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分析

硕士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分析

一、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念创[1](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罗妹梅[2](2021)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龙州边境人文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文中指出

吴晨[3](2021)在《基于家国情怀教育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文中指出

张九月[4](2021)在《基于GIS的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及风景道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自驾游憩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风景道建设的大力扶持,风景道体系的科学化评判与构建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此外,风景资源更是一种亟需平衡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对市域风景资源以及风景道体系的梳理能够更好的帮助实现区域风景资源单一开发向统筹管理转变,从而更好的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以株洲市为例,从市域的空间尺度出发,对株洲市风景资源进行了梳理归纳,基于GIS空间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内在的驱动力,并尝试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景道构建适宜性评价体系,以此得到株洲市风景道的构建结果,并提出了优化与保护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风景资源以及风景道的相关研究进展,基于景观生态学,从市域尺度提出了风景资源的构成、分类以及分级标准,梳理得到株洲市239项风景资源单体以及其特征、分类、分级和各县市区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风景资源、人文风景资源以及非物质风景资源三个大类。(2)基于ArcGIS平台对具有空间点位的139项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株洲市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集聚型,在各县市区内的分布具有集聚、不平衡分布的特点,分布密度的高值核心集中在株洲市市中心石峰区、荷塘区、芦淞区与天元区交接的位置、醴陵市市中心、茶陵县市中心,其次为茶陵县东部、炎陵县西北部以及攸县的西南部。影响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的内在驱动力主要为地形与高程、植被覆盖度、水系、交通条件、地区经济及产业状况,而人口、行政中心区位、旅游人次与收入则影响不大。(3)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以及GIS空间技术建立风景道构建适宜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生态适宜度、开发条件以及风景资源条件三项准则,下分1 1个个指标层因子,并根据其权重以及具体赋值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株洲市最适宜进行风景道构建的区域为株洲市市区中心、醴陵市、茶陵县城区中心,其次为攸县以及炎陵县的城区中心;最不适宜构建风景道的区域则为渌口区中南部、茶陵县北部以及炎陵县的东南部,结合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实地调研筛选得到株洲市一级风景道:G106;二级风景道:G320、S315,S339及S232;三级风景道:S211以及连接的天易大道(城市道路)、S329、G322、G356以及泉坪村连接段、双元村连接段、炎帝陵连接段以及神农谷连接段,并基于廊道以及风景资源点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株洲市风景道体系提出了构建及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将为市域风景资源的开发保护以及风景道的体系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游憩道路的科学化管理。

陈洋[5](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姚烈义[6](2021)在《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应用于实际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也在逐渐向视频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发生转变。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视频类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大多数教师对于复习课中引入微视频教学资源是持赞成态度的。对于高中生而言,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传递”、“激素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等内容较为微观、抽象、琐碎,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这常常成为学习的难点。而微视频教学资源作为视频类教学资源的一种,具有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然而,他们认为日常教学中接触到或使用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在科学性、与教材内容的匹配程度、内容的清晰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以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内容为例,利用微视频制作工具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微视频,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体内环境三大调节机制的内容。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并确定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做了介绍,将微视频教学资源与微视频、微课的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做区分,明确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微型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微视频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微视频开发的步骤,包括对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前期分析、内容的确定、制作微视频。第四部分是对开发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效果做评价:以A、B两个不同层次的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且同一层次的两个平行班各自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生使用微视频教学资源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纸笔测验,得出:每个微视频所对应的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且具有显着差异性。此外,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微视频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帮助,对微视频的质量较为满意。第五部分对研究做了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的结论为:在微型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及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利用“来画”视频制作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复习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时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帮助。研究成果有三个:一、制作微视频教学资源要遵循内容少、时长适中、避免冗余、音画同步、空间接近、内容有逻辑性等原则;二、制作的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内容相匹配的微视频教学资源;三、呈现了“来画”视频制作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步骤。

付美琪[7](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八章为例》文中提出2018年伊始,中国教育部正式宣布了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启动了课程改革的工作。与以往的课程计划相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升级了教学实质内容,突出指导性等方面。其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化学课程标准修正的一大亮点。因此,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在化学核心素养方面落实到什么程度?教科书语言的素养表达和编排有什么特点?是否体现了学业的要求?这些都是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教科书选用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教科书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新版教科书语言与新课程标准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能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契合程度的考察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科书语言和《普通高中化学理程标准(2017年版)》为研究对象,从教科书语言的逻辑结构、教科书语言的呈现方式两方面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八章教科书语言与核心素养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第八章教科书内容注重生产事实、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观念的学习,更多考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对其他素养的考察较少。在素养水平的考察上,倾向于素养水平一、水平二,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

刘慕頔[8](2021)在《剩余索取权对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影响研究 ——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剩余索取权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拥有剩余索取权对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影响。选取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本文的案例研究地,并对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且开发较为成熟的金坑大寨、壮界寨、田头寨、新寨、黄洛瑶寨、古壮寨和平安寨共七个村寨的寨民进行实地访谈,共访谈202人。在案例研究中,本文从七个村寨、红瑶和壮族以及八个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对广西龙脊梯田景区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的剩余索取权持有情况、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情况以及拥有剩余索取权对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剩余索取权理论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果:一方面,广西龙脊梯田景区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有剩余索取权,因此才会参与开发和保护;另一方面,拥有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对广西龙脊梯田景区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影响情况不同。因此,本文研究结论:拥有剩余索取权对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有影响,且获得剩余索取权类型数量不同影响亦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广西龙脊梯田景区及其他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赋予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剩余索取权,从而加大民族地区的旅游竞争优势,加快民族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武聪聪[9](2021)在《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总体布局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土地扩张,许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与其周围旅游景区及风景资源之间的空间关系日益紧密,城景二者的发展关系逐渐由过去相对独立转向对城景相依、协调一体的追求。然而,当前多数城市对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建设存在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对自然山水及历史遗存保护等“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这使得城市与其周围密切关联的风景资源产生了“城侵景、景限城”的城景空间失调问题以及“千城一面、万城一景”等缺失地方风貌特色的现象,严重制约城景一体化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多次被提高到总布局的宏观层面探讨,因此,如何统筹风景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协调好城景空间关系已成为诸多拥有丰富旅游风景资源的城市日渐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城景一体”为视角,以涵盖城市与其周围景区及风景资源的麟游城区为对象展开研究。首先,在厘清城景关系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麟游城区城景一体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依据。其次,通过梳理麟游城区城景二者的形成、发展现状及城景发展的现实困境,初步探讨在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的总体布局的思路。再次,分别从功能、结构、形态三个层面分析,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与对应策略:功能上,在梳理麟游城、景各自功能发展问题、城景一体功能发展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疏城强景、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旅游康养为主导产业,致力于将麟游打造为以隋唐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避暑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结构上,在梳理麟游城、景各自空间发展问题、确立“保护与发展统一、城市与景源共生”的调整思路,通过遵循和承续“景”的宏观山水空间格局和历史文脉基础上,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并构建“一脉三心、四区多点、九山环抱、满城宫苑”的空间结构。形态上,通过梳理麟游城、景各自形态发展问题,分析城区城、景形态主要影响因素,在自然地形环境的限定以及功能结构的引导下,确立“契合地形特征,促进带形向多组团城景形态演化”的调整思路,最终形成“有机分散、组团集中”的形态。最后,将城景整体的空间要素与麟游城区功能、结构和形态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体现城景一体的麟游城区空间总体布局,引导麟游城区长远、可持续与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是自然山水环境与历史人文遗迹风景资源条件良好的山地小城市在城景一体视角下的总体布局,在城景矛盾频发的当下,探讨城市与风景资源的融合一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同类小城市的城景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彬彬[10](2021)在《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关注当代地方、国家和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学生与生活相联系,时事热点以其时效性与综合性成为地理学科常学常新、永葆活力的内在动力,也不断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应用价值。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是审视时事热点应用视角和效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探寻高中地理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联系性以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如何发挥其内在优势成为主要问题。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教学专着和课程标准等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教学中时事热点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为研究内容,遴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分析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并在分析18个教学案例和设计5个教学案例以及实施1个教学案例过程中获得启发。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选择性必修2为例,结合课程标准9条内容要求和教材11节内容,从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视角分析得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表和基于教材的时事热点体现表以及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表。二是设计5个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教学案例,分别是“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三是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分别是立足课程标准选定时事热点主题、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和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分别是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和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二、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GIS的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及风景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风景
        1.2.2 风景名胜区
        1.2.3 风景资源
        1.2.4 风景道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风景资源研究进展
        1.3.2 风景资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1.3.3 风景道研究进展
        1.3.4 评述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景观生态学
        1.4.2 旅游与游憩理论
        1.4.3 信息学理论
        1.4.4 线性空间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采用方法
        1.5.4 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背景
        2.1.1 地理区位
        2.1.2 自然环境
        2.1.3 社会经济
        2.1.4 旅游资源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
        2.2.2 风景道的构建方法
    2.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2.3.1 市域风景资源的认定标准
        2.3.2 前期资料搜集
        2.3.3 资源的筛选
        2.3.4 数据预处理
3 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 株洲市风景资源构成
        3.1.1 株洲市风景资源的构成
        3.1.2 株洲市风景资源特点分析
    3.2 基于GIS的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2.1 空间分布类型
        3.2.2 空间分布均衡性
        3.2.3 空间分布密度
4 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内在驱动力分析
    4.1 主导因子的选取
    4.2 自然驱动因子
        4.2.1 地形与高程
        4.2.2 水系
        4.2.3 植被覆盖度
    4.3 人文驱动因子
        4.3.1 交通条件
        4.3.2 经济与人口
        4.3.3 行政中心
        4.3.4 文化
5 株洲市风景道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5.1 构建的必要性
    5.2 风景道构建基础
        5.2.1 构建原则
        5.2.2 构建范围
    5.3 风景道构建适宜性评价体系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3.2 指标分级标准与赋值
        5.3.3 权重的确定
    5.4 基于AHP的风景道构建适宜性评价结果
        5.4.1 单因子评价结果
        5.4.2 综合评价结果
    5.5 风景道构建与风景资源关联性分析
        5.5.1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构建
        5.5.2 风景道体系的优化
        5.5.3 风景道与风景资源关联性分析
6 株洲市风景道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6.1 目标及原则
    6.2 基于廊道的构建策略
        6.2.1 整体构建策略
        6.2.2 具体构建策略
    6.3 基于风景资源点的保护策略
        6.3.1 宏观层面
        6.3.2 微观层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株洲市风景资源名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 能值的评定
        3 饲用价值评价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种植管理技术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3 牛羊舍饲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6)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趋势
        1.1.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
        1.1.4 现有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现状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微视频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微视频
        2.1.2 微视频教学资源
        2.1.3 微课
        2.1.4 “来画”视频
    2.2 理论综述
        2.2.1 微型学习理论
        2.2.2 多媒体认知理论
        2.2.3 认知负荷理论
        2.2.4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理论
3 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的步骤
    3.1 前期分析阶段
        3.1.1 教材分析
        3.1.2 学生情况分析
        3.1.3 内容的确定
        3.1.4 制作工具的分析
    3.2 设计阶段
        3.2.1 内容设计
        3.2.2 文案脚本设计
    3.3 场景制作
4 微视频教学资源实施与评价
    4.1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评价思路
    4.2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实施
        4.2.1 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的环境概述
        4.2.2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实施
        4.2.3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微视频教学资源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测试卷
    附录3 微视频教学资源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文案脚本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八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a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教科书在课堂实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科书质量的监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的核心任务
        (三)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评价教科书质量的核心指标
        (四)为教科书编写提供建议、为一致性本土化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统计分析法
        (四)逻辑分析法
        (五)SEC一致性分析
    五、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语言
        (三)课程标准
        (四)一致性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三)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第三章 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一、编码标准的确定
        (一)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编码
        (二)对教科书语言进行编码
    二、SEC一致性检验
        (一)归一化处理
        (二)P值的计算
        (三)比较一致性指数与临界值大小
    三、数据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分析
    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结构图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语言逻辑结构分析
    二、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一)“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内容结构图
        (二)“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语言逻辑结构分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内容结构图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语言逻辑结构分析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呈现分析
    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二、“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第六章 启示
    一、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二、对教科书编写的启示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讨论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剩余索取权对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影响研究 ——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有关剩余索取权概念和类型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有关剩余索取权作用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有关文化资源概念、特征和分类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有关参与概念、类型和作用的文献综述
    第五节 有关红瑶和壮族文化资源特色的文献综述
    第六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案例选择的原因及调研基本情况
    第二节 广西龙脊梯田景区调查结果
    第三节 广西龙脊梯田景区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建议、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9)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总体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我国城景空间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
        1.1.2 发展背景:国家相关政策对城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1.3 现实背景:麟游城景一体空间发展的现实要求
    1.2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及相关概念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2.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城景关系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综述
    2.1 城景关系与城市规划
        2.1.1 城景关系的内涵
        2.1.2 城景关系的属性
        2.1.3 蕴含于城市规划中正确的城景观念及价值选择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城景关系相关传统理论
        2.2.2 新时期城景关系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实践案例
        2.3.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3.2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
    2.4 本章小结
3.麟游城区空间现状城景关系及总体布局探析
    3.1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形成
        3.1.1 “景”的形成
        3.1.2 “城”的形成
    3.2 麟游城景发展现状
        3.2.1 “景”的现状构成及分布特征
        3.2.2 “城”的总体布局现状特征
    3.3 当下麟游城区空间城景发展的现实困境
        3.3.1 城市可建设用地紧缺,“城侵景”、“景限城”矛盾频现
        3.3.2 优良风景资源发掘保护不足,城市空间发展特色不显
    3.4 对麟游城区空间城景发展的思考
        3.4.1 麟游城区空间现状城景关系判定
        3.4.2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一体”发展探析
        3.4.3 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总体布局思路
    3.5 本章小结
4.衍生于城景一体的麟游城区空间功能
    4.1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的功能发展分析
        4.1.1 “景”的功能发展分析
        4.1.2 “城”的功能发展分析
        4.1.3 “城景一体”的功能发展探析
    4.2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一体的功能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4.2.1 优势资源条件分析
        4.2.2 城景发展相关政策研究
        4.2.3 区域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4.2.4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功能总体发展研判
    4.3 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功能
        4.3.1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功能发展思路
        4.3.2 产业发展研判及策略
        4.3.3 城区功能定位
        4.3.4 “城景一体”功能发展
    4.4 本章小结
5.凸显城景一体的麟游城区空间结构
    5.1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结构发展分析
        5.1.1 “景”的空间发展分析
        5.1.2 “城”的空间发展分析
        5.1.3 “城景一体”的空间结构发展探析
    5.2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一体的结构发展判析
        5.2.1 “景”的宏观空间格局分析
        5.2.2 “城”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
        5.2.3 “城景一体”的空间结构总体调整判析
    5.3 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结构
        5.3.1 麟游城区空间结构发展思路
        5.3.2 “城景一体”空间结构
    5.4 本章小结
6.强化城景一体的麟游城区空间形态
    6.1 麟游城区空间城、景形态发展分析
        6.1.1 “景”的形态发展分析
        6.1.2 “城”的形态指标测度分析
        6.1.3 “城景一体”的形态发展探析
    6.2 麟游城区空间形态形成主要影响因素
        6.2.1 自然地理景观环境形成限定及引导作用
        6.2.2 历史文化风景资源限制形态边界
        6.2.3 内外交通网络主导形态发展路径
    6.3 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形态
        6.3.1 麟游城区空间形态发展思路
        6.3.2 “城景一体”空间形态
    6.4 本章小结
7.麟游城区空间城景一体总体布局思路及发展策略
    7.1 布局思路
    7.2 发展策略
8.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附表1 麟游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99 处)
    附表2 麟游县文物保护单位(38 处)
    附表3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附表4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与图例
致谢

(10)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二)概念界定
二、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一)时事热点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分析
    (二)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分析
    (三)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三、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与遴选
        2.案例分析的目的
        3.案例分析的视角
        4.案例分析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过程
        1.案例来源说明
        2.案例分析过程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2.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视角
        3.时事热点与地理活动的结合方式
        4.时事热点与教学评价的联结手段
四、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
        2.依据时事热点的特性
        3.依据BOPPPS教学模型
    (三)案例设计的呈现
        1.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3.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4.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
    (四)案例设计的分析
        1.案例中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2.案例中时事热点选择分析
        3.案例中时事热点应用分析
        4.案例中课堂总结设计分析
五、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评价
    (二)案例实施启示
        1.丰富融合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手段
        2.设计结合时事热点与内容线索的学案
        3.充分预设时事热点中开放问题的生成
        4.注重挖掘时事热点中深层思想的体现
六、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
        1.立足课标选定时事热点主题
        2.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
        3.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4.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
    (二)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
        1.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
        2.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
        3.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
        4.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分析得出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
        2.设计5 个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3.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2020 年上半年主要时事热点汇总表
附录2 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联系性分析
附录3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4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致谢

四、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念创. 西南大学, 2021
  • [2]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龙州边境人文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 罗妹梅.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家国情怀教育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 吴晨.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GIS的株洲市风景资源空间分布及风景道构建[D]. 张九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5]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6]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 姚烈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八章为例[D]. 付美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8]剩余索取权对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者参与开发和保护的影响研究 ——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D]. 刘慕頔.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9]城景一体视角下麟游城区空间总体布局研究[D]. 武聪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D]. 王彬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硕士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