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蚌软体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大竹蚌软体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一、大竹蛏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马学艳,孙光兴,王林,徐东坡,金武,吕国华,徐跑,丁图强,闻海波,顾若波[1](2021)在《淮河橄榄蛏蚌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季节性变化分析》文中指出为评估橄榄蛏蚌的营养价值,以淮河橄榄蛏蚌为材料,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生化方法测定了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3月、6月、9月、12月含肉率在58.03%~62.61%,6月含肉率显着低于12月(P<0.05),与3月、9月无显着性差异(P>0.05),12月与3月、9月含肉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水分、粗脂肪无显着季节性差异(P>0.05),粗蛋白在6月、9月、12月无显着性差异(P>0.05),均显着低于3月(P<0.05),灰分在6月、9月、12月无显着性差异(P>0.05),均显着高于3月(P<0.05);淮河橄榄蛏蚌软体部(干物质)含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总氨基酸含量在52.12%~54.31%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在20.57%~21.94%,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9.09%~19.43%,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在4个季节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检测元素中,Hg因含量低而未检出,检测结果显示Mn、Fe、Zn、Cu、Pb、Cd这6种元素在4个季节无显着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橄榄蛏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食用价值。

王垚,董莎莎,李东东,刘国龙,闫喜武,聂鸿涛[2](2019)在《不同底质厚度和泥沙比例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不同底质组成及厚度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总体上随底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在含沙量为75%时活性最高,琥珀酸脱氢酶则是在含沙量50%~75%时酶活力上升趋势最明显。琥珀酸脱氢酶在底质厚度16 cm组,含沙量75%组,其酶活分别最高。当底质厚度8~16 cm时,乳酸脱氢酶酶活力增长最快,含沙量则是75%时酶的活性最高,之后随之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底质厚度的升高而增大,含沙量在25%~75%时显着增加,在含沙量为75%时达到最高值;含沙量为50%~100%大竹蛏潜沙率为100%,底质厚度为12~l6 cm时其潜沙率为100%,3 min左右便可完全潜入沙中。

任福海[3](2018)在《大竹蛏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文中研究表明20152017年连续3年进行大竹蛏人工繁育试验与生产,累计培育出平均壳长36.1 mm蛏苗1.62亿粒,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繁殖习性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竹蛏卵子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在水温182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235h发育为D型幼虫,D型幼虫经610d培育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425μm,成活率66.9%73.3%。以细沙为附着基进行稚贝培育和中间育成,成活率可达53.5%77.3%,日生长量150166μm。

聂鸿涛,姜力文,郑梦鸽,李东东,闫喜武[4](2017)在《大竹蛏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开发大竹蛏Solen grandis的基因资源,采用2代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大竹蛏的鳃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构建了转录组数据库,获得338 483 476条Clean Reads数据;拼接组装后获得190 856条Unigene数据,平均长度为1147 bp;与NR、NT、KO、Swiss Prot、PFAM、GO、KOG等数据库进行Blast信息比对(E-value为10-5),共获得63 337个注释基因;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大竹蛏转录组基因序列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53.3%;将大竹蛏转录组的Unigene的功能通过与KOG数据库进行注释比对划分为25类;GO数据库注释可分为三类,即细胞组分、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共包括65个分支;KEGG分析发现,大竹蛏转录组数据中按照代谢通路可分为92类,利用Blast蛋白库比对和Estscan软件进行ORF预测,获得长度大于300 nt的ORF共50 681个;通过SSR分析,共获得73 089个SSR标记。本研究中获得的转录组信息可为今后进行大竹蛏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关键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聂鸿涛,姜力文,王海伦,邢宁宁,杨凤,闫喜武[5](2017)在《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2、17、22、27和32℃五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和32五个盐度梯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先降低再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2℃时为最小值1.571 mg/(g·h);排氨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温度17℃时为最小值0.127 mg/(g·h)。随着盐度增加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22时达到最大值3.106 mg/(g·h),排氨率先降低再升高,在盐度为27时为最小值为0.145 mg/(g·h)。在盐度32时,不同温度的O:N范围是5.52579.037。在温度12℃时,不同盐度下的O:N范围是4.37816.755。不同温度下耗氧率Q10变化范围为1.0542.421,排氨率的Q10变化范围是0.7481.25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大竹蛏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黄瑞,艾春香,林旭吟,黄标武,张云飞,魏蓥江,赖汉城[6](2014)在《福建长乐海域近江蛏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测试分析了福建长乐海域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新鲜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并与部分经济蛏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江蛏软体部的出肉率为48.1%±6.0%,软体部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4.9%、9.4%、1.6%、1.4%.近江蛏软体部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未测外),氨基酸含量为74.0 mg/g,必需氨基酸(C EAA)占氨基酸总量(C TAA)的37.2%,鲜味氨基酸(C FAA)占氨基酸总量(C TAA)的49.6%,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根据AAS和CS评价,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的AAS评分最高,超过FAO/WHO模式和鸡蛋蛋白质.软体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I EAA)为100.06,必需氨基酸(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C EAA/C NEAA)为59.1%,必需氨基酸(EAA)与氨基酸总量(C TAA)的比值(C EAA/C TAA)为37.2%,构成比例均接近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标准.近江蛏软体部和足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又以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组成为主,并且n-3PUFA的含量明显高于n-6 PUFA的含量;DHA和EPA含量丰富,软体部的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4.4%、3.0%,EPA含量高于DHA的含量,两者之和分别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80.4%、81.1%.近江蛏足部的PUFA含量、C n-3/C n-6比值以及C EPA+C DHA之和均高于软体部.近江蛏软体部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尤其是Zn、Se含量十分丰富.表明近江蛏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建议对近江蛏等底栖性贝类在食用前进行蓄养净化,并对其进行消费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张滔,刘相全,孙振兴,乔洪金,孙国华,刘丽娟,宋向军[7](2013)在《大竹蛏(Solen grandis)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文中提出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沿海大竹蛏(Solen grand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对AFLP引物,对丹东、烟台、莱州、日照和南通5个地理群体的141只大竹蛏个体进行了扩增,共得到了403个位点,片段大小在100—700bp之间。其中丹东、烟台、莱州、南通4个群体的大竹蛏遗传多样性水平接近,日照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高于其它4个群体,结合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看,日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而南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AMOVA分析得到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Φst=0.2250(P<0.001),群体间的变异百分率为22.5%,群体内为77.5%,说明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但群体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渗透。

徐加涛,徐国成,许星鸿,阎斌伦,周华山[8](2013)在《小刀蛏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文中提出测定小刀蛏软体部营养成分,并与部分经济蛏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刀蛏含肉率为57.58%,软体部(鲜质)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83.01%、10.83%、1.17%和2.03%。软体部(干质)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54.10%,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9.46%,占氨基酸总量的35.9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71.99%,构成比例符合FAO/WHO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6种鲜味氨基酸(FAA)总量为24.97%,占氨基酸总量的46.15%。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计算结果,小刀蛏软体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6.83,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1.88。小刀蛏软体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7.2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36.48%,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共占PUFA的71.22%,ω-3 PUFA含量明显高于ω-6PUF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含量与其他蛏类相近。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小刀蛏软体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陈爱华,姚国兴,吴杨平,张志伟[9](2012)在《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的繁育与生长》文中指出2007~2011年间在江苏省文蛤良种场对采自吕四渔场海域的大竹蛏(Solen grandis)开展了繁育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繁殖季节为5~7月份。肥满度呈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为102.94%;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为68.30%。在工厂化育苗车间采用pH升高+流水刺激法,5年间催产25批次,总产卵量为43.86×108cell,平均孵化率为(55.14±3.34)%。共获得平均壳长(6.04±1.38)mm的稚贝4.212×108cfu,育苗成活率为(26.20±6.86)%。在水温19.5~24.5℃条件下,D形幼虫经5~10 d生长,发育变态为附着稚贝;经3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5 mm;经60 d培育,稚贝壳长生长到1 cm。大竹蛏生长与温度关系曲线显示,12月至翌年3月份水温在13.7℃以下时大竹蛏生长滞缓,其余时间生长明显,壳长平均月壳长增长4.723 mm。连续2年对大竹蛏的周年生长进行跟踪测定,大竹蛏养殖到第二年年末壳长达69.66 mm。稚贝生长过程中壳长与粒重的回归关系式为y=0.066 9x2.877 2,(R2=0.991 9)。研究结果为大竹蛏繁育技术的工艺化和人工养殖的开展积累数据。

王雪梅,路宜华,丰爱秀,马先玲[10](2012)在《大竹蛏健康苗种培育新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竹蛏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呈细长的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1],壳质较薄,足部发达,水管较短。生活于潮下带水深20m左右的浅海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利用发达的足挖沙潜入洞穴中营埋栖生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比例接近1∶1,每年只有一个生殖周期,性腺成熟需要2~3龄[2]。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且出肉率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各地沿海被视为名贵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二、大竹蛏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竹蛏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淮河橄榄蛏蚌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季节性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橄榄蛏蚌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测定方法
    1.3 橄榄蛏蚌软体部氨基酸分析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橄榄蛏蚌含肉率
    2.2 橄榄蛏蚌软体部一般营养成分分析
    2.3 橄榄蛏蚌软体部氨基酸含量季节性变化分析
    2.4 橄榄蛏蚌软体部7种矿物质元素监测及季节性变化分析
3 讨论
    3.1 橄榄蛏蚌出肉率及一般营养成分分析
    3.2 橄榄蛏蚌软体部氨基酸评价与分析
    3.3 橄榄蛏蚌软体部矿物质元素评价
4 总结

(2)不同底质厚度和泥沙比例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样品制备和酶活力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含沙量和底质厚度对大竹蛏潜沙行为的影响
    2.2 含沙量和底质厚度对大竹蛏碱性磷酸酶 (AKP) 活力的影响
    2.3 含沙量和底质厚度对大竹蛏琥珀酸脱氢酶 (SDH) 活力的影响
    2.4 含沙量和底质厚度对大竹蛏乳酸脱氢酶 (LDH) 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3)大竹蛏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质处理
    1.2 亲贝采集与暂养
    1.3 产卵与孵化
    1.4 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
2 结果
    2.1 繁殖
    2.2 产卵与孵化
    2.3 浮游幼虫培育
    2.4 稚贝培育与中间育成
3 讨论
    3.1 繁殖季节
    3.2 附着基的选择与使用

(4)大竹蛏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竹蛏的暂养
    1.2 方法
        1.2.1 大竹蛏总RNA的提取
        1.2.2 大竹蛏建库测序和拼接组装
        1.2.3 基因功能注释
        1.2.4 ORF预测与SSR位点搜索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竹蛏测序数据质量评价及序列组装分析
    2.2 Unigene的功能注释
    2.3 Unigene的功能分类
    2.4 Unigene代谢途径分析
    2.5 ORF预测与SSR位点分析
3 讨论
    3.1 大竹蛏鳃组织转录组组装与注释
    3.2 大竹蛏鳃组织转录组基因资源
    3.3 大竹蛏转录组微卫星分子标记

(5)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竹蛏和实验用水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温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2.1.1 不同温度对大竹蛏耗氧率的影响
        2.1.2 不同温度对大竹蛏排氨率的影响
        2.1.3 温度对大竹蛏O︰N的影响
    2.2 盐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2.2.1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耗氧率的影响
        2.2.2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排氨率的影响
        2.2.3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O︰N的影响
    2.3 水温对大竹蛏代谢率强度的影响
3 讨论
    3.1 温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3.2 盐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6)福建长乐海域近江蛏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 1材料
    1. 2方法
    1. 3营养价值的评定
2结果
    2. 1近江蛏的出肉率
    2. 2近江蛏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
    2. 3近江蛏的氨基酸组成
    2. 4氨基酸营养评价
    2. 5近江蛏的鲜味氨基酸含量
    2. 6近江蛏的脂肪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2. 7近江蛏的无机元素的组成及含量
3讨论
    3. 1近江蛏营养价值的评述
    3. 2近江蛏等底栖滤食性贝类的砷含量
    3. 3近江蛏营养成分研究的应用价值

(7)大竹蛏(Solen grandis)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AFLP扩增
    1.4 扩增条带统计
    1.5 遗传参数的计算
    1.6 聚类分析与AMOVA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群体大竹蛏AFLP结果分析
    2.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2.3.1 群体间的聚类结果
        2.3.2 个体间的聚类结果
    2.4 群体遗传分化
3 讨论
    3.1 关于大竹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3.2 AFLP方法对大竹蛏和其它贝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8)小刀蛏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含肉率的测定
        1.3.2 样品的处理
        1.3.3 一般营养成分的测定
        1.3.4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15]
        1.3.5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15]
        1.3.6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含肉率测定结果
    2.2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2.3 氨基酸组成分析
    2.4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2.5 脂肪酸含量分析
3 结论

(9)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的繁育与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及暂养
    1.2 方法
        1.2.1 性腺发育观察
        1.2.2 人工育苗及培育
        1.2.3 指标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贝的基本特性
    2.2 肥满度的周年变化
    2.3 性腺发育
    2.4 人工繁育
    2.5 生长
3 讨论
    3.1 性腺发育分期
    3.2 肥满度与性腺发育的关系
    3.3 生长发育与养殖

(10)大竹蛏健康苗种培育新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质处理
    1.2 饵料培养
    1.3 亲贝暂养
    1.4 亲贝产卵及孵化
    1.5 浮游期幼虫培育
    1.6 稚贝培育
        1.6.1 附着底质的处理
        1.6.2 幼虫分池附着
        1.6.3 日常管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采获亲贝的季节及产卵
    2.2 各培育阶段的理化因子及分析
    2.3 附着基质比较
    2.4 稚贝连续培育
    2.5 两年的生产育苗结果
    2.6 培育过程中的水质调节

四、大竹蛏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淮河橄榄蛏蚌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季节性变化分析[J]. 马学艳,孙光兴,王林,徐东坡,金武,吕国华,徐跑,丁图强,闻海波,顾若波. 农学学报, 2021(10)
  • [2]不同底质厚度和泥沙比例对大竹蛏潜沙行为及酶活力的影响[J]. 王垚,董莎莎,李东东,刘国龙,闫喜武,聂鸿涛. 经济动物学报, 2019(02)
  • [3]大竹蛏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J]. 任福海. 河北渔业, 2018(01)
  • [4]大竹蛏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和分析[J]. 聂鸿涛,姜力文,郑梦鸽,李东东,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06)
  • [5]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J]. 聂鸿涛,姜力文,王海伦,邢宁宁,杨凤,闫喜武. 海洋科学, 2017(04)
  • [6]福建长乐海域近江蛏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 黄瑞,艾春香,林旭吟,黄标武,张云飞,魏蓥江,赖汉城.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4(01)
  • [7]大竹蛏(Solen grandis)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张滔,刘相全,孙振兴,乔洪金,孙国华,刘丽娟,宋向军. 海洋与湖沼, 2013(02)
  • [8]小刀蛏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徐加涛,徐国成,许星鸿,阎斌伦,周华山. 食品科学, 2013(17)
  • [9]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的繁育与生长[J]. 陈爱华,姚国兴,吴杨平,张志伟. 海洋渔业, 2012(03)
  • [10]大竹蛏健康苗种培育新模式的研究[J]. 王雪梅,路宜华,丰爱秀,马先玲. 水产养殖, 2012(08)

标签:;  ;  ;  ;  

大竹蚌软体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