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标”的设置看思路的差距

从“指标”的设置看思路的差距

一、从“指标”设置看观念差距(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1](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指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刘夙[2](2020)在《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品味的提升,顾客对酒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酒店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况中,如果只重视硬件的更新而忽视服务质量的提升,会导致酒店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这说明服务质量对现代酒店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质量是抽象的概念,要想真正了解酒店实际服务情况需要借助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国外对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十分成熟,但对不同地区、不同酒店、不同客户群体不能直接适用,而需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对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后才能具体使用。基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与酒店经营的现实需要,本文以邯郸市LD酒店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研究,为酒店管理者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本文从服务质量基本概念、评价模型等理论研究入手,利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首先,确定以SERVQUAL模型为基础,结合LD酒店服务和管理特点,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包含27项评价指标的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其划分为六个维度,即服务性、有形性、保证性、独特性、响应性、时代性,并计算出公因子和各指标权重值。其次,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LD酒店现有的服务质量进行测评,计算综合得分,对整体及各项指标进行排序、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服务评价的关键指标。最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

张延曼[3](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显着进展,但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显着。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发达城市和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带动力度发挥不足、带动意愿不强、带动机制不健全,致使当前城乡发展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探索城乡发展新动力、新方向、新模式。在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全面性梳理,并站在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提出了推动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随着2019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及2019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等举措的陆续实施和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正越来越多地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障与支撑。新时代中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深刻挖掘,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好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进而更好地助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基础上,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释放乡村活力的迫切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围绕对城乡差距现状的揭示,以及对差距形成因素的深层次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乡之间、城乡各要素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各种协调、统筹、融合发展关系;对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存在的如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不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不合理、城乡要素配置以及治理结构不均衡、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机制不健全等等一系列制度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对于拥有几千年城乡渊源的文明古国而言,对于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中国来说,如何能够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加快实践创新的制度调整,找出一条有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重点描述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挖掘研究的理论意义并阐明实践价值,对国内外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创新之处以及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一是对相关概念的梳理,按照历史逻辑对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以及城乡融合概念进行界定;其二阐述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制度的理论奠基: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思想,列宁关于城乡发展制度的思想,毛泽东对城乡发展制度的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发展制度理论;其三是对当代西方城乡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和借鉴。这部分主要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发展的制度变迁历程。整个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城乡分割制度体系,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城乡历经曲折发展进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新时代以来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逐渐形成。这部分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制度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第四章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制度性短板及原因探析。具体从现行制度下城乡发展差距的外在表现、当前城乡发展制度体系的不尽完善,以及城乡发展出现制度性短板的深层次原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剖析。这部分主要阐述当前中国城乡发展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五章构建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这里针对前一章提到的现实问题,指出中国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的必然性。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第二,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有利于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三,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第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这部分主要阐述在新时代中国发展中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必然选择。第六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的完善路径。首先,强调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合理利用存量空间搞好城市建设,发展产业群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满足居民在城乡安居的自由选择。这部分首先从宏观上对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进行把握,而后分别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的打通、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三个角度,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该如何完善。

李玲[4](2020)在《禹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前提,实现教育公平是目标,也是十九大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追求日益明显,但长期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明显,其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因此,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掌握义务教育的相关理论,明确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定义,了解其内涵外延,为禹城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找到理论依据。通过田野调查法对禹城市的样本校进行了实地调查,为禹城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以禹城市城乡各一所学校为样本校,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对禹城市两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初步调查,而后又对这两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经过调查获得了禹城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数据,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确定了禹城市城乡义务教育在政府教育投入、师资队伍配置和教学环境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然后又从政策的效用、师资队伍的成长机会、经济和收入的差距、资源配置的利用率、城乡家庭观念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根据禹城市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促进禹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突出各级管理者主体责任,提升义务教育管理水平;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资源配置的利用率。

梁红梅[5](2020)在《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化强国无一不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兴则民智启,重教育则续国力,教育是民族文明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兴旺的标杆。作为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论文以临洮县义务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特别是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洮县作为西部国家贫困县,虽然实现了教育的基本均衡,但距离优质均衡仍有差距。本研究借助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支持论文观点,根据临洮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社会学的视角看待临洮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透过某些教育问题的假象找到阻碍因素,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的层面寻找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阻碍因素。其次,在原因分析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宏观方面是跳出义务教育研究的传统思维,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结构对义务教育的影响,分析社会变迁后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教育发展;微观层面则是从具体的学校、教师、家庭与受教育者,来探析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建议方面也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方式。从构建良好的社会体系,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到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具体落实,为全面推进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本研究在推进临洮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方面更侧重于社会结构因素的分析。优化临洮县社会结构,肃整教育行业,重视家庭对教育的影响,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多维度地看待教育事业,尽最大可能减少阻碍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临洮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陈海晏[6](2019)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昭通市永善县是一个位于金沙江畔的小城,被江河切割后,地势支离破碎,区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因位于山区,地势险峻,交通不变,导致当地过去经济非常贫穷落后,本县区内有海拔较高的高寒少数民族地区,有低海拔的江边乡野,县城海拔较低,气候炎热。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及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的修建,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思想意识转变:重视教育、重视健康、爱好运动等意识提高,以至于对优质体育资源的需求增大。尤其是乡镇中学体育资源还未达到国家配置标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为实现城乡中学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永善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中学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城乡多方面差异的存在,使得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状态表现出不均衡化现象,资源共享不足,如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质量存在城区多而优、乡村不足,场地器材资源的配置、经费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城区都处于优势状态,如今,乡镇中学体育资源配置在不断改善,但即使有改善,与城区中学比较相对匮乏是不争的事实。且在资源的共享方面推行力度小,协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其他还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将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结合当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并提出了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不足的对策措施。进而促进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均衡化发展。本文对于永善县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共享不足的状况下,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作了调查,尝试分析并提出建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运行既需要良好的市场机制,也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使其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体育运动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更上一层楼

陈予宁[7](201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共健康问题关系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新时代广大群众对于健康更为突出与迫切的需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成为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实现全民健康的决心,还有对积极探索健康管理工作的鼓励与支持。健康管理能够在维护公共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升公共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完善我国健康管理制度的供给与实践成为重要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以期能够形成对健康中国建设具体方案的借鉴意义,从而使得居民的健康需要转化为落在实处的健康需求,促进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与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公共价值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生命政治学理论等理论工具,明确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梳理了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市,对其制度供给与实践现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出苏州市的特色之处,即统筹兼顾,实现全方位覆盖;以人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分别归纳了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方面与制度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结合对国内外先进地区制度供给与实践的经验梳理与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的对策建议,即以居民健康需要为宗旨,构建整合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明确各类卫生机构健康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深化健康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建立便于操作的行业标准;充分认识健康管理的经济性,发挥保险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强卫生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培训,支持引导健康管理师发展;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健康大数据的价值等。

姚冬阳[8](2019)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教学评价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对评价对象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的全面考察与价值判断,意在落实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自觉设计并运用教学评价的意识与能力稍显不足;在现阶段的阅读教学评价研究成果中,学界对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则少有专论性与体系性的成果。因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论文力图将阅读教学评价放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诊断当前阅读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使阅读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本研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第一章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评价概述及有关理论启发。首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维度阐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再对评价的分类、功能及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评价的目标进行概说。最后是对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理论启发的简述。第二章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及其结果分析。主要从阅读教学评价实际效用、教师阅读教学评价意识、教师阅读教学评价能力、学生阅读教学评价参与四个维度出发。通过数据分析整合,当前阅读教学评价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体系上应试主导,评价标准模糊;教师对阅读教学评价没有应有的重视,而且群体内部的差距过大;最后是阅读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特别是学生在阅读教学评价中的缺席,使阅读教学评价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第三章是对阅读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中所发现的不足提出相对应的改进策略。为了纠正阅读教学评价的应试倾向,需要评价者端正评价意识,明晰评价的价值取向;为了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及实施水平,需以教师的职业生涯为纵线,对教师实施阅读教学评价意识与能力进行相应的培训;最后,为了丰富评价的主体,特别是为了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与能力,并积极建构家校教育合力。第四章是针对阅读教学评价所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的新策略。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观念促使新的阅读教学评价机制的到来,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评价。“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评价”应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评价时既要突出每个学习任务的重点,又要兼顾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最后本研究从阅读课堂的两个主角——教师与学生出发,综合教师和学生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上可考量的各个维度,设计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阅读教学评价量表。

聂娇[9](2019)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桐柏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其核心价值追求是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目标、措施和组织保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的是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束缚,将城乡义务教育置于积极的同等地位,统筹规划设计、统筹配置资源,在保持和发挥二者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达成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合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与状态。它是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的边远山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城区教育资源的配置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十分突出的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实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要先放在县域内施行。研究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保持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桐柏县为例,采用实证调研的方式,梳理了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践探索和成就,并以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为基础深刻剖析了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建议。通过分析,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经费短缺;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失衡;城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未形成合力;城乡教育质量存在差距。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束缚;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不合理;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弱;利益相关主体理念不科学。针对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遇到的问题及成因,笔者从政府履行职能、学校内涵建设、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以期能够更好的推进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冯潇[10](2019)在《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吸尘器普及率高达90%以上,做为吸尘器市场容量第一的美国市场,是各大品牌商力争的一个核心市场。本文以MD吸尘器为研究主体,运用营销理论和方法分析了 MD吸尘器在行业高度分散的状态下,对美国市场所进行的相关营销策略研究和阐述。本文主要分五大部: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述吸尘器全球市场的概况和现状,并期望研究结论对业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争取在3-5年内MD吸尘器成为行业的领导者;第二章主要是所引用的相关营销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如STP、4P、4C等;第三章具体分析了MD吸尘器美国市场现状及问题;第四章具体详述了 MD吸尘器在美国市场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案;第五章结论,OEM起步的家电制造业要想在市场变化和竞争中脱离低价格战,必须要加速商业模式的转型(OEM向OBM)和产品创新、迭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EUROMONITOR数据分析,确定目标研究市场美国;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劣势分析(PEST和SWOT),归纳出MD吸尘器的核心优势与需要提升与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应的产品发展战略。通过STP理论、4P和4C理论,对目标美国市场进行分析,从产品和用户两个角度来阐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具体方案与措施,制定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策略,以提高产品价值为核心的价格策略,以覆盖线上、线下为主导的渠道策略,以增强用户体验为主的促销方案。

二、从“指标”设置看观念差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指标”设置看观念差距(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酒店服务质量基本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服务及酒店服务
    2.2 服务质量与酒店服务质量
    2.3 服务质量模型及评价方法
        2.3.1 服务质量模型
        2.3.2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第三章 LD酒店概况
    3.1 酒店行业发展概述
    3.2 LD酒店基本情况
        3.2.1 LD酒店简介
        3.2.2 LD酒店管理架构
        3.2.3 LD酒店人力资源构成
    3.3 LD酒店服务质量现状
第四章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4.1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4.1.1 构建目的
        4.1.2 构建原则
    4.2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4.2.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4.2.2 完善评价指标
    4.3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确立
        4.3.1 因子分析方法介绍
        4.3.2 构建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4.3.3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第五章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与分析
    5.1 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
        5.1.1 编制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5.1.2 数据统计
    5.2 LD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2.1 维度层面分析
        5.2.2 量表层面分析
    5.3 存在的问题
    5.4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5.4.1 管理不到位
        5.4.2 人力资源管理欠缺
        5.4.3 部门间协调性有待提升
第六章 提升LD酒店服务质量的建议及对策
    6.1 改进原则
    6.2 对策及建议
        6.2.1 培养高层管理者的战略眼光
        6.2.2 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6.2.3 优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6.2.4 中层管理者要主动服务员工,提升酒店内部协调性
    6.3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3.1 实行科学管控
        6.3.2 重视顾客引导工作
        6.3.3 做好投诉处理工作
        6.3.4 重视酒店服务文化的打造
第七章 结论展望与不足
    7.1 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LD酒店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 B LD酒店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3)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乡关系
        2.1.2 城乡二元结构
        2.1.3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
    2.2 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制度理论奠基
        2.2.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发展思想
        2.2.2 列宁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
        2.2.3 毛泽东对城乡发展的理论探索
        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发展制度理论
    2.3 当代西方城乡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和借鉴
        2.3.1 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中国城乡发展的影响
        2.3.2 当代西方城乡融合实践反思与参考借鉴
    2.4 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发展的制度变迁历程
    3.1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城乡分割体制的形成以及固化
        3.1.1 “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执行
        3.1.2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城乡分割体制的形成
        3.1.3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强化加剧了城乡分割体制的固化
    3.2 改革开放后(1978-2012):城乡固化状态在曲折发展中破冰
        3.2.1 家庭承包制的推进与乡镇企业的崛起缓解了城乡关系
        3.2.2 城市及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激化了城乡再度分离
        3.2.3 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不断打破城乡二元的固化状态
    3.3 新时代以来(2012-至今):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逐渐形成
        3.3.1 “三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3.3.2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轨推进
        3.3.3 城乡发展逐步走向全面融合新格局
    3.4 小结
第四章 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性短板及原因探析
    4.1 现行制度下城乡发展差距
        4.1.1 城乡居民在收入、消费与就业上的差距
        4.1.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及管护投入差距
        4.1.3 城乡教育资源投入以及家庭教育的差距
        4.1.4 城乡医疗服务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差距
    4.2 当前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不尽完善
        4.2.1 城乡人口和土地要素治理体系失衡
        4.2.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护不统一
        4.2.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机制不健全
        4.2.4 城乡产业布局和发展平台不够完善
    4.3 城乡发展出现制度性短板的原因分析
        4.3.1 历史上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及影响
        4.3.2 理论上对西方城乡发展的认识出现偏差
        4.3.3 实践中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呈复杂性
    4.4 小结
第五章 构建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5.1 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5.1.1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的打通是根本
        5.1.2 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是目标
        5.1.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实现是途径
        5.1.4 城乡普惠金融服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
    5.2 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有利于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5.2.1 有利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在城乡之间的双向突破
        5.2.2 有利于发挥农业现代化促发展的根基保障作用
        5.2.3 有利于利用信息化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5.2.4 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5.3 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
        5.3.1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方向
        5.3.2 在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中打破城乡失衡困局
        5.3.3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打造城乡特色融合模式
        5.3.4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共享发展
    5.4 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5.4.1 城乡产业融通发展制度促进发展的平衡化充分化
        5.4.2 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5.4.3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5.5 小结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的完善路径
    6.1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6.1.1 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
        6.1.2 合理利用存量空间搞好城市建设
        6.1.3 发展产业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6.1.4 满足居民在城乡安居的自由选择
    6.2 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
        6.2.1 加强城乡居民户籍统一管理
        6.2.2 完善城乡人口双向自由流动
        6.2.3 放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条件
        6.2.4 构建工商资本持续入乡机制
    6.3 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权益保障制度
        6.3.1 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平等就业同工同酬
        6.3.2 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6.3.3 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教育
        6.3.4 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6.4 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6.4.1 构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
        6.4.2 搭建特色小镇联结城乡发展平台
        6.4.3 创建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城乡融合
        6.4.4 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4)禹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范围及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厘定
    2.1 义务教育相关概念
    2.2 均衡发展相关理论
        2.2.1 均衡发展
        2.2.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基础
        2.3.1 教育公平理论
        2.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第3章 禹城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
    3.1 禹城市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3.1.1 教育投入产出方面
        3.1.2 优化师资配置方面
        3.1.3 改善教学环境方面
    3.2 禹城市步云小学--明德小学(市内-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3.2.1 禹城市步云小学--明德小学基本情况分析
        3.2.2 禹城市步云小学--明德小学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3.2.3 禹城市步云小学--明德小学教学环境分析
    3.3 禹城市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总体表现
        3.3.1 政府教育投入还不够精准
        3.3.2 城乡师资队伍的整体差距明显
        3.3.3 城乡教学环境状况
第4章 禹城市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的原因分析
    4.1 制度因素
        4.1.1 学校奖惩制度滞后,降低教学的积极性
        4.1.2 政策信息不畅,间接阻碍教师的成长
    4.2 经济因素
        4.2.1 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
        4.2.2 城乡教师平台和成长机会导致待遇差距
        4.2.3 城乡居民收入有差距
    4.3 资源配置因素
        4.3.1 城乡软硬件配置利用率差距大
        4.3.2 城乡家庭环境观念差距大
第5章 促进禹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突出各级管理者主体责任,提升义务教育管理水平
        5.1.1 鼓励农村教师积极了解良好政策
        5.1.2 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做好高素质教育人才服务工作
    5.2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2.1 城乡结对帮扶,有步骤培养新人才
        5.2.2 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
        5.2.3 促进转变校长的办学理念
    5.3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资源配置的利用率
        5.3.1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软硬件,提升资源利用率
        5.3.2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5)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一)选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评述
        (二)国内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一)义务教育
        (二)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
        (三)城乡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文化再生产理论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理论
第二章 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临洮县城乡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学校师生比例失衡
        (二)乡村生源流失与教育资源浪费
        (三)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差距明显
    二、临洮县城乡教师不同的生存困境
        (一)城乡教师水平差距明显
        (二)城镇教师压力倍增
        (三)乡村教师边缘化且职业认同感降低
    三、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在各种因素叠加下的现实问题
        (一)家长主导下的择校现象暗波涌动
        (二)乡村读书无用论下的“放养式”教育
        (三)陪读家庭的队伍愈加壮大
        (四)隔代抚养与家校教育链条断裂
    四、临洮县城乡学生认知差距明显
        (一)乡村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二)学生学习认知存在偏差
第三章 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的社会结构因素
    一、宏观结构性因素影响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社会结构不协调严重影响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社会变迁形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社会分层加剧了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四)优质教育资源争取下的社会流动
    二、微观结构性因素影响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校际差距与人力资本差距悬殊
        (二)城乡教师生存现状差异明显
        (三)城乡学生家庭差距
        (四)城乡学生自我认知不同
第四章 推进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发展体系,改变临洮县落后局面
        (一)重视教育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合理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有序流动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振兴新农村
        (四)社区构建榜样角色,形成同辈群体的内驱力
        (五)政府部门重视教育问题,做好教育监管工作
    二、缩小临洮县城乡校际差距,规范学校管理
        (一)合理配置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
        (二)推动教育信息化,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四)学校科学管理,发展特色教育
    三、寻求城乡教师共同生存,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一)不断提高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育质量之关
        (二)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促进教师终身发展
        (三)提升教师内在价值感、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
    四、家庭重视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一)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恢复家庭功能
        (二)家长以身作则,重视智育的同时兼顾德育
        (三)加强家校合作力度,构建家校教育链条
        (四)转变教育观念,增加亲子沟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本课题选题依据
        1.3.1 政策依据
        1.3.2 经济发展依据
        1.3.3 文化依据
        1.3.4 社会现实依据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4.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总结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比较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的发展变化
    3.1 永善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变化
    3.2 永善县城乡社会的发展变化
    3.3 永善县城乡文化的发展变化
    3.4 城乡的发展变化映射出体育资源需优化配置
第4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中学的数量、规模、结构、性质的差异
    4.1 永善县城乡中学的数量与结构
    4.2 永善县城乡部分中学的规模与性质
第5章 昭通市永善县城乡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研究
    5.1 体育人力资源
        5.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情况
        5.1.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数量、性别和年龄
        5.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师专业情况
        5.1.4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师数量、性别和年龄
        5.1.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5.1.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专业体育教师学历结构现状
        5.1.7 永善县中学体育体育教师大学学习体育专项技能情况以及对本区域中学体育教学的潜在影响
        5.1.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永善县中学体育体育教师科研、共享、考核、继续教育学习状况分析
        5.1.9 体育教师工作量
        5.1.1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城区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与非体育专业教师现状差异的原因、变化与发展
    5.2 场地器材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2.1 体育场地现状
        5.2.2 体育器材资源配置现状
    5.3 课程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4 经费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5 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5.6 学生对体育资源配置相关情况与态度分析
第6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的分析
    6.1 城乡体育经费投入不均
    6.2 资源配置中的倾向性政策
    6.3 体育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6.4 城乡体育场地与器材配置不均衡且欠缺
    6.5 体育资源配置存在浪费
    6.6 课程资源配置不合理
    6.7 相关因素制约学生体育参与度
第7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永善县学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7.1 力行改革,推动转化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发展机制
    7.2 以城带乡,有效整合和配置城乡学校体育资源
    7.3 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
    7.4 大力发展经济,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比例
    7.5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7.5.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7.5.2 增加教师数量、加强科研、教研引导
        7.5.3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7.6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7.6.1 改革规定课程
        7.6.2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
        7.6.3 校外课程资源建设
        7.6.4 校内课外资源建设
        7.6.5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7.6.6 建立城乡基础课程联盟
    7.7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与加强政策、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1.1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下,乡镇对体育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
        8.1.2 经济落后、政策倾向、配置机制体制不合理等致使乡镇中学优质体育资源配置比城区中学差
        8.1.3 乡镇中学综合体育资源配置仍落后与城区中学,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8.1.4 乡镇体育资源的不足致使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低于城区中学
        8.1.5 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尽力实现资源相对一体化发展
    8.2 建议
        8.2.1 根据国家体育资源相关配置标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
        8.2.2 城区应大力支持农村,农村应反哺城区,双向交流,联动互助
        8.2.3 政府、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保障政策,并建立监督机构,使相关投入落实到位,保障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附录C 教师问卷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健康中国背景下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访谈法
        (三) 个案研究法
        (四) 归纳总结法
    五、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一、基本概念
        (一) 健康
        (二) 健康中国
        (三) 健康管理
        (四) 健康管理制度
    二、理论工具
        (一) 公共价值理论
        (二) 公共选择理论
        (三) 生命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 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
    一、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 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二) 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二、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现状
        (一) 健康管理制度安排
        (二) 健康管理制度环境
    三、我国健康管理实践现状
        (一) 健康管理实践总体情况
        (二) 健康管理制度实践具体举措
第三章 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
    一、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现状
        (一) 制度安排部署
        (二) 制度供给背景
        (三) 制度设计思路
        (四) 制度核心内涵
        (五) 制度保障措施
    二、苏州市健康管理实践现状
        (一) 实践举措现状
        (二) 实践成效现状
    三、苏州市健康管理的特色分析
        (一) 统筹兼顾,实现全方位覆盖
        (二) 以人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
第四章 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 各级各类健康管理制度碎片化,尚未形成完善体系
        (二) 制度设计局限基层卫生机构,健康资源利用效率欠佳
    二、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卫生人员对健康管理认知不足,服务提供能力欠缺
        (二) 健康信息化平台信息互通程度有限,健康信息获取存在缺口
    三、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健康管理制度处于探索期,规划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足
        (二) “大健康”理论基础薄弱,从“治疗”到“健康”转型不彻底
        (三) 优质健康资源缺乏,各机构健康管理职责分工不明
        (四) 卫生人员缺乏健康管理相关培训,健康管理师发展不畅
        (五) 健康信息涉及多机构自身利益,区域信息平台难联通
第五章 国内外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的经验及启示
    一、我国先进地区相关探索
        (一) 武汉市黄陂区:建立健康管理联合体
        (二) 上海市闸北区:设置社区健康管理部
        (三) 宁波市江北区:开展全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
    二、国外先进地区相关经验
        (一) 美国—全国性的健康管理计划
        (二) 日本—法律化、制度化保障的健康管理网络
        (三) 芬兰—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一) 法律与制度先行,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相结合
        (二) 以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管理联合体
        (三) 重视社区功能发挥,组建社区健康管理团队
        (四) 细化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第六章 完善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顶层设计,加强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指导性
    二、以居民健康需要为宗旨,构建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三、明确各类卫生机构健康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健康资源配置
    四、充分认识健康管理的经济性,发挥保险支持引导作用
    五、深化健康管理理论研究,建立便于操作的行业标准
    六、加强卫生人员健康管理培训,支持引导健康管理师发展
    七、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健康大数据的价值
结论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教育评价
        (二) 阅读教学评价
        (三) 核心素养
        (四) 语文核心素养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二) 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评价及有关理论启发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二节 阅读教学评价的分类、功能及目标
        一、阅读教学评价的分类
        二、阅读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阅读教学评价的目标
    第三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及启发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发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启发
        三、课程标准及其启发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阅读教学评价实际效用研究
        二、教师阅读教学评价意识研究
        三、教师阅读教学评价能力研究
        四、学生阅读教学评价参与研究
    第三节 基于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体系:应试主导,标准模糊
        二、教师:意识参差,水平不齐
        三、学生:缺乏参与,消极被动
第三章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评价现状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纠正应试倾向,端正评价意识
        一、明确评价价值取向
        二、促进教、评、学一致
    第二节 缩小个体差距,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一、以职业生涯为经线的终身培训
        二、以评价要素为纬线的能力培训
    第三节 引导学生参与,丰富评价主体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评价与家校合作评价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新视角——立足于学习任务群
    第一节 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一、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及内容
        二、学习任务群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任务群带来的新变革
    第二节 立足于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评价原则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二、立足学生,关注学情
    第三节 立足于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评价量表设计
        一、阅读教学评价量表之“评教”量表
        二、阅读教学评价量表之“评学”量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桐柏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 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均衡发展的价值
        (二)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三) 国内改革实践经验的奠基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四) 亲身感触和研究兴趣使然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文献综述
        (三) 国内外已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城乡
        (二) 城乡一体化
        (三)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二、理论基础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教育公平理论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
第三章 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成就
    一、桐柏县的县情和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一) 桐柏县的县情
        (二) 桐柏县的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实践探索和成就
        (一) 改善办学条件方面
        (二) 教育经费投入方面
        (三) 城乡师资配置方面
        (四) 教育质量方面
        (五) 教育保障方面
第四章 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经费短缺
        (二) 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失衡
        (三) 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留守儿童教育未形成合力
        (五) 城乡教育质量存在差距
    二、原因分析
        (一) 县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二) 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束缚
        (三) 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结果
        (四) 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不合理
        (五) 政府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弱
        (六) 利益相关主体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理念不科学
第五章 桐柏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要认真履行义务教育城乡统筹职责
        (一) 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二) 建立和创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 同步规划城乡学校布局
        (四) 加强对农村教学点的管理
        (五) 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二、学校要坚持内涵特色发展
    三、重点是推进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一) 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吸引优秀教师留乡从教
        (二) 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三) 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岗位培训,教师幸福三大工程
        (四) 培养高素质的校长
    四、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一) 依托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教育
        (二) 挖掘和创造农村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五、全方位多举措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思路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STP理论简介
    第二节 4P理论简介
    第三节 4C理论简介
    第四节 SWOT分析方法
第三章 MD吸尘器美国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MD吸尘器
        一、MD简介
        二、MD吸尘器介绍
        三、环境分析
        四、公司战略目标和规划
    第二节 吸尘器全球市场概况
    第三节 吸尘器美国市场概况
        一、吸尘器美国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二、吸尘器美国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
    第四节 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MD吸尘器美国市场销售情况
        二、目前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和问题分析
第四章 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优化方案
    第一节 MD吸尘器美国市场战略目标和规划
    第二节 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及优化方案
        一、MD吸尘器美国市场产品策略及优化方案
        二、MD吸尘器美国市场价格策略及优化方案
        三、MD吸尘器美国市场渠道策略及优化方案
        四、MD吸尘器美国市场促销策略及优化方案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指标”设置看观念差距(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LD酒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刘夙.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6)
  • [3]新时代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制度研究[D]. 张延曼. 吉林大学, 2020(08)
  • [4]禹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D]. 李玲. 新疆大学, 2020(07)
  • [5]临洮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学研究[D]. 梁红梅.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海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健康中国背景下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研究[D]. 陈予宁. 苏州大学, 2019(06)
  • [8]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D]. 姚冬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桐柏县为例[D]. 聂娇.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MD吸尘器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冯潇.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从“指标”的设置看思路的差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