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一、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荣荣[1](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研究》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规范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市场经济消极作用的影响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环境。新时代如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新时代,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尽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合作意识、互动行为、互动效果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搭建互动育人组织、丰富互动育人实践、建立互动育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上协同配合性不高、实践中创新整合力弱、机制上缺乏生机活力。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的因素主要是意识上缺乏系统思考、机制上缺乏协同配合、机构上缺乏组织保障。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必须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的要素和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模式,进一步健全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互动育人机制,努力实现1+1>2的良好育人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和快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良性互动育人模式,整合力量,同向同行,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取得的一大进步,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取得的一大进步。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还是资源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走向良性互动的趋势都是必然的,因为高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以一种互动的形态联系起来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合作互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尚明瑞[2](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旷日持久的国际人才竞争中,谁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和希望。如何在西方中心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逐渐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集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从历史足迹中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可能,从时代境遇中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现实之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按照“施教”与“受教”并存的逻辑理路,从七个方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路径与保障措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具象性和目标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马可·伊恩斯蒂的集成创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以及教育学中的整体性教育理论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集成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日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元素,为今后的进一步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如,基础理论支撑度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内容的“碎片化”、方法的协同性差等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内在动力。如同芯片集成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诸多构成要素实现优化组合集成创新需要一个集成母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背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脚踏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面向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集成创新最理想的集成载体。在此基础上,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的逻辑进路,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全部要素,是集成创新的内容,涵盖了目标体系的集成创新、任务体系的集成创新、学科体系的集成创新、课程体系的集成创新、教学体系的集成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集成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如何实现,就是要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建立马克思主义大学科、依托现代信息化大数据、构建全国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环境、培育反映铸魂育人规律的大成果、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大目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还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的动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尝试性地把物理学科的“集成”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概念做出理论界定,并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专业学术范畴,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空间,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刘亚蓉[3](2021)在《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基于泰州市某高校的调研》文中认为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是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灌输新时代国防意识的战略举措。本文对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可行性进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对泰州市某本科院校部分大学生进行实证调研,分析目前大学生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情况,并分别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分析,提出完善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内在教育机制、优化外部环境的有效、良性的互动模式。

欧阳润[4](2020)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文中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遇到40年未有之复杂局面、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等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波动频繁,各类就业观念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为大思政格局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大思政”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就业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多元、多维、协同、系统的就业育人体系,选拔好、培育好青年大学生,增强思政育人实效,有助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对于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着力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极大价值。本研究把“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融互通”作为理论逻辑,对大思政和就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作了界定,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就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从理论视角和社会视角阐述了就业教育相关理论,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把“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价值逻辑,通过对双一流高校、省属高校、民办高校、大专高校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选择了部分学工干部、就业指导老师、一线辅导员、校外导师、企业HR、大学生个体进行访谈,详细了解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重点了解分析不同区域、男女生就业价值观的倾向,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参考依据。以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的分析结果和笔者近20年的就业教育工作经验为现实基础,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大学生六个方面追根溯源,探究原因,主要为社会就业教育的复杂性因素、政府就业教育的不完善因素、高校就业教育的不到位因素、用人单位就业教育的不匹配因素、家庭就业教育的被动性因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非理性因素等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现实逻辑。基于以上逻辑,本论文以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为基础,展开了对策研究:提出要构造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五位一体的引导场域,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打造思政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四方协同的思政课堂,健全就业机制、激励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翟明东[5](2020)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含义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其优化策略,包括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预见性、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等,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毕玉婷[6](2020)在《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探讨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的思政育人工作对策,提高民办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质量,是目前陕西民办教育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以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实践中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十大育人体系中选取思政教育主渠道的“课程育人工作”、思政信息接收新手段的“网络育人工作”、思政教育人格基础的“心理育人工作”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类型,对5所具有代表性的陕西民办高校进行广泛取样调研,并加以分析,寻找问题和进行原因探索,分析基本规律与特征,探索思政育人工作质量提升策略,为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本研究发现,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具有办学条件改善,奠定了思政育人的物质基础;校园文化提升,营造了思政育人良好氛围;专业特色突出,融合了思政育人着力点;管理体制灵活,助力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四方面优势,但也存在:课程育人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网络育人功能性有待充分利用、心理育人知晓率及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育人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自身因素存在多元化五个方面问题。针对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现状,提出五条工作对策:第一,进一步夯实课程育人工作,补齐短板,构建全面的思政课程体系;第二,进一步创新互联网+理念,优化拓展网络育人方法及手段,提升网络育人工作实效;第三,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深化心理育人工作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铺垫思政育人效果保障;第五,进一步贴近学生,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总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追求教育的立德树人,在课堂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方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些许问题,这提示,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从政策上、体系上、路径方法上进行进一步创新,提升工作质量。

王威威[7](2020)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大思政"教育理念视野下,通过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力地起到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并提出整合二者教学资源的有效方案,希望对教学有所助益。

王文喆[8](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使命,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保证,是名副其实的“高校第一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列为重点项目,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优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的重点。本文以互动式教学为切入点,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指出了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其次,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和梳理,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理论和合力规律理论为学理依据,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素及机理。再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出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着互动主体单一、互动内容单调、互动力量分散、互动信息不畅等问题。结合对思政课教师的访谈,分析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互动主体的范围被束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力度不够、教育力量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最后,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必须以大学生为中心,拓宽互动主体的范围;以课堂互动教学为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以实践互动教学为延伸,实现教育场域互动关系的有机融合;以网络互动教学为辅助,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既立足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及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叶霖,刘菂斐,戴映天,左笑怡[9](2019)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多维度融合》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交集,心理健康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与精神基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两大端口实施对接、互动与融合,应着力解决融合的观念问题、消除融合的制度性障碍、教学环节多元化、多层面的协同合作和教育平台共享共用等问题。

周越[10](2019)在《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这项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整合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然而,现实生活中教育“断层”现象的日渐显现,导致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遭遇发展瓶颈。因而整合不同德育途径,建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多维关系势在必行。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思想与之有共通之处,能够为之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整合多种教育力量,构建新时代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关系。这同时也是对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的有力回应。为此,本文在理论层面上,一是厘清宏观层面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总体构成要素及内在关系,并分析微观层面各个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整体性;二是梳理整体性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整体性思想对当今的指导意义。在实践层面,分别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进行展开问卷调查。期望通过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了探索青少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现状,分析三者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根据,分别从不同教育主体的视角出发,依次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提出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互动关系,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研究路径。

二、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四)创新之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功能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的表现
二、时代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所取得的成绩
    (一)合作思维观念逐渐扭转
    (二)互动行为方法逐渐增多
    (三)互动效果优势逐渐凸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上协同配合性不高
    (二)实践中创新整合力弱
    (三)机制上缺乏生机活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良性互动育人意识上缺乏系统思考
    (二)良性互动育人机制上缺乏协同机制
    (三)互动育人构建上缺乏组织保障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模式构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模式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与主要内容
        (一)论文研究的核心概念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一)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二)关于社会发展学说
        (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
        (一)世界的系统性构成
        (二)系统的功能和要素构成
        (三)系统论思想的启迪
    三、马可﹒伊恩斯蒂的技术集成理论
        (一)关于“技术集成”概念的提出
        (二)集成创新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模式
        (三)集成创新理论的启示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
        (一)兼容并蓄的哲学传统
        (二)有容乃大的君子人格
        (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四)兼容并蓄思想的启示
    五、教育学中的整体性教育理论
        (一)世界的整体性构成
        (二)整体性理论的形成发展
        (三)整体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历史前提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65年)——思政教育格局初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前进阶段(1966年-1978年)——片面强调阶级斗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78年-1997年)——全国各地积极探索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提高阶段(1998年-2012年)——国家层面规范协调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集成创新成为可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成就为集成创新提供可能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成为集成创新的基本内核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成为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
        (三)便捷有效的教学平台成为集成创新的交互载体
        (四)不断巩固的意识形态提供集成创新的理论自信
        (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集成创新的实现路径
        (六)日趋完善的学科体系提供集成创新的专业支持
        (七)软硬件的改善为集成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思政教育基本经验为集成创新提供遵循
        (一)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四)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六)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现实之需
    一、基础理论不强、学科发展受限
        (一)基础理论发展不充分
        (二)学科体系架构不健全
        (三)学科的专业性不强、实操性不够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
        (一)莫衷一是的教育理念
        (二)理念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化较差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述不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协同性较差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拓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成为提高吸引力需要
    五、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平台融合度不够
        (一)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二)与现代技术融合尚处在探索阶段
        (三)信息过载对主流信息的遮蔽
        (四)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传统教学优势
        (五)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成未来之需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基本框架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基本面板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母版”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鲜亮底色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领导力量
        (四)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文化根基
        (五)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价值导向
        (六)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外部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要素构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主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支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归宿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目标及其作用
        (二)教育目标及其异化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集成优化
    二、任务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任务及其作用
        (二)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四)任务体系的细化明确
    三、组织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组织及其结构
        (二)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的架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组织
        (四)组织体系的创新管理
    四、学科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学科的内涵与作用
        (二)“马学科”的领航功能
        (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马学科”的创新发展
    五、课程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课程体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集成创新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集成创新
    六、教学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教学体系集成创新原则
        (二)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
        (三)教学场域的情景构建
        (四)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
        (五)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六)教学效果的考核反馈
    七、评价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种类繁多的教育教学评价
        (二)不当评价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三)教育教学评价的规范与整合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认识高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协同发力的大格局
        (一)格局的内涵与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格局的内在逻辑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内容构成
    二、扩大育人广度,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员育人大思政
        (一)科学认识“大思政”的意蕴与特征
        (二)认真贯彻落实十大育人体系
    三、夯实学科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引领的社会科学体系
        (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
    四、依托现代科技,培育信息化条件下的精准育人大数据
        (一)学习信息思维转变思想观念
        (二)依托数据资源丰富内容
        (三)借助信息技术革新方法
    五、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大环境
        (一)顺应时代潮流,坚定政治方向
        (二)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育人合力
        (三)开展学风校风建设,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四)弘扬优良家教家风,建构和谐成长环境
    六、强化使命担当,实现教育强国和自由全面发展大目标
        (一)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
        (一)百年辉煌造就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能
        (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和动员
        (三)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经验
        (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关键作用
        (一)保证教育者先受教育
        (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
        (一)进一步加大高校经费投入,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二)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物质装备
        (三)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扶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
        (四)加大师资培养资金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加大红色研学资金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认知能力
        (六)积极筹措社会资金,给予思政课教师一定的专项补贴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
        (一)明确管理责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管理水平
        (二)严抓专项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三)深化重点督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四)强化整改责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结语: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施教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是个复杂的渐进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化推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定有美好的前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基于泰州市某高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必要性
    (一)守住“第一课”阵地的必要手段
    (二)坚守“旗帜阵地”的必要方式
    (三)实现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必要途径
二、大学生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的现状
    (一)调研背景与流程
    (二)结果显示与分析
        1. 对军训与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认同
        2. 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实现的现状
        3. 对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实现的期待
三、大学生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缺乏的根源
    (一)大学生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缺乏的客观根源
        1. 大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2. 大学生军训与思想政治互动教育缺乏健全的机制
        3. 大学生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缺乏科学的评估
    (二)大学生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缺乏的主观根源
        1. 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军事训练的抵触
        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
        3. 大学生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
四、大学生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模式构建
    (一)完善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的内在教育机制
        1. 科学定位军事训练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 完善军事训练与思政互动的组织制度
        3. 合理分配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二)营造军训与思政教育互动的外在舆论氛围
        1. 着力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军事文化氛围
        2. 加强学生家长沟通,搭建与家庭互信的交流平台
        3.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主旋律的弘扬

(4)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2.3 研究述评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1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大思政的概念及内涵
        1.1.1 大思政的内涵
        1.1.2 大思政的基本特征
    1.2 大学生就业教育及相关概念
        1.2.1 就业概念
        1.2.2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涵
        1.2.3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特点
        1.2.4 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的历史进程
    1.3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1.3.1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通性
        1.3.2 大思政与就业教育的互融性
第2章 就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就业教育相关的理论
        2.1.1 劳动分工理论
        2.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3 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理论
    2.2 中共历代领导人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
        2.2.1 毛泽东有关就业教育的思想
        2.2.2 邓小平有关就业教育的理论
        2.2.3 江泽民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2.4 胡锦涛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2.5 习近平有关就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3 就业教育的理论借鉴
        2.3.1 职业选择匹配理论
        2.3.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3.3 职业锚理论
        2.3.4 其他相关的理论
    2.4 实证分析的社会视角
        2.4.1 双元结构理论
        2.4.2 人力资本理论
        2.4.3 择业动机理论
第3章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思路、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框架
        3.1.2 调查问卷的总体安排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开展
    3.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3.3.1 样本结果分析
        3.3.2 交叉性结果分析
第4章 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
    4.1 社会就业教育的复杂性因素
        4.1.1 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带来新挑战
        4.1.2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带来新问题
        4.1.3 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冲击
        4.1.4 封建传统腐朽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侵袭
    4.2 政府就业教育的不完善因素
        4.2.1 政策引导有缺位
        4.2.2 就业监管有缺失
        4.2.3 信用体系不完善
        4.2.4 大学生实习管理及激励机制不健全
    4.3 高校就业教育的不到位因素
        4.3.1 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
        4.3.2 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不紧密
        4.3.3 就业教育理念稍显滞后
        4.3.4 就业教育保障体系弱化
    4.4 用人单位就业教育的不匹配因素
        4.4.1 选才标准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匹配度还需提升
        4.4.2 用人标准存在歧视的现象
    4.5 家庭就业教育的被动性因素
        4.5.1 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4.5.2 参与就业教育主动性不够
    4.6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非理性因素
        4.6.1 责任意识
        4.6.2 就业观念
        4.6.3 就业适应
        4.6.4 就业态度
第5章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5.1 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
        5.1.1 总体目标
        5.1.2 工作原则
        5.1.3 育人模式
        5.1.4 实施内容
    5.2 构造“五位一体”的引导场域
        5.2.1 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
        5.2.2 政府要完善服务体系
        5.2.3 高校要创新育人方式
        5.2.4 用人单位要健全公平机制
        5.2.5 家庭要构建和谐环境
    5.3 实施大学生“四元契合”的就业教育方略
        5.3.1 大学生自我教育
        5.3.2 职业素养教育
        5.3.3 职业规划教育
        5.3.4 社会实践教育
    5.4 打造“四方协同”的课堂思政
        5.4.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作用
        5.4.2 加强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教育
        5.4.3 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引导元素
        5.4.4 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5.5 健全“三体联动”的就业教育保障制度
        5.5.1 优化就业机制保障
        5.5.2 优化激励就业机制
        5.5.3 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关于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含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预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缺少实践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策略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预见性
    (二)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三)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实践体系
四、结语

(6)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与特点
        2.1.1 民办高校
        2.1.2 思政育人
        2.1.3 立德树人
    2.2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理论基础
        2.2.1 传统文化德政、师法育人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理论
        2.2.3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论述
    2.3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政策依据
第三章 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现状调研
    3.1 思政育人工作现状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2 调研问卷设计与编制
        3.2.1 问卷设计的理论支撑
        3.2.2 问卷设计的内容
        3.2.3 问卷数据统计方法
    3.3 调研问卷结果
        3.3.1 问卷发放及回收结果
        3.3.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3.4 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调研结果
        3.4.1 课程育人状况分析
        3.4.2 网络育人状况分析
        3.4.3 心理育人状况分析
        3.4.4 教师与学生同一问题不同状况分析
    3.5 个案访谈内容及分析
        3.5.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3.5.2 访谈问题介绍
        3.5.3 访谈内容整理及分析
第四章 调研结果及存在优势和问题分析
    4.1 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优势
        4.1.1 办学条件改善,奠定了思政育人工作物质基础
        4.1.2 校园文化提升,营造了思政育人工作良好氛围
        4.1.3 专业特色突出,融合了思政育人工作着力点
        4.1.4 管理体制灵活,助力思政育人品牌建设
    4.2 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4.2.1 课程育人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2.2 网络育人功能性有待充分利用
        4.2.3 心理育人知晓率及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2.4 思政育人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4.2.5 学生自身因素存在多元化
    4.3 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4.3.1 受学校生存与发展压力影响
        4.3.2 受师资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影响
        4.3.3 受学生生源质量差异影响
第五章 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建议与对策
    5.1 进一步夯实课程育人工作,补足短板,构建全面的思政课程体系
        5.1.1 以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促进教师教管能力的提升
        5.1.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驱共力推进思政元素融合
        5.1.3 以“地域性”立体互动平台的构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5.2 进一步创新互联网+理念,拓展网络育人方法及手段,提升工作实效
        5.2.1 建设和谐文明的网络育人环境
        5.2.2 搭建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平台
        5.2.3 探索实用高效的网络育人手段
    5.3 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让理念深入人心,深化心理育人工作体系
        5.3.1 开设和健全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5.3.2 搭建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双轨平台
        5.3.3 加强实时师生沟通交流
        5.3.4 扎牢“校-院-班-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
    5.4 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铺垫思政育人效果保障
        5.4.1 关注教师品德,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5.4.2 完善制度体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5.4.3 强化培训业务,提升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
        5.4.4 建立专业化、长效化、优质化辅导员队伍
    5.5 进一步贴近学生,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5.5.1 加强学生党建、团建工作
        5.5.2 分类别、分层次开展“量体”教育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问卷
附录2 :教师问卷
附录3 :个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主体的一致性
    (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三)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四)教育方法的一致性
二、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的路径分析
    (一)以教育思想的相互渗透实现互动
    (二)以教育方法的互相渗透实现互动
    (三)以强化教师队伍交流实现互动
    (四)提升教学环境,为课程整合互动提供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结语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综合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研究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思想政治理论课
        2.1.2 互动式教学
        2.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理论
        2.2.2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素
        2.3.1 互动主体要素
        2.3.2 互动客体要素
        2.3.3 互动介体要素
        2.3.4 互动环体要素
    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机理
        2.4.1 理论学习、教育实践和提升观念“三过程”互促
        2.4.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力量”互助
        2.4.3 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三主体”互动
        2.4.4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阵地”互补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问卷基本情况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样本的确定
        3.1.3 问卷调查的基本构成情况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互动主体单一
        3.2.2 互动内容单调
        3.2.3 互动力量分散
        3.2.4 互动信息不畅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互动主体的范围被束缚
        3.3.2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力度不够
        3.3.3 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3.3.4 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4.1 以大学生为中心,拓宽互动主体的范围
        4.1.1 拓展多极化的主体互动关系
        4.1.2 加强教育队伍群体间的互动
        4.1.3 发挥好网络主体在互动中的作用
    4.2 以课堂互动教学为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4.2.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间互动衔接
        4.2.2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
        4.2.3 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活跃课堂互动氛围
    4.3 以实践互动教学为延伸,实现教育场域互动关系的有机融合
        4.3.1 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立体网络
        4.3.2 加强各教育间力量间的互动联合
        4.3.3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互动关系场域的渗透
    4.4 以网络互动教学为辅助,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
        4.4.1 保证互动信息及时有效地生成与传递
        4.4.2 促进互动信息保质保量地加工与接收
        4.4.3 实现互动信息科学迅速地反馈与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9)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多维度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交集”越来越大
二、“端口对接”促进教育的同频共振
三、结语

(10)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概说
    2.1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内涵界定
        2.1.1 “新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2.1.2 “青少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2.1.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内涵及其关系
    2.2 中西方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的历史与逻辑
        2.2.1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整体观
        2.2.2 西方哲学中的整体性思想
        2.2.3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
        2.2.4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2.3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构成
        2.3.1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构成要素
        2.3.2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构成的逻辑架构
第3章 新时代青少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3.1 青少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分析
        3.1.1 领导组织体制的整体性
        3.1.2 实施途径体系的整体性
        3.1.3 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整体性
        3.1.4 保障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3.2 青少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2.1 领导组织体制的整体性现状
        3.2.2 实施途径体系的整体性现状
        3.2.3 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整体性现状
        3.2.4 保障评价体系的整体性现状
第4章 新时代青少年“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4.1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分析
        4.1.1 构成要素的整体性
        4.1.2 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4.1.3 教育方法的整体性
    4.2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研究意义
    4.3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4.3.1 家庭教育意识现状
        4.3.2 教育内容现状
        4.3.3 教育方法和途径现状
第5章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5.1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分析及特点
    5.2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研究意义
    5.3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5.3.1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的内部矛盾运动现状
        5.3.2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与外部矛盾的运动现状
        5.3.3 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实施现状
第6章 新时代青少年“三种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相互关系
    6.1 学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6.1.1 学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6.1.2 学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6.2 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6.2.1 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6.2.2 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6.3 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6.3.1 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6.3.2 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6.4 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6.4.1 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6.4.2 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第7章 新时代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策略建议
    7.1 构建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多维路径
        7.1.1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体系
        7.1.2 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水平
    7.2 构建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多维路径
        7.2.1 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能动性
        7.2.2 创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路径
    7.3 构建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多维路径
    7.4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机统一体
        7.4.1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管理体系
        7.4.2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实施途径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青少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调查问卷
附录B 青少年“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调查问卷
附录C 青少年“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调查问卷
致谢

四、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良性互动育人研究[D]. 赵荣荣. 延安大学, 2021(12)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D]. 尚明瑞. 兰州大学, 2021(09)
  • [3]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基于泰州市某高校的调研[J]. 刘亚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01)
  • [4]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 欧阳润. 南昌大学, 2020(02)
  • [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 翟明东. 长江丛刊, 2020(32)
  • [6]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研究[D]. 毕玉婷.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7]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策略[J]. 王威威. 长江丛刊, 2020(16)
  •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 王文喆.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0)
  • [9]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多维度融合[J]. 叶霖,刘菂斐,戴映天,左笑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0]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研究[D]. 周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  ;  ;  ;  ;  

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