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ble Music Treasures - 介绍 EMI 发行的三张音乐 DVD

Visible Music Treasures - 介绍 EMI 发行的三张音乐 DVD

一、看得见的音乐宝藏——介绍三款EMI出版的音乐DVD(论文文献综述)

胥铭倩[1](2021)在《英国遗产电影(1980-2010)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对世界影坛的垄断,宣传英国民族性和价值观,英国推动了旨在表现民族性的古装片拍摄热潮,“遗产电影”这一概念随之产生,并逐渐成为这类电影的专属代名词。本文从遗产电影的文化价值出发,基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通过其产业链构建以及竞争力分析,较为深入地研究1980’s以来英国遗产电影的特点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探讨遗产电影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围绕以上内容,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后在文献综述中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对英国遗产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梳理了英国遗产电影这一类型的兴起原因,并对遗产电影的特征和流变进行了梳理;第二和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二章基于产业链价值理论,将遗产电影单独作为一个细分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分别从遗产电影的生产制作、发行宣传、盈利回报等相关环节展开论述,提炼出遗产电影在商业市场上和一般电影之间存在的共性以及与众不同之处;第三章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从六大相关要素出发对遗产电影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别阐述,探讨了英国遗产电影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在本章中还将由英语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这类遗产电影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细分遗产电影市场,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分析遗产电影的独特竞争力;最后是小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总结了遗产电影在英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简要分析了近十年来世界遗产电影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对如何发展“中国遗产电影”提出了建议。

曹好好[2](2021)在《悲凉·欢乐·幸福 ——中国京族独弦琴音乐文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京族为广西西南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毗邻越南的京族三岛上。京族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传统一弦弹拨乐器,其在京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不同的话语建构:早期文献称其为独人独弦的“悲凉琴”,20世纪8、90年代的独弦琴,学者称之为时代颂歌“欢乐琴”,而当代京族人则通过挪用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结合当下独弦琴的作乐事件、情境和生活感知,赋予独弦琴以“幸福琴”的称谓。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梳理诸多话语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来对话历史和前人研究,并讨论独弦琴如何在历史中被建构为“悲凉琴”和“欢乐琴”。同时,通过走入田野,采访乐器制作、学习演奏独弦琴来获得局内知识体系,参与独弦琴作乐事件来体会局内的作乐感知,在一次次具体的独弦琴表演和作乐过程、情境和事件中,进而理解局内人口中“幸福”的情感表述,并诠释独弦琴如何在当下被建构为“幸福”之弦。

秦思[3](2020)在《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灵魂,博物馆的发展有助于传承文化,弘扬国学。过去许多文物藏于深柜中,不见天日,现在诸多博物馆重修场馆、引进人才和新的修复技术、定期举办特色展览,博物馆事业方兴未艾。随着我国文化经济不断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与产业相结合激发出了巨大的爆发力和市场潜力。近年来,在新的形势和国家政策下,博物馆整体逐渐驶进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接下来应在着眼利和用思考博物馆现有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政策基础上,将这些文化事业引入市场机制。在利用馆藏资源取得经济利益,支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打入市场,更大限度的开发出众多有创意的文创产品,进而实现博物馆发展经济利益的持续增长和社会效益上最大化。湖北省博物馆藏品24万余件,拥有丰富的文物馆藏,自身特色鲜明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深受参观者们的欢迎,湖北省博物馆近年来结合自身情况,依托馆藏资源、形象品牌,注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积极稳妥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可持续设计发展。可持续化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发展的永久讨论课题。本文提出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文化经济的可持续以及文化传播的可持续为论点依托,使用问卷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来探讨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博物馆、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本文中的概念释义;第二章是理论研究,描述了博物馆与文创产品的概念;第三章进行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现状研究;第四章研究了国内外优秀的文创产品对比;第五章则根据以上章节的内容对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第六章提出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七章展示了湖北省博物馆发展可持续化文创实践产品以及最后的总结。本文用湖北省博物馆作为契机,探索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文创产品的设计发展可持续、资源发展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传播发展可持续的观点,对湖北省博物馆提出建议,希望行业的提升有所助益。

完颜振清[4](2020)在《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蔡仲德先生建立“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至今,中国音乐美学史学术成果丰硕,但随着新发现的考古文物以及交叉学科的视野等,过去看待“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笔者针对中国音乐美学史专着这一领域去观察,发现除了影响力较广的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外,还有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以及龚妮丽《中国音乐美学史》这两部专着,然而这三部着作的影响力却相差甚远。这样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意味着后两部专着毫无价值,而是因为一些非学术思想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着作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如蔡仲德以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修海林以音乐美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在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第二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着作中的理论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如蔡仲德“人本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修海林“乐本体”(音乐美的实践)的理论体系,蔡仲德的研究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而修海林的研究是一种形而下的实践研究,龚妮丽的研究即在于结合前两位作者的研究进行思想融合与延续;第三部分主要对三位作者着作中的“三观”进行了比较研究,如蔡仲德“抑儒扬道”的历史观,是因其生活背景“五四运动”的影响。修海林跨学科的材料观受到他历史观与理论体系的影响,即“音乐美的实践”,因此在他的着作中研究依据除了最基本的纸质文献,还有甲骨、曲谱、音像、文物等;第四部分是笔者对于这三部着作进行的基本认识与评价,主要对写作特点与价值进行了判断。三部着作都具有叙事性的写作特点,在写作表达方式上表现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式。在它们的价值体现上,受到其作者社会身份、学术背景以及发言位置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造成了差异,但将这三部着作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却并非与它们的影响力相符。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创立,开创了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先河,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渊源使往来之学者流连忘返。笔者对于这三部着作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更深得其中之意蕴,但任何一本专着都不可能称之为完美无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这门学科中,对于这三部专着只有互相结合、互相包容甚至是互相批判的去学习,才能使“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继续发展。如果我们当代学者只是一味的吹捧前人的研究,不能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中国音乐美学史这门学科就会停滞不前。

张田[5](2020)在《《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的出版策划思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针对《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这套唱片的策划发行思路进行研究。这套系列唱片由飞利浦公司发行于1998年,一共一百卷,两百张唱片,七十四位钢琴家,收集了诸多经典钢琴家如阿格里奇、阿劳、阿什肯纳齐、巴伦博伊姆、古尔德等经典演奏作品,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唱片制品,具有丰厚的艺术价值。本文采用文献法大量搜集资料文献与唱片制品,聆听经典曲目,基于传播学角度学习分析“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制品打造成功的内部因素,包括作品选择,设计装桢,录音技术,以及外部因素公司出品战略、市场定位、受众人群、营销管理等,多方位深入研究该制品策划运作的过程与特色,分析得出出版发行一部优质唱片所需的必备条件,以及肯定其一部优质音乐唱片的发行对音乐的传播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有助于古典音乐的进一步传承与音乐艺术经济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李敏[6](2020)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蓬勃发展,《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都收获了良好反响。相较于娱乐综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要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承担起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的历史使命。2018年12月播出的《国家宝藏》成绩斐然,全网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15亿,节目豆瓣评分最高达9.4分,得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推荐。节目一改传统综艺的叙事策略,在保证内容真实权威的基础上,采用年轻态的表达方式,阐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通过明星嘉宾小剧场演绎、“今生故事”讲述者的现场说法、九大博物馆馆长的专业解读等叙事主线,呈现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国家宝藏》第二季为研究对象,分析节目的叙事元素、叙事价值及特点、叙事策略、对节目的叙事反思等,以期探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叙事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为促进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角。首先是对《国家宝藏》叙事元素的分析,如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空间等,采用多种呈现方法搭建起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结构。然后分析节目的叙事价值、叙事特点,创新文物题材的表达方式,建构文物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传递文物历史文化价值,提升文化自信。文章重点论述了《国家宝藏》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跨媒介叙事等策略,实现其传播效力和社会影响力,形成叙事的新意义。本文分析《国家宝藏》的叙事创新与优势,总结节目的叙事特点,探讨节目如何完成节目叙事。

张亚欧[7](2019)在《谁是螺丝,谁在拧?—“边缘性”视域下的布里顿室内歌剧《螺丝在拧紧》》文中指出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被誉继普塞尔之后的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布里顿将其内在精神与感受写入作品之中,并且非常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致力于战后英格兰的重建之中。本文以布里顿于1954年创作的室内歌剧《螺丝在拧紧》为研究对象,探索脚本、音乐和社会关联域层次中的“边缘性”因素。笔者通过原着的内容、歌剧脚本、歌剧音乐、社会背景以及接受等层次的研究,阐明此部歌剧中“边缘性”的因素,并从迈尔斯的死的角度探究以“边缘人”与以“中心人”为代表的社会之间有如何的关联、交融和碰撞。“边缘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因素,它不仅体现在布里顿的作品之中,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布里顿的同性恋特质。基于此,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螺丝在拧紧》的原着以及歌剧脚本进行介绍、解读及对比,立足于不同语境和不同角度分析歌剧脚本的框架及内容调整的意义。第二部分从歌剧戏剧结构和音乐角度分析歌剧中存在的“边缘性”因素。笔者主要从歌剧的戏剧内容、音乐动机、音乐主题等方面探究塑造“边缘人”、“中心人”形象、“边缘性”因素,分析歌剧中女教师心理变化发展及其人物关系的显性线索、女教师潜在欲望和其他隐藏人物关系的隐性线索,从歌剧本体音乐性出发对歌剧最后一幕的矛盾爆发由点到面地进行整体结构分析,阐明迈尔斯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最后对“边缘性”角度研究的意义、价值和思考进行阐述。

张雅雯[8](2019)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记者罗伯特·斯考伯及社会媒体专栏作家谢尔·伊斯雷尔在着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昭示了场景的现实价值,更提出了新媒体与视听科技的发展已经在引领受众逐步迈入场景传播的时代。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核心,少数民族文化正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更有效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渠道,藉由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力量尝试更多元的保存和传播方式。本文以场景理论为视角,分别选择了短视频、网络游戏、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动画三个在场景建构上独具特点且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新媒体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案例进行观照,通过参与式体验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分别对其内容生产中的场景建构进行分析,试图通过这三个典型案例管中窥豹,探究现今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场景传播架构与特点,总结其成功之处与有待改进的缺陷。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三个典型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案例的内容生产特点、场景理论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播案例的场景“四要素”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特点总结,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存在问题和反思。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本文分别选择了“抖音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尼山萨满及撒叶儿嗬虚拟教学平台三个个案,他们分别代表了民族文化传播在短视频APP、民族文化类游戏和VR/AR三维动画上的成功经验。#嗯奇妙博物馆#话题在抖音的总播放量达到4.27亿,总点赞数达2000万;腾讯游戏尼山萨满在APP store上架当天内得到了200万的下载量在微博引起热议,并在2018年国际移动游戏大奖赛上获得了最佳音乐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场景传播上的成功尝试;而撒叶儿嗬虚拟教学平台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以VR和AR再现了土家族传统舞蹈的虚拟空间场景,是新技术与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的突破性尝试。通过第二章中对于三个典型案例的生产者访谈进行内容生产特点分析,第三章对三个案例逐个进行了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生活惯性和社交氛围四个场景要素分析,得出了其场景要素的建构特点。梅罗维茨认为“要将对媒介的探讨同与地点有关的场景的探讨联系起来”。新媒体场景中主要包括虚拟场景和应用场景。案例中选择的网络游戏、三维动画等就是虚拟场景。应用场景则是指受众所身处的场景,涉及到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成分。通过对于三个案例的内容生产分析,在第四章中,本文根据梅罗维茨的“新媒介一新场景一新行为”模式,从空间、情感、用户和场景四个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场景传播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得出虚拟场景建构、场景细分、数据迁移、社群氛围营造四个主要特点。最后,本文期望以场景传播为理论支撑,整理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要素、特点后,梳理这些要素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笔者认为还存在问题有适时体验场景不足,亟待打破圈层壁垒、个性化传播存在短板,轻量化内容难以深入、意向经济关注不足,难以实现流量变现等等。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场景传播的发展应当更加优化用户信息适配,提供场景适配服务、整合社交软件关系,打造高互动社区、同时贴合场景打造多元民族文化产品矩阵。

赵璟玥[9](2019)在《独立音乐出版传播的版权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独立音乐的出版和传播形态逐渐呈现出图书出版、音像出版与数字音乐三种交替的状态,一方面独立音乐的春风吹向了图书出版领域,音乐类的图书开始涉及到独立音乐,第二,传统音像制品虽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对独立音乐人来说不论是收藏价值还是版权保护,实体唱片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第三,国内流媒体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数字音乐的竞争态势。再探究独立音乐人这个群体的特点,他们从作品创作到出版、再到发行等一系列过程,没有背后商业资本力量的包装与推动,因此在版权保护上也便稍显乏力。但幸运的是,近几年国内版权大环境在国家的推动下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强版权保护,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版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新。本文的研究即以独立音乐为对象,通过分析独立音乐出版物三种形式,从版权的角度出发关注图书、传统CD、数字音乐加之独立音乐人群体带来的新发展变化,经过相关案例分析和对专业人士的访谈,发现在实际中存在着音乐图书侵权、大量的盗版唱片、未经着作权人许可上架的盗版作品等现象。而独立音乐人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维权的困难也正囿于此却又不限于此,纵观整个独立音乐市场,围绕这条产业链上涉及到的每个环节——独立音乐人、出版方、发行方和用户,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每个环节的仔细分析,试图为中国独立音乐的版权保护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胥璟[10](2018)在《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仅仅通过理论灌输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要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强调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就要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一直以来,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那有没有一种形式是最符合时代的需求最具有渗透力最能够让大众接受的呢?笔者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后发现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它十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然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这是本选题的初衷,希望能更好地运用公共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鉴于此,本研究考查了公共艺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依据。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文化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征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要,而艺术属于文化载体的一种形式,所以公共艺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次,中西方的美育思想中都有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效用,当今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在研究公共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并做了大量的尝试,绝大多数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再次,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参与性,恰好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环体和介体的要求,公共艺术从根本上说就适合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四,从审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好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审美移情、联想、想象、观照,使观者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塑造更完美的人格,在这一方面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肯定了公共艺术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外,根据场所精神理论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公共艺术能够帮助空间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通过图形、色彩、环境对大众产生心理效应,这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需要。肯定了公共艺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后,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公共艺术究竟具备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通过搜集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得出了公共艺术具备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这五大功能。第一个,心理教育功能。包括减压抗郁、安抚伤痛、宣泄感情三个方面。第二个,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包括铭记历史、文化自觉两个方面。第三个,法纪教育功能。包括认识权利、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三个方面。第四个,理想教育功能。包括宣扬民主意识、崇尚自由观念、提倡法治精神三个方面。第五个,道德教育功能。包括精神洗礼、道德修炼、思想渗透三个方面。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共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按空间类型划分有象征性与纪念性雕塑及历史街区;民族性博物馆和纪念馆;政府公共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社区公共艺术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生态公共艺术;设施公共艺术;政治与政府宣传艺术;常民公共艺术;民居建筑等。厘清了公共艺术的五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后,本文依托校级、省级三个课题项目,以校园公共艺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尝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校园公共艺术改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政治觉悟。最后结果反映无论是作为教育者的学生团队还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绝大多数对此次活动的效果表示肯定,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就是通过公共艺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收益。最后,针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人物:艺术家、政府及管理机构、公民,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将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艺术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表征决定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参与性决定了它是较其他艺术类型而言更适合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第二,公共艺术大众化、直观生动、趣味多样,较枯燥的理论灌输而言更符合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现实要求,在承担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任务更显优势,效果更为显着。第三,校园公共艺术遍布校园环境中,范围广泛且是隐性的教育手段,有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力,从而达成良好的成效。

二、看得见的音乐宝藏——介绍三款EMI出版的音乐DV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看得见的音乐宝藏——介绍三款EMI出版的音乐DVD(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遗产电影(1980-2010)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英国遗产电影的产生与流变
    第一节 抗争与怀旧:1980's英国遗产电影的兴起原因
    第二节 保守与创新:英国遗产电影的风格演变
第二章 英国遗产电影产业链构建
    第一节 上游:遗产电影的生产制作
    第二节 中游:遗产电影的发行
    第三节 下游:遗产电影的放映及盈利
第三章 英国遗产电影竞争力研究
    第一节 基于钻石模型的遗产电影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案例分析:经典文学改编遗产电影的竞争力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2)悲凉·欢乐·幸福 ——中国京族独弦琴音乐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一)跨境居住京族的迁徙历史背景、现状概览
        (二)中国京族独弦琴
    二、研究空间及相关概念
        (一)对独弦琴的研究
        (二)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表演理论
        (三)本文研究中的感知理论与相关的概念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四、写作策略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京岛田野纪行及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京岛琴声的初次体验
        一、聆听:优美的琴声
        二、体验:传承人的生活
    第二节 遭遇三类话语:悲凉、欢乐与幸福
        一、“悲凉琴”:文献的追忆
        二、“欢乐琴”:文献的特指
        三、“幸福琴”:口述的指引与文献的诉说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为何“悲凉”“欢乐”与“幸福”?
        一、对悲凉、欢乐与幸福的理解
        二、本文的作乐感与声音感辨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悲凉琴:声似哭泣的悲凉作乐
    第一节 悲凉的生活与“独人独弦”的演奏形式
        一、“悲凉”的生活
        二、“独人独弦”的演奏形式
    第二节 声似哭泣的声音形态
        一、演奏前的准备:找泛音点、定弦(选调)
        二、虚实中的“语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欢乐琴:“声”“形”中的欢乐作乐
    第一节 欢乐琴的缘起与背景
    第二节 曲目的变化
        一、对传统曲目的改编
        二、依据京岛事与物的创作
    第三节 演奏技法的改变
        一、右手实音的弹奏
        二、左手的摇杆与手形
    第四节 乐器形制的革新
        一、对形制的关注
        二、京族独弦琴形制发展的历程变迁
        三、从“旦匏”到“多功能”的命名与认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幸福琴:展演中的选择与女性
    第一节 节日的展演
        一、哈节与独弦琴
        二、对展演活动背后的思考:以百人独弦琴表演为例
    第二节 展演中的表演与选择
        一、问题探讨的必要性
        二、乐器的选择
        三、曲目、技法的选择
    第三节 展演中的女性建构
        一、历史沿革
        二、女性对独弦琴演奏方式的几种建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框架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2章 博物馆与文创意产品发展概述
    2.1 博物馆概述
        2.1.1 博物馆的定义
        2.1.2 博物馆的分类
    2.2 文创产品发展及其环境分析
        2.2.1 文化产业与文创产品定义
        2.2.2 文创产品的发展
        2.2.3 湖北省文创产品发展环境分析
    2.3 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3.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
第3章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3.1 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现状
        3.1.1 馆藏分类
        3.1.2 镇馆之宝
    3.2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3.2.1 经营和开发的文创产品分类
        3.2.2 联合开发的文创模式
        3.2.3 数字化的文创产品
        3.2.4 文创联盟与文创大赛
    3.3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3.3.1 现阶段成果介绍
        3.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对比研究
    4.1 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案例分析
        4.1.1 故宫博物馆引领文创2.0时代
        4.1.2 苏州博物馆的江南水乡文创之旅
    4.2 国外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案例分析
        4.2.1 特色展览驱动大英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
        4.2.2 ”买得起的艺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4.3 总结
        4.3.1 应吸取国外文创产品经验
        4.3.2 大力发展国内文创产品特色道路
第5章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分析
    5.1 问卷调研分析
        5.1.1 人群特征调查
        5.1.2 博物馆及博物馆文创调查
        5.1.3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调查
        5.1.4 调查总结
    5.2 基于SWOT方式的优劣分析
        5.2.1 可持续利用的荆楚文化设计资源(strength)
        5.2.2 文创产业品牌经营可持续面临挑战(weakness)
        5.2.3 朝阳行业带动文创设计事业可持续发展(opportunity)
        5.2.4 扶植力度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treats)
    5.3 总结
        5.3.1 形象上需要提升博物馆品牌价值
        5.3.2 价值上需传承文化可持续发展
        5.3.3 文化上需宣传城市文化软实力
第6章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对策建议
    6.1 开放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规范的文化市场
    6.2 发展设计文化浓厚的创意产业园
    6.3 建设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创产品设计产业链
第7章 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实践
    7.1 方案构思
        7.1.1 可持续设计元素提取
        7.1.2 绘制草图
        7.1.3 绘制成图
    7.2 效果展示
        7.2.1 设计说明
        7.2.2 效果展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调查

(4)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中研究对象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蔡仲德着作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修海林着作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龚妮丽着作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 比较三部着作研究对象的“异”与“同”
第二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中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蔡仲德着作中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修海林着作中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龚妮丽着作中理论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 比较三部着作理论体系的“异”与“同”
第三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三观”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历史观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材料观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方法观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三部着作“三观”的比较
第四章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一节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写作特点的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 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价值的认识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的出版策划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五、研究角度及方法
第一章 、传播背景-“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公司飞利浦出品的战略背景与产品定位
    一、飞利浦唱片公司的战略历史发展特点
        1.唱片部门建立-自我产品的开拓需求
        2.唱片技术研发-技术合作的快速更新
        3.唱片战略理念-顶级产品的格局定位
    二、唱片出版发行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
        1.时代环境资源—二十世纪演奏资源的丰富整合
        2.时代环境技术—九十年代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
        3.时代环境市场—全局文化企业战略格局的提升
    三、唱片出版发行策划的产品定位与合作共赢
        1.Mission-最佳唱片具有传承古典音乐的艺术使命
        2.Value-精心策划研究最丰富的艺术价值产品
        3.Vision-国际化合作追求艺术视野的提升
第二章 、传播主体-“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策划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专业化团队的主导加盟
        1.资深制作人的引导把控-具有丰富的鉴赏力与实践经验
        2.优质团队最高品质追求-具有专业认真的负责态度
        3.多方调研寻求精准市场-具有睿智果敢市场分辨力
        4.不懈努力获得版权资源-具有获得丰富资源的能力
    二、知名钢琴家的最佳甄选
        1.顶级专业的钢琴演奏水平
        2.录音作品数目的足够多样
        3.国际威望综合实力的考量
第三章 、传播内容-“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的曲目内容管理
    一、内在-作品曲目的综合设计
        1.演奏与录音质量的优质选择
        2.代表作与遗珠的平衡保障
        3.最新录制曲目的首次出版
    二、外在-唱片的精心包装设计装帧
        1.唱片包装策划的主题要素
        2.唱片包装策划的文化设计意涵
第四章 、传播手段-“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的录音技术传播研究
    一、最初的录音技术媒介出现
        1.蜡筒与纸卷录音技术-钢琴录音最初尝试
        2.粗纹唱片与聚乙烯唱片-增大录音产品容量
    二、黄金时期录音技术的转变
        1.单声道密纹唱片技术-作品完整表达
        2.立体声密纹唱片技术-作品音质提升
    三、成熟时期录音手段的普及
        1.数码立体声时代-录音便捷性具备
        2.多样化录音方式成熟-可选性丰富
第五章 、传播对象-“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的宣传推广战略
    一、唱片的市场环境分析
        1.传播背景-资源技术双重保障
        2.目标受众-满足多阶段观众需求
    二、唱片的宣传营销策略
        1.飞利浦品牌效应宣传
        2.音乐家自带粉丝经济
        3.独特的发行销售技巧
        4.多方平台资源融合
第六章 、传播效果-“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的市场反馈
    一、经济角度-带动音乐艺术经济发展
        1.成为唱片制作行业的里程碑
        2.其他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
    二、艺术角度-推动古典音乐脉络的传承
        1.专业学习者的肯定好评
        2.业余爱好者的追捧喜爱
第七章 、唱片出版运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唱片出版运作中遇到的问题
        1.曲目资源获得的困难阻碍
        2.音乐版权制度的不完善
    二、给予的建议-音乐版权意识的增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家宝藏》相关研究
        (二)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
        (三)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对象、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家宝藏》的叙事元素
    一、《国家宝藏》的叙事主体
        (一)幕前叙述者:主持人、嘉宾、馆长联合叙事
        (二)幕后叙述者:专业化的节目制作组
        (三)受述者:直接、间接参与的观众
    二、《国家宝藏》的叙事话语
        (一)叙述视角:演绎、访谈、专业化解析相结合
        (二)叙述时间:时序、时距交叉反复
        (三)叙述空间:虚实结合
第二章 《国家宝藏》的叙事价值及特点
    一、《国家宝藏》的叙事价值
        (一)建立文物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二)确立文物的人文情怀
        (三)凸显文物的文化传统
    二、《国家宝藏》的叙事特点
        (一)戏剧化:小剧场演绎还原历史
        (二)专业化:平台和专家“双权威”
        (三)真实性:博物馆文物真实呈现
        (四)趣味性:严肃而不失活泼的艺术形式
第三章 《国家宝藏》的叙事策略
    一、多元立体化传播渠道,打造节目品牌
        (一)微信:拓宽传播范围
        (二)微博:扩大节目影响
        (三)主流媒体:带动口碑传播
    二、跨媒介叙事,探索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一)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的跨平台传播
        (二)跨界合作,延长节目产业链
第四章 对《国家宝藏》的叙事反思
    一、叙事创新与优势
        (一)创新叙事方式
        (二)完善叙事理念
    二、《国家宝藏》节目反思
        (一)戏剧冲突吸引受众眼球
        (二)年轻化叙事方式寻求新亮点
        (三)叙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谁是螺丝,谁在拧?—“边缘性”视域下的布里顿室内歌剧《螺丝在拧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目的
    第二节 研究焦点立场与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理论方法
第一章 “边缘性”概念及视角的应用
    第一节 “边缘性”概念本质及应用范围
        一、“边缘性”概念本质
        二、社会学和文学中“边缘性”的应用
        三、音乐社会学中的“边缘性”视角
    第二节 本文选择“边缘性”视角的理由及其在音乐中的体现
第二章 原着诠释与歌剧脚本延伸
    第一节 原着创作概况及诠释版本
    第二节 歌剧脚本创作及概况
        一、歌剧情节介绍
        二、歌剧脚本的增删
        三、布里顿更多的意图
第三章 脚本中的“边缘性”特征
    第一节 戏剧内容的“边缘性”界定
        一、偏僻的故事发生地
        二、低下的社会等级
        三、角色的边缘性特点
        四、未出现的主流社会上层人物
    第二节 情节发展中“边缘性”的显性和隐性体现
        一、“边缘性”的显性体现——女教师的迷失
        1.女教师对迈尔斯:超越监护关系的保护
        2.邪恶的鬼魂:女教师的镜像呈现
        二、“边缘性”的隐性体现——人物的欲望
        1.女教师潜意识欲望
        2.迈尔斯和昆特的欲望
第四章 歌剧中音乐的“边缘性”探究
    第一节 音乐的“边缘性”概念
        一、室内歌剧体裁的私密性
        二、情节和音乐的模糊性
        三、“螺丝”主题的迷失感
        四、女教师“监护”主题的形象塑造
        五、昆特音色的特殊含义及东方音乐元素
        六、迈尔斯的“马洛”歌——早熟男孩的神秘性
    第二节 戏剧发展中的“边缘性”体现及作用
        一、显性线索——女教师的心理发展线索及其人物关系
        1.女教师的心理变化历程:纯真-恐惧-愤怒
        2.女教师与迈尔斯的模糊关系与模糊态度
        端倪初现——正义的女教师与坏男孩
        产生分歧——滋生占有欲的女教师与走向鬼魂的迈尔斯
        正面交锋——最后的谈话
        3.女教师与昆特的争夺关系
        二、隐性线索——人物的欲望
        1.女教师的潜在欲望故事线
        2.迈尔斯与昆特的模糊关系
        三、无解的结局——边缘人的矛盾爆发
        1.争夺——女教师与昆特的终极之战
        2.告别——昆特与迈尔斯间的失败
        3.哀挽——女教师对迈尔斯的沉思
    第三节 边缘性研究的意义、价值与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场景建构之必要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二)对民族文化新媒体传播研究的综述
        (三)关于场景建构的研究
        (四)场景理论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研究综述
    五、研究对象概述
        (一)抖音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内容概述
        (二)《尼山萨满》的主要内容概述
        (三)撒叶儿嗬虚拟教学平台主要内容梗概
第二章 少数民族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生产特点
    一、民族文化类短视频APP的内容生产特点
    二、民族文化类网络游戏中的民族文化传播
    三、民族文化传播类三维动画的内容生产特点
第三章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媒体场景建构要素
    一、空间与地理环境要素
        (一)虚拟移动场景,打造民族文化共通空间
        (二)民族符号设计前置,音乐推动场景营造
        (三)虚拟民族舞蹈教学,VR/AR技术实现场景再现
    二、用户实时状态要素
        (一)在自我赋权中实现民族文化兴趣认同
        (二)交互探索推动民族史诗情节迈进
        (三)交互系统选择民族舞类目,在场技术推动感官沉浸
    三、用户生活惯性要素
        (一)民族文化传播目标受众年轻化
        (二)重塑民族史诗,沉浸感增强粉丝黏性
        (三)个性化设置加深民族舞蹈学习兴趣
    四、社交氛围要素
        (一)社交权利转移,民族文化迎来新场景
        (二)社交场景转移,两微端搭建民族文化粉丝社区
第四章 场景建构在少数民族文化新媒体传播中的作用
    一、虚拟场景——少数民族文化场的新式建构
    二、受众赋权——技术构建下多重场景的融合交互
    三、民族文化维模——民族文化与新媒体文化融合
    四、媒介社会化——互动仪式増强群体认同
第五章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问题及反思
    一、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配场景范围狭窄,亟待打破圈层壁垒
        (二)工具奴隶圈套导致过度沉迷,轻量化内容难以深入
        (三)意向经济关注不足,难以实现流量变现
    二、对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在场景应用中的探讨
        (一)生态化:优化用户信息适配,提供场景适配服务
        (二)社交化:整合社交软件,打造民族文化互动社区
        (三)全景化:贴合场景打造多元民族文化产品矩阵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深度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独立音乐出版传播的版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独立音乐相关概念及其版权保护发展
    一、独立音乐相关概念及出版物形式
    二、独立音乐的图书出版
    三、独立音乐的传统音像制品出版
    四、独立音乐的数字出版发行
    五、中国独立音乐版权保护历史演进
第二章 独立音乐出版传播中的侵权现象分析
    一、独立音乐出版传播中的侵权形式
    二、独立音乐实体CD售卖游走在灰色地带
    三、网络平台屡次上架未经授权的独立音乐
    四、中国独立音乐版权保护的评价与思考
第三章 独立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独立音乐人缺乏法律基本常识,常处于弱势地位
    二、专业性不强的人士涌入编辑行业带来版权问题
    三、独立音乐的音像出版物载体形体较为单一
    四、数字出版发行平台忽视版权致使行业乱象丛生
    五、用户付费观念淡薄
    六、法律制度存在的空白点导致实践中难以判定
第四章 独立音乐版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一、独立音乐人选择正规出版,为版权保护奠定基础
    二、编辑需主动学习着作权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三、音像社引进加密技术,尝试拓展出版的新模式
    四、数字出版发行平台完善版税结算方式
    五、逐步引导消费者接受付费制度
    六、相关平台建设方联合传统出版,普及版权知识
    七、填补独立音乐版权的法律空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1.2.2 公共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领域的研究论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公共艺术
        1.4.2 思想政治教育
第2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础理论
    2.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1.1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
        2.1.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1.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2 美育理论
        2.2.1 艺术宣传理性、启蒙思想
        2.2.2 艺术教化道德、寓教于乐
        2.2.3 艺术宣泄情绪、安抚心灵
    2.3 公共艺术理论
        2.3.1 公共性:公共艺术载体的环体性质
        2.3.2 参与性:公共艺术载体的介体性质
    2.4 审美行为理论
        2.4.1 审美移情
        2.4.2 审美联想
        2.4.3 审美想象
        2.4.4 审美观照
    2.5 其他相关理论
        2.5.1 场所理论
        2.5.2 心理学相关理论
第3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1 公共艺术的心理教育功能
        3.1.1 减压抗郁
        3.1.2 安抚伤痛
        3.1.3 宣泄感情
    3.2 公共艺术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3.2.1 铭记历史
        3.2.2 文化自觉
    3.3 公共艺术的法纪教育功能
        3.3.1 认识权利
        3.3.2 明确责任
        3.3.3 规范行为
    3.4 公共艺术的理想教育功能
        3.4.1 宣扬民主
        3.4.2 崇尚自由
        3.4.3 提倡法治
    3.5 公共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3.5.1 精神洗礼
        3.5.2 道德修炼
        3.5.3 思想渗透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共艺术形式
    4.1 以空间类型划分的公共艺术形式
        4.1.1 精神长存——象征性与纪念性的雕塑及历史街区
        4.1.2 文明仪式——民族性的博物馆及纪念馆
        4.1.3 服务社会——政府公共建筑
        4.1.4 情感凝聚——景观公共艺术
        4.1.5 打造乐土——社区公共艺术
    4.2 以表现形式划分的公共艺术形式
        4.2.1 共生梦想——生态公共艺术
        4.2.2 理性街头——设施公共艺术
        4.2.3 隐形统治——政治及政府宣传艺术
        4.2.4 全民力量——常民公共艺术
        4.2.5 精神栖居——民居建筑
第5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践——以校园公共艺术为例
    5.1 实施背景
    5.2 实施定位
        5.2.1 大学校园是隐性教育课堂
        5.2.2 大学应是社会改革的练习场
        5.2.3 大学应是生命共同体的社区
    5.3 实施计划
    5.4 现状调查
        5.4.1 国外大学校园公共艺术
        5.4.2 国内大学校园公共艺术
    5.5 实施方案
        5.5.1 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空间
        5.5.2 校园社区化与校园生活化
        5.5.3 永续校园的环境氛围
        5.5.4 参与式设计理念
    5.6 实施效果
第6章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问题与建议
    6.1 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问题
        6.1.1 公共艺术“看不懂”——艺术家与公民之间的审美代沟
        6.1.2 公共艺术“遭吐槽”——艺术家思想不正及专业不精
        6.1.3 公共艺术“无人管”——公共艺术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
    6.2 对艺术家方面的建议
        6.2.1 体验者
        6.2.2 报导者
        6.2.3 分析者
        6.2.4 行动者
    6.3 对政府及管理机构方面的建议
        6.3.1 建设制度
        6.3.2 审查制度
        6.3.3 管理制度
    6.4 对公民方面的建议
        6.4.1 合作者和共同发展者
        6.4.2 参与者与执行者
        6.4.3 第一线观众
        6.4.4 媒体观众及记忆的观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看得见的音乐宝藏——介绍三款EMI出版的音乐DVD(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遗产电影(1980-2010)研究[D]. 胥铭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悲凉·欢乐·幸福 ——中国京族独弦琴音乐文化研究[D]. 曹好好.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3]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D]. 秦思.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4]三部《中国音乐美学史》着作的比较研究[D]. 完颜振清.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唱片的出版策划思路研究[D]. 张田. 天津音乐学院, 2020(08)
  • [6]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D]. 李敏. 兰州大学, 2020(01)
  • [7]谁是螺丝,谁在拧?—“边缘性”视域下的布里顿室内歌剧《螺丝在拧紧》[D]. 张亚欧. 天津音乐学院, 2019(08)
  • [8]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场景建构分析[D]. 张雅雯.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9]独立音乐出版传播的版权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璟玥.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公共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胥璟.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标签:;  ;  ;  ;  ;  

Visible Music Treasures - 介绍 EMI 发行的三张音乐 DVD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