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关系

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关系

一、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荆翰林[1](2021)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新生代基性岩浆事件是中国东部的关键地质进程之一,对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苏北盆地北靠苏鲁造山带,西接张八岭隆起带,东望滨太平洋俯冲带,且紧邻华北与华南板块的构造边界,是中国东部构造位置最为特殊的新生代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的新生代辉绿岩和玄武岩,记录了该期区域基性岩浆事件的丰富信息。本次工作选择苏北盆地内岩浆活动最强烈的高邮凹陷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代表性的基性岩岩芯样品,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工作,为深入认识中国东部新生代基性岩浆事件提供重要参考。本次工作首先开展了详细的岩芯库手标本及显微镜下观测,明确了高邮凹陷基性岩浆岩的岩相学特征;然后采用LA-ICP MS法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岩浆侵位层位、空间分布等特征,厘定了高邮凹陷内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分析,阐明了该套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了部分熔融、岩浆混合/混染等岩浆过程;再结合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岩浆的源区特征和岩浆成因机制;最后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讨论了岩浆活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与区域动力学机制。论文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高邮凹陷的基性岩主要发育在凹陷中部的深凹带内,并沿斜坡带向上迁移,岩浆主要发育位置与盆地内伸展构造及断陷沉积最强烈的部位相对应,指示了伸展背景下岩浆—构造—沉积作用的耦合关系。辉绿岩床往往具有多期侵位底垫叠加的特点,岩浆侵位活动存在两个峰期,分别为58.0Ma和42.5Ma。指示前者为吴堡期岩浆事件、后者为三垛期岩浆事件,其中三垛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与盆地强烈的伸展变形和沉积断陷时间相吻合。2、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高邮凹陷岩浆岩属于准铝质、偏钠质、富镁质、碱性—亚碱性岩浆系列。所有样品均具有类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趋势,表明高邮凹陷岩浆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岩石具有较低的LREE/HREE、固结指数SI,以及较高的Mg#、K/Rb、Ce/Pb、Nb/U、分异指数DI,指示岩浆具有较低的演化程度。岩浆过程分析表明,该套岩浆经历了显着的岩浆混合或混染过程,但不具有典型的分离结晶和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特征,因而岩浆可能来源于熔融程度大致相同的岩石圈地幔,并在地壳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混合/混染过程。3、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套岩浆具有幔源岩浆的矿物组合特征,并有相对亏损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岩浆端元分析表明,该套岩浆主要来自新生代时期的新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残留有早期EM I或EM II型富集型地幔端元;岩浆组分具有造山带岩浆趋势,与其位于印支期造山带前陆变形带的构造特征相吻合;岩浆具有俯冲熔体/流体交代的趋势,指示了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洋壳熔融/流体析出过程。总体上看,岩浆中具有EM I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具有亲华北的岩石圈信息,与前人认为的大别—苏鲁造山带具有碰撞楔入的鳄鱼嘴模型相吻合。4、一系列的基性岩浆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高邮凹陷的基性岩浆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或大陆裂谷玄武岩、弧后玄武岩等特征,与新生代时期弧后伸展的区域动力学背景相吻合。样品兼有MORB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其起源于伸展背景下新生岩石圈地幔/软流圈的岩浆属性。综合分析表明,高邮凹陷基性岩浆是新生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的产物,其区域动力学机制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弧后拉张作用。板内强烈拉张减薄带不仅发育强烈的伸展变形,还伴随有强烈断陷成盆作用,并在盆地内发生强烈拉张下的减压熔融作用而形成基性岩浆活动。5、通过与渤海湾盆地、浙江等地峰期岩浆活动时代的对比,结合岩浆活动的区域动力学背景,认为中国东部新生代基性岩浆的时空演化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回卷方向的控制。随着太平洋俯冲板片的回卷而引起的海沟后撤及弧—陆分离作用,陆侧伸展作用总体随时间向南东逐渐迁移,从而导致岩浆活动中心也逐渐自北西向南东迁移。

杨杜波[2](2019)在《金湖凹陷阜宁组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金湖凹陷含油丰富但断裂密布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为开源增储,从“定起点”、“明时期”、“定格架”、“定终点”四大角度综合分析输导体系控藏作用。分别开展源岩评价,明确成藏期次,确定古今油气运移格局。分析各地区输导格架组成并对输导要素开展评价,研究输导要素展布特征、输导性能优劣、输导组合样式。继而通过解析油气分布特征,结合输导体系类型及展布规律明确油气运聚输导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最终四位一体开展成藏要素匹配与成藏演化综合分析。金湖凹陷运聚输导模式主要包含源内源上直排单一输导型、侧向远源断层-砂体交互阶梯型、侧向近源砂体-断层-砂体反Z字型以及陡坡深大断裂-砂体“F”型输导四大类。陡坡深大断裂-砂体“F”型多使油藏纵向多层叠置,平面上呈散点状和串珠状,垂向运移距离最远,平面上沿断裂呈串珠分布。源内直排单一运聚输导型使油气直排至储集体,油藏层位单一,多发育于E1f22生物礁滩以及沙滩砂坝内。平面分布受相控。侧向远源断层-砂体交互阶梯式运聚输导及侧向近源砂体-断层-砂体反Z字型运聚输导主要使油气由生烃高势区运移至斜坡带与继承性高地,多沿油气运移方向呈鱼鳞状分布。

柴铭[3](2019)在《苏北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为研究重点,在构造地质学、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应用苏北盆地的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较为典型的走滑构造进行剖析,明确了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的平面和剖面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明确了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成因,分析了走滑构造对油气分布的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对苏北盆地主要断层进行解释,研究认为,苏北盆地内的杨村、真武、吴堡、石港、汉留、铜城等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走滑构造特征。苏北盆地内平面上发育斜交式、雁列状、羽状、“入字型”和帚状等组合样式,剖面上包括花状、似花状、帚状等构造组合样式。晚始新世以来,在近NS向的伸展作用以及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作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叠加之下,为研究区内走滑构造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通过对石港、吴堡断裂带构造演化剖面以及活动性的分析,认为三垛期为断裂带走滑活动期。利用ANSYS软件对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和高邮凹陷进行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差应力高值区是苏北盆地主要断层发育区,右行剪切性质是苏北盆地走滑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剪应力高值区易形成NE、NW向断层,相对低值区更易形成近EW向断层。对金湖凹陷的石港断裂带,高邮凹陷的吴堡断裂带的应力场进一步分析,认为剪应力高值具有沿断裂带走向呈条带状分布的特征,高值区发育NE向断层,为主干断层右旋扭动过程中派生的“R”破裂,相对低值区发育近EW向的断层,为主干断层活动伴生的“T”破裂。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对油气圈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根据不同的成因共划分为4种类型:雁列状排列的断鼻断块圈闭、羽状排列的断块圈闭、帚状断裂处的断鼻断块圈闭,分别控制形成羽状排列的断块油气藏、雁列状排列的断鼻断块油气藏、帚状断裂处的断鼻断块油气藏。

唐旭[4](2019)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裂演化及砂箱物理模拟》文中研究表明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南部,为中-新生代伸展型叠合盆地,是苏北盆地探明程度最高的凹陷,其复杂而独特的构造特征一直是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本文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系统分析高邮凹陷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定断裂活动时期,恢复断裂演化过程,并对断裂形成应力机制进行分析,对局部地区特殊构造成因进行综合解析,同时针对断裂变形机制设计物理模拟实验,再现高邮凹陷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断裂演化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吴堡期、戴南期、三垛期,分别对应裂陷I幕、裂陷II幕、裂陷III幕;盆缘边界断层在泰州、阜宁组沉积期为非同沉积断层,活动性较弱,在吴堡运动时发生强烈活动;主要控陷断层真(2)断层水平分段,汉留断层也为分段断层,长期活动;阜宁组沉积期断裂形成时期相同,不同区域伸展模式不同造成断裂发育特征不同;戴南组沉积期边界断层真(2)断层和控陷断层汉留断层在局部“跷跷板”式控陷活动使真(2)断层下盘发育独特的高角度断阶带。三垛组沉积末期高邮凹陷应力场发生转向,在南北向伸展应力场下形成部分东西走向断裂。同时依据以上研究成果,按照不同时期断裂活动特点,针对不同演化阶段分别设置物理模拟实验,成功模拟出裂陷I幕高邮凹陷东部形成大量反向断层,西部形成“V”字形对倾断层组合;裂陷II幕两条控陷断层交替控陷,模拟出断陷结构特征;裂陷III幕应力场转向,裂陷I、II幕形成的先存断层在裂陷III幕保持断裂原走向,不受先存断裂约束区域形成新生东西走向断裂。

周嘉义[5](2019)在《高邮凹陷永安地区古近系戴南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安地区于江苏省江都市。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该区构造特征以及油气藏分布等问题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重新开展对永安地区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下一步油田老区稳定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永安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和勘探中存在的问题,以地震、钻井、测井、录井、测试等地质资料为基础,从烃源岩、储层、沉积相、盖层、圈闭等多个方面对永安地区的成藏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典型油气藏解剖来确定主控因素,同时建立成藏模式,对永安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最后利用精细构造解释,预测有利圈闭。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成果:(1)研究区内沉积以三角洲沉积为主,整体储层砂体较为发育,戴二段的储层物性比戴一段储层物性好;同时该区发育两套主要的储盖组合,分别是以E2d11泥岩为盖层,以E2d12砂岩为储层的储盖组合和以E2d11泥岩为盖层,以E2d12砂岩为储层的储盖组合。(2)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结合成藏期次的研究,明确了生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断层的侧向封闭性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辉绿岩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油气成藏起到破坏作用,并以此建立了永安地区油气成藏模式。(3)总结成藏规律,结合构造精细解释,确定4个有利圈闭作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王路[6](2018)在《高邮凹陷阜一段低渗透储层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针对高邮凹陷阜一段一亚段沉积相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开展研究。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开展了阜一段及一亚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储层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及成岩相类型及储层物性等研究,总结了有利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储层评价与预测,取得的以下成果:针对阜一段地层划分精度不够的问题,采用旋回对比法对全区192口探井开展了以砂层组为单位的地层对比工作,将阜一段一亚段细分为三个砂层组,以此为基础分别统计三个砂层组厚度、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绘制地层厚度图、砂岩厚度图及砂岩百分含量图,明确了高邮凹陷阜一段一亚段及其三套砂层组的地层展布特征及砂体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等方法,在砂体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阜一段一段沉积时期高邮凹陷发育南北两套沉积体系:北部斜坡带发育的物源来自西北部的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南部断阶带发育的物源来自东南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另一方面修正了前人关于阜一段沉积体系物源方向的问题。开展成岩作用研究,通过总结370余张岩石薄片镜下观察结果,对阜一段一亚段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特征等开展研究,明确了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阜一段一亚段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是阜一段一亚段含油砂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含油砂岩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与油气运移聚集之间存在相关性;依据研究成果划分出高邮凹陷主要成岩相类型及分布。基于地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等相关研究成果,对阜一段一亚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一段一亚段储层物性呈中孔-高孔、低渗-特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属于孔隙型;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是控制阜一段一亚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原因,并以为基础对阜一段一亚段进行了评价。该研究成果为江苏油田勘探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地质支持,针对阜一段低渗油藏勘探预探井井位11口,试获工业油流2口,新增控制储量108.04×104t,新增预测储量476.89×104t,新增原油2557t,实现高邮凹陷内坡低渗领域勘探突破性进展。

廖文婷[7](2018)在《陆相高速薄砂层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结良好的陆相沉积地层中,砂岩速度通常高于泥岩,有效砂岩速度则介于低速泥岩与高速致密砂岩之间。在复杂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影响下,地震中的有效储层信息往往被更多非储层信息所掩盖。有效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决定着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风险与成本。本文以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一段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岩石物理-地质建模-地震正演研究为切入点,从成因出发,研究储层、非储层因素对地震响应的贡献;再以地质成因为指导,去伪存真,从地震中获取有效储层信息,建立了适合陆相沉积盆地的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技术系列,成果和认识如下:(1)对影响戴一段地震响应的储层、非储层因素进行宏观排序,按重要性依次为:压实作用与固结史、沉积旋回、岩性、孔隙度、流体——明确了储层的贡献地位。(2)结合岩石物理正演与钻井实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岩性、孔隙度、流体、埋深、沉积旋回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砂组的储层参数解释量板。(3)结合地震正演模型与实际地震,分析储层参数与地震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的关系,明确了储层地震敏感属性。(4)针对横向相变快、井点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相控-测井约束反演流程,使地震反演成果更符合地质规律。(5)针对纵向沉积旋回多、埋深跨度大、砂岩与泥岩速度叠置的问题,建立岩石物理分步解释技术,剔除非储层信息,实现储层参数定量预测。(6)优化了地质统计学反演流程,使其适用于井控少的勘探区块,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纵向分辨率。(7)针对不同地质、地震条件,组建合适的储层预测路线,落实一批隐蔽圈闭,发现了肖15、周64、邵23、黄166等一批隐蔽油藏。

王亚奇[8](2018)在《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的东台坳陷,其总体呈现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结构,按构造单元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南断阶、深凹带和北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大量地质、钻井等资料的基础上,以石油地质学、成藏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高邮凹陷阜宁组的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特征,进而分析了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富集规律,说明其油气成藏机制,总结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高邮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有效烃源岩主要有三套,即泰二段下部、阜二段和阜四段上部,其中,阜二段和阜四段上部是位于阜宁组的有效烃源岩,阜一段和阜三段是阜宁组的有利储层。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区影响油气成藏的储层因素有两个,即以阜一段和阜三段岩石构成的两套砂岩储层,物性良好。2.研究区影响油气成藏的输导体系有两类,第一类是南部断裂带的主要输导类型,该类输导体系中油气的垂向运移距离远远大于侧向运移距离,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上升盘的前排构造,以真(2)、吴(1)大断裂为主要油源断层,沟通下降盘E1f4、E1f2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第二类主要分布在断阶带内,以断阶带E1f2烃源岩为油源,以断阶带内的三级断层为主要油源断层为通道,向下及侧向运移至E1f1有效砂岩,并在断阶带中、高台阶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3.研究区影响油气成藏的沉积相有两类,即阜三段是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朵叶状砂体微相为主,平面分布广,砂岩百分含量适中地区,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同时水下分流河道的物性要好于河口坝及远砂坝,纵向上油层主要分布于砂体较纯,物性较好的部位,平面上呈现富砂富油的特点,富集含油断块均位于有利的水下分流河道上;阜一段属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处于中外坡储层埋深浅,物性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4.研究区影响油气成藏的三、四级断层封闭性受对置盘地层砂岩百分含量影响。当对置盘地层砂岩百分含量小于18%时,断层封闭性好;当砂岩百分含量大于37%时,断层不封闭;当砂岩百分含量处于18%37%时,断层封闭存在多样性。

陈艳,张景发,姜文亮,田甜[9](2017)在《苏北盆地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北盆地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开发基地,近年来广泛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以箕状凹陷为典型特征,具有"坳-断-坳"3层结构,为了对苏北盆地地壳结构做进一步分析,本文利用布格重力数据通过重力小波多尺度分解法和Parker密度界面反演法对苏北盆地的深浅部构造进行了反演,以重力小波细节为基础对苏北盆地内部次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并基于地震资料和深部构造特征,分析了苏北盆地的孕震环境,影响其地震活动性的主要是板块因素和断裂因素,地震主要沿构造体边界处分布.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苏北盆地的成因机制、应力环境、深部构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苏北盆地莫霍面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呈同相的关系,认为苏北盆地自中生代形成以来,除了受苏鲁造山带逆冲推覆体的控制,还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左旋及右旋运动交替变换的构造应力场的影响.

刘贝贝[10](2016)在《花庄地区构造特征与有利勘探目标》文中提出花庄地区受断裂构造破碎、断层多、成藏条件复杂的影响,导致其目前的勘探效益相对较低。本论文建立在对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并综合测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的分析,以断层的几何学特征研究、运动学特征研究、构造成因分析为指导思想和方法,从地震构造解释入手,重点剖析典型的地震剖面,对研究区范围内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断层的活动特征和构造成因做了重点研究,通过分析该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藏类型,预测有利的圈闭,对花庄油田的进一步勘探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三维地震解释,对研究区内的断层做了精细解释,根据解释结果,对该区内发育的次级断层划分断层级别;结合地震精细解释研究了断层的几何学特征,认为研究区次级断层比较发育,且断层的走向以北东东向、近东西向、北西向为主,断层的平面组合类型主要发育平行状组合、斜交状组合以及网格状组合类型,断层的剖面组合类型主要发育阶梯状组合、“Y”字形组合以及地堑。选取研究区不同构造位置的3条测线,编制构造演化剖面,结合断层落差和断层平均活动速率的计算,认为该区断层活动主要时期是阜三段到戴一段沉积时期。综合花庄地区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的构造成因除受区域应力场和郯庐断裂的控制之外,还受边界断层的影响。在研究断层几何形态和组合类型的基础上,分析该区构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断块油气藏和断鼻油气藏。通过分析高邮凹陷油气的分布规律和断层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影响,从油气来源、储层条件、圈闭条件等角度分析研究区成藏条件,预测2号圈闭、6号圈闭为有利圈闭。

二、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区域地质演化
        1.2.2 岩浆岩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拟解决的问题
    1.5 论文创新点
    1.6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概况
    2.1 苏北盆地概况
        2.1.1 构造单元
        2.1.2 盆地演化
        2.1.3 岩浆活动
    2.2 高邮凹陷概况
        2.2.1 凹陷格局
        2.2.2 地层特征
        2.2.3 岩浆岩发育状况
第三章 样品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特征
        3.1.1 样品来源
        3.1.2 岩相学特征
    3.2 分析方法
        3.2.1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
        3.2.2 全岩主量元素
        3.2.3 全岩微量、稀土元素
        3.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LA-ICP-MS锆石U-Pb年龄
    4.2 主量元素特征
    4.3 微量元素特征
    4.4 Sr-Nd-Pb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讨论
    5.1 成岩时代
    5.2 岩浆系列及演化
    5.3 源区特征
    5.4 构造背景及区域差异性
    5.5 动力学机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邮凹陷岩浆岩锆石U-Pb测年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金湖凹陷阜宁组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来源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输导体系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5 技术路线与完成工作量
        1.5.1 技术路线
        1.5.2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盆地概况
    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地层发育特征
        2.3.1 地层概况
        2.3.2 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第3章 供烃特征与油气运移格局
    3.1 有效烃源岩综合评价
        3.1.1 有机质类型
        3.1.2 有机质丰度
        3.1.3 有机质成熟度
    3.2 成藏期厘定
    3.3 油气运移格局分析
        3.3.1 现今油气运移格局分析
        3.3.2 23Ma油气运移格局分析
        3.3.3 37Ma油气运移格局分析
第4章 金湖凹陷运移输导体系特征
    4.1 输导层输导特征
        4.1.1 砂体沉积展布特征
        4.1.2 砂岩输导层输导性能分析
    4.2 断层输导体系特征
        4.2.1 断层特征
        4.2.2 断层垂向输导性特征
        4.2.3 断层侧向封闭性分析
    4.3 输导体系综合特征
        4.3.1 有效输导层分布
        4.3.2 油气运聚输导组合样式及输导模式
        4.3.3 输导体系动态演化特征
第5章 油气富集规律与控藏因素分析
    5.1 油气分布特征
    5.2 输导体系控藏作用研究
    5.3 成藏要素与成藏演化综合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苏北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苏北盆地类型、构造演化
        1.2.2 走滑构造与油气分布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位置
    2.2 地层特征
        2.2.1 泰州组(K_2t)
        2.2.2 阜宁组(E_1f)
        2.2.3 戴南组(E_2d)
        2.2.4 三垛组(E_2s)
        2.2.5 盐城组(Ny)
    2.3 构造单元划分
    2.4 断裂特征
        2.4.1 基底卷入型主干断层
        2.4.2 基底卷入型断层
    2.5 构造发展史
        2.5.1 仪征运动
        2.5.2 吴堡运动
        2.5.3 真武运动
        2.5.4 三垛运动
第三章 走滑构造几何学特征
    3.1 走滑构造
        3.1.1 走滑构造的定义
        3.1.2 走滑构造的成因
    3.2 研究区主要走滑构造
        3.2.1 金湖凹陷主要走滑构造
        3.2.2 高邮凹陷主要走滑构造
    3.3 平面构造组合
        3.3.1 斜交式构造
        3.3.2 雁列状构造
        3.3.3 羽状构造
        3.3.4 “入”字型构造
        3.3.5 帚状构造
    3.4 剖面构造组合
        3.4.1 花状构造
        3.4.2 似花状构造
第四章 走滑构造运动学特征
    4.1 断裂带活动性分析
        4.1.1 运动学表征参数选取
        4.1.2 石港断层活动性
        4.1.3 吴堡断层活动性
    4.2 断裂带演化史分析
        4.2.1 石港断裂带
        4.2.2 吴堡断裂带
    小结
第五章 构造应力场模拟
    5.1 动力学背景
    5.2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5.3 苏北盆地应力场模拟
        5.3.1 建立地质模型
        5.3.2 选择力学参数及单元划分
        5.3.3 施加载荷及约束
        5.3.4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金湖凹陷
        5.4.1 三垛期应力场数值模拟
        5.4.2 石港断裂带应力场分析
    5.5 高邮凹陷
        5.5.1 三垛期应力场数值模拟
        5.5.2 吴堡断裂带应力场分析
    小结
第六章 走滑构造控制的圈闭类型特征
    6.1 羽状排列的断块圈闭
    6.2 雁列状排列的断鼻断块圈闭
    6.3 帚状断裂发散端的断鼻断块圈闭
第七章 走滑构造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裂演化及砂箱物理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选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0.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研究现状
    0.3 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0.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0.4.1 主要研究内容
        0.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0.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大地构造位置
    1.2 苏北盆地成盆背景
    1.3 地层沉积特征
        1.3.1 泰州组(K_2t)
        1.3.2 阜宁组(E_1f)
        1.3.3 戴南组(E_2d)
        1.3.4 三垛组(E_2s)
        1.3.5 盐城组(Ny)
    1.4 构造运动与演化阶段
第二章 高邮凹陷断裂几何学特征分析
    2.1 断裂分布特征
        2.1.1 断裂剖面特征
        2.1.2 断裂平面特征
    2.2 断裂组合模式
    2.3 断裂级次划分
第三章 断裂演化过程及应力机制分析
    3.1 断裂活动时期厘定
        3.1.1 断裂穿层性分析
        3.1.2 主要断层活动性分析
        3.1.3 次级断层活动性分析
        3.1.4 断裂系统划分
    3.2 断裂形成演化历史及成因
        3.2.1 构造演化剖面编制
        3.2.2 阜宁组反向断层成因机制
        3.2.3 断阶带高倾角断层成因机制
第四章 断裂变形机制砂箱物理模拟
    4.1 吴堡期物理模拟实验
        4.1.1 实验模型设计
        4.1.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2 戴南期物理模拟实验
        4.2.1 实验模型设计
        4.2.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3 三垛期物理模拟实验
        4.3.1 实验模型设计
        4.3.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4 与实际工区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高邮凹陷永安地区古近系戴南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工区概况
    2.2 区域构造概况
    2.3 地层发育特征
    2.4 戴南组沉积特征
    2.5 高邮凹陷勘探概况
第3章 油气成藏条件
    3.1 烃源岩特征
    3.2 戴南组储层特征
    3.3 盖层特征及储盖组合条件
    3.4 构造特征
第4章 油气成藏模式
    4.1 典型油藏解剖
    4.2 典型气藏解剖
    4.3 成藏期次分析
    4.4 成藏主控因素
    4.5 成藏模式
第5章 油气富集规律
    5.1 油气富集规律
    5.2 有利圈闭预测
    5.3 应用效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高邮凹陷阜一段低渗透储层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来源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认识与成果
第二章 地层划分对比及展布特征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 地层特征
    2.3 E_1F_1~1地层划分及展布特征
    2.4 砂层组划分与对比
    2.5 地层展布特征
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
    3.1 沉积特征
    3.2 砂体展布特征
    3.3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3.4 沉积相带展布及沉积演化
第四章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4.1 成岩作用类型
    4.2 成岩作用序列及成岩演化
    4.3 成岩相类型及分布
第五章 储层控制因素分析及评价
    5.1 储层物性特征
    5.2 孔隙类型及特征
    5.3 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5.4 储层评价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陆相高速薄砂层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陆相沉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现状
    1.2 陆相高速砂岩地震预测的技术难点
    1.3 研究区概况
        1.3.1 勘探研究概况
        1.3.2 区域地质概况
        1.3.3 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二章 陆相高速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
    2.1 测井储层评价
        2.1.1 “四性”特征分析
        2.1.2 测井曲线预处理
        2.1.3 储层参数解释
    2.2 岩石物理正演模拟
        2.2.1 岩石物理理论模型比较
        2.2.2 技术方法与参数选择
        2.2.3 正演结果合理性分析
    2.3 岩石物理影响因素排序
        2.3.1 埋深变化和固结史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
        2.3.2 沉积旋回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
        2.3.3 储层特征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
    2.4 岩石物理解释量板
        2.4.1 岩性解释量板
        2.4.2 孔隙度解释量板
        2.4.3 流体解释量板
第三章 陆相高速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3.1 地质建模与地震正演
        3.1.1 储层地质建模
        3.1.2 地震数值模拟
        3.1.3 地质-地震反射界面对应关系
    3.2 地震响应影响因素排序
        3.2.1 埋深对地震响应的宏观影响掩盖了储层信息
        3.2.2 沉积旋回是引起E2d1 层间地震反射的主因
        3.2.3 不同岩性组合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
        3.2.4 物性、流体引起的地震反射变化量较小
    3.3 储层地震敏感属性分析
第四章 陆相高速砂岩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4.1 常用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4.2 相控-测井约束反演
        4.2.1 常规测井约束反演的基本原理
        4.2.2 相控-测井约束反演的思路与流程
        4.2.3 应用效果与可信度评估
    4.3 岩石物理分步解释预测有效砂体
        4.3.1 岩石物理解释量板的优化
        4.3.2 储层参数分步解释
        4.3.3 有效砂体判别
        4.3.4 技术可行性验证
    4.4 地质统计反演流程的优化
        4.4.1 基本思路与技术特点
        4.4.2 横向变差函数的优化
第五章 不同类型砂体的地震预测实例
    5.1 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刻画
        5.1.1 低砂地比区薄互砂体预测
        5.1.2 高砂地比区岩性圈闭识别
    5.2 近岸水下扇体有效砂岩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思路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位置及单元划分
    2.2 苏北盆地沉积结构特征
    2.3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
    2.4 高邮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
第3章 油气成藏因素分析
    3.1 静态因素
    3.2 动态因素
第4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4.1 油藏分布特征
    4.2 典型油气藏解剖
    4.3 高邮凹陷阜宁组成藏主控因素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苏北盆地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构造背景
2 数据与方法
3 重力场特征
    3.1 重力场分析
    3.2 构造单元划分
4 莫霍面反演
5 讨论
    5.1 构造演化环境
    5.2 深部孕震环境
6 认识与结论

(10)花庄地区构造特征与有利勘探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苏北盆地性质
        1.2.2 构造演化阶段
        1.2.3 断裂特征研究现状
        1.2.4 构造对油气成藏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及大地构造位置
    2.2 构造单元的划分
    2.3 高邮凹陷构造格局与构造运动期次
    2.4 主要断裂
        2.4.1 吴堡断裂带
        2.4.2 真武断裂带
        2.4.3 汉留断裂带
    2.5 地层概况
第三章构造几何学特征
    3.1 相关断层分级
    3.2 断层特征
        3.2.1 断层几何特征
        3.2.2 断层组合特征
第四章构造运动学特征
    4.1 高邮凹陷构造演化阶段
        4.1.1 初始拉张断陷阶段
        4.1.2 强烈断陷阶段
        4.1.3 坳陷阶段
    4.2 断层活动性研究
        4.2.1 表征参数选取
        4.2.2 断层活动性分析
    4.3 构造演化史分析
第五章构造动力学特征
    5.1 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5.2 郯庐断裂的控制
    5.3 边界断层的影响
第六章有利勘探目标
    6.1 油气分布特征
    6.2 油气成藏条件
        6.2.1 油气来源
        6.2.2 储层沉积条件
        6.2.3 盖层条件
        6.2.4 圈闭特征及输导体系
        6.2.5 油藏类型与油气藏成藏模式
    6.3 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6.3.1 断层规模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影响
        6.3.2 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成藏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
        6.3.3 反向断层的侧向遮挡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
        6.3.4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组合类型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6.4 有利勘探目标
        6.4.1 油气分布规律
        6.4.2 有利圈闭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荆翰林.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2]金湖凹陷阜宁组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研究[D]. 杨杜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苏北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D]. 柴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裂演化及砂箱物理模拟[D]. 唐旭.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高邮凹陷永安地区古近系戴南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周嘉义. 长江大学, 2019(01)
  • [6]高邮凹陷阜一段低渗透储层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 王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7]陆相高速薄砂层有效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 廖文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D]. 王亚奇. 长江大学, 2018(12)
  • [9]苏北盆地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J]. 陈艳,张景发,姜文亮,田甜.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 [10]花庄地区构造特征与有利勘探目标[D]. 刘贝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标签:;  ;  ;  ;  ;  

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