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论文文献综述)

段丽[1](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PBL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且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PBL模式,强调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并将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而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恰好与PBL模式相吻合。该栏目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素材,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整体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分析和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分析总结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模块“问题探讨”栏目的内容构成、类型、特点以及教学价值。其次,采用教师问卷和学生访谈的方式对“问题探讨”栏目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虽对该栏目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师生对该栏目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教师对该栏目的重视程度、应用、设计意图的认识有待改善;学生对该栏目作用的认识有待完善;教师对PBL模式的认识及应用有待改进。再次,根据PBL模式、《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问题探讨”栏目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不仅提出了贯彻PBL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探究活动、重视学科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和巧用直观教具的教学策略,还制定了案例设计的一般流程:选定教学栏目,进行教学分析;制定教学方案,设定合作小组;设计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实施;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实施,并开发了典型教学案例。最后,进行教学实验,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开展“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而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方式教学。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班在课堂表现、师生互动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班。运用SPSS21.0软件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核心素养总体水平(Sig.=0.041<0.05)、生命观念(Sig.=0.018<0.05)、科学思维(Sig.=0.025<0.05)和科学探究(Sig.=0.027<0.05)方面差异显着,实验班优于对照班;这两个班在社会责任(Sig.=0.109>0.05)方面差异不显着,但实验班整体上要优于对照班。由此一来,初步验证了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由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2)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3)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

冯婷[2](2021)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在今天,生物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的落地,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社团活动平台,探索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目的,并能为其他教师尝试开展生物社团活动提供可参考之处。本文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课程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概念、分类、功能、特点、利用原则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一线生物学教师识别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调查了各学校生物社团开展情况以及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接着笔者对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已开展过的课程资源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综合以上措施,分析了生物社团课程现阶段体现的优势:(1)社团活动能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2)活动设计注重创新,能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3)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操能力有明显提高,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笔者也找出了现阶段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开发的困难与问题:(1)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薄弱、能力欠缺(2)不少学校实验教学开展不充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且社团开设不充分。(3)开设了生物社团的学校,也存在课程布局缺乏规划、活动设计不够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导致课程目标不清晰,核心素养不能完全落地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尝试进行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策略的详细研究。首先,归纳出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开发的一般流程,即概览生物学教材,选定活动主题;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素养要求,创设开展思路;备课组集体讨论,论证可行度;实施活动,进行记录;师生评价反馈,优化改进设计。其次,笔者整合了多样化课程资源,将选定的七年级上册活动主题分成了实验型社团活动、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和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三个大类。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研究总结了课程资源在三种类型的社团活动中的开发策略。(1)实验型社团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教材实验资源的拓展延伸、整合利用,更要注意对实验装置和探究思路的创新设计,还要注意因时因地的选择、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2)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般先依据活动目标,帮助学生确定易接触到的调查对象,再依据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最后依据调査结果,学生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可。但对这类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充分体现调查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对于偏科普类的活动,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科普内容的收集主要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题一般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要注意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另外,活动可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历上,通过多角度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学生的生活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活动成果,要留下痕迹,以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通过本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明显提高,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技能也有明显提升。在总结和建议部分,笔者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何佳[3](202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实验是理论的实践。在高中时期的物理学科教学中实验有着特别重要的功能。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树立学生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实操能力的重要功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被有些教师轻视了。这样的教学观念不利于我国高素质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社会对物理学科研方面的人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因而,新的课程改革逐步注重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物理实验的功效也被逐渐发挥出来。不仅增加了物理实验的数量,并且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培育创新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很有意义。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师物理实验教学课的开展情况和高中生物理实验参与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数据统计、整理归纳,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关要素,建构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供一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看法和意见供其他物理教师参考,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水平得到提高。本文共划分了五个章节,简要概括情况如下:本文的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笔者对物理实验教学相关文献和期刊进行了收集、整理,然后对比了国内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现状,最后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过程,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本文的第二部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在本章中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多重作用,同时界定了常见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包括: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物理实验教学和随堂实验教学。本文的第三部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在借鉴了大量其他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学生卷,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针对物理教师和学生将电子调查问卷发往了四川省内多所中学,调查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物理教师的教学状况,分析和总结了调查的统计结果。本文的第四部分:影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笔者通过调查结果和对当下国内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关因素。本文的第五部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笔者根据前文的调查分析和对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总结,从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和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建构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为一线物理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下建议。

李良冰[4](2020)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现代生物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课标还要求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倡导教师们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重要概念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践应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作为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被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但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还较少,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文献综述、整理归纳合作学习理论和重要概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本区初中生物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广泛宣传和推行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在本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被一线生物教师们广泛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构建不合理和缺乏有效的小组和个人评价机制,导致小组合作学习难以长期发挥有效性。正是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并试图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性,以广州中学初中2018级8班和9班两个平行班学生为对象开展实践研究。过程如下:1)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践目的、时间、步骤和具体过程;2)执行研究方案,包括前期动员并进行小组构建和完善,重点实施了可操作性强的异质分组方法和建立长期有效的积分评价机制,实施阶段包括围绕重要概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设计、设置学习目标和必要的前置性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控和及时有效的评价;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表明:1)本文结合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可知,实验班在期末区级统考中,相关重要概念考题得分率均比对照班的高,表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2)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差异极显着(P<0.01),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差异显着(P<0.05),表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业成绩上效果明显;3)实验班后半段(即成绩靠后)学生个人前后测成绩进步相比对照班明显突出,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实现对后进生的提高;4)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和集体效能感问卷调查量化得分为66.7,大于问卷设定的基本分50分,表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优良班级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还通过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实践,提出了适于在本校推广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体系,为本校乃至广州市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实践依据。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紫艳[6](2020)在《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文中提出在物理教育的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有助于教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本文对国内外科学素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进行研究。发现对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还较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素养、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概念分析,以建构主义、发现学习、从做中学三个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Y市两所初中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根据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依据教学理论的指导,结合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提出从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后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制定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据此设计了“光的折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浮沉子”和“热胀冷缩及微形变演示器”课后实验教学案例。在某初中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教学反馈调查表明,运用物理实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

吴艳虹[7](2020)在《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中具体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它体现的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功能和价值。“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教学研究有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对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有较大的帮助。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化学学习、“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基础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的“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发展进阶模型理论作为的指导,进行了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现状调查、教学策略的凝练、教学设计的开发、前后测试题的设计等一系列工作,达到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发展的目的。本研究涉及的六个教学案例分别来自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五个一级主题,具体分别是: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和灭火。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本研究中采用的四个教学策略:丰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类型和层次、注重变量控制思想的落实、建立观点—结论—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生活问题和化学问题的相互转化思路皆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化学学科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发展。(2)以“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发展进阶模型为指导的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发展。经过对学生在六次案例实施前后测成绩、三次月考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化学学科能力都优于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学生,其中实验班学生的一级能力要素:迁移创新能力及二级能力要素:辨识记忆、分析解释、简单设计、创新思维的能力都高于对照班且与对照班成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在三次月考、期末考中班级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且第二次月考和第三次月考的成绩与对照班形成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在三次月考和期末考中的实验探究题班级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并与对照班形成显着性差异。由此可见,本研究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教学实践是有效的。

温延祺[8](2020)在《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以“细胞的化学组成”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和各科2017版课程标准相继颁布,“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径。因此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决定利用单元教学设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在结合相关资料,对“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等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梳理整合了国内外有关这些核心概念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出了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开发模型工具和操作步骤。由此,构建出了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完整体系,为后续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接着以“细胞的化学组成”单元内容为例,通过对我国现行五种主流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优化整合,重组了单元教学内容框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2)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3)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一线教师促进自身教师专业发展。

邓梨[9](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我国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三维目标”转变向了“核心素养”,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分别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素养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那现如今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情况如何,又存在着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这些都是笔者要去探索的问题。首先,本文以生物科学探究素养为主线展开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中学生以及一线生物教师发放问卷,以此来了解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情况。学生问卷分析归纳后发现: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压力大阻碍了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缺乏探究的意识;教师问卷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教师的能力良莠不齐,课时的有限和高考的压力使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落实不到位,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后备力量。其次,笔者整理出有利于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策略,包括“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以及“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策略。并将教学策略应用到真实的生物课堂中,在实验班高二(10)班采取特殊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在对照班高二(8)班采取传统一贯的普通教学,并编制了相应的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进行检测,前测结果显示两个班级没有明显差异(p>0.05),一个学期后的检测中高二(10)班平均分为85.30,高二(8)班平均分为80.12,使用统计学分析显示二者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设计后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将科学探究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元素,积极开发生活中的素材,在课堂中渗透科学探究都是有必要的。最后,笔者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团队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完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应及时检查补充生物实验室的仪器和设施,保证其能满足所有生物实验的开展,能够满足每个同学都进入到实验室亲自参与实验;除了教师以外,学校的支持也不可或缺,要合理充分的利用一切资源去协助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素养;社会和家庭要积极的配合参与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各个方面互相协调,为学生能力的养成共同助力!

曾永芳[10](2020)在《“5E”教学模式在粤北山区高一生物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龙川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倡高中生物让学生参加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掌握生物大概念,通过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基于建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它将课堂分为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5E”教学模式高度契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因此通过实践研究“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成效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前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学差距,调查结果表明,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粤北山区的教学模式较传统,具体表现为生物课堂探究活动少,师生互动少、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不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鉴于此现状,对粤北山区的生物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进行访谈,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在粤北山区进行“5E”教学模式的实践。在“5E”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精选出了三个典型案例:利用资料分析和生物建模为探究途径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实验为探究途径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借助生物科学史为探究途径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然后通过实验研究法进行“5E”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实践。后期通过比较学生的学业成绩、调查《生物学习兴趣评价量表》、《高一生物课堂现状调查问卷》以及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成绩分析比较两种模式教学成效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实施“5E”教学模式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有如下4个变化:(1)实验班的生物成绩与对照班相比,平均分高5.27分,P=0.039,说明“5E”教学模式能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实验班的生物学习兴趣对比照班更高,两个班的学习兴趣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其显着性值为0.028。(3)实验班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都比对照班表现得更好,且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其显着性值为分别为0.017、0.034、0.022,说明“5E”教学模式可以显着提高学生的生物课堂参与度。(4)实验班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水平比对照班高,对照班与实验班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2)。可见,“5E”教学模式可以显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5E”教学模式更加契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不仅改变了粤北山区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水平一般和中等偏下水平的课堂参与度的生物教学现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此,粤北山区的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完善配套的实验设备;粤北山区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掌握“5E”教学模式的使用策略,同时还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自身资源达到最优化,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在粤北山区推广“5E”教学模式,充分发挥“5E”教学模式的优点。

二、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PBL模式
        二、教材
        三、“问题探讨”栏目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三、问题教学理论
        四、合作学习理论
第二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分析
    第一节 “问题探讨”栏目的构成及类型分析
        一、“问题探讨”栏目的构成
        二、“问题探讨”栏目的类型
    第二节 “问题探讨”栏目的特点分析
        一、先进性
        二、情境性
        三、实践性
        四、探究性
        五、趣味性
    第三节 “问题探讨”栏目在教学中体现的价值
        一、联系教学目标要求,为新授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渗透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论
        一、“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的优势
        二、“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的不足
第四章 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计依据
        一、PBL模式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三、“问题探讨”栏目特点以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策略
        一、贯彻PBL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重视学科联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五、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
        六、巧用直观教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 案例设计
        一、案例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第五章 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的实验验证
    第一节 实验目的及假设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第二节 实验对象的选择及变量控制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二、变量控制
    第三节 实验工具
        一、教学工具
        二、测试工具
    第四节 实验过程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二、教师访谈的实施
        三、学生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五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三、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一、结论
        二、创新之处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调查问卷(前后测)
致谢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1.4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初中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2.1.1 初中生物学的地位
        2.1.2 初中生物学的作用
    2.2 生物学课程资源
        2.2.1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概念
        2.2.2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分类
        2.2.3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功能
        2.2.4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特点
        2.2.5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原则
        2.2.6 生物学课程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
        2.2.7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
    2.3 社团活动
        2.3.1 社团的概念和开设意义
        2.3.2 社团的形式
        2.3.3 社团活动的组织原则
        2.3.4 社团活动的组织策略
3 太原市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现状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5 调查结果和分析
        3.5.1 结果及分析
        3.5.2 调查总结
4 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为例
    4.1 现阶段社团开展情况
        4.1.1 学校社团开展概况
        4.1.2 生物社团开展现状
    4.2 生物社团课程现阶段体现的优势
        4.2.1 学校社团氛围浓厚
        4.2.2 活动结合地方特色
        4.2.3 创新设计辅助教学
        4.2.4 学生能力逐步提高
    4.3 生物社团课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4.3.1 课程布局缺乏规划
        4.3.2 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4.3.3 活动设计比较粗放
        4.3.4 课程目标不明晰,核心素养未落地
5 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开发利用的案例库建立及策略总结——以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为例
    5.1 生物社团活动课程优化设计策略
        5.1.1 概览生物学教材,选定活动主题
        5.1.2 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5.1.3 结合素养要求,创设开展思路
        5.1.4 教师集体讨论,论证活动可行度
        5.1.5 实施活动,进行记录
        5.1.6 师生评价反馈,优化改进设计
    5.2 实验型社团活动
        5.2.1 实验型社团活动特点分析
        5.2.2 实验型社团活动案例展示
        5.2.3 实验型社团活动开发策略总结
    5.3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
        5.3.1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特点分析
        5.3.2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案例展示
        5.3.3 调查(科普)型社团活动开发策略总结
    5.4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
        5.4.1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特点分析
        5.4.2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案例展示
        5.4.3 体验(制作)型社团活动开发策略总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
    2.1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与特点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调查目的与过程
    3.3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3.4 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 影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4.1 学生因素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4.2 教师因素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4.3 学校因素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第5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5.1 转变教师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5.2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5.3 注重实验教学设计
    5.4 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
    5.5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实例及评价
第6章 实施物理实验有效性教学的效果分析
    6.1 方案设计
    6.2 调查结果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7章 总结与反思
    7.1 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随堂测试题
附录4 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后学生实验态度调查
致谢

(4)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1.2.3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观察法
        1.4.5 实验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小组合作学习
        2.1.2 生物学重要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2.2.2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
    3.1 天河区初中生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过程
        3.1.4 调查结果
    3.2 天河区初中生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访谈调查
        3.2.1 访谈对现象
        3.2.2 访谈提纲的编制
        3.2.3 访谈结果与分析
    3.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3.3.1 观察目的
        3.3.2 观察方法
        3.3.3 观察对象
        3.3.4 观察结果与分析
    3.4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小结
        3.4.1 现状
        3.4.2 应对策略
第四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4.1 实践目的
    4.2 实践对象
    4.3 实践时间
    4.4 实践步骤
    4.5 实践准备
        4.5.1 前期动员
        4.5.2 构建学习小组
    4.6 实施阶段
        4.6.1 围绕重要概念构建进行合作学习设计
        4.6.2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4.6.3 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
        4.6.4 积极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4.6.5 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4.7 教学案例
    4.8 实践结果与分析
        4.8.1 实验前后测成绩分析
        4.8.2 重要概念掌握效果分析
        4.8.3 对后进生转化效果分析
        4.8.4 小组合作学习对个人和班级的影响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开展对小组科学构建的建议和要求
        5.2.2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教学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访谈提纲和记录
附录三 广州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附录四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50个重要概念
附录五 实验班教学案例二和对照班教学设计
附录六 实验后测试题及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附录七 研究期间个人获奖情况
致谢

(6)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重视
        1.1.2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科学素养的研究综述
    2.2 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科学素养视域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第3章 课题相关的理论
    3.1 相关概念
        3.1.1 科学素养
        3.1.2 物理实验教学
    3.2 相关教学理论
        3.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2.2 布鲁斯的发现学习理论
        3.2.3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第4章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学生问卷调查
        4.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4.1.2 问卷调查分析
    4.2 教师访谈
        4.2.1 访谈提纲
        4.2.2 访谈结果
    4.3 调查结论
第5章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5.1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5.1.1 精心选取实验对象
        5.1.2 巧妙设置实验问题
        5.1.3 创新使用实验器材
        5.1.4 重视规范实验操作
        5.1.5 直观展示实验现象
    5.2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5.2.1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5.2.2 发挥引导指导作用
        5.2.3 重视总结反思环节
    5.3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课后实验教学策略
        5.3.1 开放学校物理实验室
        5.3.2 发挥家庭实验作用
第6章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与实践
    6.1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光的折射
    6.2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
    6.3 学生课后实验教学案例
        6.3.1 浮沉子
        6.3.2 热胀冷缩及微形变演示器
    6.4 科学素养视域下初中实验教学实践效果反馈
        6.4.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6.4.2 调查结论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科学素养水平与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效果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学生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重要性
    1.2 研究现状
        1.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1.2.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2 理论基础
        2.2.1 化学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
        2.2.2 基于“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发展进阶模型教学设计
        2.2.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设计
第3章 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 调查对象的选择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习理解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3.3.2 应用实践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3.3.3 迁移创新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
    4.1 丰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类型和层次
    4.2 注重变量控制思想的落实
    4.3 建立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4.4 构建生活问题和化学问题相互转化的思路方法
第5章 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5.1 案例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5.1.1 教学设计
        5.1.2 相关试题设计
        5.1.3 数据分析
        5.1.4 学生访谈结果
    5.2 案例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5.2.1 教学设计
        5.2.2 试题设计
        5.2.3 数据分析
        5.2.4 学生访谈结果
    5.3 案例三“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5.3.1 教学设计
        5.3.2 试题设计
        5.3.3 数据分析
        5.3.4 学生访谈结果
    5.4 案例四“水的组成”
        5.4.1 教学设计
        5.4.2 试题设计
        5.4.3 数据分析
        5.4.4 学生访谈结果
    5.5 案例五“质量守恒定律”
        5.5.1 教学设计
        5.5.2 试题设计
        5.5.3 数据分析
        5.5.4 学生访谈结果
    5.6 案例六“燃烧和灭火”
        5.6.1 教学设计
        5.6.2 试题设计
        5.6.3 数据分析
        5.6.4 学生访谈结果
    5.7 阶段性测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附录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前后测试题
    附录4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教学设计
    附录5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前后测试题
    附录6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设计
    附录7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前后测试题
    附录8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附录9 “水的组成”前后测试题
    附录10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附录11 “质量守恒定律”前后测试题
    附录12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附录13 “燃烧和灭火”前后测试题
    附录14 学生成绩汇总
    附录15 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录16 第二次月考试卷
    附录17 第三次月考试卷
    附录18 期末试卷
致谢

(8)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以“细胞的化学组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的界定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
        1.材料准备阶段
        2.进行设计阶段
        3.开展实践阶段
        4.实践效果评估阶段
三、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一)确定单元内容,剖析教学要素
        1.确定单元内容
        2.剖析单元教学要素
    (二)基于课标要求,明确单元素养目标
        1.单元整体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2.单元课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三)基于单元素养目标,制定单元教学策略
        1.通过重视概念教学,建立学生的生命观念
        2.通过选取适当教学工具,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设计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做好单元教学设计,达成素养目标要求
        1.认识细胞的化学组成成分教学过程设计
        2.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教学过程设计
        3.细胞中的有机物——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4.细胞中的有机物——蛋白质教学过程设计
        5.蛋白质习题课教学过程设计
        6.细胞中的有机物——核酸教学过程设计
        7.单元复习课教学过程设计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一)教学实践
        1.单元教学实践过程
        2.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3.单元教学实践反思与完善
    (二)教学效果评价及分析
        1.单元教学效果分析
        2.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效果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1.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3.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研究反思
        1.研究反思
        2.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细胞的化学组成”单元完整的教学设计
附录二 “探究常见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部分的再教设计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单元教学实施后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五 部分课堂教学实践照片
附录六 本单元内学生概念图作业展示
附录七 学生“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作业展示

(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改革的趋势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1.1.2 生物学科活力的推动离不开科学探究素养
        1.1.3 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新一代提出的素质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科学探究素养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2.1.2 科学探究素养
        2.1.3 科学探究素养与其他素养的关系
    2.2 科学探究素养的理论依据
        2.2.1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发现理论
3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学生调查问卷的实施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1.2 调查目的
        3.1.3 设计思路
        3.1.4 结果分析
        3.1.5 总结与归纳
    3.2 教师调查问卷的实施
        3.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2.2 调查目的
        3.2.3 设计思路
        3.2.4 结果分析
        3.2.5 问题与分析
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应用研究
    4.1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探究”栏目总结
    4.2 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目标
    4.3 培养策略的选择
        4.3.1 “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4.3.2 “合作学习”策略
        4.3.3 “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策略
    4.4 教学案例
        4.4.1 案例一: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酶的特征”
        4.4.2 案例二: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5 教学实践研究
        4.5.1 教学对象
        4.5.2 检测试卷的编制
        4.5.3 结果分析
        4.5.4 实践结论
5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1.1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
        5.1.2 培养建议
    5.2 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A: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C:前测试卷
附录 D:后测试卷
附录 E:学生前测成绩及后测成绩
致谢

(10)“5E”教学模式在粤北山区高一生物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龙川县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5E”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5E”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5E”教学模式的定义
    1.4 “5E”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 有意义学习理论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调查研究法
        1.6.3 实验研究法
    1.7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粤北山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和实验对象分析
    2.1 调查对象
    2.2 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新教学模式的尝试的访谈以及结果分析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结果及其分析
    2.4 实验对象
    2.5 学习成绩前测与分析
    2.6 生物学习兴趣前测与分析
        2.6.1 生物学习兴趣量表的编制
        2.6.2 生物学习兴趣前测结果与分析
    2.7 生物课堂参与度前测
        2.7.1 生物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的编制
        2.7.2 生物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2.7.3 生物课堂参与度前测结果与分析
    2.8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前测与分析
        2.8.1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测试试卷的编制
        2.8.2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前测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教学实践
    3.1 《分子与细胞》适合应用“5E”教学模式的内容
    3.2 “5E”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
    3.3 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3.3.1 情境性原则
        3.3.2 以问题为中心原则
        3.3.3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3.4 “5E”教学模式在《分子与细胞》中的应用流程设计举例
        3.4.1 案例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3.4.2 案例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3.4.3 案例三《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3.5 “5E”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
第四章 “5E”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4.1 学习成绩研究结果分析
    4.2 生物学习兴趣研究结果分析
    4.3 生物课堂参与度研究结果分析
    4.4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1.1 粤北山区生物课堂现状不理想
        5.1.2 “5E”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5.1.3 “5E”教学模式的生物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
    5.2 实施“5E”教学模式的建议
        5.2.1 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
        5.2.2 学校要完善实验设备
        5.2.3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出教学内容与“5E”教学模式的切合点
        5.2.4 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掌握“5E”教学模式的使用策略
        5.2.5 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5.3 研究的特色
    5.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一生物课堂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份考试生物试卷
    附录3 生物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录4 高一生物课堂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5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测试试卷(前测)
    附录6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测试试卷(后测)
    附录7 2019 -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就读研究生期间参加教研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研究[D]. 段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在社团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D]. 冯婷. 西南大学, 2021(01)
  • [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 何佳. 西南大学, 2020(05)
  • [4]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 李良冰. 广州大学,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D]. 张紫艳.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促进初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研究[D]. 吴艳虹.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以“细胞的化学组成”为例[D]. 温延祺.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探索[D]. 邓梨.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10]“5E”教学模式在粤北山区高一生物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龙川县第一中学为例[D]. 曾永芳. 广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