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一、Ⅱ型糖尿病32例患者心率变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蒙蒙[1](2020)在《针刺神门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HRV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刺神门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以期为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选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例DCAN患者随机分为神门组(27例,脱落1例)和悬钟组(27例,脱落1例),共52例纳入统计分析。神门组患者给予针刺双侧神门穴,悬钟组患者给予针刺双侧悬钟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针刺前、后5min的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LF/HF)的即时变化,对比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组内比较:神门组,针刺后的HRV短程频域指标HF较针刺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钟组,针刺前、后的LF、HF和LF/H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的上述HR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针刺后,神门组的HF与悬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神门穴可特异性提高DCAN患者心迷走神经的活性,为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选穴提供了科学依据。

卢凤玲[2](2020)在《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患者在进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姿势对餐后血压的影响,明确可降低PPH发生率的体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病房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共9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卧位组、半卧位组、对照组。从患者早餐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总时长120分钟(要求患者在30分钟内进餐完毕,之后进行体位干预)。卧位组在进餐后采取卧位姿势;半卧位组在进餐后采取45°半卧位姿势;对照组在进餐后进行日常活动,但期间不得取卧位或半卧位姿势超过30分钟。测量进餐前15分钟、开始进餐时、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血压值,比较餐后不同体位患者的血压、PPH发生率、血压变异度、心率、PPH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比较三组餐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的差异,并绘制三组的血压、心率变化趋势图;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等方法对三组的PPH发生率、血压变异度、PPH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96例,脱落4例,最终完成干预92例,其中卧位组31例,半卧位组31例,对照组30例。1.三组患者餐后血压比较:(1)三组患者餐后血压值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餐后2小时SBP、DB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SBP、DBP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对餐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三组SBP、DBP在各时间段内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餐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差值进行组内比较,三组SBP、DBP在各组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BP组内LSD多重比较结果:①卧位组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在0~30分钟内均出现SBP下降趋势,降幅超过10mmHg,与组内其他时间段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之间波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半卧位组SBP在0~30分钟内出现显着下降,并在90~120分钟时间段出现上升趋势,与组内其他时间段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组内LSD多重比较结果:卧位组、半卧位组及对照组DBP均在餐后30分钟内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的餐后血压按年龄分层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餐后2小时SBP、DBP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的餐后SBP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年轻老年患者的餐后DBP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高龄老年患者DBP变化与时间发展无关(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卧位组、半卧位组、对照组的PPH发生率分别为80.65%、80.65%、86.67%,三组之间PPH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的SBP、DBP变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餐后心率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餐后2小时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餐后心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P<0.05);体位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5.三组患者的PPH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11例患者出现PPH症状,包括卧位组1例,半卧位组5例,对照组5例,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PPH症状中以头晕症状出现次数最多,其次分别为头痛、眩晕、乏力、胸痛。6.三组患者的满意度总分、条目1“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我感觉身体舒服”、条目2“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不让我感觉到累”,三组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总分、条目2半卧位组得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条目1半卧位组得分低于卧位组(P<0.05);条目3“早餐后的这种体位/状态我可以坚持2小时”得分三组之间无差别(P>0.05),条目4“总体上说,我对这种体位/状态感到满意”半卧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进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对患者的餐后血压无影响。体位对年轻老年患者、高龄老年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无差别。不同体位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患者血压在进餐后30分钟内下降趋势明显,之后血压在相对较低水平平稳波动。提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无论其采取何种体位,进餐后30分钟内应密切关注血压。2.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既不能预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发生PPH,也不能降低餐后血压的变异度。3.餐后采取卧位或半卧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心率无影响。4.大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没有出现PPH症状,且PPH症状的出现与否与体位无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的PPH症状中以头晕症状最为常见。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进餐后采取半卧位,可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疲累感。

张爽[3](2020)在《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训练干预方案。2.探讨多组分运动训练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的衰弱状况、血糖水平、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文献分析,初步构建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邀请15名专家采用两轮专家函询法对干预方案初稿进行论证并修订;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例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进行预试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施测稿。2.以社区年度健康体检、社区义诊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契机,选取郑州市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属4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居住地分组法,以未来路为界,通过抽签法将未来路东西两侧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各为47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每周3次,共12周的多组分运动训练以及每月1次,共3次的小组运动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采用中文版蒂尔堡衰弱指标量表、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握力、步速、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综合评价多组分运动训练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Mann-Whiteney U秩和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构建(1)文献研究中最终纳入1 1篇文献,提炼出本研究干预方案初稿,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2)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122和0.127。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修改5个指标,增加11个指标。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未修改指标,形成的多组分运动训练干预方案包括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3)通过8例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预试验,最终形成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施测稿,包括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小组运动健康教育和多组分运动训练三部分。2.类实验性研究94例患者中,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失访3例和2例,最终完整参与本研究者共89例,其中干预组44例,对照组45例。(1)两组患者中文版蒂尔堡衰弱指标量表总分、躯体衰弱得分和心理衰弱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衰弱得分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互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总分及各项得分、握力、步速、空腹血糖、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较干预1个月,中文版蒂尔堡衰弱指标量表总分、躯体衰弱得分、心理衰弱得分明显降低(P<0.001);社会衰弱得分在干预3个月低于干预前(P<0.05),而干预1个月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较干预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较干预1个月,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总分及各项得分、握力、步速均提高(P<0.01);空腹血糖、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下降(P<0.05)。结论1.多组分运动训练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衰弱状态,特别是躯体衰弱和心理衰弱,并在降低空腹血糖、提高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2.作为一种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多组分运动训练经济有效,并保证了患者运动的安全性、趣味性、可行性与科学性,值得在社区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牟京蕾[4](2020)在《贝那鲁肽及利拉鲁肽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异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贝那鲁肽及利拉鲁肽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依据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应用二甲双胍单药或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且Hb A1c7.0-12.0%,近3个月未改变降糖方案。导入期两周,入组后停用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维持原剂量,随机分为贝那鲁肽组和利拉鲁肽组,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4周后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既往史、用药史一般资料。检测血糖、Hb A1c、血脂、肝功、肾功、离子常规生化。佩戴美国顺泰Oscar2动态血压监测仪和深圳博声医疗i Tengo+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收集血压监测指标:24h SBP(24h平均收缩压)、24h DBP(24h平均舒张压)、d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24h SBP-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D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 SBP-CV(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 DBP-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d S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D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S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 DBP-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n 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 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24h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 Idx(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p NN50(相邻的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占总心率数的百分比)、r 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平均心率。结果:1.基线时的比较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37例,其中贝那鲁肽组有2例、利拉鲁肽组有1例患者因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能耐受药物反应而中途退出,最终完成实验患者共34例。两组患者在基线时的一般资料及常规生化指标、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情况比较随着时间进展,贝那鲁肽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利拉鲁肽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明显改变。贝那鲁肽组的平均心率呈下降趋势;利拉鲁肽组的平均心率呈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1贝那鲁肽组和利拉鲁肽组治疗后FPG、2h PG、Hb A1c、GA较治疗前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贝那鲁肽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各阶段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贝那鲁肽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的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增快,SDNN Idx、SDANN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间比较4.1治疗结束时,两组间的血糖指标降低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与利拉鲁肽组相比,贝那鲁肽组的d SB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及杓型血压的占比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3与利拉鲁肽组相比,贝那鲁肽组的SDNN、SDNN Idx、SDANN、r MSSD明显增大;贝那鲁肽组的平均心率水平低于利拉鲁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及回归分析1.在总体人群中,Pearson相关分析及结果显示,SDNN、SDNN Idx、SDANN、r MSSD均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378,P=0.028;r=-0.538,P=0.001;r=-0.446,P=0.008;r=-0.379,P=0.027)。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心率与SDNN、SDNN Idx、SDANN、r MSS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1.贝那鲁肽能降低24h SBP、2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2.利拉鲁肽能够增快平均心率,降低心率变异性;3.贝那鲁肽在降低d SBP方面的疗效优于利拉鲁肽;4.心率变异性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5.贝那鲁肽降糖疗效与利拉鲁肽类似。

周玲艳[5](2020)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胃排空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是否存在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的特征性表现,研究此类患者的胃电节律和自主神经活性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集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1组)3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试验2组)35例,选取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告知以上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三组研究对象均予以常规控制饮食、适宜运动及必要的基础降糖治疗,禁用影响胃肠动力、心率、血脂及自主神经活性的药物,检查前12小时禁止吸烟、饮茶、饮酒、咖啡,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空腹8h后于清晨接受体表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检查,记录空腹及餐后胃电活动参数及心率变异性参数。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是否具有特征性表现,探讨此类患者的胃电节律和自主神经功能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胃电节律分析:(1)试验组:两个试验组用餐前后的正常慢波比例均低于70%;各通道间主频、主功率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且用餐前后变化不明显;胃动过缓比例、胃动过速比例均增高,以胃动过速比例增高明显。(2)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餐前后的正常慢波比例大于70%,餐后较餐前增加,以3、4通道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餐后的主频、主功率按1-4通道的顺序均呈增高趋势,餐后餐前主功率比大于1,而胃动过缓比例、胃动过速比例、胃动紊乱比例均较低。2、三组研究对象胃电参数比较:三组研究对象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比例、胃动过速比例、胃动过缓比例、主频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对比显示,两个试验组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试验2组餐后正常慢波比例低于试验1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试验组餐前、餐后胃动过缓比例、胃动过速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个试验组餐前主频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餐后主频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2组低于试验1组及正常对照组;其余指标两两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3、心率变异性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植物神经活性、低频功率、高频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比较分析,两个试验组的植物神经活性、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频功率较对照组的差异明显;而两个试验组各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胃正常慢波比例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性分析:试验1组的正常慢波比例与植物神经活性之间呈正相关(P<0.05),试验2组的正常慢波比例与植物神经活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胃电节律异常,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胃电节律异常更加明显,主要为正常慢波比例降低及胃动过速比例增加,导致临床上出现胃排空延迟;2、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患者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为主;3、2型糖尿病组患者胃正常慢波比例与自主神经活性呈正相关。

刘瀛琪[6](2019)在《心率变异性与老年躯体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老年躯体功能的关系及心率变异指标对躯体功能的预测价值,旨在阐明自主神经功能对老年躯体功能的影响并筛选对老年躯体功能有预测价值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入住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年龄≥65岁,性别不限,共入选157例,平均年龄76.86±7.14岁,其中男性69例,女性88例。所有入选患者收集以下资料(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是否正在服用相关药物、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2)实验室资料:空腹静脉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3)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4)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24小时内全部正常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单位ms)、5分钟窦性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单位ms)、相邻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指数(SDNN index,单位ms)、正常的相邻心动周期间的差值的均方根(rMSSD,单位ms)、两个相邻正常心动周期的差值大于50ms所占的总数的百分数(PNN50,单位%)、窦性心搏间期总数与窦性心搏间期直方图高度比值(三角指数)、总功率谱密度(TP,单位ms2/Hz)、超低频功率谱密度(ULF,单位ms2/Hz)、极低频功率谱密度(VLF,单位ms2/Hz)、低频功率谱密度(LF,单位ms2/Hz)、高频功率谱密度(HF,单位ms2/Hz)、低频功率谱密度/高频功率谱密度(LF/HF);(5)躯体功能评定指标:简易基本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使用器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步速测定值及握力测定值。依据各项躯体功能评分及测量结果结果进行分组:(a)依据简易基本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自理组、半自理组及不能自理组;(b)依据使用器械生活活动能力(IADL)评分分为正常组、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及严重依赖组;(c)依据步速测定值分为正常组及减慢组;(d)依据握力测定值分为男性正常组及男性下降组、女性正常组及女性下降组。分析不同躯体功能状态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分析心率变异指标对躯体功能的预测价值;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躯体功能级别组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FBG、TC、TG、LDL-C、HDL-C、ALT、AST、CRE、BUN无差异(P>0.05),仅年龄存在差异,半自理组及不能自理组的年龄均高于自理组(均P<0.05),但半自理组与不能自理组的年龄无差异(P>0.05),中度依赖组、严重依赖组的年龄均高于正常组及轻度依赖组(P<0.05),但中度依赖组、严重依赖组的年龄无差异(P>0.05);步速测定组及握力测定组年龄无差异(P>0.05)。2.不同躯体功能级别组的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方面无差异(P>0.05),在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疾病方面也无差异(P>0.05)。3.SDNN、SDANN及LF/HF不能自理组低于自理组(P<0.05),不能自理组的ULF、VLF高于自理组(P<0.05),三角指数不能自理组低于自理组和半自理组;SDANN、三角指数及LF/HF严重依赖组低于正常组,SDNN、SDANN、三角指数及LF/HF严重依赖组低于轻度依赖组(P<0.05),严重依赖组ULF、VLF高于正常组和轻度依赖组(P<0.05);rMSSD、PNN50及TP步速减慢组低于步速正常组(P<0.05),步速减低组VLF、LF高于步速正常组(P<0.05);SDNN、SDNN index、rMSSD、PNN50、LF/HF男性握力下降低于男性握力正常组(P<0.05),SDANN、rMSSD、PNN50、HF女性握力下降低于女性握力正常组(P<0.05),女性握力降低组ULF高于握力正常组(P<0.05)。4.相关分析表明ADL评分、IADL评分、步速测定值及握力测定值均与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及LF/HF呈正相关(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三角指数、LF、HF指标分别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LA、LVEDD、LVEF存在相关性(P<0.05)。5.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患者躯体功能的预测价值分析:SDNN、SDANN、三角指数、ULF、VLF、LF/HF对ADL有预测价值(P<0.05);SDNN、SDANN、三角指数、ULF、VLF、LF/HF对IADL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rMSSD、PNN50对步速、男性握力、女性握力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F对女性握力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躯体功能减退伴随某些心率变异性指标的降低,躯体功能与某些心率伴异性指标呈正相关,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和调节失衡可能与躯体功能下降有关;2.不同评估法的躯体功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是一致的;但体现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同时分析不同心率变异指标可增加识别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敏感性;3.SDNN、SDANN、三角指数、ULF、VLF、LF/HF对老年人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提示未来有可能可依此类指标对老年人躯体功能的进展进行预测,对高危患者尽早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4.心脏结构及功能与某些心率变异性指标有相关性,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7](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提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来云云[8](2016)在《动态血糖波动特性的量化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糖波动是机体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产生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获得的72小时动态血糖序列蕴含了丰富的血糖信息。相对于传统的血糖评估参数而言,采用信号处理方法对动态血糖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可获得血糖波动更多的时频特征。为了能够深入地观察动态血糖序列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本文采用多尺度分析的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98人)的72小时动态血糖序列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多尺度熵(multi-scale entropy,MSE)、精细复合多尺度熵(refined composite multi-scale entropy,RCMSE)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特征和血糖序列的复杂性,并提出量化指标,分别观察了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黎明现象(DP)分组后的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序列的特性等。还尝试从心率变异性和心肺耦合分析的角度对血糖与睡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引入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和高、低及极低频耦合值的比较。结果显示:EEMD将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序列分解在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MF)上,MAGE>3.9的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序列在IMF3-5上变异性高于MAGE≤3.9的患者,发现血糖波动有可能受到昼夜节律、饮食以及自主神经调控等的影响;MSE和RCMSE量化分析动态血糖序列得出,MAGE>3.9的患者的血糖序列复杂度指数低于MAGE≤3.9的患者;MAGE>3.9的患者在大时间尺度和小时间尺度下的标度指数相比MAGE≤3.9的高,血糖序列复杂度指数和标度指数可知,MAGE>3.9的患者的血糖序列复杂度相比MAGE≤3.9的要低;心肺耦合分析发现MAGE>3.9的患者睡眠质量相比MAGE≤3.9的患者差,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相对较大,睡眠期间极低频成分相对较高。HbA1c值高的组其血糖序列复杂度较低,但是分组之间的熵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P>1.11的患者在大时间尺度的标度指数相比DP≤1.11的高,证明其血糖序列复杂度低,但是分组之间的标度指数没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血糖波动的升高使其血糖序列复杂度相对较低。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存在多尺度特性,通过EEMD方法发现血糖波动有可能受到昼夜节律、饮食以及自主神经调控等的影响;在血糖大幅度波动和血糖调控不好(从MAGE、HbA1c、DP来看),将会带来血糖序列动态结构复杂度的损失。血糖序列复杂度有可能成为血糖波动分析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对动态血糖波动特性的量化分析研究有助于理解血糖调节系统的内在规律,为血糖的调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血糖大幅度波动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仍需深入研究。

李妍妍[9](2014)在《117例心率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既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降低明显,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象,另选经OGTT检查糖代谢正常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上述117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结果对照组的SDNN为(121.61±34.49)ms,RMSSD为(54.07±31.91)ms,pNN50为(10.13±10.00)%,SDNN index为(41.92±20.47)ms,2型糖尿病组SDNN为(103.93±29.98)ms,RMSSD为(44.22±19.62)ms,pNN50为(5.85±5.69)%,SDNN index为(32.04±11.2)ms,2组之间的上述心率变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在对照组为(72.90±56.81)ms,在2型糖尿病组为(64.10±45.11)m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陈书佩[10](2013)在《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痰湿体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的特征,并初步探讨HRV与DC之间的相关性。2方法受试者为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前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以夜间睡眠打鼾或白天嗜睡为主诉的患者,经耳鼻喉科或睡眠门诊专科检查,填写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痰湿体质量表及ESS嗜睡量表)后,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根据痰湿体质判定结果分为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不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为单纯打鼾组,三组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包括颈围、腹围和体重指数(BMI);(2)PSG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3)HRV指标:包括:SDNN.SDANN. SDSD、RMSSD、PNN50和三角指数;(4)DC及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5)ESS嗜睡量表和痰湿体质量表得分。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情况比较:与单纯打鼾组相比,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患者BMI、颈围和腹围均显着增高(P<0.01),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2PSG监测指标及ESS嗜睡量表得分:AHI:痰湿OSAHS组比非痰湿OSAHS组升高(P<0.05),痰湿OSAHS组较单纯打鼾组显着升高(P<0.01),非痰湿OSAHS组较单纯打鼾组显着升高(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均显着降低(P<0.01),但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均显着升高(P<0.01),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ESS嗜睡量表得分:痰湿OSAHS组较非痰湿OSAHS组明显升高(P<0.01),较单纯打鼾组升高(P<0.05)。非痰湿OSAHS组和单纯打鼾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3HRV时域指标: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HRV时域指标SDNN、 SDANN和三角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痰湿OSAHS组的SDANN和三角指数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痰湿OSAHS组的RMSSD和PNN50、SDNN、SDANN和SDSD较非痰湿OSAHS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4DC值及心率:痰湿OSAHS组患者DC值较单纯打鼾组减小(P<0.05),非痰湿OSAHS组患者DC值较单纯打鼾组减小,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之间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患者平均心率均较单纯打鼾组增高(P<0.05),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痰湿OSAHS组最低心率较单纯打鼾组增高(P<0.05),痰湿OSAHS组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相关性: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BMI与颈围和腹围呈正相关;通过逐步判别回归法分析,AHI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颈围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RMSSD呈负相关;DC与PNN50和三角指数呈正相关,与年龄、痰湿体质量表得分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4结论4.1痰湿体质使OSAH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和白天嗜睡程度加重。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BMI、颈围和腹围无明显影响。4.2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HRV时域指标无明显影响。4.3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DC值无明显影响。4.4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及最高心率无明显影响。4.5AHI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颈围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RMSSD呈负相关;DC与HRV时域指标PNN50和三角指数呈正相关,与年龄、痰湿体质量表得分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

二、Ⅱ型糖尿病32例患者心率变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Ⅱ型糖尿病32例患者心率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神门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HRV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一般资料
        (二)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方法与指标
        (三)数据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神门组和悬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神门组和悬钟组两组针刺前比较
        (三)神门组针刺前、后比较
        (四)悬钟组针刺前、后比较
        (五)神门组和悬钟组两组针刺后比较
讨论
    一、中医学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认识
        (一)历史沿革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二)诊断及分期
        (三)治疗方法
    三、心率变异性
        (一)心率变异性分析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二)针刺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四、选穴依据
    五、结果探讨
        (一)结果分析
        (二)机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神门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二、餐后低血压概述
        (一) PPH的流行病学现状
        (二) PPH的危害
        (三) PPH的发生机制
        (四) PPH的评估
        (五) PPH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
        (一) 概念性定义
        (二)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 纳入标准
        (二) 排除标准
        (三) 脱失病例标准
    二、样本量计算
    三、研究步骤
        (一) 分组方法
        (二) 干预方法
        (三) 评价指标
        (四) 资料收集方法
        (五) 统计学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质量控制
        (一) 准备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阶段
    六、伦理学审查
    七、试验方案注册信息
第四章 结果
    一、入组患者情况
    二、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三、三组患者血压比较
        (一) 三组患者进餐前后各时间点血压值
        (二) 进餐前后各时间点血压值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
        (三) 餐后各时间段血压差值比较
        (四) 按年龄分层亚组分析
    四、三组患者PPH发生率比较
    五、三组患者血压变异度(cv)比较
    六、三组患者心率比较
        (一) 三组患者进餐前后各时间点心率情况
        (二) 进餐前后各时间点心率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
    七、三组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八、三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第五章 讨论
    一、餐后采取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无影响
        (一) 老年人胃肠功能发生增龄性改变
        (二)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受损
        (三) 长效降压药对PPH产生的影响难以规避
    二、餐后采取不同体位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餐后血压变化规律趋于一致
    三、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餐后血压变化特点
    四、餐后采取不同体位不能预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发生PPH
    五、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的心率无影响
    六、大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PH患者没有PPH症状,且PPH症状的出现与餐后体位无关
    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采取半卧位时主观体验较差
第六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衰弱形势不容乐观
        1.2 老年糖尿病与衰弱的关系
        1.3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的运动干预受到重视
        1.4 多组分运动训练的相关研究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构建
    一 对象与方法
        1 文献研究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筛选策略
        1.3 文献研究方法
        1.4 提取文献内容
        2 德尔菲专家咨询
        2.1 专家选择
        2.2 制定专家咨询问卷
        2.3 专家咨询过程
        2.4 统计分析
        2.5 干预方案指标条目的筛选和修订标准
        3 预试验
    二 结果
        1 文献研究
        1.1 文献分析结果
        1.2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要素及依据
        1.3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初稿
        2 德尔菲专家咨询
        2.1 专家的一般资料
        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
        2.5 专家咨询结果
        3 预试验
        4 干预方案施测稿
        4.1 小组运动健康教育
        4.2 多组分运动训练处方
    三 讨论
        1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2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3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 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实证研究
    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的计算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
        3 研究工具及结局指标
        3.1 一般资料问卷
        3.2 衰弱状况的评估
        3.3 血糖水平的评定
        3.4 躯体功能的评估
        3.5 生活质量的评定
        4 干预内容和方法
        4.1 对照组
        4.2 干预组
        5 资料收集
        6 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7.1 干预前准备阶段
        7.2 干预实施阶段
        7.3 资料收集阶段
        7.4 资料统计阶段
        8 伦理原则
    二 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TFI得分和血糖水平的比较
        2.3 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的比较
        2.4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
        3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的影响
        3.1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TFI得分的影响
        3.2 干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FI得分的组内比较
        4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5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
        5.1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SPPB得分的影响
        5.2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握力、步速的影响
        6 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1 两组患者DSQL总分、生理、心理/精神维度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6.2 两组患者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得分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
    三 讨论
        1 多组分运动训练对患者衰弱状况的影响
        2 多组分运动训练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3 多组分运动训练对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
        3.1 多组分运动训练可增强患者的上肢肌肉力量
        3.2 多组分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步速
        3.3 多组分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整体躯体功能
        4 多组分运动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实施多组分运动训练的效果分析
        5.1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可实施性分析
        5.2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可推广性分析
        5.3 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糖尿病相关性衰弱的发病机制及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贝那鲁肽及利拉鲁肽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异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分组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基线时两组的比较
    二、随访情况比较
    三、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四、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五、相关和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2 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胃排空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试验1组胃电节律分析
    3.3 试验2组胃电节律分析
    3.4 正常对照组胃电节律分析
    3.5 三组研究对象的胃电图参数比较
    3.6 三组研究对象心率变异性分析参数的比较
    3.7 两试验组正常慢波比例与植物神经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心率变异性与老年躯体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分组方法
        2.3 检测方法
    3.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 不同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2 不同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老年患者正在服用相关药物和合并疾病比较
    3 不同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4 不同使用器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5 不同使用器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老年患者正在服用相关药物和合并疾病比较
    6 不同使用器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7 不同步速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8 不同步速老年患者正在服用相关药物和合并疾病比较
    9 不同步速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10 不同握力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11 不同握力老年患者正在服用相关药物和合并疾病比较
    12 不同握力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13 老年患者躯体功能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14 心脏结构及功能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15 心率变异性对躯体功能的预测价值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8)动态血糖波动特性的量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2.2 一般资料收集
    2.3 患者监测设备
        2.3.1 动态血糖监测仪
        2.3.2 睡眠品质记录器
    2.4 72小时血糖波动的量化分析方法
        2.4.1 集合经验模式分解
        2.4.2 多尺度熵
        2.4.3 精细复合多尺度熵
        2.4.4 去趋势波动分析法
    2.5 统计学说明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血糖波动特性的多尺度量化分析
    3.1 以MAGE分组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分析
        3.1.1 引言
        3.1.2 分组临床指标统计
        3.1.3 MAGE分组后的血糖变化集合平均曲线
        3.1.4 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
        3.1.5 基于多尺度熵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
        3.1.6 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熵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
        3.1.7 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
        3.1.8 ROC曲线对比研究
        3.1.9 讨论
    3.2 以糖化血红蛋白分组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分析
        3.2.1 引言
        3.2.2 分组临床指标统计
        3.2.3 HbA1c分组后的血糖变化集合平均曲线
        3.2.4 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熵的动态血糖量化分析
        3.2.5 讨论
    3.3 以黎明现象分组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分析结果
        3.3.1 引言
        3.3.2 分组临床指标统计
        3.3.3 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的动态血糖序列的量化
        3.3.4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糖波动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间的关联分析
    4.1 背景介绍
    4.2 血糖与睡眠之间的联系
    4.3 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血糖与睡眠关系
        4.3.1 心率变异性
        4.3.2 糖尿病患者夜间心率变异性的多尺度熵分析
    4.4 心肺耦合分析方法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117例心率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 HRV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痰湿体质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 祖国医学对痰湿体质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1 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2 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DC概念、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2 国外研究进展
        3 国内研究进展
        4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试验方法
    3 PSG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3.1 PSG检查要求
        3.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要求
        3.3 数据处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
    6 试验结果
        6.1 一般情况
        6.2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分布
        6.3 夜间低氧血症病情分布
        6.4 痰湿OSAHS、非痰湿OSAHS和单纯打鼾组三组的比较
        6.5 相关性分析
    7. 试验结果小结
    8 结论
    9 讨论
    10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中医体质调查表
    附件二:ESS嗜睡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Ⅱ型糖尿病32例患者心率变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神门穴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HRV的影响[D]. 赵蒙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餐后血压的影响研究[D]. 卢凤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爽. 郑州大学, 2020(02)
  • [4]贝那鲁肽及利拉鲁肽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异影响的比较研究[D]. 牟京蕾.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胃排空功能研究[D]. 周玲艳. 南华大学, 2020(01)
  • [6]心率变异性与老年躯体功能的关系[D]. 刘瀛琪.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7]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8]动态血糖波动特性的量化分析研究[D]. 来云云.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9]117例心率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J]. 李妍妍. 中华全科医学, 2014(06)
  • [10]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 陈书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1)

标签:;  ;  ;  ;  ;  

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