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录

《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录

一、《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张微[1](2011)在《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增加输量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辽河油田处于开采中后期,所以原油含水不断上升,原有部分站、管线、设备等设计能力与实际不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对石油开采的技术水平不断进行改进。辽河油田开采的原油,主要以稠油为主,稠油的特点是:密度大、粘度大、流动困难,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稠油的输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流变性对输送的影响和稠油安全输送参数界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辽河油田超稠油的特性和辽河油田超稠油输送工艺现状,确定经济、合理、安全、因地制宜的超稠油输送工艺,对辽河油田超稠油输送工艺应用及推广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稠油的流变性对输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论述了稠油的特性,稠油组分的特点,稠油的物性及流动性,稠油的转相问题,并讨论了稠油安全输送参数界限。其次介绍及分析了辽河油田特石线输送特性及特石线运行现状,对增输方案进行了设想,并用工艺计算软件PipePhase进行水力热力计算,并进行数据的对比核算,最终确定了特石线的增输方法。

种效博[2](2009)在《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北翼,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凸显其重要性。东营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把东营市放在新规划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中,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来研究,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基本定位,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东营市的特点与优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探讨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使东营市能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发挥龙头作用。东营市作为在黄河三角洲上兴起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不仅要解决好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区域协调等共性问题,更关键的是突出黄河、生态、资源等特色,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以石油为东营的发展之基,使生态成为城市的金字招牌,把东营建设成为黄河之都,并以此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多元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区域繁荣。一是以生态建设为发展基础。发展要求上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发展规划必须把生态保护贯穿始终,资源开发必须与保护生态统一起来,发展考核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基本要求;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引导上突出生态产业,在经济发展上突出循环经济,在品牌培育上突出生态特色;配套完善生态基础设施,推进黄河水城建设,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和湿地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沿海防潮堤坝。二是把黄河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彰显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发展黄河生态旅游,系统地进行黄河治理与开发。三是以石油产业为城市转型之基。发展石油化工业、石油装备业、石油服务业、石油替代业,实现优势延伸和优势再造,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四是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推进“三路两港一场”建设,构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资源共享;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五是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开展省规划区内以及与其它经济区等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开展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创新研究、政府运作方式等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尚义[3](2007)在《东辛输油管道增输方案与优化运行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不可逆转的趋势。密度大、粘度大、流动困难是稠油资源突出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稠油的输送。本论文以室内流变性实验、室内环道实验、现场减阻剂实验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对稠油范畴的东辛线进行降粘增输方案技术研究。首先对东辛线输送介质进行了室内流变性研究,然后根据其流变特性查阅文献选取了5种降凝剂和5种降粘剂,分别测定了原油加剂前后的凝点和表观粘度的变化,最终筛选出了一种改性效果最好的药剂,并通过室内环道实验验证了改性效果。其次选用EP型国产系列减阻剂在东辛线末端管线(广饶站)进行了现场减阻实验,实验效果产生了较好的增输效果:可以使管线增输率达到14.5%~20.8%。最后通过对东辛线现有状况及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利用动态规划法,在实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增输模型:根据其最优化原理,把整个管线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每个子过程都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应用递推方程连续地转移,最后求解的子过程就是问题的全过程即最优过程。根据此原理编制了一套适合东辛线的优化运行模拟软件,并对计算结果以及增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最终得到一个适合于东辛线的最佳增输方案,恢复东辛胜利管道600×104t/a的管输能力。

谭玉荣[4](2008)在《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及其物理稳定性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溴虫腈(chlorfenapyr)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含有三氟甲基吡咯结构的杀虫剂,其作用机制独特,可有效防治小菜蛾P.xylostella、甜菜叶蛾S.exigua、甘蓝夜蛾M.brassicae、菜蚜B.brassicae等害虫,对抗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害虫和害螨具有较高的防效,尤其对抗性甜菜夜蛾和小菜蛾防效突出,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有关于溴虫腈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和乳油等剂型的研究报道,但尚未见关于溴虫腈水乳剂的报道。农药水乳剂(EW)是目前国内外主要发展剂型之一。溴虫腈难溶于水(25℃时溶解度为200mg/L),易溶于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机溶剂,具备加工成水乳剂的可能性。本试验采用相转移法,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10%溴虫腈水乳剂的最优配方为溴虫腈质量分数为10%;溶剂为甲苯,质量分数22.8%;表面活性剂EL-40,S-80和农乳500#以质量比16:3:1复配,总质量分数为10%;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6.7%。配方所制备的10%溴虫腈水乳剂各项指标合格,并且经常温、热贮(54±2)℃80 d未出现析油、分层现象,所制备的制剂黏度小,倾倒性佳,利于分装。以此配方为研究载体,分别考察了乳化剂的结构、油水质量比、增稠剂、共乳化剂、无机盐和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现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因素与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乳化剂。稳定性体系的形成机理是: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油相密度以及合适的油水质量比,提供足够的能量,形成具有液滴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液滴膜强度大、适宜的体系黏度的高度分散体系。共乳化剂、增稠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乳剂的稳定性,不是水乳剂稳定性的关键问题。而无机盐的加入往往会降低水乳剂的稳定性。本试验配制的10%溴虫腈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在未加入共乳化剂、增稠剂等助剂的前提下,制备出稳定性好的水乳剂,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上述观点。最后研究了10%溴虫腈水乳剂成分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溴虫腈水乳剂的工业生产上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二、《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增加输量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稠油的流变性对输送的影响
    2.1 稠油特性
        2.1.1 组分特点
        2.1.2 稠油的物性
        2.1.3 稠油的流动性
        2.1.4 稠油的分类
    2.2 稠油流变性的综合研究
        2.2.1 稠油乳状液的转相
        2.2.2 含水率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33]
        2.2.3 温度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
        2.2.4 屈服应力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
    2.3 掺水稠油的流变性
第3章 稠油安全输送参数界限
    3.1 各集油工艺流程的特点
        3.1.1 单管热输流程
        3.1.2 单管冷输流程
        3.1.3 掺活性水流程
        3.1.4 掺稀油流程
        3.1.5 三管伴热流程
    3.2 基于流变性的优选
        3.2.1 单管热输流程
        3.2.2 单管冷输流程
        3.2.3 掺活性水流程
        3.2.4 掺稀油流程
        3.2.5 三管伴热流程
    3.3 基于低温性能的优选
        3.3.1 单管热输流程
        3.3.2 单管冷输流程
        3.3.3 掺活性水流程
        3.3.4 掺稀油流程
        3.3.5 三管伴热流程
第4章 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增输研究基础
    4.1 辽河油田特石线输送特性
        4.1.1 特石线超稠油物性
        4.1.2 特油超稠油与曙四联稠油混合油物性计算
    4.2 辽河油田特石线运行现状
    4.3 辽河油田特石线运行基础参数
        4.3.1 设计参数
        4.3.2 运行参数
    4.4 研究背景
第5章 超稠油管道增输方案比选
    5.1 超稠油特性分析
    5.2 增输方案
        5.2.1 工艺计算基本公式
        5.2.2 工艺计算软件简介
        5.2.3 特石线增输方法的确定
        5.2.4 工艺计算结果
    5.3 可行的增输方案
    5.4 特石线输送其他稠油时的增输方案及计算结果
    5.5 增输方案适用性及意义
        5.5.1 辽河油田特石线超稠油管道增输方案的适用性
        5.5.2 辽河油田特石线超稠油管道增输方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发展的意义
第6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2.1、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厘定
    2.2、东营市提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过程
    2.3、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总体目标
    2.4、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意义
第三章 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3.1、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3.2、东营市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推进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1、以生态建设为发展基础
    4.2、把黄河作为资源进行开发
    4.3、以石油产业为城市转型之基
    4.4、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4.5、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东辛输油管道增输方案与优化运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优化算法的选择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东辛线运行现状及基础参数
    2.1 运行现状
    2.2 运行参数
第3章 室内流变性实验
    3.1 流动改进剂增输讨论
    3.2 降凝剂室内筛选实验
    3.3 降粘剂室内筛选实验
    3.4 室内流变实验结论
第4章 环道实验
    4.1 流态判别和流速确定
    4.2 实验装置
    4.3 实验数据处理
    4.4 粘温关系式的拟合和对比
    4.5 环道与R575 流变仪测量的粘度对比及误差分析
    4.6 环道实验结论
第5章 减阻增输现场实验研究
    5.1 减阻率的确定
    5.2 减阻剂的注入装置
    5.3 实验数据及图形处理
    5.4 增输率的计算
    5.5 粘度反算和雷诺数的计算
    5.6 现场实验结论
第6章 优化运行技术方案研究
    6.1 优化运行计算
    6.2 月输油计划计算
    6.3 总传热系数计算
    6.4 结论
第7章 技术经济分析与增输方案比较
    7.1 升温方案优化计算
    7.2 增压方案优化计算
    7.3 降凝剂方案优化计算
    7.4 加剂与未加剂增输方案比较
    7.5 减阻剂方案优化计算
    7.6 四种方案经济比较及最优方案的确定
    7.7 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分析
    7.8 燃料变化对方案的影响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4)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及其物理稳定性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农药水乳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农药水乳剂存在的问题
    2 溴虫腈的介绍
    3 研究意义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意义
        3.2 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筛选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溶剂体系的确定
        2.2 油相浓度的选择
        2.3 乳化剂筛选
    3 小结
第二章 10%溴虫腈水乳剂体系物理稳定性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乳化剂的结构与乳化剂HLB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2.2 油水质量比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2.3 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研究
        2.4 增稠剂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2.5 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2.6 无机盐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乳化剂的结构与乳化剂HLB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3.2 油水质量比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3.3 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研究
        3.4 增稠剂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3.5 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3.6 无机盐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乳化剂的结构与乳化剂HLB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4.2 油水质量比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4.3 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研究
        4.4 增稠剂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4.5 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4.6 无机盐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第三章 10%溴虫腈水乳剂体系的构相模型
    1 模型的构建
        1.1 乳化剂稳定乳状液体系的构相图
        1.2 油乳化剂的质量比不同的乳状液的构相图
    2 模型的含义
        2.1 乳化剂稳定乳状液构相图解释
        2.2 油、乳化剂和水质量比稳定的乳状液构相图解释
    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四、《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增加输量方案[D]. 张微.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0)
  • [2]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对策研究[D]. 种效博. 山东大学, 2009(05)
  • [3]东辛输油管道增输方案与优化运行技术研究[D]. 尚义.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3)
  • [4]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及其物理稳定性规律研究[D]. 谭玉荣.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油田化学》2003年第20卷(第1-4期)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