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打造信息化名企

青岛啤酒:打造信息化名企

一、青啤:以信息化打造名企(论文文献综述)

雷改平[1](2011)在《工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以郴州工业园区建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工业园区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她是一个地方现代新型工业发展的先导区、投资环境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密集区,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又好又快地建设产业园区这一经济发展平台被提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形式和“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方式,对我国现代工业园区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分四步:首先从理论角度切题,重点阐述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概念、理论界定、形成机理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发展模式,从整体上对现代工业园区有一个认知,以增强其理论吸引力。其次,从具体实践入手,详细讲述地处湖南南大门的郴州通过发挥其自身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在较短时间里的艰苦奋斗与致力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此展现郴州打造现代工业园区的具体轮廓,并认真总结其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其中重点讲述了建设大湘南现代工业园区发展的工业与资源依托、遵循的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保障体系、主攻重点及关键环节。在最后,又从实践层面上提升到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郴州具体实践和国内外形势,进而对郴州现代工业园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措施。本文旨在以郴州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现代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工业园区,为促进我国现代工业园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一些理性思考与政策建议。

王晓健[2](2010)在《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地域多元化战略是当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然而,由于中国市场的分散性和复杂性,如何把分散的市场有效地控制运行起来发挥协同效应,成为企业实施地域多元化战略的关键。进而,中国企业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即构建合适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支撑这种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理论上,中国市场的分散性现实已得到中国经济学理论界的认可,然而基于这种中国市场分散性的企业战略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迫切需要整合制度基础观(IBV)和资源基础观(RBV)来解释基于这种中国市场分散性的企业战略行为。同时,将一直游离于战略和组织研究之外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整合在战略、控制的框架内是一个可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契机。基于上述现实与理论背景,本文提出以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旨在揭示中国企业是怎样以信息技术能力为支撑实现在国内地域多元化中对异地组织的控制,从而提高地域多元化绩效。即,探讨信息技术能力为企业总部对异地组织实现集权的统一性和分权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协同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企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能力以应对中国市场分散的外部制度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了关于地域多元化下的控制机制、信息技术能力与绩效的概念模型,然后采取国际上规范的学术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抽样选取青岛啤酒、中集集团、海尔集团和苏宁电器等四家行业领导企业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然后采取内容分析、编码、类型匹配分析(Pattern matching)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来进行案例分析,同时运用多重数据间的三角验证(triangulation)等方法保证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其后进行文献对话、讨论和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了命题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获得以下结论:第一,在信息技术能力与制度因素(当地市场化程度)、市场因素(行业一体化潜力)和组织管理传统的交互作用下,企业采取了基于活动的、在不同价值活动集权分权同时并存、动态协调的控制机制。具体而言,当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时,当地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可能采取较高程度的集权控制。当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时,行业一体化潜力越高,越可能采取较高程度的集权控制。当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时,企业的集权文化越强,越可能采取较高程度的集权控制。第二,信息技术能力并不直接对控制机制与绩效的关系发生调节作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效能这个中介来发生调节作用。信息技术应用效能正向调节了控制机制与绩效的关系。具体而言,当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效率效能时,研发、财务、采购、生产的集权控制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绩效。当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快速反应能力效能时,营销/服务的集权控制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绩效。第三,信息技术能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在企业地域多元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多样化和复杂的各地环境,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与控制机制设计相互制约、共同演化,体现在关键价值活动的不同控制程度组合,从而解决了与异地二级组织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但是这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国企业在管理问题导向和信息技术导向等两个方面的驱动下呈现出中国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的地域多元化控制机制的演化路径。第四,在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在分散的中国市场中采取母子公司制以满足合法性要求,但实际上以信息技术能力为支撑设计控制机制,使得企业在母子公司体制下产生出总分部的整合效应实现对效率机制的追求,这是企业面对制度压力的主动性战略回应进而获得竞争优势。亦即,企业内部采取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控制制度安排来追求效率机制,弥补了由于适应外部合法性而造成的组织效率的损失。第五,即使在经济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中面临巨大的制度化压力,企业的战略选择也不单纯是以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对制度的战略选择、适应和回应,以及最终能够获得的竞争优势,还是基于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实现的,这又是符合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本文揭示了中国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的地域多元化控制机制及其演化路径,创新点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本文以IBV分析中国企业基于国内市场分散性下某一具体的战略行为在一定程度扩展了IBV对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的解释范围,验证了合法性机制理论在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中的应用,这是一种新的情境对象,推动了IBV理论中关于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第二,本文整合RBV观点拓展了IBV的合法性机制在中国企业战略行为解释力度。第三,本文将战略、控制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合理的理论逻辑整合在一个框架内,大大丰富了对信息技术的战略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的认识,弥补当前对信息技术认识的不足。亦拓展了对控制机制的研究。第四,本文运用国际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揭示“怎样”的内在机制问题,推动了情境嵌入式的中国企业战略行为的研究,对地域多元化研究、组织控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研究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本文在实践上,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在经济转型同样的阶段、面对同样的制度环境,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成为“杰出企业”?结构化地呈现并从理论上凝练出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在国内采取地域多元化战略并有效实现整合、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行为规律、特点和路径,这将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战略决策者具有积极的前瞻性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孙万松,薛澜[3](2009)在《青岛品牌企业集群现象的演进规律研究》文中提出 在世界经济史中,创新最为活跃和企业家集中出现的时代,往往正是经济发展处于产业革命的时代。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和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都是新企业辈出的年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持了9%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成为这一时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品制造国家。以家电业为例,从一个基础薄弱、年产值只有8.6亿元的产业,发展到今天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年产值将近5000亿元的成熟产业,空调、空调压缩机和微波炉,全球70%以上的产品在中国制造,30%以上的电冰箱和洗衣机也在中国生产,28种家用电器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多数产品的出口量保持两位数字增长,中国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宋亮[4](2005)在《人性、务实、创新 科学、开放、效益 方贵权与珠啤的国际化时代》文中研究表明“现在珠啤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验收阶段,估计上半年就可完成上市申报工作。”珠江啤酒厂董事长方贵权对于珠啤的发展步骤智珠在握,成竹在胸。当青啤、燕京啤酒以及外资纷纷利用兼并手段迅速开拓国内市场时,珠啤的市场仍在广东高度集中。在上市、重组、并购方面,国内啤酒业可谓新闻不断,与其他啤酒行业企业相比,珠江啤酒似乎远离

张银妮[5](2004)在《城市经营内容体系及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经营实践上的不断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对城市经营实践进行学术探讨和理论归纳,完善城市经营理论体系,为城市经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城市经营的内涵入手,构建了城市经营内容体系,结合我国城市经营实践归纳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经营主要模式,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城市经营概述 从现有研究观点出发,深刻剖析了城市经营的内涵,阐述了城市竞争力、城市治理和城市经营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城市经营的五条原则。 第二部分: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策划学的角度分析了有关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城市地租理论、城市竞争理论、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策划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部分:城市经营内容体系构建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城市经营的内容还将不断丰富扩大。该部分通过对目前城市经营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包含有形生产要素、无形生产要素、城市品牌、社会文明、政治文明五个子系统,由此构建了城市经营内容体系。 第四部分:城市经营主要模式研究 通过对城市经营实践活动分析,本文首次系统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城市经营的几种主要模式:环境先导模式、企业品牌模式、中国“硅谷”模式、新区先导模式和新工业园模式。分别从模式内涵、适用条件和经营主要内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每一种模式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

王东[6](2003)在《青啤:以信息化打造名企》文中指出 青岛啤酒集团是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控股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国营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国策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拥有百年发展历程的青岛啤酒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通过建立与国际化大公司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此青岛啤酒股份及时引进Oracle电子商务套件,牵手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制定了“总体规划、领航实施、建立模板、滚动推广”这一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策略,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改

二、青啤:以信息化打造名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啤:以信息化打造名企(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以郴州工业园区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的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工业园区基本概念及形成机理
    2.1 工业园区基本概念界定
    2.2 工业园区形成的内在机理
        2.2.1 城市空间的分化催化着工业园区的发展
        2.2.2 工业园区的发展依赖产业集聚效应来孵化
第3章 郴州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现状
    3.1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外部条件
        3.1.1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工业与资源因素
        3.1.2 郴州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推动与制约因素
    3.2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现状
        3.2.1 郴州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
        3.2.2 郴州市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概况
        3.2.3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4章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园区规划及其功能配置不尽合理
        4.1.2 园区债务沉重而建设资金不足
        4.1.3 入园企业衍生能力不强
        4.1.4 园区产业链没有形成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行政管理体制未理顺
        4.2.2 市场运行制度不健全
        4.2.3 协调监督管理机制欠顺畅
第5章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硅谷工业园区发展的有益启示
        5.1.1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5.1.2 人才库的构建
        5.1.3 科研开发的创新
        5.1.4 支撑体系的保障
    5.2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的借鉴意义
        5.2.1 体制与科技的创新
        5.2.2 产业优化升级
        5.2.3 园区生态化
第6章 推进郴州工业园区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6.1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思路
        6.1.1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6.1.2 郴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6.2 郴州工业园区科学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6.2.1 统筹谋划工业与优先发展园区的原则
        6.2.2 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统一的原则
        6.2.3 市场化运作和政府主导紧密结合的原则
        6.2.4 机制与体制同步创新的原则
    6.3 促进郴州工业园区科学发展的有效对策
        6.3.1 准确定位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目标
        6.3.2 精心构建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撑体系
        6.3.3 着力营造工业园区良性发展的外部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界定
        1.3.1 地域多元化
        1.3.2 控制机制
        1.3.3 信息技术能力
    1.4 研究内容、意义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流程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地域多元化的研究
        2.1.1 地域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2.1.2 地域多元化的动因与方式
        2.1.3 地域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2 组织控制的研究
        2.2.1 组织控制的理论基础
        2.2.2 控制机制的分类
        2.2.3 影响控制机制选择的因素
    2.3 战略管理视角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
        2.3.1 信息技术及其分类
        2.3.2 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
        2.3.3 资源基础观的信息技术能力
        2.3.4 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2.4 以制度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企业的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
    3.1 中国企业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历史与现状
    3.2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动因、方式和时机
        3.2.1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动因
        3.2.2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方式
        3.2.3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时机
    3.3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困境与障碍:市场分散性的影响
    3.4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与控制
        3.4.1 总分公司制与母子公司制
        3.4.2 两种组织形式选择的悖论
        3.4.3 境内跨省地域多元化的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在中国企业的应用与发展
    4.1 中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背景及相关政策
        4.1.1 中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经济及制度背景
        4.1.2 相关政策对中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引导
    4.2 信息技术在中国企业应用的四个阶段
    4.3 信息技术能力在中国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
        4.3.1 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能力
        4.3.2 信息技术能力在中国企业战略制定中的作用
        4.3.3 信息技术能力在中国企业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概念模型
    5.1 地域多元化中的控制机制与绩效
        5.1.1 总部控制的目标与核心问题
        5.1.2 控制机制的维度与集权化程度
        5.1.3 控制机制与绩效的关系
    5.2 信息技术能力对控制机制选择的影响
        5.2.1 信息技术与集权化关系
        5.2.2 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
    5.3 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地域多元化战略实施绩效的影响
        5.3.1 信息技术解决总部控制核心问题的可能性
        5.3.2 信息技术能力对影响地域多元化实施绩效的使能作用
    5.4 论文的概念模型
        5.4.1 因变量
        5.4.2 自变量和中介变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6.1 研究方法的选择
    6.2 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
    6.3 数据收集
        6.3.1 多重证据来源(Multiple source of evidence)
        6.3.2 证据链(a chain of evidence)
        6.3.3 案例研究资料库(Create a case database)
    6.4 内容分析
        6.4.1 编码
        6.4.2 案例分析过程和方法
    6.5 信度与效度
        6.5.1 信度
        6.5.2 效度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描述
    7.1 青岛啤酒
    7.2 中集集团
    7.3 海尔集团
    7.4 苏宁电器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案例分析、概念模型修正与命题发展
    8.1 地域多元化进程中的控制
        8.1.1 跨地区的组织结构/形式
        8.1.2 跨地区控制机制选择
    8.2 信息技术能力的作用
    8.3 企业地域多元化的绩效
    8.4 信息技术能力对控制机制选择的影响
        8.4.1 案例分析的发现:信息技术能力的调节作用
        8.4.2 案例分析发现的进一步讨论
        8.4.3 控制机制选择的逻辑
    8.5 信息技术能力对控制机制与地域多元化的绩效关系的影响
        8.5.1 案例分析的发现: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中介作用
        8.5.2 案例分析发现的进一步讨论
        8.5.3 控制机制效果的逻辑
    8.6 概念模型的修正与命题发展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讨论
    9.1 地域多元化控制机制的内在逻辑
        9.1.1 外显性控制(母子公司制)的实质
        9.1.2 合法性机制下的控制
        9.1.3 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控制机制的内在逻辑
    9.2 信息技术能力作用的讨论
    9.3 信息技术能力与控制机制的循环演化
    9.4 实践启示
    9.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二 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的相关政策
    附录四 中集集团2004-2008年信息系统建设过程
    附录五 中集集团信息系统绩效异常监控平台
    附录六 中集集团信息系统-成本看板
    附录七 中集集团成本预算系统
    附录八 海尔费用预算系统
    附录九 苏宁电器的运作流程
    附录十 苏宁电器的供应链管理流程
    附录十一 行业全国一体化潜力评估问卷
    附录十二 行业全国一体化潜力专家评估结果
    附录十三四家案例企业当前控制机制示意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青岛品牌企业集群现象的演进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岛品牌企业的发展演进
    (一)“企业品牌”阶段(1984-1993):争创“青岛金花”活动(重在产品)
    (二)“品牌企业”阶段(1994-1998):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重在企业)
    (三)“品牌产业”与“品牌园区”阶段(1999-200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四)“品牌城市”阶段(2002-2008):品牌创建活动渗透到社会各行业
二、青岛品牌集群现象的成因与规律
    (一)文化要素:开放与包容
    (二)政府要素:服务与引导
    (三)企业家要素:胆略与韧劲
    (四)技术要素:引进来与走出去

(5)城市经营内容体系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城市经营概述
    1.1 城市经营的内涵
        1.1.1 对城市经营的不同理解
        1.1.2 本文对城市经营内涵的理解
        1.1.3 城市竞争、城市治理和城市经营的关系
    1.2 城市经营的原则
        1.2.1 市场化原则
        1.2.2 规范化原则
        1.2.3 公众参与原则
        1.2.4 以人为本原则
        1.2.5 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
2 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地租理论
    2.2 企业经营管理理论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4 策划学理论
    2.5 城市竞争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城市经营内容体系
    3.1 城市经营内容体系构建立的意义
    3.2 城市经营内容体系的构建
    3.3 经济领域
        3.3.1 有形生产要素
        3.3.2 无形生产要素
    3.4 社会领域
        3.4.1 塑造城市品牌
        3.4.2 社会文明
        3.4.3 政治文明
4 城市经营主要模式研究
    4.1 环境先导模式
        4.1.1 环境先导模式的含义
        4.1.2 适用环境先导模式的基本条件
        4.1.3 环境先导模式经营的主要内容
        4.1.4 典型案例:大连--“环境革命”
    4.2 企业品牌模式
        4.2.1 企业品牌模式的含义
        4.2.2 适用企业品牌模式的基本条件
        4.2.3 企业品牌模式经营的主要内容
        4.2.4 典型案例:青岛--“名牌战略”
    4.3 中国“硅谷”模式
        4.3.1 中国“硅谷”模式的含义
        4.3.2 适用中国“硅谷”模式的基本条件
        4.3.3 中国“硅谷”模式经营的主要内容
        4.3.4 典型案例:北京中关村--中国“硅谷”
    4.4 新区先导模式
        4.4.1 新区先导模式的含义
        4.4.2 适用新区先导模式的基本条件
        4.4.3 新区先导模式经营的主要内容
        4.4.4 典型案例:上海浦东--长江“龙头”
    4.5 新工业园模式
        4.5.1 新工业园模式的含义
        4.5.2 适用新工业园模式的基本条件
        4.5.3 新工业园模式经营的主要内容
        4.5.4 典型案例:东莞--世界新工业园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四、青啤:以信息化打造名企(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以郴州工业园区建设为例[D]. 雷改平. 湘潭大学, 2011(04)
  • [2]中国企业地域多元化的控制机制研究:信息技术能力的视角[D]. 王晓健.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2)
  • [3]青岛品牌企业集群现象的演进规律研究[J]. 孙万松,薛澜. 管理现代化, 2009(04)
  • [4]人性、务实、创新 科学、开放、效益 方贵权与珠啤的国际化时代[J]. 宋亮. 中外食品, 2005(05)
  • [5]城市经营内容体系及模式研究[D]. 张银妮. 山东师范大学, 2004(01)
  • [6]青啤:以信息化打造名企[J]. 王东.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3(01)

标签:;  ;  ;  ;  ;  

青岛啤酒:打造信息化名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