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单级高功率因数 AC/DC 转换器

隔离式单级高功率因数 AC/DC 转换器

一、Isolated single stage high power factor AC/DC converter(论文文献综述)

郭明乾[1](2021)在《基于能量分配与回馈法的单级无电解电容无频闪LED驱动器》文中研究说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作为新一代的电光源因其使用寿命长、效率高、体积小、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场合。LED需要有恒定的直流电流支持才能发出稳定的照明灯光。因此,LED驱动器是整个LED照明设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决定了照明的质量并严重影响整个照明设备的销售价格、使用开支以及使用寿命。单级式LED驱动器因其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深受市场的欢迎。传统单级LED驱动器在取得高功率因数的同时,往往需要在输出侧添加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来限制引起LED灯光闪烁的二倍工频电流纹波。然而,电解电容的寿命却远低于LED灯珠的寿命,在LED驱动器中使用电解电容将严重降低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款高效率、低成本、无闪烁、不含电解电容的单级LED驱动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款基于能量分配法与能量回馈法的单级LED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在传统反激电路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串联纹波消除电路,纹波消除电路可以输出一个交流的纹波消除电压以抵消总的电压纹波,从而实现了在不使用电解电容的同时保证了LED无闪烁运行。该LED驱动器有能量分配和能量回馈两个工作模式,当输出纹波消除电压为正电压时,LED驱动器工作在能量分配模式,实现能量的单级传递。当纹波消除电压为负时,LED驱动器工作于能量回馈模态并向输入侧回馈小于4%的输出功率。该LED驱动器同时兼具了低能量多次传递比例,低功率半导体器件使用数量的优点,使得其效率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单级LED驱动器。最后,搭建了一个35 W(100 V,0.35 A)的实验平台来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林宏博[2](2021)在《电力电子变压器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由电力电子器件和高频变压器两部分组成,是具有实现电气隔离、转换电压等级、控制功率流向、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电能质量、隔离电压波动和谐波等功能的新型变压器。PET之所以被认为是解决未来电网中新能源接入、获取更高电能质量、能量管理智能化等诸多问题的核心部件,是因为PET本身具有灵活的拓扑结构,便于拓展直流端口和储存电能装置且功能多样,可以通过灵活的控制技术来控制高、低压侧电压幅值和相位,使系统达到更高的稳定性,实现对功率潮流和各种交直流分布式发电的实时控制,契合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新要求,对当前电力市场下电网设备智能化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综述PET发展过程、研究背景及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分别从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PET存在的优势和尚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而确定了本文研究对象为包含直流端口的AC/DC/AC型拓扑结构的PET及其控制策略。2.建立了AC/DC/AC型拓扑结构的PET各级数学模型,并对PET各个环节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验证。对输入级建立了以外环直流电压、内环交流电流为被控参数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负载波动时,实现了高压交流侧输入电压、电流的保持跟随,直流侧输出电压动态响应迅速;隔离级采用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在基于下垂控制的双闭环控制下,直流母线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为了提高PET输出级响应速度并改善其稳定性,建立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外环为功率环,内环为电压、电流环。3.在建立的AC/DC/AC型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对主电路的元器件参数进行了计算和选型,完成了主电路设计,同时,设计了交直流电压采样电路、交流电流采样电路、驱动电路等辅助电路。4.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按照设计参数搭建了10k V电压等级下PET整流级、隔离级、逆变级的主电路仿真模型与整机系统仿真模型。对输入级交流电压电流相位和功率因数,隔离级直流输出电压响应速度和抗扰动能力,输出级交流输出电压电流稳定性、响应速度以及谐波含量等,进行了稳态和动态情况下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设计的PET整体方案的正确性及建立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张驰[3](2021)在《基于GaN HEMT器件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壮大,高性能车载充电器以其灵活、便捷等特点成为当前新一代充电技术的研究热点。在单相家用车载充电设备中,其网侧功率因数、整机效率、功率密度等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确定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系统架构,研究了基于占空比预测控制策略和GaN HEMT器件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电路,该研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单相家用车载充电设备系统架构研究。本论文研究并分析了车载充电器现有技术的现状,对比传统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优缺点后,确定了以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作为前级AC/DC部分,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作为后级DC/DC部分,DCM反激变换器作为系统辅助供电的车载充电器方案。(2)基于占空比预测控制的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电路研究。本论文对前级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和电路特性进行分析,完成设计主电路,并对其包括EMI滤波保护电路、单相整流桥、升压电感,功率器件,输入输出电容等。研究了一种占空比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量小,响应速度快,能充分发挥数字控制的优点。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变换器的电路模型,说明了算法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3)基于GaNHEMT器件的半桥LLC谐振变换电路研究。本论文分析后级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技术,采用基波分析法建立其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出电压增益函数及阻抗特性表达式,开展理论研究。本文研究GaN HEMT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从驱动电阻、米勒平台、寄生效应及信号延迟等方面开展专用驱动电路的设计及优化。依据环路稳定性设计出变频定占空比PFM算法控制器,最后设计谐振网络和高频变压器的参数。另外分析并设计系统辅助电源DCM反激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以及工作模式,两路15V和5V的输出电压用来给系统各个模块供电。(4)单相家用车载充电器原理样机实验研究。本论文完成基于GaN HEMT器件的1kW车载充电器实验样机的研制,采用DSP TMS320F28335处理器实现全数字化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车载充电器各项相关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整体效率较高,系统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到验证。

杨保杰[4](2020)在《基于能量回馈并网系统的双向AC-DC变换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科学技术等行业的水平越来越高,政府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关于电动汽车研究的发展速度很快,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电动汽车一定会成为将来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政府很多有利政策的指引下,国内的大量电池生产厂商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电动汽车电池。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电池充放电设备对于电动汽车电池非常重要,其关键技术的突破是能够对电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随着对动力电池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个行业对于动力电池充放电模块的DC/DC电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篇文章主要是以研究能量回馈并网系统当中的双向AC/DC变换器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种双向AC/DC变换器,这种变换器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设备,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电池的化成与分容,并且能够实现能量回馈并网。该系统能够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放电功能同时能够实现能量回馈并网;以此同时还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电池组件的充电、放电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的研发团队在双向AC/DC变换器方面的所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阶段国内外AC/DC变换器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已有的理论资料和研究成果,展开基于能量回馈并网系统的双向AC/DC变换器的研究。从AC/DC变换器基本结构组成入手,本文对不同分类的PWM整流器的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比分析PWM整流器工作原理,紧接着进行数学建模,设计出一种单相电压式PWM整流器用来实现本文研究的双向AC/DC的充电整流和放电逆变并网的目的。接下来本文针对实际应用当中所采用的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不同类型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DC/DC变换器的优缺点和拓扑结构,其中重点将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跟非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进行性能上的比较分析,最终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确定并设计了一种隔离型DC/DC变换器-推挽全桥拓扑结构。在控制器方面,通过本文的实验论证,确定了用一个DSP数字控制器控制PWM整流器和DC/DC变换器-推挽全桥拓扑结构的思路,这种微元器件的组合控制可以充分地实现电池充电、放电功能以及能量回馈并网功能,在对动力电池组件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实现AC/DC变换,在对动力电池组件放电的过程中可以实现DC/AC变换。最后本文章在以上理论设计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对该并网条件下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本文搭建的实验平台对研究的双向AC/DC变换器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并且根据参考实验结果最终确定了变换器的主功率参数和型号。通过对自主设计的实验样机的测试,我们测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波形和数据,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的能量回馈并网系统的双向AC/DC变换器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孟利伟[5](2020)在《单级谐振式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这些电源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会给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可能导致其它用电设备的不稳定工作甚至损坏用电设备,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应运而生。传统的两级式升压式隔离型PFC变换器存在元器件多、转换效率较低和变换器的体积大等缺点。针对传统两级式变换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有源钳位软开关技术的单级谐振隔离型有桥PFC变换器拓扑,并详细法分析了其软开关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电压增益只与变压器的变比和占空比有关,与谐振参数以及开关频率无关,该变换器具有与传统的Boost型变换器相似的升压特性。相比于传统隔离型两级式变换器,新型单级式PFC变换器仅需单级控制,控制方式简单,通过有源钳位技术,能实现主开关和辅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且所需元器件更少,转换效率更高。为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和改善输入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在新型有桥PFC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桥单极隔离型PFC变换器,同时也分析了其软开关工作原理,并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建立了状态空间和小信号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输入电压条件下输入电流和占空比的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基于单周控制方法对所提两种PFC变换器拓扑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利用MATLAB和PSIM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对所提两种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详细设计并搭建了一台基于Si C(碳化硅)Mosfet功率管的3k W单级有桥PFC变换器实验样机和一台小功率单级无桥PFC变换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两种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新型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能实现主开关管和辅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且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网侧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低和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

王洁云[6](2020)在《三相隔离式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仿真研究》文中指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和电压等级等指标是保证其巡航、加速和续航性能的基本条件;其中,电池组电压等级的提升可以有效解决大功率充放电时汽车侧的效率问题。同时,动力电池天然具备主动配电网中的储能节点的条件。在此背景下,研究了适用于不同电池电压等级的三相隔离式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大功率充电以及作为大容量储能进行可控放电的功能。针对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的交流端口功率因数与谐波、输出端口电压与功率等级、能量双向流动等要求,提出了本系统的拓扑架构。选用三电平中性点钳位变换器(NPC)作为三相网侧高功率因数前端,并为后级提供稳定直流电压;选择隔离双向双有源全桥(DAB)为后级变换器,实现电池充放电功率控制。分别分析了 NPC和DAB数学建模及其功率传输模式;通过仿真比对,确定了以空间矢量(SVM)和优化的占空比的三重移相(TPS)的前后级功率级的调制策略。设计了前端NPC的双环d-q控制结构用于实现交流输入电流随动下的直流端稳压控制,在优化前后级占空比的前提下,使用了 PI控制器调节后级DAB电路移相角,实现宽电压电池负载条件下充放电潮流的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搭建了 NPC和DAB电路模型,验证了拓扑结构可行性、优化后的调制策略、控制方法及整定的参数,并实现了两级拓扑级联系统仿真。同时,通过仿真比较了不同充电电流、电池组电压和传输功率下的效率,确定了适合该双向变流装置的电流、宽电压和功率范围。电动汽车电池大功率能量双向传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可以根据指令与电网进行高功率因数的能量交互,验证了本系统双向能量流动的设计目标。

王天龙[7](2020)在《5kW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人船是一种通过预设任务在水面自主航行的新型无人设备,其动力技术是决定其航程与工作能力的重点。无人船推进器使用柴油机或电机但两种方式各有缺陷。混合动力技术是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源形式兼有其使用的能源形式的优点且克服了传统能源缺陷的新型动力技术,但是应用于无人船的混合动力技术少之又少,且无人船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源管理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无人船的研究成本以及船只对水域面积的要求导致只能在计算机系统中模拟,对于实际的应用缺乏技术支持,未有一种可行的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本文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无人船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分析,采用理论结合实际并将多个系统进行整合的工程性思维,通过对电源管理系统的模块分割、电路设计、样机研发完成了油-电混合动力式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是包括220V/24V AC/DC变换器、24V/24V三端口DC/DC变换器以及含220V交流发电机接口、24V直流电机的供电接口在内的电源变换器,实现了对发电机、电池、推进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化学能、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效性的特点。针对高速度、大航程的无人船电推进器所使用的能够满足航程需求电量的电池的重量超过无人船负载这一问题,采用携带能量密度更高的化石燃料实现无人船携带电能载体的体积、重量的小型化,利用发电机将化石燃料蕴含的能量转化并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传递至无人船控制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实现了无人船整船电气化的目标,提高了无人船的航程。利用发电机的发动机始终工作在其最佳转速区间的特点达成了提高航程目的的同时减少了污染与噪声。本文对混合动力式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及其内部电路进行了介绍,设计了高能量密度、大航程、低污染、低排放的电源管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源管理系统及制作的样机基本能够实现无人船的航行需求,能够通过使用多种能源的组合降低了噪声污染与废气排放,为后续无人船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与采用其他新能源的混合动力无人船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混合动力系统方案。

卢炯[8](2020)在《两级式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恒流调光驱动电源的研究》文中认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绿色环保等优点,作为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品质的LED驱动电源是构成LED照明系统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LED照明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研究高性能的LED驱动电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LED驱动及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作了简单介绍,针对传统BOOST PFC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OOST变换器的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控制器,实现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输入,提高了变换器的转换效率。自适应跟随控制电路由加法器和开关器件等组成,无需采样输入电压峰值即可实现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输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论文对传统恒压PFC和电压跟随PFC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推导了自适应跟随控制的推演过程。详细分析了自适应跟随控制的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系统各个参数的关系,给出了参数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对自适应跟随控制的误差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补偿方案。设计了一款8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自适应跟随控制理论的正确性。针对副边控制Flyback LED驱动的不足,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原边控制的准谐振Flyback LED驱动方案。对原边控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同时分析了原边控制的误差来源,并给出合理的补偿方案。设计了一款80W的实验样机对理论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原边控制具有良好的恒流精度。最后,将两台样机联合测试,得到一台两级式LED驱动实验样机,分别测试了采用PFC恒压方案和自适应跟随方案的两级式LED驱动,测试结果证明了自适应跟随方案具有更好的转换效率。同时给出了两级式LED驱动的输出纹波、PF、THD、线性调整率和调光曲线的测试结果。

张颖聪[9](2020)在《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基于电力电子技术与DSP控制技术,设计拓扑结构为前级PFC、中级DC/DC全桥变换器、后级DC/AC逆变器的实验电源,实现对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典型信号高精度隔离输出,具有强带载能力与高可扩展性。本文首先对实验电源前级PFC进行设计,比较Boost型PFC的三种工作模式,选择了临界导通模式(CRM模式)作为主控制模式;选择两级Boost型电路并联,降低了每路电感电流峰值与开关管电流峰值;在对PFC硬件电路进行仿真的基础上,采用控制IC UCC28061实现对交错并联CRM模式Boost型PFC设计。其次对中级全桥变换器与后级逆变器进行了设计。对全桥变换器,选择移相控制作为主控制方式,实现超前臂的零电压开通,降低开关损耗;通过对控制方式的分析,选择输出电压PI控制单闭环作为主控制方式;对全桥变换器进行了仿真,验证移相控制的全桥变换器可行性。对后级逆变器,主要分析逆变器的控制原理,选择输出电压瞬时值的PI闭环控制以及逆变器输入母线电压前馈控制方式,实现对逆变输出电压的闭环控制。最后对多波形实验电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对实验电源系统进行整体仿真,验证逆变器输入电压前馈有效性与可靠性,对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与多频率混合波形进行了PLECS仿真实验与硬件实物实验,验证实验电源系统可实现多波形闭环功率输出。

许湛扬[10](2019)在《基于双有源桥的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化石燃料的过量开采消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跃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实现电能在电网与汽车之间双向流动技术也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双向A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高功率因数的同时,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本文研究的基于双有源桥的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拓扑是由隔离变压器,谐振电感电容,交流侧四象限全桥开关以及直流侧全桥电路构成,本文主要将完成以下研究工作:传统的双向AC-DC变换器本身的双级系统结构,限制了电路传输效率,且实现成本较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自动功率因数校正的调制方法,该调制方式的原理是通过对两侧桥臂占空比的调制,使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在每一个高频周期内完全同向,实现自动功率因数校正功能,并通过调节两侧桥臂移相角,实现能量双向传输。由于直流侧桥臂电压占空比随输入交流电压时变的,所以,在每一个工频周期内,都存在一定区间使全部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研究该区间范围与各电路参数的关系。并与另一种自动功率因数校正的调制方式做对比,得出本文调制方式下,电路电感电流更小,传输功率能力更强且变压器利用率更高。根据上述理论分析,选取较优化的电路参数,最大化减少变换器的损耗。在PSIM中搭建仿真平台,对比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波形,验证该调制方式的正确性。设计硬件电路平台,合理分析电路指标,计算电路各部分参数,选取合适的电子器件。搭建实验样机,并进行电路的调试工作。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应,验证本文所提出理论的可行性。

二、Isolated single stage high power factor AC/DC convert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olated single stage high power factor AC/DC converter(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能量分配与回馈法的单级无电解电容无频闪LED驱动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光源的发展历程
    1.2 LED的优点及其应用领域
        1.2.1 LED的优点
        1.2.2 LED的应用领域
    1.3 LED的照明原理与特性
        1.3.1 LED的基本原理
        1.3.2 LED的基本特性
    1.4 LED的驱动电路与相关要求
        1.4.1 两级LED驱动器
        1.4.2 单级LED驱动器
    1.5 现有无电解电容和无闪烁LED驱动技术研究
        1.5.1 减小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脉动差异
        1.5.2 增加PFC级输出电压纹波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能量分配与回馈法的LED驱动器的基本原理
    2.1 ECEF LED驱动器的创作思路
    2.2 能量回馈型LED驱动器的实现形式
    2.3 能量回馈型LED驱动器的工作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CEF LED驱动器的控制策略
    3.1 反激电路的PFC控制
    3.2 辅助纹波消除电路控制策略
    3.3 ECEF LED驱动器的整体控制框图
    3.4 数字滤波器
        3.4.1 一阶低通数字滤波器
        3.4.2 一阶高通数字滤波器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ECEF LED驱动器的参数设计
    4.1 EMI滤波器设计
    4.2 RCD钳位电路
        4.2.1 钳位电容的选择
        4.2.2 钳位电阻的选择
        4.2.3 钳位二极管的选择
    4.3 主电路器件的选型
        4.3.1 输出电容Co1 的选型
        4.3.2 输出电容Co2 的选型
        4.3.3 变压器的选型
        4.3.4 开关Q1 和二极管D1 的选型
        4.3.5 开关Q2 和二极管D2 的选型
    4.4 ECEF LED驱动器主电路的设计
        4.4.1 输入电压、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4.4.2 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4.4.3 DSP的控制系统的设计
        4.4.4 驱动电路和隔离电源电路
    4.5 PCB的绘制和实验平台的搭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及实验验证
    5.1 基于PSIM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5.2 实验平台结果与分析
        5.2.1 功率因数与输入电流谐波验证
        5.2.2 电流纹波抑制和LED频闪的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电力电子变压器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应用价值
    1.2 PET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ET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1.2.2 PET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PET原理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
    2.1 PET工作原理及结构
    2.2 输入级整流电路模型建立
        2.2.1 坐标变换理论
        2.2.2 输入级整流电路数学模型
    2.3 隔离级等效模型及模态分析
        2.3.1 DC/DC变换器等效模型
        2.3.2 DAB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
    2.4 输出级逆变电路模型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ET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3.1 PET输入级控制策略建立及仿真验证
        3.1.1 输入级控制策略分析
        3.1.2 输入级双闭环控制策略建立
        3.1.3 输入级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3.2 PET隔离级控制策略建立及仿真验证
        3.2.1 隔离级控制策略分析
        3.2.2 下垂控制理论分析
        3.2.3 隔离级控制策略的建立
        3.2.4 隔离级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3.3 PET输出级控制策略建立及仿真验证
        3.3.1 输出级控制策略分析
        3.3.2 输出级双闭环控制策略建立
        3.3.3 输出级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ET设计及参数计算
    4.1 输入级和输出级设计
        4.1.1 整流桥及全桥逆变器选型
        4.1.2 交流侧电感参数计算
        4.1.3 直流侧电容参数计算
    4.2 隔离级设计
        4.2.1 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
        4.2.2 开关器件参数计算及选型
    4.3 辅助电路设计及选型
        4.3.1 采样电路选型
        4.3.2 驱动电路选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ET整机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PET整机仿真模型建立
    5.2 仿真参数设置
    5.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3.1 稳态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3.2 动态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GaN HEMT器件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的研究现状
    1.3 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充电状况概述
        1.3.1 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介绍
        1.3.2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1.3.3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车载充电器总体方案设计
    2.1 车载充电器标准要求
    2.2 车载充电器技术指标
    2.3 车载充电器拓扑方案分析
        2.3.1 前级AC-DC变换器方案分析
        2.3.2 后级DC-DC变换器方案分析
        2.3.3 系统辅助电源变换器方案分析
    2.4 车载充电器整体设计结构
    2.5 本章小结
3 前级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3.1 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分析
        3.1.1 工作原理与模态分析
        3.1.2 电路特性分析
    3.2 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设计
        3.2.1 保护电路设计
        3.2.2 系统主电路设计
    3.3 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控制方法研究
        3.3.1 占空比预测控制算法的理论推导
        3.3.2 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3.3.3 占空比预测控制算法的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后级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4.1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分析
        4.1.1 电路拓扑结构
        4.1.2 工作原理分析
        4.1.3 软开关技术
    4.2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
        4.2.1 基波等效FHA模型
        4.2.2 电压增益特性
        4.2.3 阻抗特性
    4.3 GaN HEMT器件的特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4.3.1 GaN HEMT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3.2 GaN HEMT性能特点
        4.3.3 GaN HEMT驱动方案的研究设计及优化
        4.3.4 GaN HEMT器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4.4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
        4.4.1 变压器匝比和电压增益
        4.4.2 谐振网络参数
        4.4.3 变压器一二次侧电流
        4.4.4 功率开关管和整流二级管
        4.4.5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4.4.6 基于GaN HEMT器件的半桥功率模块
    4.5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控制方法研究
        4.5.1 变频定占空比PFM算法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辅助电源DCM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5.1 DCM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
        5.1.1 电路拓扑结构
        5.1.2 工作模式
    5.2 基于UC3843AN的电路参数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6.1 车载充电器实验样机平台
    6.2 车载充电器实验结果分析
        6.2.1 前级交错并联APFC-Boost变换器实验波形
        6.2.2 后级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实验波形
        6.2.3 系统辅助电源DCM反激变换器实验波形
        6.2.4 整体联调实验波形
        6.2.5 效率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4)基于能量回馈并网系统的双向AC-DC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向AC/DC变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双向AC/DC变换器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向AC/DC变换器各微元建模分析
    2.1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器设计
        2.1.1 PWM整流器的简介
        2.1.2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工作原理
        2.1.3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建模
    2.2 双向DC/DC拓扑结构
        2.2.1 非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2.2.2 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
        2.2.3 隔离性DC/DC变换器的数学建模
    2.3 DSP的选择
    2.4 功率器件参数计算
        2.4.1 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
        2.4.2 低压侧滤波参数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并网条件下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3.1 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设计思路
    3.2 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3.2.1 控制系统设计
        3.2.2 并网条件下双向AC/DC变换器和蓄电池的协调控制
    3.3 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器设计
        3.3.1 电流内环控制器设计
        3.3.2 电流外环控制器设计
    3.4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验分析
    4.1 驱动波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4.2 电压波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4.2.1 直流母线电压波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4.2.2 直流输出电压波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4.3 电网侧电压和电流波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系统功率换向波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总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单级谐振式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2.2 谐振软开关技术
        1.2.3 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有桥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2.1 引言
    2.2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有桥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结构
    2.3 单级有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2.3.1 工作模态分析
        2.3.2 工作模式分析
    2.4 单级有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变换器稳态特性分析
        2.4.1 输入与输出电压传输比
        2.4.2 输入和输出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应力
        2.4.3 ZVS实现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3.1 引言
    3.2 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结构
    3.3 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3.4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周期控制策略的研究
    4.1 引言
    4.2 单周期控制基本理论
    4.3 单周期控制原理
    4.4 单周期控制稳定性分析
    4.5 单周期控制的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5.1 引言
    5.2 主电路参数设计
        5.2.1 输入电感的选择
        5.2.2 输出电容的选择
        5.2.3 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的选择
        5.2.4 钳位电容的选择
        5.2.5 功率开关管的选择
        5.2.6 高频变压器的选择
        5.2.7 整流桥二极管的选择
    5.3 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
        5.3.1 主控芯片电路的设计
        5.3.2 辅助电源的设计
        5.3.3 驱动电路的设计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三相隔离式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动汽车充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际标准和充电准则
        1.2.2 电压适应性
        1.2.3 充电系统和电池充电技术
    1.3 电动汽车电池
        1.3.1 能量和能量密度
        1.3.2 充电速率
        1.3.3 使用寿命
        1.3.4 几款经典车型的电池
    1.4 充电拓扑的研究现状
    1.5 V2G技术
        1.5.1 V2G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 V2G现有的拓扑结构研究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系统电路模型分析
    2.1 系统拓扑分析与设计
    2.2 储能变流器电路分析与建模
        2.2.1 三电平中性点箝位变流器分析与建模
        2.2.2 双有源桥直流变换电路分析与建模
    2.3 电路拓扑分析与对比
第3章 功率电路调制策略分析与设计
    3.1 NPC调制策略分析与实现
        3.1.1 扇区分解
        3.1.2 矢量平均化合成方法
        3.1.3 矢量保持时间合成
        3.1.4 开关管导通逻辑
    3.2 DAB调制策略分析与设计
        3.2.1 三重移相的调制方法与设计
        3.2.2 三重移相的开关特性分析
        3.2.3 效率比较
第4章 充电系统控制策略设计
    4.1 三电平中性点钳位变流器D-Q建模
    4.2 双有源全桥电路的控制策略
    4.3 电动汽车充电拓扑的控制策略
第5章 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系统的仿真实验
    5.1 三电平中性点箝位电路的仿真
        5.1.1 NPC交流侧仿真分析
        5.1.2 NPC的SVM调制与d-q控制仿真
        5.1.3 NPC带负载仿真
    5.2 双有源全桥电路的仿真
        5.2.1 相同内部移相角对传输效率和功率的影响
        5.2.2 外部移相角对传输效率和功率的影响
        5.2.3 不同内部移相角对传输效率和功率的影响
        5.2.4 DAB性能测试
    5.3 电动汽车充电器仿真
        5.3.1 电动汽车充电器性能测试
        5.3.2 电动汽车充电器充电效率和功率比较
    5.4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电网仿真
    5.5 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正反潮流切换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5kW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无人船的出现
        1.1.2 新能源的发展
        1.1.3 太阳能新能源的利用
        1.1.4 风能新能源的利用
        1.1.5 核能新能源的利用
        1.1.6 海洋能新能源的利用
        1.1.7 混合动力船的出现
    1.2 无人船及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无人船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混合动力技术发展与现状
        1.2.3 柴电混合动力
        1.2.4 柴燃联合动力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安排
2 电源管理系统组成
    2.1 混合动力船电源管理系统
        2.1.1 无人船
        2.1.2 混合动力系统
        2.1.3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2.1.4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2.1.5 无人船混合动力系统
        2.1.6 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
    2.2 系统组成
        2.2.1 系统结构
        2.2.2 能量流动过程
        2.2.3 工作模式
        2.2.4 蓄电池模块
        2.2.5 发电机模块
        2.2.6 AC/DC模块
        2.2.7 三端口DC/DC模块
        2.2.8 控制模块
    2.3 本章小结
3 混合动力式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3.1 AC/DC模块
        3.1.1 PFC电路
        3.1.2 PFC电路增益调制器
        3.1.3 PFC电路IAC引脚的输入电阻计算
        3.1.4 PFC电路ISENSE引脚的检测电阻计算
        3.1.5 PFC电路ISENSE引脚的RC滤波电路
        3.1.6 PFC电路PFC中的过压保护
        3.1.7 PFC电路由RAMP1 引脚设置PFC的振荡器频率
        3.1.8 PFC电路PFC升压电路元器件计算与选型
        3.1.9 PFC电路PFC开关管驱动电路
        3.1.10 DC/DC降压变换器
        3.1.11 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过程
        3.1.12 DC/DC降压变换器的调制方式与控制方式
        3.1.13 DC/DC降压变换器的开关管
        3.1.14 DC/DC降压变换器的二极管
        3.1.15 DC/DC降压变换器的输出同步整流电路
        3.1.16 DC/DC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感与输出电容
        3.1.17 DC/DC降压变换器的变压器
        3.1.18 辅助电路
        3.1.19 AC/DC模块整体电路图
    3.2 三端口DC/DC模块与控制模块
        3.2.1 AC/DC模块对蓄电池充电回路
        3.2.2 DC/DC升压变换器的功率管与二极管
        3.2.3 DC/DC升压变换器的升压电感与输出电容
        3.2.4 DC/DC升压变换器电路图与控制电路
        3.2.5 DC/DC升压变换器芯片电源
        3.2.6 推进器电能输入
        3.2.7 三端口DC/DC变换器接口隔离电路
        3.2.8 三端口DC/DC变换器控制与切换电路
        3.2.9 整体电路图
    3.3 PCB绘制
        3.3.1 PCB绘制软件
        3.3.2 PCB布线策略
        3.3.3 PCB图
    3.4 样机实物
    3.5 本章小结
4 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方案测试与分析
    4.1 外观与接口
    4.2 系统测试
    4.3 测试仪器与使用设备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系统装机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两级式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恒流调光驱动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LED的发光原理和特性
        1.2.1 LED基本原理
        1.2.2 LED基本特性
    1.3 LED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1.4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5 LED常用调光方案介绍
    1.6 LED频闪分析
        1.6.1 LED频闪特性
        1.6.2 LED频闪和LED电流、电压纹波之间的关系
        1.6.3 频闪解决方案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变换器的分析
    2.1 临界导通模式BOOST工作原理分析
        2.1.1 准谐振技术
        2.1.2 临界导通模式BOOST工作原理分析
    2.2 BOOST PFC控制原理分析
        2.2.1 电压模式分析
        2.2.2 电流模式分析
        2.2.3 电压模式Boost PFC分析
    2.3 传统BOOST PFC恒压输出变换器
        2.3.1 传统BOOST PFC恒压输出控制器原理
        2.3.2 BCM BOOST PFC升压电感设计
        2.3.3 功率器件选型
        2.3.4 PFC输出电容C_(bulk)参数计算
    2.4 传统BOOST PFC输出电压跟随变换器
        2.4.1 传统BOOST PFC输出电压跟随控制器原理
        2.4.2 传统输出电压跟随控制BOOST PFC升压电感设计
        2.4.3 功率器件选型
        2.4.4 PFC输出电容C_(bulk)参数计算
        2.4.5 峰值采样电路设计
    2.5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变换器
        2.5.1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控制器原理
        2.5.2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误差分析
        2.5.3 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控制BOOST PFC升压电感设计
        2.5.4 功率器件选型
        2.5.5 PFC输出电容C_(bulk)参数计算
    2.6 开关频率限制技术
    2.7 实验结果
        2.7.1 BOOST PFC变换器的关键波形
        2.7.2 输出电压动态响应
        2.7.3 输出电压曲线
        2.7.4 PF和THD测试结果
        2.7.5 样机效率曲线
    2.8 本章小结
3 原边控制恒流调光LED驱动电源的分析
    3.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工作原理
        3.1.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
        3.1.2 副边控制
        3.1.3 原边控制
    3.2 原边控制恒流工作原理分析
        3.2.1 原边控制恒流工作原理
        3.2.2 原边控制恒流误差分析
        3.2.3 补偿方案设计
    3.3 系统参数设计
        3.3.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电路设计
        3.3.2 变压器设计
        3.3.3 RCD钳位电路设计
    3.4 实验结果
        3.4.1 准谐振Flyback LED驱动电源的关键波形
        3.4.2 LED电流线性调整率
        3.4.3 LED调光曲线
        3.4.4 LED驱动电源效率曲线
    3.5 本章小结
4 两级式LED调光驱动测试与分析
    4.1 实验测试样机
    4.2 器件尺寸对比
    4.3 效率对比测试
    4.4 输出电流纹波测试
    4.5 PF和THD测试
    4.6 LED电流线性调整率
    4.7 LED调光曲线
    4.8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信号发生器简介
        1.1.2 模拟控制与数字控制的信号发生器对比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信号发生器研究现状
        1.2.2 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现状及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3.1 实验电源系统硬件拓扑
        1.3.2 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设计指标
        1.3.3 本文工作内容
第2章 单相PFC变换器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案
    2.1 PFC变换器拓扑选取
        2.1.1 PFC电路拓扑使用意义
        2.1.2 功率因数校正(PFC)拓扑选择
    2.2 交错并联CRM单相Boost型 PFC原理
        2.2.1 单相Boost型 PFC工作模式选取
        2.2.2 CRM BOOST型 PFC主电路分析
        2.2.3 CRM BOOST型 PFC控制原理
    2.3 交错并联CRM BOOST型 PFC控制方式
        2.3.1 交错并联拓扑工作原理
        2.3.2 交错并联拓扑控制方式
    2.4 Boost型 PFC硬件电路设计
        2.4.1 控制IC UCC28061 简介
        2.4.2 PFC主电路设计指标
        2.4.3 功率主电路参数设计
        2.4.4 控制主电路参数设计
    2.5 Boost型 PFC系统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DC/DC全桥变换器原理与控制方案
    3.1 DC/DC变换器拓扑选择
        3.1.1 隔离型Buck变换器拓扑比较
        3.1.2 全桥变换器拓扑分析
        3.1.3 全桥变换器PWM控制方式
    3.2 DC/DC全桥变换器控制方式
    3.3 DC/DC全桥变换器硬件设计
        3.3.1 DC/DC全桥变换器设计指标
        3.3.2 变换器功率电路参数设计
    3.4 DC/DC全桥变换器系统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C/AC全桥逆变器原理与控制方案
    4.1 全桥逆变器数学模型
    4.2 全桥逆变器控制原理
        4.2.1 SPWM调制实现方法
        4.2.2 SPWM单极性调制应用于全桥逆变器的方法
        4.2.3 逆变器控制方式
    4.3 全桥逆变器硬件设计
        4.3.1 全桥逆变器设计指标
        4.3.2 变换器功率电路参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波形实验电源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
    5.1 实验电源系统总设计框图
    5.2 控制系统设计
        5.2.1 主控DSP MC56F8257 介绍
        5.2.2 采样系统设计
    5.3 控制系统软件介绍
    5.4 实验电源系统仿真结果
        5.4.1 电源系统仿真模型
        5.4.2 逆变器输入电压前馈仿真验证
        5.4.3 实验电源典型输出信号仿真
    5.5 实验电源系统硬件实验验证
        5.5.1 正弦波输出实验
        5.5.2 三角波与锯齿波输出实验
        5.5.3 方波输出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基于双有源桥的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双向AC-DC变换器研究现状
        1.2.1 双向A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1.2.2 双有源桥变换器基本调制策略
        1.2.3 基于双有源桥的单级双向AC-DC变换器的调制策略
    1.3 本文研究内容安排
第2章 新型自动功率因数校正调制方式
    2.1 引言
    2.2 新型自动功率因数调制的提出
    2.3 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运行分析
        2.3.1 功率正向传输运行状态
        2.3.2 功率反向传输运行状态
    2.4 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条件
    2.5 新型自动功率因数校正调制的优势分析
        2.5.1 传输功率对比
        2.5.2 电感电流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参数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的参数设计
        3.2.1 电路指标选取
        3.2.2 电路参数设计
    3.3 实验样机的设计
        3.3.1 高频变压器设计
        3.3.2 谐振电感设计
        3.3.3 交流滤波电感电容设计
        3.3.4 功率开关管选取
        3.3.5 采样电路设计
        3.3.6 驱动电路设计
        3.3.7 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
    4.1 引言
    4.2 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仿真验证
        4.2.1 仿真平台搭建
        4.2.2 仿真结果分析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正向传输450 W功率模式
        4.3.2 反向传输450 W功率模式
        4.3.3 正向传输288 W功率模式
        4.3.4 反向传输288 W功率模式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Isolated single stage high power factor AC/DC converter(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能量分配与回馈法的单级无电解电容无频闪LED驱动器[D]. 郭明乾.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电力电子变压器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 林宏博.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基于GaN HEMT器件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的研究与设计[D]. 张驰.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4]基于能量回馈并网系统的双向AC-DC变换器研究[D]. 杨保杰.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单级谐振式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D]. 孟利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6]三相隔离式电动汽车储能变流器仿真研究[D]. 王洁云. 扬州大学, 2020(04)
  • [7]5kW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天龙. 海南大学, 2020(07)
  • [8]两级式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恒流调光驱动电源的研究[D]. 卢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9]大功率多波形实验电源研究[D]. 张颖聪.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10]基于双有源桥的单级AC-DC双向变换器研究[D]. 许湛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隔离式单级高功率因数 AC/DC 转换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