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刊标题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标题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分析

一、对《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语桐[1](2019)在《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篇目索引的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为研究对象,以探析二者的编辑出版规范为研究目的。在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现状调查方面,利用访谈调查法对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全国报刊索引》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制流程进行探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文献中心搜集到的170个篇目索引成品进行探究,发现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均缺乏规范,成因在于目前不存在针对性篇目索引的成文规范。运用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全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发现编制工作分为文档形式转化、基础数据着录和验收、印刷版期刊编辑阶段,具有技术手段优越、着录工作效率高、岗位分工明确的优势,但存在未实现全面自动化、着录质量管理不完善、专业能力尚待提升的局限性。该刊的款目格式具有较为成熟、规范、符合学科要求的优势,存在只适用于报刊文献、篇目索引符号繁琐、着录项目脱离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基于事实依据,从促进篇目索引事业发展、提高篇目索引质量、优化检索者使用感受三方面阐述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必要性,并从编制步骤基本稳定且评价标准可以客观描述、款目格式问题矛盾较为突出且有相关国家标准作为基础,认为加强规范具有可行性,最后指出规范研究应遵从科学性、通用性、标准化、系统性、灵活性五大基本原则。在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究编辑出版规范方案,认为加强篇目索引编制工作应以专业性、全面性、时效性为目标,指出篇目索引当前工作本质为计算机辅助编制,现有编制环节为选题、选取文献、着录、编排、校对、定稿,并综合篇目索引和编辑出版两种学科角度将现有编制环节完善补充为选题策划与论证、选取文献、着录、制定篇目索引规则、款目标引、款目排序、技术整理、三校一读、定稿,并在局部流程规范方案里,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论述以上环节,最后归纳出篇目索引编制流程的编辑出版规范。在篇目索引款目格式方面,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编辑出版规范方案,基于篇目索引学科特点和国家标准GB3793-83《检索刊物条目着录规则》,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献、专着析出文献、学位论文、专着六种文献源,探讨冗余着录、篇目索引符号、增设着录项目等问题,形成规范款目格式意见基础。再总结意见,将款目格式分为析出文献和整本文献,强调篇目索引符号的使用方法和着录项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最后归纳出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

张立伟[2](2015)在《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出版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进化都与出版技术密不可分,出版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的真实缩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蓬勃发展。目前,从科技史角度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站在多学科视角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科学发展、深化中国出版史研究、完善出版史学科体系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发展、IPV6核心网及3G移动网络技术在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等重大技术突破为线索,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过程划分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奠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繁荣,也带来了包括科技、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一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出版领域得到应用,我国实现了一系列出版技术的突破。第一,实现了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重大突破,汉字实现了数字化;第二,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印刷业进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崭新时期;第三,磁、光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信息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我国出版领域数字化的基础,电子出版技术开始出现,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巨大变革。我国在对国外各类磁带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引进的基础上,研发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CUJA)和《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光盘版);出现了以软盘形式出版的电子期刊;方正书版、科印微机排版系统、华光普及型(BD)排版系统、4S高级科技文献书刊编排系统、"WP"软件等计算机排版软件得到了初步应用,我国出现了期刊的数字化萌芽。1994年4月20日,一条带宽只有64K的国际专线接入中国,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在文化产业崛起、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逐步兴起。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在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赋于了传统期刊出版方式和运营模式以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也给期刊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网络信息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期刊采编技术、制版及印刷技术、发行及阅读技术的数字化变革,期刊出版逐步向网络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IPV6核心网的建立及移动3G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期刊稿件采编技术发展方面,期刊网络采编系统被广泛采用,一批期刊群采编平台得到了建设与发展,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期刊的数字发行与阅读发面,一些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得以建立,期刊发行实现了开放阅读、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3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开始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向移动媒体终端,三网融合、三屏功能合一技术进一步深入,数字期刊的移动终端阅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采用P2P技术并集合了Flash动画、tvc视频、音频、web控件、3D技术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催生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壮大,VIVA无线新媒体手机杂志等一书手机期刊出版平台迅速发展。同时,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的变迁。我国一些数字期刊出版平台先后采用了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专业期刊平台呈现出市场分工逐步细化的态势;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期刊出版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史,其变迁过程呈现出迅速性、渐进性及集成性的特征;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文化产业的崛起与繁荣、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等因素推动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并对传统期刊出版业产生了双重影响。未来,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其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产业链条及行业标准、版权保护及监管机制、集群创新及赢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要彻底扫除上述发展的障碍,实现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持续创新,就必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要不断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在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期刊数字出版的集群创新机制及有效的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实现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范兴坤[3](2010)在《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针对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特别强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实现社会管理的规则是党的政策,而非法律,即使是在已改革开放30年、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今天,长期以来依靠政策和行政系统实现社会管理的传统仍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国家管理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的首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图书馆事业领域制定颁布的地方法规、行政法规及各种制度,都仍然是在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和各级政府社会发展政策框架下发挥作用。因此,对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和了解,必须在对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对政府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指导政策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和社会环境政策的了解,需要有适用的科学方法。政策科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开创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基础雄厚、专业系统、研究手段多样的成熟学科,并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实践和学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图书馆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起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问题,也开始尝试结合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研究,期望通过借助政策科学的帮助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但惜乎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研究深度也稍嫌不够。该论文是在宏观上将我国1978-2008年三十年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作为考察对象,以政策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作为工具,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及政策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论文第一章《导论》部分,定义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对以政策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评介,介绍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作为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的综合性介绍部分,分别以阶段性方式和综述性方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认为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的指引下,图书馆事业通过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始形成符合事业客观规律的政策体系,逐步实现了事业政策的科学化、客观化,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效率化和效益化的发展;在篇章结构上,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全面介绍了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社会环境,包括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8)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及挫折,介绍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了1949-1978年间的政策演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后,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直接引导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图书馆界的努力方向;该章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系统现实状态,分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四个方面讨论了中观政策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四章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主体情况,分别介绍了国家立法机关、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各级行政及事业管理部门、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种类及政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第五章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部分,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情况,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建设、建筑等几个方面,对我国30年来在这些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分类缕析和总结述评,使各领域的政策沿革通过研究变得更为清晰,并据此总结出这些政策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第六章是研究的实证部分。图书馆立法是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政策分析的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的问题,按照政策过程划分模式,以立法的提出、法律的制定、法律实施、法律监测、法律效果评价、法律修正和终止的六个阶段讨论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过程,对立法在不同阶段的观点、立法背景、立法理论研究及立法进度进行了汇总和综述性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的图书馆法建设在立法基础、立法程序和进度发展上是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客观现实的,图书馆界和社会在《图书馆法》立法上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在结束语部分,以从制度建设角度考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三个部分陈述了作者对我国1978年以来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的总体认识,认为政策建设的基础在于图书馆事业的制度设计,需要从事业制度设计的基本点着手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当前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为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未来,图书馆事业政策需要检讨、完善、优化,基于法制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更需要新的发展。该论文的研究设想,是通过借用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与图书馆理论,以“政策科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在研究图书馆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覆盖领域上,实现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各领域政策的全面概括;在纵向政策整合上,实现对30年间主要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变化沿革的条理化分析;在研究目标上,实现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政策承前启后的价值论证;在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但种种研究设想,受研究者理论水平、专业背景和研究时间、研究手段、资料完整度、资料取舍标准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每一个方面都只能部分地实现,而且在个别问题的研究上还逃不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深感自己以后还需要更多地潜心学习,并在该论文研究方向上继续努力。对于已完成论文的不足,欢迎各位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王雅戈[4](2007)在《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 ——兼论民国索引史》文中指出民国农业文献,通常是指中华民国时期产生的与农村社会、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等内容相关的各类文献的总称,有时也泛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农业文献。狭义地说,民国农业文献仅指1912年至1949年期间国内的农业文献,且不包括翻印或重印的古籍文献以及国外的文献。广义而言,民国农业文献指产生于包括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内的,甚至上溯到鸦片战争前后时期的,与中国农业问题内容相关的各种类型、各个国家、各种语言文字的农业文献。本文所研究的民国农业文献,具体指近代以来中国国内产生的汉文文献。限于条件和项目任务,外文文献和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均不包含在本研究范围之内。民国农业文献是中国文化典籍史上特定阶段(民国时期)、特定领域(农业历史)所产生的文献,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农业文献记载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是研究民国时期农业、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民国农业文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损耗,大部分已经纸张松脆、结块,有的已经失去了使用的可能性;在翻阅或利用过程中,还经常发生人为损坏或遗失现象,有的甚至已经不复存在;加之纸质文献的查询、阅览、传播局限很大,开发利用极为不便。因此,在传统方式收藏、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字化文献整理技术手段,系统地收集、整理民国农业文献,传播和利用民国农业文献,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相关的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也是农史学界以至国家范围内信息资源保护和文献开发刻不容缓的重要研究任务。本文采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研究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的整理。(1)民国农业文献索引史研究。索引是治学的利器,是传统方式下最有力的信息组织基础工具之一。本文对民国文献索引史进行了回顾,并以万国鼎先生的索引成就为主线,研究民国农业文献索引史。万国鼎先生的索引学成就主要有索引排检法、索引学理论、索引教育、索引编纂、主持索引机构工作等方面,本文对他的索引学成就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万国鼎先生在“索引运动”理论研究和索引排检法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他编纂的《新桥字典》和他领导编纂的《农业论文索引》进行了重点评析。研究民国农业文献索引史的启示是,图书内容索引和期刊主题索引是整理民国农业文献、研究民国农业问题的有力工具,其索引思想,索引原理、技术、方法,对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可以提供参考。(2)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重点研究了民国农业文献索引自动编纂、民国农业文献电子图书编纂、民国农业文献数据库建设和民国农业文献主题网关构建等方面的内容。①民国农业文献索引的自动编纂。主要研究了机编索引的步骤与方法,对索引之星、WORD索引软件和自编语词索引软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索引排序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中国茶叶问题》索引编纂为例,对机编索引的方法和索引软件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经过研究认为,索引是以信息资源中知识单元的标记符号——主题概念或语词等微观内容为对象,通过标引词或词串的方式,指引内容的检索,对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开展农史研究具有一定作用。②民国农业文献电子图书编纂。对电子图书的存储格式进行了综合评介,分析了民国农业文献电子图书编纂的意义和技术要点。以民国农业图书《中国茶叶问题》和金陵大学学位论文《二十种柑橘类果树比较形态及杂交育种之初步研究》为例,应用Easy CHM软件,对民国农业文献电子图书编纂进行了实验。③民国农业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馆藏为主要对象,建立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档案资料、地方文献等6种民国农业文献数据库,数据库的类型有题录型、全文型、图像型、图文对照等类型。④民国农业文献主题网关构建。系统论述了主题网关的理论和方法,得出了主题网关是优质网络资源信息服务的精选器和精确导航器的结论,对主题网关建设中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元数据制定、主题和分类标引、可视化检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茶文献主题网关构建为例,对民国农业网络资源的信息组织进行了实验。民国农业文献主题网关的构建对提高农史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有必要扩大构建的范围。总而言之,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实证调研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信息组织技术,对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进行了试验,开展了大规模的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将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民国农业文献的数字化整理,对于农史学科而言,是引入一种新方法、新技术,是一种移植创新;对于情报学而言,是本学科理论和方法在某一具体学科实际应用的探索,是一种实践创新。希望本研究对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和农史研究有所裨益。

陶新宇[5](2004)在《《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文献来源广泛,信息量大,对应书本式检索工具《全国报刊索引》,具有社科和科技2个单列库,基本覆盖了全国邮发和非邮发的主要期刊,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本文就其特点、使用技巧加以论述。

谈鹤玲[6](2004)在《论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学术期刊》、《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提出规范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内容分类、界面与功能、出版周期、文献标引等 ,试图制定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 ,加强数据库标准化建设 ,其目的是使学术信息检索的途径与方法一致 ,以便真正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

王云娣[7](2002)在《广采博收 嘉惠学人——网络环境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特色与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使用及其特色与效应

章成志[8](2002)在《基于文本层次模型的Web概念挖掘研究 ——基于概念语义网络的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目前Web文本挖掘工具的不足之处,综合运用文献信息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数理统计知识,构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信息提取模型,即文本层次模型,针对因特网上三种结构类型数据,进行了基于知识库,即基于概念语义网络的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研究。本项目研究具有如下意义:使分类知识库建设系统化和流程化;提供因特网页面和普通文本的标引源选择方案及主题提取时的权重方案;提高同义词的识别能力;增强未登录词挖掘能力。 文本分类知识库的构建主要是利用了数据挖掘技术,数理统计知识,在进行关键词与分类号的相关度度量时,我们为了克服以前度量方法的缺陷,引入了Dice测度的方法。为了确定知识库的规模,我们对Web概念挖掘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进行抽样分析,选择了一个整体性能较好的分类知识库,另外还引入篇名知识来进一步完善分类知识库。 在进行Web文本的主题提取时,为了区分网页不同标引源的主题表达能力,本文根据一定规模的数据调查结果,确定了具有文献依据的权重方案,对文本不同标引源的测试,获得了页面和普通文本的标引源选择方案,随后还对文本多主题挖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在同义词的识别上,首次引入《同义词词林》,作为语义体系,提出了基于《同义词词林》语义体系的同义词识别算法,利用词汇间的语义相似度度量,来进行同义词识别,提高了同义词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此外,在进行文本的自动分类时,将语义相似度匹配代替了字面相似度匹配,提高了文本的自动分类能力。 为了解决未登录的挖掘问题,提出了基于字词正向扩展的未登录词识别方法,不同于N-Gram模型的是,本方法不需庞大的语料库,利用局部统计信息即可识别出具有检索意义的未登录词。 本文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实际测评结果,证明整个系统的可行性。 Web概念挖掘系统采用Borland Delphi6.0,Nicrosoft Visual C++6.0以及Microsoft Visual Foxpro6.0开发。

刘云[9](2002)在《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完整的书面篇章由篇章名称和篇章内容组成,研究篇章内容里的自然语句语法的文章较多,研究篇章名称语法的文章比较少见。而篇名的重要性对于篇章来说,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本文专门研究汉语篇名的篇章化,也就是一个自然语句在充当篇名的时候要做哪些变化以适应篇名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引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论题、目标、意义和研究素材,这一部分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铺垫。阐述了本文选用“篇名”而不用“标题”的理由,本文研究的论题和目标,并详细地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包括已有的研究和本文的思路,最后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素材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是第三、四、五、六章的综述,表明本文对篇名的总体认识,主要论述了篇名的性质、特点和篇章化。从篇名与篇章内容的关系、篇名对时体的选择、篇名的语序和篇名的词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篇名的称名性;从篇名自身、篇名的理据、篇名的历史和篇名的倾前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篇名的话题性。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篇名的简省性,从七个方面探讨了篇名的吸引性。最后,在篇名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篇名语句与自然语句的差异提出了本文的核心内容——篇章化,指出了篇名篇章化的动因和手段。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篇名的性质、特点和篇章化,这一章还专门选取七音节篇名作为个案来看篇名的性质、特点和篇章化。 第三章专门论述隐含,首先从并列结构的隐含、孤立结构的隐含、不完全结构的隐含、分句的隐含和某些特殊格式的隐含五个方面宏观地探讨隐含在篇名中的表现。接着具体地从形式标记、类型和动因三个方面探讨了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结构,从结构类型和语义类型两个方面探讨了隐含型孤立结构,从复句关系词语的单用、复句关系词语的配对使用以及篇名的话题性对关联词语使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隐含型复句。 第四章专门论述省略,首先从时体助词“了”的省略、结构助词“的”的省略、介词的省略和量词的省略等四个方面宏观地探讨省略在篇名中的表现。接着从韵律要求和韵律解释的角度详细探讨了篇名中的省略介词的述宾带宾结构。 第五章专门论述移位,首先从纯粹的语用因素和格式的需要等两个方面宏观地探讨移位在篇名中的表现。接着从结构、音节因素和组成因素等方面具体探讨了移位的粘合式偏正结构。 第六章专门论述了标记,本文把标记分为语词标记和标点标记两类。首先宏观地阐述了语词标记的确认和作用,接着具体地从词性、结构、位置和频率方面探讨了语词标记,最后还分析了篇名的一个中标记“话”。对于标点标记,重点研究了其中的冒号和省略号。 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语,主要对本课题工作的总结和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张宇萌,马张华[10](2001)在《利用篇名数据库自动完善后控词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论述后控词表的建立原理、完善方法,指出实现自动完善、自动维护是后控词表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针对已有的文献篇名数据,提出一套利用篇名数据自动完善后控词表的方法,并用计算机实现。

二、对《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篇目索引研究情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现状探究
    2.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的现状分析
        2.1.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的现状调查
        2.1.2 篇目索引现有编制流程规范的问题及成因
    2.2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的现状分析
        2.2.1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的现状调查
        2.2.2 篇目索引现有款目格式规范的问题及成因
3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事实依据和思路
    3.1 篇目索引典型案例
        3.1.1 《全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流程
        3.1.2 《全国报刊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势与局限性
        3.1.3 《全国报刊索引》的款目格式
        3.1.4 《全国报刊索引》款目格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3.2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思路
        3.2.1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必要性
        3.2.2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可行性
        3.2.3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基本原则
4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的编辑出版规范方案
    4.1 规范篇目索引总体编制流程
        4.1.1 引入篇目索引专业编制环节
        4.1.2 引入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环节
    4.2 规范篇目索引局部编制流程
        4.2.1 确定选题
        4.2.2 选取文献
        4.2.3 款目着录
        4.2.4 制定篇目索引规则
        4.2.5 款目标引
        4.2.6 款目排序
        4.2.7 技术整理
        4.2.8 三校一读
        4.2.9 定稿
5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方案
    5.1 规范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意见基础
        5.1.1 期刊论文款目格式
        5.1.2 会议论文款目格式
        5.1.3 报纸文献款目格式
        5.1.4 学位论文款目格式
        5.1.5 专着文献款目格式
        5.1.6 专着析出文献款目格式
    5.2 规范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意见总结
        5.2.1 款目格式的主要类别
        5.2.2 篇目索引符号的使用方法
        5.2.3 着录项目的特殊情况处理
6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归纳
    6.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归纳
    6.2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归纳
        6.2.1 析出文献的款目格式规范
        6.2.2 整本文献的款目格式规范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概念界定、产业发展概况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期刊与杂志
        二、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
        三、期刊数字出版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一、传统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发展迅猛
        二、多媒体网络杂志数字出版初具规模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值波动中增长
        四、期刊数字出版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第三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三、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第一节 背景:改革开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二、落后的出版技术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四、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型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 汉字数字化与电子照排技术的突破
        一、"748工程"与汉字数字化
        二、彩色照排技术实现国产化
        三、汉字照排技术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存储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一、磁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五节 中国期刊的数字化萌芽
        一、高校学报论文磁带文献库的研制
        二、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的研制
        三、软盘电子期刊的发行
        四、计算机排版软件的初步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第一节 背景:文化产业崛起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
        一、文化产业崛起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兴起
        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革新
        三、网络及信息存储技术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变革
        一、期刊稿件采编流程的改变
        二、期刊编辑模式的转变
        三、计算机排版软件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制版及印刷技术的进步
        一、CTP技术实现期刊的计算机直接制版
        二、数字他直接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节 期刊发行技术、阅读方式变迁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一、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发行技术变迁
        二、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阅读方式变迁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轨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第一节 背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变革
        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广泛使用
        二、期刊群采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三、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发行技术的进步
        一、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的建立
        二、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行技术的应用
        三、期刊手机出版发行技术的兴起
        四、网络多媒体杂志的大量涌现
    第四节 期刊阅读技术的革新
        一、移动网络技术与期刊移动终端阅读
        二、多媒体互动技术与期刊多媒体阅读
        三、"开放存取"技术与期刊开放阅读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应用与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变迁
        一、期刊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的采用
        二、专业期刊平台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
        三、"网络发行量"概念的首次提出
        四、"云计算"技术实现期剥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迅速性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渐进性
        三、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集成性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技术基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社会动因: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
        四、文化动因:从文化产业崛起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学科支撑: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方兴未艾
    第三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影响
        一、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
        二、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
        三、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
        四、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五、对传统期刊出版业的双重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
        三、教育与科研是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四、业界的合理竞争是推动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要加强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
        二、期刊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
        三、"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四、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五、期刊数字出版技木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
    第三节 当前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状况凸显
        二、产业链条尚不健全,行业标准严重滞后
        三、版权困局亟需破解,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集群创新水平不高,有效的赢利模式还未真正形成
    第四节 提升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
        三、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
        四、促进期刊数字出版集群创新,逐步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关键词释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框架
    1.3.5 论文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1.3.6 论文研究实现的创新点
1.4 本选题背景、现实价值、学术意义
    1.4.1 本论文选题背景
    1.4.2 现实价值
    1.4.3 学术意义
1.5 本论文选题研究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1.5.1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1.5.2 对三大图书馆系统共性与个性政策的包容问题
    1.5.3 时间、空间、层次、内容四维关系的处理 第二章 3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
2.1 三十年以来我国图书馆政策建设特点
2.2 三十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发展特征
2.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发展变化特征 第三章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环境
3.1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及环境
    3.1.1 建国后到文革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
    3.1.2 "文革"时期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3.2 三十年来对外开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3.2.1 我国学习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方法
    3.2.2 我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3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对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影响
    3.3.1 政治环境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3.3.2 文化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3.3.3 教育政策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以高校馆为例
    3.3.4 国家科技信息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第四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主体及所制定的政策
4.1 国家立法机关
4.2 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
4.3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事业部门
4.4 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
4.5 图书馆
4.6 其他 第五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各领域发展政策
5.1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的特点
5.2 管理现代化发展政策
    5.2.1 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政策
    5.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
    5.2.3 大众化服务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5.2.4 以检查和评估促发展
    5.2.5 设置图书馆管理机构
5.3 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发展
    5.3.1 1978年后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要相关法规政策
    5.3.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5.4 人力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
    5.4.1 197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相关法规政策
    5.4.2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5.5 技术现代化政策
    5.5.1 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发展政策环境
    5.5.2 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政策
5.6 图书馆建筑的技术性规则和标准 第六章 以政策分析法解析我国《图书馆法》立法
6.1 本研究中政策过程阶段划分
6.2 《图书馆法》的立法相关问题
    6.2.1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社会任务规定
    6.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预期及其实现
    6.2.3 以立法手段解决政策问题的思路来源
    6.2.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文化政策对图书馆立法的促进
    6.2.5 《立法法》为图书馆法的制订提供了技术条件
    6.2.6 《图书馆法》立法的前期准备基础
    6.2.7 对以立法解决问题的预期
6.3 《图书馆法》的制订
    6.3.1 《图书馆法》的性质
    6.3.2 立法活动历程
    6.3.3 《图书馆法》立法法律案的提出
6.4 图书馆法立法原则及相关内容规定
    6.4.1 基于法理的立法原则
    6.4.2 元政策问题及指导思想的规定
    6.4.3 正确处理图书馆法规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6.4.4 《公共图书馆法》中条款规范侧重点的处理
    6.4.5 对各领域问题的规范明确性和深度问题
6.5 《图书馆法》的实施
    6.5.1 《图书馆法》实施的原则
    6.5.2 《图书馆法》执行的政策工具
6.6 《图书馆法》实施的监测、修订与终结
    6.6.1 《图书馆法》实施过程中的监测
    6.6.2 《图书馆法》的修订和终止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从制度建设角度观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
7.2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7.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后记

(4)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 ——兼论民国索引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
2 民国农业文献现状与数字化进展
    2.1 民国农业文献现状
        2.1.1 民国农业文献的范畴及其保存现状调查
        2.1.2 民国农业文献类型及规模分析
    2.2 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研究进展
        2.2.1 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的研究现状
        2.2.2 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的研究内容
        2.2.3 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的技术方法
3 民国农业文献索引史研究
    3.1 民国文献索引史重要典籍研究
        3.1.1 我国近代索引史的开山之作——《老解老》评析
        3.1.2 中国近代索引史的里程碑——《引得说》研究
    3.2 近代文献索引研究的先驱——万国鼎索引成就研究
        3.2.1 索引运动
        3.2.2 万国鼎的农业文献索引编纂实践及其学术成就
        3.2.3 索引排检工具——《新桥字典》评介
    3.3 民国时期农业文献索引的典范——《农业论文索引》
        3.3.1 《农业论文索引》内容评介
        3.3.2 《农业论文索引》的标题词评介
        3.3.3 《农业论文索引》的特点
    3.4 小结
4 民国农业文献索引及电子图书编纂
    4.1 民国农业文献索引开发方案设计
    4.2 民国农业图书索引编纂
        4.2.1 机编语词索引
        4.2.2 机编主题索引
    4.3 索引软件应用与开发
    4.4 机编民国农业图书索引示例——《中国茶叶问题》索引编纂
    4.5 民国农业文献电子图书编纂
        4.5.1 电子图书的理论与实践
        4.5.2 民国农业文献电子图书编纂
        4.5.3 电子索引改进
    4.6 小结
5 民国农业文献数据库建设
    5.1 民国农业文献数据库开发平台简介
    5.2 民国农业文献数据库建设
        5.2.1 民国农业期刊篇名数据库
        5.2.2 民国农业图书书目数据库
        5.2.3 民国农业报纸全文数据库
        5.2.4 民国农业档案全文数据库
        5.2.5 民国农业学位论文图像数据库
        5.2.6 民国地方志图-文数据库
    5.3 小结
6 民国农业网络信息组织——主题网关构建
    6.1 主题网关的理论探讨
        6.1.1 优质网络资源信息服务的精确导航器:主题网关
        6.1.2 主题网关改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6.1.3 主题网关开发
    6.2 民国农业网络信息主题网关构建——以茶主题网关构建为例
        6.2.1 茶类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
        6.2.2 茶主题网关的元数据制定
        6.2.3 茶主题网关的信息组织
        6.2.4 茶主题网关中嵌套搜索引擎
        6.2.5 茶主题网关的二次文献功能
    6.3 茶主题网关检索示例
    6.4 小结
7 结语
附录1:《农业论文索引》标题表
附录2:《民国农业论文索》二级标题词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报刊索引》简介
2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特点
    2.1 收录全面
    2.2 操作简便
    2.3 检索功能全
    2.4 输出方式灵活
    2.5 字段多速度快
    2.6 标引科学
    2.7 更新及时
3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使用技巧
    3.1 选择检索途径
    3.2 输入检索式
    3.3 “索引词”词库
    3.4 检索结果浏览
    3.5 保存和打印
    3.6 格式控制
    3.7 二次检索

(6)论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术期刊数据库内容的分类
    1.1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数据库的状况
    1.2 应规范学术期刊数据库内容的分类
2 数据库的检索界面与功能问题
    2.1 应规范数据库的检索界面与功能
    2.2 界面的稳定性
3 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出版周期与收录问题
    3.1 定期出版的数据库滞后现象严重
    3.2 数据库本身各期的收录问题
4 文献标引

(8)基于文本层次模型的Web概念挖掘研究 ——基于概念语义网络的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Web概念挖掘研究综述
    1.1 Web概念挖掘研究综述
    1.2 同义词识别研究综述
    1.3 未登录词挖掘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文本层次模型的提出与建立
    2.1 文本层次研究综述
    2.2 文本层次模型的提出与建立
第3章 Web概念挖掘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总体设计
    3.3 试验数据概述
第4章 Web概念挖掘用分类知识库的制作
    4.1 关键词(串)-分类号关联研究综述
    4.2 关键词(串)-分类号关联方法
    4.3 分类知识库的制作
    4.4 分类知识库的测评
    4.5 篇名知识库制作
第5章 Web概念挖掘中标引源权重方案的确定
    5.1 标引源权重研究综述
    5.2 标引源权重方案的确定
    5.3 文本多主题挖掘
第6章 基于语义体系的同义词挖掘
    6.1 基于字面相似度和词素相似度算法的不足之处
    6.2 《同义词词林》简介
    6.3 基于《同义词词林》语义体系的相似度算法
    6.4 同义词挖掘系统设计
第7章 Web概念挖掘系统中未登录词挖掘
    7.1 基于字词正向扩展的未登录词挖掘方法
    7.2 未登录词挖掘系统设计
第8章 Web概念挖掘系统的使用与测评
    8.1 Web概念挖掘系统的使用与测评
    8.2 同义词识别系统的使用与测评
    8.3 未登录词挖掘系统的使用与测评
    8.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
    1.1 本文的论题和目标
        1.1.1 题解
        1.1.2 论题
        1.1.3 目标
        1.1.4 意义
    1.2 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
        1.2.1 已有的研究
        1.2.2 本文的思路
        1.2.3 本文研究的素材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篇名的性质、特点和篇章化
    2.1 篇名的性质
        2.1.1 引言
        2.1.2 称名性
        2.1.3 话题性
    2.2 篇名的特点
        2.2.1 简省性
        2.2.2 吸引性
    2.3 篇名的篇章化
        2.3.1 引言
        2.3.2 篇名语句和自然语句的差异
        2.3.3 自然语句篇章化的动因
        2.3.4 篇章化的手段
    2.4 一个个案:七音节篇名
        2.4.1 七音节篇名的使用情况
        2.4.2 七音节篇名的结构特点
        2.4.3 七音节篇名体现的性质、特点和篇章化
第三章 篇章化手段之一——隐含
    3.1 隐含与篇章化
        3.1.1 隐含在篇名中的表现
        3.1.2 隐含对篇名性质和特点的体现
    3.2 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
        3.2.1 引言
        3.2.2 隐含型并列的形式标记
        3.2.3 隐含型并列的类型
    3.3 篇名中的隐含型孤立结构
        3.3.1 引言
        3.3.2 孤立结构的结构类型
        3.3.3 孤立结构的语义类型
    3.4 汉语篇名的话题性与复句关系词语
        3.4.1 引言
        3.4.2 篇名中复句关系词语的单用
        3.4.3 篇名中复句关系词语的配对使用
        3.4.4 篇名的话题性对关联词语使用的影响
        3.4.5 余论
第四章 篇章化手段之二——省略
    4.1 省略与篇章化
        4.1.1 省略在篇名中的表现
        4.1.2 省略对篇名性质和特点的体现
    4.2 述宾结构带宾语的韵律解释
        4.2.1 引言
        4.2.2 韵律要求
        4.2.3 韵律解释
        4.2.4 后缀
第五章 篇章化手段之三——移位
    5.1 移位与篇章化
        5.1.1 移位在篇名中的表现
        5.1.2 移位对篇名性质和特点的体现
    5.2 粘合式偏正结构
        5.2.1 引言
        5.2.2 结构和音节因素
        5.2.3 组成因素
        5.2.4 余论
第六章 篇章化手段之四——标记
    6.1 语词标记
        6.1.1 语词标记及其作用
        6.1.2 语词标记面面观
        6.1.3 一个个案分析:篇名的中标记“话”
    6.2 标点标记
        6.2.1 添加标点
        6.2.2 删略标点
        6.2.3 一个个案:篇名中的冒号
        6.2.4 一个个案:篇名中的省略号
    6.3 其它
第七章 结语
    7.1 对本课题工作的总结
    7.2 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不足
    7.3 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后记

(10)利用篇名数据库自动完善后控词表(论文提纲范文)

1 后控词表的编制方式
2 数据的提取和数学方法
    2.1 数据的提取
    2.2 计算模型
3 计算机实现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常用词归类出现的情况
    4.2 罕用词归类的情况
    4.3 篇名中出现歧义现象对归类的影响

四、对《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D]. 张语桐.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2]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张立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3]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 范兴坤. 南京大学, 2010(07)
  • [4]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 ——兼论民国索引史[D]. 王雅戈.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4)
  • [5]《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刍议[J]. 陶新宇. 现代情报, 2004(09)
  • [6]论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J]. 谈鹤玲. 现代情报, 2004(01)
  • [7]广采博收 嘉惠学人——网络环境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特色与效应[J]. 王云娣. 现代情报, 2002(06)
  • [8]基于文本层次模型的Web概念挖掘研究 ——基于概念语义网络的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研究[D]. 章成志.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9]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 刘云. 华中师范大学, 2002(02)
  • [10]利用篇名数据库自动完善后控词表[J]. 张宇萌,马张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03)

标签:;  ;  ;  ;  ;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标题数据库”分类主题检索效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