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积金固定项目和比例问题

农村公积金固定项目和比例问题

一、农村统筹资金定项定比例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曹玉荣[1](2012)在《新医改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卫生部等部门于2003年1月10日出台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要明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揭开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除政策文件外,均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参与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中国几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医改方案的背景下,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卫生综合改革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研究围绕新医改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议题,运用实地调研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总结上海市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梳理了全国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文件,了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揭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属性、制度框架及基本特征,为完善松江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第二,新医改方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建。通过对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剖析,梳理出新医改方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系,即新医改方案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的完善和调整,充分厘清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下文的研究与完善提供前提条件。第三,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证分析。通过政策资料整理和社会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作描述性统计和分析,并进行实证调研的总结。第四,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应分析。借助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采用专家打分和意见反馈,对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出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原因分析。第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分析。依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原则与总体思路,在充分考虑2011年上海市新医改方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以优化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和补偿水平为重点,构建松江区合作医疗制度的适度筹资和补偿标准,并进行理论与实践验证。最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结合上海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董树山[2](2009)在《山东省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因为当时是统收统支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配置人、财、物资源,因此在客观上中央政府担负起了供给大部分卫生公共产品的责任并向下分配大部分的卫生资源,保障了不同地区居民公平地获取这些卫生资源,使各地居民能享受到基本和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专职公共卫生机构大多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其支出全部由国家拨款;非专职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乡政府和村集体。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逐步发生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之后,分权连同支出管理的职责一同向下转移,各级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公共卫生方面的职能,但与此同时,收入制度的安排却在向上集中,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补偿也逐渐减少;国家允许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有偿服务,业务收入越来越成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随着财政体制和补偿机制的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减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服务提供不均等的现象越来越明显。2003年“非典”之后,公共卫生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筹资中责任逐渐明确,政府公共卫生投入逐步加大,特别是正在实施的“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的核心政策。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投入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政策的落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本研究的总目的是探讨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的可操作性方法和措施,为完善政府投入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具体目的包括: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筹集和分配现状;研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应需投入、各级政府资金分担测算方法,并依此进行具体测算;探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支付与监管机制;提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包括文献检索、现有数据收集整理、关键人员访谈和人员问卷调查。现有数据资料主要从卫生财务、统计年度报表数据库中提取,部分宏观社会经济数据从全省综合统计资料中获取;关键人员访谈选择了省直和东营市、淄博市、德州市、滨州市4个地级市,共访谈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相关专业人员49人。人员问卷调查采取函调方式,调查地区选择了省直和烟台市、东营市、济宁市、泰安市、滨州市、菏泽市6个地级市,实际调查相关专业人员155人。本研究在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设计了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测算公式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分担比例测算公式,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具体测算;利用现有数据资料对山东省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利用关键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资料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支付、使用和监管等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资料的测算和分析由EXCEL和SPSS软件完成。主要研究结果(1)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现状。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逐步加大。山东省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占财政卫生事业费补助、财政支出、GDP的比例,2000年分别为28.37%、0.82%、0.061%,2007年分别为42.71%、0.98%、0.085%;在卫生事业费补助中所占分额增幅较大,但在财政支出和GDP中所占分额较小,在2007年尚未各自突破1%和0.1%。财政补助对业务支出的补偿总体呈逐步增强趋势,但机构之间不平衡,与支出的矛盾尚比较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其他机构财政补助占业务支出的比例2003年分别为45.36%、59.03%、21.14%和53.48%;2007年分别为53.78%、86.41%、17.21%和64.81%。(2)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经费应需投入没有公认的测算方法,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测算公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全省经费应需投入总额为92.29亿元,占2007年实际财政支出的比例为4.03%,从各地市来看,最低为东营市(1.49%),最高为临沂市(4.59%):占2007年GDP的比例为0.35%,从各地市来看,最低为东营市(0.07%),最高为荷泽市(0.56%)。可见,比例的大小主要与经济实力有关,经济发达的地市投入压力较小,经济欠发达的地市投入压力较大。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单靠当地政府是困难的。(3)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分担。本研究认为,各级政府因财力不同而应承担不同的经费份额,不足部分通过逐级转移支付补齐。省级财政对地市级转移支付测算结果显示:全省17市2007年公共卫生服务总经费应需投入为59.15亿元,地市级财政需承担43.57亿元,占73.66%;省级财政需转移支付15.58亿元,占26.34%,其中菏泽市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承担比例最高,济南市等7市不需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菏泽市2007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总额为3.85亿元,地市级财政需承担0.98亿元,占25.38%;省级财政需转移支付该市2.87亿元,占74.62%。(4)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分配与支付。由于整体财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加之体制框架下操作层面的因素,在分配与支付职能的发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财政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完善,导致经费投入难以与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的实际需求相对接;经费分配缺乏区域层面的统筹谋划机制,配置效率不高;经费分配与支付职能的有效结合不够,支付效率低,支付方式单一,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5)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监管。目前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监管状况不利于有效落实“医改”关于公共卫生投入的政策要求。主要问题:尚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整体的、系统的监管措施;监管的人力分散与不足并存;监管的实施各自为政,难以统筹;监管的对象单一,主要是经费使用方,而对经费掌控方的监管极为薄弱。结论和政策建议我国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政策框架已经形成,政策的核心就是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目前,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投入逐步提高,但投入规模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投入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均衡的状况比较明显。要把筹资政策落到实处,在操作层面还有许多重点需要突破,如量化政府财政的投入责任、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责任的划分、切实履行财政分配、支付职能、加强全方位的筹资监管等。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建议在国家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政策框架下,围绕核心政策的落实,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一揽子措施,具体建议如下:(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领导与协调。建立起财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充分衔接的有效机制。(2)明确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测算方法。测算方法应包括具体的测算程序和测算公式,以保证投入测算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测算公式涉及指标的获取要有正规渠道,不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能够反映影响经费投入的主要客观因素。(3)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责任划分方法。划分方法要体现责任与财力相一致的原则,要有具体的测算公式,以便量化各级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的分担责任。(4)建立区域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统筹谋划机制。要按照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统筹同一区域级次和不同区域级次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及各类经费内部经费的分配,在区域层面实现经费配置效率的最优化。(5)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付方式。根据经费支持项目的不同特点,创新支付方式,形成有效的压力动力机制,调动项目单位和地区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6)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监管效率和效果。在一定层面上整合监管的人力资源,适当引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的同时,强化对政府财政投入、分配、支付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管,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的落实。

蒋奇磊[3](2007)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口老龄化进程由平缓发展转向加速发展并呈现少子老龄的态势后,养老服务需求很可能激增。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源自于老年人生理年龄增长引起生理机能衰退和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的客观现实。养老机构作为机构养老的组织载体,具有公益性,其发展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发展和调节来解决,政府有义务加强管理和宏观指导。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分别以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需求为两条主线,对养老机构及其服务的供需状况作研究对比,并以迁移-推拉理论大胆预测了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发现养老床位总体数量不够、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卫生和养老资源尚待整合等矛盾还比较突出。面对供需矛盾,本文首先确定了总体思路,然后探索了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对策。主要是,政府在继续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举办福利机构,形成资金投入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机制。根据老年人需求愿望和人口分布特点,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和郊区养老床位建设。制定全市统一的评估制度,合理地使用当前有限的养老福利资源,让最需要服务的老年人优先得到专业化的照料,等等。

李剑锋[4](2006)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 ——钢城区龙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上世纪60—80年代,在保障农民健康、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到今天全国试点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曲折道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需要在试点中不断完善。 本研究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所获得的资料,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历程入手,借鉴国外农村医疗保障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现状,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推广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钢城区试点运行情况,以经济中度发展的龙门村为重点,对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读。从制度接受者农村居民对制度需求方面,考察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影响,阐述了人们对制度的认识理解程度、制度达到的保障水平以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从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制度设计、实施方案有待完善的方面,并提出了完善制度与实施方案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七部分。 导言,说明选题的缘由、研究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简述当前国内对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回顾了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合作医疗的萌芽、发展、衰退的三阶段进行了回顾,对制度衰败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总结。 第四部分,总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介绍了印度、巴西等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医保政策与做法,阐述了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 第五部分,介绍了钢城区及龙门村经济社会生活状况,记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推开过程,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以及日常运行情况。 第六部分,着重从制度接受者农村居民对制度需求方面,总结了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人们对制度的认识理解程度、制度达到的保障水平以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从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制度设计、实施方案有待完善的方面。 第七部分,提出了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季明明[5](2005)在《辽宁农村财政收入问题研究 ——以昌图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搞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最棘手的问题。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辽宁省农村县乡开始税费改革,改革以来成绩显着,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本文以农村税费改革为背景,从分析农村财政收入概念入手,以辽宁省昌图县税费改革成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例,说明全省改革后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文从昌图县税费改革前后的变化入手,分析农民增收困难: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仍然比较重;不同乡镇减负程度不同;粮食主产区农民减负幅度较低;乡(镇)村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弱;乡(镇)村财政资金短缺;精简基层政府困难;乡镇政府与村组织的正常运转与农民减负的矛盾加剧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税费制度,给出了完善税费改革的几点建议,并提出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和城市相统一的税费制度。 在分析了昌图县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本文又着重分析了辽宁省县乡税费改革,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现行乡镇财政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要彻底改变农民负担沉重的现状,创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应从减轻农民税负水平和改革乡镇财政体制两方面入手。

于静波[6](2003)在《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农民的问题正以“增收难负担重”的现状凸现出来,成为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这是一个有几千年农业传统的国家向现代化平稳过渡阶段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低而不稳的收入与沉重的负担形成强烈反差。在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减轻农民负担就更为迫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使农民负担具有透明性、确定性和可控性,从而解决现阶段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研究现阶段中国农村税费改革问题必须审视历史上重要的并税制改革的演进过程,从中找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本研究在对历史上的税费改革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后指出,这些改革最终都没有跳出“黄宗羲定律”,未能避免重回税赋繁重的窠臼。同时,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探索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指出其存在的制度缺陷。 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创新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政治过程,那么研究农民负担问题就不能不把它置于深刻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宏观制度背景、传统分配体制积弊、农民负担的外部性、农民合作及反对成本、农业税收替代机制、税外负担的征收成本等方面对农民负担过重并日渐隐性化、复杂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农民对负担的承受能力,是分析判断农民负担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充从农民对负担的经济承受能力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框架进行分析,并引入社会学“生存理性”的理论,对农民的心理预期及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并确定一个现阶段农民在经济上能承受、心理上能认同的合理负担界限,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农民的负税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研究在以安徽省为代表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税制的不科学性,并对税改的基本框架和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总结,指出农村税费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阀值,关键看能否逐步消除改革过程中的抗逆性影响。本研究在分析农村税费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条件下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行为选择的博弈框架。同时引入塞尔指标,运用大量的实证数据,对税费改革后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耕地水平农民群体的负担差异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制度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原则,对税费改革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福利状况进行评价,对改革的公平性及对农民规避不合理负担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摘要 农村税费改革不是简单的“并费为税”,而是一场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所触及和牵动的相关领域的改革内容十分广泛。这项改革能否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内容能不能得到相关配套措施的呼应和配合。本研究从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村债务治理以及村级民主政治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论证。 从历次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看,往往难以回避短期见效快、长期巩固难,改革启动易、防止异化难的问题。本研究在安徽省的试点实践基础上,对农村税费改革异化可能性及改革前景进行了基本判断,借鉴国外相关税费制度的经验和启示,引入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农村税费改革如何与若干重大问题相衔接与祸合。着重探讨了解决不同收入、不同消费偏好背景下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问题,提出“一事一议”的完善措施;如何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如何使税费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祸合相融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问题。最后依据农民负担区域性、层次性的特点,设计出现阶段及未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分步实施模式框架。 本研究的特点是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所构造的分析框架是同类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唐怀民[7](2001)在《点击阜阳费改税》文中指出20多年前.在安徽凤阳,十几个手印,掀起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改革;20多年后,在安徽阜阳,费改税的试点从这里开始。阜阳.这个1200万人口.人、地、粮产量均占全国1%的农业大市,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村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现在各省都开始了费税改革试点。为帮助大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子.本刊特请曾参与阜阳费税改革的唐怀民同志撰稿,以供参考。

唐怀民[8](2000)在《农村改革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税费改革调查》文中认为 阜阳,这个1200万人口,人、地、粮产量均占全国1%的农业大市,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村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农业税费改革动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快速改善,农村呈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出现了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农民不堪重负。再加上个别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作风粗暴,伤害了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信赖

郭京裕,李兆兴[9](2000)在《农村统筹资金定项定比例问题》文中研究表明 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农民直接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5%。中发[1996]13号文件规定,除法律法规已有规定外,乡统筹费开支项目一律不得定比例。但是许多地方在具体实施中,却违反规定,划分村提留和乡镇统筹费的固定收支项目和收支比例。许多地方把村提留和乡统筹

二、农村统筹资金定项定比例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统筹资金定项定比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医改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医改方案
        1.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3 城市化进程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性质的研究
        1.3.2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的研究
        1.3.3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问题的研究
        1.3.4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问题的研究
        1.3.5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监管问题的研究
        1.3.6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研究
        1.3.7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与创新设计的研究
        1.3.8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层次分析法
        1.5.4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
    2.1 相关概念解读
        2.1.1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2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2.2.1 农村合作医疗的初步建立
        2.2.2 农村合作医疗的大规模普及阶段
        2.2.3 农村合作医疗的衰落解体与恢复重建阶段
        2.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与建立阶段
    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属性及政策基础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公共政策基础理论
    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框架
        2.4.1 组织机构
        2.4.2 基金筹集
        2.4.3 基金使用与管理
        2.4.4 基金补偿
    2.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特征
        2.5.1 更加明确服务的公益性
        2.5.2 注重强调农民参保的自愿性
        2.5.3 更加强调政府的责任与作用
        2.5.4 重点突出以大病统筹为主
        2.5.5 进一步提高了统筹层次
        2.5.6 更加注重提高管理和监督情况
第三章 新医改方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建
    3.1 新医改方案
        3.1.1 新医改方案的产生及目标
        3.1.2 新医改方案的基本内容
    3.2 新医改方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
        3.2.1 新医改方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位的界定
        3.2.2 新医改方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整
        3.2.3 新医改方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职能定位的调整
    3.3 新医改方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
        3.3.1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3.3.2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3.3.3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和运行机制
        3.3.4 完善药品供应并建立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第四章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证分析
    4.1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度架构
        4.1.1 松江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历程
        4.1.2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架构
        4.1.3 松江区小昆山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规定
    4.2 松江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度分析
        4.2.1 样本选取依据
        4.2.2 问卷设计
        4.2.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2.4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证调研的总结
第五章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应分析
    5.1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应分析方法的选择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德尔菲法
        5.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5.2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应分析的过程
        5.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2 层次分析法
        5.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5.3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好成效
        5.3.1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
        5.3.2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推广
    5.4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4.1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5.4.2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第六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分析
    6.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原则和总体思路
        6.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原则
        6.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化的总体思路
    6.2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和补偿模式研究
        6.2.1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模型的建立
        6.2.2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水平模型的建立
        6.2.3 松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与补偿水平的验证
第七章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7.1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
        7.1.1 合理引导病人就医流向
        7.1.2 简化报销补偿设计与流程
        7.1.3 确保政策的系统性与稳定性
    7.2 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
        7.2.1 充分把握有利时机进行宣传
        7.2.2 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
        7.2.3 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传
    7.3 建立长效增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与补偿机制
        7.3.1 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
        7.3.2 建立逐步提高的补偿机制
    7.4 重视培育农村医疗卫生专业人才
        7.4.1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7.4.2 医学院校要向农村输送医疗卫生服务人才
    7.5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体系
        7.5.1 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
        7.5.2 严格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
    7.6 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7.6.1 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
        7.6.2 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调查问卷
    附件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
    附件 3:关于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证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山东省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产出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调查方法
    2.3 测算方法
    2.4 分析方法
    2.5 资料录入和分析工具
第三章 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文献综述
    3.1 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理论
    3.2 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方式
    3.3 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研究
    3.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山东省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现状分析
    4.1 社会经济状况
    4.2 卫生服务体系
    4.3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4.4 公共卫生服务提供
    4.5 公共卫生服务筹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的测算
    5.1 政府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测算
    5.2 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测算
    5.3 政府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测算
    5.4 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需投入测算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筹集与分配
    6.1 经费筹集
    6.2 经费分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支付与监管
    7.1 经费支付
    7.2 经费监管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和政策建议
    8.1 方法学讨论
    8.2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责任的量化
    8.3 各级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责任的分担
    8.4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分配与支付
    8.5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监管
    8.6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
附录: 本研究所用到的调查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以需求为导向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发展养老机构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上海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的严峻形势
    第二节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养老的不可替代的选择
        一、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导致机构养老成为必需
        二、居家养老不能满足大量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三、机构养老是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重要选择
    第三节 养老机构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经验
第二章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分析
    第一节 入住老年人个体对养老机构的需求
        一、照料需求---住宿、膳食和起居照顾
        二、医疗需求---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三、精神需求---排遣寂寞和积极老龄化
    第二节 老年人群体对养老床位的需求
        一、数量需求---潜力相当大
        二、区域需求---以就近为主
第三章 养老机构的供给分析
    第一节 入住老人的生活和医疗服务情况
    第二节 养老床位的整体供给情况
        一、近年来养老机构供给总的数量
        二、养老机构区域分布和平均规模
        三、财力投入与运营经费安排
    第三节 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安排情况
第四章 养老机构供需存在的矛盾和原因分析
    第一节 养老床位供给与需求相比数量不足
    第二节 养老床位的区域分布不够合理
    第三节 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能力受到制约
    第四节 机构养老费用相对老人承受力过高
    第五节 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入住老人的需求相比尚有差距
    第六节 养老服务资源与卫生医疗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第五章 发展养老机构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养老机构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第二节 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增加数量,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财力机制
        二、协调推进,实现城乡养老设施差别发展
        三、激发活力,探索养老机构社会化发展
        四、加强监管,制定养老服务评估制度
        五、补充力量,导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
        六、加强统筹,整合养老服务与卫生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 ——钢城区龙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本文研究内容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评判
    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萌芽
    二、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三阶段
    三、对我国二十世纪合作医疗的再认识
第四部分 完善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
    二、有关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的经验做法
    三、建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
    四、新农合的创新之处
第五部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过程
    一、龙门村的基本情况
    二、莱芜市钢城区新农合的推开过程
    三、新农合制度试点工作的日常运行
第六部分 对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运行状况的解读
    一、新农合试点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及取得的成效
    二、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七部分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政府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的责任
    二、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筹资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三、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与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配套改革整体推进,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
    四、新型合作医疗要与预防保健、农村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结合
    五、完善相应的配套体系
    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符合农村现状及将来发展趋势的医疗保险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辽宁农村财政收入问题研究 ——以昌图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农村财政收入概述
    2.1 财政收入
    2.2 农村财政收入
    2.3 农村财政收入形式
第三章 税费改革前辽宁省农村财政收入状况
    3.1 税费改革前辽宁省农村税费状况
        3.1.1 改革前税收种类
        3.1.2 改革前收费种类
        3.1.3 改革前农民负担情况
    3.2 税费改革前辽宁省农村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2.2 影响基层政权稳固
        3.2.3 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2.4 破坏正常经济运行秩序
第四章 辽宁省农村财政收入的政策调整
    4.1 农村现有的税收项目
    4.2 农村现有的收费项目
    4.3 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
    4.4 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
第五章 辽宁省昌图县财政收入调查与分析
    5.1 昌图县财政收入改革现状
        5.1.1 昌图县税费征收体制的变化
        5.1.2 昌图县税费改革前后农民负担的变化
    5.2 昌图财政收入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5.2.1 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仍然较重
        5.2.2 乡镇政府与村组织的正常运转与农民减负矛盾加剧
        5.2.3 乡(镇)村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弱
        5.2.4 “一事一议”难以操作
第六章 解决昌图县财政收入问题的建议
    6.1 国外农村税费制度及其借鉴
        6.1.1 发达国家税收制度
        6.1.2 发展中国家税收制度
        6.1.3 国外农村税费制度给我们的印象
        6.1.4 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存在的不足
        6.1.5 国外农村税费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6.2 江苏省农村化乡村债务给我们启示
    6.3 辽宁省昌图县税费改革近期思考
        6.3.1 完善征管措施,规范征管行为
        6.3.2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6.3.3 按江苏模式,积极化解乡(镇)村债务
        6.3.4 完善“一事一议”筹资政策
    6.4 辽宁省昌图县税费改革中长期探讨
        6.4.1 建立城乡统一的税费制度必要举措
        6.4.2 建立城乡统一的税费制度具体做法
第七章 辽宁省农村财政收入稳定对策研究
    7.1 辽宁省农村县乡财政的基本状况
        7.1.1 辽宁省农村县乡财政体制
        7.1.2 辽宁省农村县乡支配财力
        7.1.3 辽宁省农村县乡财政收入与支出
    7.2 农村税费改革对辽宁省农村了乡镇财政体制的影响
        7.2.1 辽宁省农村税费改革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7.2.2 辽宁省农村乡镇财政体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7.3 深化改革和完善辽宁农村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
        7.3.1 强化乡镇财政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
        7.3.2 合理划分乡镇财政的财权和事权
        7.3.3 乡镇政府的规模要与事权和可支配财力相适应
        7.3.4 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监管
        7.3.5 实行乡镇教育经费省级统筹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逻辑思路与内容安排 三、
    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第一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演进及其评价 一、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并税制改革 二、
    黄宗羲定律及其启示 三、
    新中国农业税制及农民负担状况考察 四、
    近年来我国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探索及其有效性分析 第二章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理论分析 一、
    宏观制度背景分析 二、
    传统分配体制积弊分析 三、
    农民负担的外部性分析 四、
    农民合作及反对成本分析 五、
    农业税收替代机制分析 六、
    税外负担的征收成本分析 第三章
    农民对税费负担的承受能力限度分析框架 一、
    农民对负担的经济承受能力数学模型分析 二、
    农民的生存理性与负担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 三、
    农民负税能力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研究 一、
    安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背景 二、
    农村税费改革基本框架与主要成效 三、
    农村税费改革的路径依赖及不同利益主体间行为选择的博弈 四、
    不同类型负税主体税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五、
    农村税费改革的效率与公平评价 第五章
    农村税费改革配套体系研究 一、
    乡镇机构改革及案例分析 二、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及案例分析 三、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及案例分析 四、
    乡村债务的治理及案例分析 五、
    农村税费改革与村级民主政治的生成 第六章
    农村税费改革难点剖析及其模式选择 一、
    农村税费改革异化可能性及对改革前景的基本判断 二、
    国外税费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三、
    农村税费改革与若干重大问题的衔接与耦合 四、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模式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农村统筹资金定项定比例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医改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D]. 曹玉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2(04)
  • [2]山东省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研究[D]. 董树山. 山东大学, 2009(12)
  • [3]以需求为导向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 蒋奇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7)
  • [4]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 ——钢城区龙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 李剑锋. 山东大学, 2006(12)
  • [5]辽宁农村财政收入问题研究 ——以昌图县为例[D]. 季明明. 东北大学, 2005(07)
  • [6]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D]. 于静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7]点击阜阳费改税[J]. 唐怀民. 时事报告, 2001(06)
  • [8]农村改革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税费改革调查[J]. 唐怀民. 农村工作通讯, 2000(02)
  • [9]农村统筹资金定项定比例问题[J]. 郭京裕,李兆兴. 财会通讯, 2000(01)

标签:;  ;  ;  ;  ;  

农村公积金固定项目和比例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