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十法”

心理调适“十法”

一、心理调适“十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20)在《净慧长老对佛教经典的现代阐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着名禅师净慧长老继承并融合了近代禅宗大师虚云大师和人间佛教的提出者太虚大师的思想,将人间佛教理念落实于禅门当下,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生活禅理念,即主张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方式,完成对自我心灵和人格的净化与提升,进一步实现生活禅所希冀的净化人生,净化社会的目标。大乘佛教了义经典是净慧长老生活禅思想的重要理论根基,也是净慧长老弘法化生的重要资源。净慧长老非常注重以一种现代人可以理解、接受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方式来对古老的佛教经典进行创造性阐释,使古老的佛教能够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挥其本有的教化作用,为现代人提供一个正向的、积极的精神坐标和价值体系。同时,对佛教经典进行契理契机地现代阐释也是实现佛教中国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净慧长老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净慧长老在不断地运用传统佛教经典充实完善自己的生活禅思想体系,并通过对佛教经典的现代阐释来使其生活禅理念得到实现。净慧长老的阐释展现出了注重众生的需求、注重修行实践的可操作性等特点,这为现在和未来,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谢少华[2](2020)在《抑木扶土针刺法对肝郁脾虚型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研究抑木扶土针刺法干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科、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口服西药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抑木扶土方针刺治疗(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太冲),西药组接受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以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中文版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等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干预前后的组内差异及组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价不同干预手段的疗效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F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两组患者治疗前评估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FDDQ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3.在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1);在各单项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较前下降(P<0.05),其中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等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上腹灼热外,余症状积分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热等方面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着(P<0.05)。4.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1);在中医单项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均较前下降(P<0.05),除神疲乏力外其余中医症状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胃脘胀痛或不适、食后腹胀积分较前明显下降(P<0.01),其余中医症状积分较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胃脘胀痛或不适、纳少便溏、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神疲乏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暖气反酸、食后腹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生存质量总积分方面,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DDQ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在生存质量各领域积分方面,治疗组各领域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除疾病控制、压力领域积分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各领域积分较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饮食、睡眠、不适等领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常生活、忧虑、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等领域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6.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抑木扶土针刺法对于肝郁脾虚型FD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着的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该针刺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邸娇楠[3](2020)在《临洮卧龙寺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古代临洮地区文化多元,民族杂居,并出现了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交融现象。临洮卧龙寺中,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谐并存,传承至今,形成了多元宗教文化交流共存的局面,具有典型意义。卧龙寺的早期传说、文献资料等,说明该寺初建于晚唐时期,之后几度兴废。卧龙寺中殿堂建筑、供奉的神灵等分属不同的宗教,体现了三教共存现象的一些特征,即一方面三教共处一寺,另一方面又有各自的空间,和而不同,有一定的宗教界限。祈福度亡是卧龙寺最为重要的宗教活动,佛道二教的度亡仪轨、榜文等各有特色,又有一定的共性。相关仪轨保存完整,而且仍在传承实践,就此反映出寺院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担负的功能。卧龙寺的重要法会与旅游高度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寺院共同组织实施,体现了当代寺院发展特色。

马丽彬[4](2019)在《发展模式下小组工作提升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能力的研究 ——基于武汉市S职高D班社工服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捷发展,移动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00”后是受移动网络影响较深的一代。中职生处于自我角色和自我同一性混乱时期,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在自我认知不足、自我调适能力缺乏和外界支持薄弱的情况下,网络的隐匿性、自由性和多元性吸引了中职生,使其有了放任自我的“空间”,在网络中逐渐迷失自我,情绪情感、行为表现、目标定位等方面随之产生问题。基于该现状,笔者以武汉市S职高中一D班学生为服务对象,基于发展模式理念,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以社工课堂为形式,以自我调节理论为基础,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先通过需求评估,确定“网络自我调适”主题,再通过访谈法、观察法进一步了解中职生的网络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网络认知、网络情绪、网络行为和网络目标定位四个层面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方案,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最后采用准实验法来检验服务效果。综合整个服务,笔者得出四点结论:第一,中职生的网络认知片面化、网络消极情绪普遍化和情绪管理放任化、网络行为偏差以及缺乏网络目标定位意识和行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能力薄弱的体现。第二,中职生在网络中的多重问题,是基于自身认知不足、目标定位不准、朋辈氛围“游戏化”、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情感缺位和网络营商恶性竞争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的网络自我调适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生在网络上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目标定位四个层面的自我调适能力水平。第四,发展模式以人的综合发展为视角,同自我调节理论的情绪、行为和欲望的三个范畴与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的三个过程相互融合发展。发展模式的视角贯穿于网络自我调适的全过程,自我调节将所有思维与行动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侯丹[5](2019)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中职女生性别教育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武汉市S职高某班级的社工课堂服务》文中提出中职女生是指年龄在14—19岁,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女生。她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早期,情绪丰富,对两性好奇又羞涩,对性别角色及观念仍处于懵懂阶段;加之职业学校的特殊性,使他们过早进入社会工作;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又重视文化成绩,忽视心理、两性观念的教育,由此对中职女生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社工开展性别教育利于帮助中职女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校层面有利于探索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而中职女生以后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笔者在社会性别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对武汉市S职高某班级运用社工课堂方法开展的社工服务,通过准实验法展开对于中职女生性别教育的探索性研究。在前期需求评估和访谈的基础上,依据社会性别理论,将性别教育服务分为性别认知、性别态度、性别行为三个主体阶段以及性别教育总结阶段开展服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准实验法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根据服务效果评估结果,可以看出社工的服务,对中职女生的性别认知和性别态度起到了积极正向的引导,中职女生在接受服务后更趋于现代弹性化,即能更积极客观的看待性别角色以及两性观念。最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以及年龄特点等原因,中职女生性别认知和性别态度趋于极端化、刻板化;对性知识了解浅显,可能对她们日后两性观念及两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2)社工可以通过社工课堂的服务方法,利用游戏、案例、分享等形式活动,从性别角色认知、性别差异分析、性别态度引导、性知识教育等维度进行介入,丰富中职生群体性别教育的服务形式,同时弥补中职学校性别教育的缺失。(3)将循证研究运用于社工对性别教育的研究,设计准实验法进行服务效果评估,保证了服务效果检验的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

贾志杰[6](2018)在《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减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算理是指计算的道理,解释为什么这么算。算理对小学生掌握基本运算规则,形成良好运算习惯,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小学第一学段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研究和案例研究,了解学生的算理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分析影响因素,进而寻找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本研究在阅读和分析小学算理教学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当前小学算理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通过走访有代表性的小学一线教师和学生,定性了解他们对于计算内容教与学的态度和现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算理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收集与分析,结合案例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算理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本研究的案例研究在甘肃省武山县干扎九年制学校一年级学生中进行。通过对甘肃省武山县干扎九年制学校一年级学生的研究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且进行个别访谈。研究发现通过情境教学、算法优化教学和温故知新教学等途径和相应策略,都可以提升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

李云鹏[7](2017)在《八条途径提升安全执行力》文中研究说明山西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在狠抓细节管理,打牢安全基础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将企业安全文化与执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八条途径提升安全执行力,减少"三违"现象的发生,创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通过培训教育提升安全执行力。牢固树立"培训不过关,就是安全隐患"的理念,实施安全培训教育十法,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这十法是安全会议法、安全培训法、安

谢素君,曹喜俊,徐长琼,李万瑶[8](2016)在《李万瑶教授探究各种活蜂无痛刺法要点分析》文中指出蜂针治疗对许多疑难杂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蜂针的疼痛使患者畏针,从而限制了蜂针治疗的发展。本研究对8种活蜂无痛或减痛的蜂针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蜂针的散刺法与点刺法、即针即拔法是民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次有冷冻穴位治疗法、中医穴位刺激法,如揣穴循按法、入静诱导法等;局麻药使用法;有注射或外涂的;蜂疗止痛仪使用法,还原活蜂刺法以及特殊部位等8种不同方法达到无痛的治疗。

王冬[9](2015)在《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现实关怀与观念抉择》文中指出近代知识居士群体对于佛教的选择与偏爱,绝非传统文人的消极避世,而是摄取儒释融合的中国佛学之涉世精神,对佛教义理作了理性的、积极的、实践的、进取的界说和解读。本文通过对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现实关怀精神及其佛法观念的考察与解析,力图显扬知识居士群体解行相应的佛法践履背后所含蓄的佛教义理、问题意识、观念调适与人生体验,进而掘显其促成近代佛教世间化转向的群体效应与内在理路。为此,本文择取近代知识居士群体中的知名代表人物,依据其不同领域、不同特点与不同影响,从佛法致用、佛学研求、佛教教育、佛教慈善等四个方面分类考察其各自的怀抱内容与外在事行。这些居士所荷担的各种利世济人的人间事业,虽然各各行事有别,但都体现了征于实用、切近人事的菩萨道精神以及观念与行践的统一。他们依据佛教义理及其涉世精神的深思与实践,投身于世间生活与社会变革,以佛理来改造人生和社会,又一次历史地凸显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特性。于是,中国佛教由传统厌世之教翻成救世之教。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从外缘与内因两个方面,梳理分析了近代知识居士群体关怀现实及力兴佛法入世的特定社会背景,指出近代知识居士群体顺应时代的创新与变革意识,使他们既切入佛法又深入社会,从而具备了关怀现实与力兴佛法入世的自身素质优势以及外部助缘。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佛法致用、佛学研求、佛教教育与佛教慈善四个方面考察了各代表居士关怀现实的人生实践与观念抉择。第二章以谭嗣同与章太炎为例,分析了二人在致用思想导引下,从传统佛教那里寻找救世的思想武器、精神支柱和经国之策,并赴之以积极进取精神,从而为传统的佛法观念注入了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经世内涵,突破了国人对于传统佛教的狭隘认识,凸显出佛法之救世觉人的现世价值,也启发了后世佛法的世间化趋向,开启了近世佛教发展之新机。第三章以杨文会、欧阳竟无与吕澂为例,说明其根据各自的境遇和因缘,顺应理性与正信的潮流与共识,抉择与调适佛法观念,在佛法的实践中利益世间并解决人生问题,从而破除了传习与偏见上的迷信与谬解,突显了佛学应有的理性精神,彰显了佛教的智信特质而适应了近代之科学化发展要求。第四章以蒋维乔与周叔迦为例,说明二人以其对佛法的虔笃信仰与深确见地,致力于究明佛法正义与弘阐正法,其知行一贯的教育与弘法事业,在实力服务社会与发达社会的同时,也对近代佛教的世间化面向产生推助作用。第五章以高鹤年、王一亭与熊希龄为例,说明了他们基于坚确的佛教信仰,深信佛法的真精神是对世间苦难的抚慰与拯救,因此,他们在胜解与笃行中实行佛法真宗旨,以救人济生为务,其慈善救护禳却灾害的菩萨行,诠释了佛法是真实的、活泼的。而他们以佛法正己化人、担当道德的悲愿心行,在维护与弘扬佛教的同时,也使佛法更加关注现世人间。第六章对前述居士的现实关怀精神及其基于各自的理智和灵感所作的佛法悟解与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提炼,认为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佛法观呈现出解行相应的群体自觉,以及理性化、智识化与社会化的自觉调适,含蓄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式”理性主义特质。因此,可为当代佛教契机应时的发展提供合理启示,使佛法的现实关怀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获得新的健康发展与正常适应。契理才能传承,契机才能创新,借鉴近代知识居士群体关怀现实、解行相应、真实履践的佛法入世精神,无疑,将有助于当代佛教在契理、契机基础上的思想传承与创新,继续发挥大乘佛法净化世道人心的力效和功用,这也便是本文的题中之意。

李云鹏[10](2013)在《雁崖煤业公司把抓好安全工作当作员工最大的福利》文中认为山西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把抓好安全生产当作企业的一项社会职责,把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当作员工的最大的福利,努力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全文化聚人心该公司把加强班前学习作为提升班组安全素质的有力抓手,推行了周二公司领导下区队班前讲安全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开展了班组一日一题一日一考的学、考、用活动,并把学习

二、心理调适“十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调适“十法”(论文提纲范文)

(1)净慧长老对佛教经典的现代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关于净慧长老及其生活禅思想的研究现状
        2、关于净慧长老对佛教经典现代诠释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一、净慧长老对佛教经典进行现代阐释的原因
    (一) 原有阐释所要求的修行方式与现代生活的脱节
    (二) 生活禅明晰化的需要
    (三) 现代阐释的基本含义
二、《心经》与生活禅的“树般若见”
    (一) “空”之意涵
    (二) “空”之超越
    (三) “空”之平等
    (四) 生活即禅
三、《华严经》与生活禅的“发菩提心”
    (一) 发菩提心
    (二) 善用其心
    (三) 普贤行愿
四、《信心铭》与生活禅的“信心不二”
    (一) 信心不二
    (二) 不二之方
五、《坛经》与生活禅的“圆顿见地”
    (一) 顿悟本性
    (二) “三无”思想
    (三) 在家修行要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抑木扶土针刺法对肝郁脾虚型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1 中医病名
        1.1.2 中医病因病机
        1.1.3 中医辨证分型
        1.1.4 中医治疗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2.3 西医治疗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2.6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2.2.7 中止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情况
        2.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2.4.3 安全性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
        2.5.1 总体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2.5.2 西医症状评价标准
        2.5.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2.5.4 生存质量评分
    2.6 统计分析
    2.7 研究结果
        2.7.1 基线资料分析
        2.7.2 疗效分析
        2.7.3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选题思路
        3.1.1 FD与主要脏腑肝、脾的关系
        3.1.2 抑木扶土治则的确立
        3.1.3 抑木扶土方穴组成与解析
        3.1.4 对照组的用药依据
        3.1.5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3.2 结果总结
        3.2.1 一般资料分析
        3.2.2 消化不良症状分析
        3.2.3 中医证候分析
        3.2.4 生存质量分析
        3.2.5 总体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临洮卧龙寺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卧龙寺的兴衰变迁
    第一节 卧龙寺神话传说
        一、卧龙山的由来
        二、卧龙寺的神话
        三、灵湫祈雨传说
    第二节 晚唐至明代的兴衰
        一、晚唐时期初建的因由
        二、元代藏传佛教的传入
        三、明代大地震后的重建
    第三节 清代至现今的发展
        一、清代变乱后的再建
        二、民国军阀混战被毁
        三、新中国至今的复兴
第二章 寺院布局及其神灵
    第一节 道教殿宇及其神灵
        一、五路财神殿
        二、雷祖殿
        三、龙王殿
        四、山神殿
        五、牛王马祖殿
        六、财神殿
        七、文昌阁
    第二节 汉传佛教殿宇及其神灵
        一、大雄宝殿
        二、地藏殿
        三、天王殿
        四、送子殿
    第三节 藏传佛教建筑及其神灵
        一、观音殿
        二、护法殿
        三、佛塔
第三章 寺院宗教活动
    第一节 法会装饰及其意涵
        一、悬挂殿宇装饰
        二、供奉神灵牌位
        三、祈福荐亡疏文
    第二节 法器及会场的准备
        一、法器
        二、法衣
        三、法会场地
    第三节 仪式的文化意涵
        一、扬幡挂榜仪式
        二、净寺诵疏仪式
        三、破狱召灵仪式
        四、诵经度亡仪式
        五、收幡焚榜仪式
第四章 寺院日常活动与法会运营管理
    第一节 各教派的日常活动
        一、道教正一龙门派
        二、汉传佛教净土宗
        三、藏传佛教格鲁派
    第二节 法会的运营与管理
        一、法会组织与管理结构
        二、法会餐饮与服务部门
        三、法会经济收入及评析
    第三节 寺院工作人员采访总结
第五章 多元宗教文化的特点
    第一节 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和民族融合
        二、历史事件的推进
        三、信仰群众的选择
    第二节 宗教的社会正功能
        一、心理调适功能
        二、社会整合功能
        三、社会控制功能
        四、文化传承功能
        五、思想教化功能
        六、人际交往功能
    第三节 宗教的社会负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发展模式下小组工作提升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能力的研究 ——基于武汉市S职高D班社工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2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的现状分析
    2.1 缺失的网络认知
    2.2 交融的网络情绪
    2.3 偏差的网络行为
    2.4 无意识的网络目标定位
3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的服务
    3.1 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方案
    3.2 巩固和增加网络认知
    3.3 认知和改善网络情绪
    3.4 规范和改变网络行为
    3.5 挖掘和树立网络目标定位
4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的服务效果
    4.1 网络自我调适的整体效果
    4.2 网络认知改变显着
    4.3 网络情绪调适有度
    4.4 网络行为渐进改变
    4.5 网络目标定位启蒙
    4.6 社会工作服务满意度评估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中职生需求评估问卷
附录2: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问卷
附录3:中职生需求评估访谈提纲
附录4:效果评估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件5:社工课堂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件6:社工课堂服务满意度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7:社工课堂导学案(以第五次为例)
附录8: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节选改编)

(5)社会性别视角下中职女生性别教育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武汉市S职高某班级的社工课堂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2 中职女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现状与服务方案
    2.1 性别认知现状
    2.2 性别态度现状
    2.3 性别行为现状
    2.4 性别教育服务方案
3 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女生性别教育的服务内容
    3.1 认知阶段——塑造性别认知
    3.2 调节阶段——培养性别态度
    3.3 行动阶段——践行性别行为
    3.4 总结阶段——总结性别教育
4 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女生性别教育的服务效果
    4.1 中职女生整体性别角色态度趋于现代弹性化
    4.2 中职女生性别认知双性化特征增强
    4.3 中职女生性别态度积极性提升
    4.4 中职女生性别行为趋于健康正向
    4.5 中职女生对性别教育服务满意度评估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学生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贝姆性别角色量表
附录3:青少年性别角色态度量表
附录4:中职生性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5:社工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6:社工课堂性别教育访谈提纲

(6)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减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
    (二)归因分析
五、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三)案例分析
    (四)案例研究结果及分析
六、培养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认知算理的能力
    (二)通过算法优化教学,提升学生认知算理的能力
    (三)通过温故知新教学,提升学生认知算理的能力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李万瑶教授探究各种活蜂无痛刺法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蜂针散刺治疗法
2 点刺蜂针治疗法
    2.1 直接蜂针速刺速拔法
    2.2 间接蜂针速刺速拔法
3 冷冻穴位治疗法
    3.1 自然物理冷冻止痛法
    3.2 冷冻喷剂使用
4 中医穴位刺激法
    4.1 揣穴循按法
    4.2 入静诱导法
    4.3 针刺穴位麻醉法
5 局麻药使用法
    5.1 局部麻药注射法
    5.2 外用局部麻醉药止痛法
6 无痛式蜂疗止痛仪的使用
7 还原活蜂刺法
    7.1 惜蜂治疗法
    7.2 隔物蜂直刺法
8 特殊区域的无痛蜂针
    8.1 常蜂针处进行蜂针而无痛
    8.2 瘢痕之处无痛感
9 小结

(9)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现实关怀与观念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知识居士群体关怀现实及力推佛法入世的背景
    第一节 外缘解析
    第二节 内因剖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佛法致用:救世觉人,跻于实际
    第一节 谭嗣同:革故鼎新,以适人生之用
        一、以佛法革新传统的思想重构
        二、“度生外无佛法,救人外无事功”的佛法行践
    第二节 章太炎:以救时应务为第一良法
        一、“有益于生民之道德”的实用逻辑
        二、以佛法为“哲学之实证者”的致用旨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佛学研求:理性祛弊,智信为人
    第一节 杨文会:救弊补偏,真俗融通
        一、佛教济世的革新意识
        二、融通与创新的理性抉择
        三、世出世法兼而习之的圆融实践
    第二节 欧阳竟无:悲众生苦,立为人学
        一、悲心而学的大法因缘
        二、以“真是真非”为依归的价值理性
        三、研学必革命的入世指归
    第三节 吕澂:科学与正信的佛法人生
        一、智慧与真实受用的佛法
        二、“去信仰之夸张,期道理之实际”的理性强化取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教教育:知行一贯,发达社会
    第一节 蒋维乔:忠于所事,服务社会
        一、以教育为救国之本
        二、开显佛学教育,尽彰“度己度人”精神
    第二节 周叔迦:以菩萨道为修行准的
        一、尽契至理的佛法深见与弘阐
        二、以无限量与无所得的菩萨行为方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佛教慈善:利生为旨,心怀世间
    第一节 高鹤年:出世间于世间的佛法行
        一、以偏即圆之佛法真诠
        二、“世法肩挑佛法行”之宏济赈灾
    第二节 王一亭:兴达行善,以弭劫
        一、诗画饶禅意之妙契佛理
        二、惟救人济生为务的“王菩萨”行
    第三节 熊希龄:尽心于慈善,以尽天职
        一、补救世道人心的佛法振兴理念
        二、拓张济生事业之大悲心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佛法观特质与启示
    第一节 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佛法观特质
        一、解行相应的群体自觉
        二、理性化与智识化调适
        三、社会化取向
    第二节 对当代佛教的发展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心理调适“十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净慧长老对佛教经典的现代阐释[D]. 张乐. 苏州大学, 2020(03)
  • [2]抑木扶土针刺法对肝郁脾虚型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谢少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临洮卧龙寺发展现状研究[D]. 邸娇楠.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4]发展模式下小组工作提升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能力的研究 ——基于武汉市S职高D班社工服务[D]. 马丽彬.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5]社会性别视角下中职女生性别教育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武汉市S职高某班级的社工课堂服务[D]. 侯丹.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小学生算理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减法为例[D]. 贾志杰.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7]八条途径提升安全执行力[J]. 李云鹏. 当代矿工, 2017(05)
  • [8]李万瑶教授探究各种活蜂无痛刺法要点分析[J]. 谢素君,曹喜俊,徐长琼,李万瑶. 针灸临床杂志, 2016(09)
  • [9]近代知识居士群体的现实关怀与观念抉择[D]. 王冬. 南京大学, 2015(10)
  • [10]雁崖煤业公司把抓好安全工作当作员工最大的福利[J]. 李云鹏. 山西煤炭, 2013(10)

标签:;  ;  ;  ;  ;  

心理调适“十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