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论文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论文

问:学记的教学原则
  1. 答:学记的教学原则如下:
    1、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升型答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在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租明反。
    4、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吵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揭示了学生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给教师的启示是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注意“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既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要勉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
问:《学记》告诉我们教育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 答: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 
    扩展资料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数斗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据郭沫若考证,《学记》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薯首磨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芹和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王策三《教学论稿》:《学记》已经相当广泛地说到了教学的作用、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等问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它已经达到了理论自觉性的相当的高度。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学记》是我国系统论述教学思想的第一本专著。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先秦儒家教学思想的总结,而且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问题的一篇专著。 
    参考资料
问: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1. 答: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如下:
    1、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尊师重道。
    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碰念肢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二者相辅相成,首先是尊师,其次是重道。
    3、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高伍。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在四个方面的缺点或失误,或贪多嚼不烂;或知识而太窄,片而专精;或避重就轻;或浅尝辄小畏难而退。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不同所造成的,即“心之莫同也”。做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做扬长避短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4、豫时孙摩。
    豫,预防性原则笑世。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要有预见性。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