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温控系统改造

机车温控系统改造

一、机车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路林千[1](2021)在《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使用的内燃机车已经逐渐被淘汰,以节能、环保、高效为特点的电力机车在我国铁路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机车中有较多的非线性元器件存在于变流电路中,而且电力机车在运行时存在各种复杂的工况,这些都会使得机车在运行时产生较多的谐波,危害电力系统并产生不必的损耗,因此对于谐波治理问题必须尤为重视。为建立关于机车主电路的数学模型,本文首先需要先对机车的主电路进行研究,但由于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为复杂的工况,因此还需考虑机车在实际情况下的运行状况。关于求解机车的取用电流大小,可先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最终求解出其数学表达式,分析出机车主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谐波电流的大小,以及谐波电流对功率因数所产生的影响。然后详细介绍SS4型电力机车的控制特性,并对其主要器件进行了阐述,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其仿真模型,从仿真结果中分析当机车运行于牵引工况下时电流、电压波形的变化以及谐波的含量。其次分析HXD3型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中四象限整流器的作用,利用其特性对原SS4型电力机车的整流电路进行优化与设计;详细阐述了四象限整流器工作原理,并对其谐波进行分析;介绍单极性、双极性PWM调制方法在单相电压型四象限整流器中的应用;对四象限整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SS4型电力机车在运行时所出现的问题,引用四象限整流器设计出一种新的主电路,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电路的工作原理;对IGBT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等,通过选择合适型号的IGBT及其驱动并对其仿真建模,验证了所搭建的模型的正确性;基于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利用所搭建的IGBT及其驱动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单相四象限整流器的仿真模型;最后设计Boost升压电路,并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最后对系统的硬件以及软件进行设计,确定所需的STM32芯片型号,设计电压检测电路、IGBT缓冲电路等外围电路,通过STM32定时器控制PWM波的占空比,利用输出的PWM波形来实现整流和逆变过程。建立相应的系统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利用第四章所建立的IGBT模型、驱动模型、Boost升压电路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优化后SS4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的仿真模型,针对机车不同的运行工况,对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电流波形、谐波频谱以及功率因数曲线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仿真结果验证主电路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陈先鑫[2](2021)在《普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过负荷分析及供电设备改造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快速增加,列车运行密度、牵引定数、运行速度大幅度的提高,部分普速铁路还开行跨区域的高铁动车组。普铁牵引供电能力与运输能力不相匹配导致了部分牵引变电所频繁过负荷跳闸,不仅严重威胁供电设备的运行安全,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本文以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为例,对其既有牵引供电设备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扩能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湘西地区的重要通道。本段铁路电气化改造于2007年1月28日开通运营,该区段牵引供电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设计标准低(设计牵引质量为3700吨),容量和供电能力小。近年来,本区段货物列车行车密度增加并普超4500吨,牵引供电能力不足和电能质量恶化状况突出,过负荷跳闸频繁,同时,因接触网末端电压过低引起的机车零压动作造成列车途停情况比较常见,故障率高,对焦柳线运输生产干扰大,该段牵引供电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论文首先从牵引供电系统供电安全、运输效率、经济效益等角度研究和探讨牵引供电设备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牵引变电所负荷情况,校核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对变电所改按无人值守标准配套改造,同时更换正线承力索、对不满足要求的LGJ185供电线进行双支改造、增加供电线上网开关并采用远动控制。按照设备设施充分利旧,节约投资的原则对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牵引供电系统扩能改造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方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出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牵引供电设备改造,从设备安全、运输效率、经济效益方面分析均是可行的。改造后可提高焦柳线供电可靠性,提高焦柳线运输通过能力和增加牵引质量,满足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开行的需要,彻底解决本区段牵引供电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对加强西南地区增量运输、提高牵引质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郑倩[3](2021)在《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宅存量背景下,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展开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但是改造时往往缺少对当地气候特征的准确判断,且节能改造部位主要为外墙、屋顶、外门窗等,忽视对其他部位的考虑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造成节能改造效果不佳,改造缺乏地域性,难以满足居民舒适度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节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节能改造”理念,以建筑围护体系为主要改造对象,兼顾外立面附属构件修缮、住栋周边环境整治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提升住区整体品质。并且在既有住区改造过程中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介入改造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保证改造效果。本文以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气候分析软件,依据北方寒冷地区气候特点,提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适宜性综合节能改造策略,接着综合考虑热舒适性与能耗性能,运用能耗分析软件对节能改造策略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验证。(1)通过标准规范梳理、设计图纸统计、现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分析四种方法对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既有住宅现状和居民室内热舒适现状进行调查。(2)采用气候分析软件Climate Consultant,得到适宜北方寒冷地区六个典型城市的被动式策略,并对各项策略的各月有效性指数进行分析。将调研得出的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室内热舒适现状问题与被动式策略相互印证,结合调研得出的建筑各层级现状问题并且引入国内外优秀改造经验,提出了应对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过渡季温差大的设计策略。(3)选取前文定性节能改造策略中提到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屋顶平改平技术、门窗更换技术、遮阳技术,借助可持续能耗分析软件De ST,建立大连市典型住宅建筑计算机模型,对模型进行量化计算。对各单项改造技术改造前后全年能耗情况及室内自然温度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单项节能改造方案。将以上4个主要的设计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出不同的组合方案,通过模拟确定节能效果最佳的围护结构组合方案,并对四种设计因素对住宅能耗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后从经济性、节能效果两方面对方案进行比较,为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方法和思路。

姬文杰[4](2021)在《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铁路安全是国家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必须把运输安全放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超前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守铁路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破解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课题,国铁集团于2019年制定了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手册,并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将双重预防机制贯通到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和运输生产组织全过程,推进铁路运输安全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超前防范。铁路区段站作为运输生产的基本单元,承担着繁重的运输生产任务和安全压力,如何运用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走深、走实,是铁路区段站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提升铁路区段站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提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解析和应用。首先,运用鱼刺图构建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方法,从设备设施、作业流程、人员岗位、环境氛围4个层面,全过程辨识研判安全风险;运用风险矩阵法,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2个维度,选定6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半定量赋值确定风险等级;运用“4T”风险控制方法和IRCC风险控制层次理论,提出了基于“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管控办法,强化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其次,在调研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优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强化安全隐患闭环管理。选择乌海站驼峰调车场、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调车作业原进路处所3个作业场景,解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和具体流程,并针对性提出突出安全隐患的治理方案,为乌海站提供安全决策和安全投入依据。最后,为强化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从实操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制度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在乌海站应用,持续检验各项制度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张先勇[5](2020)在《基于信息融合的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鱼雷罐车是大型钢铁企业转运高温铁水的主要运输车辆。现有的安全监控研究关注于罐体材料和物流管理较多,而对罐体倾动角度精确测量和运输全路径连续定位等的研究较少,甚至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子课题“专用运输车辆转运作业安全监控与预警技术研究”(2017YFC805104),结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建立了鱼雷罐车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的信息融合模型,构建适合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图像识别技术非接触式精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车辆连续位置检测和停车精确定位方法,以及全天候障碍物识别方法,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化。研究成果对指导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鱼雷罐车转运作业的安全监控特点,研究了基于目标决策的安全监控系统各层次的信息融合模型,为信息融合技术在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重大钢铁企业事故的多因素分析,运用人为因素的分析分类系统(HFACS)分析了安全事故,融合层次分析法(ANP)和二次逻辑回归模型对鱼雷罐车事故进行多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和权重分析,构建适合鱼雷罐车转运安全指标体系。2、针对鱼雷罐车高温罐体倾动角度检测问题,提出了运用图像识别技术非接触式精确测量角度的方法。利用高清相机连续拍摄罐体端部特征图像,运用BRISK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利用汉明距离对特征点进行两次筛选,提高配准点的准确度,最后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计算罐体的旋转角度。设计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了倾角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和连续位置监测技术的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3、针对鱼雷罐车在高炉车间和运输路经中的连续定位问题,提出了融合室内外定位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在信号盲区的定位方法。该方法比单一的惯性计算方法有更好的定位精确性。研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室外数据,UWB系统获取室内定位数据。建立多基站获得更多组合的室内定位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Kalman)降噪优化原始数据,按照距离远近进行权重分配以提高TOA/TDOA组合定位算法的准确度。针对停车精确落位问题,提出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微距测量的方法监测停车位置,设计试验,检验有效性。4、针对轨道全天候障碍物识别问题,提出了融合视觉相机、红外成像和毫米波雷达三种探测技术于一体的全天候障碍物识别技术方法。并重点对视觉图像处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Canny算子对图像边缘检测;利用霍夫变换对图像中的轨道边缘进行检测提取;基于兴趣范围提取颜色异常区域,通过形态学处理,标注出障碍物位置。分析了毫米波雷达、红外线成像的性能和降噪技术,研发了多传感器融合的鱼雷罐车转运全天候障碍物识别系统。5、研究了基于计算机自动处理的实时安全监控系统与车辆制动系统联动技术,研发了融合多传感器的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和罐体倾动监控系统,并集成上述技术建立统一安全监控平台,进行了功能测试和示范应用。本文通过对鱼雷罐车运输连续位置监测技术和罐体倾动角度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安全监控系统平台,为大型钢铁企业的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

龙光海[6](2020)在《和谐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电气故障分析及在FRACAS系统中的运用》文中提出机车牵引变流器作为牵引传动系统电能传输和转换的核心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电热应力,且大多处于电、磁、热、机械等多场域耦合,故障率较高。本文以当前我国货运机车主力车型HXD1机车的牵引变流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牵引变流器电气故障,并及时分析处置,建立FRACAS系统(Failure Report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在牵引变流器故障信息闭环管理,对提高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效率、降低故障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首先研究HXD1型交流电传动机车的TGA6C型牵引变流器的技术参数、设计结构;分别对输入电路、四象限变流模块、中间直流回路、PWM逆变电路的电气原理进行分析,系统了解牵引变流器的工作原理。接着,利用PRJ7200软件仿真,分析运用过程牵引变流器主要电气部件故障现象,对IGBT失效、主回路接地等重点子部件进行重点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后,结合牵引变流器电气故障处理的基础,本文提出二次开发建立FRACAS系统在牵引变流器故障信息中实现闭环管理,对牵引变流器关键零部件故障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可靠度、失效率等进行计算,得出变流模块、电容器、接触器、传感器等高频故障部件,实现了运行故障信息的快速反馈、分析和闭环处理的方案,并验证工艺技术改进和方案的准确性,防止故障再次发生,总结FRACAS系统在牵引变流器故障信息闭环管理思路和做法,为其他关键部件和大部件故障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张坤[7](2020)在《煤矿地面排矸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国家政策对能源生产提出的清洁低碳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自动化越来越重要。煤矿排矸系统涉及到矿车的运输、翻矸、矿车提升等控制过程,对各过程实现互联控制以及故障自动检测是更新煤矿排矸系统的关键。不仅能够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有效性,保证高效工作,同时也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占用及浪费。本文对煤矿排矸地面运输系统的主要结构进行阐述,包括矿车地面运输系统、翻矸系统和绞车提升系统,通过分析该矿井各个环节运输能力匹配度,确定了制约排矸系统能力的关键点在于地面机车运输系统和地面矸山提升运输系统,为后续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并设计了地面排矸运输系统优化设计的整体方案。本文对全自动地面排矸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阐述,对排矸地面运输系统全自动化实现主要有三方面的改进研究:运输机车联动控制系统、矸石山绞车无人全自动电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了运输机车联动控制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并给出了系统配置与网络拓扑;完成了矸石山绞车无人全自动电控系统的程序逻辑设计,并给出了变频器的具体参数设置;最后给出了视频监控方案设计。针对排矸运输系统掉道故障检测问题,分析多种检测实现方案,并对相应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估。通过比较分析拉力检测、红外线检测、电流检测以及振动检测四种方案实现的优缺点,振动检测选型和安装简单可靠,通过频谱进行判断,检测精度较高,并可通过电机、联轴器、滚筒等多点安装校验比对判断,误动作率极低,并设计了基于振动检测的排矸运输系统掉道故障检测方案。论文通过对提升机加速段、匀速段、减速段时电机工作基频为25Hz、10Hz、40Hz的掉道试验多点振动频谱分析,得出电机轴承处的振动数据作为检测翻矸车掉道现象的效果最优。掉道故障检测程序的实现以电机轴承处的振动数据作为判断矸石车掉道的依据,同时选择齿轮箱处的振动数据作为校验判断结果,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该论文有图43幅,表4个,参考文献55篇。

孟凡奇[8](2020)在《牵引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文中认为近几十年,铁路运输在追求高速的同时,安全也一直放在首位。牵引机车的构造越来越复杂,结构也更紧凑,一旦其中某个零件发生故障,很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故障,造成人员伤亡与巨大经济损失。牵引电机作为机车牵引、制动的主要构件,安全可靠的运转至关重要。牵引电机多采用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其故障类别根据结构划分为定子、转子、气隙、轴承几种,本文选取转子故障中的转子断条故障主要介绍。铁路在日常维护中,时常要对牵引电机的转子端环进行补焊,说明牵引电机存在转子断条的隐患,而且进行补焊后的转子强度下降更易损坏,故在牵引机车上加设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系统很有必要。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数据采集、诊断分析。由于是为牵引机车服务的故障诊断系统,工作时应结合牵引机车的实际运行工况,本文选取“稳态”运行工况作为诊断时刻,并提出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捕捉“稳态”数据及小波分析识别转子断条故障。本文为牵引机车诊断系统提供了两套数据采集方案。基于机车牵引控制单元(TCU)的数据获取方案所用硬件最少、实现容易、可获取的数据也更多,但需对TCU进行改造,未考虑故障诊断的TCU难以实现;为保证在不改造TCU的基础上能够识别转子断条故障,本文设计了独立的数据采集方案,此方案需独立设置信号调理模块、数据管理方案等等。牵引电机作为变频电机,诊断原理虽与定频电机类似,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牵引机车工况的改变,牵引电机的转差率、定子电流基频频率均会发生变动。本文利用Simulink仿真验证了这一理论,同时得出了需检测这两个参量以提高系统识别率的结论。本文最终利用Simulink及拟合曲线两种方式验证了本系统可以在不同工况下识别出转子断条故障,并提出牵引机车应选取的故障识别工况。

王辰[9](2020)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内燃机替代燃料和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发展,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逐渐引起人类的重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即纯柴油压燃模式和微量或少量柴油引燃天然气模式。天然气和柴油的压缩比各不相同,所以固定的压缩比无法完美发挥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可变压缩比技术对双燃料发动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燃烧和排放有重要影响,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搭建两台发动机GT-Power一维仿真模型,分别是16V265H型机车柴油机和基于16V265H型机车柴油机改造的柴油引燃直喷式双燃料发动机,开展了压缩比为14、16、18、20对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影响,压缩比为14、16、18、20和引燃柴油质量比例为1%、2%、3%、4%、5%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研究。针对现有的可变压缩比机构进行了比较总结(研究),并提出了三种可以实现可变压缩比的机构方案,分别是连杆大头偏心环式、连杆双楔燕尾槽式及连杆多铰链式,利用CAD/CAE/CAM软件CREO对各可变压缩比机构部件建模,并完成各机构的设计和装配,特别对连杆大头偏心环式可变压缩比机构进行理论分析和诸如压缩比范围、偏心距等影响因素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压低温环境下,通过增大压缩比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冷起动过程中的油耗、HC和CO排放,但是会造成NOX排放的小幅升高。(2)在柴油机冷起动过程中,环境温度为-30℃条件下,采用较高的压缩比可以提高柴油机的缸内燃烧效率和指示平均有效压力,有效增大缸内已燃燃料比例,不过会略微增加各缸摩擦平均有效压力。(3)增大压缩比有利于发动机的燃烧和HC、CO的减排,但是会恶化NOX排放;增加引燃柴油量会导致NOX和CO排放升高,但HC的排放有所降低。(4)对连杆大头偏心环式可变压缩比柴油机进行理论分析,并发现其缸径B与原柴油机相等时,S/B随着压缩比的范围的缩小而减小;与活塞运动过程有关的柴油机性能与原柴油机相比几乎没有差异;S/B值随着偏心环最大偏心距的减小而降低。

齐旭[10](2020)在《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制动系统是机车安全运行的生命线,是确保机车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最重要的系统之一。本文结合大连厂高原机车项目,对高原机车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并对高原特殊的运用环境对机车制动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高原机车总体设备布置,实际运用的工况要求及机车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结合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机车制动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分析。制动风源系统主要从系统组成结构、主要部件的选型、性能参数配置、理论计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结合高原低温的气候特点,着重对机车风缸进行了选材分析和强度计算;结合高原低压的特点,对空压机的供风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高原低压环境对容积式压缩机供风能力有较大影响,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空压机充风时间的计算,来建立空压机的供风能力与海拔气压的关系,指导参数配置。制动控制系统对机车电空制动机主要组成模块功能进行了介绍,对系统内部控制原理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说明;基础制动部分从装置的功能结构安装形式进行说明。其次针对影响机车制动性能的关键参数机车紧急制动距离、机车制动率、机车阻力、及机车停放制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确保机车制动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最后在高原实际运用现场,对样车制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高原适应性实验,从泄漏实验到制动机性能实验再到线路实验,高原机车制动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实验要求。本文设计的机车制动系统应用与大连厂高原机车,系统经过高原各项实验验证,满足高原恶劣运用工况需求。

二、机车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车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工作及创新点
        1.4.1 本文工作
        1.4.2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力机车主电路谐波电流分析与计算
    2.1 SS4 型电力机车介绍
    2.2 SS4 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及特性分析
        2.2.1 SS4 型电力机车运行原理
        2.2.2 SS4 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以及工作原理
    2.3 SS4 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2.4 SS4 型电力机车谐波分析
        2.4.1 谐波定义
        2.4.2 谐波电流分析
        2.4.3 谐波电流仿真计算
        2.4.4 谐波电流对功率因数PF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S4 型电力机车数学建模与仿真
    3.1 MATLABSIMULINK简介
    3.2 .SS4 型电力机车控制特性
    3.3 SS4 型电力机车仿真与分析
        3.3.1 SS4 型电力机车主要器件的介绍
        3.3.2 SS4 型电力机车的建模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
    4.1 交直交型HXD3 型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分析
    4.2 四象限整流器工作原理
    4.3 单相四象限整流器谐波分析
    4.4 四象限整流器的SPWM调制
    4.5 单相电压型四象限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分析
        4.5.1 电流内环控制系统分析
        4.5.2 电压外环控制系统分析
    4.6 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系统分析
    4.7 SS4 型电力机车主电路设计
        4.7.1 牵引工况电路分析
        4.7.2 制动工况电路分析
        4.7.3 直流侧二次滤波器设计
        4.7.4 直流侧储能电容设计
    4.8 IGBT的选型与建模
        4.8.1 IGBT结构及工作原理
        4.8.2 IGBT工作特性
        4.8.3 IGBT模型建模及仿真
    4.9 驱动的选型与建模
    4.10 单相四象限整流器建模
    4.11 Boost升压电路设计
        4.11.1 电路原理结构
        4.11.2 升压电路模式分析
        4.11.3 控制电路设计
        4.11.4 Boost升压电路模型搭建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后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5.1 系统硬件设计
        5.1.1 主控芯片选型与控制过程
        5.1.2 过零检测电路
        5.1.3 电流检测电路
        5.1.4 电压检测电路
        5.1.5 IGBT过温保护电路
        5.1.6 IGBT缓冲电路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Keil MDK开发环境
        5.2.2 主程序的设计
        5.2.3 A/D采样软件设计
        5.2.4 保护程序设计
    5.3 系统实验测试
    5.4 优化后SS4 型电力机车主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5.4.1 牵引工况分析
        5.4.2 制动工况分析
        5.4.3 功率因数分析
        5.4.4 网压波动时机车主电路运行状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普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过负荷分析及供电设备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经济与运量
        1.2.3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1.2.4 相邻电气化铁路现状及其规划
        1.2.5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状况
    1.3 研究意义
2 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牵引供电设备现状分析
    2.1 焦柳线牵引供电设施现状分析
        2.1.1 既有变电设施分布及现状分析
        2.1.2 既有接触网设备概况
    2.2 运输提吨后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2.2.1 接触网方面
        2.2.2 变电方面
    2.3 过负荷的危害
    2.4 已采取的措施
    2.5 下一步工作措施
    2.6 本章小结
3 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牵引供电设备改造的必要性
    3.1 扩能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3.2 机型选择
    3.3 通过能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牵引供电设备改造技术方案
    4.1 牵引供电系统方案研究
        4.1.1 计算方法
        4.1.2 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原则
        4.1.3 牵引供电系统改造方案
        4.1.4 电能质量分析与措施
        4.1.5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2 牵引变电设施改造方案
        4.2.1 主要设计原则
        4.2.2 改造技术方案及主要工程内容
    4.3 接触网设备改造方案
        4.3.1 气象区、设计用气象条件及污秽区划分
        4.3.2 接触网改建范围
        4.3.3 主要工程内容
    4.4 相关专业改造方案
        4.4.1 通信
        4.4.2 信号
    4.5 本章小结
5 焦柳线张家界北至怀化西段牵引供电设备改造施工组织方案
    5.1 主要工程分布情况
    5.2 施工组织方案
    5.3 施工安全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住宅存量背景下品质提升重要性
        1.1.2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以及节能潜力
        1.1.3 政府对既有住区改造实践的引导
        1.1.4 建筑模拟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
    1.2 研究概念及范围
        1.2.1 研究概念
        1.2.2 研究对象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2.1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2.1.1 既有住区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2.1.2 既有住区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节能改造范例
        2.2.1 国内外节能改造案例
        2.2.2 国内外节能改造案例总结
    2.3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
    3.1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方法
        3.1.1 大连既有住区建设及改造实践
        3.1.2 既有住区建筑层级化分类
        3.1.3 既有住区现状调研方法及内容
    3.2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分析
        3.2.1 标准规范梳理
        3.2.2 设计图纸统计
        3.2.3 现场实地调研
        3.2.4 问卷调查分析
    3.3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总结
        3.3.1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层级现状总结
        3.3.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热舒适的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定性分析
    4.1 气候分析工具及舒适模型的选择
        4.1.1 气候分析工具的选择
        4.1.2 舒适模型的选择
    4.2 寒冷地区典型城市被动式策略有效性分析
        4.2.1 寒冷地区典型城市的选取与分析
        4.2.2 被动式策略各月有效性分析
    4.3 基于Climate Constant的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
        4.3.1 应对冬季寒冷气候的设计策略
        4.3.2 应对夏季湿热气候的设计策略
        4.3.3 应对过渡季温差大的设计策略
    4.4 综合节能改造策略拓展研究
        4.4.1 外装层附属设施改造
        4.4.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性能提升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定量模拟
    5.1 能耗分析软件De ST的引入及其分析
        5.1.1 De ST引入及其分析
        5.1.2 能耗模拟流程
        5.1.3 既有住区建筑相关信息获取及参数设定
    5.2 改造前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性能评估
        5.2.1 典型住区、住栋选取
        5.2.2 典型住栋设计之初性能评估
        5.2.3 典型住栋室内温湿度实测
    5.3 围护结构单项节能改造有效性分析
        5.3.1 外墙节能改造
        5.3.2 屋面节能改造
        5.3.3 门窗节能改造
        5.3.4 遮阳节能改造
    5.4 围护结构综合节能改造有效性分析
        5.4.1 正交试验法
        5.4.2 正交试验设计
        5.4.3 模拟结果分析
        5.4.4 优化组合方案
    5.5 典型住栋综合节能改造试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内外优秀改造案例
附录B 北方老旧小区使用现状及改造需求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与理论方法
    2.1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
        2.1.1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
        2.1.2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
        2.1.3 乌海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特点
    2.2 双重预防的理论与方法
        2.2.1 事故预防理论
        2.2.2 双重预防理论
        2.2.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法
        2.2.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
    2.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
    3.1 构建“点—线—面—体”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3.2 铁路区段站行车安全风险辨识
        3.2.1 设备设施的不安全因素
        3.2.2 作业流程的不安全因素
        3.2.3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3.2.4 环境氛围的不安全因素
    3.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3.3.1 风险矩阵法参数调整
        3.3.2 风险分级应用分析
    3.4 基于“人防、物防、技防”综合管控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乌海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究
    4.1 驼峰调车场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1.1 乌海站驼峰调车场基本情况调研
        4.1.2 驼峰调车场勾车溜放试验及安全隐患分析排查
        4.1.3 驼峰调车场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2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2.1 乌海站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专题调研
        4.2.2 不同情形下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作业分析及安全隐患排查
        4.2.3 轨道分路不良区段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3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3.1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写实分析
        4.3.2 不同情形下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分析及安全隐患排查
        4.3.3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制度体系设计
    5.1 安全责任体系
    5.2 管理制度体系
    5.3 投入保障体系
    5.4 激励约束体系
    5.5 培训教育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信息融合的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鱼雷罐车定位技术的研究状况
        1.2.2 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
        1.2.3 鱼雷罐车罐体安全监控技术的研究
        1.2.4 信息融合和HFACS在运输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基本理论与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框架
    2.1 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
        2.1.1 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2.1.2 信息融合的层次
    2.2 信息融合的技术方法
        2.2.1 卡尔曼(Kalman)滤波
        2.2.2 加权平均算法
        2.2.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2.3 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的融合模型的研究
        2.3.1 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分析
        2.3.2 室内定位多传感器的融合模型
        2.3.3 室内外连续位置监测多设备的信息融合模型
        2.3.4 障碍物识别多设备的信息融合模型
        2.3.5 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测多系统的信息融合模型
    2.4 基于人为因素的鱼雷罐车安全评价体系
        2.4.1 鱼雷罐车安全评价指标分析
        2.4.2 基于HFACS的鱼雷罐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2.4.3 HFACS-TCA模型因素关联分析
        2.4.4 HFACS-TCA模型因素权重分析
    2.5 鱼雷罐车安全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鱼雷罐车罐体倾动监测技术研究
    3.1 非接触式倾角探测技术方案
        3.1.1 倾角探测设备应用场景
        3.1.2 非接触式角度探测技术方案
    3.2 基于BRISK算法的图像识别方法
        3.2.1 BRISK算法
        3.2.2 图像识别测量角度实验
        3.2.3 倾角测量实验结果分析
    3.3 罐体倾动监控电路与数据通信网络
        3.3.1 罐体倾动监测与控制功能
        3.3.2 罐体倾动角度控制电路原理
        3.3.3 监测数据通信网络结构
    3.4 倾角监测系统测试与分析
        3.4.1 系统测试装置
        3.4.2 倾角监测系统测试与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鱼雷罐车连续位置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研究
    4.1 鱼雷罐车运输管理
    4.2 室内外主要定位技术
        4.2.1 室外定位技术-GPS系统
        4.2.2 室内定位技术比较
        4.2.3 GPS接收器选型与精度测试
    4.3 UWB定位算法优化、信号降噪与测试
        4.3.1 UWB定位算法优化与信号降噪
        4.3.2 UWB测试分析
    4.4 电涡流传感器微距测量
        4.4.1 电涡流传感器响应测试
        4.4.2 测试结果分析
    4.5 鱼雷罐车室内外连续定位技术
        4.5.1 连续定位算法
        4.5.2 室内外连续定位系统工作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鱼雷罐车全天候障碍物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5.1 障碍物检测技术比较
    5.2 视觉相机的障碍物识别技术
        5.2.1 视觉图像处理流程
        5.2.2 基于Canny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
        5.2.3 轨道边缘提取
        5.2.4 障碍物的图像识别
    5.3 障碍物识别系统测试分析
        5.3.1 毫米波雷达测试
        5.3.2 热图像识别测试
    5.4 全天候障碍物识别系统结构
    5.5 本章小结
6 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6.1 罐体倾动监控系统设计
        6.1.1 罐体倾动监控系统结构
        6.1.2 配置模块设计
        6.1.3 图像采集模块
        6.1.4 倾角计算模块
        6.1.5 倾动控制模块
    6.2 鱼雷罐车运输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设计
        6.2.1 配置模块
        6.2.2 轮对振动状态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
        6.2.3 GPS、UWB定位数据采集模块
        6.2.4 障碍物信息分析模块
        6.2.5 位置信息分析模块
        6.2.6 制动信号触发模块
    6.3 联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6.3.1 鱼雷罐车运行安全综合判断与联动制动系统设计
        6.3.2 机车应急排空电磁阀的控制系统设计
        6.3.3 安全监控联动系统结构
    6.4 鱼雷罐车转运安全监控预警装备示范应用
        6.4.1 罐体倾动防倾翻监测与控制装备
        6.4.2 鱼雷罐车运输作业防倾翻监控预警装备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软件源代码(局部)
附录4 系统界面
附录5 示范施工现场

(6)和谐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电气故障分析及在FRACAS系统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1 牵引变流器电气故障研究现状
        1.3.2 故障信息闭环管理系统(FRACAS系统)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牵引变流器技术参数及结构
    2.1 前言
    2.2 牵引变流器的结构
        2.2.1 外部结构
        2.2.2 冷却系统
    2.3 牵引变流器的技术参数
        2.3.1 基本电气功能
        2.3.2 牵引变流器特点及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变流器及其部件工作原理
    3.1 前言
    3.2 牵引变流系统工作原理
    3.3 牵引变流器各模块说明
        3.3.1 控制传动单元
        3.3.2 输入电路
        3.3.3 四象限整流模块
        3.3.4 中间直流回路
        3.3.5 PWM逆变器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变流器故障分析及处置
    4.1 前言
    4.2 牵引变流系统运用故障研究
        4.2.1 故障原因概述
        4.2.2 故障统计分析
    4.3 牵引变流器故障分析
        4.3.1 模块IGBT失效引起整流故障分析
        4.3.2 电容引起主回路接地故障分析
    4.4 故障解决方案及效果验证
        4.4.1 模块IGBT失效解决方案
        4.4.2 电容鼓包的主回路接地故障的解决方案
        4.4.3 效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牵引变流器故障管理FRACAS系统的建立及运用
    5.1 前言
    5.2 故障闭环管理系统(FRACAS系统)建立
        5.2.1 系统开发组建目标
        5.2.2 系统方案构建
        5.2.3 系统工作流程
        5.2.4 系统运行方式
    5.3 牵引变流器在FRACAS系统的运用实例
        5.3.1 基本故障信息收录统计及分析
        5.3.2 故障部件的原因分析
        5.3.3 制定故障纠正措施
        5.3.4 措施验证及总闭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煤矿地面排矸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煤矿地面排矸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各章节的安排
2 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煤矿排矸运输系统优化设计
    2.1 煤矿地面排矸运输系统的构成及现状
    2.2 各个环节运输能力匹配度分析
    2.3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运输能力优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地面全自动排矸运输系统控制设计
    3.1 运输机车联动控制系统
    3.2 矸石山绞车无人全自动电控系统
    3.3 视频监控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地面排矸运输系统掉道故障检测研究
    4.1 地面全自动排矸运输系统掉道故障检测方法
    4.2 振动检测
    4.3 本章小结
5 地面全自动排矸运输系统掉道检测设计与实验
    5.1 振动传感器选择
    5.2 掉道检测系统设计
    5.3 地面全自动排矸运输掉道检测实验分析(
    5.4 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牵引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异步电机常见故障类型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总结
        1.3.1 发展现状
        1.3.2 方法总结
    1.4 目前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稳态下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理论基础
    2.1 转子断条故障对定子电流的影响
    2.2 基于小波分析的故障谐波电流提取方法
        2.2.1 Fourier变换
        2.2.2 小波分析
        2.2.3 小波分析的应用及对数据的要求
    2.3 基于HHT的稳态电流数据提取方法分析
        2.3.1 Hilbert变换
        2.3.2 解析信号及瞬时频率
        2.3.3 EMD基础
        2.3.4 HHT变换
        2.3.5 HHT分析方法总结
        2.3.6 “稳态”数据的提取
    2.4 转子断条故障诊断思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车牵引电机故障诊断实施方法
    3.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3.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2.1 基于TCU的数据获取系统
        3.2.2 独立的数据采集系统
    3.3 诊断分析模块设计
    3.4 故障诊断系统运行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4.1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4.1.1 隔离及放大电路
        4.1.2 滤波电路
    4.2 数据管理
        4.2.1 数据存储
        4.2.2 数据读取
    4.3 诊断数据的二次消噪
    4.4 诊断分析相关参数的设定与提取
        4.4.1 牵引电机基频频率的提取
        4.4.2 牵引电机转差率的计算
        4.4.3 小波分析相关参数设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系统验证分析
    5.1 模拟转子断条故障诊断模型搭建
    5.2 基于Simulink的模拟转子断条故障验证分析
    5.3 基于拟合曲线的模拟转子断条故障验证分析
        5.3.1 不同定子电流基频频率的验证对比
        5.3.2 不同频率差时的验证对比
        5.3.3 不同幅值时的验证对比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1.3 可变压缩比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车柴油机仿真模型的搭建与验证
    2.1 GT-Power软件介绍
    2.2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理论分析
        2.2.1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基础
        2.2.2 基本微分方程
        2.2.3 流体流动模型基本原理
        2.2.4 缸内周壁传热模型
        2.2.5 燃烧模型
    2.3 机车柴油机GT-Power模型的搭建与模型验证
        2.3.1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模块
        2.3.2 喷油器模块
        2.3.3 气缸模块
        2.3.4 曲轴箱模块
        2.3.5 废气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
        2.3.6 机车柴油机整机仿真模型的搭建
        2.3.7 机车柴油机整机仿真模型的验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缩比对机车柴油机冷起动性能改善的研究
    3.1 柴油机冷起动的研究现状
    3.2 压缩比对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
        3.2.1 压缩比仿真方案说明
        3.2.2 最优起动压缩比的理论分析
        3.2.3 压缩比对冷起动过程的影响
        3.2.4 压缩比对冷态怠速工况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缩比和引燃柴油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4.1 天然气发动机整机仿真模型的搭建
        4.1.1 天然气发动机喷油器的选择
        4.1.2 天然气发动机整机仿真模型的搭建
    4.2 压缩比与引燃柴油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4.2.1 天然气发动机压缩比理论分析
        4.2.2 压缩比与引燃柴油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4.3 不同负荷及转速下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4.3.1 仿真试验方案
        4.3.2 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4.3.3 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
    5.1 连杆大头偏心环式可变压缩比机构
        5.1.1 连杆大头偏心环方案介绍
        5.1.2 可变压缩比机构压缩比理论分析
    5.2 连杆双楔燕尾槽式可变压缩比机构
    5.3 连杆多铰链式可变压缩比机构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高原机车概况
        1.2.1 国外高原机车
        1.2.2 国内高原机车
    1.3 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1.3.1 世界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3.2 国内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来源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原机车总体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机车总体
    2.2 机车运用条件
        2.2.1 环境条件
        2.2.2 运用工况
    2.3 机车主要技术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原机车制动系统设计
    3.1 启动风源系统设计
        3.1.1 辅助压缩机选型
        3.1.2 启动马达选型
        3.1.3 启动风缸设计
        3.1.4 气路设计及控制原理
        3.1.5 启动风源系统的优点
    3.2 主风源系统设计
        3.2.1 总风缸设计
        3.2.2 空气压缩机
        3.2.3 空气干燥器
        3.2.4 主风源系统气路原理设计
    3.3 制动控制系统
        3.3.1 制动控制系统
        3.3.2 停放制动控制系统
        3.3.3 后备制动
        3.3.4 双管供风装置设计
    3.4 基础制动装置
    3.5 电制动系统
        3.4.1 电制动系统的优点
        3.4.2 电阻制动设计方案
    3.6 空电联合控制逻辑设计
        3.6.1 空电联锁模式控制逻辑设计
        3.6.2 空电联合模式控制逻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原机车制动性能计算
    4.1 机车制动力及制动距离计算
        4.1.1 基础制动装置原理示意图
        4.1.2 主要参数
        4.1.3 制动率
        4.1.4 高磨合成闸瓦的摩擦系数
        4.1.5 机车单位阻力
        4.1.6 紧急制动距离计算
    4.2 机车停放制动能力计算
        4.2.1 机车制动参数
        4.2.2 机车停放制动率
        4.2.3 坡道停车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的性能试验
    5.1 风源系统试验
        5.1.1 风源系统气密性试验
        5.1.2 空压机性能试验
    5.2 空气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5.2.1 空气制动系统静态试验
        5.2.2 空气制动系统动态试验
    5.3 空电联合制动性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机车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韶山Ⅳ型电力机车整流电路的改造设计与优化[D]. 路林千.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2]普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过负荷分析及供电设备改造技术研究[D]. 陈先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 郑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D]. 姬文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5]基于信息融合的鱼雷罐车安全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D]. 张先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和谐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电气故障分析及在FRACAS系统中的运用[D]. 龙光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7]煤矿地面排矸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D]. 张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牵引异步电动机故障诊断[D]. 孟凡奇.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9]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研究[D]. 王辰.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10]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D]. 齐旭.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机车温控系统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