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鸡喂鱼和虾时要小心

给小鸡喂鱼和虾时要小心

一、雏鸡饲喂鱼虾要慎重(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1](2017)在《酵母硒与DL-Met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评价》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研究酵母硒(Selenium-yeast)、DL-Met(DL-Methionine)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生长性能、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确定其在水产饲料中的耐受性及安全剂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酵母硒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研究本试验研究了酵母硒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水平及肝脏、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评价大口黑鲈对饲料中酵母硒(Selenium-yeast)的耐受性。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Y0组)、0.5(Y0.5组)、2.5(Y2.5组)、5.0(Y5.0组)mg/kg酵母硒,其中2.5和5.0mg/kg分别是最高推荐剂量(0.5mg/kg)的5倍和10倍剂量组。试验大口黑鲈初始体重为12.99±0.01g,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Y0组增重率和摄食率最低(P<0.05),但饲料系数也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Y0组血浆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Y0.5组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Y2.5组血浆中尿素氮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Y2.5、Y5.0组血浆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着高于Y0、Y0.5组(P<0.05)。与Y0组相比,酵母硒的添加显着降低了血浆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且显着提高了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各组大口黑鲈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添加0.5mg/kg酵母硒对肝损伤有缓减作用。饲料中添加0.5 mg/kg(总硒水平为1.29mg/kg)酵母硒对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脂肪代谢促进作用和抗氧化保护功能,且对大口黑鲈是安全的。鱼粉、磷虾粉等动物蛋白源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硒元素,因此在高鱼粉水产动物饲料中补充硒元素要慎重。本研究中,综合生产性能、血液生理指标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等指标,建议酵母硒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剂量即为最高推荐剂量0.5mg/kg,安全系数为1倍。2.DL-Met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研究本试验研究了DL-Met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水平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评价大口黑鲈对饲料中DL-Met的耐受性。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组)、0.42%(D1组)、2.10%(D5组)、4.20%(D10组)的DL-Met,分别占饲料蛋白质的1.85%、2.73%、6.25%、10.65%。其中0.42%为最适需求量,而2.10%和4.20%分别是它的5倍和10倍,试验大口黑鲈初始体重为9.67±0.01g,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D10组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最低(P<0.05)其他三组没有显着差异。D1组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高于D5、D10组(P<0.05)。D5组与D10组血浆中总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显着高于D0、D1组(P<0.05)。D10组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显着高于D1组(P<0.05)。D1组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显着高于D0组(P<0.05)。各组大口黑鲈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添加4.2%DL-Met导致大口黑鲈肝脏呈褐色。D10组DL-Met使大口黑鲈肝脏中CYP8b1表达增加,故胆汁酸生成增加,可以促进胆固醇的吸收,但可能导致胆汁淤积症。添加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善。D1组肝脏中ACC1、CPT1α水平的下调,说明对肝脏脂肪代谢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和维持干细胞的正常增殖。本研究中,综合生产性能、血液生理指标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等指标,建议DL-Met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剂量即为最适添加剂量0.42%,安全系数为5倍。

刘宇[2](2010)在《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兽药在食品动物中的应用造成了兽药残留的产生,对动物和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必须要有合适的兽药残留监控方法,来严格控制兽药残留的产生和避免其危害。生理药动学模型结合生理学和动力学知识,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处置过程,已经被证实能够预测食品动物组织中的兽药残留。生理药动学模型在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开始阶段,因此开展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呋喃唑酮在食品动物生产上的滥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和消费者的健康以及正常的动物性食品进出口贸易。目前对呋喃唑酮的监控是被动的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呋喃唑酮残留的问题。本文以生理药动学模型对食品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兽药残留进行预测为主题,建立了呋喃唑酮残留标示物3-氨基-2-恶唑烷酮在各种食品动物组织中的简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方法,构建出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并对呋喃唑酮在猪的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了种属间外推和化合物外推。1.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以本实验室制备的3-氨基-2-嗯唑烷酮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了多种动物组织中呋喃唑酮残留标示物3-氨基-2-嗯唑烷酮的组织样品前处理及简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方法。组织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高温水浴处理,酸解和苯甲醛衍生过夜,以及离心等。简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步骤包括了包被原的包被,封闭,药物、抗体和酶标抗体同时孵育,显色和终止。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在0.05-12.1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IC5o值为0.96μg/L。在动物组织中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0.15μg/kg和0.3μg/kg。在各组织中添加0.3、1.0和2.0(5.0)μg/kg的回收率范围为60%-12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动物实样考核结果、仪器方法对比结果以及与其他试剂盒对比结果说明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定量检测。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各种动物组织中呋喃唑酮残留标示物3-氨基-2-嗯唑烷酮的简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快速,有效,准确,为呋喃唑酮的残留监控及呋喃唑酮在动物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定量检测工具。2.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根据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处置特点,假设呋喃唑酮在肝脏直接生成3-氨基-2-恶唑烷酮,设计了以肝脏为代谢部位的包含呋喃唑酮和3-氨基-2-嗯唑烷酮两个部分的模型结构,建立了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描述3-氨基-2-嗯唑烷酮在猪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模型参数通过逐步拟合的方法进行优化。用中心差分法计算了构建生理模型所用的参数对各组织中3-氨基-2-嗯唑烷酮浓度影响的灵敏系数。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和代谢速率常数、肾清除率、各组织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等为对模型影响最大的灵敏性参数。残留消除试验实测值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拟合的3-氨基-2-嗯唑烷酮在猪血浆与各组织的残留消除与实测值在残留消除后段有比较良好的吻合,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出3-氨基-2-嗯唑烷酮在猪的残留消除。最后运用蒙特卡罗分析对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3.生理药动学模型外推应用将建立的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了动物种间外推和化合物外推,得到了呋喃唑酮在鱼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以及呋喃他酮在猪的生理药动学模型。通过文献收集了鱼的生理解剖参数,将呋喃唑酮猪体内理药动学模型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模拟出3-氨基-2-恶唑烷酮在鱼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化合物外推选择了硝基呋喃类药物呋喃他酮,借鉴已建立的呋喃唑酮在猪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模型结构,在不改变模型结构和动物生理解剖参数的条件下,对化合物参数进行了调整,外推为呋喃他酮在猪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结果表明外推的模型能够较好的对3-氨基-2-嗯唑烷酮在鱼的组织残留消除和呋喃他酮残留标示物5-甲基吗啉-3-氨基-2-嗯唑烷酮在猪的组织残留消除进行模拟。分别对外推的模型进行了灵敏性分析,考察了模型参数的灵敏性。灵敏性分析的结果与呋喃唑酮在猪生理药动学模型结果相类似。综上所述,本课题建立了呋喃唑酮残留标示物3-氨基-2-恶唑烷酮在多种动物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对建立的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了外推,拟合和预测了3-氨基-2-嗯唑烷酮在鱼体内以及5-甲基吗啉-3-氨基-2-恶唑烷酮在猪体内各可食性组织的残留消除。本研究为生理药动学模型应用于食品动物兽药残留规律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食品安全和兽药残留监控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肖世玖[3](2008)在《三种添加剂对团头鲂和异育银鲫生长与消化机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团头鲂和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合生素及乳化剂,对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肠道形态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柠檬酸、合生素及乳化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共分为三部分:试验一,研究了柠檬酸和低聚木糖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指标、消化酶的影响.选用1050尾团头鲂,随机分成七组,每组五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Ⅰ)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柠檬酸(Ⅱ)、0.01%低聚木糖(Ⅲ)、0.3%柠檬酸+0.01%低聚木糖(Ⅳ)、0.3%柠檬酸+0.0075%低聚木糖(Ⅴ)、0.2%柠檬酸+0.01%低聚木糖(Ⅵ)、0.2%柠檬酸+0.0075%低聚木糖(Ⅶ)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70天,分别测定鱼体生长、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Ⅱ、Ⅲ、Ⅴ、Ⅵ组团头鲂后期的平均增重分别增加了26.98%、24.19%、33.01%、30.77%(P<0.05);Ⅱ、Ⅳ、Ⅴ组团头鲂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分别提高了48.71%、13.18%、35.89%(P<0.05);Ⅱ组团头鲂血清葡萄糖的含量降低了41.40%(P<0.05);Ⅱ、Ⅴ组团头鲂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7.78%、42.51%(P<0.05);Ⅲ、Ⅵ组团头鲂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3.01%、29.91%(P<0.05);Ⅱ组团头鲂肠道淀粉酶的活性提高了45.51%(P<0.05);Ⅵ组团头鲂肠道蛋白酶的活性提高了17.06%(P<0.05).试验二,研究了合生素对团头鲂生产性能和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和形态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00尾团头鲂,随机分成四组,每组五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合生素1、合生素2、合生素3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70天,分别测定鱼体的生长,血清SOD、MDA、GSH-Px,肠道菌群、肠道微绒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合生素1组团头鲂平均增重提高了14.87g(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0.58(P<0.05).合生素1组、合生素2组、合生素3组团头鲂血清SOD活力分别提高了13.97%、12.74%、9.27%(P<0.05);血清GSH-Px活力分别提高了91.86%、78.46%、101.14%(P<0.05);合生素1组、合生素3组团头鲂血清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9.12%、17.19%(P<0.05),合生素2组降低了15.96%,但是效果不显着(P>0.05)。合生素1组、合生素2组、合生素3组使团头鲂肠道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8.12%、8.24%、7.87%(P<0.05);肠道食糜中芽孢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1.96%、5.74%、9.72%(P<0.05);但肠道食糜乳酸杆菌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合生素1组团头鲂前、中、后肠的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20.65%、13.55%、23.93%(P<0.05);合生素1组在后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提高了28.73%(P<0.05)。试验三,研究了生物乳化剂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选用75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五组,每组设五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Ⅰ)、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乳化剂(Ⅱ)、-0.5%油脂+0.05%乳化剂+0.45%米糠(Ⅲ)、-0.75%油脂+0.05%乳化剂+0.95%米糠(Ⅳ)、-0.75%油脂+0.08%乳化剂+0.92%米糠(Ⅴ),试验期为70天,分别测定鱼体的生长,表观消化率、血清SOD、MDA、CAT,观察肝脏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Ⅱ、Ⅲ、Ⅴ组平均增重分别提高了104.92%、89.57%、66.66%(P<0.0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了33.54%、22.68%、11.50%(P<0.05)。Ⅱ、Ⅲ、Ⅳ、Ⅴ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8.06%、14.20%、32.54%、29.02%(P<0.0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77%、9.92%、17.13%、17.51%(P<0.05);Ⅱ、Ⅲ、Ⅴ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3.82%、26.95%、26.32%(P<0.05)。Ⅲ、Ⅳ组异育银鲫血清SOD活性分别提高了23.81%、19.95%(P<0.05);同时,试验各组和对照组相比,MDA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Ⅱ组异育银鲫血清CAT含量提高了66.89%(P<0.05)。所有试验组肝脏组织切片在病理上没有显着的变化。对照组细胞颜色很淡,胞浆嗜酸型颗粒较少,蛋白质合成不旺盛,肝糖元,肌糖元消耗过多。Ⅱ、Ⅲ、Ⅳ、Ⅴ组,表现出细胞壁完整,细胞颜色较深,胞浆内含有大量的嗜酸型颗粒。毛细血管丰富,肝脏代谢旺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庞素风[4](2008)在《投喂云芝多糖对银鲫免疫机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银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云芝多糖(Coriolus versciclor polysaccharides,CVP),研究云芝多糖对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免疫应答能力及血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研究云芝多糖对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影响的试验中,云芝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g/kg(C0组)、0.25g/kg(C0.25组)、0.5g/kg(C0.5组)、1.0g/kg(C1.0组)、2.0g/kg(C2.0组)和4.0g/kg(C4.0组)。各组分别投喂相应的饲料,于试验开始前(第0d)和试验开始后第7d、14d、21d、28d、35d、42d和56d取样检测供试鱼血液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25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SOD酶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添加0.5g/kg和1.0g/kg的云芝多糖,对供试鱼上述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当添加量为1.0g/kg时,在14d~21d内效果最显着(P<0.05);而添加2.0g/kg和4.0g/kg的云芝多糖,上述指标在试验的后期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说明在银鲫饲料中添加0.5g/kg~1.0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有增强作用。2.在研究云芝多糖对银鲫免疫应答能力影响的试验中,Ⅰ0组、Ⅰ0.5组、Ⅰ1.0组和Ⅰ2.0组注射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作为免疫组,C0组、C0.5组、C1.0组和C2.0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其中Ⅰ0.5组与C0.5组饲料中云芝多糖添加量为0.5g/kg,Ⅰ1.0组与C1.0组饲料中云芝多糖添加量为1.0g/kg,Ⅰ2.0组与C2.0组饲料中云芝多糖添加量为2.0g/kg,Ⅰ0组与C0组投喂基础饲料。各组分别投喂相应的饲料,于免疫前(第0d)和免疫后第7d、14d、21d、28d和35d测定银鲫的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补体C3、C4含量、凝集抗体效价、RBC-C3b受体花环率、RBC-IC花环率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0.5g/kg和1.0g/kg的云芝多糖可显着提高受免银鲫的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及补体C3、C4含量(P<0.05);而饲料中添加2.0g/kg的云芝多糖在试验的后期对银鲫的上述指标起抑制作用。(2)与对受免银鲫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及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相似,云芝多糖也能提高非受免组银鲫的上述指标,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但与受免组银鲫相比,非受免组银鲫的上述指标均低于相应的免疫组。(3)饲料中添加0.5g/kg和1.0g/kg的云芝多糖在第21d和28d能显着提高银鲫的RBC-C3b受体花环率和降低RBC-IC花环率;而饲料中添加2.0g/kg的云芝多糖在试验后期会降低银鲫RBC-C3b受体花环率和提高RBC-IC花环率,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4)云芝多糖能提高银鲫的凝集抗体效价。其中,当云芝多糖浓度为1.0g/kg,投喂时间为21d时,受免银鲫的平均凝集抗体效价最高,为597.3。(5)投喂云芝多糖能提高银鲫经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毒后的存活率。其中,当云芝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浓度为1.0g/kg时,受免银鲫的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最高,分别为85%和57.14。3.在研究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试验中,云芝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g/kg(C0组)、0.25g/kg(C0.25组)、0.5g/kg(C0.5组)、1.0g/kg(C1.0组)、2.0g/kg(C2.0组)和4.0g/kg(C4.0组)。各组分别投喂相应的饲料,于试验开始前(第0d)和试验开始后第14d、28d、42d和56d取样检测供试鱼血液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生理指标,以及血清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投喂0.25g/kg的云芝多糖对银鲫的血液各个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对机体的生理状态影响较小。持续投喂0.5g/kg~1.0g/kg的云芝多糖,短期内(14d或28d)可使银鲫血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红细胞沉降率下降;长时间投喂(42d或56d),可使银鲫血清血糖、尿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表明0.5g/kg~1.0g/kg的云芝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银鲫的生理机能,提高机体的代谢强度。长时间持续投喂2.0g/kg~4.0g/kg的云芝多糖,银鲫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血液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血糖、尿素氮、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表明机体氧运输能力减弱,消化排泄功能减退。

陈曦[5](2006)在《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资源开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对以废弃物糟渣黄酒糟、啤酒糟和农副产品下脚料豆粕、麸皮为发酵基质生产蛋白饲料、饲用复合酶的发酵工艺,以及在玉米芯水解液中生产酵母蛋白的工艺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农业废弃资源的环境问题,同时开辟纤维素资源再利用的新途径。菌种在发酵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始菌株M-4.11以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为主,经热处理及60Co诱变处理后筛选出两支突变菌株M-41和M-462,其中菌株M-41的蛋白酶酶活可达2380U/g干曲,增幅为37%;菌株M-462的纤维素酶酶活可达1068 U/g干曲,增幅为45%。通过对两支突变菌株混株固态发酵工艺优化进行研究,得出较佳的培养基(g/L):豆粕333,麸皮500,尿素5,硫铵5,KH2PO4 8,MgSO4·7H2O 0.4,pH5.0,在30℃下培养40h,重复试验测得发酵产物蛋白酶酶活平均可达3135 U/g干曲,纤维素酶酶活平均可达1543 U/g干曲。并对其酶系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出对于蛋白酶,最佳的浸提温度为45℃,在40℃下最佳浸提时间为1h,当底物浓度低于0.8%时,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当底物浓度为1.0%时蛋白酶已被底物所饱和,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最适反应pH为6.27.2,在pH6.87.8酶活比较稳定,最佳的反应温度范围为40~45℃,在30~40℃酶活可保持在80%以上;对于纤维素酶,最佳的浸提温度为50℃,在40℃下最佳的浸提时间2h,当底物浓度低于1.0%时,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当底物浓度高于1.2%时,酶开始被底物所饱和,最适反应pH为2.25.0,在pH3.0~6.0比较稳定,最佳的反应温度范围在35~45℃,在30~60℃酶活可保持在80%以上,基本上能满足饲用的要求。米曲霉、酵母混株固态发酵来生产含酶蛋白饲料,得出较佳培养基配比(g/L):啤酒糟222,黄酒糟55,豆粕55,麸皮222,硫酸铵11,KH2PO4 5,初始pH值为4,酵母接入16h后接入米曲霉再培养68h,测得酵母数为266亿个/g干曲,几乎为单一酵母发酵酵母数的三倍;粗蛋白最高可达37.22%,平均粗蛋白36.08%,将基质粗蛋白提高了9.50%,增幅35.74%。产品有浓郁的酵母香味,且含有一定酶活的蛋白酶(901 U/g干曲)及纤维素酶(1824 U/g干曲)。采用稀酸法水解玉米芯,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一较为经济理想的水解条件,即料液比1:20,酸浓度1%,水解压力0.1Mpa,水解时间3h。在此条件下木糖得率53.90%,还原糖平均得率41.39%。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磷酸盐进行优化,得到发酵产率的回归方程,预测出培养基中添加(g/L)尿素1.0、硫酸铵1.0、KH2PO4 1.4、酵母

冯勐[6](2004)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无公害养鸡中的推广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食品生产和流通中最受重视的问题。实施以食品安全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起源于美国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因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和采用,正在成为世界公认的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畜牧业生产中,采用HACCP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三黄鸡为试验动物,通过建立HACCP控制体系,制订《无公害肉鸡饲养管理指南》,采用HACCP控制体系对三黄鸡进行无公害养殖,测定并比较了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生产性能(包括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成活率等)、产品质量(鸡肉及内脏中重金属含量、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含量以及药物残留含量等),另外还定期对HACCP控制下以及对照组的鸡舍水质和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在建立了HACCP体系后,三黄鸡的两个试验组的平均增重和成活率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料肉比差异则不显着(P>0.05);两个试验组的各项鸡肉理化指标完全能达到无公害水平,重金属、呋哺唑酮均未检出,药物残留明显低于国家标准,而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解冻失水率、金霉素、菌落总数、大肠菌数等指标上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与对照组在空气中氨气含量、硫化氢臭等含量上有极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水质在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选择的场址布局与鸡舍构造、雏鸡选择、废物处理与药残控制、鸡群免疫与鸡场消毒、空气环境与光照调节等关键控制点以及所制订的《无公害肉鸡的饲养管理指南》易于掌握和推广,且成本较低,有适用性,在无公害肉鸡生产中可逐步推广,对于我国肉鸡生产采用HACCP新标准进行养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吴天靖,刘时华[7](2001)在《雏鸡饲喂鱼虾要慎重》文中研究指明 鱼虾是含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饲料。长期以来,笔者用活鱼虾喂养雏鸡,结果发现,雏鸡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后,部分雏鸡逐渐发生精神沉郁,呆立,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消瘦,并有下痢,重者站立不稳。

贾汝敏,王润莲,李新社[8](1999)在《鸡粪作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

莫棣华,潘穗华[9](1987)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文中研究表明 为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和饲料营养物质的效能。必须在饲料中补充一些氨基酸、维生素、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药物、调味剂等物质。这种补添的物质统称为饲料添加剂(Feed Addietiues)和补充物(SuppIement)。前者一般指饲料中原来没有的。根据其不同性能、比例,人为地加入的某些化合物。如抗氧化

二、雏鸡饲喂鱼虾要慎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雏鸡饲喂鱼虾要慎重(论文提纲范文)

(1)酵母硒与DL-Met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
第一章 绪论
    1.1 饲料安全现状
    1.2 饲料添加剂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
        1.2.1 硒的研究概况
        1.2.1.1 硒的发现与分布
        1.2.1.2 硒的存在形式
        1.2.1.3 硒在养殖动物上的应用
        1.2.1.4 硒的毒理性研究
        1.2.2 蛋氨酸的研究概况
        1.2.2.1 蛋氨酸的理化性质
        1.2.2.2 蛋氨酸的吸收与代谢
        1.2.2.3 蛋氨酸在动物上的应用
        1.2.2.4 蛋氨酸的毒理性研究
    1.3 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酵母硒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评价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鱼
        2.2.2 试验饲料及营养水平
        2.2.3 试验分组及饲养管理
        2.2.4 测定指标
        2.2.4.1 生长性能
        2.2.4.2 形体指标
        2.2.4.3 血液生化及抗氧化指标
        2.2.4.4 组织切片
        2.2.5 数据统计
    2.3 结果
        2.3.1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2.3.2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3.3.1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3.2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3.3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心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3.4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4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肝脏硒含量的影响
        2.3.5 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组织切片
        2.3.5.1 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切片
        2.3.5.2 大口黑鲈肠道组织切片
    2.4 讨论
        2.4.1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
        2.4.2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4.3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肝脏、肌肉、心脏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4.4 酵母硒对大口黑鲈肝脏、后肠组织学的影响
    2.5 结论
第三章 DL-Met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鱼
        3.2.2 试验饲料
        3.2.3 试验分组与管理
        3.2.4 测定指标
        3.2.4.1 生长性能
        3.2.4.2 形体指标
        3.2.4.3 血液生化及抗氧化指标
        3.2.4.4 组织切片
        3.2.4.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胆汁酸合成、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
        3.2.5 数据统计
    3.3 结果
        3.3.1 DL-Met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DL-Met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的影响
        3.3.3 DL-Met对大口黑鲈血液生化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4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5 大口黑鲈肝脏切片
        3.3.6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3.6.1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3.6.2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细胞凋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3.6.3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4 讨论
        3.4.1 DL-Met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3.4.2 DL-Met对大口黑鲈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3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4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3.4.5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4.6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细胞凋亡基因相对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4.7 DL-Met对大口黑鲈肝脏脂肪合成与沉积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理药动学模型与药物残留消除研究
        1.2.2 呋喃唑酮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呋喃唑酮残留标示物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ELISA检测条件的优化
        2.1.5 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2.1.6 组织样品前处理
        2.1.7 方法性能考核
        2.1.8 实样考核
        2.1.9 仪器方法对比及试剂盒对比
        2.1.10 稳定性试验
    2.2 结果
        2.2.1 ELISA检测条件
        2.2.2 ELISA标准曲线
        2.2.3 组织前处理条件优化
        2.2.4 最低检测限与定量限
        2.2.5 准确度与精密度
        2.2.6 动物实样考核
        2.2.7 方法对比研究
        2.2.8 稳定性结果
    2.3 讨论
        2.3.1 简单间接竞争ELISA
        2.3.2 组织样品前处理
        2.3.3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2.4 小结
3 呋喃唑酮及其残留标示物在猪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药品与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验动物及饲养
        3.1.4 饲料
        3.1.5 生理解剖参数收集
        3.1.6 化合物特异性参数收集
        3.1.7 模型假设
        3.1.8 模型结构
        3.1.9 质量平衡方程
        3.1.10 模型拟合与参数优化
        3.1.11 模型评价
        3.1.12 灵敏性分析
        3.1.13 不确定性分析
    3.2 结果
        3.2.1 生理解剖参数
        3.2.2 AOZ浆蛋白结合率
        3.2.3 AOZ在猪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
        3.2.4 AOZ在猪的肾清除率
        3.2.5 模型结构
        3.2.6 参数优化结果
        3.2.7 模型拟合效果
        3.2.8 模型评价
        3.2.9 灵敏性分析结果
        3.2.10 蒙特卡罗分析结果
    3.3 讨论
        3.3.1 参数收集
        3.3.2 模型结构
        3.3.3 模型评价
    3.4 小结
4 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外推
    4.1 材料和方法
        4.1.1 种属间外推
        4.1.2 化合物外推
    4.2 结果
        4.2.1 呋喃唑酮在鱼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
        4.2.2 呋喃他酮在猪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
    4.3 讨论
        4.3.1 种属外推模型
        4.3.2 化合物外推模型
    4.4 小结
5 全文创新性总结
6 文献综述:兽药生理药动学模型及代谢物动力学研究概况
    6.1 兽药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
        6.1.1 生理药动学模型
        6.1.2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兽药及残留上的应用
        6.1.3 发展趋势及展望
    6.2 代谢物动力学研究概况
        6.2.1 代谢物动力学的意义
        6.2.2 代谢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6.2.3 代谢物动力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3)三种添加剂对团头鲂和异育银鲫生长与消化机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酸化剂概况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酸化剂的概念
        2.酸化剂的种类
        3.酸化剂的作用机制
        4.影响有机酸使用效果的因素
        5.有机酸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6.应用及展望
    二 合生素概况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1.益生素概况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2.寡聚糖概况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3.合生素概况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三 乳化剂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1.乳化剂的概念
        2.乳化剂的种类
        3.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4.常用的乳化剂
        5.饲料中脂肪乳化剂的应用研究
        6.乳化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7.应用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试验一 柠檬酸和低聚木糖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指标、消化酶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试验二 合生素对团头鲂生产性能和肝脏抗氧化物酶、肠道菌群和结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试验三 乳化剂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及消化机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附录
致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投喂云芝多糖对银鲫免疫机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真菌多糖研究概况
    1.1 真菌多糖的的种类和特性
        1.1.1 香菇多糖
        1.1.2 银耳多糖
        1.1.3 云芝多糖
        1.1.4 灵芝多糖
        1.1.5 茯苓多糖
        1.1.6 裂褶菌多糖
        1.1.7 灰树花多糖
        1.1.8 冬虫夏草多糖
        1.1.9 其他真菌多糖
    1.2 真菌多糖在水产中的应用概况
        1.2.1 真菌多糖对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2.2 真菌多糖对水产动物的促生长作用
        1.2.3 真菌多糖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1.2.4 真菌多糖的抗应激作用
    1.3 影响真菌多糖免疫作用的因素
        1.3.1 分子量和化学结构的影响
        1.3.2 给药剂量的影响
        1.3.3 持续给药时间的影响
        1.3.4 给药方式的影响
        1.3.5 真菌多糖的免疫协同作用
    1.4 云芝多糖的研究概况
        1.4.1 云芝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
        1.4.2 云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4.3 云芝多糖的保肝、抗溃疡作用
        1.4.4 云芝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1.4.5 云芝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1.4.6 云芝多糖的降血脂、血糖作用
    1.5 本研究的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云芝多糖对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鱼分组及其饲养
        2.1.2 试验饲料的制备
        2.1.3 吞噬原的制备
        2.1.4 采血
        2.1.5 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2.1.6 血清溶菌酶的测定
        2.1.7 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测定
        2.1.8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
        2.1.9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2.2.2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2.2.3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
        2.2.4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云芝多糖对银鲫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鱼分组及饲养
        3.1.2 试验饲料的制备
        3.1.3 供试菌株的培养及菌苗的制备
        3.1.4 吞噬原的制备
        3.1.5 样品的采集
        3.1.6 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3.1.7 血液中红细胞免疫活性的测定
        3.1.8 血清中溶菌酶活性的测定
        3.1.9 血清中补体(C3、C4)含量的测定
        3.1.10 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的测定
        3.1.11 攻毒
        3.1.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云芝多糖对受免银鲫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3.2.2 云芝多糖对受免银鲫红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3.2.3 云芝多糖对受免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3.2.4 云芝多糖对受免银鲫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
        3.2.5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的影响
        3.2.6 云芝多糖对银鲫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云芝多糖对银鲫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3.3.2 云芝多糖对受免银鲫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3.3.3 免疫多糖促进动物免疫机能机理的探讨
    3.4 小结
第四章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鱼的分组及饲养
        4.1.2 试验饲料的制备
        4.1.3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生理特性的影响
        4.2.2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生化特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生理特性的影响
        4.3.2 云芝多糖对银鲫血液生化特性的影响
    4.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资源开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原料预处理
    1.4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饲用复合酶产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饲用复合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株固态发酵生产含酶酵母蛋白饲料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芯水解液生产酵母蛋白及玉米芯水解渣固态发酵生产酵母蛋白饲料工艺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无公害养鸡中的推广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HACCP的由来、原则和应用
    1.2 我国肉鸡养殖现状
    1.3 无公害肉鸡养殖的意义与前景分析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组与对照组增重比较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料肉比比较
    3.3 各组间成活率比较
    3.4 肌肉理化指标及残留情况比较
    3.5 鸡舍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3.6 鸡舍水质检验结果
    3.7 无公害肉鸡饲养管理指南
4. 讨论
    4.1 HACCP控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HACCP控制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4.3 无公害肉鸡养殖中HACCP关键控制点(CCPs)的选择
5.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8)鸡粪作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鸡粪的营养价值
    (一) 鸡粪的酸碱度
    (二) 鸡粪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营养
        2 能值
        3 粗纤维
        4 矿物质
        5 维生素
二、鸡粪作饲料的安全性
    1 毒性
    2 药物及重金属残留问题
    3 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
三、鸡粪作饲料的注意事项
四、小结

四、雏鸡饲喂鱼虾要慎重(论文参考文献)

  • [1]酵母硒与DL-Met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耐受性评价[D]. 李宁. 大连海洋大学, 2017(02)
  • [2]呋喃唑酮在猪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D]. 刘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3]三种添加剂对团头鲂和异育银鲫生长与消化机能的影响研究[D]. 肖世玖.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4]投喂云芝多糖对银鲫免疫机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庞素风.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6)
  • [5]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资源开发的研究[D]. 陈曦. 江南大学, 2006(01)
  • [6]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无公害养鸡中的推广与应用[D]. 冯勐. 四川农业大学, 2004(01)
  • [7]雏鸡饲喂鱼虾要慎重[J]. 吴天靖,刘时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01)
  • [8]鸡粪作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评价[J]. 贾汝敏,王润莲,李新社. 饲料研究, 1999(10)
  • [9]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J]. 莫棣华,潘穗华. 畜牧兽医科技, 1987(03)

标签:;  ;  ;  ;  ;  

给小鸡喂鱼和虾时要小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