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分析

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分析

一、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雅[1](2021)在《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文中提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大环境进入转型性发展阶段,陕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发祥地,其所继承下来的建筑本土原生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建筑系统的重新构成。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建筑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陕西省本土建筑风格,建筑市场一度呈现“西方化”与“国际化”。但对于陕西省本土文脉的建筑思想还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盲目接受国外建筑理论,使得建筑实践脱离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的繁荣景象与建筑理论的极度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陕西省现有的建筑理论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和研究,导致建筑理论远远落后于建筑实践。本课题研究以论题的方式展开,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能够体现陕西省当代建筑思想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基础资料包括:陕西省建筑师在建筑领域进行的探索、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专业着作、陕西省高等院校建筑类硕博士论文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等。在本课题组,已有人进行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陕西省建筑思想的建筑师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的研究。本论文则透过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来看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统计分析的时间段均控制在1949年至今,其中因所收集到的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的发表是在1980年之后,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发表硕博士论文之后的时间。首先,本文以时间为纵轴,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了1984-1989年段、1990-1999年段、2000-2009年段和2010-2020年段四个历史时段的建筑学硕博士论文;其次,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从数据特征、理论特征和关键词特征三个方面对硕博士论文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由原创思想与引进思想两部分组成,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笔者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在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方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

安重阳[2](2021)在《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研究 ——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的提出,小型城市经济与规模都在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业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些商业地产也逐渐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进军,其中以街区形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在小型城市越来越普遍。前期策划与后期设计是小型城市商业街成功开发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建筑策划在我国发展不普及原因,设计师仅仅通过简单的场地调研来辅导完成建筑设计,或者盲目模仿成功案例,而无法适应当地消费特点,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在上述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项目开发时引入建筑策划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作为研究方向,首先对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进行基础研究,阐述小型城市和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等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关于商业街与建筑策划相关的研究现状,并梳理文章框架。然后提出我国街区式商业发展历程与当前小型城市商业街发展现状问题,在建筑策划理论的基础上对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明确。并选取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总结,结合小型城市特点提出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步骤,即目标确定、条件调查、空间构想、技术构想和经济策划几个环节,并在建筑策划理论基础之上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建筑策划为例进行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实践,为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提供了实例依据。本论文通过资料总结与实地调研,并结合国内相关建筑策划理论基础,总结出针对我国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工作流程与要点,为我国定位于小型城市的街区式商业项目开发提供一个可借鉴思路。

王霞[3](2021)在《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社会,城市的建设和商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增长的刺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社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时代发展背景。其中,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商业街区空间形态针对消费观念的转变,呈现综合性发展和多功能融合。因商业街区在公共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归纳并总结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研究其内在变化原因,既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还能对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行为变化,总结了不同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特征。一方面,梳理相关的要素研究,归纳当下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主要指导理论;另一方面,总结了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典型布局模式。然后结合曲靖市中心商业街区,对重点商业街区进行实例研究,因曲靖市商业空间肩负快发展、多功能、新活力的任务,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它是重要的城市生活空间,以其为研究载体,结合消费者行为学,对曲靖市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采取来评估研究区域商业街区的空间结构,从而掌握当下研究区域的空间布局形态模式。最后,对未来消费行为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究,探索未来商业街区空间的发展趋势,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把握适宜其发展的方向,并对研究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于善文[4](2020)在《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研究 ——以南京地铁下关站上盖综合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餐饮、娱乐等方面的商业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规划设计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外,相对于数量巨大且成熟的综合体建筑实践来说,相应的理论研究稍显滞后,针对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所做的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总结较为欠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本文对综合体建筑的功能配置展开研究。首先,作者阅读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的相关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其次,回顾了综合体建筑发展的历史,总结了综合体建筑商业活动的特点、功能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的原则。再次,以位于南京市区和郊区的十个综合体建筑的功能业态为调研对象,采用系统分析、跨学科分析、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调研案例功能业态的构成、空间分布、使用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调研案例功能配置现存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存问题从综合体建筑功能业态的选择、尺度、配比、布置和交通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应对策略,并将策略应用于南京地铁下关站上盖综合体功能配置实践。本研究根据调研案例对比分析总结出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现存的问题主要有:功能业态不全面、功能配比不合理、功能分布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对综合体建筑的功能配置提出共性和个性的应对策略:一针对目标消费者、根据商业环境以及考虑区域位置选择功能业态,并遵循结合时序动态配置的方式;二规范功能房间的空间尺度,优化功能业态的配比结构;三按租金水平、主力店、消费习惯和特殊空间对功能业态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四依据消费者行为,结合相关规范组织综合体建筑的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交通节点。全文约7.8万字,图118幅,表36张

王亚兰[5](2019)在《中国木质家具质量与出口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办公的必要消费品,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其中木质家具占家具行业的比重最大,消费者对木质家具产品的质量越来越注重。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木质家具检验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木家具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即木家具的质量要包含其性能、造型、安全、耐用、环保等全方位要素。基于消费者需求偏好,木质家具不但要重视功能性与耐用性,以确保在一定时间内产品能够正常使用,还要达到消费者在款式、色调、材质等方面的要求。符合人体身心健康及活动规律,达到安全、舒适、美观之要求,以制度性的理论和规范对木家具的生产检验提出了行业准则。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家具制造企业,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以速度换市场,以廉价换份额,价格竞争优势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可行的,随着中国家具行业转型,对木质家具质量的要求也必然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关于我国产品质量的研究多为宏观环境下的实证分析,聚焦于价值链分工、市场结构调整、贸易开放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而以往从宏观视角研究中国家具出口的竞争力问题较多专注于从技术壁垒、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贸易摩擦等单一视角。以往的研究强调外部环境因素,而忽视了企业的内部要素驱动,产品质量是出口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侧面反映出本国产品在世界同类产品中的水平。质量的把控是一个个不同的原料供应商、设计师、生产厂商做出行为决策的结果。本文结合外部商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探讨影响我国木质家具质量的因素,采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商业环境中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政府、机会对木质家具质量及竞争力的影响;采用SCP(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分析相同商业环境中不同的企业决策对家具质量及竞争力的影响。外部商业环境影响一国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而企业内部决策则影响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产品质量的内外部因素同样导致产品竞争力差异。利用案例分析法进一步剖析我国木质家具存在的质量问题,即产品做工,有害物质排放量,设计研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选取两家国内企业欧派家居与华源轩家具及一家意大利家具企业(poliform),探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决策选择,分析产品质量与出口竞争力差异成因。本文对中国木质家具业发展模式和木质家具企业出口决策选择有一定启示作用,只要其他相关行业能够对这些理论和作用机制做到详尽理解,可对其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提供方法。

周里婷[6](2019)在《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哈尔滨作为铁路枢纽点,在沙俄修筑铁路并建设铁路附属地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城市发展迅速,并成为近代时期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带来了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兴盛。多元的商业活动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需求。在此背景之下,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也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哈尔滨近代建筑中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本文旨在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背景,发展阶段,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商业建筑类型,空间组织形式,技术措施的应用,商业建筑的形体特色,造型特色以及文化解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阐释与解析,期望能将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整体特征较为全面的概括出来。首先,本文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发展阶段分为四个时期:初始时期(1898-1906),发展前期(1907-1916),发展中期(1917-1931),发展后期(1932-1945)。针对不同时期的商业建筑展开讨论,总结其建筑数量与发展特征,并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分布与选址进行分析,归纳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从而为人们勾勒出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轨迹与分布规律,使人们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其次,论文对商业建筑的功能类型进行归类,深入探析商业建筑的平面空间处理,功能组织形式,并选取典型案例阐释建筑的结构选择,建筑设备的应用,总结出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技术发展水平。最后,深入剖析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对近代商业文化的浸润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使人们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建筑表征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感官认识,并从建筑艺术的角度阐释近代商业建筑是如何塑造街道空间和商业环境的,解析商业建筑的立面构图的处理,建筑语汇的应用,以及建筑质感的表达。综上所述,本文以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历史沿革与分布选址进行了梳理;之后对建筑类型和特点进行了论述与总结;最后探讨与分析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文化与艺术特色。以期使人们对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背景、建筑特色、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系统研究及保护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博芳[7](2016)在《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人们对未来商业和服务业在各区域的发展动态更加关注。当前区域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商业定位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满足不了社区日常生活的家庭消费需求,且较远距离的地理位置和城市不乐观的交通情况,都影响到人们的消费体验。邻里中心作为一种服务于商圈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商业类型,为人们提供了家庭日常商业服务,特别是社区医养、亲子互动、文化娱乐的场所,在满足了基本购物的前提下,更满足了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使人们在闲暇时间及节假日期间,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有地可逛,有东西可玩,有氛围可聊,有场所可学,有空间可养”,创造出更适宜居住的空间环境。本文就社区邻里中心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其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学习与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总结出邻里中心的特点与案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出针对性理论体系和设计原则,并最终用于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是对社区邻里中心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的归纳和概念的界定,并与其它商业中心模式从建筑面积、服务半径、定位人群、业态定位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其合理规划、有序建设的优势;其次,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和北京社区商业国美第一城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其业态的组合、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对人们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社会形为学、消费心理、消费文化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套针对邻里中心商业模式的理论体系和设计原则,后将其运用于邻里中心的功能布置、视觉空间形象、绿化环境、无障碍人性服务、光环境、色彩、空间界面和公共设施系统设计的方法中,指出设计要点和设计细节。并研究了互联网时代下,未来网络电子商务与邻里中心实体商业融合的方法。邻里中心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功能外,更为人们提供了社区养老、家政、社区客厅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逗留闲谈的场所,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带动了社区型消费,形成了新邻里的社区文化,减弱了城市交通压力,避免了时间、金钱、能源等方面的消耗,是未来国内社区商业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加强读者对邻里中心的认识,为相关学者及未来邻里中心在国内的发展建设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朱凤[8](2015)在《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儿童的教育和辅导在社会各界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从当代儿童的生活空间来看,除了家庭和学校这两种基本的教育形式以外,社会公共场所对于儿童的教育和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外来文化理念的影响,商业空间尤其是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正在不断完善其服务领域的多样化,并且越来越关注儿童服务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儿童安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现在商业环境中的儿童场所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设计问题及安全隐患。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对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人性化、安全性和卫生等问题的思考。首先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通过查阅各种中外资料文献,同时从商业综合体的业态分布和消费群体调查入手,对国内典型的商业环境中儿童场所进行现场调研,发现商业综合体要想满足它在多种功能上的服务要求,建设有特色的儿童看护场所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提出当代城市中比较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想要在形式创新和服务综合性上赢得消费者信赖,就必须重视儿童场所的建设,帮助家长在购物的同时解放双手,放心的将孩子托付给看护人员。最后对商业综合体中儿童场所环境设计的理论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并结合实例的分析,提出现代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全文通过现场调查研究,系统地整合理论与实践调查结果,得出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该场所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指出目前商业环境中儿童场所的不足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儿童教育界以及商业综合体设计者的重视,并且为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看护场所建设提供有用的线索。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社会公共服务的优势,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翁璇[9](2012)在《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商业建筑的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具有特色的时代变革。商圈是一个城市繁荣形象的主要标志,它浓缩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的亮点和精华所在。一个成功的、有影响力的城市商圈无不以它鲜明的特色、独一无二的经营模式、景观地标不仅带动商业发展更促进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商圈中的商业地产作为商圈最重要的组成因子与整体商圈有着“共存亡”的互动关系。近年来,由于住宅类地产竞争十分激烈、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赢利空间日渐缩小,为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必须拓展新项目,地产商纷纷转向商业地产开发。但是,商业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开发形式存在同质化的特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销售方面,忽略了商业地产规律,造成不易租售、项目闲置的后果。在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地产成为市场新的宠儿的同时,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购物的需要也越来越高,从一种单纯的目的性消费发展成一种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随机性消费。所以,基于商圈理论下的商业建筑设计研究是呼应了时代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旧命题”。本文以商业建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基于商圈理论和对我国三个城市的商圈分析,结合工程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影响商圈发展的三大因素,希望通过研究能在商圈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外观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在今后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唤起设计人员和开发商对商圈和商业建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发展的重视。文章一共五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限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概述了商业建筑的定义和发展,建立对商业建筑的整体认识;第二部分先阐释了商圈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地产定位,对广州、长春、松原三地商圈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采访,总结了我国商圈发展的三大因素和相互关系。第三部分分成两章,主要针对广州、长春、松原四地的商业建筑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从外部公共空间、外观形象设计和内部空间对商业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结合对松原市某商业建筑项目的总结,分析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业建筑在满足开发商商业开发的目的的同时做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最后,对基于商圈理论和现代商业建筑的现状,对商业建筑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和一点想法。

宇文娜[10](2011)在《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中。一方面,城中村的住房建设管理混乱,基础设施极其匮乏,从而造成住房空间环境杂乱无序,安全隐患处处存在,公共卫生环境极差;而另一方面城中村又保留了许多农村聚落的传统居住空间环境,延续着我国几千年的居住文化内涵。作为非城非村的社区居住环境,如何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居住社区的一部分,仅仅推倒重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城中村改造不仅要改善村民的居住空间环境,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同时还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解决村民的就业生活问题,防止贫富分化、阶层分化,保障村民的利益在改造中不受侵犯。本文以西安市城中村为例,采用了实地调查、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个案的深入调查研究,主要从空间形态出发,对城中村的演变、现状及改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城中村是在没有城市规划控制情况下农村自动城市化的结果,在调研城中村现状的过程中发现了城中村社区活力的源泉——小商业街,及其在城中村社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其商业空间布局及商业业态的组成及比例。总结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改造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市高层商住综合体改造的理论框架,并对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商业空间及居住空间的设计进行研究。最后结论部分,总结论文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以后城中村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当代建筑理论研究
        1.3.2 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发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对象的确立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限定
        2.1.1 当代
        2.1.2 建筑学
        2.1.3 建筑理论
        2.1.4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
    2.2 硕博士论文的收集
        2.2.1 确定高校研究范围
        2.2.2 论文收集的网上整理
        2.2.3 论文收集的实地调查
    2.3 硕博士论文的层次分析
        2.3.1 四所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
        2.3.2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
        2.3.3 国外建筑思想的冲击
    2.4 本章小结
3 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3.1 统计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建筑理论框架
        3.1.1 基本范围
        3.1.2 建筑理论框架
        3.1.3 纵向时间段划分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梳理
        3.2.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2.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2.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2.4 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2.5 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2.6 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3 长安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3.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3.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3.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4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4.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4.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4.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5 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5.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5.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5.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总结呈现与解析
    4.1 陕西省四所高校建筑理论硕士论文分类汇总
        4.1.1 硕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4.1.2 硕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4.1.3 硕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4.1.4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4.1.5 硕博士论文特征总结
    4.2 陕西省四所高校硕士论文选题的共同点
        4.2.1 建筑创作论
        4.2.2 居住建筑
        4.2.3 生态建筑学
        4.2.4 建筑评价理论
    4.3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的硕博士论文分析
        4.3.1 建筑方针
        4.3.2 民族性的现代化演绎
        4.3.3 地域性建筑的新作为
        4.3.4 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城市环境意识)
    4.4 本章小结
5 国外建筑思想的引进
    5.1 引进建筑思想的硕博士论文统计
        5.1.1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5.1.2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5.2 国外建筑思潮的发展
        5.2.1 经典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5.2.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5.3 国外建筑理论引进的热点问题
        5.3.1 经典现代与先锋流派引进的统计分析
        5.3.2 国外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引进的统计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致谢

(2)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研究 ——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商业地产向小型城市进军
        1.1.2 国家政策的支持
        1.1.3 线上消费对实体商业的冲击
        1.1.4 消费模式升级与小型城市商业现状之间的矛盾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建筑策划
        1.2.2 街区式商业
        1.2.3 小型城市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理论综述
    2.1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概述
        2.1.1 街区式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1.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建筑策划与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的相关性
        2.2.1 商业建筑策划与其他类型建筑策划的区别
        2.2.2 小型城市与大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区别
        2.2.3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应用现状
        2.2.4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必要性
    2.3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方法与程序
        2.3.1 建筑策划的领域与方法
        2.3.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程序
    2.4 本章小结
3 街区式商业建筑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原则与研究要点
        3.1.1 选取原则
        3.1.2 研究要点
    3.2 案例调研
        3.2.1 曲江创意谷
        3.2.2 金域观澜商业街
        3.2.3 河津香江购物街
    3.3 案例总结
        3.3.1 调研案例特点对比
        3.3.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程序
    4.1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目标确定
        4.1.1 目标类型定位
        4.1.2 目标选址定位
        4.1.3 目标主题定位
    4.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条件调查
        4.2.1 外部条件调查
        4.2.2 内部条件调查
        4.2.3 调查内容对后续策划影响
    4.3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空间构想
        4.3.1 空间规模构想
        4.3.2 空间形态构想
        4.3.3 空间内容构想
        4.3.4 空间动线构想
        4.3.5 空间功能布局构想
    4.4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技术构想
        4.4.1 技术构想原则
        4.4.2 结构的构想
        4.4.3 环境的构想
        4.4.4 材料的构想
    4.5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经济策划
        4.5.1 投资测算
        4.5.2 经营模式组合
    4.6 本章小结
5 武功县丝路商业街建筑策划实践
    5.1 项目背景与条件调查
        5.1.1 项目背景
        5.1.2 外部条件调查
        5.1.3 内部条件调查
    5.2 项目初步定位
        5.2.1 调研结果分析
        5.2.2 项目整体定位
    5.3 项目空间构想
        5.3.1 规模确定
        5.3.2 业态组合定位
        5.3.3 街区形态构想
        5.3.4 交通动线组织
        5.3.5 功能布局构想
    5.4 项目技术构想
        5.4.1 结构构造选择
        5.4.2 空间环境构想
        5.4.3 建筑材料配置
    5.5 策划文件编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查问卷
致谢

(3)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1.1.2 消费行为转变对商业街区空间提出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及相关要素研究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城市结构理论
        2.1.2 中心地理论
        2.1.3 中心商业街区
        2.1.4 马斯洛需求层次
        2.1.5 城市形态学与空间布局模式
        2.1.6 聚集效益理论
        2.1.7 HOPSCA原则
        2.1.8 环境行为学
    2.2 消费行为
        2.2.1 定义
        2.2.2 消费行为变化
    2.3 商业街区
        2.3.1 商业街区空间
        2.3.2 商业街区的发展
        2.3.3 从商业中心区到中央活力区(CAZ)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消费行为视角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模式
    3.1 消费行为影响下商业空间的演变
        3.1.1 商业空间演变
        3.1.2 商业街区的布局发展
        3.1.3 消费行为与空间形态
    3.2 典型商业街区发展现状实例分析
        3.2.1 “无顶”的商业街区
        3.2.2 “有顶”的商业街区
        3.2.3 “无顶+有顶”的商业街区
        3.2.4 选取案例的特征总结
    3.3 案例对比分析
        3.3.1 沿街线状开发:单一化线性纯步行商业街
        3.3.2 均质面状开发:多元化商业街扩展
        3.3.3 核心聚集开发:综合化高度聚集商业职能增强
    3.4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影响机制
        3.4.1 经济空间:随城市经济而发展
        3.4.2 地理区位:围绕城市中心区建设
        3.4.3 社会空间:随所在区域规划定位而发展
    3.5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模式总结
        3.5.1 步行街:室外空间
        3.5.2 MALL:室内空间
        3.5.3 步行街+MALL:室内外空间连接
        3.5.4 集合体:室内外空间聚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靖市主城发展现状及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4.1 曲靖市麒麟区概况
        4.1.1 区位
        4.1.2 经济
        4.1.3 人口
        4.1.4 消费模式
        4.1.5 商业发展
        4.1.6 消费结构
    4.2 麒麟区商业街区概况
        4.2.1 商业总量
        4.2.2 商业布局
    4.3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4.3.1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研究范围
        4.3.2 研究区域概况
        4.3.3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现状
        4.3.4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梳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探索
    5.1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5.1.1 地理区位:奠定商业空间基本形态特征
        5.1.2 空间节点:空间复合化的促生与制约
        5.1.3 用地布局:存量规划中的土地再利用
        5.1.4 街道街廓:边界的控制与引导
        5.1.5 交通条件:内部组织与外部扩展牵引
    5.2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3 当下消费行为对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5.3.1 消费层次是中心商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内在驱动
        5.3.2 空间结构随着城市更新的升级而变化
        5.3.3 空间呈现郊区化、分散化的交替
        5.3.4 商业空间复合化的必然
    5.4 现有问题与发展机遇
        5.4.1 问题
        5.4.2 机遇
    5.5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与建议
        5.5.1 发展趋势
        5.5.2 优化建议
    5.6 未来消费行为模式探究
    5.7 未来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解读消费行为变化的特征
        6.1.2 中心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模式
        6.1.3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所面对的机遇
        6.1.4 对未来消费行为模式提出探讨
        6.1.5 提出未来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策略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表格索引

(4)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研究 ——以南京地铁下关站上盖综合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综合体建筑
        1.1.2 功能配置
        1.1.3 商业业态
    1.2 研究背景
        1.2.1 工程实践背景
        1.2.2 综合体建筑功能的新诉求
        1.2.3 相关理论探索的需求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区位理论
        2.1.1 城市地理
        2.1.2 城市商圈
    2.2 商业开发理论
        2.2.1 建筑策划
        2.2.2 业态规划
    2.3 消费者理论
        2.3.1 消费者行为心理
        2.3.2 消费者满意度
    2.4 小结
3 对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的再认识
    3.1 综合体建筑发展的历史回顾
        3.1.1 初始阶段
        3.1.2 发展阶段
        3.1.3 成熟阶段
    3.2 综合体建筑商业活动的特点
        3.2.1 消费群体多样
        3.2.2 功能设置丰富
        3.2.3 营业时间分段
    3.3 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的影响因素
        3.3.1 市场和社会需求
        3.3.2 区域环境资源
        3.3.3 建设用地条件
        3.3.4 消费者行为及心理
    3.4 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的原则
        3.4.1 因地制宜
        3.4.2 保障生活
        3.4.3 适度弹性
    3.5 小结
4 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调研与问题分析
    4.1 调研对象现状
        4.1.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4.1.2 调研对象商业规模
        4.1.3 调研对象地理区位
    4.2 综合体建筑的功能构成分析
        4.2.1 功能业态类型
        4.2.2 功能规模及配比
    4.3 综合体建筑的功能分布分析
        4.3.1 零售功能
        4.3.2 餐饮功能
        4.3.3 休闲娱乐功能
        4.3.4 服务功能
    4.4 综合体建筑的功能质量分析
        4.4.1 功能业态使用程度
        4.4.2 功能业态满意程度
        4.4.3 功能业态愿望度
    4.5 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现存问题
        4.5.1 功能业态不全面
        4.5.2 功能配比不合理
        4.5.3 功能分布不合适
    4.6 小结
5 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策略
    5.1 综合体建筑功能的选择
        5.1.1 针对目标消费者
        5.1.2 根据商业环境
        5.1.3 考虑区域位置
        5.1.4 结合时序动态
    5.2 综合体建筑功能的尺度及比例
        5.2.1 规范功能尺度
        5.2.2 优化功能配比
    5.3 综合体建筑功能的空间布置
        5.3.1 按租金水平
        5.3.2 按主力店
        5.3.3 按消费习惯
        5.3.4 按特殊空间
    5.4 综合体建筑的交通组织
        5.4.1 水平交通组织
        5.4.2 垂直交通组织
        5.4.3 交通节点组织
    5.5 小结
6 南京地铁下关站上盖综合体功能配置实践
    6.1 项目概况
    6.2 城市规划背景分析
        6.2.1 南京市鼓楼区总体规划
        6.2.2 下关滨江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2.3 城市土地利用导则
    6.3 项目区位与区域商业现状
        6.3.1 项目区位
        6.3.2 区域商业现状
        6.3.3 项目SWOT分析
    6.4 项目功能业态配置
        6.4.1 功能业态垂直布置
        6.4.2 功能业态水平布置
        6.4.3 屋顶功能业态布置
    6.5 小结
7 总结
    7.1 结论
    7.2 贡献与不足
        7.2.1 贡献
        7.2.2 不足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合体建筑详细信息调查表
附录 B 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调查问卷
附录 C 综合体建筑消费者满意度统计表
南京地铁下关站上盖综合体方案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中国木质家具质量与出口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数据处理
        1.3.1 研究思路
        1.3.2 数据处理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质量与出口竞争力相关研究综述
        2.1.1 质量的内涵界定
        2.1.2 出口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2.1.3 质量与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研究
        2.1.4 中国木质家具质量与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研究
    2.2 相关衡量指标
        2.2.1 木家具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
        2.2.2 木质家具质量的权威认证
        2.2.3 木质家具质量的辅助衡量指标
        2.2.4 出口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2.3 理论基础:钻石模型与SCP模型
    2.4 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评价
第3章 我国木质家具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木质家具存在的质量问题
        3.1.1 产品的做工要求达不到标准
        3.1.2 产品的力学性能不符合实用耐用性要求
        3.1.3 产品的有害物质限量不符合环保性要求
        3.1.4 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不符合要求
    3.2 中国消费者对木质家具的消费偏好——问卷调查结果
    3.3 影响我国木质家具质量的因素浅析
        3.3.1 生产要素
        3.3.2 需求条件
        3.3.3 相关和支持产业
        3.3.4 企业战略、同业竞争
        3.3.5 政府和机会
        3.3.6 影响因素总结
第4章 我国木质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4.1 世界木质家具的贸易竞争情况
    4.2 中国木质家具的贸易情况
    4.3 竞争力战略选择与产品质量升级——SCP模型
第5章 案例分析——基于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决策
    5.1 案例分析设计
        5.1.1 研究方法
        5.1.2 研究样本
        5.1.3 研究假说
    5.2 案例分析
        5.2.1 案例背景——钻石模型
        5.2.2 华源轩家具——价格竞争力
        5.2.3 欧派家居——高品质化的普通效用(附加值竞争力)
        5.2.4 意大利Poliform——新效用(附加值竞争力)
第6章 总结
    6.1 结论与建议
        6.1.1 消除出口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6.1.2 通过相关权威认证
        6.1.3 调整贸易结构,提高木质家具的出口匹配性
    6.2 局限与期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综述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范围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关于近代建筑的研究
        1.3.2 关于哈尔滨近代城市规划的研究
        1.3.3 关于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发展演变与时空分布
    2.1 近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背景
        2.1.1 中东铁路的修筑
        2.1.2 哈尔滨的开埠通商
        2.1.3 外来移民的涌入
    2.2 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发展阶段
        2.2.1 初始时期(1898-1906)
        2.2.2 发展前期(1907-1916)
        2.2.3 发展中期(1917-1931)
        2.2.4 发展后期(1932-1945)
    2.3 近代商业建筑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
        2.3.1 商业建筑的分布区位
        2.3.2 商业建筑时空分布影响因素
        2.3.3 商业建筑分布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类型与特点
    3.1 建筑类型的多样性
        3.1.1 商店建筑
        3.1.2 宾馆建筑
        3.1.3 餐饮建筑
        3.1.4 娱乐建筑
    3.2 空间组织的灵活性
        3.2.1 灵活的平面空间
        3.2.2 多样的功能组织
        3.2.3 多变的交通组织方式
    3.3 技术措施的适宜性
        3.3.1 适用的结构选择
        3.3.2 先进的建筑设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的文化与艺术特色
    4.1 建筑的文化解读
        4.1.1 近代商业文化的浸润
        4.1.2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4.2 建筑与城市环境塑造
        4.2.1 塑造街道空间
        4.2.2 塑造商业环境
    4.3 建筑的造型特色
        4.3.1 立面构图的处理
        4.3.2 多样的建筑语汇
        4.3.3 建筑质感的表达
    4.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社会经济和消费时代的快速发展
        1.1.2 城市消费文化的综合性
        1.1.3 城市建设及社会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理论综述
        1.4.1 国外邻里中心相关理论基础
        1.4.2 国内邻里中心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1 社区邻里中心概况
        2.1.1 社区的概念
        2.1.2 邻里中心的概念
        2.1.3 社区邻里中心与其它商业中心模式的对比
        2.1.4 社区邻里中心的优势
    2.2 新加坡邻里中心发展概况
        2.2.1 发展历程
        2.2.2 构成模式及特征
        2.2.3 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的经验
        2.2.4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 国内社区邻里中心成发展趋势
        2.3.1 国内当前商业中心发展环境
        2.3.2 社区商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2.3.3 居民对“民生”的需求
        2.3.4 社区邻里中心成发展趋势
第3章 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3.1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3.1.1 发展综述
        3.1.2 发展现状
        3.1.3 商业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3.1.4 苏州工业园区案例研究小结
    3.2 国美第一城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3.2.1 项目概况
        3.2.2 定位分析
        3.2.3 商业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3.2.4 国美第一城案例研究小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理论
    4.1 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理论生成体系
        4.1.1 环境认知心理与行为
        4.1.2 社区交往理论
        4.1.3 需求层次差异化理论
        4.1.4 设计与视知觉
    4.2 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原则
        4.2.1 以人为本原则
        4.2.2 社区化原则
        4.2.3 社区空间情景建设原则
        4.2.4 互动体验性原则
        4.2.5 医养服务与适老化原则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方法
    5.1 空间商业环境系统设计方法
        5.1.1 功能与动线设计
        5.1.2 视觉空间形象设计
        5.1.3 营造绿色共融环境
        5.1.4 无障碍人性服务设计
        5.1.5 光环境展示设计
        5.1.6 色彩环境氛围设计
        5.1.7 空间界面环境系统设计
        5.1.8 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5.2 电子商务下社区邻里中心的设计
        5.2.1 电子商务与邻里中心实体商业的对比
        5.2.2 电子商务与邻里中心发展的融合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论文图片索引
    附录B 论文表格索引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国内外商业环境中儿童场所的发展与现状
    2.1 国内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的发展与现状
        2.1.1 国内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的发展
        2.1.2 国内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研究现状
    2.2 国外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场所的发展与现状
        2.2.1 国外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场所的发展
        2.2.2 国外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场所研究现状
        2.2.3 国外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场所优秀案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商业综合体儿童看护场所调查研究
    3.1 国内商业综合体数量及分布
    3.2 购物主题儿童看护场所调研
        3.2.1 北京蓝色港湾儿童城概况
        3.2.2 空间格局的独计
        3.2.3 复杂多样的儿童看护环境分析
        3.2.4 细节中的人性化设计
    3.3 教育主题儿童看护场所调研
        3.3.1 青岛大拇指广场天才宝贝
        3.3.2 简洁统一的空间环境分析
    3.4 职业体验主题儿童看护场所调研
        3.4.1 北京蓝天城儿童体验乐园
        3.4.2 区位概况介绍
        3.4.3 多样性体验空间环境分析
    3.5 娱乐主题儿童看护场所调研
        3.5.1 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悠游堂儿童乐园
        3.5.2 天津大悦城探奇乐园
    3.6 调查结果分析
        3.6.1 儿童对游戏场所的要求
        3.6.2 家长对儿童场所的评价与建议
        3.6.3 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对儿童场所的看法与展望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场所相关理论与设计方法
    4.1 商业综合体与儿童的联系
        4.1.1 商业综合体业态的概念及演变过程
        4.1.2 消费人群与儿童的关系
        4.1.3 商业综合体中儿童场所的重要性
    4.2 儿童身心与游戏特征分析
        4.2.1 不同年龄段儿童行为及心理特点
        4.2.2 儿童游戏活动的特点
        4.2.3 儿童在商业空间内的活动特点
    4.3 商业空间中儿童看护场所的类型与设计方法
        4.3.1 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场所的空间构成
        4.3.2 商业环境中儿童看护空间的组合类型
        4.3.3 空间形态如何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4.3.4 商业空间儿童看护场所设计元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业环境中理想的儿童场所设计探讨
    5.1 案例概况
    5.2 理想的儿童看护空间设计探讨
        5.2.1 符合儿童心理的设计理念
        5.2.2 注重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检索
表格目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9)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商业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商圈理论研究现状
        1.4.2 商业地产的研究
        1.4.3 商业建筑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基础资料收集
        1.5.2 问卷访谈法
        1.5.3 实地调研测绘
        1.5.4 行为观察法
        1.5.5 工程实践法
        1.5.6 统计分析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商圈理论
    2.1 商圈的概念
    2.2. 商圈的要素及其构造
        2.2.1 商圈的构成要素
        2.2.2 城市商圈的测评模型
    2.3 商圈的等级及形态
        2.3.1 城市商圈的等级划分
        2.3.2 城市商圈的主要类别
        2.3.3 城市商圈的空间形态
    2.4 商圈的形成机理及运行机制
        2.4.1 商圈的形成机理
        2.4.2 商圈的运行机制
        2.4.3 地方政府对城市商圈的管理
    2.5 商圈发展的一般规律
        2.5.1 城市商圈的生命周期演变
        2.5.2 城市商圈的动态演变
    2.6 商圈定位分析内容
        2.6.1 商圈辐射力分析
        2.6.2 商圈引客效应分析
        2.6.3 商圈向心力分析
        2.6.4 商圈发展潜力分析
    2.7 城市商圈案例分析
        2.7.1 广州商圈分析
        2.7.2 长春商圈分析
        2.7.3 松原商圈分析
        2.7.4 案例分析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商圈理论的城市商业地产定位
    3.1 商业地产的概念
        3.1.1 商业地产概念的界定
        3.1.2 商业地产的市场特征
    3.2 商圈理论在商业地产开发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
        3.2.1 商圈划分对商业地产开发的影响
        3.2.2 商业地产开发对城市商圈发展的作用
    3.3 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地产项目定位
        3.3.1 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的内容
        3.3.2 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的评价
        3.3.3 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的原则
    3.4 商业地产开发中商业建筑设计策略
        3.4.1 商业建筑的商业空间和商圈商业格局的联系
        3.4.2 商业建筑设计应服从整体项目定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外观设计
    4.1 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类型
        4.1.1 入口广场
        4.1.2 室外商业步行街
        4.1.3 庭院和屋顶花园
        4.1.4 建筑周边的灰空间
    4.2 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在商圈中的基本职能
        4.2.1 商业职能
        4.2.2 空间整合职能
        4.2.3 交通职能
        4.2.4 景观职能
        4.2.5 社会文化职能
    4.3 在城市商圈中的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发展诱因研究
        4.3.1 商业价值的提高
        4.3.2 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变化
        4.3.3 人性化的需求
    4.4 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
        4.4.1 建构与整体商圈和谐发展
        4.4.2 良好的可达性
        4.4.3 创造更强的商业活力
    4.5 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
        4.5.1 现代商业建筑外观发展演变
        4.5.2 商业建筑外观形象设计的新挑战——品牌化包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商圈理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5.1 商业建筑内部功能性空间
        5.1.1 商业购物空间
        5.1.2 餐饮、娱乐空间
        5.1.3 办公空间
        5.1.4 仓储空间和设备空间
        5.1.5 辅助空间
        5.1.6 其他服务业
        5.1.7 停车场
    5.2 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
        5.2.1 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的组成
    5.3 商业建筑中商业空间的组合
        5.3.1 线性式
        5.3.2 环绕式
        5.3.3 聚合式
        5.3.4 辐射式
        5.3.5 网格式
        5.3.6 综合式
    5.4 业种规划与分析
        5.4.1 商业建筑的业种规划与分析
        5.4.2 新型商业建筑业种规划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城中村理论研究
        1.3.2 国外贫民窟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基本概念
        1.4.2 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结构
2 西安市城中村的演变
    2.1 关中地区传统的村落
    2.2 城市近郊的村庄
    2.3 转型中的村庄
    2.4 城中村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城中村的现状研究
    3.1 西八里村周围概况
    3.2 住房
        3.2.1 现有宅基地面积
        3.2.2 平面布局
        3.2.3 外部景观
        3.2.4 实例分析
    3.3 商业空间环境
    3.4 西八里村商业与住宅的面积比例及布局方式
    3.5 公共服务设施
        3.5.1 教育设施
        3.5.2 活动中心
        3.5.3 医疗卫生设施
        3.5.4 市政基础设施
        3.5.5 社区物业管理服务
    3.6 建筑高度及体量
    3.7 西八里村建筑及空间形态
    3.8 西八里村交通分析
    3.9 环境绿化及室外交往活动空间
    3.10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实践
    4.1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进行情况
    4.2 西安市城中村以多、低层住宅改造的实例
        4.2.1 雁鸣小区
        4.2.2 南康村
    4.3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发展建设的趋势
        4.3.1 城市土地有限性的要求
        4.3.2 发展城市效率的要求
        4.3.3 社区功能空间混合的要求
        4.3.4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发展的优势
    4.4 祭台村改造
        4.4.1 改造前的概况
        4.4.2 总体布局
        4.4.3 功能配比及布局方式
        4.4.4 住宅
        4.4.5 商业
        4.4.6 公共服务设施
        4.4.7 建筑高度及体量
        4.4.8 建筑及空间形态
        4.4.9 祭台村交通分析
        4.4.10 环境绿化及室外交往活动空间
    4.5 李家村改造
        4.5.1 改造前的概况
        4.5.2 总体布局
        4.5.3 住宅
        4.5.4 商业
        4.5.5 商住面积比例及布局
        4.5.6 交通
        4.5.7 建筑高度及体量
        4.5.8 建筑及空间形态
        4.5.9 环境绿化及室外交往活动空间
    4.6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6.1 安置楼建设质量差、住宅户型设计缺乏多样性
        4.6.2 商业空间功能定位不太合理
        4.6.3 对住宅、商业、办公功能配比及布局缺乏深入的研究
        4.6.4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4.6.5 缺乏对室外的绿化及公共交往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总体布局
    5.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项目的定位
        5.1.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项目定位的依据
        5.1.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项目定位的方法
    5.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总体设计
        5.2.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
        5.2.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主要功能体量(规模)的分析模型
    5.3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的理念
        5.3.1 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的高层商住综合体建筑
        5.3.2 有机结合生态环境资源
        5.3.3 结合村落空间的地域特色
        5.3.4 再现街道商业生活的繁荣
        5.3.5 设计居民交往活动的场所
    5.4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各主要功能的布局方式
        5.4.1 功能空间的水平向布局
        5.4.2 功能空间的竖向布局
    5.5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各功能部分的构成
        5.5.1 居住空间
        5.5.2 办公空间
        5.5.3 商业空间
        5.5.4 停车场
        5.5.5 社区配套公建
    5.6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的交通组织
        5.6.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内部交通的组织
        5.6.2 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组织
    5.7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各功能部分的入口空间
    5.8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景观设计
        5.8.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景观结构层次
        5.8.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轴的设计
        5.8.3 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界面的设计
    5.9 本章小结
6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设计
    6.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设计要素
        6.1.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设计要素
        6.1.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布局和环境设计
    6.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户型的定位
        6.2.1 小户型的概念
        6.2.2 居住主体分析
        6.2.3 居住空间的适应性
        6.2.4 套内空间尺度的调适
    6.3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的组合形式
        6.3.1 板式高层住宅
        6.3.2 塔式高层住宅
    6.4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半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
        6.4.1 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邻里交往的空间层次
        6.4.2 住宅入户门厅的优化设计
        6.4.3 架空空间及其活动组织
        6.4.4 交通单元的优化设计
        6.4.5 隔数层设置空中庭院
        6.4.6 屋顶花园或露台
    6.5 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6.5.1 户外活动主体分析
        6.5.2 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的平衡、渗透
        6.5.3 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户外活动空间的类型及设计
    6.6 本章小结
7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商业空间的设计
    7.1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空间的内涵
        7.1.1 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的概念
        7.1.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的现状问题
        7.1.3 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的规模
    7.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功能的组合
        7.2.1 商品零售部分
        7.2.2 餐饮部分
        7.2.3 休闲文化、娱乐部分
        7.2.4 银行、服务部分
    7.3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环境的构成及布局
        7.3.1 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环境的构成
        7.3.2 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的布局
    7.4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商业空间中公共空间的设计
        7.4.1 街道过渡空间的设计
        7.4.2 中庭空间的设计
        7.4.3 庭院空间
        7.4.4 步行商业街的设计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1 城中村住房的现状与要求调查表
附录2 已改造的城中村住房的现状与要求调查表

四、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D]. 张静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研究 ——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为例[D]. 安重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D]. 王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综合体建筑功能配置研究 ——以南京地铁下关站上盖综合体为例[D]. 于善文.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5]中国木质家具质量与出口竞争力分析[D]. 王亚兰.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哈尔滨近代商业建筑研究[D]. 周里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社区邻里中心商业环境系统设计研究[D]. 刘博芳. 北京建筑大学, 2016(04)
  • [8]商业综合体中儿童看护场所设计研究[D]. 朱凤. 北京建筑大学, 2015(11)
  • [9]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D]. 翁璇.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10]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研究[D]. 宇文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中小型商业环境室内设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