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导向

促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导向

一、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徐乐怡[1](2021)在《中国科技新城的形成机理、共生绩效与空间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渐提升的背景下,科技新城作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以及全球竞争力重塑的平台和载体,其重要性日显突出。近年来,关于科技新城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分析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系统性研究仍有待完善,尤其是关于科技新城的定量测度、空间分布、形成机理、与企业共生绩效和区域空间效应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进一步加强科技新城的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确定“科技新城”这一研究对象,首先梳理相关的文献,并结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构建了科技新城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运用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和杭州未来科技城三个案例阐述科技新城国内外模式,并总结了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新城定量测度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科技新城空间演化格局,探讨了科技新城空间演化特征和规律;再次,基于市级层面和省级层面两个地理维度,运用Logi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科技新城的形成机理;随后,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研究了科技新城与企业的共生绩效;最后,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两方面,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科技新城的区域空间效应。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科技新城建设开发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以及政府-市场协作型,开发类型主要分为:地理交通型、自然资源型、产业集群型。关于科技新城选择机理,在宏观层面,科技新城应注重政府主导功能,在微观层面,科技新城开发可采用企业主导型模式。第二,科技新城在集聚上呈现以苏南、浙北和上海相交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的区域特征,同时呈现由东部地区带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演化特征。科技新城的国家级空间联系网络表现出由单中心逐渐向均衡型的复杂网络结构过渡的特征,且科技新城数量和空间联系总量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本文从人民生活、科技企业状况和土地资源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科技新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直接排序法计算指标结果,并进行排序。第三,针对科技新城形成机理的研究得出结论。在市级尺度下,工业基础、人口城镇化、交通设施和创新要素都对科技新城形成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另外,创新服务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在省级尺度下,互联网+、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经济基础、区域科技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和企业家精神这些因素对科技新城的设立和空间联系总量均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第四,科技新城与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生绩效,科技新城的设立对经济集聚、人才吸引和产出提升均具有明显正向效应,且存在一定的时间异质性。其一,针对经济集聚效应,科技新城的设立会显着提升科技新城周围区域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发展。其二,针对人才吸引效应,科技新城的设立会显着提升科技新城周围区域内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形成人才吸引效应,促进要素的聚集发展,推动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其三,针对产出提升效应,科技新城能够助推企业产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从而促进产业间良性互动和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新城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人才吸引效应大致经历了一个先变大、后变小再逐渐稳定的一个动态过程,产出提升效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第五,科技新城能提升当地创新能力,却对临近地区具有负向效应;科技新城无法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却能促进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科技新城的空间效应与设置的地理距离阈值有关,数据表明科技新城的建立对周围地区的创新提升具有负向影响,呈现“倒U”形关系,但科技新城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存在一定的空间衰减特征。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三点政策启示:第一,构建以政府和市场结合的科技新城资源配置模式,资源分配需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手段助力科技新城的建设,保护市场制度,促进科技新城的发展,并打造以科技新城为核心的创新源和经济增长极,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第二,构筑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的科技新城发展模式,加强科技新城与当地的产业联系,科技新城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土壤和物质基础,同时保证高品质的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产城融合;第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发展的重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新城的良性共生发展;第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欧阳晨芸[2](2021)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文中指出科技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全球发展速度不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创新成为了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起步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形势下尚不突出。想要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进入到创新型国家前列,除了企业本身自我革新,政府的优惠政策也至关重要。税收政策作为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政策之一,对企业活动和政府收入都具有重大意义。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在企业自我革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本文以税收为落脚点分析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该论文第二章系统的介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概念和相关基础理论。第三章是对企业的研发、人力、财务管理的现状,享受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我国税收优惠政策间接优惠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为辅,但是间接优惠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更有效;二是对企业科研人才的激励政策少、优惠力度小;三是优惠政策对企业针对性不强、缺乏导向性,四是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大多是法律条例,缺乏统一完善的法律体系。第四章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税收优惠政策在抚州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执行情况数据,根据调查情况得出现行税收政策在抚州市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不善,认定程序复杂、后续管理差。二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操作宣传指导方面还存在欠缺,对政策的解读还不到位。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美、日、德、英四个先进国家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四点启示,分别是提高间接优惠减免力度、加强对企业科研人才培养、加大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力度以及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法制建设。第六章根据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研究、对问卷调查执行情况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提出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方面的几项建议:包括引导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方式;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税收激励;加强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体系;此外,还要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能够贯彻落实。

丰加颖[3](2021)在《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High-Tech Enterprises,HTE)持续发展的推动器,如何提高技术创新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董事会作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策主体,也是企业和外部环境的重要联系机制。董事会资本(Board Capital,BC)是董事会职能发挥的基础,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但目前关于董事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作用机制的探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点,如何打开这一“理论黑箱”,成为准确把握董事会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关键突破点。本文探究董事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期从董事会资本视角发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策略。论文借鉴董事会资本理论、智力资本理论、协同理论等多种理论,界定董事会资本的内涵并分析其本质,提出董事会资本的三维要素及各维度之间的协同关系,构建完整的董事会资本的三维协同结构框架。随后,采用科学的量表开发程序,开发董事会资本测量量表,并借鉴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定量研究方法,构建董事会资本协同度的定量测量模型。论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微观运作过程和宏观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据此识别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影响要素。以SCP结构范式为依托,探讨董事会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行为,发现技术创新过程中董事会资本的价值实现方式。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提出董事会资本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和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两条路径,发掘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机理。基于智力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战略决策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理论,就董事会资本三维度水平及协同度、技术创新资源获取、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详细探讨,通过逻辑推理提出系列假设,构建董事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理论模型。论文对理论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借助SPSS软件、AMOS软件和MATLAB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影响技术创新绩效;董事会社会资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影响技术创新绩效;董事会制度资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影响技术创新绩效;董事会资本三维度协同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和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影响技术创新绩效;董事会资本三维度协同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对单维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论文丰富了董事会资本理论和技术创新绩效前因的理论研究,为董事会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曾鑫[4](2021)在《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持续向纵深方向迈进,在市场交易越来越繁荣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近期美国频频对中国发起挑衅,我国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国际地位和正当权益,十分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美国的制裁和打压。特别是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我国必须从政府支持并从税收优惠层面对我国正在成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予以扶持,在增加贸易战砝码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由此而带来的损失。为支持企业积极投身技术创新活动,我国宏观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促使企业进行技术研发。通过阅览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企业是我国企业中创新能力表现较为突出的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更为显着的代表性。所以本文以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分析宏观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引导效果。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考虑财政拨款直接获得的税收激励类型,研究税收激励和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第一步先分析了企业的发展现状。接下来,我们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税收激励、绩效管理、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有关论着,同时以模型分析法对就从企业一线采集到的大量实务资料实施了量化分析,并以SPSS19程序采用模型分析手段把实务数据实施了量化研究。通过实施实务资料的技术性分析,证明了实证结果稳定,研究假设成立。最后,就如何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孟佳[5](2021)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以QZ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使得国际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近年来又面临着国外技术封锁的风险,激发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势在必行,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进步,就要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发优势”,运用财税优惠创新发展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从税率和研发费用方面给予高新技术企业一系列优惠,激励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目的的不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难度较高,税收优惠政策作用正在变小,这就需要我们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探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国内外不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探寻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概念和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再次,通过分析各个税种梳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明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QZ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例提出实证分析,通过金三系统数据和问卷调查全面分析QZ市高新技术企业现状和优惠政策效应;最后借鉴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经验,对提升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作用提出建议,包括夯实税法基础,拓宽政策覆盖面,加强人才激励等方面,构建一个全面有效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确保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地,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徐思奇[6](2021)在《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文中提出“科技”是国之利器,更是立国之本。“创新”和“科技”是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门槛。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业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阶段,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中,能否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巨大胜利,能否抓住全世界各国竞争的优势和先机,是必须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这个决胜的关键性阶段,必须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提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扛起“科技强国”的大旗。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领域中最集中和最活跃的行业,其发展状况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紧密相关。但单纯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难以实现企业研发所带来的创新动力,也难以解决由于研发活动的公共性导致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宏观层面上对此进行调控。税收政策作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不断激发其创新活力。据此,深入探究高新技术企业R&D与税收优惠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是对税收优惠的改进,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都有重要意义。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因而可以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纳入到分析中,更加细致化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R&D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评述,其次对本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促使本文的研究有了较充分的理论支持,然后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情况和税收优惠进行了分析,奠定了本文研究的基础,最后从创业板选取2015-2019年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对总样本和分样本进行相关分析,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通过详细梳理现有理论研究,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以细分化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税收优惠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从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来看,我国的税收优惠在划分的三个生命周期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激励作用最为显着的时期发生在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

刘洋[7](2021)在《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一种经济功能区,是我国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行体制设计的产物。作为国家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的科技特区,高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其管理体制。作为新旧体制碰撞与改革创新之结果的现行管理体制,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着高新区功能日益丰富完善,实现了承载的功能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了—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但高新区现行管理体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新区已逐渐进入由“政策驱动”向“体制驱动”的转型期,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新时代迫切需要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管理体制转型,为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新时代,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已然在此背景下悄然发生。实践探索让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更加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也产生倒逼力量,引发我们的思索。而这种思索之逻辑起点是“为什么转”?就目前学术研究上的回应而言,要么聚焦于高新区的宏大叙事,要么沉迷于管理体制的细枝末节,却不能给我们系统而清晰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新时代背景切入,框定高新区这一特殊对象,研析高新区管理体制,聚焦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动态过程,以弥补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中的缺憾。全文沿着“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脉络,围绕高新区管理体制这一特殊对象,确定研究的分析框架和整体脉络设计,梳理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背景及沿革,研判高新区发展阶段,总结高新区特点。回答“为什么转?”的问题后,逻辑演绎的进程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转什么?”。通过对个案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描述分析和价值判断,发现可行性经验;通过对高新区和行政区管理体制的结构、功能、成效以及二者运行机制的深入对比、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得到一些启示;通过总结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就,分析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得到了“转什么?”的答案。在“怎么转?”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变量提取,确定转型的目标和内容,并从新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层面建构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最终目标。本文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坚持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相结合,以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视角,用整体性政府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我国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困境,探讨转型的目标、内容和路径,思路与方略,以期建立起—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反映高新区发展客观规律,符合高新区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体制,为我国高新区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陈青青[8](2020)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以此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够高、内部结构不合理、人才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存在着优惠条件严格、优惠方式单一、吸引人才以及激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力度不足、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全面、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税收政策不足等问题。文章研究税收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针对不足之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围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服务业发展与税收政策的关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出文献评述,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其次,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税收政策的概念,以外部性理论、“钻石模型”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对税收政策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作出分析,并且做出了实证研究的假设。选取2008-2018年上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定义相关的变量并且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税收负担的降低有利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税收负担的降低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3)税收负担的降低对非国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最后根据现状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以及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税收政策建议:(1)制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专项优惠政策;(2)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税收扶持力度;(3)完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4)完善促进产业集群的税收扶持政策;(5)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熊梦玥[9](2020)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改革创新,各国的经济发展愈加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我国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经济战略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严酷的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发展。由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降低税率、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方式,降低企业发展高新技术过程中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研发活动的投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税式支出、市场失灵和最优税制理论,阐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梳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沿革,分税种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天津市为例,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税收激励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外发展不均衡、政策变动过快不利于落实等问题,同时以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经验为借鉴,提出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激励力度、扩大园区以外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引导高新技术产业享受最新的税收优惠等优化建议,致力于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周姜琳[10](2020)在《论我国创业投资所得的双重征税问题及解决路径》文中指出创业投资是指创业投资企业依法向社会不特定主体筹集闲散资金,并将筹集所得的资金投向不成熟的创业企业,为其提供股权资本,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创业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来收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方式。创业企业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科技研发风险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使得创业企业很难通过传统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因此,需要通过创业投资来筹集社会资本。创业投资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它对我国高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又受制于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其中,最严重的障碍莫过于创业投资所得的双重征税。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现行的创业投资企业以公司制为主,有限合伙制为辅。以公司制为主是由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而信用体系不完善、专业的创业投资家和成熟的投资者缺少等原因则导致了有限合伙制形式的创业投资企业数量较少。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遭受着所得税双重征收问题的困扰。企业所得税法未赋予创业投资企业免税资格,导致创业投资企业需要就其从创业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创业企业已经就该部分投资收益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且创业投资企业在向投资者分红时,投资者还需就其投资收益缴纳所得税,这就使不同主体对同一来源的所得进行了重复纳税。虽然有限合伙制的创业投资企业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由于这种形式的创业投资企业在我国占比较小,所以大部分公司制创投企业仍面临着企业所得税的双重征收。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长周期、低成功率等特点,这极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加上双重征税问题,投资者更是不愿将资金投入创业企业,这就使创业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双重征税问题需要统一创业投资企业的免税主体资格。创业投资的扶持对象为创业企业,而创业企业所从事的高新技术研发事关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税法的公平性原则也要求对不同形式的创业投资企业给予相同的税收待遇。因此,要通过修改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赋予创业投资企业免税主体资格,并允许创业企业将实际已分配利润进行税前扣除。仅仅解决双重征税问题还不足以吸引社会众多的投资者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还要加大创业投资多方主体的所得税收优惠力度。如降低创业投资的所得税税收优惠门槛;增加创业投资税收激励条款;税收优惠兼顾研发过程与研发结果等。通过双重征税问题的解决及税收优惠制度的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快速高效发展,从而为创业企业融得更多资金,推动高新企业研发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市场化,提升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加快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步伐。

二、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科技新城的形成机理、共生绩效与空间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篇章安排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集聚经济与产业区位研究的发展回顾
        2.1.1 集聚经济与产业区位理论的提出和早期研究
        2.1.2 集聚经济与产业区位理论发展和后期实证研究
    2.2 区域政策和创新研究的发展回顾
        2.2.1 创新集群研究进展
        2.2.2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展
        2.2.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2.3 开发区和科技新城研究的发展回顾
        2.3.1 产城融合研究进展
        2.3.2 开发区与高新区研究进展
        2.3.3 科技新城研究进展
    2.4 研究评述
3 科技新城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3.1 科技新城开发建设模式的理论基础
        3.1.1 科技新城建设开发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3.1.2 科技新城开发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3.1.3 科技新城开发模式的生态经济学分析
    3.2 科技新城的开发类型和核心主体
        3.2.1 科技新城开发类型
        3.2.2 科技新城核心主体
    3.3 科技新城建设开发类型的选择机理
        3.3.1 科技新城开发类型的选择依据
        3.3.2 科技新城开发类型的选择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科技新城案例研究
    4.1 国外模式借鉴:美国硅谷科技新城
        4.1.1 美国硅谷科技新城的优势条件
        4.1.2 美国硅谷科技新城的经验分析
    4.2 国外模式借鉴:日本筑波科学城
        4.2.1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条件
        4.2.2 日本筑波科学城与硅谷比较
        4.2.3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经验分析
    4.3 国内模式借鉴:杭州未来科技城
        4.3.1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规划布局
        4.3.2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运行机制
        4.3.3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优劣势分析
        4.3.4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总结分析
    4.4 国内外模式对比启示
        4.4.1 国内外模式对比分析
        4.4.2 国内外模式对比的相关启示
5 科技新城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格局研究
    5.1 科技新城综合评价测度分析
        5.1.1 科技新城综合评价测度构建
        5.1.2 科技新城综合评价测度结果分析
    5.2 科技新城的空间分布研究方法
        5.2.1 核密度分析
        5.2.2 科技新城空间联系网络模型
        5.2.3 数据来源
    5.3 科技新城的空间分布及和核密度特征
        5.3.1 科技新城空间分布
        5.3.2 科技新城集聚的核密度分析
    5.4 科技新城的空间联系特征
    5.5 科技新城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科技新城形成机理研究
    6.1 地市级尺度下科技新城形成机理分析
        6.1.1 理论假说
        6.1.2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6.1.3 结果分析
    6.2 省级尺度下科技新城形成机理分析
        6.2.1 理论假说
        6.2.2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2.3 描述性分析与平稳性检验
        6.2.4 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科技新城与企业共生绩效研究
    7.1 研究设计
    7.2 变量说明与指标选取
    7.3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7.4 共生绩效的时间效应分析
        7.4.1 经济集聚的时间效应分析
        7.4.2 人才吸引的时间效应分析
        7.4.3 产出提升的时间效应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共同趋势假设检验
        7.5.2 反事实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科技新城的空间效应研究
    8.1 理论假说的提出
    8.2 模型、方法与数据
        8.2.1 空间杜宾模型
        8.2.2 变量说明
    8.3 实证检验
        8.3.1 整体回归结果
        8.3.2 分区域回归结果
        8.3.3 分城市群回归结果
        8.3.4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新技术企业
        2.1.2 税收优惠政策
    2.2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内生增长理论
        2.2.4 税收激励理论
3.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
        3.1.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现状
        3.1.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现状
        3.1.3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核算现状
    3.2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2.1 增值税优惠政策
        3.2.2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2.3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3.2.4 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3.3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3.3.1 税收优惠政策重直接优惠轻间接优惠
        3.3.2 对企业人才激励力度不强
        3.3.3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导向性
        3.3.4 税收优惠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
4.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问卷调查——以抚州市为例
    4.1 问卷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2 调查问卷设计
    4.3 调查情况分析
        4.3.1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4.3.2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阻碍因素
5.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经验借鉴
    5.1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1.1 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1.2 日本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1.3 德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1.4 英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2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启示
        5.2.1 提高间接优惠的减免力度
        5.2.2 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
        5.2.3 加大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力度
        5.2.4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法制建设
6.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6.1 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方式
    6.2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税收激励
    6.3 加强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
    6.4 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
    6.5 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法律体系
    6.6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议
        6.6.1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管理
        6.6.2 提高税务部门服务质量
        6.6.3 定期对企业开展税法培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的问卷调查(抚州市)
致谢

(3)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董事会资本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3.2 技术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3.3 董事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董事会资本结构与测量研究
    2.1 基于智力资本理论的BC结构框架
        2.1.1 BC内涵界定
        2.1.2 BC本质分析
        2.1.3 BC三维结构框架提出
    2.2 BC三维结构分析
        2.2.1 BHC维度分析
        2.2.2 BSC维度分析
        2.2.3 BIC维度分析
    2.3 BC三维协同互动机制
        2.3.1 BC三维互动关系
        2.3.2 BC三维协同过程
        2.3.3 BC三维协同价值创造
    2.4 BC测量方法与模型
        2.4.1 BC量表开发
        2.4.2 BC协同度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机制探析
    3.1 HTE技术创新绩效关键要素识别
        3.1.1 HTE技术创新绩效内涵
        3.1.2 HTE技术创新系统
        3.1.3 基于HTE技术创新过程的创新绩效关键因素识别
    3.2 HTE技术创新过程中董事会的作用与BC价值实现
        3.2.1 BC价值实现的机理分析
        3.2.2 HTE技术创新过程中董事会行为分析
        3.2.3 HTE技术创新过程中BC的价值实现
    3.3 BC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框架模型
        3.3.1 BC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
        3.3.2 BC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
        3.3.3 BC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框架模型的提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4.1 BC与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及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关系分析
        4.1.1 BC与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关系假设提出
        4.1.2 BC与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关系假设提出
    4.2 创新资源获取及创新战略决策质量与HTE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分析
        4.2.1 技术创新资源获取与HTE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假设提出
        4.2.2 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与HTE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假设提出
    4.3 BC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机制理论模型建立
        4.3.1 技术创新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关系假设提出
        4.3.2 BC协同度与技术创新资源获取的关系假设提出
        4.3.3 BC协同度与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的关系假设提出
        4.3.4 BC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理论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设计
        5.1.1 变量测量
        5.1.2 问卷设计
        5.1.3 实证方法
    5.2 理论模型的SEM检验
        5.2.1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5.2.2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5.2.3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5.3 基于SEM的神经网络模型检验
        5.3.1 基于SEM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5.3.2 改进的Manta-Ray觅食BP算法
        5.3.3 SEM-ANN模型拟合结果
    5.4 SEM与 SEM-ANN权重比较分析
        5.4.1 比较分析结果
        5.4.2 差异变量曲线模拟
    5.5 BC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机制分析结论
        5.5.1 假设检验结果与分析
        5.5.2 BC影响HTE技术创新绩效机制确定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董事会资本提升策略
    6.1 董事会资本提升策略
        6.1.1 注重董事会人力资本积累
        6.1.2 加强董事会社会资本建设
        6.1.3 优化董事会制度资本体系
        6.1.4 提高董事会资本三维度协同发展
    6.2 董事会技术创新资源获取能力提高策略
        6.2.1 增强技术创新资源需求识别能力
        6.2.2 拓展技术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6.2.3 促进技术创新资源协同获取行为
    6.3 董事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质量提高策略
        6.3.1 加强董事会认知
        6.3.2 发挥社会网络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6.3.3 提高董事会行为整合能力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4)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研究对象的创新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理论阐释
    第一节 税收优惠政策的定义及价值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定义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推动作用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税收优惠政策理论基础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二、市场失灵理论
        三、技术创新理论
    第三节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
        一、制定创新战略
        二、降税负减成本
        三、分担研发风险
        四、影响企业内部资金供给和外部融资能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税收优惠与研发投入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有关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的分析
        一、我国有关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国外有关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研发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的现状
        二、国外研发经费投入的现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税收优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二、税收优惠和研发投入的关系
        三、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四、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
    第二节 变量选取
        一、因变量
        二、自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模型构建
    第五节 变量之间相关性的说明
    第六节 多元回归分析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一、税收优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二、税收优惠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回归分析
        三、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四、研发投入中介效应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具体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具体建议
        一、政府层面
        二、企业层面
    第三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以Q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路径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径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新技术企业
        2.1.2 税收优惠政策
    2.2 理论分析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税收激励理论
    2.3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2.3.1 提高企业积极性
        2.3.2 影响企业成本和收益
        2.3.3 促进企业创新
        2.3.4 促进人才培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
    3.1 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1.1 增值税优惠政策
        3.1.2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1.3 其它税种优惠政策
    3.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3.2.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困难且程序复杂
        3.2.2 缺乏完备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3.2.3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明显
        3.2.4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监管困难
        3.2.5 对风险投资和人才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QZ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证分析
    4.1 QZ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现状
        4.1.1 社会环境较好
        4.1.2 政府扶持力度较大
        4.1.3 税收优惠覆盖面小且企业科研基础薄弱
    4.2 QZ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选择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调查问卷样本选择
    4.3 基于QZ市调查问卷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4.3.1 积极效应分析
        4.3.2 效应偏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践经验
        5.1.1 促进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减免
        5.1.2 完善税收立法
        5.1.3 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5.1.4 重视人才激励
    5.2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启示
        5.2.1 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整体性
        5.2.2 重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扶持
        5.2.3 重视对研发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奖励
        5.2.4 间接优惠和直接优惠相结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6.1 夯实税法基础和健全政策体系
        6.1.1 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6.1.2 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整体性和公平性
        6.1.3 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6.2 加强人才激励且优化政策方式
        6.2.1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
        6.2.2 直接和间接优惠相协调
    6.3 多措并举且拓宽税收优惠的范围
        6.3.1 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6.3.2 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政策解读和培训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QZ市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6)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2 税收优惠影响高新技术企业R&D的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税收优惠
        2.1.2 高新技术企业
        2.1.3 企业R&D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内生增长理论
        2.2.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机理
        2.3.1 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风险
        2.3.2 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成本
        2.3.3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供给
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现状及税收优惠分析
    3.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现状分析
        3.1.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情况
        3.1.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情况
    3.2 我国激励高新技术企业R&D的税收优惠
    3.3 我国激励高新技术企业R&D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
        3.3.1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
        3.3.2 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较少
        3.3.3 税收优惠政策未全面落实
4 税收优惠激励高新技术企业R&D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4.1.2 税收优惠对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4.1.3 税收优惠对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4.1.4 税收优惠对衰退期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与模型
        4.3.1 变量选择
        4.3.2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4.4.4 回归结果分析
        4.4.5 稳健性检验
    4.5 研究结论
5 政策建议
    5.1 完善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5.1.1 加强成长期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
        5.1.2 加大风险投资方面税收政策的优惠力度
    5.2 完善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5.2.1 继续加大间接性税收优惠的力度
        5.2.2 改进创新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
    5.3 完善衰退期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5.3.1 优化亏损弥补税收优惠政策
        5.3.2 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5.4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企业R&D的配套措施
        5.4.1 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体系
        5.4.2 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
        5.4.3 发挥财税激励政策的组合效应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个案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创新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不足
第一章 本研究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解读
        一、新时代
        二、高新区
        三、管理体制
        四、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
    第二节 理论工具
        一、整体性政府理论
        二、政府职能理论
        三、治理理论
    第三节 逻辑建构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动因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目标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策略
        四、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重点
第二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
        一、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二、高新区设立背景分析
        三、我国高新区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我国高新区沿革
        一、探索初创期(1988-2000)
        二、巩固提升期(2001-2012)
        三、转型发展期(2013年至今)
    第三节 比照
        一、国外高新区管理体制及特点
        二、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三、研究启示
第三章 个案研究: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
    第一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及现行管理体制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
        三、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下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异同分析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共同点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高新区的差异性
    第三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探索及其价值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转型之路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方式创新
        三、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价值
第四章 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分析
    第一节 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
        一、高新区与行政区比较
        二、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
        三、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的启示
    第二节 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
        一、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的模式比较
        二、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的特点解读
        三、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的启示
    第三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效、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取得的成效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目标及内容
    第一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分析
        二、影响管理体制转型的变量提取
    第二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目标确立
        一、动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二、方向:高新区行政区管理体制二合一
        三、目标: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内容落定
        一、功能优化
        二、职能转变
        三、权力重构
        四、机构改革
第六章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转型目标
        一、紧扣为民宗旨,实现终极目标
        二、瞄准时代战略,提升功能定位
        三、立足自身职能,加强兼收并蓄
    第二节 转型策略
        一、上下结合的“渐进式”转型
        二、政社合作的“包容性”放权
        三、社会治理的“开放型”共建
    第三节 转型保障
        一、“法治型”高新区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大部制”高新区改革的有序推进
        三、“合作式”府际关系的有力构建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产性服务业
        2.1.2 税收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钻石模型”理论
        2.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2.4 信号传递理论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3.1.1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结构变化分析
        3.1.2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情况分析
        3.1.4 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及分布情况分析
    3.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发展水平不够高
        3.2.2 内部结构不合理
        3.2.3 高素质劳动力投入不足
        3.2.4 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现状、税收政策及其存在问题
    4.1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现状
        4.1.1 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负担现状
        4.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结构现状
    4.2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4.2.1 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梳理
        4.2.2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变量说明与模型选择
        5.3.1 变量说明
        5.3.2 模型选择
    5.4 实证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回归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6.1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
        6.1.1 欧美国家
        6.1.2 亚洲国家
    6.2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的启示
        6.2.1 加大对研发创新的税收扶持力度
        6.2.2 注重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区域不平衡发展
        6.2.3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的发展
        6.2.4 完善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
第7章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7.1 制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专项优惠政策
    7.2 加强对人才培育的税收扶持力度
    7.3 完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7.4 促进产业集群的税收扶持政策
    7.5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致谢
参考文献

(9)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
        2.1.2 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和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税式支出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最优税制理论
    2.3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2.3.1 税收优惠政策影响高新企业的创新能力
        2.3.2 税收优惠政策影响高新企业的经营管理
        2.3.3 税收优惠政策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3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3.1.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以制造业为例)
        3.1.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能力概况
        3.1.3 高新技术产业上缴税额情况
    3.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现状
        3.2.1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沿革
        3.2.2 现行主要税收优惠政策的梳理
    3.3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应分析
        3.3.1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
        3.3.2 天津市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应分析
    3.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4.1 针对科研人员的税收激励不足
        3.4.2 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不够
        3.4.3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创新后劲不足
        3.4.4 产业园区内外税收优惠政策不均衡
        3.4.5 税收优惠政策更新较快不利于落实
第4章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介绍
        4.1.1 美国
        4.1.2 英国
        4.1.3 新加坡
    4.2 经验借鉴
        4.2.1 多种税收优惠方式相结合
        4.2.2 利用税收优惠激励新兴产业的投资
        4.2.3 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5章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5.1 注重高端科技人才的税收激励政策
    5.2 加强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
    5.3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5.4 促进区域性和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协调
    5.5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10)论我国创业投资所得的双重征税问题及解决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创业投资税收的基础理论
    (一) 创业投资的性质与意义
    (二) 创业投资法律关系主体及纳税主体
    (三) 创业投资与税法的关系
    (四) 创业投资征税的特殊性与公平性
二、创业投资所得的税法梳理与双重征税问题
    (一) 创业投资所得的税法梳理
    (二) 创业投资所得双重征税问题的产生
    (三) 双重征税问题的危害性分析
    (四) 消除双重征税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三、创业投资所得双重征税的产生原因
    (一) 创业投资税法价值取向不当
    (二) 对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和企业性质认识不足
    (三) 对中国创业投资企业形式的多元化认识不清
    (四) 企业所得税法的设置存在偏差
    (五) 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设置不当
    (六) 对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
四、创业投资所得双重征税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 明确创业投资税法的科技创新和效率价值取向
    (二) 制定创业投资企业法,明确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属性
    (三) 统一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免税主体资格
    (四) 明确创业投资所得税前扣除或抵免
    (五) 降低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门槛
    (六) 增加创业投资税收激励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科技新城的形成机理、共生绩效与空间效应研究[D]. 徐乐怡. 浙江大学, 2021(01)
  • [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 欧阳晨芸.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董事会资本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D]. 丰加颖.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1)
  • [4]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研究[D]. 曾鑫.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以QZ市为例[D]. 孟佳.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D]. 徐思奇.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7]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D]. 刘洋. 苏州大学, 2021(07)
  • [8]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 陈青青. 集美大学, 2020(05)
  • [9]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D]. 熊梦玥.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10]论我国创业投资所得的双重征税问题及解决路径[D]. 周姜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促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导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