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对策

一、简论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易慧洋[1](2021)在《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汽车整车行业组成的汽车产业是机械工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外商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国产化率的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发展壮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兴起和整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水平低下,盲目多元化等,不管是对外扩张性投资还是对内投资扩大再生产,都存在不少风险问题。J汽车零部件公司自2012年上市以来经营状况一直不太乐观。2015-2019年五年时间里,J汽车零部件公司频繁地参股扩张,非理性投资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本文以J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例,全面识别J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投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首先对投资风险控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为分析具体企业的投资风险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J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投资及风险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政治、经济、市场、技术、经营管理、决策和融资七个方面识别出J汽车零部件公司存在的投资风险;选取7个维度18个指标构建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J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整体投资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J汽车零部件公司整体的投资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外部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风险从大到小为依次为融资风险、决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内部风险略高于外部风险,二者都接近较高水平;结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主要措施包括签订风险分担协议、聘请专业团队指导、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成立内部风险基金转移投资风险、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开拓沿海市场等。本文的研究能帮助J汽车零部件公司控制投资风险,提升公司经营业绩,还可以为同行业其他企业开展投资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唐易[2](2021)在《TZ会计师事务所对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越来越繁杂,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来,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同时,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也逐年增多,据统计,在2019年度证监会对5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没金额合计1284万元,导致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扮演的监督者的角色产生质疑。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如何降低审计风险,保证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就成为该行业的重中之重。本文选择TZ会计师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的年报审计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T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根据T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四个流程,即业务承接、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分析D设备制造公司的审计风险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业务承接阶段,事务所未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审计团队构建不合理;在审计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确定不恰当、审计任务分配不合理;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欠缺;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质量控制不足。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识别D设备制造公司的审计风险,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目标层、因素层以及指标层的审计风险等级,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最终提出完善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例如:业务承接阶段事务所要充分了解D设备制造公司状况及可能的舞弊动机、合理构建审计团队;审计计划阶段要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审计实施阶段要加强审计程序的规范性、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报告阶段要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妥善保管审计工作底稿。通过对审计风险控制提出的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审计风险控制薄弱的问题。

饶文琪[3](2021)在《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金贵银业为例》文中指出近四十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迅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上的品种也日益繁多,债券发行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信用风险相关问题也日益涌现出来。自2014年的"超日债"事件再次发生,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加剧。2018年4月我国再次出台了资管新规,该法律进一步地打破了政府"刚性兑付"的规定,债券市场的交易风险不断增大,由此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发债主体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以金贵银业公司的债券违约为案例,在公司债及债券违约风险方面,分别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结合民营企业的债券违约的特征,对金贵银业企业债券违约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将我国金贵银业公司的第一只债券"14金贵债"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从我国金贵银业公司基本概念切入,介绍了我国金贵银业公司基本概念及其内容、主营业务内涵、发展历程、公司组织架构以及财务基本情况,形成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背景及案例所选取的理论依据,并详细地描述了"14金贵银业债"的发行情况和上市公司资产等级的情况,对金贵银业债券中的违约事件分别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其次,分析了金贵银业债券违约案件可能会给金贵银业公司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然后,本文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产业因素、再到行业等多个方面,分别从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内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实际控制者风险凸显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个角度,剖析了金贵银业债券违约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针对金贵银业债券融资违约的主要原因,总结分析了金贵银业债券融资违约的实践经验教训,得到以下结论:(1)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债券违约的浪潮有直接联系。(2)财务状况恶化是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3)公司治理不完善直接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4)评级机构并未对债券违约起到警示作用。以此我们也得到以下启示:(1)密切关注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完善公司战略治理。(2)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3)完善公司债券违约的应对机制,有效防范违约风险。(4)建立优化的债券资产信用等级制度,引领债券市场的健康和快速发展。"14金贵债"违约事件是金贵银业首只违约债券,是公司过度投资以及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所导致的债券违约。本文主要通过对金贵银业债券违约的研究和案例分析,分析"14金贵债"债券违约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丰富了债券违约方面的知识和研究。希望本文将为推动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张皓轩[4](2021)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它是教学上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符合学校工作的规律,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教学常规管理是开展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手段,它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机制,是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管理的活动,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乡村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较为有限。以地区的相关文件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细则为参照基础,调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和理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完善与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与方式,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丰富乡村教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为深入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真实现状,本研究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来获得探索现状与发现问题的维度。首先借助于文献研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常规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范围;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教学常规管理这三大核心概念进行了探讨与界定,将教学常规的内容划分成:课程设置常规,课堂教学常规,教学教研常规三个方面;并明确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考察的四个主要维度:管理主体,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然后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观察法为辅的方式,来获得被调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数据。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L镇下两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一个教学点中三名校长和三名教师作为访谈调查对象,以此来了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并从学校中选取四个班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进一步证实教师在课堂教学常规方面的现状。将现场观察法贯穿于整个调查过程之中,作为调查获得数据与材料的补充。通过对调查所获得的访谈材料、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材料进行整理,进而在现状的客观描述和总结中发现,所调查的三所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为: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管理内容脱离学校实际,且无法落地实施;管理方法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结合访谈中的内容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群体间的非正式关系削弱教学常规管理的效力;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缺失;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干预不当。基于以上的问题总结与分析,笔者从教师角度,学校管理者角度,学校整体角度,教育管理部门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学校自身要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校本管理体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其次,学校还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利用家校合力优化监督环境。再次,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要统整课程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以校为本,完善师资补偿机制,并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魏萌[5](2021)在《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以水晶光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2015年“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收窄、融资困难的问题便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股权质押融资因其限制条件少、融资成本较低等优势逐步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偏爱的融资方式之一。虽然股权质押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上市公司股东们缓解融资约束,但其也容易诱发一系列风险的爆发,诸如平仓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且由于与股权质押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也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过度依赖股权质押来满足资金需求,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的不在少数,质押比例过高也会导致其及所在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不断增大。此外,受到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严重,我国证券市场许多个股的价格遭遇大幅回调。股价的连续下滑也会将股权质押风险进一步放大,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在2018年出现暴雷事件,强制平仓案例层出不穷。因此,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本文探析民企大股东如何一步步陷入股权质押风险的危机中并为化解股权质押风险采取的措施不仅能在理论层面促进更多的学者加强对民企股权质押风险防范的研究,同时更能在实践上帮助更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面临股权质押风险时寻找更有效的纾困措施。与此同时,本文的探析还能帮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对大股东过度股权质押行为保持警惕并及时防范,规避大股东通过过度股权质押行为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以及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市场参与者的相关利益的行为。通过对水晶光电的股权质押风险案例深入探析后,我们发现:公司第一大股东星星集团在2016-2018年累计质押股权比例接近100%,过高的股权质押水平无疑加速了大股东的风险暴露,尤其是在受到贸易战、公司内部高管频繁减持、经营业绩下滑等多重打击下,水晶光电的股价在2018年开始出现雪崩式下跌。由于水晶光电的股价急转直下,同时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面临的融资环境收窄,种种因素导致大股东星星集团所面临的股权质押风险水平更高。在风险持续上行的情况下,大股东最终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在保持控制权的同时成功引入国有资本力量来解决这场危机。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在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风险纾困的同时还能在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本文在归纳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股权质押风险的研究成果后,认真分析了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产生的风险类型、成因以及大股东星星集团为化解风险采取的各项措施,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与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尽管股权质押因其便捷、灵活、高效等优点深受水晶光电大股东的青睐,但是星星集团过度股权质押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质押风险问题。大股东采用常规的风险应对措施,例如补充质押、增持等手段只能缓解风险的爆发速度,若想从源头上化解风险,大股东只能寻找创新地、能够一针见血地解决风险的方式。而最终的结果表明,通过友好磋商的“市场化手段”是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有力措施之一。本文最后得到启示是:大股东应合理约束质押比例,避免过度依赖股权质押来获取资金,同时应以身作则,强化对风险的管控,做好事前的预防措施;上市公司应有效加强内部管控,发挥监事会、中小股东的监督作用,形成对大股东的制约与抗衡,有效监控大股东过度股权质押的行为;此外,上市公司大股东倘若遭遇平仓的危机,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无论是政府的纾困基金还是市场化的股权转让行为都是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最后,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完善监管制度,提高股权质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水晶光电大股东星星集团股权质押风险的案例研究能够引起相关监管部门、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等市场参与者对大股东过度股权质押行为的密切关注与重视。

刘敏[6](2021)在《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研究》文中认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能量之源,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自然环境的存续状况逐渐变得紧张,生态困境趋势越来越严峻。基于此,本文围绕着“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为主题,以生态公共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实证分析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及困境,影响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提出优化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研究的内容有:第一章生态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另一部分是相关理论的界定。以生态公共产品为核心,解释内涵、特性及分类、界定相关理论的概念,为研究生态公共产品建立理论基础和指导。第二章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第一部分是自然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第二部分是物质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第三部分是制度型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建立对生态供给现状的认识。第三章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分析。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2008-2018年人均生态足迹概况、人均生态承载力概况、人均生态赤字概况、人均万元GDP与人均生态压力概况、人均生态协调系数概况以及财政收支概况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生态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包括政府困境、经济困境、社会困境及自然困境等内容。第四章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成因探讨。第一部分是政府因素分析,第二个部分是经济因素分析,第三个部分是社会因素分析及第四个部分是自然因素分析等部分。第五章优化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第一部分是政府因素,完善生态公共产品的政府协同供给模式;第二部分是经济因素,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发展格局;第三个部分是社会因素,增强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力量;第四个部分是自然因素,提升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监管力度。

吕荣苹[7](2021)在《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表明,要推动乡村大力发展,建立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乡村的教育质量。为了更好的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为了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保障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当地能得到更好的落实,提高当地乡村义务教育水平,笔者以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云南省X市Y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个案,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揭示出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对地方政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此次探索的成果也能够为其他乡村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蔡新良[8](2021)在《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川西高原藏区作为集高海拔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聚集区及生态脆弱区为一体的特殊空间区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成为川西高原藏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川西高原藏区地形地貌差异明显,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类型丰富,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通道走廊。无论是从特殊的生态格局、国土安全、地缘政治,还是从国家总体布局来看,川西高原藏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极不均衡。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川西高原藏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迫切寻求破解产业发展困局的现实诉求下,进行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重大。综合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成果来看,前人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视角出发,在生态旅游基础理论、资源评价与开发、生态旅游系统、社区参与、扶贫效应、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有关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文献并不多,研究缺少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亟待构建,高原高山峡谷地区生态旅游理论框架体系亟待建立。川西高原藏区拥有富集的原生态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但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难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并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成为最佳选择,而生态旅游业正是川西高原藏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体现和最佳途径。现代生态旅游强调“旅游、保护、教育和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四大功能,主张自觉责任观、动力系统观、可持续旅游观、全域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五观”,其发展理念契合川西高原藏区的发展诉求和区域特点,即在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特色优势而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改变城乡结构、不破坏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实现川西高原藏区的“脱贫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从川西高原藏区实际出发,在综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梳理总结了国内外以及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现状,并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建立了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扶贫耦合关系。其次,深入分析了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条件及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等,并对主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类型划分和定量定性评价。第三,依据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筛选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技术,构建了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模型,并进行了时空评价。第四,通过甘孜州案例实证研究,分析了甘孜州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甘孜州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展思路和扶贫效应评价。最后,结合研究成果尝试性地提出了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开发原则和产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促进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等。通过研究认为,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环境和科技水平等,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地理环境特殊性、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复杂、经济发展基础差,以及发展理念滞后、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下等。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处于“重要机遇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川西高原藏区应围绕“建设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川西高原藏区战略性和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川西高原藏区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和乡村振兴中的优势和引导作用,实施“生态旅游景区带动发展、‘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经合组织拉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驱动发展”的产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宏观调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区域合作、环境监管、安全保障、社区参与等体制机制,以及政策制度、资金投入、科技人才的保障体系,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丽丽[9](2020)在《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志愿行动是以促进不特定人群在知识建构、品德修养、人格形成、心理健康等方面获得成长的志愿行动,自愿性、非营利性和教育性是教育志愿行动的本质特征。教育志愿行动的思想支撑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人类公共精神的汇聚,是公民的理想道德人格,是人类在反思现代性问题后所追求的价值。大力推动教育志愿行动能够促进志愿精神扎根社会生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不仅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为弱势儿童群体提供个性化支援方案,还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教育志愿者的高尚行为能够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追求有道德的生活和完满生活。本研究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本主义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采取中日比较的视角,重点剖析两国在激励机制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探索完善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的路径。激励机制是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方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是用一系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激励空间维度、激励时间维度和激励逻辑维度三个维度。按照上述三个维度分析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的激励机制,具体包括动员方式、法制环境、价值认同、动机管理、运行手段、评估反馈、保障奖励,这构成了本研究分析中日两国优势、不足及提出策略的基本框架。采用文本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的思想源流、实践演进历程、法制建设情况及政策措施实施情况。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中日两国选取12所大学收集样本,共收集问卷样本442份,访谈样本176份,作品样本201份,撰写参与观察日志3万余字。研究发现,中日两国在建构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方面各有千秋,批判性地吸取日本经验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动机培育兼顾个人与集体、统筹调配物资是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的优势,应该继续坚持。另一方面,政府主导过强、法制环境有待完善、自我价值认同困难、大学生志愿组织专业化不足、评估反馈不畅及保障不够充分是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日本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动机模糊现象突出、组织架构不健全及监管有余评估不足。本研究在分析双方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简政放权激活民间志愿组织活力等完善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的策略。高明的激励策略应能够促使志愿者不断追求“超越自我”,让志愿行动成为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载体,与自我融合,成为个体存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丘嘉敏[10](2020)在《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农业上市公司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碰到越来越多的财务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就会演变成财务危机。近年来,经历财务危机的农业上市公司数量激增,这不仅危害到公司自身经营情况,还对农业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成因研究非常重要,探究危机成因,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公司的现有危机,而且对其他的企业也有警醒作用,从而减少财务危机在农业经济体中的发生概率。本文以ST东海洋公司为例,首先,对财务危机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介绍。接着,通过纵向对比ST东海洋公司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和横向对比同行业公司的数据,对ST东海洋公司进行现状分析以及运用Z-Score模型计算指标分析,提出了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的表现: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在偿债能力方面,利息保障倍数为负数,企业没有到期偿付利息的能力,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较大;在营运能力方面,资产的周转速度慢、运营效率低;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营资金净额和投资资金净额都出现负数,企业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通过对ST东海洋财务危机表现的分析,发现导致其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存在控股股东占用资金,并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导致公司负债累累,计提了大量减值准备,资产质量不高,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已制定的制度不能有效实施。最后,基于对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和应对措施的评价,本文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和资金管理的对策,以防止占用资金的事情再次发生,并保障公司各项收入支出的管理能在有效监控下进行;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必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独立监事制度;另外,对于现存的财务危机,可以考虑进行债务重组或者资产重组等的对策。

二、简论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投资风险概述
        2.1.1 投资风险的含义
        2.1.2 投资风险的类型
    2.2 投资风险控制概述
        2.2.1 投资风险控制的概念
        2.2.2 投资风险控制的目标
        2.2.3 投资风险控制的内容
    2.3 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投资组合理论
        2.3.3 风险控制理论
        2.3.4 投资风险理论
第三章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的识别及风险成因分析
    3.1 J汽车零部件公司简介
    3.2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及风险控制现状
        3.2.1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现状
        3.2.2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现状
    3.3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的识别
        3.3.1 政策风险
        3.3.2 经济风险
        3.3.3 市场风险
        3.3.4 技术风险
        3.3.5 经营管理风险
        3.3.6 决策风险
        3.3.7 融资风险
    3.4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3.4.1 缺乏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3.4.2 管理层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3.4.3 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足
        3.4.4 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四章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评价
    4.1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熵值法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2 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4.3.3 组合赋权
    4.4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4.4.1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
        4.4.2 投资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5.1 政策风险控制措施
        5.1.1 加强对国家政策的关注
        5.1.2 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动
        5.1.3 提高产业政策的灵敏度
    5.2 经济风险控制措施
        5.2.1 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5.2.2 签订保值条款
    5.3 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5.3.1 开展多元化投资
        5.3.2 进行市场监控
    5.4 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5.4.1 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5.4.2 引进高端生产设备
        5.4.3 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
    5.5 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5.5.1 开拓沿海市场
        5.5.2 签订风险分担协议
        5.5.3 健全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5.5.4 强化投资风险控制意识
    5.6 决策风险控制措施
        5.6.1 定期组织人员培训
        5.6.2 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
        5.6.3 合理控制投资规模
        5.6.4 聘请专业团队指导
    5.7 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5.7.1 成立内部风险基金
        5.7.2 投资建设周期短的项目
        5.7.3 建立均衡的投资组合
        5.7.4 建立资金支付监管机制
        5.7.5 设立融资风险控制职能部门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TZ会计师事务所对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审计风险与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2.1 审计风险的概念
    2.2 审计项目各业务阶段审计风险
        2.2.1 业务承接阶段审计风险
        2.2.2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风险
        2.2.3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
        2.2.4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风险
    2.3 审计风险控制
        2.3.1 审计风险控制的概念
        2.3.2 审计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
    2.4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
        2.4.1 风险管理理论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3 多米诺骨牌理论
        2.4.4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第三章 TZ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现状及问题
    3.1 TZ事务所基本情况
        3.1.1 TZ事务所简介
        3.1.2 TZ事务所审计业务情况
    3.2 D设备制造公司基本情况
        3.2.1 D设备制造公司简介
        3.2.2 D设备制造公司财务状况
    3.3 TZ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流程
    3.4 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3.4.1 业务承接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3.4.2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3.4.3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3.4.4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3.5 TZ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3.5.1 业务承接阶段存在的问题
        3.5.2 审计计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3.5.3 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3.5.4 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TZ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识别及评价
    4.1 TZ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识别
        4.1.1 业务承接阶段
        4.1.2 审计计划阶段
        4.1.3 审计实施阶段
        4.1.4 审计报告阶段
    4.2 TZ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评价
        4.2.1 评价方法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TZ事务所对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完善D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5.1 业务承接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5.1.1 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状况及可能的舞弊动机
        5.1.2 合理构建审计团队
    5.2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5.2.1 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
        5.2.2 合理安排审计任务
    5.3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5.3.1 加强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5.3.2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5.4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5.4.1 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5.4.2 妥善保管审计工作底稿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金贵银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债券违约成因的研究
        1.2.2 关于债券违约后果的研究
        1.2.3 关于债券违约风险防范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 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债券违约
        2.1.2 信用评级
    2.2 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
        2.2.1 宏观经济与政策的变化
        2.2.2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能力
        2.2.3 企业经营状况
        2.2.4 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2.3 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特征
        2.3.1 违约数量和金额呈“爆发式”增长
        2.3.2 违约债券品种多样化、短期化
        2.3.3 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与公司治理有关
        2.3.4 民营企业违约预警工作难度大
    2.4 债券违约的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财务困境理论
        2.4.3 委托代理理论
        2.4.4 内部控制理论
3 金贵银业债券违约案例概述
    3.1 金贵银业公司简介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组织结构
        3.1.3 财务基本状况
    3.3 金贵银业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3.3.1 “14 金贵债”发行情况
        3.3.2 “14 金贵债”违约过程
    3.4 金贵银业债券违约的经济后果分析
        3.4.1 股价异常波动,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3.4.2 信用评级下降,外部融资渠道受限
        3.4.3 多重诉讼缠身,公司面临破产重整
4 金贵银业债券违约案例成因分析
    4.1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变化
        4.1.1 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佳
        4.1.2 金融政策收紧,融资环境恶劣
        4.1.3 环保政策趋严,行业景气度下降
    4.2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
        4.2.1 营运能力下降
        4.2.2 盈利能力不足
        4.2.3 偿债能力较弱
    4.3 公司治理存在漏洞
        4.3.1 内部环境存在缺陷
        4.3.2 实际控制人风险凸显
    4.4 信用评级体系尚未成熟
        4.4.1 信用评级存在滞后性
        4.4.2 信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
        4.4.3 信用风险识别方法不完备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债券违约浪潮有直接联系
        5.1.2 财务状况是影响违约概率的主要因素
        5.1.3 公司治理不完善直接引发公司的偿债风险
        5.1.4 评级机构并未对债券违约起到警示作用
    5.2 启示
        5.2.1 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完善公司战略管理
        5.2.2 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5.2.3 完善企业债券违约的应对机制,有效防范违约风险
        5.2.4 优化债券的信用评级机制,引导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乡村基础教育薄弱
        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3.当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困境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问题凸显
    (二)文献综述
        1.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现状
        2.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常规
        2.教学常规管理
        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二)教学常规管理理论基础
        1.科学管理理论
        2.人本管理理论
        3.校本管理相关理论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价值诉求
    (一)建立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二)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
    (三)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
    (四)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三、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实施
四、调查现状描述
    (一)管理主体
    (二)管理结构
    (三)管理内容
        1.课程设置常规
        2.课堂教学常规
        3.教学教研常规
    (四)管理方法
五、问题总结与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
        2.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
        3.管理内容脱离学校实际,且无法落地实施
        4.管理方式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
    (二)原因分析
        1.非正式关系削弱教学常规管理效力
        2.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
        3.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缺失
        4.教育管理部门干预不当
六、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常规管理人文情怀
        1.了解教师需求,注重教师发展
        2.评价多样合理,管理注入情怀
    (二)以校为本,教育行政部门适当放权
        1.减政减负,转变行政管理理念
        2.适当放权,凸显学校管理职能
    (三)统整学校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1.统整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资源
        2.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平台
    (四)强化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家校合力优化监督环境
        1.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2.丰富家校沟通形式,形成家校监督合力
    (五)构建校本教学常规管理体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组织结构
        2.制定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六)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经费供给,完善师资配备机制
        1.保障学校教育经费供给,助力学校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师资补偿机制,网络教育技术予以辅助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师访谈调查提纲
附录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长访谈调查提纲
附件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观察提纲
致谢

(5)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以水晶光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股权质押动因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股权质押风险的类型及产生成因的研究
        1.2.3 关于股权质押风险应对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股权质押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股权质押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2.1.1 股权质押的概念
        2.1.2 股权质押的特点
    2.2 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
        2.2.1 股价持续下跌导致的平仓风险
        2.2.2 高比例股权质押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2.2.3 强制平仓导致的控制权转移风险
    2.3 大股东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主要措施
        2.3.1 利用补充质押等方式进行缓解
        2.3.2 通过股票停牌、增持等手段加以控制
        2.3.3 利用纾困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予以化解
    2.4 股权质押融资的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信号传递理论
3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案例介绍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现状
    3.2 水晶光电的公司简介
        3.2.1 水晶光电的基本概况
        3.2.2 水晶光电的股权结构
    3.3 水晶光电大股东的股权质押状况
        3.3.1 水晶光电大股东历年股权质押情况
        3.3.2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特点
    3.4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因
        3.4.1 股权质押融资相对便捷
        3.4.2 股权质押融资能满足大股东的资金需求
        3.4.3 股权质押融资可规避限售股的流通限制
4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及成因分析
    4.1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
        4.1.1 质押股票的平仓风险
        4.1.2 高比例股权质押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4.1.3 大股东控制权旁落的风险
    4.2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的成因
        4.2.1 大股东外部融资难度较高
        4.2.2 大股东的股权过于集中
        4.2.3 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
5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的应对及效果分析
    5.1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的应对措施
        5.1.1 通过多次补充质押应对平仓风险
        5.1.2 引入国资力量,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5.1.3 转让部分股权,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
    5.2 水晶光电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的控制效果
        5.2.1 股价持续下跌的趋势被遏制,投资者信心得到增强
        5.2.2 大股东资金压力被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得以改善
        5.2.3 保障了大股东的控制权地位,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5.2.4 改善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企业抗风险能力被强化
        5.2.5 股权质押风险的化解保护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股权质押融资的效率较高、灵活性较强
        6.1.2 过高的股权质押比例会引发一系列质押风险
        6.1.3 股价的持续下跌会加速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的暴露
        6.1.4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应对股权质押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6.2 研究启示
        6.2.1 上市公司大股东应合理控制股权质押比例
        6.2.2 上市公司应从源头上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
        6.2.3 大股东应积极利用国资力量化解股权质押风险
        6.2.4 相关监管机构应强化与股权质押相关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参考文献
致谢

(6)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物品
        二、生态公共产品
        三、生态足迹模型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
        一、外部性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生态资本理论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自然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水资源供给概况
        二、大气资源供给概况
        三、土地资源供给概况
        四、森林资源供给概况
    第二节 物质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污水处理厂建设概况
        二、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概况
        三、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概况
    第三节 制度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水环境类制度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概况
        二、大气环境类的制度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概况
        三、土地资源类制度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概况
        四、森林资源类制度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概况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一、2008-2018 年人均生态足迹概况
        二、2008-2018 年人均生态承载力概况
        三、2008-2018 年人均生态赤字概况
        四、2008-2018 年人均万元GDP与人均生态压力概况
        五、2008-2018 年生态协调系数概况
        六、2008-2018 年财政收支概况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与困境
        一、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困境
        二、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困境
        三、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困境
        四、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自然困境
第四章 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成因探讨
    第一节 政府因素分析
        一、政府管理职能边界的清晰程度
        二、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完善程度
        三、生态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投入水平
        四、生态公共产品供需均衡水平
    第二节 经济因素分析
        一、人均GDP收入水平
        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三、工业化发展水平
        四、内部工业化发展水平
        五、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六、旅游业发展水平
        七、地方科技水平
    第三节 社会发展因素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
        二、人口规模水平
        三、地方受教育水平
        四、城市就业水平
        五、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
    第四节 自然因素分析
        一、水资源供给水平
        二、废气污染物排放水平
        三、森林资源供给水平
        四、土地资源供给水平
第五章 优化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
    第一节 政府因素:完善生态公共产品的政府协同供给模式
        一、强化生态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意识,完善政府供给决策体制
        二、引入市场竞争的协同供给方式,构建市场交易体系
        三、培育社会组织协同供给理念,构建生态供需均衡机制
        四、构建政府合作PPP协同供给模式,完善供给效能评价制度
    第二节 经济因素: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发展格局
        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生态产业
        二、增强地区经济向好态势,提升公民收入水平
        三、重视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地区科技水平
        四、规范管理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市场投资格局
    第三节 社会因素:增强生态公共产品的社会参与供给力量
        一、加强生态公共产品文化宣传教育,提升地区生态教育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保障社会稳定程度
        三、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极大激发社会供给力量
        四、构建“智慧生态”发展模式,形成绿色发展格局
    第四节 自然因素:提升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监管力度
        一、强化水环境管理措施,完善水质监测评价系统
        二、完善大气环境法律制度,增强环保执法力度
        三、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机制,提高火灾预防能力
        四、完善土地整治策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状况
        二、国内关于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乡村教育的概念
        二、均衡发展的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的阐述
        一、均衡理论
        二、教育公平理论
        三、人力资本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一、X市基本概况
        二、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三、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判指标
        四、X市Y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地方政府有不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的倾向
        二、城乡差异化发展现状导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执行困难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调整背景下寄宿学生问题矛盾突出
第三章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影响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一、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主体
        二、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目标群体
    第二节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成因
        一、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制约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制约
        四、相关政策制度缺陷的制约
        五、主观人为因素的制约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可借鉴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山东省
    第二节 上海市
第五章 促进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坚持灵活变通相统一
        二、发挥政府主体的作用,注重政策宣传
    第二节 建立健全X市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实施县级义务教育管理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督评估机制
    第三节 提高X市教师队伍的水平
        一、提高教师选拔标准
        二、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一对一”帮扶
        三、提供强大的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学历
        四、提高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
        五、完善学校集资建设,实施“安居工程”
    第四节 增加教师收入,提升教师的招考力度
        一、提高教师待遇
        二、提升教师招考力度
    第五节 建立农村教育教学自信
        一、建立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二、提高乡村教师地位
        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五、建立乡村教育教学自信,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六、通过教育提高乡村人力资本的知识技能和精神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五、资料数据来源
    六、论文框架内容、创新点及不足
第1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1.1 相关概念
        1.1.1 生态旅游
        1.1.2 生态旅游业
        1.1.3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相关理论
        1.2.1 沟域经济理论
        1.2.2 山地生态经济理论
        1.2.3 生态旅游系统理论
        1.2.4 民族生态旅游理论
        1.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6 民族社会学理论
        1.2.7 民族经济学理论
    1.3 生态旅游与扶贫效应耦合性关系
        1.3.1 川西高原藏区发展现实选择
        1.3.2 生态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
        1.3.3 生态旅游与扶贫效应耦合性关系
        1.3.4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扶贫效应
    小结
第2章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影响因素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环境特点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3 生态环境条件
        2.1.4 气候水文条件
    2.2 综合区位分析
        2.2.1 交通区位
        2.2.2 生态区位
        2.2.3 经济区位
        2.2.4 旅游区位
    2.3 历史人文背景
        2.3.1 历史沿革
        2.3.2 民族文化
    2.4 生态旅游资源条件
        2.4.1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2.4.2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特征
        2.4.3 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及优势
        2.4.4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2.5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2.5.1 政治环境因素
        2.5.2 自然条件因素
        2.5.3 社会发展因素
        2.5.4 经济环境因素
        2.5.5 科技水平因素
    小结
第3章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1.1 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贯穿于生态旅游业发展
        3.1.2 推动了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3.1.3 有力促进了川西高原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3.2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 地理环境特殊
        3.2.2 生态环境脆弱
        3.2.3 社会环境复杂
        3.2.4 经济发展基础弱
    3.3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还非真正的现代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
        3.3.2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还有待提升
        3.3.3 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3.3.4 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滞后
        3.3.5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3.6 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
    3.4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发展理念仍然滞后
        3.4.2 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3.4.3 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3.4.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小结
第4章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时空评价
    4.1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基本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
        4.1.3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划分
        4.1.4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2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2.1 确定指标权重
        4.2.2 指标总权重
        4.2.3 评价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4.3 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指标量化分析
        4.3.1 评价指标量化评分档次
        4.3.2 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
        4.3.3 建立评价模型
    4.4 基于指标模型的时空评价
        4.4.1 时空评价的重要意义
        4.4.2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分
        4.4.3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
    小结
第5章 案例:甘孜州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5.1 甘孜州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5.1.1 战略地位显着
        5.1.2 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
        5.1.3 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5.1.4 生态旅游业发展态势总体向好
    5.2 甘孜州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2.1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5.2.2 旅游可进入性仍然较差
        5.2.3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备
        5.2.4 生态旅游管理水平较低
        5.2.5 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不够
    5.3 甘孜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3.1 高山峡谷生态旅游
        5.3.2 高原山地生态旅游
        5.3.3 原生态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5.4 甘孜州生态旅游业发展思路
        5.4.1 加速打造“一核两中心”
        5.4.2 着力拓展三轴发展
        5.4.3 积极建设三个旅游城镇圈
        5.4.4 扎实推动三大区域发展
        5.4.5 打造生态旅游业重点和旅游品牌
    5.5 甘孜州生态旅游业扶贫效应分析
        5.5.1 生态旅游业扶贫实践
        5.5.2 生态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
        5.5.3 生态旅游业扶贫效应评价
    小结
第6章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建议
    6.1 可持续发展思路
        6.1.1 以建设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6.1.2 构建现代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6.1.3 发展基本原则
        6.1.4 产业发展路径
    6.2 可持续发展建议
        6.2.1 制度保障体系
        6.2.2 发展对策建议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生态旅游业扶贫效应调查问卷
    附表2: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调查问卷
    附表3:川西高原藏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表
    附表4:甘孜州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系统构成一览表
    附表5:甘孜州主要生态旅游资源统计表
    附表6:甘孜州主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表
    附表7:甘孜州旅游扶贫村统计表(2016-2019)
    附图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
    附图2:国家生态重要性评价图
    附图3:国家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附图4:四川省五大生态旅游发展片区区位图
    附图5: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附图6: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开发空间格局
    附图7:川西高原藏区旅游景区带动扶贫村分布示意图
    附图8:川西高原地区高程图
    附图9:川西高原藏区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附图10: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民族特色村寨分布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研究课题
致谢

(9)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
        (二)弱势儿童群体亟待支援
        (三)大学生承担着弘扬志愿精神的重任
        (四)日本志愿行动激励机制比较完善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志愿行动
        (二)志愿者
        (三)志愿组织
        (四)志愿精神
        (五)教育志愿行动
        (六)激励机制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四)教育统计法
    六、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激励理论发展脉络
        (二)人本主义激励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
        (三)本研究分析框架的建构
    七、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的价值意蕴
    一、教育志愿行动的价值基础
        (一)实意生活的德性关照
        (二)公共生活的行动范式
        (三)完满生活的追求
    二、教育志愿行动的价值特征
        (一)育人与自助的双重成长
        (二)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三)对同质化的积极扬弃
    三、教育志愿行动的当代意义
        (一)促进社会和谐
        (二)助推教育现代化
        (三)重塑中国青年形象
第二章 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教育志愿行动的思想孕育与实践历程
        (一)教育志愿行动的思想渊源
        (二)教育志愿行动的古代实践
    二、近代教育志愿行动的兴起
        (一)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二)日本近代公益组织萌芽
    三、现代教育志愿行动勃发历程
        (一)中国萌发公营教育志愿行动
        (二)日本民间教育公益组织兴起
    四、21世纪教育志愿行动的发展特征
        (一)中国教育志愿行动逐步规范化
        (二)日本教育志愿行动逐步法制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第三章 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现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思路
        (二)调查工具
        (三)调查样本
        (四)调查实施过程
    二、中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政府自上而下动员
        (二)地方性法规是建设法治环境的主力
        (三)志愿者普遍认同教育志愿行动的价值
        (四)动机管理兼顾个人与集体
        (五)依赖组织开展活动
        (六)评估反馈依赖组织自律
        (七)保障奖励以统筹调配为主
    三、日本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官民协作优化公共治理资源
        (二)法制环境比较完善
        (三)志愿者普遍认同教育志愿行动的价值
        (四)以教育常需培育动机
        (五)组织化程度较高
        (六)组织反馈坚持长周期、多轮次
        (七)保障奖励重视组织运营
第四章 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过强导致民间志愿组织缺乏活力
        (二)法制环境有待完善
        (三)自我价值认同困难
        (四)大学生志愿组织专业化不足
        (五)评估反馈不畅
        (六)保障不够充足
    二、日本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动机模糊现象突出
        (二)组织架构不健全
        (三)监管有余评估不足
    三、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宣传不足
        (二)筹资能力弱
第五章 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中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问题的成因
        (一)管控与激励失调
        (二)志愿者教育推进艰难
        (三)志愿组织成长缓慢
        (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二、日本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问题的成因
        (一)日本人的“娇宠”心理
        (二)被动式发展模式
        (三)管控宽松导致监管评估不足
    三、造成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共性问题的成因
        (一)公民心理尚未成熟
        (二)中国的“业余性”与日本的“过依赖”
第六章 完善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策略的思考
    一、中日经验的相互借鉴
        (一)中国经验对日本的借鉴意义
        (二)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二、建构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原则的思考
        (一)立足本土文化背景
        (二)以满足需要为核心
        (三)尊重个体差异
        (四)尊重人的完整发展
    三、完善我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的路径
        (一)简政放权激发民间志愿组织活力
        (二)深度优化法制环境
        (三)激发志愿责任担当
        (四)大力培育大学生志愿组织
        (五)评估反馈倾听多方声音
        (六)资税双管齐下保障物资供应
        (七)营造崇尚互助精神的舆论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参与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国大学生教育志愿者访谈提纲
附录三 日本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参与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日本大学生教育志愿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中国访谈样本一览表
附录六 日本访谈样本一览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财务危机及其特征
        2.1.2 财务风险
        2.1.3 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危机管理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3 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现状分析
    3.1 ST东海洋公司概况
    3.2 Z-Score模型分析
        3.2.1 Z-Score模型指标介绍
        3.2.2 Z值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表现
        3.3.1 企业巨额亏损
        3.3.2 现金流匮乏
        3.3.3 偿债能力不足
        3.3.4 营运能力欠佳
4 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原因分析
    4.1 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4.2 违规提供担保
    4.3 资产质量不高
    4.4 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4.4.1 内部控制未有效执行
        4.4.2 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5 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应对措施
    5.1 ST东海洋公司目前措施
        5.1.1 归还占用资金
        5.1.2 转让三文鱼业务资产
    5.2 ST东海洋公司措施评价
    5.3 ST东海洋应对措施建议
        5.3.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5.3.2 加强资金管理
        5.3.3 资产重组
        5.3.4 债务重组
        5.3.5 加强内部控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启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简论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J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 易慧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TZ会计师事务所对设备制造公司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唐易.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金贵银业为例[D]. 饶文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D]. 张皓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以水晶光电为例[D]. 魏萌.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云南省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 刘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吕荣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川西高原藏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蔡新良.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2)
  • [9]中日大学生教育志愿行动激励机制比较研究[D]. 刘丽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10]ST东海洋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D]. 丘嘉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