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分组交换网设备签约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公共分组交换网设备签约大会成功召开

一、全国公用分组交换网设备签订会成功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张品[1](2021)在《目的论参照下的科技文本翻译 ——以Wireless Communications:the Future汉译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刘子洋[2](2018)在《基于群组的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应急无线语音集群对讲平台》文中认为近年来,高速公路执法主管部门基本完成了高速公路公路行政执法业务体系的建设和实施,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队伍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使用的中国电信天翼语音对讲平台,是高速公路调度指挥和行业监管的常规技术手段[5]?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天翼对讲平台的功能已经不能适用目前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已逐渐搁置,无人使用?近期已有突发事件因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现场信息而得不到有效处置。本文在深入研究通信系统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速公路管理暨交通执法系统和装备的分析,提出、设计并建立了基于移动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应急无线语音集群对讲平台,彻底改变了目前低效率的信息上传、下达及应急抢险指挥模式,极大的提升了高速公路应急抢险能力,为未来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侯尤峰[3](2018)在《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也是西藏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西藏现代化作为我国现代化的一部分,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在其中分工。西藏现代化是由国家推进实施的外源性现代化,其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对口援藏是推进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平台,在西藏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口援藏是西藏地方政府政治现代化的引擎,促进了西藏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的发展,巩固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干部人才援藏,加强了西藏治理能力建设。对口援藏推进了西藏经济现代化发展,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解决了西藏发展的瓶颈,促进了西藏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口援藏也促进了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改善了西藏社会的“二元结构”,在西藏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对口援藏在发展西藏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西藏民众的国家认同,通过发展保障、民族交往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国家认同发展。在将来的发展中,对口援藏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作用,成为推进共同文化价值建设的平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平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推进西藏法治社会建设的平台。对口援藏作为中央统一组织实施的支持西藏发展的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价值内涵。本文通过对口援藏政策的历史发展比较分析,揭示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政策继承和扬弃,在矛盾冲突、倒逼发展中自我完善,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对口援藏政策特点。如同许多事物发展一样,对口援藏也有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政策分析指出对口援藏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关政策运行机制和政策功能发展完善的建议。对口援藏作为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探索和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政策使用范围,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对口援藏政策属于宏观民族政策范畴,对其进行评价和认识,应采取系统性分析方法,不能简单地根据投入产出的经济计算来评价,也不能因某一具体援藏项目的得失而质疑整个援藏政策。

李继康[4](2012)在《土地与矿业网上挂牌交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new idea and the structure is also in constant formation and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o the human history of development have a lasting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huma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tudy, work and life has brought many benefits, characteristic mainly reflec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fast, freedom, and openness, interactive and innovative.Based on the WEB of land and mining online listing for trading system in network environment, under the support of realize the state-owned construction leaseholds to publish online, online management, online trading,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land use right and mining right transactions, safeguard the open, fair and just land use right and mining right transaction order, and realize resources value maximization.This system adopts B/S three layer structure model, mainly use the Visual Studio, SVN, Oracle tools such a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by using MVC three layer model, but also a large number of applying a new Ajax technology (to avoid the repetition of page refresh). Through the standard demand analysis, general design, detailed design, coding, testing, phase finally finish the syste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the overall logical structure, business process, technology to realize such aspects of detailed discussion.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land and mining online listing for trading system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narrative, and then describes the system development the relate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the system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system related design, including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detailed function module design and database design, the system’s main function module was realized, and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work were proposed.

黄崇军[5](2009)在《长沙移动通信公司站点规划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移动通信公司来说,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至关重要。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合理、有效的建设通信网络的必要途径,而移动通信站点的规划则是网络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沙移动公司在本市的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如此高的占有率导致其对网络和站点的需求形势更为严峻。另外,由于3G业务的开展,基站需要配置更多的载频和信道,因此3G的网络规划和优化难度远远超过了2G,且新开发的TD-SCDMA网络应用智能型天线型,面积大,技术需求高;环保意识的提高又使得移动网络站点的选择难度不断加剧;长沙移动、长沙联通和长沙电信三家公司对站点资源的抢夺越来越严重,竞争不断加剧。这些现实情况使得网络规划中的站点规划意义重大。本文所指的“移动站点规划指的是对移动基站站点资源的占有、保有、维持和稳定”,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是突破网络规划问题的瓶颈,使得网络规划得以落地和实现的一种具体措施,对长沙移动公司而言具有战略意义,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站点规划的相关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对长沙移动公司站点规划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站点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SWOT矩阵分析,得出一些战略要点,如结合TD技术的发展趋势,继续强化和利用中国移动和长沙移动的技术领先特点以及民族品牌优势,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继续加强合作,以解决站点和站址上的难题等。最后对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和保障策略进行了分析,包括掌握最新的站点规划技术,如何建立和获得新的站点以及对已有站点的保障和维护等。在组织层面的保障策略上则提出健全组织结构、实施项目经理制等一些具体可行、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来自作者的工作实践,文中所阐述的战略思想已经成为公司网络部门的共识,并在积极执行之中。

彭炜[6](2009)在《基于软交换的3G核心网与WLAN互通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另一方面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此外,现有的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这些需求都渴望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得以实现。在技术实现层面,软交换技术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它将成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核心技术。如今,在中国,3G运营牌照已经发放,各大运营商正在进行3G网络建设和设备采购并陆续进行放号试商用。在另一方面,作为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技术也在为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价格的大幅下降,使由原来的企业和家庭内部的补充布线方式逐渐发展为越来越重要的公众无线互联方式。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每个接入点的覆盖范围不大,只能适用于公司、旅馆、机场等所谓的“热点”地区,而且不同WLAN业务提供商之间的网络没有漫游协议。而3G技术正好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现如今国内各大运营商也把第一波3G业务大潮放在了无线上网方面,由此看来,今后的无线局域网业务还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互补的特点,对两者互通技术进行研究,使现有的无线局域网资源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未来的通信网络更加完善。

王昕[7](2009)在《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数据业务时代和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以产业协作为纽带的移动通信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移动通信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在3G时代取得稳定的市场地位,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成为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提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的分析,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图,并分析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及构成、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演进规律,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从知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

王睿[8](2009)在《四川电信基于IMS的融合ICT解决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四川电信宽带网络及用户群的发展,以及电信客户群(尤其是企业客户)需求的变化,对于新的ICT融合业务、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四川电信业务网络现状与满足客户新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使用新技术、开放新业务来满足竞争的需要。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即是结合四川电信IMS项目建设进行IMS的融合ICT解决方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前半部分主要阐述了IMS基本架构及关键技术、基于IMS的ICT业务平台和基于IMS的ICT业务应用和从进行纯理论讲解和阐述,后半部分结合基于IMS的ICT网络解决方案,并根据电信拿到移动牌照后核心网的IP演进思路,阐述四川电信IMS项目HSS融合的测试情况,进一步深入探讨IMS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技术问题和实际商用效果。通过分析和研究,本论文得出结论,通过IMS项目的实施,并结合网络发展、建设过程中进行商用测试的效果,可以为以后向客户提供广泛的宽带多媒体业务打下基础,从而推动核心网向全IP化方向发展。

董学田[9](2007)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联和通信公司的成立,南北电信的分拆,滨州网通开始建设小灵通网络,滨州移动通信行业出现了二加一的竞争局面。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在业务收入和用户数量两方面都占据较大的新增市场份额。滨州移动公司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一个下属分公司,需要在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竞争战略,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滨州地区移动通信行业中,稳定自己的主导运营商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中国移动通信实现“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通过PEST分析,了解了与滨州移动公司经营相联系的宏观环境中的关键战略要素,主要包括当地技术、经济、文化、政治以及自然环境等。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给滨州移动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威胁。近几年滨州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百姓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为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出了滨州移动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通过SWOT分析,找出了滨州移动公司全面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实际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清楚认识到当前的竞争环境:滨州移动公司所处行业内部的竞争最主要的来自于滨州联通公司的竞争。滨州移动公司要想能够在竞争中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断发展壮大,必须通过正确竞争战略的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到从业务品牌开发、营销渠道管理、网络运行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等不同角度进行差异化经营,不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本论文分为七个部分。首先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思路,然后详细分析了滨州地区的宏观环境,以及给滨州移动公司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确定并分析了现有的主要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情况;重点分析了滨州联通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滨州移动公司的资源与核心能力分析,找出了滨州移动公司的优势所在,以及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结合滨州移动公司的总体战略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竞争战略的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在网络质量、业务品牌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了实施验证,使滨州移动公司的市场发展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胡浩[10](2005)在《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旅游业与房地产业都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房地产开发涉及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搞好城市经营的重要切入点和举措。目前中国国旅游房地产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实践上刚刚起步,深入开展旅游房地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从城市经营与管治的角度。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大都市旅游房地产为研究对象,以上海为实证案例,建立旅游房地产研究理论体系,探讨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开发与布局类型、管治模式以及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关系。论文共分5章: 第一章为绪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意义,界定了旅游房地产的概念,在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开展大都市旅游房地产研究涉及到四个方面的理论:①大都市理论;②旅游学理论;③房地产学理论;④城市经营与管治理论。旅游房地产研究要进一步吸取旅游学、房地产学、地理学、规划学、行为学、经济学和城市经营与管治等相关理论素养,集成创新,为建构都市旅游房地产理论与方法论打下基础。 第三章为旅游房地产的空间分析。讨论了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互动与融合,虽然旅游与房地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了旅游房地产的各种型态;探讨了旅游房地产开发与发展的动力机制,从政策变动、旅游方式转变、房地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分析了旅游房地产分类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房地产的分类系统和旅游房地产的区域结构类型,并就旅游房地产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做了讨论。 第四章为大都市旅游房地产的地理学透视。探讨了影响大都市区旅游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因素,对旅游房地产的开发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都市旅游房地产布局的基本形式,提出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开发管治模式和协调机制。并对上海典型房地产类型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上海旅游房地产的调控机制和政策建议。 第五章是对论文的总结,并列出在大都市区旅游房地产领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全国公用分组交换网设备签订会成功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公用分组交换网设备签订会成功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群组的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应急无线语音集群对讲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速执法应急系统现状
    1.2 问题分析
    1.3 课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语音集群系统简介
    2.1 语音集群系统的由来
    2.2 集群系统的发展
    2.3 TETRA标准
    2.4 iDEN标准
    2.5 中国的语音集群通信标准
        2.5.1 GOTA标准
        2.5.2 华为的GT800 技术
    2.6 集群系统的业务
    2.7 语音集群系统的优点
3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3.1 现状分析
    3.2 需求分析
    3.3 设计方案
        3.3.1 技术方案
        3.3.2 界面设计
        3.3.3 服务器设计
        3.3.4 机构层级设计
        3.3.5 通话模式设计
        3.3.6 其他功能设计
4 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功能的实现
        4.1.1 系统的主要特点
        4.1.2 服务器实现
        4.1.3 群组的实现
        4.1.4 通话模式实现
    4.2 服务器功能的实现
        4.2.1 概述
        4.2.2 用户验证
        4.2.3 数据转发
        4.2.4 定制接口和定制功能
        4.2.5 录音机
    4.3 客户端功能的实现
        4.3.1 客户端功能概述
        4.3.2 登录
        4.3.3 我的群组
        4.3.4 群组对讲
        4.3.5 创建群聊
        4.3.6 发起私聊
        4.3.7 视频回传
        4.3.8 实时定位
    4.4 实时通信的实现
        4.4.1 SignalR服务器
        4.4.2 SignalR客户端
        4.4.3 连接生命周期事件
        4.4.4 超时和Keepalive设置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测试过程
    5.3 测试结果
        5.3.1 系统登录
        5.3.2 系统群组的建立
        5.3.3 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5.4 本章总结
6 高速公路集群对讲系统的发展趋势
7 工作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3)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理论基础
    四、研究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援藏与对口援藏
    第一节 援藏的现实因素及其内涵发展
        一、援藏的现实因素
        二、援藏政策内涵的历史变迁
        三、对口援藏政策的价值内涵
    第二节 援藏发展与对口援藏的形成
        一、优先发展西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二、以人财物多种方式扶助西藏农牧业发展
        三、全力支持西藏兴建现代工业
        四、支持西藏建设现代教育
        五、大力发展西藏卫生事业
        六、探索实行对口援藏
    第三节 对口援藏是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一、西藏现代化的外源性需要中央对其改革发展进行统筹主导
        二、西藏现代化的整体性需要对其发展进行综合性援助
        三、西藏现代化的艰巨性需要多方面力量参与发展援助
第二章 对口援藏政策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起步
        一、政策背景:扭转西藏人民的贫困局面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二节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发展
        一、政策背景:加快发展着力改善西藏群众生活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三节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援藏工作机制形成
        一、政策背景:西藏转折发展与长治久安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四节 第四次援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完善
        一、政策背景:缩小西藏与内地发展差距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五节 第五次西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提高
        一、政策背景: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六节 第六次援藏工作会与对口援藏工作转型
        一、政策背景: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政策内容
        三、本时期对口援藏政策特点
第三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地方政府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 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
        一、西藏政教关系的发展
        二、西藏政教关系的特点
        三、西藏政教合一制的瓦解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
        一、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基础的巩固与发展
        四、干部人才援藏提升西藏治理能力
第四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经济现代化
    第一节 西藏经济的非典型性二元结构
        一、“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原因
        二、对口援藏与“非典型性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经济发展转型
        一、夯实了西藏发展基础
        二、促进西藏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转化
        三、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开放发展
    第三节 援藏项目的实施与西藏“造血功能”
        一、援藏项目建设的特点
        二、援藏项目建设对西藏“造血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西藏社会的二元结构
        一、西藏社会“二元结构”产生的原因
        二、对口援藏与西藏“二元结构”社会的改变
    第二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推进教育结构调整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
        三、探索在内地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
        四、支持西藏中小学实行助学金制度和“三包”政策
        五、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
    第三节 对口援藏与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三、提升医疗卫生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六章 对口援藏与西藏民众的国家认同发展
    第一节 民族认同
        一、民族的核心特征和非核心特征
        二、民族认同的主要特点
        三、民族认同是个体基于外在客观因素的内在主观价值选择
        四、个体价值选择与多层次群体身份认同
    第二节 国家认同
        一、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
        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一致性与冲突性
    第三节 对口援藏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一、以发展保障促进国家认同
        二、以民族交往推进国家认同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国家认同
第七章 对口援藏政策运行及问题
    第一节 对口援藏与“双线一体”政策模式
        一、对口援藏的政策供给
        二、西藏“双线一体”政策模式
    第二节 对口援藏政策发展和实施中的问题
        一、政策研究调整存在滞后性
        二、政策指导的前瞻性不足
        三、项目援建决策程序不完善
        四、项目援建执行有偏差
    第三节 对口援藏政策问题成因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宏观政策研究和政策指导
        二、各项援藏政策资源整合的有效性不足
        三、没有形成援藏政策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八章 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对口援藏政策完善
    第一节 对口援藏政策完善的必要性
        一、完善对口援藏政策是新时代发展要求
        二、完善对口援藏政策是探索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径”的需要
    第二节 调整完善对口援藏政策运行机制
        一、体现五个原则
        二、从四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丰富对口援藏政策功能
        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三、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四、推进西藏法治社会建设
结论与展望
    一、客观公正认识和评价对口援藏
    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对口援藏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土地与矿业网上挂牌交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ASP.NET技术
    2.2 数据库ORACLE 11G技术
    2.3 B/S架构
    2.4 MVC框架
    2.5 数据交换和WEB SERVICE技术
    2.6 系统相关规则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安全性分析
    3.3 需求划分
    3.4 用例建模
        3.4.1 交易办公管理用例
        3.4.2 交易监管管理用例
        3.4.3 网上交易管理用例
        3.4.4 纪检查询管理用例
    3.5 行为建模
        3.5.1 交易办公行为建模
        3.5.2 交易监管行为建模
        3.5.3 网上交易行为建模
        3.5.4 纪检查询行为建模
    3.6 系统功能需求
    3.7 系统性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1 软件体系结构
        4.1.2 硬件体系结构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交易办公模块设计
        4.2.2 交易监管模块设计
        4.2.3 网上交易模块设计
        4.2.4 纪检查询模块设计
    4.3 对象建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第五章 界面设计
    5.1 系统主界面设计
    5.2 用户登录界面设计
    5.3 后台管理界面设计
    5.4 申请竞买界面设计
    5.5 单独申请界面设计
    5.6 联合申请界面设计
    5.7 获取保证金账号界面设计
    5.8 系统颁发竞买资格界面设计
    5.9 网上报价界面设计
    5.10 资源发布界面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长沙移动通信公司站点规划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
第2章 长沙移动通信公司站点规划的战略意义
    2.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概念
        2.1.1 移动通信网络
        2.1.2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2.2 站点规划概念
    2.3 站点规划与网络规划的逻辑关系
    2.4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的战略定位
第3章 长沙移动通信公司站点规划环境分析
    3.1 长沙移动公司概述
    3.2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宏观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环境
        3.2.2 社会环境
        3.2.3 政策环境
    3.3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现状
    3.4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4.1 长沙联通站点规划现状
        3.4.2 长沙电信站点规划现状
第4章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的SWOT 分析与战略选择
    4.1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竞争优势的SWOT 分析
        4.1.1 优势与劣势分析
        4.1.2 机会和威胁分析
        4.1.3 SWOT 矩阵模型分析
    4.2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的实施策略
        4.2.1 掌握最新站点规划技术
        4.2.2 创新建设思路
        4.2.3 站点的建立和获得
        4.2.4 已有站点的维持和稳定
        4.2.5 基站建设的风险管理
        4.2.6 基站辐射问题的解决
第5章 长沙移动站点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发挥民族品牌优势
    5.2 健全组织结构,明确组织职责
    5.3 完善项目经理制,强化管理职能
    5.4 加强制度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软交换的3G核心网与WLAN互通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3G网络现状介绍
        1.1.1 中国3G网络发展现状
        1.1.2 世界各国3G发展状况
        1.1.3 3G时代的便利生活
    1.2 无线局域网(WLAN)发展现状
        1.2.1 中国的WLAN发展现状
        1.2.2 全球WLAN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进行的工作简介
2 基于软交换的3G技术与WLAN技术
    2.1 3G技术简介
        2.1.1 什么是3G
        2.1.2 3G的四大主流标准
        2.1.3 3G的主要技术参数
        2.1.4 3G的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和3GPP2
    2.2 基于软交换的3G核心网
        2.2.1 什么是软交换
        2.2.2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在3G核心网中的应用
        2.2.3 软交换在3G核心网中的优势
    2.3 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
        2.3.1 无线局域网络简介
        2.3.2 WLAN技术的优势
        2.3.3 WLAN的拓扑结构
        2.3.4 WLAN的新标准
        2.3.5 WLAN的网络安全
    2.4 3G核心网与WLAN的关系
3 基于软交换的3G与WLAN互通结构设计
    3.1 3G/WLAN互通结构设计
    3.2 3G/WLAN计费与漫游
    3.3 WLAN用户的业务建立
    3.4 3G/WLAN终端与业务
    3.5 WLAN和3G互通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5.1 市场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3.5.2 技术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构成及演进研究现状
        1.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1.3.3 移动通信创新的研究现状
        1.3.4 产业链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5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6 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供应链的概念
    2.2 价值链的概念
    2.3 产业链的概念
    2.4 产业集群的概念
    2.5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2.5.1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区别与联系
        2.5.2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区别与联系
        2.5.3 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5.4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分析
    2.6 创新的概念
        2.6.1 技术创新
        2.6.2 产业创新
        2.6.3 产业集群创新
    2.7 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
        2.7.1 国家创新系统
        2.7.2 区域创新系统
        2.7.3 产业创新系统
        2.7.4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2.7.5 产业链创新系统
        2.7.6 企业创新系统
        2.7.7 各个创新系统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述
    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念及组成
        3.1.1 移动通信产业链概念的提出
        3.1.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组成分析
    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特征
        3.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
        3.2.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介绍
        3.2.3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子产业链分析
    3.3 移动通信产业链演进路径比较分析
        3.3.1 移动通信产业链技术演进路径分析
        3.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演进路径
    3.4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4.1 移动通信产业链终端产品的市场分析
        3.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3.5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概念
        3.5.2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比较的分类
        3.5.3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
    4.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系统
        4.1.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活动
        4.1.2 构建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4.1.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
        4.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
    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及演进
        4.2.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子系统
        4.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及演进
        4.2.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
        4.2.4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4.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4.3.1 整合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
        4.3.2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3.3 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提高
        4.3.4 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竞争力
    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4.4.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
        4.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
    5.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的概念
    5.2 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特点分析
        5.2.1 模仿创新
        5.2.2 自主创新
        5.2.3 合作创新
        5.2.4 协同创新
        5.2.5 各种创新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5.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
        5.3.1 模仿创新模式现状
        5.3.2 自主创新模式现状
        5.3.3 合作创新模式现状
        5.3.4 协同创新模式现状
        5.2.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模式发展路径
    5.4 国内外移动通信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5.4.1 日本DoCoMo 公司的创新模式
        5.4.2 韩国SK 电讯的创新模式
        5.4.3 英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4 美国高通公司的创新模式
        5.4.5 法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6 国外创新模式经验总结
    5.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
    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概念
    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现状
        6.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能力
        6.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能力
        6.2.3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能力
        6.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6.2.5 移动通信产业链组织创新能力
        6.2.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制度创新能力
        6.2.7 移动通信产业链综合创新能力
    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6.3.1 指标选取原则
        6.3.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6.4 基于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6.4.1 模型的选取
        6.4.2 因子分析法
        6.4.3 聚类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
    7.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1.2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设备制造业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3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的国际比较分析
        7.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的对策建议
    7.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3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国际比较
        7.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的对策建议
    7.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产品创新比较分析
        7.3.1 新移动的产品创新
        7.3.2 新联通的产品创新
        7.3.3 新电信的产品创新
        7.3.4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经营现状比较分析
        7.3.5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国际比较
        7.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7.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1 中国移动的市场营销创新
        7.4.2 中国联通的市场营销
        7.4.3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营销能力对比分析
        7.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5 国外通信运营商品牌营销策略
        7.4.6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国际比较
        7.4.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的对策建议
    7.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1 中国移动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2 中国联通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3 中国电信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4 电信业的三次制度创新
        7.5.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制度、组织、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7.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发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运营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产出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6.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8)四川电信基于IMS的融合ICT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与竞争
    1.2 四川电信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的选题目的及工作简介
第二章 基于IMS 的融合ICT 架构
    2.1 IMS 简介
        2.1.1 IMS 的特点
        2.1.2 IMS 功能实体
        2.1.3 IMS 术语
    2.2 基于IMS 的ICT 系统架构
    2.3 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
    2.4 统一认证
    2.5 统一业务开放平台
    2.6 融合的客户端
    2.7 强大的多媒体支持能力
    2.8 接入无关性
    2.9 用户自服务
第三章 基于IMS 的ICT 业务平台
    3.1 基于IMS 的业务架构特征
    3.2 IMS 业务管理
        3.2.1 IMS 业务管理系统
        3.2.2 统一认证中心
        3.2.3 业务开通
    3.3 统一门户
        3.3.1 用户首次登录
        3.3.2 用户单点登录
第四章 基于IMS 的ICT 业务应用
    4.1 综合通信业务方案及功能说明
        4.1.1 IP 多媒体电话
        4.1.2 协同办公业务
        4.1.3 多媒体会议业务
        4.1.4 通信助理业务
        4.1.5 公务远程教育
        4.1.6 综合通信与IT 系统融合
    4.2 企业应用网关(ECS)业务方案及功能说明
        4.2.1 ECS 系统功能架构
        4.2.2 业务描述
        4.2.3 应用场景
        4.2.4 平台功能
        4.2.5 SP 开发接口
        4.2.6 平台子系统说明
        4.2.7 企业网关管理平台
        4.2.8 运营支撑说明
第五章 基于IMS 的ICT 网络解决方案
    5.1 总体系统组网概述
    5.2 本期建网方案
    5.3 综合通信业务组网
    5.4 企业应用网关(ECS)组网
    5.5 固网宽带接入组网
    5.6 编号
        5.6.1 用户编号
        5.6.2 网络节点编号
        5.6.3 公共业务标识
    5.7 IP 地址规划
    5.8 认证鉴权
    5.9 路由
    5.10 与现网互通
        5.10.1 与现网语音互通
        5.10.2 与现网短信互通
    5.11 统一网管
    5.12 计费
        5.12.1 离线计费
第六章 四川电信IMS 项目HSS 融合测试
    6.1 概述
    6.2 测试方式
        6.2.1 测试组网环境
        6.2.2 测试说明
        6.2.3 测试原则
    6.3 测试项目及结果
        6.3.1 融合HSS 中IMS 基本功能测试
        6.3.2 IMS 域、CDMA 域、固网域综合对接测试
    6.4 测试分析及建议
        6.4.1 测试结果
        6.4.2 HSS 对IMS、CDMA、固网基本功能承担
        6.4.3 承载
        6.4.4 对现网业务的继承能力
        6.4.5 混合放号方案
        6.4.6 相关规范性
        6.4.7 本次测试局限性,需进一步验证测试说明
    6.5 测试小结
        6.5.1 小结
        6.5.2 融合HSS 的不足
        6.5.3 现网情况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本术语

(9)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战略的含义与分类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3 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流程
第3章 滨州移动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第4章 滨州移动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1 滨州联通公司的未来目标
    4.2 滨州联通公司的现行战略
    4.3 滨州联通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第5章 滨州移动公司的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5.1 滨州移动公司的内部资源分析
    5.2 滨州移动公司的能力分析
    5.3 滨州移动公司的价值链分析
第6章 滨州移动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6.1 滨州移动公司的 SWOT 分析
    6.2 滨州移动公司的总体战略定位
    6.3 滨州移动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6.4 滨州移动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和内容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大都市相关理论
    2.2 旅游学基础理论
    2.3 房地产学相关理论
    2.4 大都市区城市经营与管治相关理论
    2.5 结论
第3章 旅游房地产的空间分析
    3.1 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融合与互动
    3.2 旅游房地产开发与发展的动力机制
    3.3 旅游房地产的类型划分
    3.4 旅游房地产的区域结构类型
第4章 大都市旅游房地产的地理透视
    4.1 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影响因素
    4.2 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类型
    4.3 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布局模式
    4.4 大都市旅游房地产管治模式
    4.5 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协调机制
    4.6 上海典型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和布局态势
第5章 结论和问题
    5.1 论文主要结论
    5.2 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全国公用分组交换网设备签订会成功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目的论参照下的科技文本翻译 ——以Wireless Communications:the Future汉译节选为例[D]. 张品.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群组的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应急无线语音集群对讲平台[D]. 刘子洋. 西南科技大学, 2018(12)
  • [3]对口援藏政策与西藏现代化发展研究[D]. 侯尤峰.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4]土地与矿业网上挂牌交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李继康. 云南大学, 2012(04)
  • [5]长沙移动通信公司站点规划战略研究[D]. 黄崇军. 湖南大学, 2009(03)
  • [6]基于软交换的3G核心网与WLAN互通技术的研究[D]. 彭炜. 南京理工大学, 2009(S1)
  • [7]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 王昕. 吉林大学, 2009(08)
  • [8]四川电信基于IMS的融合ICT解决方案研究[D]. 王睿.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9]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董学田. 山东大学, 2007(03)
  • [10]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 ——以上海为例[D]. 胡浩.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全国公共分组交换网设备签约大会成功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