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个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四个多样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田歧瑞[1](2017)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之德、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事关立德育人成效,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为先为本形态的正向肯定性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矛盾,是理解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先回答的本源性、基础性、内在性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党中央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把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为此,本选题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选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教育学、高等教育质量等理论知识,着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逻辑和实际相结合,聚焦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来源生成、有效管理、提升策略等五大基本问题,由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论构成。导论:主要阐述选题基本缘由,综述学界开展的相关研究,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针对不足继续前行。本选题坚持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遵循,努力克服研究的重点、难点,期冀创新性回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第一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理论把握。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含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涵、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从分析质量、教育质量基本概念入手,辨析相关相近概念,首先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含义,界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即“什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主要勾勒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来源生成、有效管理、提升策略等基本问题,构成本选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框架结构。第二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本体要素、载体要素、条件要素。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本体要素,充分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多样类型等实际,明确大学生的重要地位,立德育人、为先为本,培养全面发展合格可靠的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本源、根本、意义诞生处;教育、管理、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和主要职能,依靠教育载体、管理载体、服务载体的实践运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实现为先为本,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政策、资源环境、组织领导等条件,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立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形态实现,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条件要素。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画像”。第三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来源生成。主要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来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生成于丰富实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反思破解之中。从历史维度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9年)、改进提高阶段(1990—2003年)、创新提升阶段(2004—至今)中质量不断生成;从实践维度看,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丰富实践、主阵地丰富实践、多方合力育人丰富实践质量不断生成;反思并破解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生成的强劲生长点,从反思问题维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反思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创新发展不平衡、实际效果欠佳的必然结果。通过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来源生成,清晰过去三十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巨大成绩,明确质量是基于实践而非测量检验出来的基本道理,表明坚持问题导向、反思破解问题对质量生成的重大意义。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管理。主要分析人们更加自觉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属性内在约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质量色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效管理问题。有效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遵循全员育人要求,高校干部切实担当领导责任、主渠道主课堂教师同向同行、建强骨干力量确保管理到位,打造三支专门力量、带动广大教师全员齐心育人。要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规律性要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进全过程持续育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针对性实效性要求,各方都围绕大学生、关照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第五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主要论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质量的原则策略,从树立新理念、拓展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环境的内在基本原则要求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理念先行,要牢牢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等新理念;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始终把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放在首位、用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蕴育涵化、将培养大学生能力素质当作重心,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原则策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大力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园地、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作用、扩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视野,营造积极晴朗的良好网络环境,营造共同关心质量提升的良好社会环境、营造比较借鉴创新提升的良好开放环境。结论:主要概括总结本选题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开展研究的方式过程以及研究得出的基本观点、形成的基本认识,并指出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清晰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着力点和用功方向。

万小龙[2](2016)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极端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显着特点。首先在思想上建党,同时在组织上作风上进行建设,是毛泽东的建党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特点。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建设工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反复、辩证、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均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不同历史阶段关于党的思想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从古田会议起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党在思想建设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探索出了包括: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思想建设的核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武装是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思想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等一系列科学规律在内的宝贵经验。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实现全社会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其实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党的思想建设工作自身存在着“两面三层”的内在结构。理论建设和思想武装是思想建设工作的两个向度,也是思想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包含着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作用的三个层次,高级层次的思想建设解答党的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中间层次的思想建设重在中高级干部思想武装,基础层次的思想建设决定党员素质和党的群众基础。“两面”贯穿“三层”,“三层”中的每一层均有“两面”,是党的思想建设工作“两面三层”内在结构的简洁描述。党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相互保证,与作风建设相互检验,与反腐倡廉建设相互保障,与制度建设相互巩固,辩证统一于“五位一体”的党建总体布局之中。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工作面临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员队伍自身的多重现实挑战。政治上,中国道路和西方道路、“左派”和“右派”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立对抗,西方敌对势力在周边国家和地区鼓动颜色革命,先后发生在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和香港的“占中行动”提示中国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巨大风险;经济上,商品、货币、资本三大拜物教作为市场经济的永恒弊端,在中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干涉效应”,导致拜金主义流行,不断弱化党的政治思想教育成效,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社会上,经济成分与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客观上削弱了党的整合力和凝聚力;文化上,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进攻、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自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叠加交织,从信息的生产、传播、控制、效果等各个环节彻底重构了媒介空间的旧有格局,消解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控制能力,降低了党的舆论阵地的稀缺性与权威性,市场化、娱乐化倾向强力冲击文艺创作主旋律,威胁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党员队伍自身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信念缺失、本领恐慌的危机深重。面临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员队伍自身的多重现实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一是政治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创新,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高度;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体系和思想建设能力现代化;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党的思想建设的社会基础,筑牢国人“四个自信”;三是文化上理直气壮地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化体系;四是坚决全面从严治党,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补足全党精神之“钙”,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确保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吴滑[3](2016)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受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迎来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传统、反权威、反中心、非理性和多元视角等核心要素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区居民产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冲击。详加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反基础主义淡化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非理性主义模糊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反中心主义消解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多元化视角冲击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指导思想,反传统主义动摇了社区居民的精神信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居民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辨识度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认识不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乏力,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工作方法上注重灌输说教。因此,在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时,我们要用通过加强对居民后现代主义辨识,现代意识的培养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教育来对实现对居民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我们要不断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改善与居民的关系来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居民的有效影响;我们要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优化社区网络环境,强化社区管理功能来创造积极健康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向绪伟[4](2015)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人们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以社区、家庭、朋友为存在空间的“熟人共同体”逐步被以学习、职业岗位、网络为主导的“陌生人社会”所替代。而失去了亲缘、地缘身份束缚的人们开始追求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的社会交往,即时性、交互性的关系结构使得个体关注的视角从自我存在的意义建构延伸到社会共有的价值型塑,传统叙事中的政治中心、权威崇拜被自媒体时代的自由表达所消解。网络交往的兴起和自我权利的尊重使得人们的言语行为从压制语境中“有所顾忌”向着自由语境中“畅所欲言”转向,而这又带来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克服了现实社会场域中身份、地位、职位的差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自由、平等、和谐,促使人们在话语中更加自主、自由而任性;另一方面也因对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习俗的过度解构而导致个体责任意识的相对弱化和政治意识、国民身份的淡化,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化的难度。通过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什么”、“为什么”的探究,明确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为无产阶级整体利益服务的一种育人活动。“怎么落实”话语内容需要建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和谐的身份关系。因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仅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陈述,更是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以促使受教育者合目的转化的现实活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与空间等“资本量”的投入,还需要多学科知识“信息量”的相互补充以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的丰富与完善。唯有如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学术概念、实践方法和评价标准开展实际工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本量”的投入依赖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社会影响的拓展,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国际化、大众化和特色化可以增加其“资本量”,因而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是增加“资本量”的重要环节。满足个体的价值实现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协调统一;满足社会价值实现能够获得社会的支持与认可,保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中,能否满足人和社会的价值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本量”投入和评价的关键因素。而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借鉴中积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信息量”是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的基础。为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充分关注现代社会的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个体自由倾向,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之目的在于弄清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源、本质和实践的问题。其中:根源问题对应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如何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以及“为什么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本质问题对应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什么”、“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什么”以及“与其它话语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实践问题则对应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和“如何评价”。概括而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回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什么话由什么人说、在什么语境下说以及怎么说”,揭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如何发展”和“如何评价”。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中,作者以描述的方式揭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和功能,通过话语本质的理论探讨建构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础理论,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明确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挑战、发展机遇和方式转换,并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属性和中华民族文化品性的基础上论证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基本结构与价值要求,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明确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所应遵从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指引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方法指引。

刘新全[5](2013)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系于接受行为。如果受教育者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便不能从实质意义上开始,其目的和价值也得不到体现,因此接受行为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接受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核心,是完整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象的关键所在,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实效,必须要以接受行为作为理论主干,明晰接受主体视野中的“真实”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建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科学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性存在,必然受到主体与环境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文献分析方法、心理分析等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需要理论为基础,借鉴传播学受众理论、接受学(接受美学)、行为科学以及社会学特别是社会化理论的相关知识,以接受主体的现实生存为切入,从系统观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机制与过程,厘清其系统内部核心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要素的关联形式与作用方式。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的评估分析,明确影响接受行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进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优化方案和途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现实出发点与逻辑旨归达于统一。本研究首先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知识借鉴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接受者的现实生存为切入,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内涵、机制与过程的分析与界定。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内涵与过程的界定,提出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的“行为—过程”方法,并以此方法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进行了评估与致因分析,寻求导致接受行为不尽如人意的症结所在。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发生的内外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基础,本研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有效性的方案进行设计,提出了改进的范围与方式的择定原则,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调适与功能提升,社会环境优化与主体自觉方面进行分别阐释。主要结论是:(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是作为现实存在的接受者基于其自身现实生存或生活样态的感性经验与理性判断而对社会环境做出的一种能动反应。其过程主要是接受主体体认到其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状态与政治体系所设定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状态差距”,并且认为这种“状态差距”会对其个人发展或利益实现具有负面影响,在自身需要的内驱与外在“诱因”的刺激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的能动反应,通过知情意信行以及反馈调节等环节构成的完整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发生的内部机制是源自接受主体的,主要是需要驱动、角色预期—理性选择、情境感受—感性选择与社会比较等机制;而外部机制是外在环境(包括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角色引导、社会强化与群体认同机制。(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是:(1)接受前提:需要旺盛,然诱因呈供有缺失;(2)接受动机:多为素质与发展,然功利色彩浓厚;(3)接受环节上知识性认知丰富,价值性认知相对模糊;情感认同正向,然理性基础不足;意志-践行的有效转化不足,(4)最终结果:接受者信以为“真”与信以为“值”的纠结以及信念坚定与信仰多元化的矛盾。而造成上述接受行为现状的症结主要是接受动力不足和接受行为环节的转化不畅或断裂;而具体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诱因呈现不足,接受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之价值的经验欠缺。(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优化方案需要以人的生存方式为依据调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单位为依托,强化对单位人的教育;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普及对组织人的教育;以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为依托,扩展为原子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从中心到边缘的辐射与效果的累积;按照有限且有效的原则优化社会环境,经济方面重发展与公平,政治领域重廉洁与高效;文化方面重先进文化的弘扬与对大众文化的引领;对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彻以受教育者为本的理念,关切受教育者的需求与利益,对实践教学予以提升与拓展;对主体而言,要通过提高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发展之关系的认识,塑造稳固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世情、国情、民情,从而唤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自觉。

王宁宁[6](2013)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分析》文中提出党的思想政治,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服务于当今社会我党的思想政治政工作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为前提,在革命年代和和平年代的不同的时期,由于党工作的中心任务针对性不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完善其内容,通过阐述对不同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同体现时代性的分析的启示。

吴郁婷[7](20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育工作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心环节。在我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它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领域的科学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既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也是党的德育实践工作的发展需要。我党一贯非常重视德育工作,1999年K)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并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另外,这一课题还是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BKS072)的开题性论文。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来自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给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也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我国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对从整体性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对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开创我国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必将产生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在探索和回答新形势下党的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科学指导性理论,其内容不仅对党的德育新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提升,而且对党的德育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它是今后我党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指南。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理论脉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整体性为研究重点,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研究主线,来揭示它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价值、指导地位与实践方向。论文的内容结构:首先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同志的德育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在此基础上,探研总结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理论特征。通过较为系统地阐述这些特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育人工作的战略核心与战略方针,继而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党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育人主线,并提出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创新育人工作的主要原则与思想方法,积极完善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系。整篇文章从其整体性和“大德育思想”的视野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本文的创新之处正是在于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德育思想作为整体性研究,从而来揭示这一思想体系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发展性。党的德育理论十分丰富,继续加强对党的德育指导性理论的研究,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有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是我们后继需要更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张蔚萍[8](2012)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措施》文中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课题,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两面性的不断渗透、市场经济两重性的巨大影响、现代网络双重效应的不断显现、"四个多样化"给人们思想行为带来了新变化这四个方面。为此,必须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战略性新任务: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原则,严格遵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准则;必须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设一支坚强的政工队伍。

王健清[9](2012)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将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关乎社会主义事业进程,关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干部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应有之义。随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培养学习型干部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可以说,培养学习型干部已然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而进一步做好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工作,则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培养学习型干部,提高学习型干部的培养质量,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习型干部培养实践的现实呼唤。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是革命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对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的研究也必须贯彻“革命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提高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提出了必然的、明确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四个多样化”对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生成具有自己的内在机制,遵循着“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统一”、“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等规律。由于学习型干部的培养是干部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于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动机的形成,有助于学习型干部学习自觉性的培育,有助于完善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体系的完善。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工作不仅要借助于一定理论模型,遵循一定的规律,它还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ISO质量认证体系因其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严谨科学、管理效果良好而成为最有效的管理体系。ISO质量认证体系虽然是企业管理理论,但其理念对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从ISO质量管理理念入手,我们要确定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的三大目标:一是满足党和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二是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三是实现学习型干部培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干部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实现机制体制创新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

张蔚萍[10](2011)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课题及对策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新的情况和特点,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新课题。只有不断解决这些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不断改进中真正得到加强。新课题及对策措施突出的有以下五个方面: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切实解决政工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四个多样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个多样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理论把握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相近概念辨析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内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特征
        (一)思想政治性
        (二)全面统一性
        (三)合格可靠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界说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涵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归纳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本体要素
        (一)大学生本体及类型
        (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三)大学生的重要地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载体要素
        (一)教育载体
        (二)管理载体
        (三)服务载体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条件要素
        (一)制度政策
        (二)环境资源
        (三)组织领导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来源生成
    一、生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中
        (一)在恢复重建阶段中生成
        (二)在改进提高阶段中生成
        (三)在创新提升阶段中生成
    二、生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
        (一)基于主渠道实践的生成
        (二)基于主阵地实践的生成
        (三)基于各方合力育人实践的生成
    三、生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反思
        (一)之于理念认识不深刻的反思
        (二)之于创新发展不平衡的反思
        (三)之于实际效果欠佳的反思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管理
    一、打造三支队伍全员齐心育人
        (一)高校干部切实担当领导责任
        (二)主渠道主课堂教师同向同行
        (三)确保管理到位建强骨干力量
    二、遵循三因要求全过程持续育人
        (一)因事而化全过程持续育人
        (二)因时而进全过程持续育人
        (三)因势而新全过程持续育人
    三、坚持三个贴近全方位协同育人
        (一)贴近实际全方位协同育人
        (二)贴近生活全方位协同育人
        (三)贴近学生全方位协同育人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新理念
        (一)以生为本理念
        (二)立德树人理念
        (三)改革创新理念
    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有效途径
        (一)以理服人坚定理想信念
        (二)以文化人加强人文关怀
        (三)以实践育人增强能力素质
    三、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良好环境
        (一)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园地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
        (三)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视野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活动情况和主要学术成果

(2)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1.1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1 概念定义
        1.1.2 研究方法
        1.1.3 选题意义
    1.2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认识历程
    2.1 马克思恩格斯论党的思想建设
        2.1.1 时代背景与形成过程
        2.1.2 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
    2.2 列宁论党的思想建设
        2.2.1 时代背景与形成过程
        2.2.2 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
    2.3 毛泽东论党的思想建设
        2.3.1 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2.3.2 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创造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党的思想建设
        2.4.1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期间党的思想建设的发展
        2.4.2 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期间党的思想建设的发展
        2.4.3 十六大至十八大期间党的思想建设的发展
        2.4.4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发展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
    3.1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
        3.1.1 思想建党的起点: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3.1.2 思想建党的理论化:党的七大
    3.2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
        3.2.1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表述
        3.2.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
        3.2.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3.3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
        3.3.1 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
        3.3.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3.3.3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3.4 不断加强思想武装是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3.4.1 教育培训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武装的有效载体
        3.4.2 学教活动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武装的有力抓手
        3.4.3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5 思想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3.5.1 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的辩证关系
        3.5.2 思想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结构层次
    4.1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两个向度
        4.1.1 理论建设与思想武装是思想建设的两个向度
        4.1.2 理论建设与思想武装的辩证关系
    4.2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三个层次
        4.2.1 高级层次:思想建设主要解答党的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4.2.2 中间层次:思想建设重点在中高级干部的思想武装
        4.2.3 基础层次:思想建设决定党员素质和党的群众基础
    4.3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四组关系
        4.3.1 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相互保证
        4.3.2 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相互检验
        4.3.3 思想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相互保障
        4.3.4 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巩固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现实挑战
    5.1 政治:两条道路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立及其影响
        5.1.1“左派”“右派”概念的历史能指和现实所指
        5.1.2 中国道路和西方道路的激烈碰撞
        5.1.3“太阳花学运”和“占中行动”提示中国面临颜色革命风险
    5.2 经济:三大拜物教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弊端
        5.2.1 市场经济的弊端是全球性的
        5.2.2 三大拜物教弱化思想建设的成效
    5.3 社会:四个多样化削弱党的整合力凝聚力
        5.3.1 社会经济成分与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5.3.2 社会组织形式与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5.4 文化: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帝国主义与文明的冲突
        5.4.1 自媒体传播的特点
        5.4.2 自媒体传播对党的思想建设的影响
        5.4.3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明的冲突
        5.4.4 市场化、娱乐化冲击下的主旋律
    5.5 自身:四大危险凸显信念缺失与本领恐慌
        5.5.1 精神懈怠、消极腐败源于信念缺失
        5.5.2 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源于本领恐慌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加强改进
    6.1 政治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6.1.1 推进创新,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高度
        6.1.2 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体系和思想建设能力现代化
    6.2 经济社会生活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2 如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3 文化上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6.3.1 什么是意识形态领导权
        6.3.2 如何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6.4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6.4.1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加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6.4.2 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二)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一)反基础主义淡化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二)非理性主义模糊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三)反中心主义消解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
    (四)多元化视角冲击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指导思想
    (五)反传统主义动摇了社区居民的精神信仰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消极影响的原因探究
    (一)受居民自身条件的限制,居民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辨识度低
    (二)主体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对居民价值观的引导缺失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乏力,弱化了主流价值的教育效果
    (四)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助长了后现代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滋长
    (五)工作方法上注重灌输说教,丧失了抵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能力
四、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消极影响的措施
    (一)加强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教育和引导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
    (三)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居民的有效影响
    (四)创造积极健康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基本思路
        1.4.2 研究基本方法
第2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与功能
    2.1 话语与话语权
        2.1.1 话语
        2.1.2 话语权
    2.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
        2.2.1 教育话语
        2.2.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2.2.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2.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存在空间
        2.3.1 场域
        2.3.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
    2.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与功能
        2.4.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
        2.4.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
第3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
        3.1.2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互动论
        3.1.3 文化共生与变迁论
        3.1.4 师生关系论与言语获得规律
        3.1.5 语言学理论
    3.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理论借鉴
        3.2.1 系统的一般性与结构性原理
        3.2.2 伦理学的主客体论与人性论
        3.2.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3.2.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3.2.5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第4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境遇
    4.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挑战
        4.1.1 主流意识形态泛化、淡化的挑战
        4.1.2 全球化话语的挑战
        4.1.3 网络话语的挑战
    4.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机遇
        4.2.1 国际话语交往的新机遇
        4.2.2 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机遇
        4.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机遇
    4.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本质
        4.3.1 突出主体自我需要
        4.3.2 融入人的生活世界
        4.3.3 明确话语交往的价值性
        4.3.4 注重受教育者的思想认同
        4.3.5 拓展话语内容的影响空间
第5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与转换
    5.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历时性
        5.1.1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5.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5.1.3 建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5.1.4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代启迪
    5.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代性
        5.2.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变迁
        5.2.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转换
第6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建构
    6.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生成
        6.1.1 生成基础
        6.1.2 生成动力
        6.1.3 生成价值
    6.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
        6.2.1 思想教育话语
        6.2.2 政治教育话语
        6.2.3 道德教育话语
    6.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特征
        6.3.1 秉承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6.3.2 契合人的现实发展需要
        6.3.3 体现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6.3.4 突出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第7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评价
    7.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的原则
        7.1.1 方向性原则
        7.1.2 交往理性原则
        7.1.3 生活世界原则
        7.1.4 层次性原则
    7.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的标准
        7.2.1 话语内容发出与接受实效评价的标准
        7.2.2 话语内容接受与认同实效评价的标准
        7.2.3 话语行为实践与反馈实效评价的标准
    7.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的指标
        7.3.1 基本指标
        7.3.2 特色指标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论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的立论基础与知识依据
    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的立论基础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2.3 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3 机制与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基础理论
    3.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机制
    3.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过程
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现状评估与致因判定
    4.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之评估方法及评析
    4.2 接受行为的过程性与“行为—过程”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4.3 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过程评估及其结果分析
    4.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效果不佳的症结判定
5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外部因素分析
    5.1 外部因素:结构与作用方式
    5.2 社会环境影响的具体分析
    5.3 教育因素影响的具体分析
6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内部因素分析
    6.1 接受者主体性发展
    6.2 接受主体之需要
    6.3 接受主体非理性因素
    6.4 接受主体的能力
7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有效性的探索
    7.1 优化范围与优化方式的择定
    7.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与体系调适
    7.3 社会环境优化:有限与有效
    7.4 唤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自觉
8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和计划经济时期我党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体现
    1、在革命战争时期, 它的时代性是通过发动人民大众的广泛的思想政治运动和树立英雄典型教育, 遵循服从, 保证, 结合的原则。
    2、在计划经济的时期, 我党已经取得了执政地位。
二、市场经济时期, 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分析
    1、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方式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关系
    2、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性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的关系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反向、脱节
    2、社会大环境及“一手软, 一手硬”尚未根本扭转
    3、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还未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滞后
    5、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念落后、保守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与有效性的措施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 理论渊源
    (二) 实践基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大德育思想”的特征
    (二) 主动适应性特征
    (三) 开放性特征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核心战略与指导方针
    (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战略
    (二)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根本任务与育人主线
    (一) 理论武装、教育人民的根本任务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育人主线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育人原则
    (一) 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二)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 坚持“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一) 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二) 完善和健全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 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四) 创新新时期德育工作管理的新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课题
    (一)西方文化两面性的不断渗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新情况和新课题
    (二)市场经济两重性的巨大影响,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突出新情况和新课题
    (三)现代网络双重效应的不断显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新情况和新挑战
    (四)“四个多样化”给人们思想行为带来了新变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战略性新任务
    (一)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战略性新任务
    (二)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战略新任务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战略性任务
三、新时代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原则,严格遵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准则
    (二)必须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三)必须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设一支坚强的政工队伍

(9)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历史经验证明培养学习型干部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1.2 培养学习型干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1.1.3 培养学习型干部是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1.1.4 提高培养质量是学习型干部培养实践的深切呼唤
        1.1.5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保障
    1.2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创新之处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学习型干部的西方研究与中国视域
        1.3.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当代中国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ISO与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1.4.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困境
        1.4.3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形成的因素
        1.4.4 学习型干部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1.4.5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对策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2章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内涵与本质
    2.1 学习型干部的内涵与本质辨析
        2.1.1 学习型干部概念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
        2.1.2 学习型干部内涵与外延的相异解析和本质理解
        2.1.3 学习型干部是以学习作为发展内在动力的干部
    2.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内涵与本质的理清
        2.2.1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提出的背景分析
        2.2.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阐释
        2.2.3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3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干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2.3.1 学习型组织提出的多维背景
        2.3.2 在分层要求下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2.3.3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干部之间的逻辑关联
第3章 多维挑战视域下的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
    3.1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发展的严峻挑战
        3.1.1 全球化:概念论争与界定
        3.1.2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发展必然还是美国霸权
        3.1.3 经济全球化对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挑战
    3.2 互联网条件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
        3.2.1 互联网:兴起、发展趋势及特征
        3.2.2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多质影响
        3.2.3 互联网条件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 “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
        3.3.1 “四个多样化”形成的背景探源
        3.3.2 “四个多样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3.3 “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要求
        3.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和制度
        3.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3.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学习型干部的要求
第4章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生成特征和规律
    4.1 质量管理理论对质量形成基本规律的揭示
        4.1.1 朱兰质量螺旋模型
        4.1.2 质量管理三部曲
    4.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生成的综合机制和四维特征
        4.2.1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生成过程分析
        4.2.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生成特征剖析
    4.3 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生成规律
        4.3.1 组织培养与干部自身努力的有机统一
        4.3.2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统一
        4.3.3 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4.3.4 政治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4.3.5 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
第5章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5.1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型干部成长动机具有端正作用
        5.1.1 学习型干部成长动机:内涵与分类
        5.1.2 学习型干部成长动机是提升培养质量的助推器
        5.1.3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型干部成长动机的积极作用
    5.2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型干部学习自觉性的培育作用
        5.2.1 学习自觉性:概念与维度
        5.2.2 学习自觉性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学习型干部的培养质量
        5.2.3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自觉性的培育作用
    5.3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体系完善的促进作用
        5.3.1 学习型干部培养体系完善的内涵与价值
        5.3.2 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质量体系完善的促进作用
第6章 ISO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视野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提高的对策
    6.1 ISO理念架构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的目标
        6.1.1 保证学习型干部培养工作质量,满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6.1.2 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6.1.3 促进学习型干部培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现
    6.2 ISO理念架构下创新提高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
        6.2.1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的内涵解读
        6.2.2 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的作用分析
        6.2.3 加大力度不断推进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的创新
    6.3 ISO理念架构下提高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6.3.1 引入ISO质量管理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6.3.2 借鉴ISO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6.3.3 通过学习ISO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课题及对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措施

四、“四个多样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研究[D]. 田歧瑞. 西南大学, 2017(12)
  • [2]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万小龙. 兰州大学, 2016(03)
  • [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研究[D]. 吴滑. 延安大学, 2016(12)
  • [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D]. 向绪伟. 南昌大学, 2015(02)
  • [5]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D]. 刘新全.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5)
  •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分析[J]. 王宁宁. 青春岁月, 2013(11)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思想研究[D]. 吴郁婷. 南昌航空大学, 2012(04)
  • [8]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措施[J]. 张蔚萍.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2(02)
  • [9]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研究[D]. 王健清. 南昌大学, 2012(11)
  • [10]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课题及对策措施[J]. 张蔚萍. 学习论坛, 2011(12)

标签:;  ;  ;  ;  ;  

“四个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