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严重贫血一例

妊娠合并严重贫血一例

一、妊娠合并重度贫血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史海霞,陈娟,孙青[1](2022)在《铁缺乏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铁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离子,在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铁作为必需微量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食物中的铁通常为二价的铁离子,通过小肠黏膜的转运蛋白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以三价铁离子的形式参与细胞代谢和血红蛋白合成等生理过程。同时少部分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在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内储存。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铁的补充尤其重要。当铁含量不能满足母体和胎儿正常的生理需求时,可导致母体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产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严重者使得母体出现子痫、

赖芸,孙院芳[2](2021)在《妊娠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探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探讨妊娠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妊娠贫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血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患者的贫血严重程度、贫血类型,比较不同孕周患者的贫血严重程度及贫血类型。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产检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孕妇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妊娠贫血患者的RBC、Hb、HCT、MCV、MCH、MCHC、RDW检测值与正常孕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贫血孕妇的MCH、MCH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体而言,贫血孕妇为(22.86±2.42)pg和(298.98±89.27)g/L,正常孕妇则为(30.98±3.46)pg和(320.87±67.2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RDW指标上贫血孕妇高于正常孕妇,即贫血孕妇为(19.43±1.54)%,正常孕妇为(12.32±0.48)%,差异显着。最后,我们认为,孕周增加,中重度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增加。结论对妊娠贫血患者的孕期开展连续的血常规检验,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营养方案的调整,改善患者的贫血情况,降低因贫血导致的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刘艳[3](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林亚倩[4](2021)在《某医院住院分娩妇女血红蛋白水平分布现状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回顾性分析某医院住院分娩病人临床资料,了解某地区孕产妇妊娠晚期血红蛋白水平情况,分析孕产妇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2.探讨妊娠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围生期孕产妇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筛选某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单胎,孕周≥28周),纳入病例2922例。收集患者的(1)人口学特征:年龄、民族、常住地、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2)孕前基本信息:既往孕次、产次、孕前BMI;(3)实验室指标:分娩前血红蛋白水平;(4)妊娠结局: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早产、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小于孕龄或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全部数据输入Excel表,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描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构成比或率,通过?2检验展开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922例病例中,血红蛋白<110g/L的孕产妇491人,发生率16.9%(491/2922),血红蛋白≥130g/L的孕产妇743人,发生率25.4%(743/2933)。2.单因素分析发现,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孕产妇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常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孕前BMI、既往孕次、既往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妊娠期晚期贫血筛查结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年龄≥40岁、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常住地为农村、孕次≥3次,产次≥2次是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孕前BMI≥18.5kg/m2是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4.以Hb水平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除外医源性)、小于孕龄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10g/L为梯度进行血红蛋白水平分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除外医源性)、小于孕龄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40岁、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常住地为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元、孕前BMI<18.5kg/m2、孕次≥3次、产次≥2次,符合上述任意特征的孕产妇均是发生妊娠期贫血的高危人群,应作为产检的重点关注对象。2.妊娠晚期贫血易发生产后出血,故应在妊娠期关注孕妇贫血情况,及时纠正,做到早预防。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会造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假象,故应予以高度重视。

胥芹[5](2020)在《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是指除正常活产以外的病理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口健康素质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并识别高危人群,是围产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久坐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在此背景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贫血已成为影响育龄女性健康的主要负担。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妊娠期糖尿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然而目前仍然缺乏直接利用孕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浓度以探讨孕前血糖水平对胎儿健康和妊娠结局(尤其是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大样本研究;另外,既往研究多关注于孕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尚缺乏关于孕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证据。本文将围绕育龄女性孕前FPG水平和Hb水平两个营养相关血液指标,分析孕前高血糖以及贫血和高Hb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二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联合作用。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National Free Pre-pregnancy Checkups Project,NFPCP),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的方法,纳入2010~2016年在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907个县)参加NFPCP,且在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20~49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结局包括:(1)单一某种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出生缺陷和围产儿死亡;(2)APO:发生上述任意一种及以上不良妊娠结局;(3)MAPO(Multipl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发生上述两种及以上不良妊娠结局。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纳入6,447,339名女性以探讨孕前FPG水平与结局事件的相关性。将研究对象分为:1)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无自报DM史;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5.6mmol/L≤FPG<7.0mmol/L同时无自报DM史;3)DM组:FPG≥7.0mmol/L或有自报DM史。在DM组中,有自报DM史者为知晓组,其余为非知晓组。在自报有DM史的研究对象中,FPG<7.0mmol/L为控制组,其余为非控制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一步排除基线自报有DM史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水平从划分为多个组别(<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 mmol/L),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OR及95%CI,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进行OR值的趋势检验;同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函数,分析孕前FPG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纳入4,510,670名女性以探讨孕前Hb水平与结局事件的相关性。对居住在海拔≥1000米地区女性的Hb浓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进行校正,然后根据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1)三组,贫血组(<110g/L)、正常组(110~149 g/L)和高Hb组(≥150g/L);2)七组,重度贫血组(<70g/L)、中度贫血组(70~99 g/L)、轻度贫血组(100~109 g/L)、正常组(110~149 g/L)、轻度高 Hb 组(150~159 g/L)、中度高 Hb 组(160~169 g/L)和重度高Hb组(≥170 g/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b组间与结局事件关联的OR值及95%CI,采用RCS估计孕前Hb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纳入4,456,699名女性以探讨孕前FPG水平和Hb水平对结局事件的联合作用。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高血糖和Hb的等级(重度贫血、轻中度贫血、正常Hb和高Hb)划分为2*4组,以正常血糖且正常Hb组作为参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 OR 及 95%CI。结果1.IFG组和DM组分别占总研究对象的13.15%(847,737人)和1.18%(76,297人)。在DM组中,DM的知晓率仅为1.20%(917人),知晓组里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率为62.16%(570人)。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APO 和 MAPO 的发生率分别为 2.87%、7.79%、5.16%、0.32%、0.05%、0.33%、15.60%和0.67%。在校正多种因素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孕前IFG和DM可增加自然流产(OR,1.07,95%CI:1.06-1.09;OR,1.11,95%CI:1.06-1.15)、早产(OR,1.01,95%CI:1.00-1.02;OR,1.15,95%CI:1.12-1.18)、巨大儿(OR,1.07,95%CI:1.06-1.08;OR,1.17,95%CI:1.13-1.21)、足月小样儿(OR,1.06,95%(CI:1.02-1.11;OR,1.15,95%CI:1.02-1.30)和围产儿死亡(OR,1.08,95%CI:1.04-1.12;OR,1.59,95%CI:1.44-1.76)的发生风险。孕前DM与出生缺陷的OR值为1.54(95%CI:1.20-1.99)。IFG 和 DM 组发生 APO 的 OR 分别为1.07(95%CI:1.06-1.07)和1.21(95%CI:1.19-1.23),对于 MAPO,相应的值分别为 1.08(95%CI:1.04-1.11)和1.42(95%CI:1.31-1.54)。与非知晓组相比,知晓组发生APO的风险增加54%(OR,1.54,95%CI:1.33-1.78);与非控制组相比,控制组发生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风险分别降低64%(OR,0.36,95%CI:0.24-0.54)、48%(OR,0.52,95%CI:0.32-0.84)和 96%(OR,0.04,95%CI:0.01-0.24)、52%(OR,0.48,95%CI:0.36-0.65)和 93%(OR,0.07,95%CI:0.02-0.27)。在无自报 DM 史的女性中,与FPG<5mmo/L组相比,随着FPG水平的升高,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P线性<0.05)。当将FPG作为连续性变量进行RCS分析时,除FPG水平与早产的关系呈现U型,其余结果均一致呈正向上升趋势。2.孕前贫血组占总研究对象的7.78%(351,011人),高血红蛋白组占4.54%(204,986人)。在校正多种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重度贫血可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和 APO 的发生风险,OR 值分别为 1.67(95%CI:1.41-1.99)、1.19(95%CI:1.04-1.36)和 1.24(95%CI:1.12-1.36),贫血会降低巨大儿(OR,0.93,95%CI:0.92-0.95)、增加足月小样儿(OR,1.08,95%CI:1.01-1.15)、增加围产儿死亡(OR,1.06,95%CI:1.00-1.12)的发生风险。高血红蛋白组可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1.16(95%CI:1.13-1.19)、1.12(95%CI:1.10-1.14)、1.12(95%CI:1.10-1.14)、1.23(95%CI:1.14-1.32)、1.12(95%CI:1.11-1.14)和1.27(95%CI:1.20-1.34),重度高血红蛋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OR,1.81,95%CI:1.12-2.92)。RCS结果提示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自然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和APO均呈近似的U型关系。3.与正常血糖且正常Hb组相比,高血糖伴重度贫血组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104%(OR,2.04,95%CI:1.38-3.01)、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38%(OR,1.38,95%CI:1.02-1.99),高血糖伴高Hb组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加25%(OR,1.25,95%CI:1.19-1.31)。结论孕前IFG和DM与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和围产儿死亡发生风险相关,孕前DM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相关。孕前血糖控制良好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孕前重度贫血和高Hb水平均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Hb水平与自然流产、早产和围产儿死亡之间呈U型关系。血糖与Hb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联合效应。建议加强对广大备孕女性开展孕前血糖筛查和血红蛋白水平筛查,早期监测并及时提供适当干预,以改善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韩娟[6](2020)在《双胎妊娠期贫血与心脏功能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双胎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红蛋白、白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双胎妊娠正常情况下引起心功能的生理性、适应性改变,建立双胎妊娠心脏超声模式。同时深入了解双胎合并贫血对孕妇心脏功能状态及结构的影响,筛查出贫血引起早期心衰的先行指标,指导临床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从而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分娩结局,对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搜集了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孕妇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对象总共为473例。对473例双胎妊娠孕妇电子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孕妇年龄、教育程度、孕前BMI、孕次、孕期服药史、本次受孕方式、绒毛膜性、分娩孕周、孕期并发症、肝肾功、血红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心电图、新生儿并发症以及入住NICU天数。通过对研究对象入院后的血红蛋白按世界卫生组织统一的妊娠期贫血标准(轻度贫血100g/L≤血红蛋白<110g/L,中度贫血70g/L≤血红蛋白<100g/L,重度贫血40g/L≤血红蛋白<70g/L)分为:非贫血孕妇组(262例)、贫血孕妇组(211例,包括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另将贫血孕妇组211例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分为2组:贫血合并心衰组和贫血非心衰组。采用SPSS22.0对各组孕妇基本信息、妊娠期合并症、心脏指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贫血孕妇组与非贫血孕妇组的本次受孕方式自然受孕和辅助生殖、分娩孕周≤34周和>34周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贫血孕妇组心衰的发生率为10.90%,与非贫血孕妇组的0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其他并发症子痫前期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度、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无统计学意义。3.非贫血组与中度贫血组比较白蛋白含量、全血BNP含量、二尖瓣反流少量的发生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非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心脏B超E值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贫血组二尖瓣反流少量的发生率低于中度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贫血孕妇组合并孕期并发症、轻度贫血孕妇组合并孕期并发症和中度贫血孕妇组合并孕期并发症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脏超声二尖瓣反流少量和心电图心律不齐,有显着统计学意义。4.贫血孕妇组与非贫血孕妇组第一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脑室内出血、心脏病及入住NICU天数和第二新生儿的入住NICU天数,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5.贫血合并心衰孕妇组与贫血非心衰孕妇组比较孕前BMI<24、24≤BMI<28和BMI≥28,有显着统计学意义。6.贫血合并心衰孕妇组与贫血非心衰孕妇组比较BNP、肌酸激酶、a-羟丁酸、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反流少量,有显着统计学意义。7.贫血合并心衰孕妇组与贫血非心衰孕妇组比较第一新生儿身长,第二新生儿身长、第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第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一新生儿入住NICU天数和第二新生儿入住NICU天数,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双胎妊娠中,自然受孕患者贫血发生率会增加。心脏功能特别是心脏超声指标会随双胎妊娠孕周的增加而产生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即双胎妊娠正常的心脏超声模式。但合并贫血时,心功能某些先行指标变化,如白蛋白下降、心脏超声E改变和心脏二尖瓣反流少量增加等;特别是当双胎妊娠期贫血发生早期心衰时,心脏功能均发生异常变化,但有临床意义的先行指标为全血BNP含量、肌酸激酶含量、a-羟丁酸含量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三尖瓣反流少量增加。因此,在双胎妊娠期贫血发生早期心衰时,除肥胖是高危因素,以上先行指标可作为发生心衰的高危因子。其意义在于指导临床对早期心衰的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心衰进一步发展,造成患者不良结局。2、母体的贫血及营养不足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可能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甚至胎儿发育畸形。特别是贫血合并心衰的新生儿除了低体重、身长短,还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急重症发生。同时,新生儿入住NICU天数增加,经济负担也增加。因此,双胎妊娠期贫血患者应早发现、早纠正、早治疗,避免发生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及畸形。同时,减少母亲发生早期心衰,以免引起新生儿急重症发生,造成母儿不良结局。总之,双胎妊娠期贫血使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增加了妊娠期心衰的发生率,且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和妊娠结局也较差;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是妊娠期贫血孕妇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注意心脏功能中先行指标的变化,对早期心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心衰进一步发展,造成患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应加强孕前及孕期健康宣教,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重视孕前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对贫血早预防、早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

刘楠[7](2020)在《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8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28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高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妊高症发生率分别为42.1%、40.4%,均高于对照组的13.6%、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67、36.831, P<0.05)。两组产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重度贫血患者产后出血、妊高症发生率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产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3.6%(10/280)略高于对照组的1.4%(4/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7, 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10.4%(29/280)、早产发生率51.1%(143/280)、胎膜早破发生率42.1%(118/280)均高于对照组的3.2%(9/280)、8.6%(24/280)、13.2%(3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3、120.830、58.529, P<0.05)。结论产妇妊娠期贫血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大,加大了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早产率,增加生产风险,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健康,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马庆华[8](2019)在《高海拔地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母儿的不良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分娩的800例孕妇,对照组620例为同期就诊非贫血妊娠期妇女,观察组180例为同期就诊的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130例,中重度贫血组50例),分析三组孕妇贫血程度与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孕妇贫血程度与产后大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随贫血程度加重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5),且中重度贫血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性(RR=2.22)。三组间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贫血组与对照组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缺铁性贫血,尤其是中重度贫血,对孕妇及新生儿健康影响严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李明明[9](2019)在《大连市1562例孕妇中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国实施二胎政策后,孕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在整个孕期,也会出现各种孕期并发症,而贫血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贫血是一种高危妊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孕妇,特别是亚洲国家的贫血发病率约为50%。虽然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贫血患病率会因此降低,在2016年,《中国城市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调查》文献指出,华东和东北地区铁缺乏的标准化患病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7.37%和53.41%,而西南地区最低,为30.51%。中南部,西北部和华东地区缺铁性贫血标准化患病率较低,分别为21.30%,16.97%和17.53%,所以妊娠期贫血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通过调查孕期的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因素,提供合理的孕期指导,减少怀孕期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孕妇和围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本文研究了大连市区孕妇缺铁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2019年1月31日,定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大连妇产医院进行例行检查的孕妇。有比较完善的产检资料。去除其他导致贫血的原因,比如: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再生障碍贫血、骨髓异常增生、风湿免疫疾病,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肾病、地中海贫血、巨细胞贫血、癌性贫血等疾病,产前出血等并发症。但不除外妊娠期补铁的孕妇。统计获得完整资料的孕产妇共1562例,全部孕产妇孕期均采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自动检测血常规检查,并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测定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1)孕妇年龄分为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岁以上: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孕产史;初产妇、经产妇。(2)根据孕产妇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分为轻、中、重、极重度贫血,分别计算轻、中、重、极重度贫血率及妊娠期贫血率。(3)将全部孕产妇依据不同的孕周分为5组,分别为<14、14≤孕周<21、21≤孕周<28、28≤孕周<37、37至临产,分别研究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4)将全部孕产妇根据不同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分为4组,分别为:<10ng/ml、10-19.9 ng/ml、20-29.9ng/ml、≥30 ng/ml,研究在妊娠各孕期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即早期妊娠(≤14周)、中期妊娠(15≤孕周<28)及晚期妊娠(28≤孕周--临产)贫血的发生率(5)根据血红蛋白的值,将全部孕妇分为正常组(血红蛋白≥110g/l)和贫血组(血红蛋白<110g/l),分别研究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与发生贫血的关系,即孕期增重<10kg、孕期增重为10kg-15kg、孕期增重16kg-20kg、孕期增重≥20kg贫血的发生率。使用SPSS 21.0软件开展统计学研究,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主体的一般状况。在研究过程中,有1562例孕妇满足研究标准并且具备完善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平均年龄为(24.16士5.17)岁,其中20-25岁:13.51%(212/1562)、26-30岁:43.46%(679/1562),31-35岁:26.37%(412/1562),36-40岁:13.44%(210/1562),41岁以上:3.13%(49/1562);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45.77%(715/1562),大专、高中及中专:33.48%(523/1562),初中及以下:20.74%(324/1562);初产妇1028例,占65.8%(1028/1562),经产妇534例,占34.1%(534/1562)。贫血和缺铁的患病率在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产次的孕妇中没有显着差异。2、妊娠期的贫血情况。妊娠期贫血的患病率为52.24%(816/1562),贫血的发生率仍较高。而轻度与中度贫血的患病几率分别是50.38%、2.43%,并不具有重度与极重度贫血,主要是轻度贫血。3、各孕周发生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全部孕产妇依据不同的孕周分为5组,分别为<14、14≤孕周<21、21≤孕周<28、28≤孕周<37、37至临产,铁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19.08%、23.92%、45.48%、51.01%、53.78%,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1%、9.56%、25.54%、30.89%、38.87%。在21≤孕周<28期间,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5.48%、25.54%,与各孕周的患病率相比,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均显着增加,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不同孕周的孕产妇缺铁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92.3102P<.0001)。4、不同SF值在各孕期贫血的分布情况。将全部孕产妇根据不同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分为4组,分别为:<10ng/ml、10-19.9 ng/ml、20-29.9 ng/ml、≥30 ng/ml,研究在妊娠各孕期贫血的患病情况,其中早期妊娠(≤14周)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84%、3.60%、2.52%、0.87%;中期妊娠(15≤孕周<28周)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7.16%、25.47%、27.43%、2.96%;晚期妊娠(≤28周-临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0.67%、45.14%、35.37%、4.53%。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不同SF分组的贫血发生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93.6335 P<.0001)。5、孕期体重增长与贫血的关系。根据血红蛋白的值,将全部孕妇分为正常组(血红蛋白≥110g/l)和贫血组(血红蛋白<110g/l),分别研究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与发生贫血的关系,其中孕期增重<10kg贫血的发生率为14.8%、孕期增重为10kg-15kg贫血的发生率为31.61%、孕期增重16kg-20kg贫血的发生率为37.6%、孕期增重≥20kg贫血的发生率为18.57%。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正常组和贫血组的孕期增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3852 P<.0001)。结论:1.孕21周至孕28周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显着升高,建议孕21周开始适量补铁。2.孕期应高度重视SF的值,提供合理的孕期指导,减少怀孕期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孕妇和围产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孕期血常规联合血清铁蛋白的检测对防范与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建议孕期合理管理体重,避免增重过多,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曹瑛瑛[10](2018)在《太仓市2012-2016年孕产妇贫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太仓市2012-2016年孕产妇的血红蛋白测定,了解该地区孕产妇的贫血状况,分析孕产妇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孕产妇预防孕期贫血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①在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时,对孕妇一般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是否服用叶酸、孕产次等。②在孕中晚期抽取孕妇静脉血测量血红蛋白值。③对影响贫血的潜在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是否服用叶酸、产检次数、孕次、产次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①太仓市2012-2016年间,轻度贫血的孕产妇占总贫血孕产妇的76.17%,中度贫血次之,占总贫血人数的23.81%,占比最少的是重度贫血,占总贫血人数的0.02%。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服用叶酸、产检次数、孕次和产次均显着影响贫血孕产妇的贫血程度。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服用叶酸、产检次数和产次皆可独立影响贫血程度,其中文化程度低,居住地为农村,不服用叶酸,产检次数低,产次数过多是孕妇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太仓市的贫血孕产妇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文化程度、常住地、是否服用叶酸、产检次数、产次等,这些均可以显着影响孕产妇的贫血程度。

二、妊娠合并重度贫血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合并重度贫血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铁缺乏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孕产妇的影响
    1.1 分娩前
        1.1.1 引起缺铁性贫血
        1.1.2 引起妊娠高血压
        1.1.3 引起心功能异常
        1.1.4 其他影响
    1.2 分娩时
        1.2.1 产后出血
        1.2.2 增高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切口感染率
    1.3 分娩后
2 对胎儿的影响
    2.1 近期
    2.2 远期

(2)妊娠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孕期妊娠贫血患者的贫血严重程度、贫血类型分析
    2.2 妊娠贫血患者与正常孕妇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3)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2.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组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4.2 危险因素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某医院住院分娩妇女血红蛋白水平分布现状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营养性贫血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数据来源
        1.2 基线调查
        1.3 随访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暴露定义
        2.3 结局定义
        2.4 协变量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4.1 数据预处理
        4.2 统计描述
        4.3 关联性研究
        4.4 暴露反应关系
        4.5 统计软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讨论
第一部分 孕前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1 研究对象来源情况
        1.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1.3 不同特征人群中孕前高血糖检出、糖尿病知晓和控制情况
        1.4 组间基线特征比较
        2 孕前高血糖与结局事件
        2.1 孕前高血糖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
        2.2 孕前高血糖与APO
        2.3 孕前高血糖与MAPO
        3 糖尿病知晓情况与结局事件
        4 糖尿病知晓人群血糖控制情况与结局事件
        5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
        5.1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
        5.2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5.3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M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讨论
第二部分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结局事件
        2.1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
        2.2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APO
        2.3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MAPO
        3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
        3.1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
        3.2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3.3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M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讨论
第三部分 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联合作用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对结局事件的联合作用
    讨论
总结
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孕期髙血糖对子代的近期和远期影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学习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6)双胎妊娠期贫血与心脏功能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孕产妇的一般情况
    2.2 孕产妇妊娠并发症
    2.3 孕产妇白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的变化
    2.4 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发症及结局
    2.5 贫血心衰组与贫血非心衰组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比较
    2.6 贫血心衰组与贫血非心衰组孕期并发症比较
    2.7 贫血孕产妇白蛋白、BNP、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心电图变化
    2.8 贫血心衰组和贫血非心衰组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
3 讨论
    3.1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心脏功能因子的变化分析
    3.3 双胎妊娠贫血合并心衰的影响因素及心脏功能因子的变化分析
    3.4 妊娠期并发症情况分析
    3.5 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发症及结局
小结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成果
致谢

(7)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高症发生情况对比
    2.2 观察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高症发生情况对比
    2.3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
3 讨论
    3.1贫血对母体的影响
    3.2 贫血对胎儿的影响
    3.3 预防策略

(8)高海拔地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三组孕妇贫血程度与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系
    2 三组孕妇贫血程度与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的关系
讨 论

(9)大连市1562例孕妇中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妊娠期的贫血情况
    3、各孕周发生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情况
    4、不同SF在各孕期贫血的分布情况
    5、孕期体重增长与贫血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太仓市2012-2016年孕产妇贫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一) 孕期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
        1. 年龄
        2. 文化程度
        3. 居住地
        4. 叶酸
        5. 产检次数
        6. 孕次
        7. 产次
        8. 多因素分析
三. 分析与讨论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排除原则
    (三) 贫血孕产妇的贫血程度
    (四) 影响因素
        1. 年龄
        2. 文化程度
        3. 居住地
        4. 叶酸
        5. 产检次数
        6. 孕次和产次
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妊娠合并重度贫血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缺乏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史海霞,陈娟,孙青. 武警医学, 2022(01)
  • [2]妊娠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探析[J]. 赖芸,孙院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6)
  • [3]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4]某医院住院分娩妇女血红蛋白水平分布现状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D]. 林亚倩.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5]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 胥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双胎妊娠期贫血与心脏功能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韩娟.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7]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 刘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8)
  • [8]高海拔地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分析[J]. 马庆华. 青海医药杂志, 2019(09)
  • [9]大连市1562例孕妇中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调查研究[D]. 李明明.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太仓市2012-2016年孕产妇贫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D]. 曹瑛瑛. 苏州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妊娠合并严重贫血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