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om的混合语言编程及在空调动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

Matcom的混合语言编程及在空调动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

一、混合语言编程以及Matcom在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颖[1](2021)在《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群智能扩散优化方法及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建筑的推广普及,集中式架构下的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稳定性差,滞后严重等问题频发,建筑能耗居高不下。中央空调系统是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空气调节系统,其电耗很大一部分由输送和分配冷量热量的风机水泵所消耗。而风机、水泵等动力装备属于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现阶段控制系统和控制算法“通用性”和“实用性”差,造成了当前输配系统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减少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的运行能耗,将有助于整个建筑能耗的降低。如何优化控制中央空调输配系统成为研究热点。群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扁平化、无中心分布式控制网络的新型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具有即插即用、互联互通、自组织等特点,这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型技术支持,为中央空调输配系统扩散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且输配系统中冷冻水系统与送风系统在组成与运行方面存在共性特征,这在末端扩散问题上显得尤为明显,中央空调输配系统优化通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何在群智能架构下实现中央空调输配系统优化通式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当前可实现群智能算法应用的实际工程项目不多,算法在实际应用前的检测受限。本文以中央空调空调输配系统为研究对象,尝试寻找普适于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的控制策略与算法,以实现群智能架构下的末端扩散优化控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以大连某高校图书馆的中央空调系统冷冻水与辽宁省绿色建筑与节能工程实验室送风系统为原型,确定模拟设备数量与型号。利用Pycharm编程软件完成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与送风系统的设备性能模型与分布式控制算法的编程,并借助分布式仿真平台进行仿真研究。通过输入外部边界条件,验证模型与分布式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其次,基于模型原型与Pycharm已完成验证的设备模型,分别搭建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与送风系统的群智能机电设备模拟测试平台,实现各模拟器间之间的通讯,并对模拟器平台中各模拟器设备模型与设备优化模型进行检测调试,为后续群智能算法的研究提供测试平台。第三,利用群智能机电设备模拟测试平台,试验研究冷冻水系统的变压差设定值分布式调整算法的应用效果,研究该分布式调整算法的工况适应性与节能效果等。结果证明本文所搭建的模拟器平台可实现分布式算法的运行,且本文提出的分布式调整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保证各用户的供能要求与送风温度控制效果。最后,总结提炼变流量空调输配系统的冷冻水系统与送风系统在组成、运行与控制方面的相似之处与共性特征。结合已在群智能机电设备模拟测试平台中验证的变压差设定值分布式调整算法,提出一套适用于解决中央空调输配系统末端阀位扩散问题的分布式变压力设定值优化算法通式。本文的工作为中央空调输配系统动力设备工作状态调整与压力设定值的获取提出一套分布式调整算法,有益于解决输配系统的扩散优化问题,使系统更为节能高效地运行,控制更为稳定、计算效率更快、灵活性更高。

房斌[2](2021)在《某机场航站楼生物气溶胶空气传播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场航站楼人员复杂,集中程度高且停留时间较长,当内部出现传染性疾病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能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病原体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并通过空气传播方式扩散到较远距离。在公共场所,由于病原体释放的不确定性,生物气溶胶空气传播途径的阻断尤为重要。加之空调通风系统会扩大生物气溶胶的传播范围,加速其空气传播,因此,在保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以及满足室内热环境要求的情况下,制定生物气溶胶控制策略以降低人员感染风险,对疾病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航站楼各区域功能、人员特点、空调系统以及气流组织等因素,分析了生物气溶胶的传播风险。针对高风险区域内空调回风对生物气溶胶的加速扩散作用,基于Fluent平台开发了一种考虑回风的污染物浓度UDF模型,并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可以将送风口污染物浓度与包括回风口污染物浓度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关联,可用于带回风的空调系统的污染物模拟,适用于稳态及瞬态,并进行了并行化处理以提高效率。以国内安检区为例进行了气流组织模拟,并于现场调试期间通过空态测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使用开发的UDF模型模拟了生物气溶胶的扩散。为了表征不同控制措施对生物气溶胶的控制效果,提出了去除率的概念,建立了室内空间污染物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曲线。结合空调能耗、电机功率以及稀释倍数对典型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全新风运行的生物气溶胶控制策略。综合通风稀释、过滤、杀菌、个体防护措施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适用于机场航站楼,也可为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其他公共建筑提供参考,对控制疫情以及流感等疾病的空气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睿[3](2021)在《长春某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集中供热是目前建筑耗能里最具节能潜力的部分。通常在集中供热管网设计过程中,仅凭经验设计会使得管网前期投资增加,进而导致运行阶段存在水力失调的问题,难以满足管网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另外,运行调节过程中供热量和热负荷不匹配问题,使得水泵能耗过高,能源浪费严重。对集中供热管网进行管路设计优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而管网的运行调节优化可以提高安全可靠性,提升供热品质,降低供热成本。因此,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运行调节优化对满足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春第三热电厂某集中供热管网为研究对象,对其设计与运行优化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对管网的工程信息汇总分析,并应用EPANET软件建立管网拓扑模型,对现有管网管路设计进行验证。以管网的年折算费用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构建了管网设计优化模型,对管网进行管路设计优化。对比分析采用不同变异概率、交叉概率、电价以及负荷率时对管径优化的影响规律及对整个优化数学模型求解结果的影响。对比结果显示:变异概率为0.1,交叉概率为0.4时,管网投资年折算费用最低为901.15万元,且优化了管路中存在问题的管段。通过电力价格的变化和管网负荷率的变化对管径优化的影响分析,验证了管网管路设计优化方案具有通用性。其次,结合网络图论和回路矩阵计算模型,建立了管网水力工况数学模型,采用MKP法对回路矩阵进行求解,并利用Hac Net软件校核该算法的准确性,由此对管网水力失调和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管网水力稳定性的措施。本文采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水力初调节模拟分析软件,该软件可实现智能寻优水力平衡,应用该软件对管网初调节分析优化,在水力初调节前,该供热管网的35个换热站,高达20个存在水力失调现象,经工程现场水力调节后,全部用户均达到水力平衡。再次,基于管网2019-2020采暖季的运行工况统计分析,结合水泵并联变频运行的综合效率和变负荷水泵节能运行策略,对管网采用质调节、量调节以及两阶段和三阶段的变流量质调节进行分析,绘制了管网流量、供回水温度及温差变化曲线;并以循环泵耗电量最小为目标,优化出四种不同运行调节方式下管网最佳调节方式。结果显示:管网采用三阶段变流量质调节的能耗最低,与质调节方式相比电耗节约46.9%。最后,在管网运行调节过程中,水泵采用不同变频运行调节方式时,水泵的效率、功率和能耗都有所不同。本文结合试验系统,分析水泵在不同变频模式下以及不同管网负荷率下,随着频率的变化,水泵装置的功率及效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同步变频运行模式优于异步变频与定变结合模式。

田宇翔[4](2021)在《X公司轻卡底盘生产线仿真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结合形成一个联合体的过程越来越快,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制造车间的制造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了企业在其发展的领域是否具有市场和竞争力。而评定企业制造车间的制造水平高低主要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企业之间生产工艺水平相差不大,企业竞争力在于生产产品数量的多少。车间产品的产能又依靠于生产线完善程度,所以企业车间内产品的生产线是否平衡高效则显得至关重要。许多企业对车间内部生产线不够关注,这导致车间内生产流程混杂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基于订单式的制造企业来说生产线节拍的高效与均衡是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也具有提高其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本课题是在生产线平衡的理论下,以X公司轻型卡车底盘的装配生产线为研究对象,使用建模仿真软件对装配过程进行优化,重点从生产节拍平衡这一角度对该公司的主要生产线进行了解析和优化。本课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汽车底盘总装生产线的研究现状,继而介绍了仿真模拟及生产线平衡的相关理论,并介绍了所使用的仿真软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建立并分析模型,找出模型的瓶颈所在,分析瓶颈产生的原因,并使用粒子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更好的仿真结果,更深层次对企业生产过程提出改善措施,对改善后的模型再次进行模拟仿真,为达优化目标,分别对优化前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后确定出改善方法的可行性。

朱申琳[5](2020)在《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集中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引起社会广泛的研究。目前,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集中空调水系统大多无法实现制冷量与冷负荷的完全匹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本文建立空调系统中各个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与能耗模型,使用TRNSYS软件对空调系统进行一体化仿真模拟,并搭建了空调水系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空调变水量系统不同优化控制策略的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本文首先建立了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设备模型,为冷冻水系统运行能效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组成集中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变频水泵、阀门等。应用TRNSYS软件搭建空调水系统仿真平台时,在己有模块能量特性和控制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各模块的水力特性,确定压力、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在TRNSYS软件中创建模块与编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中央空调水系统冷冻水泵变频控制的策略,重点考虑了变流量系统的温差及压差控制策略。空调水系统采取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其控制参数分别是供水和回水管道之间的压差和冷冻水出口及冷冻水系统供回水总管的温度差,以此作为变频控制器的采样输入信号,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算法计算出偏差,并产生输出信号控制冷冻水泵电机的频率或转速,从而通过改变冷冻水泵的供水量等参数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使用TRNSYS软件搭建集中空调变流量水系统的仿真平台,进行节能优化策略的模拟分析,针对某综合楼集中空调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对集中空调变流量系统的动态负荷模型和设备运行工况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采用并分析了中央空调变流量系统在定温差和定压差两种控制策略下,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耗能情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定温差控制策略,可使系统节能率达到26.37%,建筑全年耗电量降低8.07 k W·h/㎡;采取定压差控制策略,系统节能率达到9.28%,建筑全年耗电量降低2.8 k W·h/㎡。定温差控制相对于定压差控制系统总能耗可降低约18.7%。证明了定温差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韩晓菲[7](2020)在《兰州某儿童馆高大空间夏季气流组织设计及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建筑能耗在我国逐年递增的社会总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关乎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其中,综合建筑空调能耗尤其不能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态各异的高大空间公共建筑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不可复制的差异化造型及其内部的高大空间为暖通空调系统及气流组织的合理设计提出了巨大挑战。而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技术(Computer Fluid Dynamics,CFD)省时省力,如果数值模型和方法合理可靠,可有效用于前期设计方案的比选及后期空调运行方案的优化,为合理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大空间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论证等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对湍流模型、内热源的处理方法已趋于成熟,但可被暖通工程师借鉴、利用CFD模拟技术辅助进行复杂结构建筑工程设计的实例参考相对较少。此外,大多数值计算过程中,因围护结构边界条件基于稳态方法,忽略室外太阳辐射动态变化的影响,以致无法准确预测建筑在运行周期内气流组织的逐时变化及热舒适状况。鉴于以上分析,针对兰州某儿童馆高大空间的夏季气流组织,本文利用CFD模拟技术辅助进行了夏季气流组织设计,包括首先通过兰州新区某活动中心喷口末端实测数据对CFD气流组织模拟数值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其次,根据兰州地区气象参数、规范标准设计得出兰州某儿童馆夏季工况空调气流组织若干设计方案,通过CFD模拟技术辅助方案优选,最后继续利用CFD软件对拟选设计方案下儿童馆流固耦合传热模型运行各时间段逐时PMV-PPD指标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利用CFD模拟技术对高大空间空调气流组织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方法,如稳态模拟中透明围护结构太阳辐射边界条件的处理,以及稳态模拟确定方案,非稳态模拟验证逐时热舒适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2)CFD非稳态模拟中流固耦合三维传热模型的构建,即围护结构以实际厚度建立固体域模型,可真实地描述室外温度通过围护结构固体域对室内流体域的传热过程。3)CFD非稳态模拟中计算初场的确定及自定义UDF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可合理地揭示逐时变化的室外气象条件对室内气流组织如温度场、速度场的影响。4)本文利用自定义UDM输出PMV-PPD云图的方法,实现了Fluent模拟结果的二次编译,有效减少后处理工作量的同时更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流场热舒适状况。5)依据非稳态模拟结果可知,除8:00am、18:00pm工况外,其他时间段90%的工作区域PMV-PPD指标满足要求,因此送风高度为4m的儿童馆气流组织设计方案二合理可行。6)通过非稳态模拟,为儿童馆空调系统运行周期提出以下建议:8:00 am时刻近90%的区域PMV值处于0.51之间,60%的区域PPD值大于10%,活动区人体感觉总体偏热,建议在开馆时刻1h或0.5h前开启空调,以消除初场余热;而18:00 pm时刻PMV值在-1-0.5的区域增加至11%,同时PPD值大于10%的区域上升至15%,人员感觉稍许偏冷,建议该工况空调低负荷运行,可适当提高送风温度。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饶顺[9](2020)在《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开发设计》文中提出关于家用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的研究及应用众多,一致认为,使用空调冷凝热生产生活热水,能带来很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现今,成熟运用的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一般都是多换热器系统,其结构相对较复杂、价格昂贵,多用于大型的空调系统,不适于家用空调。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翅片套管式空调冷凝热回收换热器,能同时实现风冷和对空调冷凝热进行回收。文中通过ANSYS-FLUENT软件对换热器在未进行热回收状态下传热管内部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换热器内管中的流体温度随着夹层管中制冷剂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换热器传热管内管中的流体及内管结构不会减弱空气对夹层管内制冷剂的冷却效果。认为该换热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文中结合相关经验公式,对全热回收与部分热回收状态下换热器的节能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发现,部分热回收时,随着内管中水速的增加,风速逐渐降低;全热回收时,制冷剂出口随着水速逐渐降低;两种热回收状态下,换热器均能生产出80℃以上的生活热水。因此,该热回收换热器具很高的实用价值。

邹芳睿[10](2019)在《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文中指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可实现在满足制冷和采暖需求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避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探索适用于寒冷地区气候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本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示范项目,形成一套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以及成套技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本文基于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和细致梳理,并将研究结果在示范项目进行检验。文章按照“研究背景——发展情况——基本参数——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全球能源危机及我国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的背景,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建设的需求,阐述研究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意义,调研了国内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领域的研究概况,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第二部分为发展情况,介绍了北美“超绝热房”、欧洲“建筑能效提升路径”等建筑节能发展情况及其对德国、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比中德标准内的关键指标,明确了被动房标准进行本地化研究的方向,为第三部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为基本参数,明确了影响建筑能耗的首要因素即室内热舒适度的界定。在室内热舒适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天津生态城居民夏季热适应性特征,将空调负荷计算温度的起算点提高到28℃,相对湿度提高到70%;为了避免由于热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舒适,在室内热舒适度指标中,增加温度不保证率以及相对湿度不保证率的要求。第四部分为设计理论。基于天津市热舒适度指标,构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快速计算模型,可以实现在方案设计前期快速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能耗目标要求,能够较直观地得出各个参数对能耗的影响,为建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同时,文章基于能耗快速计算模型,探究多目标协同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立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的创新理论,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提供理性思维逻辑和设计前期的技术依据。第五部分为设计方法。提出方案设计、优化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多专业协同的流程控制系统,并对设计方法进行了优化。相比于常规节能建筑设计,本文在方案设计阶段从节能和成本两个层面建立了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之间关系,同时提出了适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初步设计方法以及施工图细部设计方法,实现了从定量模拟计算到定性设计方法的转化落实,达到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性能科学决策与设计创新的目的。第六部分为案例分析,结合天津生态城公屋二期示范项目将第四、五部分的研究成果与实际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充分结合,以此检验所得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归纳提炼文章的结论并提出了该方向后续研究的一些设想。

二、混合语言编程以及Matcom在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合语言编程以及Matcom在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群智能扩散优化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优化控制的意义与研究进展
        1.2.1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运行研究进展
        1.2.2 扩散问题的研究进展
    1.3 群智能控制的意义与研究进展
        1.3.1 群智能架构概况
        1.3.2 空调系统群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进展
        1.3.3 群智能架构下的扩散问题
    1.4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扩散优化控制策略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中央空调水系统分布式扩散优化算法的仿真研究
    2.1 分布式仿真平台介绍
        2.1.1 平台模块简介
        2.1.2 平台使用流程介绍
        2.1.3 PyCharm 编程软件简介
    2.2 冷冻水系统 DSP 仿真模拟概况介绍
        2.2.1 冷冻水系统概况介绍
        2.2.2 冷冻水系统的基本单元划分与系统网络拓扑介绍
        2.2.3 冷冻水系统 DSP 仿真逻辑介绍
    2.3 冷冻水系统仿真内容介绍
        2.3.1 冷冻水系统仿真模型编写
        2.3.2 冷冻水系统控制回路介绍
        2.3.3 压差设定值分布式调整算法的提出
    2.4 冷冻水系统 DSP 仿真模拟边界条件设计
    2.5 冷冻水系统 DSP 仿真流程展示
    2.6 冷冻水系统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中央空调风系统分布式扩散优化算法的仿真研究
    3.1 送风系统概况介绍
        3.1.1 模拟送风系统概况介绍
        3.1.2 送风系统网络拓扑构建
        3.1.3 送风系统仿真逻辑介绍
    3.2 送风系统仿真内容介绍
        3.2.1 送风系统仿真模型编写
        3.2.2 送风系统控制回路介绍
        3.2.3 送风系统分布式调整算法的提出
    3.3 送风系统 DSP 仿真模拟边界条件设计
    3.4 送风系统 DSP 仿真流程展示
    3.5 送风系统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群智能机电设备模拟测试平台搭建与测试
    4.1 群智能机电设备模拟测试平台硬件介绍
        4.1.1 CPN 简介
        4.1.2 PLC 简介
        4.1.3 HMI 触摸屏简介
    4.2 冷冻水模拟器平台的搭建
        4.2.1 冷冻水系统模拟器模型介绍
        4.2.2 冷冻水系统模拟器平台的模型性能测试
    4.3 送风系统模拟器平台的搭建
        4.3.1 送风系统模拟器模型介绍
        4.3.2 送风系统模拟器平台的模型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群智能扩散优化算法的应用试验与通式研究
    5.1 冷冻水系统模拟器平台试验方案设计
        5.1.1 模拟器平台试验参数变量设计
        5.1.2 试验参数变量实现流程介绍
    5.2 压差设定值分布式调整算法 APP 编写
        5.2.1 变量定义
        5.2.2 自定义功能函数编写
        5.2.3 应用编程
    5.3 冷冻水系统模拟器平台试验结果分析
    5.4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末端扩散优化算法通式
        5.4.1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共性提炼
        5.4.2 中央空调输配系统末端扩散优化通式的提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冷冻水系统 DSP 仿真节点 1 拓扑信息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的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
致谢

(2)某机场航站楼生物气溶胶空气传播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气溶胶不同粒径的运动特性
        1.2.2 生物气溶胶传播方式
        1.2.3 空调系统对生物气溶胶传播影响
        1.2.4 污染物浓度分布预测方法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机场航站楼生物气溶胶传播风险分析
    2.1 生物气溶胶的输运特性
        2.1.1 生物气溶胶定义
        2.1.2 生物气溶胶对人体的危害
        2.1.3 生物气溶胶的传播方式
    2.2 机场航站楼及空调系统
        2.2.1 航站楼概况
        2.2.2 空调系统形式
        2.2.3 室内气流组织方式
    2.3 机场航站楼生物气溶胶传播风险
        2.3.1 生物气溶胶传播风险分析
        2.3.2 生物气溶胶传播控制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回风的污染物浓度UDF模型
    3.1 考虑回风的污染物模拟
        3.1.1 常用CFD软件的循环风功能
        3.1.2 UDF模型的建立
    3.2 实例分析
        3.2.1 恒温室概况
        3.2.2 室内污染物浓度理论模型
        3.2.3 恒温室污染物模拟
        3.2.4 模拟结果分析
        3.2.5 实验测试
    3.3 理论、模拟及实验验证
    3.4 UDF模型的并行化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场航站楼典型区域模拟分析
    4.1 航站楼国内安检区概况
    4.2 空态模拟及测试
        4.2.1 物理模型
        4.2.2 边界条件
    4.3 气流组织空态测试
        4.3.1 测试工况
        4.3.2 实验仪器
        4.3.3 模拟与实验验证
    4.4 生物气溶胶模拟
        4.4.1 物理模型
        4.4.2 生物气溶胶输运模型
        4.4.3 边界条件及工况
    4.5 模拟结果分析
    4.6 生物气溶胶污染物控制策略制定
        4.6.1 不同去除率与空间污染物浓度关系
        4.6.2 新风稀释及过滤对空调系统能耗影响
        4.6.3 其他控制措施
        4.6.4 控制策略制定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3)长春某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管网设计优化研究现状
        1.2.2 水力平衡研究现状
        1.2.3 管网运行调节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集中供热管网管路设计优化
    2.1 工程概况及管网简化
    2.2 EPANET对管网管路设计的验证
        2.2.1 EPANET软件水力计算模型
        2.2.2 管网数据交互平台的建立
        2.2.3 供热管网拓扑模型建立
        2.2.4 管网拓扑模型校核
        2.2.5 EPANET管网管路分析
    2.3 管路设计优化
        2.3.1 管网优化目标函数
        2.3.2 优化设计约束条件
        2.3.3 优化设计求解方法
    2.4 管网管路设计优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4.1 不同交叉与变异概率的管路设计优化
        2.4.2 不同电价下的管路设计优化
        2.4.3 不同负荷下的管路设计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中供热管网初调节及水力平衡分析
    3.1 管网水力计算
        3.1.1 管网水力计算理论基础
        3.1.2 管网水力计算工程实例
    3.2 管网水力平衡及水力失调
        3.2.1 水力失调概念
        3.2.2 水力失调产生的原因
        3.2.3 水力失调分类
        3.2.4 水力调节方法
    3.3 模拟分析数学模型
        3.3.1 管网的数学描述
        3.3.2 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求解分析
        3.3.3 模拟分析初调节法
        3.3.4 模拟分析初调节软件
    3.4 模拟分析初调节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4.1 应用Hac Net对 MKP法流量校核
        3.4.2 模拟分析初调节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调节优化
    4.1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方式及模型
        4.1.1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方式
        4.1.2 水泵能耗模型
        4.1.3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模型
    4.2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优化工程实例分析
        4.2.1 管网运行调节现状分析
        4.2.2 水泵变频优化及数据库的建立
        4.2.3 运行调节优化
    4.3 管网水泵运行调节的试验研究
        4.3.1 试验系统介绍
        4.3.2 试验方案
        4.3.3 并联水泵同步变频试验研究
        4.3.4 并联水泵异步变频试验研究
        4.3.5 并联水泵定变结合试验研究
        4.3.6 并联水泵变频节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X公司轻卡底盘生产线仿真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生产线平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产线平衡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生产线平衡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路线
2 生产线平衡和系统仿真基本理论
    2.1 生产线相关理论
        2.1.1 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术语
        2.1.2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及分类
        2.1.3 生产线平衡的评测标准
    2.2 仿真模拟相关理论
        2.2.1 系统仿真的概念
        2.2.2 系统仿真的分类
        2.2.3 系统仿真的步骤
    2.3 Flexsim软件基本理论知识
        2.3.1 Flexsim软件介绍
        2.3.2 Flexsim软件的特点
        2.3.3 Flexsim软件基本操作内容及步骤
    2.4 粒子群算法相关理论
        2.4.1 粒子群算法理论基础
        2.4.2 粒子群算法解题思路及步骤
    2.5 本章小结
3 X公司底盘生产线生产现状分析
    3.1 X公司简介
    3.2 X公司轻卡底盘生产线简介
        3.2.1 轻卡底盘生产线概述
        3.2.2 轻卡底盘生产线特征
        3.2.3 轻卡底盘生产工艺介绍
        3.2.4 工时测定标准
        3.2.5 改善前工位平衡率情况
    3.3 X公司轻卡底盘生产线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X公司底盘生产线建模与仿真结果分析
    4.1 问题描述及建模准备
        4.1.1 轻卡底盘生产线平衡问题提出
        4.1.2 Flexsim对象实体功能
        4.1.3 生产线设施与Flexsim实体的映射关系
    4.2 轻卡底盘生产线仿真模型建立
    4.3 仿真模型运行及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X公司轻卡底盘生产线优化
    5.1 生产线优化
        5.1.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目标函数建立
        5.1.2 作业元素划分
        5.1.3 作业元素优先顺序
    5.2 装配线优化结果
        5.2.1 算法参数设置
        5.2.2 算法优化结果
        5.2.3 优化后数据处理
        5.2.4 优化结果验证与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紧前紧后元素划分程序

(5)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研究的来源
        1.1.2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 中央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与应用进展
        1.2.1 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现状
        1.2.2 空调系统模拟技术的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央空调水系统各设备建模
    2.1 冷水机组建模
        2.1.1 冷水机组数学模型
        2.1.2 冷水机组能耗模型
    2.2 变频水泵建模
        2.2.1 单台水泵运行模型
        2.2.2 多台水泵并联运行的模型
        2.2.3 变频调速水泵的模型
        2.2.4 变频调速水泵能耗模型
    2.3 水阀数学模型
    2.4 管网阻力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调水系统优化控制方法介绍与对比分析
    3.1 中央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分析
        3.1.1 变流量系统概述
        3.1.2 冷冻水系统变流量
        3.1.3 冷却水系统变流量
    3.2 冷冻水泵变频控制策略
        3.2.1 系统的温差控制
        3.2.2 系统的压差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调冷冻水系统仿真平台的建立
    4.1 软件介绍
    4.2 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
        4.2.1 建筑概况
        4.2.2 建筑仿真平台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4.2.3 建筑负荷模拟计算
    4.3 TRNSYS中空调冷冻水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调水系统能耗运行调节及分析
    5.1 变频模块开发
    5.2 传统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5.3 定温差控制策略
        5.3.1 温差控制参数的确定
        5.3.2 定温差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5.4 定压差控制策略
        5.4.1 压差控制参数的确定
        5.4.2 定压差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7)兰州某儿童馆高大空间夏季气流组织设计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高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设计研究现状
        1.2.2 高大空间建筑气流组织CFD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要点
    2.1 高大空间建筑的空调系统
    2.2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
    2.3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评价标准
        2.3.1 气流组织均匀性评价
        2.3.2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
        2.3.3 热舒适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及方法验证
    3.1 CFD理论基础
        3.1.1 控制方程
        3.1.2 湍流理论
        3.1.3 辐射模型
        3.1.4 计算流程
    3.2 数值模型方法验证
        3.2.1 兰州新区某活动中心气流组织测试
        3.2.2 兰州新区某活动中心气流组织CFD模拟
        3.2.3 数值模型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儿童馆夏季空调气流组织设计
    4.1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4.2 儿童馆建筑概况
    4.3 儿童馆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4.3.1 设计计算参数
        4.3.2 空调系统
    4.4 儿童馆夏季负荷计算
    4.5 儿童馆夏季气流组织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儿童馆夏季最优气流组织方案确定
    5.1 模型构建
    5.2 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5.2.1 网格划分
        5.2.2 网格独立性验证
    5.3 数值模型及边界条件
        5.3.1 数值模型
        5.3.2 边界条件的设置
    5.4 模拟结果对比及最优方案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6 儿童馆夏季气流组织非稳态数值模拟
    6.1 流固耦合传热模型构建及网格划分
    6.2 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型及方法
    6.3 边界条件及辐射模型设置
        6.3.1 边界条件的设置
        6.3.2 辐射模型的设置
    6.4 非稳态模拟初场确定及模拟计算
    6.5 模拟结果及分析
        6.5.1 儿童馆气流组织非稳态模拟8:00工况
        6.5.2 儿童馆气流组织非稳态模拟10:00工况
        6.5.3 儿童馆气流组织非稳态模拟12:00工况
        6.5.4 儿童馆气流组织非稳态模拟14:00工况
        6.5.5 儿童馆气流组织非稳态模拟16:00工况
        6.5.6 儿童馆气流组织非稳态模拟18:00工况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9)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现状
        1.1.2 建筑能耗
        1.1.3 空调冷凝热回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大型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小型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1.2.3 冷凝热回收技术的分类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结构设计
    2.1 换热器结构设计
    2.2 具体工作原理
第3章 传热管内部温度场数值分析
    3.1 CFD介绍
        3.1.1 CFD发展
        3.1.2 基本理论
    3.2 物理几何模型的建立
    3.3 网格划分
        3.3.1 网格生成工具ICEM
        3.3.2 网格划分
    3.4 FLUENT数值求解
        3.4.1 ANSYS-FLUENT软件介绍
        3.4.2 FLUENT求解设置
    3.5 边界条件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1 夏季制冷剂在换热器冷却时的温度分布曲线
        3.5.2 .冬季制冷剂在换热器内吸热时温度分布曲线
        3.5.3 内管中的流体及内管对制冷剂冷却的影响
第4章 节能性分析
    4.1 MATLAB软件介绍
    4.2 换热器传热过程理论
    4.3 结果及分析
        4.3.1 部分热回收分析
        4.3.2 全热回收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应用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术成果
附录 B 换热理论计算MATLAB程序

(10)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变暖与能源危机
        1.1.2 我国能源短缺及环境问题的困境
    1.2 研究范围、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与实践进展
        1.4.1 国外研究历程及学术进展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理论与发展
    2.1 北美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理论与发展
    2.2 欧洲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理论与发展
    2.3 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理论与发展
        2.3.1 我国传统民居蕴含的被动式设计理念
        2.3.2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2.3.3 德国“被动房”经验的影响
    2.4 被动房指标体系对比研究
        2.4.1 中德建筑节能标准对比
        2.4.2 中德被动房设计指标对比
        2.4.3 建筑气密性指标对比
    2.5 小结
第3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度界定
    3.1 问题提出
        3.1.1 热舒适度的起源
        3.1.2 我国关于热舒适度的相关研究
    3.2 基于热适应性的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度合理性分析
        3.2.1 热舒适度区间模拟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3.2.2 高温高湿气候下的热舒适性研究
        3.2.3 寒冷地区居民热适应性研究——以天津生态城为例
    3.3 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室内热舒适度测试与验证
        3.3.1 无负荷条件下热舒适度测试
        3.3.2 有负荷条件能耗及热舒适度测试
    3.4 基于热适应性下的室内热舒适度与能耗的关系
第4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量化设计理论研究
    4.1 被动房能耗计算方法概述
    4.2 快速计算模型的搭建
        4.2.1 建筑散热部分分析
        4.2.2 风渗透散热损失(建筑气密性分析)
        4.2.3 新风换热损失
        4.2.4 太阳辐射得热(或透射)部分分析
        4.2.5 室内得热部分分析
        4.2.6 热桥分析
        4.2.7 供暖总能耗计算模型
        4.2.8 空调总能耗计算模型
    4.3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指标体系建立
        4.3.1 环境舒适度指标
        4.3.2 围护结构关键部位指标
        4.3.3 通风热交换指标
        4.3.4 建筑形体指标
        4.3.5 能耗指标
    4.4 基于计算模型的设计要素敏感性分析
        4.4.1 最不利取值分析
        4.4.2 中间值分析
        4.4.3 最有利取值分析
    4.5 指标体系与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5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5.1 方案设计
        5.1.1 气候适应性分析
        5.1.2 场地优化设计
        5.1.3 单体优化设计
    5.2 优化设计
        5.2.1 保温材料
        5.2.2 外窗
        5.2.3 遮阳
        5.2.4 新风热回收机组
        5.2.5 技术经济曲线分析
    5.3 初步设计
        5.3.1 无热桥设计方法
        5.3.2 门窗优化与遮阳设计
        5.3.3 混合通风设计方法
        5.3.4 气密层设计及优化
        5.3.5 一体化设计
    5.4 施工图设计
        5.4.1 热桥界定与计算
        5.4.2 无热桥细部设计
        5.4.3 气密性构造设计
    5.5 小结
第6章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实践与验证
    6.1 方案设计
        6.1.1 场地优化设计
        6.1.2 建筑平面布局优化
        6.1.3 快速计算模型的应用
        6.1.4 设计要素敏感性校核
    6.2 初步设计
        6.2.1 保温层优化设计
        6.2.2 气密层优化设计
        6.2.3 门窗优化与遮阳设计
        6.2.4 一体化设计
    6.3 能耗性能模拟
        6.3.1 气候参数
        6.3.2 建筑分区
        6.3.3 Design PH建模
        6.3.4 输入参数
        6.3.5 快速计算模型与能耗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6.4 施工图深化设计
        6.4.1 墙体细部设计
        6.4.2 屋面细部设计
        6.4.3 楼板细部设计
        6.4.4 底板细部设计
        6.4.5 窗细部设计
    6.5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样板间测试与验证
        6.5.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
        6.5.2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
        6.5.3 新风热回收机组测试
        6.5.4 耗电量测试
        6.5.5 检测结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研究价值
    7.2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方法的构建
    7.3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混合语言编程以及Matcom在空调动态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央空调输配系统群智能扩散优化方法及应用[D]. 周颖.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某机场航站楼生物气溶胶空气传播控制策略研究[D]. 房斌.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长春某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D]. 李睿.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4]X公司轻卡底盘生产线仿真及其优化研究[D]. 田宇翔.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5]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 朱申琳.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兰州某儿童馆高大空间夏季气流组织设计及方法[D]. 韩晓菲.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开发设计[D]. 饶顺.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D]. 邹芳睿. 天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Matcom的混合语言编程及在空调动负荷计算软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