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散注射液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

双黄连散注射液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

一、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万薇[1](2016)在《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病证,通过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与常规疗法组对比,并观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体温变化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总有疗效及体温的改善情况,评价本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外感发热患者72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和对照组(常规疗法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将柴胡、青蒿分别研成粉末状,取柴胡3g,青蒿3g,加少量的醋调和成糊状,贴敷于大椎穴,双曲池和双肺腧。贴敷的时间为1次/1天,46小时/次,一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贴敷1个疗程,具体疗程视病情情况而定。贴敷大小为6cm×6cm,厚约2cm,温度为3840℃。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记录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一、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变化比较,试验组39.17±0.20,对照组39.23±0.24,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后,在治疗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患者体温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30min体温变化比较,试验组39.03±0.14,对照组39.07±0.19,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0min、90min及120min体温变化比较,患者体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但试验组体温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对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恶风寒消失率为89%、咽红肿消失率为81%、咳嗽消失率为83%、鼻塞消失率为89%、流涕消失率为86%、喷嚏消失率为83%、咳痰消失率78%;对照组恶风寒消失率为72%、咽红肿消失率为67%、咳嗽消失率为72%、鼻塞消失率为69%、流涕消失率为69%、喷嚏消失率为67%、咳痰消失率64%。经统计分析比较后,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不仅具有退热作用,而且对缓解恶风寒、咽红肿、咳嗽、鼻塞、流涕、喷嚏以及咳痰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体温变化,以及总有效率情况,观察外感发热患者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患者在治疗开始后体温出现下降,在治疗2小时内体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证明本疗法对患者体温下降临床疗效较好;同时通过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人数增加,无效患者人数减少,总有效率增加,从而说明本疗法不仅退热效果显着,而且对调整患者阴阳平衡,驱除致病邪气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李春颖[2](2015)在《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综合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药。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老龄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热毒清口服液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口服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日夜百服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及临床综合疗效。2.动物试验:将75只SD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5只。气管内注射肺炎克雷伯菌建立肺炎感染模型,中药组予以热毒清口服液治疗,西药组予以头孢呋辛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以热毒清口服液+头孢呋辛酯治疗,治疗7天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胸部X片的变化,检测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RP、TNF-a、IL-1β和IL-10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CRP、TNF-a、IL-1β和IL-10的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热毒清口服液组的体温下降程度优于日夜百服咛组(P<0.05),热毒清口服液组的总有效率为89.80%,日夜百服咛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2.动物实验: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感染中毒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WBC和N升高(P<0.01),血清中CRP、TNF-a、IL-1β、IL-10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的肺脏组织损伤最明显,肺组织中CRP、TNF-a、IL-1β、IL-10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强(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外周血中的WBC和N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CRP、TNF-a、IL-1β含量降低,而IL-10升高(P<0.05或P<0.01);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损伤也明显改善,肺组织中CRP、TNF-a、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IL-10表达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最明显。结论热毒清口服液可以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患者的发热,显着改善鼻塞、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并且可以减轻老龄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的炎症损伤,保护肺组织。可见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解热、镇痛、止咳、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机体免疫等相关。

霍晓青[3](2011)在《抗新城疫病毒中药活性组分筛选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探寻了中药抗新城疫病毒的有效组分,为开发新型、有效、环保的中药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试验方法:收集治疗畜禽病毒病的中药处方,将出现频率高的4种抗病毒中草药(黄芪、黄芩、黄连、大青叶)作为提取有效组分的试验材料。将中药粉碎后用乙酸乙酯和乙醇浸提,提取物作为醇提物,将每种中药的醇提物浓缩干燥后经过硅胶层析柱分离后,收集20种不同极性的洗脱组分,再次浓缩干燥,作为抗病毒所需筛选的药物。利用Marc145细胞建立抗新城疫病毒的细胞筛选模型,设立预防组、治疗组、自愈组和空白对照组。预防组:细胞培养20h后更换含适量预防药物的维持液,继续培养8h后感染新城疫病毒,再培养22h后利用MTT染色法测定结果;治疗组:细胞培养28h后与预防组、自愈组同时感染新城疫病毒,继续培养8h后更换含治疗药物的细胞培养液,再培养14h后测定结果;自愈组:在细胞培养28h后感染病毒,用维持液代替用药处理;空白对照组:用维持液代替病毒感染和用药处理。观察细胞病变及死亡状况,利用MTT染色法测定结果。MTT染色法能定量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来间接反应药物的抗病毒效果。为此我们将MTT作为细胞培养物中病毒增殖情况的指示系统。试验结果如下:1.中药活性组分的提取:使用200-300目的硅胶进行硅胶柱层析,成功从黄芪、黄芩、黄连、大青叶的醇提物中分离出共80种不同极性的组分。2.建立抗病毒模型:利用Marc145细胞感染新城疫病毒,感染后22h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建立了抗病毒药物筛选模型。3.活性组分的抗病毒效果:黄芪提取物中预防组有4种组分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OD值均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组中有5种组分抑制效果明显,且OD值均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黄芪的醇提取物中有些组分有显着抗病毒作用。黄芩提取物中预防组有5种组分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6号组分OD值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其它4种组分OD值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组中7号组分OD值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显着,其他5种组分抑制效果更明显,OD值与接毒对照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黄芩的醇提取物中有些组分有显着的抗病毒作用。黄连醇提取物中预防组有4种组分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其OD值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组中有3种组分治疗效果明显,OD值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黄连的醇提取物中有些组分有显着抗病毒作用。大青叶醇提取物中预防组有3种组分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OD值与接毒对照差异极显着(P<0.01)。治疗组中有4种组分对新城疫病毒有治疗效果,OD值与接毒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大青叶的醇提取物中有些组分有显着抗病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Marc145细胞所建立的筛选模型能够有效筛选出中药的抗病毒有效组分,利用活性组分筛选模型分别从黄芪、黄芩、黄连、大青叶等中药醇提取物中筛选出多种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的活性组分。

何萍[4](2011)在《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感病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而导致的一类病证,大多数起病较急,初起常伴有发热等临床表现,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季节性等特征。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季节性、传染性疾病,均由病毒感染引发,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临床以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根据二者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外感病范畴。黄芩、金莲花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清热解毒类药物。黄芩善清上焦肺热,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喘等疾病的中药方剂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一些学者针对黄芩苷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对我国分离的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金莲花也是临床经验用药,在外感热证等病证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同时,其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也已得到证实。综上所述,根据临床用药经验,结合药理学研究成果,我们选取黄芩、金莲花两味药物进行组合制成黄金方,力求将其开发成一种对流感及手足口病等外感病证具有确切治疗作用的中药新药。黄金方中君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臣药金莲花味苦,性寒,可助黄芩清热解毒之力,两者配伍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根据二药临床用药经验及药理学研究成果,我们将黄金方的研究重点放在对以流感和手足口病为主的外感病的治疗上,从体内体外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多方面评价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作用,力求为黄金方治疗流感、手足口病等外感病证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在提取工艺研究中,我们采用HPLC法对黄芩单味药提取、金莲花单味药提取、黄金方复方提取三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荭草苷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比较单味药提取与复方共同提取两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黄芩苷、荭草苷的含量,优选黄金方药物提取的较佳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单味药提取与复方共同提取两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黄芩苷、荭草苷的含量相近,结合工业生产条件及成本,确定以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固液比为1:10对黄金方药物进行复方提取为黄金方粗提物生产的较好工艺。在用药安全性研究中,我们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实验)观察黄金方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结果显示:黄金方对ICR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172.8g/kg(按生药折算),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30g/60kg/天)的345.6倍,口服无明显毒性,安全性较高。在药效学研究中,我们对黄金方体内外抗病毒作用、体内外抗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炎、解热作用进行了全面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滴鼻感染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模型,分别采用治疗和预防性给药,观察黄金方对小鼠肺指数、死亡率、生存时间的影响,评价黄金方对甲型H1N1流感FM1株和PR8株感染的防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对正常免疫状态和免疫低下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可减少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是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2、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感染正常小鼠肺炎模型,进一步研究黄金方对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IFN-γ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黄金方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提高肺组织中IFN-γ水平,调节血清中CD1+、CD8+细胞数量,使CD1+/CD8+比值趋于正常,其改善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流感病毒FM1株在小鼠肺组织中的复制来实现的。3、通过腹腔注射EV71病毒的方法感染乳鼠,观察黄金方对乳鼠感染病毒后一般状况、死亡率、生存时间的影响,评价黄金方对EV71感染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能减少EV71感染后乳鼠的死亡数、延长平均存活天数,对EV71病毒感染引发的幼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观察黄金方体外对流感病毒、其他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EV71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brisbane/59/2007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brisbane10株、乙型流感病毒江西修水株、HSV-1、Ad7等多种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PIV-1、RSV、Ad3、EV71无明显的抑制作用。5、通过考察黄金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brisbane/59/2007株神经氨酸酶(NA)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黄金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趋势,但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其抑制流感病毒brisban/59株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6、通过研究黄金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探讨黄金方的体内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可减少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死亡率,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7、选用多种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黄金方的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白色念珠菌体外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8、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几种不同的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对黄金方抗炎作用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对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的渗出增加、组织肿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9、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对黄金方解热作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证实,黄金方口服安全性高,具有体内外抗病毒、抗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炎、解热作用,其药理作用针对外感病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等各个方面,对以流感为代表的外感病证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与西药相比,其治疗作用确切,药用资源丰富,用药成本低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开发和应用。其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实验及临床研究考察。

陈福刚[5](2011)在《短煎频服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短煎频服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温初起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服用羚羊感冒片治疗,一次4-6片,一日2次。治疗组30例,中药银翘散治疗,短煎频服,病情轻者4小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情重者3小时一服,日四服,夜一服。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处理,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胸片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血象比较:治疗后两组血象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煎频服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与羚羊感冒片比较,临床疗效满意。对中医证候积分也有明显的改善。

张丽[6](2011)在《透表清气法治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透表清气法(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研究病例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2010年9月~2010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急诊内科患者,60例患者中,采用双盲双模拟,1:1:1比例,上感颗粒(治疗组)20例,日夜百服咛(对照组)20例,上感颗粒安慰剂(对照组)20例。观察患者退热情况,包括①即刻退热作用(首次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和4小时体温下降的幅度;②解热时间(首次给药至体温恢复正常≤37.2℃,且此后不再复升的时间);③临床症状消失率;④临床痊愈率。结果:1、即刻退热作用:上感颗粒试验组服药后4h内各时点体温较首诊体温明显降低(P<0.05),上感颗粒安慰剂对照组服药后4h内各时点体温较首诊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日夜百服咛对照组服药后4h内各时点体温较首诊体温明显降低(P<0.05),上感颗粒试验组与日夜百服咛对照组4h内各时点体温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上感颗粒安慰剂对照组与上感颗粒试验组及日夜百服咛对照组4h内各时点体温组间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首次服药后4小时内体温下降≥0.5℃的患者例数为66.7%,日夜百服咛对照组为68.4,上感颗粒安慰剂组为40%。说明上感颗粒试验组及日夜百服咛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即刻退热效果,且两者无明显差异,上感颗粒安慰剂对照组无效。2、解热时间:上感颗粒试验组72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所占比例为94.5%,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0.81小时;三组服药后72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所占比例,日夜百服咛对照组优于上感颗粒安慰剂组(P<0.05),上感颗粒试验组与日夜百服咛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结合合并用药统计结果,上感颗粒安慰剂组合并用药明显,上感颗粒试验组无合并用药现象;故上感颗粒试验组优于上感颗粒安慰剂组。3、临床症状消失率:上感颗粒对自觉发热轻、自觉发热重、恶风、恶寒、寒战、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纳呆、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溏、大便干结等症状的改善都比较好,其消失率均在90%以上,明显优于日夜百服咛对照组及上感颗粒安慰剂组;咳嗽消失率约在54%左右,但仍优于日夜百服咛对照组和上感颗粒安慰剂组。4、临床痊愈率:上感颗粒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67%,明显优于日夜百服咛对照组的32%及上感颗粒安慰剂组的30%(P<0.05)。结论:透表清气法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能有效退热,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有效药物。

王子燕,焦维克[7](2009)在《中药注射剂在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

丘柳萍[8](2008)在《双黄连粉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双黄连粉针对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对52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使用双黄连粉针的时间和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期治疗组有效率87%,无效率13%,晚期治疗组中有效率28%,无效率72%,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运用中药双黄连粉针可以提高急性扁桃体炎治愈率。

刘叶[9](2008)在《清热化湿透表法干预小鼠流感病毒性湿热证免疫损伤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逐步体现出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整体调节机体免疫,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岭南地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毒学检测发现,成人以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为主。本病的临床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治疗相当灵活。常用的中医治法有清热化湿、清热解毒、益卫固表等,其作用机理与抑制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减少局部炎症渗出等有关。上述研究加深了对运用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认识,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机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治法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如何在治法研究中体现“辨证”的思路,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岭南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从中医辨证具有易化热挟湿的特点。本研究前期的临床调查亦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初起即易挟湿。清热化湿透表法是该地区常用外感热病治法之一,其中用于气分湿热证的蒿芩清胆汤除了具有清热化湿作用外,方中青蒿更能透邪达表,是清热化湿透表的代表方之一。以该方为主的经验治法广泛应用于岭南地区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具有一定地域特点,体现了中医辨证“三因制宜”的思路。为进一步明确岭南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内涵和外延,探讨清热化湿透表法的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以期为临床辨证运用清热化湿透表法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及对10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证候特点及用药特点的观察,在传统湿热证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流感病毒感染”方法,构建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以蒿芩清胆汤代表清热化湿透表法,以肺指数初步评价该法的治疗效果,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CD3+/CD4+,CD8+T亚群变化,以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及IL-4水平,通过Th1/Th2类细胞平衡变化评估机体免疫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NF-κB及水通道蛋白AQP4的阳性表达,探讨清热化湿透表法干预病毒性肺炎湿热证的作用方向,并与银翘散(辛凉解表法)、玉屏风散(益卫固表法)比较异同。研究结果及分析模型构建方面:①造模成功后,模型小鼠体重减轻、肛温升高,蜷缩懒动、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甚则口唇紫绀,肺组织发生炎性实变。模型鼠症状的出现较单纯病毒感染小鼠滞后,似有减轻趋势。②模型小鼠感染病毒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CD4+T%降低,CD8+T%升高,CD4+/CD8+比例倒置,病毒感染造成小鼠免疫系统抑制;致炎因子IFN-γ分泌显着增加,而IL-4分泌水平未见明显变化,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向Th1方向偏移,与病毒组相比差异不显着。③模型小鼠肺泡壁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增强,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增强,反映局部肺组织炎症及肺水肿等病理变化程度。④综合以上结果说明:生物性致病因子(流感病毒感染成功)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形成的关键,湿热状态下病毒感染小鼠存在CD4+/CD8+比例倒置、细胞/体液免疫失衡等免疫功能紊乱、IFN-γ、NF-κB等炎症因子过度表达、肺泡壁细胞水液代谢失调,并造成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症状及病理变化与流感病毒感染关系最为密切,高脂饮食、间断湿热环境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病时间、病程及病理变化,可能对证型的发展方向有一定影响。治法研究方面:①本实验中,清热化湿透表法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肺指数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与辛凉解表法、益卫固表法相比无明显的差异;②从免疫平衡角度分析:清热化湿透表法能够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CD4+T%,降低CD8+ T%,调节细胞免疫,维持免疫平衡,调节Th1/Th2类细胞平衡向Th2方向回归,该作用较益卫固表法作用更明显,而辛凉解表法效果不明显。推测整体增强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该法抗流感病毒作用机理之一。③从炎症及病理变化角度分析:清热化湿透表法能够明显降低小鼠病毒感染后肺泡表面细胞炎症启动因子NF-κB阳性表达,此与其它两种治法相比有一定差异,推测调整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减少致炎因子表达可能是该法的作用机制之一。④此外,模型鼠肺组织AQP4表达异常,清热化湿透表法与辛凉解表法、益卫固表法相比对此干预略有不同,尚不能肯定该治法是通过调节AQP4功能发挥作用的。综上,清热化湿透表法、益卫固表法、辛凉解表法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有多方面、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其中清热化湿透表法在增强细胞免疫、调节Th1/Th2细胞平衡、降低炎症启动因子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复合湿热因素后造成的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三种治法均能有效降低肺指数,减轻病变程度。蒿芩清胆汤、玉屏风散能够更明显地增强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h1/Th2类细胞平衡向Th2方向回归。而银翘散则主要从抑制炎症、减轻肺水肿方面起作用。结论综上所述,岭南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者辨证以风温为主,证候多挟湿,辨病与辨证结合,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治法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优势。以病毒感染结合饮食、环境构建湿热证模型中,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湿热状态下病毒感染小鼠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水液代谢失调及病理改变(湿热共同的靶点)。以蒿芩清胆汤为代表的清热化湿透表法能有效降低肺指数,减轻病变程度,与益卫固表法(玉屏风散)、辛凉解表法(银翘散)相比差异不明显。但与其它两种治法相比,该法在调节机体T细胞免疫,调整Th1/Th2细胞平衡,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等环节具有一定优势。提示该法的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启动因子的表达等可能是与益卫固表法(增强免疫)及辛凉解表法(抗病毒、抗炎)不完全相同的作用靶点。本研究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辨证从湿热论治提供了临床和实验室依据。

刘军,徐鹰[10](2005)在《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概况》文中认为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有注射液和粉针两种。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感染等作用,常被应用于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的多种疾病,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近年来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概述如下。

二、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外感发热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二、外感发热的病因研究
        三、外感发热的病理机制
        四、外感发热的西医治疗进展
        五、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及其困惑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一、外感发热的概念及基本认识
        二、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
        三、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进展
        四、穴位贴敷与外感发热的关系
        五、穴位贴敷的历史沿革
        六、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
        七、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
        八、穴位贴敷的优缺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病例来源
        二、研究对象
        三、随机方法
        四、干预方案
        五、观察指标
        六、疗效评价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二、两组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分析
        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五、穴位沿革及功效
        六、选方基理及穴位贴敷疗法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九、设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2)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治疗近况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中医药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评价
    5.结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指标
    4.结果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讨论
    1. 热毒清口服液的立方依据
    2.热毒清口服液的组方分析及药理探讨
    3.热毒清口服液的研究近况
    4. 热毒清口服液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
    5. 热毒清口服液对老年肺炎大鼠的疗效评估
    6.热毒清口服液的作用机制探讨
    参考文献
结论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3)抗新城疫病毒中药活性组分筛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抗病毒中药临床实验研究概况
1.2 药物筛选模型研究进展
1.3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3.1 黄芪具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1.3.2 黄芪对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1.3.3 黄芪保护肝脏的作用
    1.3.4 黄芪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4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4.1 抗病毒作用
    1.4.2 抗菌
    1.4.3 抗肿瘤作用
    1.4.4 抗氧化作用
    1.4.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4.6 解热作用
1.5 黄连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5.1 抗菌消炎
    1.5.2 抗病毒作用
    1.5.3 免疫调节作用
    1.5.4 抗癌作用
    1.5.5 抗氧化作用
1.6 大青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6.1 抗病毒作用
    1.6.2 抑菌作用
    1.6.3 抗内毒素活性
    1.6.4 免疫增强作用 2 中药抗病毒组分的提取
2.1 材料和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中药提取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粉碎
    2.2.2 浸提浓缩
    2.2.3 药物组分层析分离
    2.2.4 药物组分再浓缩
2.3 小结 3 建立药物活性筛选模型
3.1 材料和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试剂的制备
    3.2.2 抗新城疫病毒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
3.3 结果
    3.3.1 细胞培养结果
    3.3.2 毒价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4 中药抗病毒活性组分的筛选
4.1 黄芪抗病毒活性组分的筛选
    4.1.1 黄芪活性组分最大无毒性浓度试验
    4.1.2 黄芪组分抗病毒的筛选试验
    4.1.3 小结
4.2 黄芩抗病毒活性组分的筛选
    4.2.1 黄芩活性组分最大无毒性浓度试验
    4.2.2 黄芩组分抗病毒的筛选试验
    4.2.3 小结
4.3 黄连抗病毒活性组分的筛选
    4.3.1 黄连活性组分最大无毒性浓度试验
    4.3.2 黄连组分抗病毒的筛选试验
    4.3.3 小结
4.4 大青叶抗病毒活性组分的筛选
    4.4.1 大青叶活性组分最大无毒性浓度试验
    4.4.2 大青叶组分抗病毒的筛选试验
    4.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中药治疗外感病的研究进展—以流感和手足口病为主
(二) 黄芩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 金莲花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黄金方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金方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黄金方药效学实验研究
    第一节 黄金方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一) 黄金方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二) 黄金方对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三) 黄金方对EV71感染乳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四) 黄金方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五) 黄金方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黄金方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一) 黄金方体内抗菌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二) 黄金方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黄金方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一) 黄金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二) 黄金方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影响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三) 黄金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黄金方解热作用实验研究
    
(一) 黄金方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二) 黄金方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5)短煎频服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2.发热
    3.低热
    4.咳嗽
    5.肺炎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7.扁桃体炎
    8.腮腺炎
    9.过敏性紫瘫
    10.皮肤病
    11.肾病
    21.病毒性心肌炎
    31.儿科疾病
    41.流行性出血热
    15.耳病
    16.鼻病
    17.咽喉炎
    18.眼病
    19.甲型H1N1流感
    20.其它
    21.从银翘散煎服法探析风温初起之汗法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透表清气法治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传统医学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热病)的认识
        1. 外感热病历史根源
        2. 外感热病病因
        3. 外感热病的病机
        4. 外感热病的常用治则治法
    二、近代对于外感热病治法的认识
        1. "温凉并用"治疗外感热病
        2. 姜春华等提出的"截断扭转"及先发制病,以防逆变的防治原则
        3. 清热法在外感热病中的广泛应用
        4. 透表清气法治疗外感热病
        5. 成方、经方加减治疗外感高热
        6. 中医中药新途径治疗外感发热
    三、西医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病理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病例选择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辨证标准
        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研究病例的中止
        7.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8. 病例的剔除
    四、治疗方案
        1. 用药名称和规格
        2. 给药方法
    五、观察项目
        1. 一般记录项目
        2. 观察指标
        3. 访视与观测时点
    六、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七、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1. 退热时间评定标准
        2. 临床疗效
        3.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八、统计分析
        1. 统计分析计划书与统计软件
        2.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3. 统计分析内容
        4. 统计分析方法
    九、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基线特征
        3. 观察指标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透表清气法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的疗效分析
        1.1 体温疗效分析
        1.2 症状疗效分析
        1.3 综合疗效分析
        1.4 合并用药
        1.5 结论
    2. 上感颗粒方义分析
        2.1 上感颗粒各组分理法方药及配伍
        2.2 上感颗粒各组分临床药理作用
    3. 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机理探讨
        3.1 外感热病理论探讨
    4. 主要存在的问题
    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7)中药注射剂在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穿琥宁注射液
2 清开灵注射液
3 双黄连注射液
4 痰热清注射液
5 鱼腥草注射液
6 热毒宁注射液
7 醒脑静注射液

(8)双黄连粉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体温的变化比较
    2.2 2组患儿治疗有效例数和有效率的比较
3 讨 论

(9)清热化湿透表法干预小鼠流感病毒性湿热证免疫损伤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及前期基础
第一章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医治法研究进展
第二章 岭南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湿热的相关性
第三章 清热化湿透表法的渊源及临床应用
第四章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
第五章 101例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证候学总结及用药分析
第六章 研究基础及立题思路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
    实验一 流感病毒甲1型FM_1株传代与病毒滴度的测定
    实验二 内外湿热造模方法及病毒感染量选择
    实验三 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建立
    小结
第二章 清热化湿透表法干预模型鼠免疫损伤的机理研究
    实验四 病毒感染确定及清热化湿透表法对模型鼠肺指数的影响
    实验五 清热化湿透表法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实验六 清热化湿透表法对模型小鼠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实验七 清热化湿透表法对模型小鼠肺组织NF-κB阳性表达的影响
    实验八 清热化湿透表法对模型小鼠肺组织AQP4阳性表达的影响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第一节 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探讨
第二节 清热化湿透表法干预模型小鼠组织损伤的可能作用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体病变及HE染色病理切片 附录2 各组小鼠肺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 附录3 各组小鼠肺组织AQP4的阳性表达 附录4 缩略词表 附录5 课题来源、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研究[D]. 万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李春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 [3]抗新城疫病毒中药活性组分筛选的研究[D]. 霍晓青.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4]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D]. 何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5]短煎频服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临床研究[D]. 陈福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 [6]透表清气法治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D].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5)
  • [7]中药注射剂在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应用[J]. 王子燕,焦维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0)
  • [8]双黄连粉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J]. 丘柳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7)
  • [9]清热化湿透表法干预小鼠流感病毒性湿热证免疫损伤的机理研究[D]. 刘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10]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概况[J]. 刘军,徐鹰. 新疆中医药, 2005(05)

标签:;  ;  ;  ;  ;  

双黄连散注射液治疗感染性发热90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