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一、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何丹迪,王金环,雍彦礼,赵齐,尚溪瀛,孙凤[1](2022)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刊有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文献的期刊予以可视化分析,为中医诊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提供参考与辅助。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的1 643篇刊有中医药研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文献的期刊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现分析。结果:1957年开始,中医药研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期刊文章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6年后有下降趋势;高频发文作者多集中于孙伟正、周永明、王树庆和周郁鸿所形成的4个自然聚类中;研究机构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居首;关键词突现分析得到54个突现词,聚类分析获得7个有意义聚类。结论:中医药治疗AA的研究热点将是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试验研究和名医传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方药、临床症状、临床观察、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疗法和阴阳两虚等方面。

陈成顺[2](2020)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型与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病理机制,抑制T细胞异常激活是重要治疗措施。有研究显示中医脏腑病变会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脾虚与肾虚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证候要素,两者对于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否有异目前尚无相关研究。通过中医药健脾补肾治疗再障常有一定疗效,提示健脾补肾法可能有助于调控免疫功能。本课题以脾虚血亏和肾虚血亏证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证候分型与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的相关性,明确脾虚及肾虚对T细胞亚群失调程度的不同影响,以健脾补肾中药为干预措施,初步探索依据脾虚血亏及肾虚血亏为主要分型应用中医药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虚血亏证与肾虚血亏证患者T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异,明确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收集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简称慢性再障)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再障;②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治疗;③中医证候分型为脾虚血亏证或肾虚血亏证;④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⑤住院期间合并发热、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者除外。参照《中医虚证诊断标准》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行业专家组意见拟定脾虚血亏证及肾虚血亏证诊断标准,在住院病历中提取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再分型。与健康成年人对照,明确再障患者T淋巴亚群(CD4+、CD8+、Treg及CD4+/CD8+比值)失调情况;分析脾虚血亏证与肾虚血亏证患者细胞毒性T细胞异常激活程度的差异,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年龄、性别、病程、全血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影响因素。收集可评价临床疗效的病例,分析证候分型与T细胞免疫应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2.进一步探索不同证型应用中医药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拟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纳入肾虚血亏证或脾虚血亏证的慢性再障20例,以健脾补肾中药为干预措施,酌情联合西医基础治疗,1疗程为3个月,连续应用2个疗程,共6个月。入组时、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入组时及治疗后每月检测1次全血细胞分析;入组时及治疗6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CD4+、CD8+、CD4+/CD8+,T 淋巴细胞激活状态:HLA-DR+T、CD4+HLA-DR+、CD8+HLA-DR+、CD4+HLA-DR+/CD4+、CD8+HLA-DR+/CD8+、活化 T 细胞,ELISA 法检测血浆 TNF-α、TGF-β 及 IL-10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表达。监测安全性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再障临床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中医症状改善率、全血细胞分析。与历史文献进行对照,分析应用健脾补肾法为主与单用西医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差异;通过疗效分层,探究中医证候分型与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根据安全性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案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DZMEC-KY-2019-133)。初步探索依据脾虚血亏证及肾虚血亏证主要分型应用健脾补肾中药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结果1.慢性再障中医证候分型与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脾虚血亏组免疫应答失调更为突出,CD8+T细胞及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肾虚血亏组,CD4+/CD8+比值较肾虚血亏组进一步减低。①共纳入慢性再障患者57例,其中脾虚血亏证31例、肾虚血亏证26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54.38±17.58)岁。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再障组CD8+细胞比例显着升高(P<0.05),CD3+、CD4+、Treg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③中医证候分型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CD8+、Treg细胞及CD4+/CD8+比值与中医证型相关(P=0.010,P=0.046,P=0.025),脾虚血亏组CD8+、Treg细胞明显高于肾虚血亏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肾虚血亏组。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CD8+细胞比例(OR=0.920,95%CI:0.860~0.985,P=0.017)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脾虚血亏组CD8+淋巴细胞较肾虚血亏组升高。④对治疗6月后检测T细胞亚群的32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缓解6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19例。与治疗前相比,缓解组CD8+细胞比例显着降低(P<0.05),无效组显着增高(P<0.05),明显进步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CD4+/CD8+比值无效组进一步降低(P<0.01)。2.以脾虚血亏及肾虚血亏为主要分型,应用健脾补肾中药有助于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治疗慢性再障,治疗有效患者中,脾虚血亏者治疗后活化T细胞、CD3+HLA-DR+、CD8+HLA-DR+、CD4+HLA-DR+细胞比例、CD8+HLA-DR+/CD8+、CD4+HLA-DR+/CD4+比值较治疗前降低,肾虚血亏者各项T淋巴亚群及激活状态无明显变化。①共纳入慢性再障患者18例,全数据集(FAS)16例,符合方案集(PPS)14例。脾虚血亏组7例,肾虚血亏组9例,两组基线一致。②按照临床疗效判定标准,FAS、PPS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1.4%,与国外文献报道有效率(35%-64%)基本一致。脾虚血亏组、肾虚血亏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55.6%,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FAS、PPS证候改善率分别为87.5%、92.9%。脾虚血亏组、肾虚血亏组证候改善率分别为85.7%、88.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全血细胞分析:FAS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治疗后明显提升(P<0.05,P<0.01);脾虚血亏组和肾虚血亏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访视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脾虚血亏组在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明显提升(P<0.05),肾虚血亏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提升(P<0.05)。⑤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FAS治疗3月时、6月时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降低(P<0.01)。脾虚血亏组和肾虚血亏组治疗前、治疗3月时、治疗6月时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脾虚血亏组与肾虚血亏组治疗3月时、6月时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⑥单项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6月后单项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各症状改善率为食欲不振(86.7%)、失眠(83.3%)、大便干结(80.0%)、腰膝酸软(78.6%)、形寒肢冷(77.8%)、盗汗(77.8%)、神疲乏力(73.3%)、头晕(69.2%)、心悸(66.7%)、手足心热(62.5%)、大便稀溏(50.0%)、出血(50.0%)、面色萎黄(46.7%)。⑦T淋巴细胞亚群及激活状态:与治疗前相比,FAS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激活状态无明显差异,脾虚血亏组、肾虚血亏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再障疗效分层统计,有效患者10例,包括脾虚血亏者5例,肾虚血亏者5例。与治疗前比较,有效患者治疗后 CD3+HLA-DR+、CD8+HLA-DR+比例及 CD8+HLA-DR+/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脾虚血亏者治疗后活化T细胞、CD3+HLA-DR+、CD4+HLA-DR+、CD8+HLA-DR+比例及CD8+HLA-DR+/CD8+、CD4+HLA-DR+/CD4+比值显着降低(P<0.05),肾虚血亏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激活状态无明显变化(P>0.05)。⑧细胞因子TNF-α、TGF-β、IL-10:FAS、脾虚血亏组与肾虚血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⑨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型与部分T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相关性,脾虚与肾虚免疫应答失调的程度不同,健脾补肾法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免疫反应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王蕤[3](2020)在《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再生障碍性贫血”、“髓劳”、“补肾”、“益肾”、“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西药”、“雄激素”、“环孢素”、“Tonifying kidney”、“Chinese 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estern medicine”、“Androgen”、“Cyclosporine”等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PubMed)数据库检索建库到2020年2月3日公开发表的运用补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AA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语种包括中文和英文。由两位研究员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合格文献,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29-59]随机对照试验,总病例数为2126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实验组在提高总有效[RR=1.32,95%CI(1.25,1.39),Z=10.35(P<0.00001)]、基本治愈[RR=1.64,95%CI(1.40,1.92),Z=6.12(P<0.00001)]、WBC[WMD=0.82,95%CI(0.39,1.25),Z=3.75(P=0.0002)]、HGB[WMD=17.47,95%CI(13.71,21.23),Z=9.10(P<0.00001)]、PLT[WMD=16.19,95%CI(8.09,24.28),Z=3.92(P<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提高骨髓活跃或明显活跃例数[RR=1.59,95%CI(1.27,1.99),Z=4.06(P<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在降低骨髓骨髓减低或极度减低例数[RR=0.72,95%CI(0.49,1.05),Z=1.69(P=0.09)]方面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WMD=-6.32,95%CI(-8.70,-3.95),Z=10.57(P<0.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提高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RR=1.28,95%CI(1.17,1.41),Z=5.10(P<0.00001)]、中医症状疗效临床痊愈[RR=2.59,95%CI(1.58,4.25),Z=3.77(P=0.0002)]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0.71,95%CI(0.50,1.01),Z=1.92(P=0.05)],但实验组在降低肝功能损害[RR=0.48,95%CI(0.32,0.73),Z=3.40(P=0.0007)]、牙龈增生[RR=0.59,95%CI(0.41,0.85),Z=2.82(P=0.005)]、痤疮[RR=0.35,95%CI(0.20,0.61),Z=3.76(P=0.0002)]、胃肠道反应[RR=0.37,95%CI(0.19,0.75),Z=2.76(P=0.006)]方面优于对照组。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有熟地26次,菟丝子24次,当归24次,黄芪23次,墨旱莲(旱莲草)19次,女贞子18次,补骨脂18次。18篇文献报道治疗后不良反应,2篇文献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报道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腹泻等)、牙龈增生、痤疮、多毛症、肾功能异常、手颤、喑哑、麻木、高血压、惊厥、血糖异常、心电图异常、双下肢水肿。上述不良反应中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腹泻等)、牙龈增生、痤疮、多毛症为主。结论: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提高总有效率、基本治愈、WBC、HGB、PLT、髓活跃或明显活跃例数、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中医症状疗效临床痊愈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在降低骨髓骨髓减低或极度减低例数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补肾法联合西药组在降低肝功能损害、牙龈增生、痤疮、胃肠道反应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有熟地、菟丝子、当归、黄芪、墨旱莲(旱莲草)、女贞子和补骨脂。不良反应中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腹泻等)、牙龈增生、痤疮、多毛症为主。此次分析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异质性较大,可能会影响此次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实验。

席志伟[4](2020)在《营卫运行影响造血干细胞活化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中医血生成与营卫运行的密切联系,探讨营卫运行与造血干细胞活化调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分为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两部分,前者检测不同的营卫运行模式和调节营卫运行的药物干预下,体内的造血调控相关因子OX、PGE2、NE、MT的变化,后者从临床上选择典型的造血干细胞衰竭性疾病,观察营卫运行以及营卫运行药物干预后的临床表现的不同。研究一: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予艾司唑仑混悬液干预其营卫运行模式,对照组营卫运行模式保持正常,采集其外周血及骨髓液检测OX及PGE2含量并分析其差异。研究二:(1)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子、午方组分别予以子、午方药,子、午方对照组均予以生理盐水,单次给药后采集外周血及骨髓液检测NE、MT含量并分析其差异。(2)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向午方、正向子方分别于对应时间予午、子方药物,反向午方、反向子方予午、子方药物时间倒置,对照组1和2分别于对应时间予生理盐水,连续12天后检测NE及MT含量并分析其差异。(3)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2组,子午方药联合组于子午方药对应时间予子午方药,联合对照组于对应时间予生理盐水,连续6天后检测NE及MT含量并分析其差异。研究三:将一昼夜分为四个时间段,分时段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干燥、乏力、烦躁、身热四个临床症状在不同时间段的症状积分,分析症状与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四: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观察子午方药与非子午方药治疗前后,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一外周血中OX及PGE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骨髓液中未见差异。研究二(1)外周血午方组NE水平明显低于午方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液午方组MT水平明显高于午方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正向及反向午方组和子方组与其对照组相比,NE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正向午方组MT水平明显较高,正向子方组MT水平较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正向及反向午方组和子方组NE情况:与第0天相比,第3、6、9天NE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NE水平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正向及反向午方组和子方组MT情况:(1)正向午方组:与第0天相比,第3、6、9天MT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第6天MT水平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正向子方组:与第0天相比,第6天MT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反向午方组:与第0天相比,第9天MT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第12天MT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4)反向子方组:MT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子午方药联合组外周血中MT水平明显高于联合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液中NE及MT水平明显高于联合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与时间积分情况:(1)干燥症状中:上午时间段积分高于其他三组,与晚上及夜间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乏力症状中,下午时间段积分高于其他三组,与晚上及夜间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烦躁症状中,晚上时间段积分高于其他三组,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4)身热症状中,夜间时间段积分高于其他三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四经过3个月的治疗,子午方药组18例治疗后,基本治愈1例(5.6%),缓解3例(37.5%),明显进步13例(72.2%),总有效率94.4%。非子午方药组16例治疗后,基本治愈1例(6.25%),缓解3例(18.75%),明显进步6例(37.5%),总有效率62.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子午方药组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子午方药组治疗后红细胞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卫运行异常表现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症状变化不同,调节营卫运行的子午方药能够改善其造血功能,这一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活化相关因子OX、PGE2、NE、MT而发挥作用。

赵凤[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周永明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规律及经验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导师周永明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用药规律。2.观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的健脾补肾经验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3.探讨健脾补肾经验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1.对周教授的CAA门诊病案开展相应的整理以及归纳,从而将诊断明确、有完善完整记录的60例318诊次的病案经过预处理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5)中的临床采集系统,构建周永明教授治疗CAA病案信息系统,运用其中方剂管理、统计报表、方剂分析等模块下的频数分析、归经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从中药分类、高频药物归经、高频分类处方、新方聚类等方面,总结出周教授的用药规律及特色,并将统计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健脾补肾经验方。2.选取45例CAA患者和10例健康人,采用ELLSA检测外周血VEGF及HIF-1α水平。3.45例CAA患者通过随机的模式界定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其中的对照组采用雄性激素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经验方随证加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出血程度分级、中医症状积分、血常规、VEGF及HIF-1α的差异。结果1.周永明教授治疗CAA共使用中药134种,常用的单味药物为补骨脂、女贞子、杜仲、制何首乌、丹参、牡丹皮、炒白术、淫羊藿、炒白芍、仙鹤草、白花蛇舌草、黄芪、菟丝子、炙甘草、景天三七、枸杞子、卷柏、太子参、桑寄生、姜半夏、山药、生地黄、茜草、车前子等。常用的中药类型为补虚药、活血止血、清热药等。按药物归经分类依次为肝、脾、肾经、肺经、胃经、心经、小肠经、大肠经、胆经、心包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组:第一组为黄芪、菟丝子、女贞子、白术、白芍。第二组为僵蚕、木馒头、老鹳草、丹皮。第三组为蒲公英、黄芩、瓜蒌、金钱草、白扁豆。第四组为丹参、景天三七、山楂、卷柏。第五组为淫羊藿、补骨脂、山药、太子参、女贞子、制何首乌、牛膝。基于数据挖掘所形成的健脾补肾经验方剂由黄芪、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制何首乌、山药、淫羊藿、白术、丹皮、丹参、甘草组成。2.CAA组与正常对照组VEGF及HIF-1α水平比较:CAA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AA组HIF-1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AA组与正常对照组VEGF及HIF-1α表型比例相关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及HIF-1α表型比例轻度相关(r=0.368)。3.CAA治疗组与CAA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1)血常规:CAA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由2.80±1.10上升至3.70±0.80血红蛋白浓度由76.50±28.98上升至101.50±22.41,中性粒细胞计数由1.00±0.80上升至1.20±1.60,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CAA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由52.00±36.00上升至82.00±71.25,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VEGF及HIF-1α水平比较:CAA治疗组治疗后VEGF及HIF-1α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AA对照组治疗后VEGF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IF-1α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周永明教授治疗CAA的基本原则为健脾补肾以固本,泻火止血以治标,活血化瘀以生新,采用变法以求功;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健脾补肾、活血止血等,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可以得出周永明教授治疗CAA的用药规律,这为更好的继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2.健脾补肾经验方联合雄性激素治疗CAA在临床证候改善、出血症状减轻的同时,外周血象提升,VEGF、HIF-1α水平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单用雄性激素对照组。为再障的深入研究和名医经验方的新药研发、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3.健脾补肾经验方联合雄性激素治疗CAA的疗效作用机理之一是调整HIF-1α的转录功能,通过作用于VEGF基因,强化VEGF m RNA的稳定性,进而提升VEGF水平,增强VEGF功能,从而发挥改善造血微环境的作用,有利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陈蕊[6](2019)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真实医疗环境,挖掘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药处方和《中国药典》收载相关中药制剂组方药味规律,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的用药情况,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提供参考。同时从整体的循证医学评价中药在该病种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味频次、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挖掘,分析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处方用药,整理2015版《中国药典》中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并对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本院临床中西药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西药主要为环孢素,利可君片、十一酸睾酮等。使用的中药种类较西药多且丰富,涉及320味,常用中药饮片有牡丹皮、白术、白芍、菟丝子等,核心药味配伍组合为牡丹皮-生地黄-白芍,中药类别主要为清热类、补虚类和止血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清热药使用较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补虚药为主。各证型进行药物关联规则挖掘,药味选择有一定差异,但药味组合均以补气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为主。中药制剂主要包括茜蓟生血片、造血再生片、宁血络片等医院自制制剂和益血生胶囊等。63种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与本院用药结果不同。截至2019年1月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中西药联用能提高治疗有效率(RR=1.31,95%CI[1.28,1.35],P<0.00001),且能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RR=0.35,95%CI[0.27,0.46],P<0.00001)、痤疮(RR=0.36,95%CI[0.26,0.50],P<0.00001)、多毛(RR=0.22,95%CI[0.13,0.38],P<0.00001)、声音嘶哑(RR=0.33,95%CI[0.14,0.79],P=0.01)、牙龈增生(RR=0.29,95%CI[0.17,0.49],P<0.0001)、手颤(RR=0.24,95%CI[0.14,0.41],P<0.00001)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热、补虚、止血作用的中药及制剂,“扶正袪邪”并施,体现“健脾补肾”、“清热凉血”的疗法。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组方药味的功效类别与本院AA临床使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不同。Meta分析显示,中药对AA的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王雪莹[7](2019)在《滋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项目根据中医学“肾主骨,藏精生髓,精化血”理论,观察滋髓生血胶囊联合环孢素(CSA)、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7(IL-2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具有“补肾填精、益气养血”作用的中成药滋髓生血胶囊对CAA的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新的作用机制。方法:从2017年04月~2018年06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64例CA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CSA+司坦唑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髓生血胶囊。必要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患者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IL-4、IL-27、TNF-α,评估两组患者中西医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被剔除。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疗效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临床痊愈16.67%,显效46.67%,有效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临床痊愈6.67%,显效30%,有效3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两组证候积分都呈下降趋势,试验组下降趋势更明显。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西医疗效情况:试验组基本治愈1例,缓解7例,明显进步19例,无效3例;对照组基本治愈0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16例,无效8例;试验组无效例数小于对照组;两组西医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对比结果:治疗前WBC、HGB、PLT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个月HGB、PLT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GB、PLT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6个月WBC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个月,WBC两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个月对比、治疗后第3个月与治疗后第6个月对比,WBC两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HGB、PLT两两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WBC、HGB、PLT均呈上升趋势。4、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IL-4、IL-27、TNF-α对比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IL-4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TNF-α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TNF-α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NF-α低于对照组;治疗前IL-27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个月IL-27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L-27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个月,IL-4两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个月对比、治疗后第3个月与治疗后第6个月对比,IL-4两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IL-27、TNF-α两两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IL-4呈上升趋势,IL-27、TNF-α呈下降趋势。5、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无明显肝肾功异常。结论:1、滋髓生血胶囊可改善CAA患者的外周血象、中医证候。2、滋髓生血胶囊可通过调节外周血造血细胞因子IL-4、IL-27、TNF-α的水平发挥治疗慢性再障的作用,但对IL-4影响较小。3、滋髓生血胶囊是安全有效的。

王栋,赵丹丹,关徐涛,高萍,王涛[8](2018)在《高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总结》文中认为高萍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以脾肾亏损为本,兼有气血阴阳的不足,重视脾肾,同时强调阴阳的平衡与气血的调和,注重中和思想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应用。在治疗上主张以肾为本,阴阳双补,兼顾脾胃,气血同调,中西结合,注意兼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临证灵活遣方用药,高萍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缓而治之,切不可急于求成。对于疗效初显者,应长期服用中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何建国,陈京莲,王瑞超,丁军[9](2017)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种难治性血液病,其病情迁延反复,医疗费用沉重,且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西医治疗主要是免疫抑制疗法和雄性激素治疗,中医主要以辨证施治,以补肾健脾为基础,并结合清肝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疗法。目前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中药毒副作用小,费用低,适合长期用药,一经确诊应尽早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董阜挺[10](2017)在《宋以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古籍文献的数据挖掘》文中指出目的整理宋代以来历代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古籍文献,通过筛选总结出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性高的条文与方药,概括历代医家对再障的认识发展和治疗经验,为现代临床中医治疗再障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依据和新思路。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宋代以后关于再障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再障病症的相似词、近似词、症候群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作为构建数据库的基础。结果入手提取了再障相关证候相应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法方药特点。总结出了宋明元清医家着作中再障相关的文献数据库。结论1.再障相关古籍文献分布散于不同医家着作,多数文献资料并不全面,但是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研究价值和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整理和研究。2.宋代急劳治以清热兼以滋阴,以治标为要;热劳治以清热补虚,标本兼治。在对于妇女血虚劳倦治以破血逐瘀,理气止痛,同时强调了补虚滋阴。3.金元时期,医家对于虚劳诸疾多重视脾胃。《脾胃论》提出了以甘药健运脾胃、风药辛散透达以除湿的治法。《儒门事亲》提出应避免过度禁忌饮食。《丹溪心法》注重滋阴清热,与宋相承,同时兼顾脾胃。4.明代时期,医家更注重以补益治疗脏腑虚损。《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提出平补治疗五劳的方法,并以补益心肾为核心。《医贯》则更强调补肾。5.清代时期,医家阐述了虚劳外感致病和热入血分的治法方药。《血证论》中治血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总纲,并提出了“干血痨”的病名,治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

二、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期刊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分析
    2.2 作者和团队分析
    2.3 研究机构分析
    2.4 关键词分析
        2.4.1 研究前沿分析
        2.4.2 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2.4.2. 1 健脾补肾方(#0)
        2.4.2. 2 贫血(#1)、血小板(#5)
        2.4.2. 3 临床观察(#2)
        2.4.2. 4 中医护理(#3)
        2.4.2. 5 中西医结合疗法(#4)
        2.4.2. 6 阴阳两虚(#6)
3 讨论与展望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型与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免疫功能失调
        2 骨髓微环境异常
        3 端粒酶功能缺陷
        4 克隆性造血与体细胞突变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 中医治则治法
        3 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础研究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慢性再障中医证候分型与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的相关性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5 讨论
    试验二 健脾补肾中药干预慢性再障T细胞免疫应答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的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剔除标准
    1.4 文献检索方法
    1.5 方法学质量评估
    1.6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7 统计分析方法
    1.8 敏感性分析
    1.9 发表偏移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干预措施
    2.4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发表偏移
讨论
    1.中医对AA的认识
        1.1 中医对A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各医家对AA的认识
    2.常用补肾中药的药理研究
    3.补肾中药治疗AA的机制研究
    4.环孢素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5.本次异质性的来源分析
    6.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及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营卫运行影响造血干细胞活化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思路示意图图
研究一 营卫运行紊乱对造血干细胞调控相关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二 营卫运行药物对造血干细胞调控相关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三 营卫运行异常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症状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 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四 营卫运行药物(子午方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营卫运行与气血、昼夜节律、睡眠觉醒节律的关系
    2 子午方药对营卫运行的调节作用
    3 子午方药调控造血干细胞活化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认识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辨证分型的发展历程
    4 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周永明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规律及经验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周永明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用药规律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构建“周永明教授治疗 CAA 病案信息系统”
        2.2 中药规范化
        2.3 数据挖掘方法
    3 数据挖掘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频数分布分析
        3.3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3.4 基于数据挖掘结果形成健脾补肾经验方
第二部分 健脾补肾经验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疗效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中止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检测指标实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观察指标
    研究结果
        1 一般背景资料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2 VEGF 及 HIF-1α 的的表达水平
        3 CAA患者治疗后疗效分析
        3.1 总体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分级比较
        4 CAA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的变化
        4.2 细胞因子 VEGF 及 HIF-1α 的测定
讨论与分析
    1 AA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1.1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1.2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
        1.3 免疫机制的异常
    2 HIF研究进展
        2.1 HIF与血管生成
        2.2 HIF与 CSC
    3 基于HIF-1α探讨AA的发病机制
        3.1 AA与 VEGF
        3.2 AA与 HIF-1α
        3.3 VEGF与 HIF-1α表达相关性分析
    4 AA的中医研究概况
        4.1 病因病机
        4.2 治疗概况
        4.3 周永明教授对于慢性再障的认识
    5 基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分析结果
        5.1 基本资料
        5.2 中药使用频数分析结果
        5.3 药物功效及归经分类分析结果
        5.4 核心药组分析结果
    6 健脾补肾经验方治疗 CAA 的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
        6.1 疗效评价
        6.2 作用机制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缺氧诱导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发表文章
附录三 再障症状积分量化表

(6)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中药名称规范及功效分类
        1.3 处方录入与核对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分类结果
        2.2 总体用药结果
        2.3 中医疾病统计结果
        2.4 中医疾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功效分类结果
        2.5 中医证候统计结果
        2.6 虚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2.7 髓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3 讨论
        3.1 常用药味分析
        3.2 总体用药讨论
第二章 2015年版《中国药典》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组方用药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药味名称处理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统计与类别
        2.2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药味频次
        2.3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关联规则
    3 讨论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4 中医药治疗AA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5 中医药改善AA患者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论文发表情况

(7)滋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1.7 分组与治疗方案
    1.8 检测指标
    1.9 疗效评定标准
    1.10 疗效指标检测方法
    1.11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对比
    2.2 总体疗效对比
    2.3 两组患者各时点WBC、HGB、PLT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各时点IL-27、IL-4、TNF-α的比较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再障的认识和治疗
    3.2 中医学对再障的认识
    3.3 立方立法依据
    3.4 疗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病例报告表
    附录3 文献综述
    附录4 在校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8)高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2.1 以肾为本阴阳双补
    2.2 兼顾脾胃气血同调
    2.3 注意兼证中西结合
3 讨论

(9)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AA西医治疗
2 CAA中医治疗
    2.1 补肾填精, 健脾益胃
    2.2 补肾泻肝, 清热解毒
    2.3 活血化瘀, 凉血止血
3 CAA中西医结合治疗
4 结语

(10)宋以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古籍文献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对于辨证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探讨
二、数据挖掘的方法
    (一) 垂直搜索简介
    (二) 数据库的建立
        1. 再障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
        2. 病症与症状群资料的整理与存储
        3. 文献资料人工数据处理
        4. 开发文献资料数据处理系统
        5. 文献资料计算机数据处理
        6. 垂直搜索引擎的搭建
    (三) 数据所使用的技术
    (四) 实现步骤
    (五) 算法
        1. 算法简介
        2.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库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检索词表的构建
    (一) 构建症状诊断关键词词表
    (二) 构建症状诊断近义词表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古籍文献的分析与探讨
    (一) 宋代相关文献
    (二) 金元相关文献
    (三) 明代相关文献
    (四) 清代相关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概况与发展[J]. 何丹迪,王金环,雍彦礼,赵齐,尚溪瀛,孙凤. 中国数字医学, 2022
  •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型与T细胞免疫应答失调的相关性[D]. 陈成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D]. 王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营卫运行影响造血干细胞活化调控的研究[D]. 席志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数据挖掘周永明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规律及经验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赵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陈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滋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D]. 王雪莹.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高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总结[J]. 王栋,赵丹丹,关徐涛,高萍,王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7)
  • [9]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何建国,陈京莲,王瑞超,丁军. 河北中医, 2017(08)
  • [10]宋以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古籍文献的数据挖掘[D]. 董阜挺.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