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和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

从意境和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

一、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1](2017)在《浅谈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文化意象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意象这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增加了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象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第二语言。

张娟梅[2](2012)在《现代中国花鸟画倒影表现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画家开始对倒影这一自然美景产生了浓厚的表现兴趣,因此,“倒影景象”日渐被当代花鸟画画家所关注。追其渊源,中国花鸟画倒影表现最早出现与中西文化三次交流高潮有着紧密的关系,即东汉、唐宋,明清和五四时期。从现有的绘画遗存来看:在宋代花鸟画的鼎盛时期,花鸟画受山水画影响,开始出现了表现倒影景象的作品,但数量较少,到了元代文人写意画非常兴盛,注重精神情怀的表现,倒影通常都被忽略不计,基本没有表现倒影景象的花鸟画出现,而后的明清时期又受西方文化影响,表现倒影景象的绘画又开始出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世界文化大交融,中国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艺术创作展现出多元化发展,同时摄影艺术、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家表现倒影的作品逐渐增多,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期,当代中国画家也开始关注倒影,第七届工笔画展、第九届全国美展、第十届全国美展、首届现代工笔画展等全国性大展中都有倒影作品出现。其中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等画种的倒影景象,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上也更趋多样化。但现阶段理论界有关于中国画倒影的研究探索甚少,可以说几乎没有。所以,本文以现代花鸟画倒影表现为研究对象具有研究空间和可能。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画倒影表现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空间,是本文展开的背景和基础。通过查阅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以及创作文献等资料,从中国画倒影表现的历史,发展空间以及研究创新等几个方面对现代中国画倒影的历史渊源、研究价值、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第二章着重论述现代中国花鸟画表现“倒影”的历史梳理。在本章中,试图从西方绘画的引入、现代摄影技术的影响、现代基础教育的影响等三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在现代中国画坛,中国花鸟画表现“倒影”景象的具体原因以及形成过程。同时也对中国画倒影表现的时代因素和现代画家的教育背景进行了较详实的论证。第三章的重点是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花鸟画中表现“倒影”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述。主要从“倒影”的表现样式、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分析。从而系统的对现代花鸟画倒影作品做一次全面的整理与归纳。这也是全文的重点写作部分。本文对现代中国花鸟画倒影的研究,发现中国花鸟画倒影表现最早的出现,源自于中西文化三次交流高潮即东汉、唐宋、以及明清和五四时期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之一。希望通过本论文所做的探讨对中国绘画的研究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也期许在今后的考古发现中,有更多有关于本创新点的实证来进一步完善本文的创新点。另外,也通过本论文的撰写对本人中国画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许菊芳[3](2012)在《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文中提出选本是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价值、功能更体现了现代性的转变。20世纪以来,唐宋词选既是当代人接受唐宋词的重要媒介,又折射出中国时代转型时期文艺思潮嬗变的轨迹。同时,民国以来的唐宋词选大多出于词学专家学者之手,凝聚了他们词学研究的智慧成果,因此,透过每一部词选,又能触及到词学观念演进的脉搏。基于此,文章运用宏观概括与微观剖析的方法,既全面梳理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选坛体貌,又深入剖析若干重要选本,勾勒民国以来唐宋词选发展流变的轨迹。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并对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正文以上编综论、下编分论的形式展开对民国以来近百年唐宋词选的梳理和探究。上编四章,前三章分别从民国时期(1911-1949)、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9)、新时期以来(1979至今)三个时期展开论述不同时代语境下唐宋词选的体貌特征:民国时期,唐宋词选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鲜明特征,选坛上新旧词选杂糅,选心和选型逐步多样化,白话词选与评析型词选代表了词选发展的新方向,作词法词选体现出传统学者挽救词文体创作于式微的努力和普及词体创作的构想。建国后三十年中,在文艺理论与创作政治化、功利化的时代环境下,唐宋词选整体表现出数量少和类型单一的特点,其选心偏重于思想性和人民性,选域偏向于豪放词和民间词,选型表现出由重选向重释的全面转变。新时期以来,在较宽松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多元化的文艺思潮推动下,唐宋词选再度繁荣。不仅选本数量多,而且整体呈现出编撰者层次多样、选心多元化、选型多维度、传播媒介多样化等特点。第四章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抽绎出民国以来唐宋词选嬗变的轨迹,并阐述了其历史文化意义。下编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为分论部分,通过重点剖析民国以来以朱祖谋《宋词三百首》、胡适《词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为代表的七部词选,展现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演变历程。《宋词三百首》集历代词选之大成,且选词精当,校勘审慎,堪称传统词选之“结穴”。胡适《词选》宣扬了白话词史观念,开启了现代型词选的新体例,建立了开创性的现代型词选范式。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贯穿着名家词的客观意识,同时标注词韵,兼顾填词和读词的双重意旨,是新旧交融的典范之作。胡云翼《宋词选》选词精炼,注释完备,既顺应了时代读者群体的需要,又烙上“左倾”思潮的鲜明印记,因此,它是一部影响广泛而得失参半的普及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不仅切合了时代的主旋律,注重选词的思想性,又超脱于时代之上,注重了选词之“广”与释词之“深”,并宣扬了词体鉴赏的理念,因此,它是一部融研究、鉴赏于一体的选坛别调。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既衣钵于晚清常州词派“重拙大”的词学追求,又开创了“简释”体的词选体例,旧思想和新观念、新方法融合一体,体现出延续传统、开启新声的选词意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兼具词选和工具书的双重性质,其以超大的包容量、选词与鉴赏方面广泛的覆盖面、普遍的影响成为词体鉴赏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通过以上论述,论文的结论是:民国以来,唐宋词选与时代文化政治意识、社会历史语境相低昂;唐宋词选折射出20世纪以来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唐宋词选整体呈现出选心、选型、体例等的历变过程和多元化色彩;且随着词体创作的式微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唐宋词选指示门径的功能弱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突显,与此相应,唐宋词选体例根本上也发生了由重选到重释的转变。

李瑞瑞[4](2011)在《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接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80年代以来,中国通俗流行音乐得到了空前发展,歌词现象已经作为一种通俗文化的特殊文本表现形式,广泛活跃在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复古风”盛行,中国风式歌词异军突起,大量中国风式歌曲纷涌而出,中国流行乐坛出现了一次巅覆式的尚古狂潮。本文将就歌词对宋词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行一一讨论。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现象。在中国词(不管是宋词还是歌词)史上,词的流传从来都是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两种方式并存行进的,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也就决定了词这一文学样式在文化功能上的内在悖立。通过歌词对于宋词的接受过程,我们可以推理和假想出文学本身对于传播接受过程的深刻依赖以及此过程中文本阐释对于作品本身的巨大影响,以及其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艺术,在与大众接受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产生的巨大张力。现代歌词多元化发展,其中,中国风式歌词还只是一种尝试,意图通过对宋词的文本复制、体制沿袭等方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厚重的历史中取得支撑,以改善现今精神领域的空虚。从琼瑶到方文山到心然到后弦再到许嵩,一大批当代歌词作者都在付出努力,意图通过歌词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宋词与歌词一脉相承的艺术审美的背后,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去细细考量,终会发现民族精神不灭,民族文化永存,它与中国人的精神源流和现实苦乐密切相关,是最厚重、最深沉、最博大、最丰盛的文化,不同的时代里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永远沟通着华夏儿女的心灵。

王欣[5](2006)在《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着力追求的是作品的意境,而艺术境界的创造,就是建构有机的意象体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作品采用意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意境产生的根源,能更有效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

付凌云[6](2006)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文中认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是一个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是一种审美教育。中国古诗词里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热爱、熟练地使用祖国文字——汉语,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传承民族文化。然而,由于大多数人的急功近利心理、高考压力以及教师自身的一些原因,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然后在教学中针对古诗词的特点——语言,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王欣[7](2004)在《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文中提出中国古典诗歌着力追求作品的意境,而艺术境界的创造,就是建构有机的意象体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作品采用意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意境产生的根源,能更有效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

二、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文化意象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花卉、植物意象
二、人物、动物意象
三、物品、事物意象

(2)现代中国花鸟画倒影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倒影的文化渊源
        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研究重点
        研究方法
1 现代花鸟画表现“倒影”的历史梳理
    1.1 西方绘画的引入
        1.1.1 赴日留学画家引申中国花鸟画倒影表现
        1.1.2 西方光影表现引起中国画家关注倒影
        1.1.3 印象派画法融入中国花鸟画创作
    1.2 现代摄影技术的影响
        1.2.1 摄影丰富了绘画中的“倒影”
        1.2.2 摄影技术记录自然界虚景
    1.3 现代基础教育的影响
        1.3.1 现代语文教育
        1.3.2 现代艺术教育
2 现代花鸟画家倒影作品解读
    2.1 “倒影”的表现样式
        2.1.1 静止的倒影
        2.1.2 流动的倒影
    2.2 “倒影”的表现形式
        2.2.1 水墨与“倒影”表现
        2.2.2 工笔与“倒影”表现
        2.2.3 彩墨与“倒影”表现
    2.3 “倒影”的表现技法
        2.3.1 没骨与墨分五彩
        2.3.2 晕染与勾勒填色
        2.3.3 贴箔与立粉赋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词
在校参展情况

(3)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本学的由来及选本的价值功能
    第二节 唐宋词选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上编 综论篇
    第一章 民国时期唐宋词选概述
        第一节 民国时期唐宋词选兴盛的原因探求
        第二节 民国时期唐宋词选的体貌特征
        第三节 三大类型词选探究
        小结
    第二章 建国后三十年唐宋词选概述
        第一节 建国后三十年中唐宋词选衰退的原因透视
        第二节 建国后三十年唐宋词选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建国后三十年若干重要唐宋词选探论
        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唐宋词选概述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唐宋词选繁盛的原因剖析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唐宋词选概貌
        第三节 五种特殊类型词选探析
        小结
    第四章 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发展轨迹及历史文化意义
        第一节 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历史文化意义
        小结
下编 分论篇
    第五章 传统型词选的结穴之作:朱祖谋《宋词三百首》
        第一节 朱祖谋及其《宋词三百首》研究述评
        第二节 朱祖谋词学成就及《宋词三百首》成书过程
        第三节 《宋词三百首》对传统选本的继承与开拓
        第四节 《宋词三百首》的词选特色
        第五节 《宋词三百首》刊刻以来的传播与接受
        小结
    第六章 开创现代型词选的典范之作:胡适《词选》
        第一节 胡适的白话文学思想及其词学观念
        第二节 《词选》的编撰缘起及成书过程
        第三节 《词选》的选本特色
        第四节 《词选》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小结
    第七章 与古维新、取精用弘的名家之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第一节 龙榆生其人及其词学贡献
        第二节 《唐宋名家词选》的成书过程及其版本考述
        第三节 《唐宋名家词选》的选本特色
        第四节 《唐宋名家词选》的选本价值与历史意义
        小结
    第八章 建国三十年中最具影响的普及型词选:胡云翼《宋词选》
        第一节 胡云翼的生平着述及其词学贡献
        第二节 胡云翼的词选观念及其词选编撰
        第三节 《宋词选》的选本特色
        第四节 《宋词选》的传播与影响
        小结
    第九章 识才兼备、意寓深广的研究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第一节 俞平伯的治词经历及其词学思想
        第二节 俞平伯的选词实践及其词选观念
        第三节 《唐宋词选释》的选本特色
        第四节 《唐宋词选释》的选本价值与时代意义
        小结
    第十章 亦新亦旧、“蕴义宣扬”的苦心之选: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第一节 唐圭璋的词学渊源及词学成就
        第二节 《唐宋词简释》的成书缘起
        第三节 《唐宋词简释》的选本特色
        第四节 《唐宋词简释》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小结
    第十一章 唐宋词鉴赏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唐宋词鉴赏辞典》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鉴赏热产生之原因及其表现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唐宋词鉴赏辞典的编撰及其共性特征
        第三节 《唐宋词鉴赏辞典》的选本特色
        第四节 《唐宋词鉴赏辞典》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经眼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4)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两般曲调一样情——歌词与宋词共通的特殊文体
    第一节 宋词盛行——有宋一代的灿烂文化
    第二节 歌词天下——新时代的典型文本
    第三节 殊途同归——歌词与宋词共通的特殊文体
第二章 旧阙新唱皆有缘——歌词对宋词文本的引用沿袭
    第一节 从诗到词——诗学系统向音乐文学转变
    第二节 旧阙新唱——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文本引用
第三章 厌听笙歌旧曲章——歌词对宋词的接受传承
    第一节 恍惚当年——歌词对宋词体制的因袭与嬗变
    第二节 旧时风月——歌词对宋词意境的传承与变迁
第四章 豆蔻妙思有新词——流行歌词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以情制胜——影视音乐的兴起,琼瑶的细腻抒情
    第二节 素颜韵脚——方文山的精致中国风
    第三节 超然仙乐——虚拟时代,心然的仙侠诗意
    第四节 豆蔻初成——许嵩的游弋古今和后弦对古典的消解
第五章 别有天地是人间——跳出词体后的重新解读
    第一节 跳出词体——词体的真实身份和位置
    第二节 一路走来——在歌词与宋词的中点
    第三节 坠入人间——崭新的文化语境
    第四节 多重想象——阐释的误读与延伸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琼瑶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名录
    附录二 方文山歌词作品名录
    附录三 心然仙侠音乐唱录专辑作品名录
    附录四 许嵩唱录专辑作品名录
    附录五 后弦唱录专辑作品名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景交融
二、隐喻
三、炼字
四、典故
五、借代

(6)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语文的人文学科性质
    二、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三、古诗词里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
    四、文言是白话极好的基础
    五、加强古诗词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
第二部分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二、原因
        (一) 社会环境给教学造成的困境
        (二) 高考指挥棒下,师生双方均难以体会古诗词之美
        (三) 教师不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古诗词教学难以获得学生认可的一个因素
第三部分 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教学研究
第四部分 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实际方法与步骤
    一、学生阅读欣赏诗歌前的心理准备
    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方位的赏析
    三、加强诵读训练
    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第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文化意象教学[J]. 杨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8)
  • [2]现代中国花鸟画倒影表现研究[D]. 张娟梅. 西南大学, 2012(01)
  • [3]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D]. 许菊芳. 苏州大学, 2012(03)
  • [4]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接受研究[D]. 李瑞瑞. 陕西理工学院, 2011(05)
  • [5]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诗歌教学[J]. 王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 [6]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 付凌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 [7]从意境与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J]. 王欣.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从意境和意象谈“大学语文”教学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