,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的积累,由认知和情绪共同解释的支付意愿调整幅度趋于平稳。

二、没有惊喜的200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没有惊喜的2002(论文提纲范文)

(1)弱主动服务行为的概念、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相关理论回顾
    (一)主动服务行为相关理论
        1. 主动服务行为
        2. 服务冗余
        3. 顾客潜在需求
        4. 小结
    (二)顾客惊喜
    (三)顾客品牌关系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案例选择
    (三)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
    (一)数据编码
        1. 开放性编码
        2. 主轴编码
        3. 选择性编码
    (二)信度分析
五、研究发现
    (一)弱主动服务行为概念暨主动服务悖论的应对策略
    (二)弱主动服务行为创造顾客无预期惊喜的作用机制分析
        1. 弱主动服务行为提升了顾客自尊
        2. 顾客自尊提升创造顾客无预期惊喜
    (三)弱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理论贡献
    (三)实践启示
    (四)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3)基于业主需求的写字楼物业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核心问题
    1.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2.1 需求及业主需求的相关研究
        2.1.1 需求的基本内涵及需求演化研究
        2.1.2 业主需求的研究进展
    2.2 写字楼物业服务及服务设计研究
        2.2.1 服务及服务质量
        2.2.2 写字楼物业服务
        2.2.3 服务设计相关研究
    2.3 业主需求在物业服务设计中的重要性
    2.4 研究述评
3 物业服务阶段与业主需求层次的变迁
    3.1 物业服务创新发展阶段
    3.2 业主需求层次构建
    3.3 物业服务各阶段主导需求
4 写字楼服务现状及业主需求分析
    4.1 写字楼物业服务现状
    4.2 业主需求获取研究方法
    4.3 业主需求分析
    4.4 基于Kano模型的业主需求类型识别
        4.4.1 基本型需求
        4.4.2 期望型需求
        4.4.3 惊喜型需求
5 基于需求的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5.1 服务体系设计基础
    5.2 基于基本型需求的服务案例
        5.2.1 基本型需求服务设计——以卫生间保洁为例
        5.2.2 基本型服务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
    5.3 基于期望型需求的服务案例
        5.3.1 期望型需求服务设计——以会务服务为例
        5.3.2 期望型服务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
    5.4 基于惊喜型需求的服务案例
        5.4.1 惊喜型需求服务设计——以雨伞租借服务为例
        5.4.2 惊喜型服务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
    5.5 本章小结
6.研究发现与对策建议
    6.1 业主多层次需求类型对比
    6.2 企业基于需求创造价值过程
    6.3 企业基于需求进行服务设计路径模型
    6.4 物业服务企业的对策建议
        6.4.1 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品质
        6.4.2 实现期待,开展增值业务
        6.4.3 提供惊喜,加强场景建设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隐性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视觉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
    2.2 品牌标识的研究综述
        2.1.1 品牌标识分类的研究
        2.1.2 品牌标识颜色的研究
        2.1.3 品牌标识形状的研究
        2.1.4 品牌标识视觉几何特性的研究
        2.1.5 品牌标识设计风格的研究
    2.3 对现有研究的总体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
    3.1 显性和隐性品牌标识的定义
    3.2 理论基础
        3.2.1 自我生成效用
        3.2.2 图底反转理论
        3.2.3 顿悟学习理论
    3.3 研究假设
        3.3.1 隐性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3.3.2 惊喜感与有趣性的中介作用
        3.3.3 隐性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持久性效用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实验一:高隐、中隐与低隐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4.1.1 预测试
        4.1.2 实验研究过程
        4.1.3 数据分析和结果
        4.1.4 实验一讨论
    4.2 实验二:惊喜感和有趣性的中介作用
        4.2.1 预测试
        4.2.2 实验研究过程
        4.2.3 数据分析和结果
        4.2.4 实验二讨论
    4.3 实验三:中隐与低隐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持久性检验
        4.3.1 实验研究过程
        4.3.2 数据分析和结果
        4.3.3 实验三讨论
    4.4 附加实验
        4.4.1 实验研究过程
        4.4.2 数据分析和结果
        4.4.3 实验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理论与实践贡献
        5.2.1 理论贡献
        5.2.2 实践贡献
    5.3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清单
附录B:实验一问卷
附录C:实验二问卷
附录D:实验三问卷
附录E:附加实验问卷

(5)现代汉语“V个XP”格式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量范畴的研究
        1.2.2 关于“V个 XP”格式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V个NP”格式表量分析
    2.1 “V个 NP”表事物量类
        2.1.1 “V个 NP”表个体量值
        2.1.2 “V个 NP”表种类量值
    2.2 “V个 NP”表事件量类
        2.2.1 “V个 NP”表个体量值
        2.2.2 “V个 NP”表种类量值
        2.2.3 “V个 NP”表级次量值
    2.3 “V个 NP”不表量
        2.3.1 “个”相当于助词
        2.3.2 “个”相当于话语标记
    2.4 小结
第三章 “V个VP”格式表量分析
    3.1 “V个 VP”表事物量类
        3.1.1 “个”不可删除
        3.1.2 “一”可以替换为其他数词
    3.2 “V个 VP”表事件量类
        3.2.1 “V个 VP”表个体量值
        3.2.2 “V个 VP”表种类量值
        3.2.3 “V个 VP”表级次量值
    3.3 小结
第四章 “V个AP”格式表量分析
    4.1 “V个 AP”表事物量类
        4.1.1 “个”不可删除
        4.1.2 “一”可以替换为其他数词
    4.2 “V个 AP”表事件量类
        4.2.1 “V个 AP”表个体量值
        4.2.2 “V个 AP”表种类量值
        4.2.3 “V个 AP”表级次量值
        4.2.4 特殊“V个 AP”的级次量值
    4.3 “V个 AP”不表量
    4.4 小结
第五章 三个子格式的对比分析
    5.1 三个子格式表量的相同点
    5.2 三个子格式表量的不同点
    5.3 三个子格式的引申发展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促销限制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S-O-R理论
        二、稀缺效应
        三、心理抗拒理论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促销限制
        二、品牌概念类型
        三、消费者预期
        四、冲动性购买意愿
        五、相关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第一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不同促销限制对消费者预期的影响
        二、消费者预期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
        三、消费者预期的中介作用
        四、品牌概念类型的调节效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产品类型选择
    第二节 促销折扣深度的确定
    第三节 促销活动持续时间和参与促销产品数量的确定
    第四节 实验场景
    第五节 研究变量的测量
        一、消费者预期的测量
        二、冲动性购买意愿的测量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被调查者情况
    第二节 信度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三节 假设检验
        一、限时促销和限量促销对消费者预期的影响
        二、回归分析
        三、消费者预期的中介作用
        四、品牌概念类型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分析与总结
    第二节 研究贡献与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7)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Overview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Literacy
        2.2.1 Current Figures and Situation of Illiterate Speakers
        2.2.2 Previous Research on Literacy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3 Literature Review on Reported Speech
        2.3.1 Definition and Basic Knowledge on Reported Speech
        2.3.2 Research on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2.4 Reported Speech and Literacy
        2.4.1 Languages with and without a Writing System
        2.4.2 Language Used in Different Modes: Speaking vs. Writing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Overview
    3.2 Participants
    3.3 Study Plan, Stimuli and Preparations
        3.3.1 The Frog Story
        3.3.2 The Pear Film
        3.3.3 Interview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3.4 Protocol
    3.5 Problems with the Elicitation Data
    3.6 Codification
        3.6.1 Object of Study
        3.6.2 Transcription and Codification Process
        3.6.3 Categories of Speech
        3.6.4 Features of Quotations
Chapter 4 Results
    4.1 Overview
    4.2 Result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4.3 Source and Meanings of Quotations
    4.4 Functions of Quotations
    4.5 Results on Fictive Speech
    4.6 Results on Other Alternative Constructions
Chapter 5 Discussion
    5.1 Overview
    5.2 The Impact of Literacy o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Other Alternatives
    5.3 Features,Source or Meanings,and Functions of Quotations
    5.4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Chapter 6 Conclusions and Future Work
    6.1 Summary
    6.2 Limitations
    6.3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1 Data Transcription and Symbols
Appendix 2 Codification(Illiterate group)
Appendix 3 Codification(Literate group)
Appendix 4 Transcripts

(8)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9)精品酒店顾客感知意象研究 ——目的地意象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路线
    1.3.3 章节安排与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的时间跨度 2 相关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精品酒店研究
    2.1.1 精品酒店的定义
    2.1.2 国内的精品酒店顾客研究
    2.1.3 国外的精品酒店顾客研究
    2.1.4 精品酒店研究小结
2.2 目的地意象理论
    2.2.1 感知意象
    2.2.2 感知意象研究小结
2.3 旅游和酒店领域的跨文化研究
2.4 旅游和酒店领域的大数据研究
2.5 小结 3 文本数据采集及描述性分析
3.1 数据采集
    3.1.1 旅游网站的选取
    3.1.2 数据采集
3.2 描述性分析 4 子研究一: 精品酒店顾客感知意象解构-关键词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国家和地区顾客的感知意象解构
    4.3.2 感知意象各个维度的解构
4.4 结论和讨论 5 子研究二: 不同文化背景顾客的感知意象差异之(一):社会网络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不同国家和地区顾客的总体感知意象社会网络分析
    5.3.2 各个维度的感知意象社会网络分析
5.4 结论和讨论 6 子研究三: 不同文化背景顾客的感知意象差异(二):情绪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不同国家和地区顾客的总体情绪分析对比
    6.3.2 不同国家和地区顾客的不同情绪极性对应的感知意象分析
    6.3.3 不同情绪极性对应的感知意象对比分析
6.4 结论和讨论 7 子研究四: HOFSTEDE文化维度和顾客感知意象的关系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理论分析
7.3 样本与研究设计
    7.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7.3.2 研究设计
7.4 变量测量
7.5 结果分析
    7.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5.2 Hofstede文化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7.5.3 Hofstede文化维度和感知意象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7.6 结论和讨论 8 子研究五: 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检验:文化距离的调节效应
8.1 问题的提出
8.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8.2.1 感知意象和满意度的关系
    8.2.2 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的调节作用
8.3 样本与研究设计
    8.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8.3.2 研究设计
8.4 变量测量
    8.4.1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测量
    8.4.2 调节变量-文化距离的测量
8.5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8.6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8.6.1 顾客感知意象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检验
    8.6.2 文化距离的调节作用检验
8.7 稳健性检验
    8.7.1 样本一(2007年-2015年的数据)
    8.7.2 样本二(2016年-2018年的数据)
8.8 结论和讨论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启示与建议
9.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0)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行为价格研究 ——以旅游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奈特不确定性
        1.2.2 行为价格
        1.2.3 理论基础:双系统信息处理理论
        1.2.4 研究现状综合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营销领域的行为价格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1 引言
    2.2 文献概述
    2.3 数据和方法
        2.3.1 数据
        2.3.2 分析
    2.4 行为价格重点研究领域
        2.4.1 价格获取
        2.4.2 价格评估
        2.4.3 价格存储
        2.4.4 消费行为
    2.5 进一步的研究概况
    2.6 结论
第3章 奈特不确定性下行为价格形成的动态模型——贝叶斯学习理论的适用性
    3.1 引言
    3.2 理论框架
        3.2.1 旅游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WTP)函数
        3.2.2 贝叶斯更新
    3.3 不确定信息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
        3.3.1 旅游产品价格信息广告阶段
        3.3.2 旅游产品说服性广告阶段
    3.4 模型假设验证
        3.4.1 实验设计
        3.4.2 计量经济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奈特不确定性下消费者行为价格形成的认知机制——基于眼动跟踪技术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设计
        4.2.1 因变量
        4.2.2 实验设计
        4.2.3 数据收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整体决策视角
        4.3.2 动态决策视角
    4.4 结论
第5章 奈特不确定性下的动态价格情绪:ERP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实验设计
        5.3.3 数据记录和分析
        5.3.4 评估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行为数据
        5.4.2 脑电数据
    5.5 结论
第6章 奈特不确定性下行为价格动态生成机制一基于双系统理论
    6.1 引言
    6.2 理论与研究假设
        6.2.1 基于认知系统的支付意愿
        6.2.2 基于情绪系统的支付意愿
        6.2.3 基于双系统的支付意愿动态变化
    6.3 研究方法
        6.3.1 被试特征
        6.3.2 变量测量
        6.3.3 实验设计
        6.3.4 数据收集
    6.4 分析与讨论
        6.4.1 整体分析
        6.4.2 动态分析
    6.5 结论
研究总论
    1. 研究结论
    2. 管理启示
    3.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邮轮旅游产品价格决策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没有惊喜的2002(论文参考文献)

  • [1]弱主动服务行为的概念、影响及机制研究[J]. 王新新,高俊,冯林燕,汤筱晓. 管理世界, 2021(01)
  • [2]网络直播营销中顾客心流体验与冲动性购买关系研究[D]. 宗星宇. 湖北大学, 2020
  • [3]基于业主需求的写字楼物业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D]. 张佳慧.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隐性品牌标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 朱圆圆. 江南大学, 2020(01)
  • [5]现代汉语“V个XP”格式表量研究[D]. 陈迪. 河北大学, 2020(08)
  • [6]促销限制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李博.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个人读写能力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使用的影响研究[D]. 梁依睿. 浙江大学, 2020(08)
  • [8]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9]精品酒店顾客感知意象研究 ——目的地意象理论的视角[D]. 应舜. 浙江大学, 2019(02)
  • [10]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行为价格研究 ——以旅游产品为例[D]. 宋红娟.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2002 没有惊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