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平面图形简介

现代平面图形简介

一、现代平面图形概论(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1](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认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曹斌华[2](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白方[3](2021)在《几何变换思想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几何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几何思想,其本质是运动变换思想和不变量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几何证明已从强调欧氏几何公理体系转向基于图形的性质和图形变换。如何在中学几何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与应用几何变换思想?本文重点研究在九年级几何教学过程中,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本文研究以下4个问题:1、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与应用现状如何?2、针对九年级几何教学,有哪些有效的方法渗透几何变换思想?3、渗透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对九年级学生几何学习有哪些促进作用?4、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些促进作用是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几何变换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初中几何教学中几何变换思想渗透的现状。籍由几何测验,了解学生运用几何变换解决几何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研究的现实性基础。其次,挖掘教材中能够渗透几何变换的知识和习题载体,确定渗透教学目标层次与方法,设计教学案例,进行渗透与应用几何变换思想的几何教学的准实验研究。选择平行的两个班级进行单因素被试间的准实验,通过实验来检验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与应用能否提高学生对几何变换的重视与运用,能否培养学生从运动变换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的几何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最后,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五次数学成绩进行量化分析,以及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出声思维”的几何测验和测验结果的个案对比的质性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教师对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和运用持肯定态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和运用的现状还有待提高。相应地学生对几何变换不够重视,实际解题中变换的应用也存在不足。2.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对几何变换思想的重视,自觉地循序渐进地渗透几何变换思想。具体通过梳理教学中的渗透载体,通过图形剪拼来感受几何变换思想,通过变换关系探究来理解几何变换思想。通过探究一题多解来掌握几何变换思想,通过习题探究来灵活运用几何变换思想。3.渗透几何变换思想的几何教学,可提高学生对几何变换思想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运动的几何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短期实验对成绩提高无显着影响,长期实验对成绩提高有显着影响。4.测试结果的个案对比表明,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几何变换思想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后进生对几何变换思想的接受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无法通过几何变换来解决几何问题。中等程度的学生与优等生比较容易接受几何变换思想,中等生表现在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能用几何变换来添加辅助线。优等生的几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在解决复杂几何问题时,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能够灵活地运用几何变换对几何问题进行拓展研究,能从出题者的角度对试题进行命制。

李美颐[4](2021)在《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对现代版式设计发展的影响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末人们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机械产品的问世使欧洲各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了巨大飞跃,工业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世界现代艺术的新纪元。拥有古罗马文明洗礼和积淀下的意大利,在经历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后,1870年实现统一,这时意大利艺术已无法重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在社会工业化的环境下,意大利产生了未来主义艺术思潮,马里内蒂作为未来主义的倡导者,带领其他支持者们发表了众多宣言、创作了大量未来主义风格的作品,并在世界各地进行展览,致使未来主义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思想影响甚远。未来主义通过宣言开启了现代版式设计的创新模式,版式设计又是平面设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未来主义时期的版式设计,分析其视觉表现与创新路径,对于现代平面设计来说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未来主义艺术思潮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分析,重点研究其艺术特征及马里内蒂的艺术思想,同时结合版式设计的发展及特征,举例论述未来主义影响下的海报、书籍和报刊的版式设计,在此基础上未来主义延伸出的其他设计风格,最终提出当代版式设计的创新发展理念和路径,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做到创新、传承和发展。20世纪初西方艺术思潮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多种艺术思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种艺术思潮的出现都与时代背景相关联,将未来主义置于20世纪初多种艺术思潮并驾齐驱的环境中去研究和解读,才能发现未来主义的真正内涵,肯定未来主义如今仍存在的研究价值。

石静宜[5](2021)在《数字艺术中抽象图形的视觉语言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发展,具象的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们的创作需求和人们的审美要求。为了艺术能够更加深刻的表达,抽象图形的完美运用对作品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数字艺术的创作热潮逐渐高涨,但当下抽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与数字艺术相结合的理论文献却相对较少,且理论角度也十分薄弱,所以分析其中的形式美感和创新应用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首先从抽象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对抽象图形进行概述,并由抽象图形的历史沿革划分抽象图形主要有以注重音乐般点线面的节奏感、韵律感的“感性抽象”和以追求一种几何秩序感的“理性抽象”两大流派。其次总结出抽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所展现出的高概括性、高联想性、高隐喻性和高传播性等特点。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手段也相应的产生变化,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抽象图形这种视觉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蓬勃发展。数字艺术是数字科技和艺术审美相结合的一种新艺术形式,文中从解析数字艺术着手,分析其特点与优势。其具有高科技性、形式多样化、艺术大众化的特点与高传播度、高互动性和高影响力的优势,为抽象图形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助力。论文对数字艺术背景下抽象图形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索和深刻挖掘。在数字艺术背景下分析抽象图形作为主要视觉语言在平面、动态和互动装置设计中的应用。并剖析了抽象图形在数字艺术中信息可视、光影运用、多维表现和感官延伸等创新应用。以文献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数字艺术下抽象图形的视觉语言,以及数字艺术条件下对抽象图形发展的拓展性思考。数字艺术的表现是多元的,有其他技术形式不能比拟的艺术表现效果,抽象图形在数字艺术的推动下创作充满新奇趣味性,丰富了情感与感官。抽象图形使得数字艺术的体验发挥到了极致。数字艺术与抽象图形的结合为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并会为艺术传播带来极大繁荣。笔者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对数字艺术与抽象图形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并为专业设计创作提供相关理论支持。本研究还有持续深入的可能。

蒋国玉[6](2021)在《创意图形语言在数字媒介中的动态化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媒体所带的新媒体社会,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信息模式下发生改变,数字媒体在人类文化、生活娱乐、信息传媒中呈现出创新性和高效性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含有的交互性、共融性和沉浸性将人们所处的艺术生活形态赋予了改变,而5G时代的到来更使得无处不在的“共享和互通”成为现实!传统媒介以新的姿态进行多样化转变,视觉传播的载体成为了一种综合多种信息传达的艺术媒介。在人类艺术历史进程上,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呈现都与艺术媒介相辅相成。媒介的变化改变着艺术语言的视觉形式、创作理念与表现空间。数字新媒介的实验性、扩展性和批判性的先锋特征在新媒体艺术中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也同样体现了科学与艺术不断共通互动的历史发展趋势。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将艺术带到一个崭新的艺术民主和大众化时代,图形动态视觉艺术从屏幕、展馆、展览等空间受限制的模式走向受众,视觉呈现形式由单一的“平面化”走向了“多元化”,也从单向性的传播方式转化为“艺术媒介化”,加上当代二维三维相结合的手法、交互形式的创新使得图形动态艺术呈现出个性化的艺术特征。面对当下,动态图形艺术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思维与新视野。本课题通过对创意图形语言在数字媒介下的动态化研究进行探析,图形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作为基本元素之一,是具有识别度、传播度的视觉语言。动态图形的出现作为一种视觉设计形象,在不同传播媒介与领域内呈现出识别度清晰、时效性明确、传播性宽泛、时间维度不受限制的传达效果。在当今的设计语境下,图形语言也在数字媒介的影响下丰富了传播形式,创作者在探究图形艺术未来的同时,也要去寻找设计的核心精神。创意表达不是视觉形式的从简、叠加与拼贴。而应从创作理念开始就要提取出设计本身内在的核心价值精神,扩展图形动态艺术设计的感知空间,以开放的心胸来拓展视野,以包容开放的态度进行传承创新。

王凯月[7](2021)在《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面图形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美,学生通过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及面积,能够形成较好的空间观念,为接下来深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打好基础。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图形与几何”的重点内容。当前,在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薄弱,难以真正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以及其背后蕴藏的数学思想,使得难以完成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建立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具体教学案例分析,获得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现状。结果表明,在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包括对目标设计笼统,缺乏层次性;教学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凸显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未能完整把握面积概念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指导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整体设计平面图形面积教学;巧妙应用几何画板动态呈现平面图形面积教学过程;利用“再创造”教育思想指导教学。这些研究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平面图形面积教学质量的提升。

吴为(YEO ADAM)[8](2021)在《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图形符号表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象牙海岸,亦称科特迪瓦共和国,是位于西非的一个国家。领土面积为322463平方公里,是一个语言极为多样化的国家。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2660万,所使用的语言约为70种。我们知道,一种语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语言、声音、图形或手势系统,它允许个人之间进行交流。和其它国家一样,科特迪瓦曾经有过系统的图文交流形式。这些过去使用的传统图形形式具有各种各样非常丰富的美学特征,代表着独特的文化对象,但它却不为人知,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究其原因有:非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和文化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被抛在了脑后,因此许多传统文化没有被得到广泛传播。由于部分研究者和历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还不够充分,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历史文献很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科特迪瓦的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在寻求灵感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将这些图形系统作为解决设计问题的灵感来源。本文主要研究和考察象牙海岸语言中的所有图形符号,特别是传统的图形符号、图画、标志、代码、字母和现有的书写系统。重点是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图形符号及其意义、审美意识和结构等进行分析研究。这项研究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及其描述性研究技术,通过收集所有可能的信息、及图像出版物和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应对目前对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图形符号表现的生疏状况,突出科特迪瓦语言中现存的多种图形系统,并介绍其历史发展、使用技术和材料、表达方式和意义。同时,还采用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应用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图形符号的使用现象和文字设计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一现象,现如今已成为一种结构,正是创造将其试为对文化及其现代性演变的新方法。而这也使得我们有可能利用我们的文化特性,而不是在国际设计领域中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使我们的平面设计文化得到发展。本文不仅仅是对科特迪瓦语言中的图形符号进行简单的研究,更深入探讨了科特迪瓦语言中传统图形符号的使用,研究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以便艺术家和设计师运用文化激发的创造力来解决设计问题。而从更广泛的多维角度来看,本文旨在直观地介绍鲜为人知的科特迪瓦传统图形系统,促进和保护该发源地的文化遗产,防止其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消亡。因此,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图形符号表现也是试图对研究科特迪瓦图形符号的历史和图形文字设计的文化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段瑞军[9](2021)在《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启林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平面几何作图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在教科书中合理地设置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直观想象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作为教育强国的日本,与中国的数学教育交流渊源很深,两国的基础教育亦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中国人教版和日本启林版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内容的比较分析,期许能为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内容的编写和教学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首先对近一百年来中日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要求的历史和平面几何作图的功用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分别从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方面(包括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内容标准)、平面几何作图具体内容方面(包括编排、内容设置、知识引入、小结和拓展、例题、习题、作图工具选取)、个案方面(包括角平分线的作图、正整数平方根的作图)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通过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指导要领方面,两国课程基本理念都具有时代特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体目标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四基”、“四能”,《数学学习指导要领(2008年版)》(以下简称“要领”)强调数学活动;内容标准上,《课标》在初中阶段对平面几何作图内容有详细的描述,《要领》在初高中都作简单说明。(2)在内容方面,编排上,人教版简洁、明了,启林版详细、具体;内容设置上,整体数量人教版多于启林版,高中启林版多于人教版;知识引入、小结与拓展上,引入都注重多样化,人教版小结比启林版全面、完整,而启林版拓展形式比人教版多样;例题上,人教版的数量稍多于启林版,综合难度启林版略高于人教版;习题上,都注重层次性,启林版大部分习题在书后均配置答案略解,数量少于人教版,习题综合难度相当;工具选取上,人教版要求弱于启林版,人教版比启林版多了现代信息技术作图。(3)在个案方面,人教版在初中呈现,启林版在初高中都有呈现;启林版平面几何作图作法多于人教版,难度高于人教版。通过比较,得到以下启示:(1)高中《课标》中新增平面几何作图内容要求。(2)内容编排体现知识产生的过程。(3)注重平面几何作图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凸显知识的逻辑性。(4)高中教科书要增加一定难度的平面几何作图内容。(5)加强初高中平面几何作图内容的衔接。

樊世博[10](2021)在《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整理和归纳钱君匋所设计的书籍封面作品,着重于分析其在1927年到1937年“黄金十年”间的设计实践活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连接与转化。研究焦点放在其书籍封面设计作品的文字设计上,进一步通过对其封面设计中的字体进行构成分析和风格分析,归纳总结出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的独创性与超越性,从中深刻了解其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字造型规则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特征进行连接,再进一步以实验性创作方法转化形成为独有的字形样式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笔者还从别的方面对此核心研究内容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一是从钱君匋所处的时代背景切入,分析其在开放变革时代环境下的设计职业道路的塑造与发展;二是对其“黄金十年”设计实践的一个延展,阐述钱君匋在三十年代后期从求新到回归传统的转变,呈现出他字体设计中自我生成的设计趋势,迈向一个更加稳定与成熟的阶段;三是笔者从设计实践者的角度进行横向对比,将同时空语境下同类别的设计实践与理念进行比较分析,找到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中真正有价值的、超越性的体现。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实物图像考证等论证方法,对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的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分析,找到其设计生涯中珍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其封面字体设计的价值内核体现在他的设计实践是开放性的、激进的传统。钱君匋把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语言进行开源性连接,激进地将中国传统文字进行设计转化。正是由于他自身专业的自觉性、传统文化艺术的素养、跨学科融合性的视野,为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做出了高水平的探索与示例。

二、现代平面图形概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平面图形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几何变换思想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1.1.2 课程标准对几何变换的要求
        1.1.3 初中几何教学的实际现状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几何变换
        2.1.2 常见的初等几何变换
        2.1.3 几何变换思想
        2.1.4 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
    2.2 研究综述
        2.2.1 几何变换思想的价值研究
        2.2.2 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研究
        2.2.3 国外几何变换的相关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范希尔几何思维理论
        2.4.2 出声思维理论
第3章 初中几何变换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问卷编制和前测试卷的编制
    3.3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3.3.1 教师对几何变换的认识以及渗透情况
        3.3.2 学生对几何变换的认识以及运用情况
    3.4 学生测试结果的分析
    3.5 几何变换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3.5.1 教师对几何变换思想的应用重视不够
        3.5.2 学生运动变换的观念有待提升
第4章 几何变换思想渗透的教学分析
    4.1 教材中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载体
    4.2 几何变换思想渗透的原则
    4.3 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目标层次
    4.4 渗透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措施
        4.4.1 图形剪拼体会几何变换思想
        4.4.2 变换关系探究理解几何变换思想
        4.4.3 尝试一题多解掌握几何变换思想
        4.4.4 平面镶嵌图形设计活用几何变换思想
    4.5 渗透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设计案例
        4.5.1 教学设计一:《相似常见模型关系的探究》
        4.5.2 教学设计二:《渗透几何变换思想的习题探究》
第5章 几何变换思想渗透的教学实验
    5.1 实验对象和过程
    5.2 实验假设
    5.3 实验测试工具
    5.4 实验结果的分析
        5.4.1 实验前后学生问卷的统计分析
        5.4.2 实验前后数学学业成绩的数据分析
        5.4.3 实验后几何测试的出声思维分析
        5.4.4 实验后几何测试结果的个案对比分析
    5.5 几何变换思想渗透的教学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问卷
附录二 学生问卷
附录三
致谢

(4)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对现代版式设计发展的影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课题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六)课题的研究结构
二.未来主义艺术思潮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进
    (一)未来主义艺术思潮的兴起及影响
    (二)未来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分析
    (三)马里内蒂的版式设计理念与实践
    (四)20 世纪初期西方艺术思潮的多元化发展
三.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
    (一)版式设计的起源与成熟
    (二)现代版式设计发展特点
    (三)现代版式设计发展趋势
四.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的现代版式设计
    (一)海报设计
    (二)书籍设计
    (三)报刊设计
    (四)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的诸多风格
五.版式设计的创新发展理念
    (一)多元语境下的当代版式设计创新路径
    (二)纸媒体版式设计
    (三)动态化版式设计
    (四)当代版式设计的创新性思维与艺术特征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数字艺术中抽象图形的视觉语言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地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抽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
    2.1 抽象图形概述
    2.2 抽象图形的历史沿革
    2.3 抽象图形流派
        2.3.1 感性抽象
        2.3.1.1 后印象主义
        2.3.1.2 野兽主义
        2.3.1.3 德国表现主义
        2.3.2 理性抽象
        2.3.2.1 立体主义
        2.3.2.2 新造型主义
        2.3.2.3 抽象表现主义
    2.4 抽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的特点
        2.4.1 高概括性
        2.4.2 高联想性
        2.4.3 高隐喻性
        2.4.4 高传递性
第3章 解析数字艺术
    3.1 数字艺术概述
    3.2 数字艺术的发展
    3.3 数字艺术在当代
        3.3.1 表现题材广泛性
        3.3.2 创作工具数字性
        3.3.3 作品展示多态性
    3.4 数字艺术的特点和优势
        3.4.1 数字艺术的特点
        3.4.1.1 高科技性
        3.4.1.2 形式多样化
        3.4.1.3 艺术大众化
        3.4.2 数字艺术的优势
        3.4.2.1 高传播度
        3.4.2.2 高互动性
        3.4.2.3 高影响力
第4章 数字艺术背景下抽象图形的创新应用研究
    4.1 数字艺术背景下抽象图形视觉语言的发展
        4.1.1 形态的精准化
        4.1.2 色彩的参数化
        4.1.3 表现的动态化
    4.2 抽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在数字艺术中的应用表现
        4.2.1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4.2.1.1 抽象化形式表现具象化形态
        4.2.1.2 以虚化实的情感形态化
        4.2.2 动态影像中的体现
        4.2.2.1 以自由的视觉造型
        4.2.2.2 形的叙事性
        4.2.3 在互动装置中的体现
        4.2.3.1 情感的增强
        4.2.3.2 空间的重构
    4.3 数字艺术下抽象图形的创新
        4.3.1 超以形外-信息可视
        4.3.2 形光弄影-光影结合
        4.3.3 沉浸幻觉-多维表现
        4.3.4 体感交互-知觉延伸
    4.4 《灰姑娘的六小时》中抽象图形的运用
        4.4.1 《灰姑娘的六小时》中的形式美感
        4.4.2 《灰姑娘的六小时》中的情感指向
第5章 数字艺术条件下对抽象图形发展的拓展性思考
    5.1 数字艺术为抽象图形发展带来新思维
    5.2 抽象图形在数字艺术中的价值体现
    5.3 数字艺术背景下抽象图形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创意图形语言在数字媒介中的动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论文基本内容
    1.4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1.5 完成论文的条件与方法
第2章 数字媒介与图形动态语言概述
    2.1 数字媒介与发展
        2.1.1 数字媒介
        2.1.2 媒介发展
    2.2 数字媒介下艺术的特征
    2.3 图形动态设计语言概述
    2.4 数字媒体时代下动态图形设计的艺术特征
        2.4.1 虚拟性
        2.4.2 互动性
        2.4.3 多感官体验性
第3章 数字媒介中创意图形动态设计分析
    3.1 动态创意图形艺术风格
        3.1.1 超形态几何风格
        3.1.2 液体运动形态风格
        3.1.3 新极简主义风格
        3.1.4 混合风格
        3.1.5 程序视觉风格
        3.1.6 写实视觉风格
    3.2 动态创意图形特征分析
        3.2.1 夸张——情感化修辞
        3.2.2 对比——形式化修辞
        3.2.3 反复——重复强调修辞
        3.2.4 图形同构与解构
    3.3 创意图形语言动态设计思维模式
        3.3.1 发散思维
        3.3.2 逆向思维
        3.3.3 灵感想象
    3.4 创意图形语言动态构成
        3.4.1 背景与图形动态构成
        3.4.2 图形抽象动态构成
        3.4.3 图形组合动态构成方式
        3.4.4 图形运动与动态张力
        3.4.4.1 图形运动
        3.4.4.2 动态张力
第4章 数字媒介中动态图形语言设计的创新性
    4.1 动态图形在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创新表现
        4.1.1 理念构思的创新
        4.1.2 传播承载的创新
    4.2 动态图形的创新与探索
        4.2.1 视觉形式上创新
        4.2.1.1 风格帧创新
        4.2.1.2 构图方式创新
        4.2.1.3 多维度创新
        4.2.2 创作技术创新
        4.2.2.1 科学可视化设计创新
        4.2.2.2 Processing编程艺术的结合
        4.2.2.3 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4.3 动态创意图形语言在数字媒介下的应用
        4.3.1 传播端媒介的应用
        4.3.2 交互端媒介应用
        4.3.3 装置端媒介应用
        4.3.4 虚拟端媒介应用
第5章 创意图形语言动态化发展的思考
    5.1 新媒介带来的图形动态的新视野和思维
        5.1.1 跨界与融合
        5.1.2 文化传承的表达
    5.2 创意图形动态化所面临的问题
        5.2.1 动态泛化问题
        5.2.2 创意理念缺失
    5.3 创意图形动态化的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一、 发表论文、出版专着
    二、 科研项目
        1. 中国冰雪形象运动大使设计
致谢

(7)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小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特点
        (二)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策略研究
        (三)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内容研究
        (四)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问题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分析
        (一)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要求
        (二)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内容分析
    三、小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特点
        (一) 抽象概念难理解
        (二) 数形结合较困难
        (三) 个体认知存差异
    四、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意义
第三章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内容
        (三) 调查对象选取
        (四) 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
        (一)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认识
        (二)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目标
        (三)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情境
        (四)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方法
        (五)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效果
        (六)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评价
第四章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 教学目标设计笼统,缺乏层次性
        (二) 教学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 没有凸显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四) 教学过程未能完整把握面积概念的本质
        (五)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指导性
    二、原因分析
        (一) 教师对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缺乏应有重视
        (二) 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缺乏深度理解
        (三) 教师引导探究的调控能力不强
        (四) 课堂教学研讨缺乏实效
第五章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三、整体设计平面图形面积教学
        (一) 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分析
        (二) 学生认知基础分析
        (三)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四) 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优化课时安排
        (五) 构建充满数学关联性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模式
    四、巧妙应用几何画板动态呈现平面图形面积教学过程
    五、利用“再创造”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图形符号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科特迪瓦语言中图形符号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1.3 课题研究角度、主要方法
    1.4 标题中所使用的关键字定义
第1章 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1.1 科特迪瓦的语言历史和图形符号
    1.2 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特点
    1.3 科特迪瓦语一览表与科特迪瓦语言的实用正字法
    1.4 不同族群在科特迪瓦的语言符号
    1.5 文字和符号之间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2章 科特迪瓦的语言图形符号
    引言
    2.1 图案和符号的象征意义
    2.2 黄金砝码和图腾象征
    2.3 群族标识的符号象征含义(BOGOLAN, KITABERGLANG, KOHOGOB)
    2.4 面具符号的象征含义
    本章结论
第3章 科特迪瓦语言与图形符号间的联系
    3.1 托物传意的表现
    3.2 吉凶巫术的预兆
    3.3 信仰崇拜的礼仪符号
    本章结论
第4章 BéTé文字
    4.1 定义和来源(起源)
    4.2 BéTé字母字设计哲学
    4.3 BéTé文字与汉字的比较
    4.4 BéTé文字表遇到的问题
    本章结论
第5章 科特迪瓦语言与图形符号的视觉表现及象征意义
    5.1 意象、表象、想象
    5.2 平面造型的应用
    5.3 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
    5.4 视觉语言的探索
    本章小结
第6章 图形符号与文化概念的体现
    6.1 平面设计符号的拓展
    6.2 文化及文化认同符号
    6.3 创造力的文化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启林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对象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几何作图的相关理论
    2.1 中日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历史简介
        2.1.1 中国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历史简介
        2.1.2 日本中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图历史简介
    2.2 平面几何作图的功能和应用
        2.2.1 平面几何作图的功能
        2.2.2 平面几何作图的应用
第3章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比较
    3.1 中日中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比较
    3.2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总体目标比较
    3.3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平面几何作图内容标准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具体内容比较
    4.1 平面几何作图编排比较
        4.1.1 目录编排比较
        4.1.2 体例编排比较
    4.2 平面几何作图内容设置比较
        4.2.1 内容选择比较
        4.2.2 内容分布与设置顺序比较
    4.3 知识引入、小结与拓展比较
        4.3.1 引入方式比较
        4.3.2 小结比较
        4.3.3 知识拓展比较
    4.4 例题及其综合难度比较
        4.4.1 例题设置比较
        4.4.2 例题数量比较
        4.4.3 例题综合难度比较
    4.5 习题及其综合难度比较
        4.5.1 习题设置比较
        4.5.2 习题数量比较
        4.5.3 习题综合难度比较
    4.6 作图工具选取比较
    4.7 小结
第5章 个案比较
    5.1 个案比较之角平分线的作图
    5.2 个案比较之正整数平方根的作图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
第2章 钱君匋艺术设计实践背景
    2.1 开放与变革的时代环境
    2.2 钱君匋设计职业路径的塑造
        2.2.1 早期求学
        2.2.2 师友引路人
        2.2.3 职业的开端——开明书店
        2.2.4 创业时代——万叶书店
    2.3 整体设计观念的建立
        2.3.1 多重身份的“跨学科”视野
        2.3.2 整体性观念与技术并行
    2.4 小结
第3章 连接转化——钱君匋黄金十年(1927~1937)封面字体设计风格与形式探索
    3.1 连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设计理念的学习借鉴
        3.1.1 日本图案文字的拿来与挪用
        3.1.2 欧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借鉴
    3.2 聚焦文字:封面字体设计实验转化
        3.2.1 装饰性字体实验
        3.2.2 笔画实验——拉丁化汉字
        3.2.3 图形化字体
        3.2.4 构成主义几何化字体实验
    3.3 字体与封面要素的位置经营
        3.3.1 文字阅读方式与版式经营
        3.3.2 字体作为图形元素
    3.4 小结
第4章 转向传统——钱君匋字体设计的自我生成
    4.1 自我生成:“钱体”的应用
    4.2 传统书法的研习与金石基因
        4.2.1 字体的书写性
        4.2.2 篆刻章法与字体空间
    4.3 同时空语境下设计实践比较
        4.3.1 与文人设计师的异同
        4.3.2 与鲁迅张光宇设计相比较
        4.3.3 小结:钱君匋设计的超越性
    4.4 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研究实验
第5章 结语
    5.1 钱君匋平面设计的职业自觉
    5.2 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的内核精神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四、现代平面图形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几何变换思想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D]. 白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对现代版式设计发展的影响性研究[D]. 李美颐.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数字艺术中抽象图形的视觉语言探究[D]. 石静宜.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6]创意图形语言在数字媒介中的动态化研究[D]. 蒋国玉.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8)
  • [7]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凯月. 扬州大学, 2021(09)
  • [8]科特迪瓦语言文字的图形符号表现研究[D]. 吴为(YEO ADAM).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9]中日中学数学教科书平面几何作图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启林版为例[D]. 段瑞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10]钱君匋封面字体设计研究[D]. 樊世博.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标签:;  ;  ;  ;  ;  

现代平面图形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