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标准化钢桶外观颜色

日本:标准化钢桶外观颜色

一、日本:钢桶外表颜色标准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晴[1](2021)在《川贵白酒包装的发展沿革与设计创新研究》文中认为

王利宇[2](2019)在《青海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海河湟地区是一个多元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居类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传统民居的存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且愈演愈烈。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国家基础工程建设中缺乏保护意识,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合理保护计划,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民居新建和改建过程中,村民受城镇化影响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摒弃。本文主要针对民居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对民居进行地域适应性设计,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的目的。本文从建筑学专业角度,从多角度对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民居现状情况,运用专业理论与设计方法,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适应青海河湟地区地域环境的民居设计策略和设计手法。本文最终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将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河湟地区民居更新发展的新道路。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出目前国内外关于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地域适应性设计以及新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第2-3章,介绍了青海河湟地区民居概况和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当地的民居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别对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从其形成到成熟再到变迁的各个时期的地域特征,并从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地理地形和产业结构四个角度总结了河湟地区民居的地域适应性特征。通过实地调研从空间形态和营建技术两方面研究了河湟地区民居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现状总结了民居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后文的设计研究确定方向;第三部分为第4-5章,针对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民居平面设计、建筑营建和风貌设计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和相关设计原则,并在此指引下从基于传统民居语汇的民居改造设计和基于新结构语言的民居新建设计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为河湟地区民居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设计模式以供参考。结语部分对整个论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文中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金任顺(Kim Im Soon)[3](2019)在《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特色的词类之一,同时也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其中,“形状量词”是在语义上能够体现形状特征的一类量词,这类量词和名词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本文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选取了十四个语义相近的形状量词作为考察对象,具体考察它们的语义特征和搭配规律,并进一步了解语义相近的形状量词的异同点。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总结与本文相关的前人的量词研究成果,并且简述了本文的主要理论背景和语料来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回顾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的一些概念。首先总结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的特点;其次总结汉语形状量词和韩语形状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汉语形状量词和相应的韩语形状单位名词之间的异同点。并对汉韩语之间的异同点和联系进行探讨,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点状量词。本文选取“颗”“粒”“滴”这三个量词,分析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和搭配的差异,发现它们在语义上虽然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使用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四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线状量词,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为了进一步考察,本文选取了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条”“根”“道”“丝”“股”这五个量词,考察了这些汉语线状量词的语义特征和所搭配对象的差异。第五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面状量词。本文选取“张”“面”“片”“块”这四个量词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具有平面形状,所以有些名词性成分可以互换搭配使用,但也有一些名词性成分不能随便互换使用。因此,本文分析了这些量词的语义特征和搭配的特点,试图找到它们在使用上的差异。第六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语体状量词。本文选取“块”“团”“堆”这三个量词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立体性都比较强。因为这三个量词所搭配的名词性成分的范畴并非是完全独立,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所以进一步考察了它们之间的语义特征和搭配对象的差异。第七章主要是对比分析汉语形状量词与其相对应的韩语形状单位名词之间的差异,如,体积小的“?(al)”、“?(tol)”、“??(bangwool)”;长条形的“??(gadak)”、“??(gaebi)”、“??(joolgi)”;平面形的“?(jang)”、“?(myeon)”;立体性的“??(ogak)”、“??(deongyi)”、“???(moodeogi)”。本章在前文对汉语形状量词所搭配名词性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比汉语形状量词和韩语形状单位名词所搭配名词性成分的使用差异。第八章是结语,包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说明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张玲[4](2018)在《城市更新中的工业现成品艺术研究 ——以沈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建设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局中,解决“千城一面”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重新发掘城市的固有文化。工业文化是老工业城市固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工业遗存为载体,本研究以沈阳为例,以工业遗存中现成物改造而成的现成品艺术为研究对象,围绕沈阳工业现成品改造情况、工业现成品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在设置上的经验和不足三个问题点展开论述。研究结果弥补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工业现成品艺术研究的忽略点,并为老工业城市的公共艺术研究提供案例参考。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运用了田野调查、分类和图像学方法:第一部分,运用田野调查法实地考查了沈阳工业遗存的现状,调查的时间从2014年至今,了解沈阳工业现成品改造的情况,统计出工业现成品的分布地及数量,调查内容是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对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进行分类,根据功能、所处空间、传达内容的不同,将类别进一步细化,全面、整体地把握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涉及的具体领域和功能范畴;第三部分,解读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的改造方式及语义,借鉴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从功能含义、惯例含义、象征含义逐层解读现成品所代表的特定语义,语义的解读为工业现成品找寻文化根源,为其改造提供文化支撑;第四部分,从环保、文化、经济、视觉四个维度深入发掘工业现成品艺术在老工业城市更新中的功用和价值,并根据沈阳近几年的改造实践总结出工业现成品艺术在设置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发现,沈阳的工业现成品艺术主要集中于雕塑和公共设施两大领域,具体涉及到十三个类别,艺术改造的手法包括并置、堆叠、重置、集合、上色、借用六种,部分工业现成品蕴含特定的语义,因此对于这类现成品的选取和保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图像学方法深入挖掘这些工业现成品的语义信息,发现工业现成品艺术从四个维度对城市更新有助推作用:(1)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改造后的作品能承载城市的记忆;(3)通过将现成品的形象打造成符号经济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将工业现成品艺术塑造成城市标志物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因此,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在设置上的经验值得其它老工业城市借鉴,这包括为保存老工业城市独有特色和创造新颖景观而将工业废物转化为现成品艺术的创意性思维,而对目前现成品艺术设置中不尽完美之处的分析和揭示,也会对今后老工业城市升级改造过程中的艺术介入活动,起到良好的提示作用。

孔素平[5](2018)在《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群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内外大量人才不断的涌入,导致京津冀地区的常住人口高速增长。如何能够在极为有限的城市居住用地上能够快速解决人口住房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能够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中大量作业在现场由人工完成这种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等诸多问题的落后施工方法。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在建筑性能、施工速度、工程质量、机械化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着与传统现场浇筑式住宅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建造方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京津冀地区,这也必将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历史起源、国内外现状、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聚焦于京津冀这一特殊地域,高层预制装配式住宅这一特定类型,建筑节点构造设计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具体研究。通过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在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对比,得出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与不足。然后研究了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结合信息化模型技术对节点构造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环境模拟的解决方法。最后以京津冀地区三个具体住宅项目实例来反应现有的建筑节点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我们今后的节点构造设计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逐步实现建筑业的产业化升级。论文研究无论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李垚[6](2017)在《钢结构模块建筑建造技术和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工业化是当前全球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模块建筑是工业化建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当今社会,有以下几点主要因素制约着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能源、土地、环境等,在未来的建筑领域中,技术、规范以及标准等都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因此未来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倾向于工业化和绿色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模块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造体系,在经济性、环保节能性及建造周期效率等各方面都隐藏着巨大的优势。本文以钢结构模块建筑的建造技术和模块建筑的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在建造技术方面:结合当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钢结构箱式模块建筑的建造技术及相关构造材料的性能,为钢结构箱式模块建筑的建造提供了一份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空间设计方面:深入挖掘了模块建筑的空间组合及室内设计方式,在空间形态组合部分,按项目规模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归纳总结出小规模箱体的并列、错动、正交式组合方式及大规模组合箱体的走道串联布局、竖向交通体串联布局及中央大空间控制布局三种组合方式,在模块室内空间设计中,提出功能模块化布局策略,并对箱体的不同室内布局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在不同室内布局方式下箱体的利用特征。本论文研究采用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项目经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模块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和建筑工业化这三方面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分析和研究,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同时,通过对实际项目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归纳,与文献研究形成对比,进一步弥补疏漏,做出我国现状模块建筑技术的客观呈现,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从实际项目出发,并结合了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达到对模块建筑的构造技术、材料和模块的空间组合有一个系统的、准确的研究,期望能为以后的模块建筑设计做出一定的参考。

孙亚丁[7](2013)在《泾渭工业园建筑单体外部形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建筑作为纷繁芜杂的建筑类型中的一种特殊建筑,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及经营者、设计者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其设计常常仅满足工艺要求和结构要求,而忽略了其外部形象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国内现代工业建筑“千厂一面”、乏味生硬的局面。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工业建筑类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工业建筑逐渐成为快速发展的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济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工作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竞争的加剧也使得企业要求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要具有一定的标识性和广告效益。然而,现在的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设计普遍存在着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形象的需要,忽略“人性化”的需求和无标识性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设计进行研究能够对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工业建筑外部形象特征历时演变过程的总结,分析了工业建筑随着时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对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和常用手法进行分析阐述,为泾渭工业园建筑单体外部形象的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使最终的设计成果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形象的需要;能够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和地域文化。文章通过对泾渭工业园建筑单体外部形象设计过程及成果的研究,力图总结出适用中小型工业建筑单体外部形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境相融合,满足人们使用的舒适性和审美情趣的需求,同时使工业建筑外部形象具有一定的标识性,能够符合企业广告定位的要求,以期对我国现代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徐玫[8](2011)在《商品包装基于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在今天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能与商品包装接触到,商品包括了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玩等几乎各个方面,也体现出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走进商场、超市,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具特色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仿佛争着抢着要与我们对话交流,我们从展柜旁走过,是否可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是否能够找到符合我们心意的贴心设计,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贴心的设计、便携的使用、方便的拿取等,让我们一步步体会到人性化的设计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惬意,所以商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已经越来越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离不弃、不可或缺。人们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发展,对商品包装的需求已经不再简单的只是有保护商品、方便携带等基本功能了。人性化设计就是从对功能的单一满足逐渐上升为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系,在设计中赋予更多的情感、理性、文化、审美等内涵。建立一种人与物、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基于“人性化”设计为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人性化”设计的讨论和研究,发现和寻找商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和需改善的问题。论文在对商品包装设计的功能、材料、结构、造型等因素深入的了解下,提出如何扩展商品包装的功能,优化包装的结构,合理的选择包装材料等问题。最终使商品包装不仅具有保护商品,使用便携、方便运输,外行美观等作用,更有节约材料,减少丢弃以及保护环境等意义。本文首先从人性化理念和商品包装发展进程、前景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包装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系统地论述了商品包装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原因。然后,从商品包装的安全性、合理性、便利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在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包装不人性化的现状。在论文的最后,整理、分析现代商品包装在人性化设计理念下的发展形态。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的研究,将感性和理性、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把人性化理论融入商品包装设计中,展示“人性化”再设计。期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商品包装,关注商品包装对商品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影响,切实做到真正的人性化发展需求。

王芳子[9](2012)在《铁岭鑫达塑料彩印包装厂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塑料包装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高速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这与我国所倡导的“节能、环保、低碳”的发展方式格格不入。为此,2008年国家提出了《塑料包装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振兴规划》,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质量变革实现塑料包装行业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技术进步的目标,从而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铁岭市鑫达塑料彩印包装厂是一家塑料彩色印刷、复合包装制品的专业企业,现有生产线三条、先进设备20余台。自建厂10余年来,经过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资产总额、经营规模、利润率均取得大幅提高。然而在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也相应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本文以鑫达塑料彩印包装厂(以下简称鑫达厂)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如因果图、帕累托图、直方图等方法,对鑫达厂生产各个环节所出现的质量问题深入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鑫达厂的质量问题主要产生于原材料和工艺过程方面,之后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的方法对其中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工艺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改进方案。在发现鑫达厂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制度后,还提出了全厂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提出了鑫达厂质量管理改进的保证措施。此次研究不仅能解决鑫达厂要全面提升其生产质量的迫切需求,而且能为鑫达厂带来生产流程优化、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等好处,同时也为其他类似企业提升生产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柴成荣[10](2011)在《我国产业化住宅墙体的生态技术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住宅建设规模空前巨大,能源消耗浪费严重,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需要寻找一种节能、环保、生态、高效的建筑方式。通过国内外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对比和经验借鉴,分析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我国产业化住宅墙体的生态技术框架,并分析了住宅全装修设计、厨卫集成式模块化设计、太阳能墙体及墙体绿化设计等产业化住宅墙体生态技术的相关问题研究,旨在通过住宅产业化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分析了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等;第二章为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住宅产业化理论、适应性理论和集成设计理论,从住宅开发、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使用后处理等过程的变革提出了产业化住宅的理想建筑模式,并结合案例作了分析,为下文内容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墙体材料利用、构造设计和建筑体系三个方面构筑了我国产业化住宅墙体的生态技术框架;第四章为产业化住宅墙体生态技术的相关问题研究,作为第三章内容的扩展,介绍了住宅全装修、厨卫集成式模块化设计、太阳能墙体及墙体绿化设计等关于技术集成和生态设计方面的知识,旨在推进墙体生态技术在实践工程项目中的推广应用;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了一个总结,并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作了展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住宅产业化墙体技术理论,为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日本:钢桶外表颜色标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钢桶外表颜色标准化(论文提纲范文)

(2)青海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民族聚居背景下形成的民居多样性
        1.1.2 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迫切性
        1.1.3 国家促进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概述
    2.1 青海河湟地区地域环境概述
        2.1.1 河湟地区概况
        2.1.2 自然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经济技术环境
    2.2 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的类型与特点
        2.2.1 按建筑形式进行分类
        2.2.2 按平面布局形式进行分类
        2.2.3 按建筑结构进行分类
        2.2.4 按民族进行分类
        2.2.5 按年代进行分类
        2.2.6 总结
    2.3 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的演变
        2.3.1 形成时期
        2.3.2 成熟时期
        2.3.3 变迁时期
        2.3.4 总结
    2.4 河湟地区传统民居地域适应性研究
        2.4.1 对于气候环境的适应
        2.4.2 对于自然资源的适应
        2.4.3 对于地理地形的适应
        2.4.4 对于产业结构的适应
    2.5 小结
3 青海河湟地区民居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建筑空间及使用现状
        3.1.1 建筑布局
        3.1.2 建筑风貌
        3.1.3 使用现状
    3.2 现存问题
        3.2.1 民居功能单一、空间较小
        3.2.2 能源利用单一
        3.2.3 传统风貌缺失
        3.2.4 民居性能需要优化提升
    3.3 小结
4 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4.1 设计原则
        4.1.1 传承河湟地区民居地域文化
        4.1.2 融入新技术
        4.1.3 功能优化
        4.1.4 利用新能源,降低建筑能耗
        4.1.5 合理控制成本
    4.2 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
        4.2.1 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的提出
        4.2.2 对于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2.3 对于自然资源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2.4 对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3 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案例分析
        4.3.1 基于资源适应性的民居营建技术更新
        4.3.2 “新”“旧”营建技术的融合
    4.4 小结
5 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探索
    5.1 关于河湟地区民居发展的思考
        5.1.1 河湟地区民居更新发展的背景
        5.1.2 针对民居现状的设计模式划分
        5.1.3 民居地域适应性特征的延续
    5.2 基于传统民居语汇的改造设计
        5.2.1 以产业适应为主导的功能优化设计
        5.2.2 以气候和资源适应为主导的民居立面优化设计
        5.2.3 民居改造设计案例
    5.3 基于生态复合墙结构的民居设计——本土营建材料的选择
        5.3.1 以产业适应为主导的模块化平面设计
        5.3.2 以传承民居传统风貌为主导的民居形体设计
        5.3.3 以气候适应为主导的民居保温设计
        5.3.4 造价分析
        5.3.5 民居设计案例
    5.4 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民居设计——传统木构架体系的新诠释
        5.4.1 结构材料的选取
        5.4.2 以产业适应为主导的模块化平面设计
        5.4.3 以气候适应为主导的民居节点保温设计
        5.4.4 造价分析
        5.4.5 民居设计案例
    5.5 小结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河湟地区民居测绘图汇总

(3)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思路和拟采用的方法
    1.3 理论背景与语料来源
        1.3.1 理论背景
        1.3.2 本文的语料来源
    1.4 已有的研究成果
        1.4.1 汉语量词的宏观研究
        1.4.2 形状量词研究成果
    1.5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第二章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的概念及分类
    2.1 引言
    2.2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的概念
        2.2.1 汉语量词的概念
        2.2.2 韩语单位名词的概念
    2.3 汉语量词与韩语单位名词的分类
        2.3.1 汉语量词的分类
        2.3.2 韩语单位名词的分类
    2.4 小结
第三章 汉语点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3.2.1 “颗”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3.2.2 “颗”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3.2.3 “颗”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3.3 “粒”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3.3.1 “粒”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3.3.2 “粒”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3.4 “滴”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3.4.1 “滴”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3.4.2 “滴”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3.4.3 “滴”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3.5 点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3.5.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3.5.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3.6 小结
第四章 汉语线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条”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2.1 “条”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2.2 “条”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2.3 “条”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3 “根”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3.1 “根”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3.2 “根”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4 “道”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4.1 “道”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4.2 “道”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4.3 “道”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5 “丝”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5.1 “丝”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5.2 “丝”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5.3 “丝”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6 “股”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4.6.1 “股”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4.6.2 “股”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4.6.3 “股”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4.7 线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4.7.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4.7.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4.8 小结
第五章 汉语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张”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2.1 “张”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2.2 “张”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3 “面”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3.1 “面”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3.2 “面”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4 “片”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4.1 “片”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4.2 “片”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5.4.3 “片”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5 “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5.5.1 “块”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5.5.2 “块”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5.6 面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5.6.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5.6.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5.7 小结
第六章 汉语体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块”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6.2.1 “块”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6.2.2 “块”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6.2.3 “块”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6.3 “团”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6.3.1 “团”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6.3.2 “团”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6.3.3 “团”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6.4 “堆”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6.4.1 “堆”与具体事物类名词搭配
        6.4.2 “堆”与抽象事物类名词搭配
        6.4.3 “堆”与名词性成分的搭配特点
    6.5 体状量词的用法对比
        6.5.1 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凸显差异
        6.5.2 不可互换使用的情况及内在原因
    6.6 小结
第七章 汉语量词与韩语相应单位名词的使用差异
    7.1 引言
    7.2 汉语点状量词与韩语点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2.1 “颗”和“?(al)”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2.2 “粒”和“?(tol)”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2.3 “滴”和“??(bangwool)”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3 汉语线状量词与韩语线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3.1 “条、丝”和“??(gadak)”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3.2 “根”和“??(gaeb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3.3 “道、股”和“??(joolg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4 汉语面状量词与韩语面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4.1 “张”和“?(jang)”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4.2 “面”和“?(myeon)”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5 汉语体状量词与韩语体状单位名词使用差异
        7.5.1 “片、块”和“??(jogak)”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5.2 “团”和“??(deongy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5.3 “堆”和“???(moodeogi)”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城市更新中的工业现成品艺术研究 ——以沈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沈阳工业遗存的现状
    第一节 沈阳的工业历史背景
        一、民族工业兴起(1896-1930)
        二、外资工业介入(1931-1948)
        三、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1949-1979)
        四、经济转轨后的改革(1980年代至今)
    第二节 沈阳工业遗存现状
        一、工业遗存保留
        二、工业遗存改造
    小结
第三章 沈阳公共空间中的工业现成品艺术类别
    第一节 现成品雕塑
        一、室外景观雕塑
        二、室内置景雕塑
    第二节 现成品公共设施
        一、室外公共设施
        二、室内公共设施
    小结
第四章 工业现成品艺术的再造方式及语义解读
    第一节 工业现成品的艺术再造
        一、整体利用的方式
        二、部分改造的方式
        三、借用的方式
    第二节 工业现成品艺术的语义解读
        一、典型工业文化的遗存
        二、一般工业文化的记录
    小结
第五章 工业现成品艺术与城市“升级再造”
    第一节 老工业城市“升级再造”
        一、城市的“升级再造”活动
        二、升级再造与老工业基地的再次振兴
    第二节 工业现成品艺术在城市升级再造中的多维施展
        一、环保维度之旧物改造
        二、文化维度之承载记忆
        三、经济维度之城市“文化资本”
        四、视觉维度之城市“标志物”
    第三节 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设置上的经验与不足
        一、地点和现成物的选择具有代表性
        二、景观功能和实用性不足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沈阳工业现成品艺术图录
附录二:新中国工业题材美术作品中的工业现成品图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5)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范围、方法及创新点
        1.2.1 课题研究的范围
        1.2.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研究
    2.1 预制装配式住宅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相关概念
        2.1.2 预制装配式住宅分类
        2.1.3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优点
        2.1.4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缺点
    2.2 国内外预制装配式住宅研究发展与现状
        2.2.1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2.2.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2.2.2.1 国内发展历史
        2.2.2.2 国内其他省份发展政策
        2.2.3 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2.3 国内相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
        2.3.1 相关设计规范标准
        2.3.2 相关生产及施工工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点构造设计中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应用
    3.1 信息化模型技术分析
        3.1.1 信息化模型技术的优势
        3.1.2 信息化模型技术在构造节点设计方法
    3.2 信息化模型技术在节点构造设计中的应用
        3.2.1 节点构造设计中节能问题的应用
        3.2.2 节点构造设计中标准化问题的应用
    3.3 节点构造设计中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研究
    4.1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
        4.1.1 政策的发展研究
        4.1.2 技术的升级运行状况
        4.1.3 生产试验基地
    4.2 京津冀地区环境特点及其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设情况
        4.2.1 京津冀地区区域环境特点
        4.2.2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不同点
        4.2.3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情况
    4.3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节点设计要点
        4.3.1 平面节点设计要点
        4.3.2 立面节点设计要点
        4.3.3 预制构件节点的设计要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京津冀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节点构造设计实例剖析
    5.1 案例一北京中粮假日风景项目
        5.1.1 项目情况简介
        5.1.2 预制外墙构件的连接节点存在问题及设计解决方法
    5.2 案例二天津荣悦园项目
        5.2.1 项目情况简介
        5.2.2 预制外墙构件的连接节点存在问题及设计解决方法
    5.3 案例三石家庄裕华壹号项目
        5.3.1 项目情况简介
        5.3.2 预制外墙构件的连接节点存在问题及设计解决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优秀经验
        6.1.2 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6.2 研究展望
        6.2.1 今后发展的方向
        6.2.2 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钢结构模块建筑建造技术和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低碳建筑趋势明显
        1.1.2 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建筑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界定
    1.4 国内外现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1.5.1 论文框架
        1.5.2 研究方法
2 模块建筑的概述
    2.1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及内涵
    2.2 装配式建筑
    2.3 建筑模块化与模块建筑概念解析
        2.3.1 模块化
        2.3.2 模块建筑
    2.4 模块建筑的特点
    2.5 模块建筑发展现状
        2.5.1 国外发展现状
        2.5.2 国内发展现状
    2.6 模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对比
        2.6.1 模块建筑与装配式大板建筑对比
        2.6.2 模块建筑与传统砖混建筑和框架建筑对比
    2.7 模块建筑的分类
    2.8 本章小结
3 钢结构模块建筑建造体系
    3.1 模块单元的构成要素
    3.2 模块单元的尺寸确定
    3.3 钢结构模块单元结构体系
    3.4 钢结构模块建筑围护结构
        3.4.1 钢结构模块建筑墙体构造
        3.4.2 钢结构模块建筑底板构造
        3.4.3 钢结构模块建筑顶板构造
    3.5 钢结构模块建筑的基础体系
    3.6 集成化的设备体系
        3.6.1 集成化预制部品
        3.6.2 管线设备排布
    3.7 钢结构模块建筑单元连接方式
        3.7.1 钢结构模块单元内各构件间的连接
        3.7.2 钢结构模块单元间连接方式
    3.8 钢结构模块建筑与相关规范的适应性
    3.9 本章小结
4 模块建筑空间设计
    4.1 模块建筑空间形态组合设计
        4.1.1 箱体组合的基本原则
        4.1.2 少量模块组合设计
        4.1.3 大规模模块建筑的箱体组合策略
        4.1.4 模块建筑组合设计与规范的适应性
    4.2 模块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4.2.1 室内功能模块化布局
        4.2.2 居住单元
        4.2.3 办公单元
        4.2.4 度假单元
    4.3 本章小结
5 模块建筑建造实践——金鑫绿建模块办公楼
    5.1 项目背景
    5.2 平面布局及构思
    5.3 宿舍楼实践项目存在问题与反思
    5.4 箱体构造及附属结构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泾渭工业园建筑单体外部形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1.2.1 国内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1.2.2 国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框架
        1.3.1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2 研究框架
2 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表现特征的历时演变
    2.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表现特征
        2.1.1 新技术、新材料与工业建筑的“互动”
        2.1.2 “机器美学”在工业建筑中的体现
    2.2 现代工业建筑外部形象新的表现特征
        2.2.1 向大、高、轻方向发展
        2.2.2 采用单元模块化设计
        2.2.3 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
        2.2.4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
        2.2.5 提高外部形象的标识性和广告效益
    2.3 本章小结
3 现代工业建筑外部形象的设计原则和手法探讨
    3.1 现代工业建筑外部形象遵循的设计原则
        3.1.1 融入不断发展的城市大环境中
        3.1.2 展现企业形象及企业文化
        3.1.3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3.2 现代工业建筑外部形象常用的设计手法
        3.2.1 建筑形体的独特变化和组合
        3.2.2 建筑结构艺术性的充分展现
        3.2.3 建筑材料灵活多样的质感对比
        3.2.4 建筑色彩的丰富搭配运用
        3.2.5 建筑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独特表现
    3.3 本章小结
4 泾渭工业园外部形象设计探究
    4.1 项目整体概述
        4.1.1 用地现状概况
        4.1.2 项目区位分析
        4.1.3 项目设计定位及要求
    4.2 国内外同类型优秀建筑实例比较分析
        4.2.1 国内优秀实例调研分析
        4.2.2 国外优秀实例分析研究
        4.2.3 国内外优秀实例比较分析
    4.3 泾渭工业园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初步探讨
        4.3.1 厂房平面和形体的推敲
        4.3.2 厂房立面形式的推敲
    4.4 泾渭工业园建筑外部形象设计成果分析
        4.4.1 园区整体规划分析
        4.4.2 建筑单体外部形象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现代工业建筑外部形象设计新趋势
    5.1 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及新型材料的设计趋势
    5.2 可持续性生态化的设计趋势
    5.3 数字参数化的设计趋势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8)商品包装基于人性化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状况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人性化设计的概述
    2.1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2.1.1 人性化的定义
        2.1.2 设计的内在含义
    2.2 人性化设计的内在含义
    2.3 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含义
    2.4 人性化设计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3 商品包装的发展进程及前景
    3.1 商品包装的发展进程
        3.1.1 原始时期和古代时期商品包装形式
        3.1.2 近代商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3.1.3 现代商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3.2 商品包装的发展现状
        3.2.1 商品包装国内的现状
        3.2.2 商品包装国外的现状
        3.2.3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3.3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发展的必然性
        3.3.1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3.2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是人类需求的必然产物
        3.3.3 高科技的发展为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创造实现依据
4 商品包装设计人性化问题的分析
    4.1 商品包装的功能
        4.1.1 保护功能
        4.1.2 便利功能
        4.1.3 信息功能
    4.2 现代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的内容
        4.2.1 对人们生理层次的关怀
        4.2.2 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怀
        4.2.3 对人们心理层次的关怀
        4.2.4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4.2.5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3 商品人性化包装设计的原则
    4.4 商品包装的误区
        4.4.1 片面追求商品包装的外观效果
        4.4.2 商品包装华而不实
    4.5 实现人性化包装设计的途径
5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的分析
    5.1 商品包装结构的人性化设计
        5.1.1 便于运输与存储
        5.1.2 便于消费者使用
        5.1.3 便于陈列展销
    5.2 商品包装造型的人性化设计
    5.3 商品包装视觉表现的人性化设计
        5.3.1 文字设计
        5.3.2 色彩设计
        5.3.3 图形设计
    5.4 商品包装材料的人性化设计
        5.4.1 商品包装材料
        5.4.2 商品包装材料的人性化设计
    5.5 商品包装需要对环境的保护
6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是商品文明的体现
    6.1 “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
        6.1.1 过度包装的现状
        6.1.2 过度包装的原因及影响
        6.1.3 合理的包装
    6.2 提倡“绿色简约”包装
        6.2.1 绿色简约包装的优点
        6.2.2 商品包装的“绿色简约”形式
        6.2.3 商品包装人性化设计是商品文明的体现
7 结论
    7.1 本文取得的结论
    7.2 本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铁岭鑫达塑料彩印包装厂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2.1 质量控制理论
        2.1.1 质量控制概述
        2.1.2 常用统计方法
    2.2 质量改进方法理论
        2.2.1 质量功能展开(QFD)
        2.2.2 PDCA循环
    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2.3.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3 鑫达厂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概况
    3.1 鑫达厂简介
    3.2 鑫达厂生产工艺流程
        3.2.1 鑫达厂生产原料
        3.2.2 鑫达厂生产工艺
    3.3 鑫达厂质量管理的现状
4 鑫达厂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4.1 鑫达厂生产工艺总体质量问题分析
        4.1.1 印刷工艺质量问题分析
        4.1.2 制袋工艺质量问题分析
        4.1.3 复合工艺质量问题分析
    4.2 鑫达厂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5 鑫达厂质量管理改进方法
    5.1 关键工艺过程上质量问题改进方法与措施
        5.1.1 制袋工艺——热封的强度问题改进
        5.1.2 其他工艺质量问题的改进
    5.2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5.2.1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鑫达厂的意义
        5.2.2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要点
6 鑫达厂质量改进的保证措施
    6.1 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6.2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质量意识
    6.3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产业化住宅墙体的生态技术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住宅建设资源消耗巨大
        1.1.2 国内外住宅产业化发展及经验借鉴
        1.1.3 我国住宅产业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1.4 本课题研究必要性分析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
    1.5 基本概念界定
        1.5.1 住宅产业
        1.5.2 住宅产业化
        1.5.3 墙体生态技术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2.1 理论研究
        2.1.1 住宅产业化理论
        2.1.2 适应性理论
        2.1.3 集成设计理论
    2.2 产业化住宅的理想建筑模式
        2.2.1 住宅开发
        2.2.2 住宅设计
        2.2.3 住宅施工
        2.2.4 住宅使用
        2.2.5 住宅维护
        2.2.6 住宅使用后处理
    2.3 案例分析
        2.3.1 香港住宅产业化发展
        2.3.2 万科住宅产业化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化住宅墙体的生态技术框架研究
    3.1 材料利用
        3.1.1 利废墙体材料
        3.1.2 回收再利用墙体材料
        3.1.3 节能型墙体材料
        3.1.4 回收再利用部品材料
    3.2 构造设计
        3.2.1 墙体构造
        3.2.2 门窗构造
        3.2.3 适应性墙体设计
    3.3 建筑体系
        3.3.1 纳士塔建筑体系
        3.3.2 SI 建筑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化住宅墙体生态技术的相关问题研究
    4.1 全装修设计
        4.1.1 全装修集成模式
        4.1.2 部品生产及性能认定
        4.1.3 模数协调设计
        4.1.4 集成式一体化设计
    4.2 厨卫集成式模块化设计
        4.2.1 集成式模块设计技术要求
        4.2.2 模数设计
        4.2.3 模块化设计
        4.2.4 整体设计
        4.2.5 工业化集成制造设计
        4.2.6 接口设计
        4.2.7 管线综合设计
    4.3 太阳能墙体及墙体绿化设计
        4.3.1 集热储热墙
        4.3.2 附加阳光间
        4.3.3 窗户集热板
        4.3.4 太阳能热水器与墙体一体化
        4.3.5 太阳能光电技术及其应用
        4.3.6 墙体绿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日本:钢桶外表颜色标准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贵白酒包装的发展沿革与设计创新研究[D]. 王雨晴. 江南大学, 2021
  • [2]青海河湟地区民居地域适应性设计研究[D]. 王利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
  • [3]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D]. 金任顺(Kim Im Soon).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4]城市更新中的工业现成品艺术研究 ——以沈阳为例[D]. 张玲. 上海大学, 2018(02)
  • [5]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设计研究[D]. 孔素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6]钢结构模块建筑建造技术和空间设计研究[D]. 李垚. 重庆大学, 2017(06)
  • [7]泾渭工业园建筑单体外部形象设计研究[D]. 孙亚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8]商品包装基于人性化设计的研究[D]. 徐玫. 西安工程大学, 2011(01)
  • [9]铁岭鑫达塑料彩印包装厂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王芳子.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10]我国产业化住宅墙体的生态技术框架研究[D]. 柴成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标签:;  

日本:标准化钢桶外观颜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