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

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

一、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骆阿明[1](2018)在《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财政部发布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简称CAS 33),修订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拓宽了合并的范围,同时引入主体的概念,改进控制的定义,并强调控制的三要素,对控制的本质内容做出阐述,推进控制的实质性内涵发展更上新台阶。但在2015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监管报告中指出,运用“控制”原则判断是否应将被投资主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是实务中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其中包括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判断、涉及委托或受托经营时合并范围的确定等。经过两年多的准则应用实践,本文发现广大财务工作者对于控制概念的本质和合并范围界定的标准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对于现有控制三要素的定义和原有表决权、董事会过半数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以及制定财务经营政策、协议安排等原有标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认知存在较大脱节;对于特殊目的实体的控制界定中提及的风险报酬因素认识不清,仍围绕风险报酬因素是控制本质的观念或存在其他类似错误指导。本文在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合并范围界定标准演变基础上,发现三方准则制定机构对于控制是合并的基础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归纳总结出控制的关键因素演变的逻辑路径:从最初的过半数股权到下一个阶段的过半数表决权、董事会过半数决策权和大多数董事会成员的人事任免权、制定财务经营政策和协议安排下实质控制,再到如今的权力控制模型。本文通过对控制标准的比较分析,梳理了控制的三要素内涵,探讨和前期控制关键要素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目前控制统一定义的逻辑认识。本文第四章结合代理关系的四大权重要素,对控制权力本质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做出一定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拓展控制的内涵和外延以期有利于解决和规范代理关系下合并范围界定的实务中存在的分歧,有利于更新新准则颁布后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的模糊或错误观念从而改善应用实践。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控制的权力本质,二是代理关系下控制权的判断。两者研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来源于权利,但是,赋予投资者对被投资者的权利并不必然导致投资者拥有相应的权力,我们需要获取以投票权、关键管理人员的人事任免权、重要管理人员的关联方关系和代理关系下四要素等重要证据,结合控制现有权力本质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其次如果某一主体对另一主体的风险回报敞口或所获取的利益规模和可变性越大,投资者争取多项权利而获得权力的激励就越强。投资者在被投资主体中承担的风险本身和权力之间有关联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承担的风险回报规模确定投资者对被投资者是否拥有权力。因此从权利过渡到权力的环节判断至关重要,也是控制判断的核心内容。最后,本文给出控制判断的建议和代理关系下控制标准的研究启示。权力是控制的核心要素,也是控制实质内容演变的必然归宿;建立在权力控制模型下的代理关系判断应以传统代理理论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指导,综合判断相关权重因素,同时注意实质性剥夺权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决策权范围下合同及相关法律条文限制对代理人角色判断的影响。

毛幸跃[2](2017)在《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会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多样化,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其相关业务随之涌现;上市公司开展委托、受托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备受关注。委托、受托经营是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委托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在委托、受托经营行为中,涉及到的要素多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上市公司在委托、受托经营行为中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在委托、受托经营模式下,上市公司在在合并报表中,标的资产控制权归属的判断标准问题;委托、受托经营在没有所有权的情况下,只通过协议能否达到真正的实质控制,如何达到实质控制问题,信息披露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等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是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会计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市场上不同公司间的可比性,迫在眉睫。本论文所研究的委托、受托经营的会计问题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其经营结果,还对上市公司开展这类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如何恰当反映有关交易的财务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几种方法相互交叉、综合使用。论文主要从四部分对委托、受托经营会计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第1、2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目前对委托、受托经营相关的研究结果,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详细阐述了合并理论、控制理论及三大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等相关基础理论;第二部分(第3章),阐述了目前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主要类型,以及委托、受托经营的特点,结合现有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分析了委托、受托经营业务在控制权判断时所存在的难点。第三部分(第4章),选取冀中能源、新中基、山东地矿以及中视传媒等四个上市公司开展委托、受托经营的典型案例,详细分析它们的信息披露情况,开展委托受托经营的结果,控制权判断合理性,标的资产会计处理与交易的经济实质的符合性等。第四部分(第5、6章),总结案例表现出的委托、受托经营反映的会计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本研究,初步得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会计处理前缺乏商业实质判断,另外交易中合同条款较为灵活,判断控制与不控制的依据不足,在判断实质控制权时较难,信息披露也不够充分,用现有准则对控制的定义判断委托、受托经营对象的控制权归属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且被误用的空间较大,该类业务标的资产或业务的控制权判断需要结合所让渡的权利、权利的实质、实际运行情况及最终实现净资产变动的归属等做具体分析。建议对委托受托经营的会计处理前进行商业实质的判断,同时增加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结合现有会计准则的控制原则,确定更为具体的并表条件,增强委托受托经营业务会计处理的一致性,监管部门也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规则和监管指标。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目前委托、受托经营业务相关会计研究较少,国内会计准则等相关政策对其的规范尚不够完善的大背景下,全面梳理国内外对合并范围的界定,以及对合并范围的界定基础控制的定义,且做出比较系统的总结;选取几个上市公司开展委托、受托经营的典型案例,详细分析它们的具体交易情况,评析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业务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论文的不足在于对国际会计准则梳理难以做到全面系统,对国外就委托、受托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的研究不足,未获知国外相关规定及市场案例。通过少数实例的分析一定程度上难以全面反映委托、受托经营业务的所有情况,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全面性仍显不够。

朱北航[3](2016)在《合并范围的界定研究》文中提出在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和信息膨胀的背景下,合并财务报表的有用性在理论界受到普遍重视。以―控制‖为基础合理确定合并范围是保证合并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合并财务报表有用性的前提。我国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数次修订,―控制‖概念也经历了数次重大改变。尤其是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借鉴IFRS10的基础上,对其中第二章“合并范围”做了重大修订,修订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从该准则的实施情况来看,―控制‖的认定口径不一致、以形式扭曲经济实质、关键信息模糊披露等问题多有发生。实务中对―控制‖的认定涉及重大职业判断,在确定合并范围的处理上灵活性较大。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诸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对准则的形成了挑战。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阐述了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实体理论三大理论基石下合并范围的界定,然后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分别就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控制”定义的比较进行了深入论证、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上汽集团与通用中国1%股权交易的案例、德美化工在托管期将中炜化工纳入合并报表案例、―广发恒进1号‖双SPV架构案例和兖州煤业将其亏损严重的矿山作为基础资产出表成功的案例,对准则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完善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范围的规定提出建议。文章通过理论结合实务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刘婷,杨有红[4](2013)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从2005年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来已经8年,然而,近期美国与日本暂缓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决定,使得"趋同策略"再次成为影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在准则层面、执行层面、实施效果的差异,从文化、法律、经济、信息环境等方面对造成上述差异的根源进行深度剖析,然后基于美国暂缓趋同的原因和启示,指出中国应该实现准则持续国际趋同,并提出了双向趋同与多边合作并举、前瞻性评估准则的潜在经济后果、以及对IFRS与我国制度框架进行兼容性研究的建议。

孙晶晶[5](2013)在《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合并会计报表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会计难题之一,它既是一个复杂的会计操作难题,也是在理论界备受争议的论题。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的数量和形式不断增多,企业集团股权结构愈渐复杂,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日趋凸显出来。目前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准则规范主要是基于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但其对复杂持股产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首先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三种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简单多层持股、交叉持股和多层交叉持股下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了举例,并对顺序法与同步法,库藏股法与交互分配法下的合并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以此为基础,本文延伸总结了多层控股结构下合并报表存在的“信息传递失真”问题和交叉持股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给出相应的建议。最后,本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结论,对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改进意见。

王伟大[6](2010)在《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单一的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它最早出现于美国。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合并财务报表逐渐成为国际会计难题之一,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多种合并理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股份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规范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编报,财政部曾于1985年发布实施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2006年2月,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该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统一了实务中的不同处理,清晰界定了一些概念,呈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虽然该准则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但是新准则中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一些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以此入手研究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问题,并试图探求我国未来合并报表的理论定位问题。首先详细介绍了三种合并理论。接下来从财务报表的目标出发,结合利益相关者、权益本质的认识、控制的实质、合并的经济实质等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所有权理论、母公司论、主体理论选择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主要采用理论阐述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合并理论的选择对编制合并报表的影响。第一,从纵向的角度出发,完全比较分析了我国现行、旧会计准则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差异体现并认为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合并报表的规定体了主体理论的趋向。接下来以在实务中主体理论与母公司理论的应用具体分析了两者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第二,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横向分析了国外会计准则的合并理论选择动向以及主体理论自身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分析,找出现行准则中在合并财务报表的不足之处并在上述合并理论横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未来会计准则的相关应用环境,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角度、合并的精神实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等方面出发研究了我国最新会计准则中合并理论的现实定位以及未来选择。指出主体理论是我国合并理论的未来完全选择。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本文多个方面阐述了合并理论选择基础。其次,本文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去探讨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问题,即从会计目标出发去研究影响合并理论选择的因素。最后,本文通过分析现实、展望未来,结合国内外的会计准则现状及变化趋势,指出主体理论应是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未来选择。

张艳丽,戴蓬军,李红,李冕[7](2009)在《中日合并会计准则差异度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一、文献综述(一)合并会计准则研究的现状在会计研究中对合并会计准则的研究较多,但缺乏对中日合并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自从国际上出现并购以后,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合并会计理论进行研

蔡啸[8](2008)在《中西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1合并会计报表的产生及动因分析合并会计报表(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是指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公司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以组成集团的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将个别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集团内部事项)的数额加以调

魏会利[9](2008)在《中、美“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并会计报表是中西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不同国家在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和实务领域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从中、美合并报表的差异分析入手,通过对中、美有关合并报表相关规定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研究如何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本文共有八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发展概况,其中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于《暂行规定》以及财政部对合并报表问题的相关解答等的重大变化从相关概念、合并范围等12个方面做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差异分析,主要阐述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即有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差异分析,其中对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问题做了特别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方法的差异分析,主要分析了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新实体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第五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报表折算处理的差异分析;第六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商誉处理的差异分析;第七部分介绍了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分析的方面包括文化背景、经济发达程度、公司股权结构和会计职业发达程度;第八部分介绍了美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体系发展的启示,阐述的范围包括合并理论、合并范围、合并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模式和商誉的处理。

孙承郁[10](2007)在《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有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从1992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起,会计界就面临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如何正确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目前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可信性较差及难以理解等问题,在我国现代化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经营模式集团化和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资本运营方式日趋复杂的大形势下,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亲身的工作经验,运用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中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拥有的数额相抵销的差额及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的差额如何处理,以及对合并范围的确定这两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应采取的合理做法。文中就这两个方面比较了我国1995年发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之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和西方主要国家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分析了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3号——合并财务报表》较之完善之处;详细阐明了笔者对“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差额”的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修订以及对“合并范围”的规定进一步详细化的建议;并且阐述了保证新准则的执行效果应该注意的诸多事项。

二、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合并及合并范围
        2.1.2 合并主体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合并理论
        2.2.2 代理理论
3 控制标准的理论分析
    3.1 对主体的控制和对资产控制的辨析
    3.2 控制标准演变
        3.2.1 美国会计准则控制标准演变
        3.2.2 国际会计准则控制标准演变
        3.2.3 我国会计准则控制标准演变
        3.2.4 准则演变小结
    3.3 控制标准比较分析
        3.3.1 基于持股权的“控制”
        3.3.2 实质标准下的“控制”
    3.4 代理关系下控制标准研究
    3.5 控制研究总结
4 现行控制标准下合并范围应用研究
    4.1 委托、受托经营下合并范围应用研究
        4.1.1 案例背景介绍
        4.1.2 案例分析
    4.2 代理关系下合并范围应用研究
        4.2.1 案例背景介绍
        4.2.2 案例分析
        4.2.3 对银行理财产品和资管计划合并范围判断影响
5 对准则中控制标准的建议和启示
    5.1 对准则控制标准的建议
        5.1.1 明确权力和其他实质性要素之间的关系
        5.1.2 明确可变回报、相关活动等概念的内涵
        5.1.3 明确被投资主体的股权性投资属性
    5.2 代理关系下控制判断建议和研究启示
        5.2.1 代理关系下控制判断建议
        5.2.2 代理关系下控制内涵拓展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2)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委托、受托经营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合并理论
        2.1.1 母公司理论
        2.1.2 实体理论
        2.1.3 所有权理论
    2.2 控制的定义
        2.2.1 对资产的控制
        2.2.2 对主体(或业务)的控制
    2.3 控制理论的发展
        2.3.1 以“多数股权”为核心的控制理论
        2.3.2 以表决权为核心的控制理论
        2.3.3 以权力为核心的控制理论
    2.4 不同会计准则中对控制的界定辨析
        2.4.1 美国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
        2.4.2 国际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
        2.4.3 国内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
        2.4.4 控制定义的比较评述
3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概述
    3.1 委托、受托经营概念
    3.2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主要类型
        3.2.1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类型的划分标准
        3.2.2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类型的划分结果
    3.3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特点
        3.3.1 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较多
        3.3.2 交易动机各不相同
        3.3.3 让渡权力的程度复杂
        3.3.4 托管期限短,支付形式多样
    3.4 现行准则下委托、受托经营业务控制权判断标准
        3.4.1 对是否拥有权力的认定
        3.4.2 相关活动的内涵
        3.4.3 对可变回报的理解
4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案例分析
    4.1 上市公司委托经营案例——以冀中能源为例
        4.1.1 冀中能源委托经营案例介绍
        4.1.2 冀中能源委托经营案例评析
    4.2 上市公司委托经营案例——以新中基为例
        4.2.1 新中基委托经营案例介绍
        4.2.2 新中基委托经营案例评析
    4.3 上市公司受托经营的案例——以山东地矿为例
        4.3.1 山东地矿受托经营案例介绍
        4.3.2 山东地矿受托经营案例评析
    4.4 上市公司受托经营的案例——以中视传媒为例
        4.4.1 中视传媒受托经营案例介绍
        4.4.2 中视传媒受托经营案例评析
5 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会计问题
    5.1 会计处理前缺乏必要的商业实质判断
    5.2 合同条款相对灵活,判断控制或不控制的依据不足
    5.3 缺乏委托、受托经营业务实质控制判断的统一标准
    5.4 披露信息不够充分
6 对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会计的建议
    6.1 根据商业实质,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式
    6.2 增加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确定委托、受托经营并表条件
    6.3 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和监管指标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合并范围的界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2 基于控制的合并范围的界定
    2.1 不同合并理论下合并范围的界定概述
        2.1.1 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范围的界定
        2.1.2 所有权理论下合并范围的界定
        2.1.3 实体理论下合并范围的界定
    2.2 控制理论的发展
        2.2.1 以股权为基础的控制理论
        2.2.2 以表决权为基础的控制理论
        2.2.3 以权力为基础的控制理论
    2.3 “控制”定义的比较
        2.3.1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
        2.3.2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
        2.3.3 中国会计准则关于“控制”的定义
        2.3.4 “控制”定义的比较评述
3 中国会计准则中合并范围界定存在的问题
    3.1 “最重大相关活动”的判断标准未明确
        3.1.1 问题简述
        3.1.2 上汽集团与通用中国 1%股权交易案例分析
    3.2 “被投资方”的定义未明确
        3.2.1 问题简述
        3.2.2 德美化工案例分析
    3.3 可变回报的界定模糊
        3.3.1 问题简述
        3.3.2 德美化工案例分析
    3.4 资产证券化中SPV并表标准不明确
        3.4.1 问题简述
        3.4.2 华融资产与兖州煤业案例对比分析
4.对合并范围相关会计准则完善的建议
    4.1 明确判断“最重大相关活动”的标准
        4.1.1 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对此作出原则性、导向性的解释
        4.1.2 说明当无法判断时的处理,减少自由裁量权
    4.2 明确“被投资方”的定义
    4.3 明确界定控制定义中的“可变回报”
        4.3.1 完善“可变回报”的定义
        4.3.2 解释可变回报的范围和量级
    4.4 完善资产证券化中SPV并表的相关专项规定
        4.4.1 进一步明确SPV纳入与不纳入合并报表的标准
        4.4.2 引入“主要受益人”概念,完善信息披露
5.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则层面差异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况
    (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1. IASB有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但中国没有概念框架
        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相关规定,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没有相关规定
        (1)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2)设定受益计划
        (3)恶性通货膨胀会计
        (4)与非控制性权益进行交易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分类
        (5)企业合并取得资产时的估价备抵计量原则
        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处理差异
        (1)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能否转回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及其披露
        (3)以常规方式购买或出售金融资产
        (4)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
        (5)由于投资减少而丧失对联营企业重大影响交易的会计处理
        (6)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的会计处理
        (6)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7)作为自用房地产的房地产转换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8)低于市场利率的政府贷款产生的收益
        (9)政府补助与权益人投入
        4.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列报与披露差异
        (1)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2)前期调整时对最早比较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的披露
        (3)关于经营周期超过12个月但作为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列报
        (4)对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披露
        (5)关于承租人经营租赁——不可撤销经营租赁的披露
        (6)关于政府补助列报方式
        (7)关于无形资产摊销额的披露
        (8)关于上市及非上市投资的披露
        (9)关于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应收项目的披露
        (10)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到期期限分析
        (11)企业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廉价购买利得的披露
        (12)购买和销售交易性证券所形成的现金流分类
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执行层面差异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强制性差异
    (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操作性差异
    (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效果
        1.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2. 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契约的影响
        3. 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
        4. 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市场反应
    (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的实施效果
        1. 中国准则平稳有效实施,A+H股公司境内外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
        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
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对准则的影响
        1.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2. 中西方权力距离差异
        3. 中西方对风险的态度差异
        4. 中西方世界观差异
    (二)中西方法律体系差异对准则的影响
    (三)中西方经济体制差异对准则的影响
        1. 产权性质差异
        2. 融资类型差异
        3. 股权集中度差异
    (四)中西方信息环境差异对准则执行的影响
四、趋同策略的选择
    (一)美国的启示
        1、IFRS与美国GAAP的比较研究
        2、学术界对于采用IFRS的态度
        3、美国学术研究对趋同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启示
    (二)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之路
五、实现中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的建议
    (一)双向趋同与多边合作并举
    (二)前瞻性评估准则的潜在经济后果
    (三)对IFRS与我国制度框架进行兼容性研究
    (四)提高会计职业组织自律和人员的素质

(5)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
    2.1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研究
        2.1.1 实体理论
        2.1.2 母公司理论
        2.1.3 所有权理论
        2.1.4 小结
    2.2 复杂股权结构合并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论
第三章 复杂股权结构分类与基本概念
    3.1 复杂股权结构含义及分类
    3.2 合并报表编制有关基本账务处理
        3.2.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3.2.2 企业集团内部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3.3 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基本方法介绍
第四章 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报表的编制
    4.1 简单多层持股结构下的合并报表编制
        4.1.1 母子孙结构下合并报表编制举例
        4.1.2 关联附属结构下合并报表编制举例
        4.1.3 顺序法与同步法下合并结果比较与分析
    4.2 交叉持股结构下的合并报表编制
        4.2.1 交叉持股结构合并报表编制举例
        4.2.2 库藏股法与交互分配法比较分析
    4.3 多层交叉持股结构下合并报表编制
        4.3.1 多层交叉持股结构下合并报表编制举例
        4.3.2 交叉网状股权结构下合并报表的合并净收益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股权结构合并会计报表延伸问题与思考
    5.1 多层控股结构合并问题的研究
        5.1.1 多层控股结构下存在问题的研究
        5.1.2 多层控股结构下合并报表的改进建议
    5.2 交叉持股合并报表问题研究
        5.2.1 交叉持股的弊端
        5.2.2 对交叉持股问题的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2 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及其选择的理论基础
    2.1 合并理论
    2.2 合并报表合并理论选择的理论基础
3 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应用研究
    3.1 现行合并会计准则与旧准则差异比较
    3.2 执行现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影响分析
4 合并报表理论的国际比较
    4.1 合并政策的比较
    4.2 子公司概念的比较
    4.3 合并目的比较
    4.4 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的比较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5.3 完善现有准则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9)中、美“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序言
1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发展概况
    1.1 美国合并会计报表发展概况
    1.2 中国合并会计报表发展概况
        1.2.1 相关概念界定上的差异
        1.2.2 合并范围的差异
        1.2.3 合并程序的差异
        1.2.4 《企业合并准则》对子公司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规范
        1.2.5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差异
        1.2.6 《企业合并准则》对合并日合并报表编制的规范
        1.2.7 《企业合并准则》对本期增加子公司、处置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规范
        1.2.8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重大变化
        1.2.9 合并利润表的重大变化
        1.2.10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重大变化
        1.2.11 新准则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的规范
        1.2.12 新准则对合并报表信息披露的要求
2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差异分析
    2.1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分析
    2.2 美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分析
    2.3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分析
3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差异分析
    3.1 美国基本合并范围分析
    3.2 我国基本合并范围分析
    3.3 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问题
        3.3.1 SPE的功能
        3.3.2 SPE合并的特殊惯例和问题
        3.3.3 SPE合并规则的最新变革
        3.3.4 对我国上市公司合并政策的思考:企业集团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问题
4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方法的差异分析
    4.1 美国合并会计报表方法分析
    4.2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方法分析
5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报表折算处理的差异分析
6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商誉处理的差异分析
    6.1 美国合并会计报表商誉处理分析
    6.2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商誉处理分析
7 中、美合并会计报表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7.1 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
    7.2 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影响
    7.3 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
    7.4 会计职业发达程度的影响
8 美国合并会计报表体系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体系发展的启示
    8.1 合并理论的选择
    8.2 合并范围的确定
    8.3 合并方法的选择
    8.4 外币报表折算模式的选择
    8.5 商誉的处理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有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我国合并报表会计规范的发展历史
    2.1 合并报表会计规范的意义
    2.2 从1995年至2005年我国有关合并报表的会计规范
    2.3 2006年新准则的规范
3 我国合并报表中两个重大问题的讨论
    3.1 合并价差问题
        3.1.1 暂行规定对合并价差问题的规定
        3.1.2 合并价差的经济实质
        3.1.3 暂行规定存在的问题
        3.1.4 暂行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及西方主要国家关于合并价差问题的差异
        3.1.5 新准则对合并价差问题的规定及改进之处
        3.1.6 关于修订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差额规定的建议
        3.1.6.1 与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有关的新准则
        3.1.6.2 对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差额的相关规定的修订
        3.1.6.3 对内部权益性投资抵销差额的会计处理
        3.1.6.4 对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
    3.2 合并范围问题
        3.2.1 暂行规定对合并范围的规定
        3.2.2 暂行规定执行中的问题
        3.2.3 暂行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及西方主要国家关于合并范围的差异
        3.2.4 新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及改进之处
        3.2.5 合并范围的规定应进一步详细化
4 合并报表新准则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4.1 密切关注新准则的实施效果
    4.2 保证新准则实施的有效性应采取的措施
        4.2.1 尽快出台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的指导
        4.2.2 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实务公告
        4.2.3 制订相关税收法规
        4.2.4 完善证券监督相关法规
        4.2.5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4.2.6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4.2.7 尽快开发出符合新会计准则、新审计准则的软件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D]. 骆阿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8)
  • [2]上市公司委托、受托经营的会计研究[D]. 毛幸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02)
  • [3]合并范围的界定研究[D]. 朱北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6(02)
  • [4]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策略研究[A]. 刘婷,杨有红. 两岸四地会计准则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5]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D]. 孙晶晶. 北京邮电大学, 2013(S2)
  • [6]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研究[D]. 王伟大.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7]中日合并会计准则差异度比较研究[J]. 张艳丽,戴蓬军,李红,李冕. 财会通讯, 2009(01)
  • [8]中西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分析[J]. 蔡啸. 中国煤炭地质, 2008(S2)
  • [9]中、美“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研究[D]. 魏会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9)
  • [10]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有关问题研究[D]. 孙承郁.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子公司概念差异对中西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