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萌生的假设概述

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萌生的假设概述

一、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发端假说的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喻方圆[1](2020)在《林木花芽分化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花芽分化是林木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之一,其状况直接影响种实的产量和质量。研究并揭示林木花芽分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调控林木花芽分化,是保障林木种实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花芽分化包括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其过程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因主要有植物激素和树体营养等。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和生长素等,其中赤霉素最为重要,赤霉素抑制大多数阔叶树种的花芽分化,但促进针叶树的花芽分化;树体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矿质养分等,其中以碳水化合物最为重要,碳水化合物充足有利于花芽分化。影响花芽分化的外因包括水分、温度和光照等。通常认为,适度的干旱和充足的光照能促进林木的花芽分化;温度对林木花芽分化的影响也很显着,但不同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与花芽分化相关的假说包括碳氮比学说和激素平衡等。目前,花芽分化的分子调控已经取得多项进展,包括成花基因(FT)、抑花基因(TFL1)在内的众多基因的作用机制。掌握林木花芽分化规律及调控机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花期、花量调控,提高林木结实数量和质量。本文综述近年来在花芽分化的解剖学观察、花芽分化期、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素、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花芽分化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建红,李广,车少臣,任桂芳,任斌斌,仇兰芬,仲丽[2](2020)在《北京地区银杏雌株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变化及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的确定》文中指出银杏是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植物。银杏雌株大量结实造成的树势衰弱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其在城市中的应用,银杏结实的大小年问题也严重影响到银杏果的产量和质量,调控银杏雌株的开花结实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应用ELISA法和HPLC法测定了银杏花芽期间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叶部喷施GA3法确定了花芽分化发端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银杏雌株花芽分化期间,全芽中6-BA、IBA、GA3、GA4、GA7、KT和ZT这7种内源激素的含量为4~75 ng/g,且均在6月2日出现最高或次高峰;在心芽中除IAA外,ZA、KT、6-BA、ABA、GA3、GA7和ZR这7种内源激素含量多在500 ng/g以上,GA3含量于6月4日最高达4 130 ng/g,ZA、ZR和ABA的含量在5月29日—6月4日呈现低谷;果枝心芽中6-BA、GA3和GA7的含量在5月29日—6月4日呈现高峰。内源激素在银杏雌株芽中的分布呈现从外围向中心浓度急剧增高的趋势。叶片喷施GA3试验确定北京地区6月2—10日为银杏雌株的花芽分化发端时间。研究结果为调控银杏雌株的花芽分化提供了调控截止时间和调控药剂参考。

黄运鹏[3](2020)在《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越南青柚是从越南引进的柚类品种,原产地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特性,但目前对广西引种的越南青柚的开花坐果习性尚未清楚,难以指导栽培和产期调节利用。为了解越南青柚在广西的成花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探究越南青柚反季节开花的可行性,为越南青柚类引种栽培和反季节开花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三年生越南青柚为试材,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丰和进农业基地进行越南青柚促花试验研究。共设A(环剥)、B(环割)、C(多效唑2g)、D(多效唑3g)、E(多效唑4g)、F(环剥+多效唑2g)、G(环剥+多效唑3g)、(H环剥+多效唑4g)、I(环割+多效唑2g)、J(环割+多效唑3g)、K(环割+多效唑4g)、L(无处理)等12个促花处理,观测果园温湿度、不同处理的结果母枝粗度、成花、坐果、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叶片营养元素等,分析不同因素对成花坐果的影响和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2个处理中环剥、3g多效唑、环剥+2g多效唑和环剥+3g多效唑的结果母枝平均粗度分别为6.767mm、5.18mm、6.46mm和6.04mm,这4个处理均显着高于对照3.56mm,环剥处理的结果母枝平均粗度最大。2.不同处理成花效果不同。12个处理中环割+4g多效唑处理和对照的成花株率为0,其余处理都可使越南青柚成花,其中环剥和环剥+2g多效唑的开花株率均为100%,极显着高于对照。3.各处理前后的GA3含量均显着降低,其中2g多效唑处理的GA3下降幅度最显着,从123.05ng/g FW降低到10.13ng/g FW,;说明施用多效唑、环剥等促花能一定程度抑制GA3合成,促进成花。4.环割处理的ABA含量在成花过程中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余处理的ABA含量呈上升趋势。各处理AB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环剥+4g多效唑处理的ABA含量最高,为25.92ng/g FW。5.不同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环剥+2g多效唑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6.21mg/g,显着高于对照的7.7 mg/g。环割处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环剥处理,但两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6.不同处理均可使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其中,3g多效唑处理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959.09mg/100g,显着高于对照的514.25mg/100g。环剥的总氨基酸含量为872.25mg/100g,显着高于环割的总氨基酸含量686.79mg/100g。7.不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了2g多效唑处理,其余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3g多效唑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4.74%,显着高于对照的3.87%。8.在12个促花处理中,环剥+2g多效唑处理的磷(P)、锌(Zn)、钾(K)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5.41 mg/g、0.0123mg/g和0.0053mg/g,显着高于对照;2g多效唑处理的铁(Fe)含量最高,为0.189mg/g,显着高于对照。越南青柚叶片中一定量的P、Zn、K、Fe有利于促进成花。综合本研究结果,环剥+2g多效唑处理对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效果最佳,其原理是环剥和多效唑处理能抑制GA3合成,使ABA含量提高,ABA/GA3值增加,同时,可增加叶片K、Zn、P、Fe、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为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提供能量和成花激素,有利于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

张国锋[4](2015)在《"抑花一号"在杨柳飞絮控制方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杨树和柳树是中国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也是中国北方发叶最早、落叶最晚的阔叶乔木树种,其树体高大、遮荫面积大和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鲜明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然而,杨柳树在开花结实季节,雄株会飞散花粉,雌株会产生飞絮,不仅一定程度地污染了城市生态环境,而且一定程度地危及城市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和市民身体健康,限制了杨柳树在城市绿化中的继续推广应用。因此,解决杨柳树散粉和飞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成本较低、环境污染无或极低的控制杨柳树散粉和飞絮的药剂,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药剂进行了应用和安全性评价等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抑花一号”可有效地抑制毛白杨和绦柳等杨柳树雌雄株花芽的分化,从而可以控制这些植物飞散花粉和产生飞絮。2.确定“抑花一号”注射时间、注射浓度、注射剂量,以及毛白杨和绦柳大小对毛白杨和绦柳飞絮防治效果均有一定影响作用,其中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是影响毛白杨和绦柳飞絮防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3.毛白杨和绦柳分别在注射推荐用药剂量后没有出现生长不良症状,同时由于毛白杨和绦柳在注射“抑花一号”后将生殖生长所需的营养用于营养生长,促进了毛白杨和绦柳的生长势,因此“抑花一号”对杨柳树无药害。4.确定了“抑花一号”对月季、玉簪、大花萱草、草坪草、连翘、榆叶梅、棣棠、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等植物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对月季、玉簪和大花萱草的花芽分化也无不良影响,但可影响到连翘、榆叶梅和棣棠花芽的正常分化,减少这些植物第二年的开花量。5.通过试验,比较了注射法和喷雾法防治杨柳飞絮的优缺点,确定注射法较喷雾法更适合于杨柳树飞絮的防治。

孙颖[5](2014)在《油桐花芽分化调控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研究》文中认为油桐(Vernicia fordii)是我国特有的亚热带地区代表性经济树种,也是重要的工业油料和新兴生物能源树种,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适于木本油料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本文以具有独特早花性状的对年桐为研究材料,对油桐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进行研究,不仅可为油桐花期调控和开花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还将为油桐的分子育种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本研究首先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处于不同花芽分化期(8月和10月)的花芽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发掘出大量与花芽分化相关的基因信息。随后通过代谢途径分析对花芽的蔗糖、淀粉代谢和氮素代谢途径进行了解析,对油桐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与利用、运输与分配有了初步了解。最后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对FLC、LFY和SOC1基因进行了基因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桐花芽分化末期转录组数据的序列组装、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对5.8Graw reads原始数据进行去冗余分析后,获得5.4G clean reads。对clean reads进行组装拼接后获得106,507条contig序列和59,270条unigene序列。Contig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200bp-3,000bp之间,其中200bp-1,200bp的contig序列数量最多,占总contig序列数量的93.54%,而unigene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300bp-3,000bp范围内,其中300bp-1,600bp的unigene序列数量最多,占总unigene序列数量的88.64%。共有44,579条unigene序列获得了基因功能注释,其中NR注释42,655条,Swiss-Prot注释25,052条,KEGG注释23,070条,COG注释14,413条。COG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序列可划分为25类,GO功能注释的unigene序列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和62个亚类。通过KEGG数据库的代谢途径富集性分析,所有非冗余unigene序列可归类于128个代谢通路。将所有非冗余unigene序列与拟南芥开花相关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后,从中发掘出96个与油桐开花相关的基因。2、油桐2个不同花芽分化期(8月、10月)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对油桐2个不同花芽分化期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筛选出24,56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4,182个,下调基因10,384个。通过GO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分别将差异表达unigene归类于55个GO类别和128个代谢途径。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一系列油桐花芽分化相关基因,在自主调控途径、赤霉素调控途径、春化调控途径及光周期途径中,大部分基因上调表达。通过蔗糖与淀粉代谢途径、氮素代谢途径等基础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同时结合花芽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油桐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积累与利用、运输与分配的情况进行了阐述。3、油桐FLC、LFY和SOC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油桐FLC、LFY和SOC1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分别为916bp、1,370bp和1,036bp。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油桐FLC、LFY和SOC1的蛋白质序列与其它植物的FLC、LFY、SOC1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这表明我们克隆出的基因确实是油桐的FLC、LFY和SOC1基因。系统演化分析发现,油桐LFY和SOC1基因与麻风树的LFY和SOC1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而油桐FLC基因与白桦的FLC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油桐LFY、FLC和SOC1基因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及叶芽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模式具有明显差异。LFY基因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先下调再上调表达,FLC基因则是先上调再下调表达,其表达量从分化前期到分化中期迅速增加,之后基因表达量下调。SOC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LFY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FLC基因在油桐叶芽中的表达量高于花芽,而LFY和SOC1基因的表达模式与之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油桐成花除了受自主途径、赤霉素途径、春化途径和光周期途径调控之外,还受淀粉、糖、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成花途径整合基因LFY、FLC和SOC1的克隆及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初步阐述了油桐花芽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油桐的花期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付崇毅[6](2013)在《日光温室柑橘诱导成花及落果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 Raf.)砧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Shatangju”)和枳砧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 “Nanfeng”)为试材,探索了日光温室柑橘生长发育特性、低温诱导柑橘成花效应及生理响应、柑橘幼果脱落的生理机理,为日光温室柑橘栽培生产及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日光温室条件下,柑橘春梢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均显着低于夏梢和秋梢。有叶果坐果率显着高于无叶果。2.低温诱导柑橘茎段成花处理中,10/5℃(昼12h/夜12h)处理下柑橘离体茎段成花率最高,4℃(恒温24h)处理茎段没有形成花芽。15/10℃(昼12h/夜12h)处理下,诱导成花的同时也促进了茎段萌芽,随着萌芽率的升高,成花率下降。日光温室条件下,整个冬季砂糖橘和南丰秋梢成花率呈升高趋势,表现为2月平均成花率>1月>12月。有叶花/无叶花比值与<5℃低温累积小时数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5℃~20℃低温累积小时数达到1309h时砂糖橘对应的成花率趋于稳定为40.51%,5℃~20℃低温累积小时数达到1456h时南丰对应的成花率趋于稳定为39.22%。低温对柑橘成花的诱导效应存在品种间差异。3.4℃处理柑橘茎段C/N值逐渐降低,主要是由全碳含量降低引起的。日光温室条件下和不同低温诱导成花过程中,柑橘枝条C/N值变化和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对成花表现出积极响应。低温诱导下,柑橘枝条ZRs含量与成花相关,高水平含量的ZRs有利于柑橘成花。柑橘枝条的ZRs/GA、ABA/GA、(ABA+ZRs)/(IAA+GA)与成花率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4.谢花后60d内是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其中以谢花后20d40d落果最为严重,50d后落果量显着减少,60d后趋于结束。谢花后20d40d的生理落果期间,柑橘幼果的蔗糖代谢以转化分解为主,且以AI作用为主,果实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且相邻叶片的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降低,导致蔗糖含量减少;在氮代谢方面,果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偏低限制了硝态氮的还原同化,导致果实氨基态氮含量偏低,同时相邻叶片内GS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氮代谢活动受到限制;激素代谢方面,落果期间多胺分解代谢增强,ABA含量出现积累。说明果实和叶片内的糖代谢(尤其是蔗糖和淀粉)、氮代谢以及果实的多胺代谢和ABA含量的变化,对幼果脱落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花后20d40d落果期间,无叶果落果率显着高于有叶果。其原因是无叶果相邻叶片蔗糖合成受到影响,往果实运输的蔗糖减少,淀粉含量显着低于有叶果。而有叶果相邻叶片蔗糖合成能力逐渐增强,光合同化产物(蔗糖)由源(叶片)到库(幼果)运输量增多,进一步转化为淀粉贮藏起来,促进了坐果。同时无叶果幼果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有叶果,多胺分解代谢更强,ABA含量积累量更大,加剧了幼果的脱落。5.施用有机肥和硫磺粉均能明显降低土壤pH值,混合施肥中随施硫量的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施用有机肥、硫磺粉后南丰蜜橘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当施硫量不超过100mg/kg时,柑橘的枝粗和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可有效缓解叶片失绿黄化问题,同时可促进柑橘幼果淀粉的积累,有利于坐果。

张鲲[7](2011)在《蜻蜓凤梨EIN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凤梨是一类品种繁多的着名热带花卉,由于其营养期较长,且花期不定,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早在上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乙烯及其替代物可以催化凤梨科(Bromeliaceae)植物开花,有些品种催花率甚至达到100%。蜻蜒凤梨属于凤梨科珊瑚凤梨属(Aechmea),是着名的热带观赏植物之一,生产中也用乙烯及其类似物调控花期。为了研究乙烯催化凤梨科植物开花的机理,本实验室构建了SSH差减杂交文库,以期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对文库进行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时发现一个编号B124的片段有明显差异,经过比对和分析后发现其在乙烯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RACE技术获取该基因的cDNA全长,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取其核心启动子区及调控系列,通过不同处理、不同生长时期的蜻蜒凤梨植株的半定量RT-PCR和Northern杂交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并对该基因做了生物信息学上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构建好的凤梨乙烯催花的SSH文库中筛选出了一个差异片段,并推测其在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利用RACE技术获取该基因的cDNA全长。3、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该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前约800bp的序列,并预测了核心启动子区以及调控元件区以及一个可能的存在于5’非翻译区(5’UTR)上的内含子。4、利用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乙烯处理后不同时间的蜻蜒凤梨植株内进行表达水平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乙烯处理后的表达量是增强的。在对蜻蜒凤梨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中,发现该基因活性最高的组织在叶片中,和催花的效应部位是一致的。5、通过Northern杂交进行表达水平分析,发现不同生理年龄的蜻蜒凤梨能否催花与EIN3基因的表达量成正相关。6、生物信息学分析EIN3基因核酸和蛋白序列结果为:核酸正义链上起始与终止密码子间有1893bp。翻译后的蛋白氨基酸数目为630,分子量为70870.3Da,半衰期30 h,不稳定,定位于核中,为非分泌型蛋白,存在核输入信号。初步预测为核蛋白,没有信号肽。其功能是与靶DNA结合,调控转录,与理论结果相符。

郜爱玲,李建安,刘儒,何志祥,孙颖[8](2010)在《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花芽分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发生过程,是植物体内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了解植物花芽分化的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进行花期调控,缩短果树童期,加速植物的育种进程,实现植物的遗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花芽分化与环境因素、植物激素的关系,与激素有关的花芽分化机理假说及花芽分化的分子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易籽林[9](2010)在《Ca2+和CaM在乙烯诱导的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孕育及发端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Ca是植物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者,是细胞内信息传递物质,被称为“第二信使”。有研究者对钙在植物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展开了研究,认为钙信使系统在植物的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及开花调控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Ca2+和CaM是否参与花芽分化还存在争议;乙烯能诱导菠萝等凤梨科植物开花,但乙烯的催花机理还不是很明确,内源乙烯激活营养分生组织向花原基分化的途径尚不清楚。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研究以紫花擎天凤梨为试材,在乙烯催花的基础上,使用Ca2+载体A23187,钙离子专一性螯合剂EGTA.钙调素(CaM)拮抗剂W-7和TFP进行处理,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各处理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处理的样品中的生长素(IAA)、赤霉酸(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及CaM的含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a含量;利用同源克隆得到CaM基因,结合Northern印迹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分析不同时期CaM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通过分析对比在花芽分化前后Ca和CaM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探讨Ca2+-CaM是否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其作用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观察,发现乙烯处理紫花擎天凤梨,在1-8d为花芽孕育期,在第9d后茎尖下部明显伸长,花芽发端;14d后花原基开始分化;30d后初步形成花芽。用Ca2+载体A23187处理使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分化提前,分化时间缩短;Ca2+专一性螯合剂EGTA、钙调素(CaM)拮抗剂W-7和TFP处理均可延缓或抑制乙烯诱导的花芽分化。说明Ca2+和CaM可能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花芽分化过程,调节了花芽分化进程。(2)本试验研究发现内源激素水平与花芽分化进程密切相关。所有处理,在花芽生理分化阶段ZR、IAA含量逐渐增加,在花芽形态分化阶段ZR、IAA含量较高。紫花擎天凤梨花芽生理分化阶段ABA含量较低,而花芽形态分化期ABA含量较高;GA3在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孕育期处于低水平,在花芽发端期出现波峰,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期GA3含量开始下降;ZR+ABA/GA3、ZR+IAA/GA3的平衡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在乙烯诱导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a2+载体A23187、Ca2+专一性螯合剂EGTA、钙调素(CaM)拮抗剂W-7和TFP处理均显着影响乙烯诱导的花芽分化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峰值,及其出现的时间。推测Ca2+-CaM信号系统可能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或者与其协同作用,最终来实现对乙烯诱导花芽分化的调控作用。(3)本试验发现紫花擎天凤梨花芽中Ca和CaM在花芽孕育期积累,在花芽发端期降低。A23187处理可显着提高总Ca和CaM的含量,提早CaM峰值出现,促进花芽分化,而EGTA、TFP、W-7处理可显着降低Ca和CaM的含量,延缓花芽分化。这也都充分说明成花的启动过程需要Ca2+和CaM参与。(4)克隆了紫花擎天凤梨中编码CaM基因的cDNA序列片段,长度为454 bp。(5)本试验通过运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对乙烯处理后CaM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导致紫花擎天凤梨的CaM基因表达量增加。在乙烯处理1d后CaM基因表达量开始增加,3d时表达量最大,而后第4d表达量下降。而纯水(对照)处理的CaM基因表达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没有出现表达增强的趋势。RT-PCR与正向Northern杂交检测结果吻合。在分子水平的研究直接证明了CaM基因参与了在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分化过程。以上试验从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证实了Ca2+-CaM参与了乙烯诱导的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分化过程。同时对不同处理伴随的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的研究,都为进一步探讨植物激素—Ca2+-CaM系统-花芽分化三者的相互作用及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郜爱玲[10](2010)在《油桐花芽分化对激素信号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油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成为经济林模式植物的潜力。本试验选用具有独特早花特性的对年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浓度水平的外源6-BA, ABA, GA处理,研究外源激素对油桐内源激素、主要营养物质和花芽分化的影响,从而了解油桐花芽分化对激素信号响应的生理生化机理,揭示花芽分化过程中激素与营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的花期调控和花果管理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6-BA, ABA能有效地提高油桐的花芽分化率。其中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处理B2(ABA 100mg/L)和A1(6-BA 25mg/L),花芽分化率达88.86%和86.83%,比对照提高了41.28%和39.26%;而处理A3(6-BA 100mg/L)、B3(ABA 200mg/L)对花芽分化影响效果不明显;喷施GA,则降低了花芽分化率,抑制作用较明显的是C3(GA 200mg/L)。经方差分析表明,除A3、B3外,各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着。2、在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前期,6-BA、ABA处理叶片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花芽形态分化后期,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GA处理的叶片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虽然变化趋势与前两种外源激素类似,但对其含量基本与对照相同或低于对照。说明外源激素处理,对总糖的调运和分配能力产生影响,调整了C/N的变化,从而对成花产生影响。3、可溶性蛋白在花芽分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花芽分化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的积累。GA处理明显的降低了蛋白质的含量,而6-BA和ABA处理对可溶性蛋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4、在花芽生理分化期,6-BA和ABA处理能明显降低植株体内IAA和GA的含量,提高ABA和ZR的含量。而GA处理则相反,能明显提高植株体内IAA和GA的含量,降低ABA和ZR的含量。总体上,在花芽分化期,内源GA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为所测四种激素中含量最低。在花芽生理分化期,IAA、GA、ABA和ZR含量都有一个上升高峰,在花芽形态分化中后期,IAA、GA波动下降,ABA和ZR则持续下降。在花芽生理分化期,IAA、GA、ABA和ZR含量同时上升,有利于维持ABA/IAA、ZR/GA的平衡,有助于促进花芽形态分化,提高花芽质量。5、6-BA和ABA处理对ZR/GA、ZR/IAA、ABA/IAA和ABA/GA比值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处理A1、A2(6-BA 50mg/L)、B2、B1(ABA 50mg/L)的效应大于ZR含量的提高是促进成花率增加和提高花芽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发端假说的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发端假说的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2)北京地区银杏雌株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变化及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材料获取及内源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1.3.1 ELISA法内源激素的提取。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源激素的提取。
    1.4 ELISA检测方法
    1.5 色谱条件
    1.6 花芽生理分化发端时间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7年银杏雌株内源激素含量
    2.2 2018年银杏雌株内源激素含量
    2.3 全芽与心芽内源激素含量比较
    2.4 银杏雌株的花芽生理分化发端时间
3 讨论
    3.1 植物花芽发端时间
    3.2 GA对植物花芽分化的影响
    3.3 银杏花芽生理分化期间芽中内源激素的分布
    3.4 内源激素含量与银杏花芽分化间的关系

(3)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柑橘成花坐果、产期调节研究进展
    1.2 成花影响因素
        1.2.1 外界因素对成花的影响
        1.2.2 内源激素对成花的影响
        1.2.3 果树成花机理假说
        1.2.3.1 激素平衡假说
        1.2.3.2 激素信号调节假说
        1.2.3.3 碳氮比假说
    1.3 果树促花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果树反季节成花坐果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树冠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2.2.2 促花试验方法
        2.2.3 采样方法
        2.2.4 物候期观察记录
        2.2.5 成花和坐果情况观察计算
        2.2.6 叶片蛋白质含量测定
        2.2.7 叶片N元素
        2.2.8 叶片微量元素测定
        2.2.9 叶片GA_3、ABA测定
        2.2.10 叶片可溶性糖测定
        2.2.11 叶片淀粉测定
        2.2.12 叶片氨基酸测定
        2.2.1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生长开花结果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秋梢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开花期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坐果率的影响
    3.2 越南青柚反季节成花适宜树冠温度和湿度
    3.3 不同处理ABA和GA_3含量比较分析
        3.3.1 不同处理与赤霉素(GA_3)含量变化分析
        3.3.2 不同处理与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分析
        3.3.3 叶片ABA/GA_3与成花的相关性
    3.4 不同处理与碳、氮代谢关系
        3.4.1 不同处理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3.4.2 不同处理与全氮含量变化
        3.4.3 不同处理与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变化
        3.4.4 不同处理与碳氮比相关性分析
    3.5 不同处理与氨基酸含量变化相关性
    3.6 不同处理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结果母枝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开花期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成花和坐果率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6 不同处理对碳氮比的影响
    4.7 不同处理对氨基酸的影响
    4.8 不同处理对叶片营养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抑花一号"在杨柳飞絮控制方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杨、柳属植物种质资源与分布
        1.2.1 杨树
        1.2.2 柳树
    1.3 杨柳属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
    1.4 杨柳飞絮防治的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植物成花机理
        1.5.1.1 自主途径
        1.5.1.2 春花促进途径
        1.5.1.3 光周期促进途径
        1.5.1.4 GA促进途径
        1.5.1.5 开花抑制途径
        1.5.2 高位嫁接技术研究进展
        1.5.3 化学药剂疏花疏果研究进展
        1.5.4 基因工程技术抑制植物开花研究进展
        1.5.5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开花结实研究进展
        1.5.5.1 细胞分裂素
        1.5.5.2 生长素
        1.5.5.3 赤霉素
        1.5.5.4 乙烯
        1.5.5.5 脱落酸
        1.5.5.6 激素调节花芽分化的可能机制
2 “抑花一号”对杨树应用研究
    2.1 毛白杨
        2.1.1 材料和方法
        2.1.1.1 试验时间、地点
        2.1.1.2 材料
        2.1.1.3 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毛白杨雌株对照
        2.1.2.2 注射“抑花一号”剂量、时间和浓度与毛白杨飞絮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
        2.1.2.3 “抑花一号”注射浓度、剂量和时间与毛白杨飞絮防治效果
        2.1.2.4 “抑花一号”浓度与毛白杨飞絮防治效果
        2.1.2.5 “抑花一号”注射时间与毛白杨飞絮防治效果
        2.1.2.6 “抑花一号”注射剂量与毛白杨飞絮防治效果
3 “抑花一号”对柳树应用研究
    3.1 柳树
        3.1.1 材料和方法
        3.1.1.1 试验时间、地点
        3.1.1.2 材料
        3.1.1.3 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绦柳对照
        3.1.2.2 注射“抑花一号”剂量、时间和浓度与绦柳飞絮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
        3.1.2.3 “抑花一号”注射浓度、剂量和时间与绦柳飞絮防治效果
        3.1.2.4 “抑花一号”浓度与绦柳飞絮防治效果
        3.1.2.5“抑花一号”注射时间与绦柳飞絮防治效果
        3.1.2.6 “抑花一号”注射剂量与绦柳飞絮防治效果
4 “抑花一号”喷雾法对杨柳树的防治效果
    4.1 喷雾法对杨树和柳树的防治效果
        4.1.1 材料和方法
        4.1.1.1 试验时间、地点
        4.1.1.2 材料
        4.1.1.3 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毛白杨雌株防治效果
        4.1.2.2 绦柳雌株防治效果
5 药剂在树体内的扩散速度及范围
    5.1 毛白杨
        5.1.1 材料和方法
        5.1.2 结果
    5.2 绦柳
        5.2.1 材料和方法
        5.2.2 结果
6 “抑花一号”的药害试验
    6.1 毛白杨和绦柳药害试验
        6.1.1 材料和方法
        6.1.2 结果
    6.2 其它植物
        6.2.1 材料和方法
        6.2.2 结果
7 结论和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5)油桐花芽分化调控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油桐相关研究
    1.3 植物成花相关研究
        1.3.1 植物成花研究的重要性
        1.3.2 植物花发育相关假说
    1.4 植物成花途径的分子调控机理
        1.4.1 春化途径
        1.4.2 GA途径
        1.4.3 光周期途径
        1.4.4 自主途径
    1.5 高等植物成花关键基因研究进展
        1.5.1 LFY基因研究进展
        1.5.2 FLC基因研究进展
        1.5.3 SOC1基因研究进展
    1.6 DNA测序技术在木本植物成花中的应用
        1.6.1 SAGE和MPSS技术
        1.6.2 Gene chip和Tiling array技术
        1.6.3 RNA-seq技术
    1.7 研究主要内容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1 研究目的
        1.8.2 研究意义
    1.9 课题来源
    1.10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油桐花芽分化末期的转录组分析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油桐花芽总RNA的提取
        2.2.2 转录组测序
        2.2.3 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测序总RNA质量检测
        2.3.2 测序原始数据统计
        2.3.3 功能注释与分类研究
        2.3.4 Unigene的COG分析
        2.3.5 代谢途径分析
        2.3.6 与开花相关基因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油桐2个不同花芽分化时期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测序文库构建
        3.2.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2.3 差异Unigene的GO和Pathway分析
        3.2.4 表达模式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油桐花芽分化中期转录组产量与质量
        3.3.2 功能注释与分类研究
        3.3.3 Unigene的差异分析
    3.4 讨论
        3.4.1 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变化
        3.4.2 成花的分子机理
    3.5 小结
第4章 油桐花芽分化期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氮素代谢基因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油桐花芽分化期淀粉与蔗糖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4.2.2 油桐花芽分化期氮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4.2.3 花芽分化过程中含碳化合物含量变化
        4.2.4 花芽分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油桐FLC、LFY、SOC1基因的克隆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5.1.4 序列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油桐FLC、LFY、SOC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
        5.2.2 油桐FLC、LFY、SOC1基因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
        5.2.3 油桐FLC、LFY、SOC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主要结论
        6.1.2 油桐花芽分化调控的基因网络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药品
附录B 主要实验设备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日光温室柑橘诱导成花及落果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柑橘设施栽培研究现状
        1.1.1 柑橘设施栽培现状
        1.1.2 柑橘设施栽培生理
    1.2 柑橘成花机理
        1.2.1 环境因素与柑橘成花的关系
        1.2.2 柑橘成花的生理生化基础
        1.2.3 柑橘成花的分子机理
    1.3 柑橘果实脱落机理
        1.3.1 果实脱落形态学研究
        1.3.2 果实脱落与碳水化合物关系
        1.3.3 果实脱落的激素调节作用
        1.3.4 果实脱落分子生物学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日光温室柑橘生物学特性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2010 年~2012 年日光温室内温湿度变化
        2.2.2 日光温室柑橘的主要物候期
        2.2.3 日光温室柑橘不同类型枝梢生长特性比较
        2.2.4 日光温室柑橘不同类型枝梢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比较
        2.2.5 日光温室南丰果实生长发育动态
        2.2.6 日光温室柑橘有叶花和无叶花的花粉活力、子房及坐果率比较
    2.3 小结
3 不同低温诱导柑橘成花效应及生理反应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3.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低温处理的温度 24 小时变化
        3.2.2 不同低温处理下柑橘离体茎段腋芽成花统计
        3.2.3 低温与成花率、萌芽率间的回归分析
        3.2.4 不同低温处理对柑橘枝条全碳、全氮含量及 C/N 的影响
        3.2.5 不同低温处理对柑橘枝条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低温处理对柑橘枝条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7 不同低温处理对柑橘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2.8 不同低温处理对柑橘枝条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
    3.3 小结
        3.3.1 不同低温诱导柑橘成花效应
        3.3.2 低温诱导柑橘成花过程中生理反应
4 日光温室柑橘秋季和冬季成花能力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4.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试验期间露地和日光温室的气温变化以及露地低温小时数
        4.2.2 低温累积小时数与日光温室柑橘成花的关系
        4.2.3 低温与成花率间的回归分析
        4.2.4 日光温室条件下秋冬季节柑橘枝梢的全碳、全氮含量及 C/N 变化
        4.2.5 日光温室条件下秋冬季节柑橘枝梢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4.2.6 日光温室条件下秋冬季节柑橘枝梢的脯氨酸含量变化
        4.2.7 日光温室条件下秋冬季节柑橘枝梢的激素变化
        4.2.8 日光温室条件下秋冬季节柑橘枝梢的激素比值变化
    4.3 小结
        4.3.1 低温累积小时数对日光温室柑橘成花的影响
        4.3.2 日光温室冬季低温诱导柑橘成花的生理反应
5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间幼果生理特性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内容
        5.1.4 测定方法
        5.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日光温室柑橘谢花后两种结果枝幼果脱落率比较
        5.2.2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果实糖代谢
        5.2.3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叶片糖代谢
        5.2.4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果实氮代谢
        5.2.5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叶片氮代谢
        5.2.6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果实多胺代谢酶活性
        5.2.7 日光温室柑橘生理落果期果实激素含量变化
    5.3 小结
        5.3.1 日光温室柑橘谢花后幼果脱落统计
        5.3.2 日光温室柑橘谢花后幼果脱落期间生理反应
6 施有机肥和硫磺对日光温室南丰枝梢生长及幼果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处理
        6.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南丰蜜橘生长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2.2 施有机肥和硫磺对日光温室南丰蜜橘幼果的影响
    6.3 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日光温室柑橘有叶果和无叶果的坐果率差异表现
        7.1.2 低温诱导日光温室柑橘成花效应
        7.1.3 低温诱导柑橘成花的生理响应
        7.1.4 日光温室柑橘幼果脱落及生理反应
        7.1.5 施有机肥和硫磺对日光温室南丰枝梢生长及幼果生理的影响
    7.2 结论
        7.2.1 日光温室柑橘生物学特性
        7.2.2 低温诱导日光温室柑橘成花效应及生理响应
        7.2.3 日光温室柑橘幼果脱落及生理反应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蜻蜓凤梨EIN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乙烯以及替代物
        1.1.1 乙烯
        1.1.2 乙烯的替代物
    1.2 观赏凤梨
    1.3 开花
        1.3.1 自然开花
        1.3.2 激素诱导的花芽分化
        1.3.2.1 激素平衡控制花芽分化假说
        1.3.2.2 激素调控成花基因表达假说
        1.3.2.3 激素调控营养转向假说
        1.3.2.4 激素信号调节花芽分化假说
        1.3.3 凤梨科植物乙烯诱导开花
        1.3.4 乙烯催化开花的机理
    1.4 植物EIN3/EILs基因家族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反向Northern点杂交
        2.2.1.2 cDNA的合成
        2.2.1.3 荧光标记cDNA探针的制备
        2.2.1.4 克隆斑点印迹膜的制备
        2.2.1.5 杂交
        2.2.1.6 杂交结果的检测
        2.2.2 RACE
        2.2.2.1 总RNA的提取及mRNA纯化
        2.2.2.2 模板的合成
        2.2.2.3 mRNA3'和5'端片段的获得
        2.2.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2.2.2.5 连接转化
        2.2.2.6 阳性菌落的PCR鉴定
        2.2.2.7 重组子质粒酶切鉴定
        2.2.2.8 测序
        2.2.3 cDNA全长的PCR扩增
        2.2.3.1 PCR扩增全长
        2.2.3.2 T/A克隆与测序
        2.2.4 染色体步移
        2.2.4.1 DNA的提取
        2.2.4.2 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获取启动子及调控元件
        2.2.4.3 T/A克隆与测序
        2.2.5 半定量RT-PCR
        2.2.5.1 总RNA的提取
        2.2.5.2 反转录cDNA
        2.2.5.3 PCR
        2.2.6 Northern印记杂交
        2.2.6.1 探针的合成
        2.2.6.2 杂交膜的制备
        2.2.6.3 杂交
        2.2.6.4 杂交结果检测
        2.2.7 基因与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7.1 核酸分析部分
        2.2.7.2 蛋白分析部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片段获得、分析与初步验证
        3.1.1 片段获得与分析
        3.1.2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
    3.2 RACE
        3.2.1 引物设计
        3.2.2 总RNA的提取(CTAB法)
        3.2.3 5,RACE和3,RACE
    3.3 染色体步移
    3.4 半定量RT-PCR
        3.4.1 目的片段的测序
        3.4.2 RT-PCR电泳检测结果
    3.5 Northern印迹杂交
    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3.6.1 EIN3基因、核心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元件
        3.6.2 核酸序列比对
        3.6.3 开放阅读框(ORF)
        3.6.4 蛋白质序列比对
        3.6.4.1 BLAST-P序列比对
        3.6.4.2 与其他物种EIN3/EIL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3.6.5 凤梨EIN3基因与其他植物EIN3/EILs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
        3.6.6 理化性质分析
        3.6.7 蛋白质疏水性分析
        3.6.8 分泌蛋白预测
        3.6.9 核定位蛋白
        3.6.10 亚细胞定位
        3.6.11 结构域与功能域分析
        3.6.12 三级结构预测
        3.6.12.1 EIN3基因及EIN3结构域的3D结构预测
        3.6.12.2 EIN3结构域分析
        3.6.13 功能预测
4 讨论
    4.1 确定目的基因
    4.2 获得基因全长
    4.3 获得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以及调控元件
    4.4 基因表达分析
    4.5 生物信息学分析
    4.6 EIN3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因子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1 光 照
    1.2 温 度
    1.3 矿质营养和水分
2 植物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2.1 赤霉素 (GAs)
    2.2 生长素 (IAA)
    2.3 脱落酸 (ABA)
    2.4 细胞分裂素 (CTK)
    2.5 乙烯 (Eth)
3 与激素有关的花芽分化机理假说
    3.1 激素平衡假说
    3.2 激素信号调节假说
4 花芽分化的分子机理
5 展望与问题

(9)Ca2+和CaM在乙烯诱导的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孕育及发端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钙在植物细胞中的研究
        1.1.1 钙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1.1.2 钙作为植物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的作用
    1.2 钙调素的研究
        1.2.1 植物钙调素的结构及其作用原理
        1.2.2 植物钙调素的生理功能
        1.2.3 CaM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及基因表达
        1.2.3.1 CaM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1.2.3.2 在植物中CaM基因的表达
    1.3 Ca~(2+)-CaM信号系统与乙烯的关系
    1.4 Ca~(2+)-CaM信号系统与花芽分化
        1.4.1 外源Ca~(2+)浓度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4.2 Ca~(2+)-CaM与花芽分化
    1.5 乙烯催花的研究
    1.6 花芽分化的研究概况
        1.6.1 花芽孕育、发端及花芽分化的概念
        1.6.2 激素调控花芽分化的假说
        1.6.2.1 激素平衡控制花芽分化假说
        1.6.2.2 激素调控成花基因表达假说
        1.6.2.3 激素调控营养转向假说
        1.6.2.4 激素信号调节花芽分化假说
        1.6.3 植物激素与花芽分化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紫花擎天凤梨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1 实验材料
        2.1.1.2 实验仪器
        2.1.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紫花擎天凤梨的药剂处理
        2.2.2 石蜡切片与显微观察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处理激素含量变化情况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1 实验材料
        3.1.1.2 实验仪器
        3.1.1.3 实验标样及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2.1 紫花擎天凤梨的药剂处理
        3.1.2.2 试验处理设置
        3.1.2.3 植物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玉米素含量
        3.2.2 生长素含量
        3.2.3 脱落酸含量
        3.2.4 赤霉酸含量
        3.2.5 内源激素的平衡状况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芽分化过程中Ca和CaM含量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1 实验材料
        4.1.1.2 实验仪器
        4.1.1.3 实验标样及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1.2.1 紫花擎天凤梨的药剂处理方法
        4.1.2.2 Ca测定方法
        4.1.2.3 CaM的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处理不同花芽中Ca含量的变化动态
        4.2.2 各处理不同花芽中CaM含量的变化动态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aM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及处理方法
        5.1.2 菌株和载体
        5.1.3 培养基
        5.1.4 试剂盒和主要试剂
    5.2 总RNA的提取(CTAB法)
    5.3 cDNA模板的合成
    5.4 PCR反应
        5.4.1 内参选择与RT-PCR引物设计
        5.4.2 PCR反应
        5.4.3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5.4.4 连接转化
        5.4.5 菌落PCR并测序
    5.5 CaM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
    5.6 正向Northern印迹杂交
        5.6.1 探针的制备
        5.6.2 杂交膜的制备
        5.6.3 杂交
        5.6.4 杂交结果的检测
    5.7 结果与分析
        5.7.1 RNA质量检测
        5.7.2 紫花擎天凤梨钙调素基因序列克隆与分析
        5.7.3 RT-PCR分析
        5.7.4 正向Northern印迹杂交
    5.8 讨论
    5.9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推测
    6.2 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表
附录1:实验仪器
附录2:实验药剂
致谢

(10)油桐花芽分化对激素信号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绪言
    1.1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学说
        1.1.1 C/N比理论
        1.1.2 开花素假说
        1.1.3 激素平衡控制花芽分化假说
        1.1.4 激素调控营养转向假说
        1.1.5 激素信号调节花芽分化假说
        1.1.6 多因子控制模型
    1.2 植物激素与花芽分化
        1.2.1 赤霉素
        1.2.2 细胞分裂素
        1.2.3 生长素
        1.2.4 脱落酸
        1.2.5 乙烯
    1.3 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激素信号对油桐花芽分化影响的营养基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实验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对油桐花芽分化率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3 激素信号对油桐花芽分化影响的激素基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仪器设备
        3.1.4 实验试剂
        3.1.5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GA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IAA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ZR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油桐叶片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4 结论与创新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试剂
附录B 主要实验设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发端假说的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林木花芽分化研究进展[J]. 陈晨,喻方圆. 林业科学, 2020(09)
  • [2]北京地区银杏雌株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变化及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的确定[J]. 王建红,李广,车少臣,任桂芳,任斌斌,仇兰芬,仲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3)
  • [3]越南青柚反季节促花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研究[D]. 黄运鹏. 广西大学, 2020(02)
  • [4]"抑花一号"在杨柳飞絮控制方面研究[D]. 张国锋. 北京林业大学, 2015(04)
  • [5]油桐花芽分化调控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 孙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1)
  • [6]日光温室柑橘诱导成花及落果机理研究[D]. 付崇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09)
  • [7]蜻蜓凤梨EIN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D]. 张鲲. 海南大学, 2011(12)
  • [8]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J]. 郜爱玲,李建安,刘儒,何志祥,孙颖. 经济林研究, 2010(02)
  • [9]Ca2+和CaM在乙烯诱导的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孕育及发端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 易籽林. 海南大学, 2010(01)
  • [10]油桐花芽分化对激素信号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D]. 郜爱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激素信号调节果树花芽萌生的假设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