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恶性胸腔积液4例诊治

非典型恶性胸腔积液4例诊治

一、不典型恶性胸腔积液诊治4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众众[1](2020)在《内科胸腔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随着肺癌、结核发病率的增加,胸腔积液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胸腔积液的病因复杂繁多,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多数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胸水检查以及闭式胸膜活检可判断胸腔积液的病因,然而临床中仍有10%~25%的患者经过以上诊断方式未能明确病因,此时常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内科胸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操作,进入胸腔后动态观察胸膜腔,发现病变处予以活检取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然而部分胸膜病变在内科胸腔镜下无异常表现,难以与正常组织相鉴别,因此内科胸腔镜下活检取材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有时难以保证活检取材有效性。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检查手段的出现,取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快速现场评估(ROSE)被应用于呼吸介入现场指导取材。ROSE能够在取材现场进行实时评估,判断取材是否理想,进而提高取材成功率,减少无效活检次数及活检时间,降低相关风险等。既往研究报道,ROSE应用于纵膈淋巴结穿刺、肺活检等方面取材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OSE应用于内科胸腔镜能否提高取材有效性,减少胸膜活检次数、活检时间,提高诊断效能,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内科胸腔镜联合ROSE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以及ROSE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肿瘤标记物、胸水化验、脱落细胞学或闭式胸膜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等常规检查仍未明确病因,而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排除术者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共选取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科胸腔镜联合ROSE检查的患者52例,未联合ROSE检查的患者46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胸膜活检次数、活检时间、操作时间、二次检查率、并发症发生率、诊断率等指标,分析ROSE结果与术后病理一致性,绘制ROC曲线,并以ROC参考曲线下面积评估ROSE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1.ROSE组活检次数、活检时间分别为(4.98±1.51)次、(17.56±4.57)min,未联合组活检次数、活检时间分别为(6.07±1.34)次、(21.04±6.18)min,两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ROSE组操作时间为(38.23±8.43)min,未联合组为(42.15±8.78)min,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而ROSE组出血率、二次检查率与未联合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ROS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联合组(23.07%vs26.08%),无明显差异(P=0.922)。2.ROSE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相比,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一致率分别为81.48%(22/27)和95.23%(20/21)。整体来看,ROSE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99,P<0.001)。3.ROSE诊断恶性胸腔积液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773~0.977,P<0.05),诊断良性胸腔积液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836~1.000,P<0.05)。根据ROC曲线下面积,ROSE对恶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95.7%,准确性为86.5%,阳性预测值为95.9%,阴性预测值为78.6%。而ROSE对良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3%、93.1%、92.3%,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3.1%。4.ROSE组有48例经内科胸腔镜活检病理诊断获得明确诊断,未确诊4例,ROSE组诊断率为92.30%。未联合组共46例患者,41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5例诊断不明,其诊断率为89.13%。ROSE组诊断率高于未联合组,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87,c2=0.295)。研究结论1.ROSE应用于内科胸腔镜现场活检取材能够明显减少活检次数,降低活检时间及操作时间,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2.ROSE结果和术后病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初步判断胸腔积液的病因及良恶性,有助于提供诊疗策略。3.内科胸腔镜联合ROSE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OSE应用于内科胸腔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蔡跃龙[2](2021)在《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别比较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诊治。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行分组并比较组别之间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病原学检查、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录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98例,病因未明的即隐源性肝脓肿占92.4%,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占43.9%。细菌性肝脓肿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7.4%)、胸腔积液(28.8%)、腹腔积液(2.0%)、脓毒血症(19.2%)、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5%)、侵袭综合征(4.0%)。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学血培养阳性率(34.0%)和脓液培养阳性率(73.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病原学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00例,革兰氏阳性菌13例,其中阴性菌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79.6%),其次为大肠杆菌(5.3%)。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率(7.8%)和大肠杆菌ESBL阳性率(83.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最严重,敏感率仅为3%,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较敏感,总敏感率均在85%以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100%。2.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脓毒血症将198例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38例和非脓毒血症组160例,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78.9%,胸腔积液55.3%,侵袭综合征21.1%,非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27.5%,胸腔积液22.5%,两组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侵袭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预后差。3.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将198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7例和非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28.7%)和非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50.5%)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26.4%,非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13.5%,两组间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44.8%)和非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27.0%)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将87例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再分为酮症酸中毒组14例和非酮症酸中毒组73例,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64.3%,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21.4%,非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19.2%,两组间是否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细菌性肝脓肿常合并糖尿病,绝大多数为病因未明的隐源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杆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其中哌拉西林的敏感率最高,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优选。细菌性肝脓肿进展为脓毒血症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侵袭综合征等并发症,而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其预后差,因此临床上对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眼部症状的患者需尽早筛查和干预。2.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腹痛发生率更低,临床上更容易漏诊。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时,更容易进展为脓毒血症,因此需适当放宽抗生素升级的指征,提早抗生素升级的时机。

冉春香[3](2021)在《儿童胰性胸腔积液一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胰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胰性胸腔积液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大量血性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岁男孩,胸闷、活动后劳累1+月。血尿淀粉酶升高,胸腹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和胰腺病变,腹部彩超提示胰腺假性囊肿,腹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提示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假性囊肿可能。经对症治疗后胸腔积液仍反复,最终予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胰管支架引流术,现术后随访2月余,无临床症状。文献检索到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14篇,共报道31例胰性胸腔积液患儿,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1.5岁~17岁。病前有外伤史者7例,发现先天胰管发育异常者4例,家族遗传性胰腺炎者2例,其余病例病因不明归为特发性者18例。均为大量胸腔积液,大多以呼吸困难(17例)为主要表现,其次为胸闷胸痛(13例)、腹痛腹胀(11例)。除2例未检测胸腔积液淀粉酶,其余病例胸腔积液淀粉酶均升高。31例患儿中诊断胰腺胸膜瘘(PPF)者28例,其中3例未发现瘘管,其余分别通过CT(6例)、MRCP(13例)、ERCP(2例)、手术探查(4例)确诊。31例患儿经保守(5例)、ERCP介入(11例)或外科手术(15例)治疗,大多数(29例)治疗有效。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反复、大量的血性胸腔积液,若发现合并胰腺病变,需考虑胰性胸腔积液可能。积极寻找病因,完善胸腔积液淀粉酶测定及影像学检查,需警惕PPF形成,同时积极寻找瘘管。初始采用保守治疗,若超过3周无效,应积极予以ERCP介入或手术治疗。对于合并PPF者,应尽早行ERCP介入治疗。

侯月[4](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杨小艳[5](2021)在《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观察不同胸膜疾病在内科胸腔镜下表现特点。方法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99例因不明原因胸膜疾病做内科胸腔镜及病理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良性胸膜疾病组(简称:良性组)与恶性胸膜疾病组(简称:恶性组)两组,观察不明原因胸膜疾病的疾病构成;分析比较良、恶性胸膜疾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特点;计算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疾病诊断率;分析比较良、恶性两组胸膜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胸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 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内科胸腔镜检查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未确诊患者随访1年了解其疾病转归。结果1.本组资料收集了因不明原因病胸膜疾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患者99例,其中出院前完成确诊病例81例,确诊率为82%。2.本组资料中,良性胸膜疾病以结核性胸膜炎为主,恶性胸膜疾病以肺癌胸膜转移多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良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发热患者比恶性组更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通过对胸水CEA、ADA及LDH在良恶性两组患者间进行对比,良性组中胸水ADA水平高于恶性组(p<0.05),而在恶性组中胸水CEA、LDH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绘制ADA对良性胸膜疾病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6,灵敏度78.80%,特异度为96.60%;绘制CEA、LDH对恶性胸膜疾病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08,灵敏度分别为75.90%、89.70%,特异度分别为90.40%、58.00%。4.内科胸腔镜下表现为充血及水肿、增生及增厚、炭样物质等改变提示良性胸膜疾病的的可能性大(p<0.05),而镜下表现为肿块提示恶性胸膜疾病的可能性大(p<0.05)。在本组患者中,良性组主要以结核性胸膜炎为主,结核性胸膜炎早期镜下可见充血水肿、增生增厚及胸膜粟粒样大小不一结节,晚期可见纤维生成形成,纤维条索广泛粘连、多房分割包裹及炭样物质沉积于胸膜表面,少见鱼肉样组织、白斑及肿块;恶性组中以肺腺癌胸膜转移为主,镜下主要表现为单发肿块或多发的、大小不等结节,其形态呈灰白色菜花状、桑葚状或乳头状,有些病变可见血痂或坏死组织附着于表面,胸膜常增生增厚,部分有白斑形成;恶性胸膜间皮瘤镜下表现为炭样物质沉积、散在分布的大小不一的结节;肺纤维肉瘤镜下表现为鱼肉样或者烂肉样组织及白班形成,胸膜增生增厚。5.本组患者,内科胸腔镜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主要表现为术后当天的伤口或胸腔内疼痛,可自行缓解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6.对18例未确诊患者随访1年,失访者6例,完成随访者12例,这12例患者最终均明确诊断,大多数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结论1.在本组患者中,良性者中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恶性者中以肺癌胸膜转移多见。2.胸膜疾病具有其独特的镜下表型特征,恶性胸膜疾病镜下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呈菜花状、不规则状,表面常覆盖血痂,质脆,易出血,而良性胸膜疾病多表现为胸膜增生、增厚,可有纤维素分割,胸膜表面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结节,但结节相对较小,且形态规则,质地较硬。根据镜下表现、实验室指标,可指导临床医生在病理结果出来前对胸膜疾病的良恶性做出初步判断。3.对内科胸腔镜病理结果阴性患者,1年后随访大多数患者可明确病因,且病因多为良性病变。4.内科胸腔镜检查有并发症少、诊断阳性率高等优点,它是未来肺科微创诊治发展的方向之一。

朱萌[6](2020)在《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就诊我院的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资料,了解不同疾病胸腔镜下表现特征是否有差异,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住院患者行胸腔镜时机,了解胸腔镜对不同疾病的确诊率,分析行胸腔镜检查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与未行胸腔镜检查结核患者是否较好,以及胸腔镜检查所带来的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分析胸水颜色与疾病良恶性之间的相关性,判断胸水颜色是否可为临床医师对疾病做初步判断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79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胸腔镜下表现及组织学资料等进行分析,评估胸腔镜确诊率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行胸腔镜检查150例,127例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达84%。结核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81.5%(66/81);恶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0.3%(56/62);炎性胸腔积液确诊率71.4%(5/7)。按是否行胸腔镜检查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非胸腔镜组(对照组),胸腔镜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胸腔镜组患者恢复优于对照组,胸膜增厚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失败4例,2例操作中出现心律失常(室颤1例,房颤1例),1例胸膜反应,1例粘连严重,立即停止操作,室颤患者电复律后恢复正常,房颤、胸膜反应患者停止操作后逐渐恢复,术中未见血栓栓塞、呼吸衰竭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术后胸痛6例,低热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将胸腔镜组患者根据入院至行胸腔镜检查时间(天数)分为≤7天组和>7天组,无论是结核或者恶性胸水,≤7天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都明显少于>7天组。将患者胸水颜色分为血性和非血性两类,分析发现其与疾病良恶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胸水颜色在疾病良恶性判断方面可起有限作用。结论: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起较大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较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性价比较高;患者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胸腔镜明确病因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临床医师可根据胸水颜色对疾病良恶性做出初步的估计。

周敏[7](2020)在《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指导早期治疗,改善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03月至2019年04月期间所有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185例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其中肺结核空洞87例、肺癌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7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9例、侵袭性肺真菌空洞6例、肺炎性假瘤空洞4例、肺转移瘤空洞1例。1.一般资料: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间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在各病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脓肿、侵袭性肺真菌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然而,BMI在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资料:(1)肺结核空洞主要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数空洞不规则,内壁光滑,洞壁钙化常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和卫星病灶是肺结核的特异性CT征象;(2)肺癌空洞以偏心空洞多见,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毛糙,常伴淋巴结增大。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是肺癌的特异性CT征象;(3)肺真菌空洞的CT征象主要包括洞内球征、空气新月征;(4)肺炎性空洞以中心性空洞为主,洞壁周围常见GGO、斑片状浸润影。气-液平面和胸腔积液是肺炎性空洞的特异性CT征象;(5)以3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5mm、15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良、恶性空洞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65.9%的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仅有35.4%的非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3.实验室资料:(1)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69.2%;(2)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0.0%、47.4%,特异度分别为89.5%、89.5%。而NSE在肺癌空洞与非肺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GM试验在肺真菌空洞与非肺真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WBC、NE%、PCT、ESR及CRP的诊断肺部炎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0.6%、72.7%、57.6%、93.9%、90.9%,特异度分别为89.4%、86.4%、92.4%、24.2%、28.7%。4.联合分析结果:(1)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结核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6.2%),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6%);(2)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癌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3.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81.6%);(3)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侵袭性肺真菌病特异性CT征象与G试验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00.0%),特异度也较高(95%);(4)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炎性疾病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0%)。结论:1.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年龄差异对病变性质具有提示作用,性别差异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诊断无临床价值。ALB对孤立性空洞疾病的急、慢性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MI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性质判定无临床意义。2.以5mm、15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的初步判定有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以3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3.联合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明显提高肺部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张继繁[8](2019)在《回顾性分析研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特征,防治本地区PLA患者侵袭综合征发生,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诊断为PLA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情况;并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KLA)与其他致病菌性肝脓肿(Non-KLA)以及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在上述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收集606例,临床特点:男女比例1.32:1,平均年龄(60.3±14.1)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92.9%),糖尿病(39.6%)、胆系感染(22.4%)是主要基础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胸腔积液(31.8%)、肺部感染(26.7%)。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的比例(71.4%)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5.4%)及碱性磷酸酶(ALP)(54.7%)。病原学:以单一细菌感染为主(93.0%),脓液培养和血培养均以肺炎克雷伯菌(73.1%)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7%),细菌检查率逐年升高。对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分析,产Beta-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11.4%)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5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敏感率在90%以上,以大肠埃希氏菌耐药为主。影像学检查:脓肿多位于右叶(67.4%),多为单发(73.3%)且脓肿大小多在510cm之间(45.5%),可有气体影(11.3%)。治疗与转归:治疗以抗感染联合脓肿局部穿刺引流为主(74.7%),其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率最高(36.0%),其次为碳青霉烯类(31.5%),头孢菌素类(31.3%)。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93.4%),年龄>65岁(P=0.013),低水平血红蛋白(HGB)(P=0.003)、血小板(PLT)(P=0.001)、白蛋白(ALB)(P<0.001),更高水平的总胆红素(TBIL)(P=0.019)、直接胆红素(DBIL)(P=0.00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P=0.005),多个脓腔(P=0.001)、气体影(P=0.001),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P<0.001)、感染性休克(P=0.001)、腹腔积液(P<0.001)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其他致病菌性肝脓肿相比,发现KLA组患者年龄更低(P<0.001),糖尿病患病率更高(P<0.001),胆系感染、胆道手术史和恶性肿瘤史比例更低(P<0.001),C反应蛋白(CRP)升高比例更高(P=0.01),更容易发生贫血(P<0.001)、肌酐(Cr)升高比例低(P=0.005),右叶肝脓肿比例较高(P=0.008),治疗后有效率更高(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糖尿病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比较,发现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组体温峰值更低(P=0.002),白细胞(WBC)升高更明显(P=0.0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升高比例更高(P=0.019),空腹血糖值更高(P=0.044),白蛋白(ALB)更低(P=0.003),胸腔积液比例更高(P<0.001),转归更差(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发病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好发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就诊,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易于诊断,是一种消耗性、多并发症疾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影响预后。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主要致病菌,糖尿病是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易发生肺、眼、脑侵袭感染,引起严重后果,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目前耐药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联合脓肿局部穿刺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李戈[9](2019)在《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内科胸腔镜是呼吸内科医师进行介入操作的重要工具,它能直接进入胸膜腔,进行观察、获取标本以及治疗,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随着内科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在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内科胸腔镜在我国发展很快,通过内科胸腔镜确诊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已经成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主要以渗出性胸腔积液为主。渗出性胸腔积液通常与潜在的恶性肿瘤或肺结核有关,两者都需要及时诊断才能进行治疗。胸腔穿刺术有时能够得出一个病理结论,是一种合适的第一步检查,但如何更好的处理未确诊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仍有争议。由于历史和实际因素的影响,目前对这一检查的方法相当的多样化。目前,随着胸膜疾病人群的增多,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需要为诊断和治疗胸腔疾病建立循证依据,尤其是更好地界定闭式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电视辅助胸腔镜、开胸手术的应用范围。最终,医生和患者在多学科的背景下考虑这些选择,将内科和外科胸腔专家的技能和专长结合起来,为胸膜疾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治疗方法,这对患者是有益的。现在需要我们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明确各种检查的利弊,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143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在内科胸腔镜的检查后的病情明确情况,为内科胸腔镜检查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并根据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数据,通过nomogram分析,探讨了建立胸水良恶性质的预测模型,对临床工作具有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3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通过对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并发症等进行胸水良恶性质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omogram分析,建立胸水良恶性质的预测模型。结果:143例患者中,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的有82例,其中肺腺癌胸膜转移55例(68%),肺小细胞癌胸膜转移4例(5%),肺来源分型未明4例(5%),乳腺癌胸膜转移5例(6%),胃癌胸膜转移1例(1%),肾癌胸膜转移1例(1%),卵巢肿瘤1例(1%),胸腺癌1例(1%),未明来源的恶性肿瘤胸膜转移10例(12%);胸膜原发肿瘤6例,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50%),良性胸膜间皮瘤3例(50%)。42例良性病变中,肉芽肿性病变28例(67%);变性渗出坏死6例(14%);血管纤维组织增生4例(9.5%);炎性4例(9.5%)。病理结果不明确8例,有3例因胸膜粘连和2例镜下未见异常未行活检。通过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数据进行Nomogram分析,建立了胸水良恶性质预测模型,Cr、ESR、CEA、ADA、镜下表现为胸水良恶性的预测影响因素。结论:结论一:不明原因的恶性胸腔积液中,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肺癌胸膜转移最多见,可达70%,肺癌胸膜转移中,以肺腺癌最多见,肺小细胞癌很少,肺鳞癌几乎没有;非肺来源的恶性肿瘤胸膜转移中,以乳腺癌胸膜转移最多见。胸膜间皮瘤也是恶性胸腔积液产生的原因之一,但较少见。结论二:不明原因的良性胸腔积液中,以结核最多见,可达90%以上。结论三: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内科胸腔镜镜下表现中,多发结节样改变、胸膜增生改变多见于恶性胸腔积液,粘连带形成、炎性改变、胸膜充血、粟粒状结节性改变多见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结论四:内科胸腔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并发症较少。结论五:Cr、ESR、CEA、ADA、镜下表现为胸水良恶性的预测影响因素。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是内科医生非常有用的介入工具。

朱新程[10](2019)在《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及恶性胸腔积液镜下表型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镜下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科98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内科胸腔镜活检病理结果、恶性胸腔积液镜下表型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血CEA的结果。结果98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确诊89例,确诊率达90.82%;其中恶性胸腔积液36例,确诊率为94.74%,镜下主要表现为:正常者1例,溃疡糜烂样病变2例,孤立性结节1例,粟粒样结节2例,多发结节27例,多发结节至弥漫性白斑样病变3例;胸腔镜检查术后疼痛18例、皮下气肿5例、发热4例。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恶性胸腔积液具有特征性镜下表型特征,正确识别恶性胸腔积液胸膜病变在内科胸腔镜下的表现对术中指导多点活检,尽早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典型恶性胸腔积液诊治4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典型恶性胸腔积液诊治4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内科胸腔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试剂及器械设备
    1.3 内科胸腔镜操作方法
    1.4 人员培训及ROSE标本制备
    1.5 结果判读及术后标本处理
    1.6 最终诊断结果的判断
    1.7 观察指标及相关判断方法
    1.8 具体统计方法
(三)结果
    1.1 ROSE组与未联合组的一般特征结果
    1.2 两组患者诊疗指标比较
    1.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两组患者诊断率及病因谱
    1.5 ROSE组与术后病理一致性
    1.6 两组未确诊患者的最终诊断
    1.7 ROSE与最终诊断结果的比较
    1.8 典型疾病胸腔镜下表现、ROSE细胞学及术后病理特点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科胸腔镜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肝脓肿的整体临床特点
    2 肝脓肿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
    3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
    4 肝脓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侵袭性肝脓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儿童胰性胸腔积液一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病例资料
    1.1 本例病例资料
    1.2 文献复习资料
        1.2.1 一般情况
        1.2.2 病因
        1.2.3 临床表现
        1.2.4 胸水性质
        1.2.5 淀粉酶水平
        1.2.6 诊断
        1.2.7 治疗与转归
2 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胰腺胸膜瘘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内科胸腔镜的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6)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附录 C 综述
    参考文献

(7)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收集
    2 影像学资料
        2.1 CT扫描技术
        2.2 后处理技术
        2.3 孤立性肺空洞的CT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3 实验室检验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孤立性肺空洞的疾病构成
    2 一般资料
    3 影像学分析
        3.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3.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T-SPOT.TB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各项肺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各项真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4.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各项感染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5 联合分析
        5.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真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5.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与性别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2 BMI与 ALB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CT征象及T-SPOT.TB在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3 CT征象及肺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4 CT征象及真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5 CT征象及感染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6 CT征象在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7 CT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回顾性分析研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
    2 实验室检查
        2.1 病原学分布
        2.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3 影像学检查
    4 治疗与转归
    5 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其他致病菌肝脓肿分析
    6 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目的
分析对象与方法
内容一、内科胸腔镜结果分析
内容二、内科胸腔镜对胸水良恶性质分析因素的nomogram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科胸腔镜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10)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及恶性胸腔积液镜下表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不典型恶性胸腔积液诊治4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科胸腔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D]. 陈众众.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2]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D]. 蔡跃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儿童胰性胸腔积液一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D]. 冉春香.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D]. 杨小艳.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内科胸腔镜在不同病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 朱萌.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7]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D]. 周敏.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8]回顾性分析研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D]. 张继繁. 青岛大学, 2019(02)
  • [9]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作用[D]. 李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10)
  • [10]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及恶性胸腔积液镜下表型特征分析[D]. 朱新程.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非典型恶性胸腔积液4例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