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一、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华[1](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及安全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公众对轨道交通安全普遍关切,如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长期保持在安全、准点、高效的运营水平,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挑战的课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在事故状态下,如何快速应急,如何降低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以及如何全面保障牵引变电系统的安全,化解和防范安全风险,保障系统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做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进行技术调研,详细分析了其技术组成及设计方案。具体对110k V主变电所的供电模式,设备构成、继电保护原理和方案进行阐述;对35k V牵引降压变电系统的供电结构,设备组成、继电保护原理和方案进行阐述,重点对24脉波整流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供电结构、设备组成、继电保护原理和方案进行阐述,重点对机车移动供电负荷供电机理、接触网—受电弓滑动取流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牵引供变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设计方案,运用FMEA的方法,对牵引供变电系统的安全风险模式、事故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行了风险预测和分析;运用FTA的方法,通过对牵引供变电系统确立关键顶事件,进行事故原因深入分析,具体以110k V主变电所35k V母线供电失效、35k V牵引降压变电所整流机组供电失效、直流1500V馈线供电失效为顶事件,进行了FTA建模分析,求出最小割集,进行事故风险重要度和关键度分析。通过各种理论工具的分析,探究出设备失效原因、失效结果,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再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在各种供电事故状态下,如何开展应急,如何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对事故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技术方案一一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组织方案,技术措施两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较为详细、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技术措施,为牵引供变电系统各个子系统出现事故故障时,快速查找故障、诊断故障、处理故障,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南。最后,针对如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的运行安全,从日常运行保障,设备检修维护,事故应急优化等方面做了前瞻性的探索,提出了系列科学,合理、高效的安全保障建议与方案,有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健康、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李青[2](2020)在《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文中指出地铁不仅是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担任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最为依赖的交通工具这一角色。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速度的快速提高,关于地铁运行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车辆故障、突发大客流、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频造成地铁站点或线路的瘫痪,引发地铁网络的脆弱性,破坏城市整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在此背景下,对地铁网络脆弱性问题的防控和治理也更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大量阅读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城市地铁的运营和发展现状为背景,搜集了90起国内外地铁运行事故的案例,对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地铁实际访谈的结果,得到当前地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为了确定激发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首先借助扎根理论对上述90起事故案例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步骤建立起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理论模型,并从中识别出影响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基本因素:再次利用DEMATEL方法对所有基本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得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影响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一级因素,及其所包含的9个二级因素与20个三级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深入研究我国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演化路径,从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入手,构建了以影响因素为节点、因素之间的逻辑作用关系为连边的城市地铁的多层因素网络模型,并利用事故链分析法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辨识,同时基于这些关系确定了该多层网络模型的层间耦合作用方式及路径。紧接着,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在城市地铁的多层因素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SD结构模型,一方面确定了系统边界和系统中所包含的要素,给出了系统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另一方面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得到了系统中各变量的差分方程。最后,以西安地铁为例,将其相关数据输入上述模型中,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变化趋势。首先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取值进行调控,观察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深化规律,及其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水平:然后仿真分析不同网络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对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西安地铁网络的脆弱性水平存在峰值,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分析了地铁运行事故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程度之后,发现地铁设备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职能水平等因素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影响最为显着:另外,网络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与地铁网络脆弱性水平成正比,层间耦合作用越小,地铁网络的脆弱性就越低,其中人员-设备层与人员-管理层之间的耦合关系强度对激发地铁网络的脆弱性有着较高的影响。最后,综合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脆弱性防控策略。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辨识,也扩展了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在地铁脆弱性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此同时,本文给出了如何从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去有效地预防、控制和降低地铁运行过程中的脆弱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张盼盼[3](2019)在《低压塑壳式断路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开关设备,其可靠性与智能化程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断路器的控制系统,随着智能电网的提出,它的智能化程度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传统的智能控制系统存在保护参数整定不够灵活,全局协调性保护技术水平不高以及没有引入故障预测功能等诸多问题。仅仅是故障预测,就有很多情况可以研究,但是单相短路故障最常见且危害最大。所以,把它作为研究的重点。另外,为了提高断路器的保护范围,在此次研究中引入了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技术。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把TMS320F28335芯片作为此次设计的核心处理器。针对灰色预测模型在短路电流峰值预测中存在的数据迭代不合理而导致新的有效信息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灰色动态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动态数据迭代过程,提高了预测速度。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短路故障仿真模型,可以得到不同初相角时短路故障的波形信息。最终,将初相角、短路电流、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及其预测过程的相对残差作为训练BP神经网络的输入,得到灰色BP神经网络短路电流峰值预测模型。在保留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来避免上下级连跳造成的大范围停电事故。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是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此次研究采用该技术,在智能控制领域也是一次全新的突破。Modbus总线的功能是实现受控对象与控制中心的通信,也是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得以实现的基础更是断路器智能化的标志。此次研究对Modbus总线的集中器和从机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并完成了通信距离、通信速率以及可靠性的测试。最后,按照硬件电路搭建了测试平台对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进行了综合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最基本的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脱扣时间均符合国家标准;当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大大缩短了系统识别故障的时间。对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的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它能够实现全局保护,为下一步的现场测试奠定了基础。

易先君[4](2015)在《一种新型电子脱扣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塑壳断路器通常用于配电馈线的保护。随着我国建设智能电网任务的提出,作为电网的基础元件——塑壳断路器已成为智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塑壳断路器向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电子脱扣器是塑壳断路器的控制核心,是随着塑壳断路器发展而发展。针对现有传统电子脱扣器存在工作不可靠、测量精度差、保护功能单一和通信不兼容等问题,同时考虑电子脱扣器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子脱扣器,其具有四段过流保护(过载长延时保护、短路短延时保护、短路瞬时保护、接地故障保护)、自诊断、区域选择性联锁、预报警、Modbus通信等功能,可实现电流实时监测与保护,具有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优点。主要研究以下方面:首先,设计并实现了新型电子脱扣器的自生电源控制,通过主回路互感器获取电源能量,将得到的电压信号经过电源处理电路进行调制,用于给微处理器及各个模块供电。其次,设计并实现了新型电子脱扣器电流信号采样处理,通过对每个周波采集96个点,采用中值滤波提取32个有效点,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实时性采样,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为新型电子脱扣器的电流采集运算处理,实现四段过流保护。进一步的,在对电子脱扣器功能充分研究和发掘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新型电子脱扣器对自身状态进行感知、分析判断、决策、执行,和对过载故障预测和故障预处理,使新型电子脱扣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并实现了区域选择性联锁功能,解决选择性越级动作问题,使新型电子脱扣器具有系统化分析能力。然后,按照国家标准低压电器通信规约,设计并实现了新型电子脱扣器Modbus通信,使新型电子脱扣器可直接接入采用Modbus现场总线的网络系统中。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新型电子脱扣器功能完善,各项指标符合我国标准的各项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实时性和电磁兼容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许丹,郭益督[5](2014)在《基于以太网的煤矿井下电网防越级跳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方案存在难以满足速动性要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防越级跳闸方案。分析了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智能联锁装置,通过收发连锁信号对各级保护设置不同的闭锁时间而实现保护的选择性,最后对以太网进行实时性仿真实验,验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地防止越级跳闸事故发生,确保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马西圣[6](2014)在《如何提高煤矿电力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文中研究指明供电系统在煤矿生产和开采过程中关系到矿井的生产安全,而继电保护系统更是供电系统安全的重中之重,它对整个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直接性影响。但是在实践煤矿开采工作中继电保护系统复杂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研究优化煤矿供电继保系统的方法,提高煤矿电力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并提出了继电保护系统的优化改进方法。

董玉杰,许丹,郭益督,余盈盈[7](2012)在《煤矿井下电网区域联锁保护方案及其实时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通信网络无法满足数据传输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很难同时实现保护速动性和选择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域联锁保护方案,并采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对交换式以太网进行了实时性研究。该方案采用树形结构的交换式以太网,在各综合保护装置上增加具备以太网通信接口的智能联锁装置,组成区域联锁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时有64个网络节点收发数据的极端情况下,网络整体延时最大值不超过0.65ms,端到端最大延时不超过1ms,整体数据收发流量比较平稳,说明交换式以太网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本区域联锁保护系统实时性要求,防止越级跳闸事故发生。

黄翠柏,唐白山[8](2012)在《一种改进的矿井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井下综保开关因生产厂家不同和型号不同而存在的保护响应时间长、响应时间不确定等问题,在分析传统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将智能控制模块的开关闭锁信号接口串联在综保开关的脱扣信号回路中,采用1∶1霍尔型电流传感器从原保护装置的电流互感器的副边取电流信号作为智能控制模块采集的信号,直接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故障电流,使得各级保护响应不受综保开关的影响。测试表明,改进方案中智能控制模块的响应时间为800μs,明显优于传统方案。

郭益督[9](2011)在《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井下高压电网多采用单侧电源辐射状干线式网络,由多段短距离电缆(1001500m)组成。由于配电回路阻抗较小,使得各段线路始末短路电流幅值相差较小,靠电流幅值区分的速断保护难以满足纵向选择性要求。通常下级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超过上级速断保护整定值,使上级速断保护动作造成越级跳闸,造成井下大面积停电,使煤矿生产系统瘫痪,威胁矿井和人身安全。本文分析了常规速断保护应用在煤矿井下短线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目前几种常见的煤矿供电防越级跳闸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通信网络是防越级跳闸方案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交换式工业以太网在数据通信上具有突出的实时性、可靠性等优点,提出了基于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防越级跳闸系统。通过在各个综保装置上增加智能联锁装置并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当发生故障时各智能联锁装置对速断保护进行延时闭锁并通过以太网进行联锁通信,合理安排各级保护装置动作跳闸时间,同时满足各级保护选择性、速断性要求,防止越级跳闸现象发生。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具体的实现方法。在硬件上以89c52单片机为处理核心,设计了智能联锁装置以及以太网接口电路。在软件方面对以太网TCP/IP协议进行精简,只需实现原TCP/IP协议部分功能,设计了适合51单片机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并设计了智能联锁装置控制主程序。最后采用网络演算方法对交换式以太网的通信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并通过OPNET网络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的交换式以太网在通信实时性、可靠性方面完全能够满足本文防越级跳闸系统网络传输要求。证明了采用本越级跳闸系统同时实现速断保护选择性、速动性要求的可行性。

周少秋[10](2011)在《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网络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文中指出文章结合图论对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网络进行规划,根据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网络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提出了网络化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保护配置策略,采用网络化技术实现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网络保护闭锁,实现高压供电网络保护上下级信息的共享,通过开关智能控制器的综合判断控制,达到高压供电线路保护之间的闭锁,从根本上解决井下高压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

二、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及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
    2.1 110k V主变电所系统
    2.2 35k V牵引降压变电系统
    2.3 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
    2.4 小结
3 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3.1 分析方法选择
    3.2 基于FMEA的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3.2.1 110k V主变电所的FMEA分析
        3.2.2 35k V牵引降压系统的FMEA分析
        3.2.3 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的FMEA分析
    3.3 基于FTA的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3.3.1 110k V主变电所的FTA分析
        3.3.2 35k V牵引降压变电所的FTA分析
        3.3.3 直流1500V牵引供电系统的FTA分析
    3.4 小结
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处置研究
    4.1 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抢修的原则
    4.2 牵引变电所事故应急抢修组织流程
        4.2.1 牵引变电所事故故障分类
        4.2.2 Ⅰ类事故故障抢修组织流程
        4.2.3 Ⅱ、Ⅲ类事故故障抢修组织流程
        4.2.4 抢修处理流程及要求
    4.3 牵引变电所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4.3.1 110k V GIS断路器跳闸故障抢修措施
        4.3.2 110k V主变压器故障抢修措施
        4.3.3 35k V GIS开关柜发生保护跳闸故障抢修措施
        4.3.4 整流变压器、动力变压器故障抢修措施
        4.3.5 整流器故障抢修措施
        4.3.6 电力电缆故障抢修措施
        4.3.7 直流1500V馈线开关柜故障跳闸抢修措施
        4.3.8 直流框架电流保护动作抢修措施
        4.3.9 直流框架电压保护动作抢修措施
        4.3.10 变电所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故障抢修措施
    4.4 .小结
5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安全保障研究
    5.1 牵引变电所可视化运行管理
    5.2 牵引变电系统设备检修精益化管理
    5.3 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优化
    5.4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层网络的研究
        1.2.2 城市地铁网络的脆弱性研究
        1.2.3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概念
        2.1.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特征
    2.2 复杂网络理论
        2.2.1 复杂网络的定义
        2.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类型
    2.3 多层网络理论
        2.3.1 多层网络概述
        2.3.2 多层网络的统计指标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4.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及步骤
3.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我国城市地铁的概况
        3.1.1 城市地铁建设发展概况
        3.1.2 地铁运营安全及投资概况
    3.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典型案例梳理及分析
        3.2.1 案例的收集与分析
        3.2.2 案例分析的结果
    3.3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实际调查
        3.3.1 调查方法和步骤
        3.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存在问题的确定
4.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影响因素的辨识
    4.1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基本影响因素的确定
        4.1.1 扎根理论及其研究步骤
        4.1.2 基于文献的因素梳理
        4.1.3 资料编码
        4.1.4 数据饱和性检验
    4.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基于DEMATEL方法的因素筛选
        4.2.2 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5.基于多层网络模型的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的SD建模
    5.1 城市地铁脆弱性的多层网络模型构建
        5.1.1 城市地铁多层网络的辨识
        5.1.2 城市地铁的多层网络模型
    5.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2.1 建模思路
        5.2.2 建模目标
        5.2.3 系统边界及系统要素
    5.3 模型的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
        5.3.1 系统内因果关系分析
        5.3.2 系统流程图
    5.4 系统方程的确定
        5.4.1 系统中各要素权重的确定
        5.4.2 构造系统方程
6.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实证研究——以西安地铁为例
    6.1 西安地铁运营概况
        6.1.1 西安市公共交通概况
        6.1.2 西安市地铁发展现状
    6.2 西安地铁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6.2.1 模型初值的选取
        6.2.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6.3 西安地铁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6.3.1 基础情景仿真
        6.3.2 变量仿真
        6.3.3 层间耦合作用的动态仿真
    6.4 西安地铁脆弱性的防控策略
7.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汇总
附录2 关于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关于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各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强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4 地铁网络脆弱性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问卷调查表
附录5 针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6 2012-2019年西安地铁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延误和事故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低压塑壳式断路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断路器发展现状
        1.2.2 智能控制器的发展
        1.2.3 短路故障早期预测的研究现状
        1.2.4 ZSI保护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低压塑壳式断路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
    2.1 智能断路器的技术指标与要求
        2.1.1 塑壳式断路器的结构
        2.1.2 智能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2.1.3 智能控制系统的保护特性
    2.2 短路故障预测模型
        2.2.1 灰色预测模型
        2.2.2 BP神经网络
    2.3 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
        2.3.1 时间整定原则
        2.3.2 电流整定原则
        2.3.3 区域选择性联锁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短路电流峰值预测的设计与实现
    3.1 短路故障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1 短路故障分析
        3.1.2 短路故障物理模型的建立
        3.1.3 短路故障仿真模型的建立
        3.1.4 仿真波形分析
    3.2 短路电流峰值预测模型的实现
        3.2.1 传统灰色模型及其改进
        3.2.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训练
    3.3 预测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低压塑壳式断路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2 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电路设计
        4.2.1 数字处理芯片的选择
        4.2.2 电源系统设计
        4.2.3 采集模块
        4.2.4 滤波电路设计
        4.2.5 ADC转换电路
        4.2.6 Modbus从机设计
        4.2.7 Modbus集中器设计
    4.3 其他电路设计
        4.3.1 外部存储电路设计
        4.3.2 GPS校时电路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5.2 主要程序设计
        5.2.1 电动操作机构的软件设计
        5.2.2 故障处理及掉电保护
        5.2.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2.4 中断程序
        5.2.5 通讯模块设计
        5.2.6 读取时间
    5.3 预测模型在DSP上的实现
        5.3.1 Matlab与其他软件的关联
        5.3.2 自动生成代码模型的参数配置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性能测试
    6.1 实验平台的搭建
    6.2 三段保护特性测试
    6.3 通信模块测试
        6.3.1 集中器的调试
        6.3.2 Modbus总线综合测试
    6.4 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实验
    6.5 总体测试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4)一种新型电子脱扣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子脱扣器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关键技术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新型电子脱扣器的关键技术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新型电子脱扣器总体设计方案
    2.1 新型电子脱扣器硬件结构
    2.2 新型电子脱扣器软件结构
    2.3 软/硬件开发环境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新型电子脱扣器的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3.1 自生电源控制原理与实现
        3.1.1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原理
        3.1.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在自生电源控制中实现方法
    3.2 电流信号采样处理原理与实现
        3.2.1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算法原理
        3.2.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原理
        3.2.3 电流信号采样处理实现方法
    3.3 新型电子脱扣器的基本保护功能原理与实现
        3.3.1 短路瞬时保护原理与实现方法
        3.3.2 短路短延时保护原理与实现方法
        3.3.3 过载长延时保护原理与实现方法
        3.3.4 接地故障保护原理与实现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电子脱扣器的扩展功能设计与实现
    4.1 自诊断处理原理与实现
        4.1.1 互感器线圈状态检测原理与实现方法
        4.1.2 脱扣线圈状态检测原理与实现方法
        4.1.3 微处理器存储数据区域状态检测原理与实现方法
        4.1.4 额定整定模块连接状态检测原理与实现方法
        4.1.5 环境温度检测原理与实现方法
    4.2 区域选择性联锁原理与实现
    4.3 预报警原理与实现
    4.4 MODBUS通信技术原理与实现
        4.4.1 Modbus协议原理
        4.4.2 Modbus技术实现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1 自生电源测试分析
    5.2 A/D采样数据测试分析
    5.3 过流保护试验测试分析
    5.4 自诊断功能测试分析
        5.4.1 互感器线圈与脱扣线圈状态检测测试
        5.4.2 微处理器存储数据区域状态检测测试
        5.4.3 额定整定模块连接状态检测测试
        5.4.4 环境温度检测测试
    5.5 区域选择性联锁功能测试分析
    5.6 预报警功能测试分析
    5.7 通信功能测试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以太网的煤矿井下电网防越级跳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系统原理
2 带有以太网接口的智能联锁装置设计
3 交换式以太网实时性仿真
4 结语

(6)如何提高煤矿电力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矿供电继电保护系统装置的技术弊端
    1.1 整定值小保护时限段
    1.2 多级继电保护
    1.3 继电保护缺乏选择性
2 优化改进煤矿供电继电系统的方法
    2.1 电流速断保护
    2.2 限时速断保护
    2.3 定时限过流保护
3 配电系统的电压保护措施
    3.1 过电流闭锁的电压速断保护
    3.2 电压电流联锁速断保护
    3.3 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
4 结语

(7)煤矿井下电网区域联锁保护方案及其实时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交换式以太网
2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域联锁保护方案
3 网络实时性仿真
4 结语

(8)一种改进的矿井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传统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方案
2 改进的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方案
    2.1 总体设计
    2.2 硬件设计
        2.2.1 智能控制模块结构
        2.2.2 智能控制模块与永磁机构的连接
    2.3 软件设计
3 试验及结果分析
4 结语

(9)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作工作
2 煤矿供电速断保护分析
    2.1 煤矿井下速断保护存在的问题
        2.1.1 煤矿井下供电结构特点
        2.1.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保护配置
        2.1.3 影响常规速断保护选择性的因素
        2.1.4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越级跳闸原因
    2.2 几种常见防越级跳闸方案分析
        2.2.1 基于电力监控系统方案
        2.2.2 基于 CAN 总线通讯网络方案
        2.2.3 基于独立监控分站方案
        2.2.4 基于分布式分站方案
        2.2.5 基于光纤纵联差动保护方案
        2.2.6 结论
3 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防越级跳闸系统
    3.1 系统通信网络选择
        3.1.1 交换式工业以太网
        3.1.2 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优势
    3.2 系统的组成
    3.3 系统工作原理
    3.4 系统特点
    3.5 技术指标
4 硬件及功能设计
    4.1 智能联锁装置设计
    4.2 以太网通信接口模块设计
        4.2.1 RTL8019AS 以太网控制器
        4.2.2 单片机与 RTL8019AS 接口的实现
    4.3 硬件抗干扰措施
5 软件设计
    5.1 TCP/IP 协议简介
        5.1.1 TCP/IP 分层
    5.2 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的设计
        5.2.1 嵌入式 TOP/IP 协议栈概念及特点
        5.2.2 链路层协议
        5.2.3 网络层协议
        5.2.4 传输层协议
        5.2.5 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测试
    5.3 系统主程序设计
        5.3.1 系统应用层程序接口设计
        5.3.2 系统主程序设计
6 网络实时性分析和仿真测试
    6.1 交换式以太网的延迟分析
    6.2 通信实时性能评价
    6.3 网络演算的基本概念
        6.3.1 到达曲线
        6.3.2 服务曲线
        6.3.3 交换机对实时数据的服务曲线
        6.3.4 系统网络最大传输延迟的计算
    6.4 交换式以太网延迟仿真
        6.4.1 网络模型
        6.4.2 数据流模型
        6.4.3 链路模型
        6.4.4 实验仿真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变电系统事故应急及安全保障研究[D]. 刘建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D]. 李青.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低压塑壳式断路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张盼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4]一种新型电子脱扣器的设计与实现[D]. 易先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5]基于以太网的煤矿井下电网防越级跳闸研究[J]. 许丹,郭益督. 煤炭工程, 2014(10)
  • [6]如何提高煤矿电力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J]. 马西圣. 能源与节能, 2014(06)
  • [7]煤矿井下电网区域联锁保护方案及其实时性研究[J]. 董玉杰,许丹,郭益督,余盈盈. 工矿自动化, 2012(11)
  • [8]一种改进的矿井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方案设计[J]. 黄翠柏,唐白山. 工矿自动化, 2012(11)
  • [9]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系统研究[D]. 郭益督. 河南理工大学, 2011(04)
  • [10]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网络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J]. 周少秋. 煤炭工程, 2011(09)

标签:;  ;  

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