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大型水库-松桃水库旱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热带大型水库-松桃水库旱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一、大型热带水库-松涛水库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谭琳[1](2020)在《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长、分布及季节动态的影响》文中指出拟柱孢藻(Raphidiopsis raciborskii)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p.)是热带亚热带水库常见的优势种类。水库铁供应的季节变化可能驱动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的季节演替。本文通过室内单培养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了铁供应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长、分布和季节动态的影响。室内实验中,以拉氏拟柱孢藻藻株(N8)和角星鼓藻藻株(FACHB-1449)为对象,比较了两株藻在8个铁浓度(0 mg/L-1.378 mg/L)下生长速率的差异。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广东省30座水库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分布的影响。基于典型热带水库-大沙河水库的周年观测数据,分析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物量和优势度季节动态的影响。结合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阐述铁对两种藻生长作用的差异,以及铁对自然水体中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分布和季节动态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室内实验中,拉氏拟柱孢藻(N8)比生长速率随铁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未添加铁的实验组比生长速率为0.03±0.01 d-1,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7±0.01 d-1,出现在铁浓度为0.689 mg/L的实验组,8个铁浓度实验组中均检测出铁载体;所有实验组的角星鼓藻藻株(FACHB-1449)均生长较好,未添加铁的实验组比生长速率为0.19±0.01d-1,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3±0.01 d-1,出现在铁浓度为0.0172 mg/L的实验组,所有实验组均未检测出铁载体。2.调查期间30座水库表层水体总铁浓度范围在0.04 mg/L-1.16 mg/L之间,溶解性铁浓度范围在0.005 mg/L-0.107 mg/L之间,枯水期表层水体总铁浓度和溶解性铁浓度显着高于丰水期。铁对角星鼓藻和拟柱孢藻的分布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和透明度是解释拟柱孢藻分布的最重要因子,检出拟柱孢藻的水体通常透明度小于0.78 m,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小于0.47 mg/L。当溶解性铁浓度大于0.015 mg/L时,拟柱孢藻占绝对优势(优势度大于80%)。温度是解释角星鼓藻分布的重要因子,角星鼓藻主要出现在水温大于28℃的水体中,溶解性铁浓度对其分布的影响不显着。3.大沙河水库季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季节动态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和溶解性铁浓度是影响拟柱孢藻季节动态的主要因子,溶解性铁浓度与拟柱孢藻生物量和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性无机氮浓度与拟柱孢藻生物量和优势度呈负相关;影响角星鼓藻季节动态的主要因子是溶解性无机氮浓度,溶解性无机氮浓度与角星鼓藻生物量和优势度呈负相关,溶解性铁浓度与角星鼓藻季节动态无显着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拉氏拟柱孢藻的铁需求显着高于角星鼓藻,低铁浓度条件下拉氏拟柱孢藻的生长更易受到限制;水库中溶解性铁的供应对拟柱孢藻的分布、生物量和优势度动态有重要影响,而对角星鼓藻的分布、生物量和优势度动态影响不明显;在自然水体中,与角星鼓藻的种类相比,拟柱孢藻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更易受到铁的限制。

王莲[2](2020)在《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功能群时空演替规律及生态健康评价》文中认为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以人工湿地为核心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受内部“非天然”环境和净化工艺不同的影响,浮游生物生境的时空异质性较强。本课题在掌握水源生态净化系统内部环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基础上,探究浮游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及功能群响应特征,利用Q指数评价系统内生态健康并探讨其适用性。为水源生态净化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为浮游生物功能群及Q指数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浮游生物生境变化特征盐龙湖地处江苏盐城,夏季高温多雨,降雨量高达643.5 mm,冬季寒冷干燥,降雨量低至53.8 mm。受夏季集中强降雨影响,蟒蛇河水质较差,以Ⅳ类水为主,主要表现为:溶解氧含量低,平均浓度为3.28 mg/L;水体平均浊度高达59.11NTU;营养物质含量较高,TN、TP和NH4+-N平均浓度分别高达1.88 mg/L、0.19mg/L和0.88 mg/L,CODMn与BOD5平均浓度分别为6.10 mg/L和9.19 mg/L。总体上,出水水质除部分指标(TN、TP和BOD5)超标外,其他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Ⅲ类水标准。生态净化系统内部水环境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其中,水体DO、pH、浊度和SD存在显着空间差异(P<0.001),而水中WT、DO、EC、TP和NH4+-N的季节性差异最为显着(P<0.001)。2.浮游生物群落与功能群演替规律研究期间,水源生态净化系统中绿藻门和轮虫类物种最多,分别占总物种数45.84%和50.00%。全年占优势的FG功能群为:B、D、P、MP、X1、J和Lo;全年占优势的MBFG功能群为:GroupⅠ、GroupⅣ、GroupⅤ和GroupⅥ;全年占优势的浮游动物功能群为RF。冬季浮游生物优势功能群的群落结构单一且变化较小,夏秋季与之相反。水源生态净化系统内水质稳定性较低:一方面,总藻细胞密度(6.32×1052.94×106 ind/L)和Chl a平均含量(12.9642.55μg/L)呈升高的趋势,分别增至1.53×1063.00×106 ind/L和21.4655.88μg/L,水华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浮游植物多样性降低,浮游植物物种最多减少了7属;浮游动物群落相对稳定,出水浮游动物总密度比进水减少0.991.60 ind/L,仅夏季增长了3.12 ind/L。3.浮游生物功能群生境响应特征优势浮游生物功能群能够有效响应水源生态净化系统内水环境的时空变化,主要响应特征为:冬季,FG功能群(B和P)、MBFG功能群(GroupⅥ)和浮游动物功能群(RF)分别响应了水体DO含量高、pH增大和BOD5浓度超标的生境变化;春季,WT是影响B、GroupⅥ、SCC和SC的关键环境因子,W1和W2响应了有机物浓度升高的变化,GroupⅠ响应了水体浊度降低,透明度提高,水下光照增强的环境变化;夏季,Tc(颤藻属)、M(微囊藻属)和SCC响应了WT高和富营养化加剧的变化,GroupⅦ、SCF和RC对浊度变化敏感;秋季,B和GroupⅥ指示了pH升高的变化,MCC与RC分别对NO3--N和BOD5含量的升高作出响应,RF响应了WT降低的变化。冗余分析结果表明,MBFG的生境响应性优于FG,其中,影响绝对优势MBFG功能群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为WT、pH和BOD5。4.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水质评价结果及Q指数适用性分析综合三种水质评价结果可知,夏季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污染程度最高,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而秋季水质较优,生态状况良好,处于中营养状态。通过比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绝对优势FG功能群和Q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来看,水源生态净化系统的Q指数评价结果优于实际水质状况,并不适用于评价水源生态净化系统的水体状况。

张梵[3](2020)在《海南岛淡水硅藻的分类学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屿,全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淡水资源丰富,生境类型多样。本研究于2014年7月和2019年7月分别对中国海南岛境内的五指山、吊罗山、七仙岭、尖峰岭、蜈支洲岛、古银瀑布、松涛水库、尧龙水库、霸王岭、黎母山等地的硅藻标本进行了采集工作,生境包括:溪流、泉水、湖泊、水泡、河流、潮湿石壁、瀑布、水坑、水库、水潭等,共采集标本302号,制作标本封片600余张。采用光学显微镜(ZEISS Imager.A2)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S-4800)对封片中的硅藻植物进行分类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南岛硅藻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种类及数量较多。在海南岛的标本中,共鉴定出硅藻植物32科77属350个分类单位,对每个分类单位的生境信息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所有种类均附有光镜照片,部分种类附有扫描电镜照片。2.在海南岛共发现新种及拟定新种14个,分别为:海南齐氏藻Qinia hainanii Liu&Kociolek、中华齐氏藻Qinia sinica Liu&Kociolek、Brachysira subirawanae Kociolek&Liu sp.nov.、Sellaphora wangii Liu&Kociolek sp.nov.、Qinia sp.1、Oricymba sp.1、Gomphonema sp.1、Gomphonema sp.2、、Neidium sp.1、Pinnularia sp.1、Sellaphora sp.1、Sellaphora sp.2、Sellaphora sp.3、Stauroneis sp.1,中国新记录35属81种,其中吊罗山发现的新种最多,共11个分类单位。3.吊罗山发现的种类最多,共观察到227个分类单位;尖峰岭观察到178个分类单位;五指山观察到176个分类单位;黎母山观察到148个分类单位;霸王岭观察到118个分类单位;七仙岭观察到88个分类单位;古银瀑布观察到70个分类单位;石花水洞观察到36个分类单位;松涛水库观察到29个分类单位;尧龙水库观察到20个分类单位;蜈支洲岛观察到17个分类单位。部分种类分布范围窄,仅在某一区域或生境条件下被观察到,如Denticula elegans Kützing仅分布在蜈支洲岛;Eunotia monodon Ehrenberg仅分布在霸王岭。4.大多数种类分布在溪流,共观察到270个分类单位;河流和潮湿石壁次之,分别观察到179和168个分类单位;湖泊、水泡、泉水、瀑布、水库、水潭分布的种类较少。5.将海南岛的硅藻植物和已报道过的区系研究如西藏、新疆、若尔盖、大兴安岭等进行比较,在种类数量上,各区域研究差异较大,海南岛虽然不是观察到的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但仅在海南岛采集地观察到的硅藻植物有227个分类单位,海南岛淡水硅藻种类较丰富,同其他区域的种类组成差异显着,反映了一定的地理分布特征。

周静[4](2019)在《广东水源水库水质和水生态时空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州市流溪河水库、茂名市高州水库和湛江市鹤地水库是广东省重要的备用水源和饮用水源水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域污染负荷加重,近年来水库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高州水库和鹤地水库还曾发生过蓝藻水华,威胁供水安全。本研究选取了广东省的三座水源水库,并对2017年这三座水源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水生态时空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进而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素,采用Carlson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水库水质和水生态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识别各水库影响藻类水华暴发的关键环境因子,并对其面临的风险提出初步措施建议,为水源水库水环境保护及水华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流溪河水库总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1.20和0.03 mg/L,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27.4554.11,除丰水期初期入库河流外,均处于中营养状态以下,水质相对较好。在时空分布上,流溪河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丰水期初期>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空间变化表现为入库河流区浓度较高,过渡区和水库区较低;流溪河水库浮游植物在种类组成上呈现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然而随着时间变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丰水期种类相对较多,该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变化范围为0.26×106 cells/L1.52×107 cells/L。在时间上,流溪河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丰水期最高9.93×106 cells/L,其次为平水期1.53×106 cells/L,丰水期初期0.96×106 cells/L,枯水期最低为0.75×106cells/L,空间变化表现为入库河流吕田河和玉溪河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高于库区,水库有发生硅藻和蓝藻水华的可能。(2)高州水库总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0.58和0.03 mg/L,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30.5044.53,均处在中营养状态,水质相对较好;在时空变化上,高州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季节变化为丰水期较高,枯水期最低,空间变化表现为良徳库区低于石骨库区;高州水库浮游植物在种类组成上呈现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种类数在丰水期较高,主要是蓝藻种类数增加,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3.28×106 cells/L1.63×107 cells/L。在时间上,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丰水期最高8.36×107 cells/L,其次为平水期7.90×107 cells/L,丰水期初期5.20×107 cells/L,枯水期最低为4.94×107 cells/L,空间变化为良徳库区藻细胞密度低于石骨库区,水库有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3)鹤地水库总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1.87和0.09 mg/L,鹤地水库氮磷浓度在其他三个水库中最高,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35.8060.71,为中营养状态以上,水质较差。在时空变化上,鹤地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季节变化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初期>丰水期,空间变化表现为入库河流石角浓度最高。鹤地水库绿藻在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处于绝对的优势,鹤地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变化范围为3.11×106 cells/L3.37×108 cells/L。在时间上,鹤地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以丰水期最高为2.08×108 cells/L,其次为平水期1.58×108cells/L,枯水期初期6.4×107 cells/L,枯水期最低为4.80×107 cells/L;空间变化为库区藻细胞密度高于入库河流石角,水库有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4)SPSS相关性分析表明,流溪河水库氮磷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较大,而高州水库和鹤地水库由于水体氮磷充足,pH、DO、T、SD对其生长的影响显得更突出,可见高州水库和鹤地水库发生蓝藻水华的成因较复杂。图20幅,表31个,参考文献93篇

徐珏,顾继光,杨阳,肖利娟[5](2019)在《热带水库浮游植物形态性状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以高州水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体积、比表面积和最大轴性长度是浮游植物主要的形态性状,反映浮游植物资源竞争和反牧食能力.群落中物种的性状分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季节改变而变化,热带水库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小,可能导致群落形态性状变化不显着.本文以热带大型水库——高州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浮游植物形态性状季节动态及关键影响因子.高州水库浮游植物以丝状和单细胞藻类为主,群落水平的平均细胞体积在108.52~753.25μm3之间,平均比表面积在0.93~2.08μm-1之间,平均最大轴性长度在5.21~17.44μm之间,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浮游植物群落平均细胞体积、最大轴性长度与总氮浓度呈负相关,与水温呈正相关;平均比表面积与硝态氮浓度呈负相关.粘质长孢藻(Dolichospermum mucosa)和光角星鼓藻(Staurastrum muticum)是高州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其形态性状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粘质长孢藻的平均细胞体积、最大轴性长度与总氮浓度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平均比表面积与总氮浓度呈负相关,与水温呈正相关.光角星鼓藻的平均细胞体积、最大轴性长度与正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总体上高州水库浮游植物在群落和种群水平形态性状均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以大细胞为主,其他季节以小细胞种类为主,水温、氮和磷的可利用性是导致浮游植物形态性状季节差异的关键因子.

许栋,张博曦,及春宁,王旭涛,李龙兵[6](2019)在《梯级水库对南渡江干流底栖动物丰枯水期沿程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讨梯级水库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种群在河流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月)采样处理和计量鉴定,对我国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干流的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多样性、均匀度在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共检测出底栖动物2门4纲22种,各物种丰度在0~236个/m2之间,生物量在0.27~31.5g/m2之间;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较大;丰、枯水量变化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显着,受枯水期水库蓄水大幅度改变水流连通性影响,枯水期底栖动物种类沿程变化幅度大于丰水期;与温带河流不同,南渡江干流大多数底栖动物种类在冬季仍能较好繁殖,枯水期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

李红敏,孙炯明,张莎莎,金岩,徐杭州,裴海燕[7](2018)在《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逐渐由热带、亚热带地区向温带地区扩散,并在全球众多水体中占优势,甚至形成水华。拟柱孢藻的大量增殖不仅影响当地水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其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还会在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作用下,最终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威胁。本文系统评估了拟柱孢藻的入侵和繁殖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造成的潜在影响,分析了拟柱孢藻入侵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拟柱孢藻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拟柱孢藻自身特性及其入侵情况,还与当地水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和物种组成有关。因此,不同地域和时间范围内,拟柱孢藻入侵的生态后果有显着差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拟柱孢藻主要通过种间竞争作用、生态毒性作用及对水生细菌群落的调节作用等途径,影响本地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最后,针对拟柱孢藻入侵的生态后果、生物间相互作用及有效防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全面认识拟柱孢藻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朱忆秋[8](2018)在《广东省典型水库枯水期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文中提出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水库在供水保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全省水库枯水期的营养状态及蓝藻水华的风险,本研究于2016年10—12月对广东省6个流域的42座水库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水库的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和丝状蓝藻的群落结构、以及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营养状态指数,在调查的42座水库中,超富营养水库有2座;富营养水库有22座;中营养水库18座。从流域上看,珠江三角洲、粤西沿海、北江流域、韩江流域的水库大多数为富营养水体,东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的水库大多数为中营养水体。从库容大小看,中、小型水库大多数为富营养水体,大型水库大多数为中营养水体。2)所有采集的样品中共鉴定出7门144种(属)藻类,其中绿藻门最多,为85种;硅藻门26种;蓝藻门19种;甲藻门6种;裸藻门4种;隐藻门3种,金藻门1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常见的浮游植物丰度优势种主要有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色球藻(Chroococcus sp.)、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生物量优势种主要有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多甲藻(Peridinium sp.)。3)本次采集样品中共检出7种丝状蓝藻,分别是拟柱孢藻、假鱼腥藻、泽丝藻、长孢藻、颤藻、螺旋藻、束丝藻。拟柱孢藻出现在40座水库中,在各流域水库中均为优势种。假鱼腥藻出现在37座水库中,在除韩江流域的水库中均为优势种。泽丝藻出现在26座水库中,在除韩江流域、东江流域的水库中均为优势种。长孢藻出现在27座水库中,在珠江三角洲、粤西沿海水库中为优势种。颤藻出现在8座水库中;螺旋藻出现在6座水库中,束丝藻出现在1座水库中。拟柱孢藻、假鱼腥藻、泽丝藻在大、中、小型水库中均为优势种。4)从流域上看,6个流域水库均以蓝藻的相对丰度最高。东江流域水库中以甲藻的相对生物量最高,其它5个流域的水库均以蓝藻的相对生物量最高。6个流域水库之间的浮游植物、丝状蓝藻丰度和生物量的差异均不显着。浮游植物、丝状蓝藻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变化不明显。将水库划分为大、中和小型水库,三类水库中均以蓝藻的相对丰度最高。大、中型水库中以蓝藻的相对生物量最高,小型水库以绿藻的相对生物量最高。不同库容水库之间的浮游植物、丝状蓝藻丰度和生物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5)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表明,营养盐、水温和透明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营养盐和透明度则是影响丝状蓝藻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周梅,叶丽菲,张超,李元,唐文魁,高全洲[9](2018)在《广东新丰江水库表层水体CO2分压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提出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定点采集新丰江水库表层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及生物学参数,计算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大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探讨新丰江水库p(CO2)的影响因素及其CO2源/汇机制.结果表明:丰水期p(CO2)变化范围为163545μatm,均值为999μatm,从水库上游到坝前p(CO2)逐渐升高;枯水期p(CO2)变化范围为3991355μatm,均值为756μatm,从水库上游到坝前p(CO2)呈下降趋势.丰水期p(CO2)受温度影响较小,与营养盐(NO-3、DSi)浓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呈负相关,与溶解无机碳(DIC)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枯水期p(CO2)受温度影响也较小,受碳酸盐体系的影响,与NO-3、DSi、Chl.a、DIC浓度呈正相关,与DOC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新丰江水库相对于大气来说是一个通量值偏低的CO2源.

粟丽,黄梓荣,陈作志[10](2017)在《榕江下游流域夏秋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13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的调查数据,对榕江流域揭阳至汕头段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间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06种,其中,硅藻54种、绿藻32种、蓝藻12种、甲藻和裸藻各4种,分别占种类总数的50.94%、30.19%、11.32%和3.77%。浮游植物种类数目秋季(79种)多于夏季(52种),夏季丰度(12571.94×104细胞·m-3)是秋季(342.30×104细胞·m-3)的36.73倍。丰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夏季呈无规则的变化,秋季则呈上游站位高于下游站位的变化规律。优势种夏季主要为蓝绿藻类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6种;秋季主要为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胶网藻Dictyosphaerium ehrenbergianum 2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秋季(2.42,0.60,2.79)高于夏季(1.46,0.36,1.12)。榕江流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该流域水质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型,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

二、大型热带水库-松涛水库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热带水库-松涛水库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长、分布及季节动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的生理生态差异
    1.2 铁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作用
    1.3 浮游植物利用铁的种间差异
        1.3.1 浮游植物铁吸收途径的差异
        1.3.2 浮游植物铁需求的差异
    1.4 水体中铁的来源及生物可利用性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室内实验
        2.1.1 藻种来源与培养
        2.1.2 实验及培养条件
        2.1.3 比生长速率的计算
        2.1.4 铁载体的测定
    2.2 野外调查
        2.2.1 流域概况
        2.2.2 采样点与采样时间
        2.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铁对拉氏拟柱孢藻(N8)和一种角星鼓藻(FACHB-1449)生长的作用
    3.2 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分布的影响
        3.2.1 水库营养状态
        3.2.2 环境因子
        3.2.3 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
        3.2.4 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的分布
        3.2.5 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境差异
    3.3 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季节动态的作用
        3.3.1 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物量及相对生物量
        3.3.2 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讨论
    4.1 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长的影响
    4.2 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分布的影响
    4.3 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季节动态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与投稿论文
致谢

(2)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功能群时空演替规律及生态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1 我国水源水污染现状
        1.1.2 水源生态净化技术
        1.1.3 浮游生物功能群研究现状
        1.1.4 Q指数在评价水体生态健康中的应用
    1.2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与采样点设置
    2.2 水质指标监测方法
    2.3 浮游生物监测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第三章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生境变化特征
    3.1 水文气象特征及季节划分
    3.2 水生植物变化特征
    3.3 一般理化指标变化特征
    3.4 营养物质变化特征
        3.4.1 氮类营养盐变化特征
        3.4.2 总磷变化特征
        3.4.3 高锰酸盐指数变化特征
        3.4.4 五日生化需氧量变化特征
    3.5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水环境时空异质性分析
        3.5.1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水环境空间异质性
        3.5.2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水环境季节异质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浮游生物群落与功能群时空演替特征
    4.1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
        4.1.1 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
        4.1.2 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
    4.2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功能群划分
        4.2.1 浮游植物功能群划分
        4.2.2 浮游动物功能群划分
    4.3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功能群变化特征
        4.3.1 优势FG功能群演替规律
        4.3.2 优势MBFG功能群演替规律
        4.3.3 优势浮游动物功能群演替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游生物功能群生境响应特征
    5.1 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关系
        5.1.1 浮游植物FG功能群与环境因子关系
        5.1.2 浮游植物MBFG功能群与环境因子关系
    5.2 两种浮游植物功能群生境响应性比较
    5.3 浮游动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水质健康评价
    6.1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水质评价结果
    6.2 浮游植物功能群水质评价结果
    6.3 Q指数水质评价结果
    6.4 各评价结果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海南岛淡水硅藻的分类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硅藻植物概述
        1.1.1 硅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术语
        1.1.2 硅藻植物的研究领域及研究价值
    1.2 硅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1.2.1 国外硅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1.2.2 国内硅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1.3 热带淡水硅藻分类学研究
    1.4 海南岛硅藻分类学研究概况
        1.4.1 海南岛概述
        1.4.2 海南岛淡水硅藻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海南岛淡水硅藻植物的采集和处理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标本采集点的设置
        2.2.2 标本的采集
        2.2.3 标本的保存及处理
        2.2.4 硅藻标本的封片制作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准备
        2.2.6 标本的观察与鉴定
        2.2.7 标本的采集信息
    2.3 结果与讨论
第3章 海南岛淡水硅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硅藻植物形态学特征描述
        3.3.1 海南岛淡水硅藻的新种及拟定新种
        3.3.2 海南岛淡水硅藻的形态特征描述
第4章 海南岛淡水硅藻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特点
    4.1 海南岛硅藻植物新种的种类特征及生态分布
    4.2 海南岛淡水硅藻植物的种类组成特征
    4.3 海南岛淡水硅藻植物的生态分布
    4.4 海南岛淡水硅藻种类组成同其他区系研究的比较
    4.5 海南岛淡水硅藻的种类名录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广东水源水库水质和水生态时空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源水库水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2 水源水库水生态系统变化研究进展
        1.2.3 水源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流溪河水库
        2.1.2 高州水库
        2.1.3 鹤地水库
    2.2 研究方法
        2.2.1 水环境与水生态指标分析方法
        2.2.2 评价方法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流溪河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变化趋势
    3.1 点位设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流溪河水库水环境特征
        3.2.2 .流溪河水库水生态变化特征
    3.3 流溪河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流溪河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
        3.4.2 流溪河水库水生态时空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高州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变化趋势
    4.1 点位设置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州水库水环境特征
        4.2.2 .高州水库水生态变化特征
    4.3 高州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高州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
        4.4.2 高州水库水生态时空变化
    4.5 本章小结
5 鹤地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变化趋势
    5.1 点位设置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鹤地水库水环境特征
        5.2.2 鹤地水库水生态变化特征
    5.3 鹤地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4.1 鹤地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
        5.4.2 鹤地水库水生态时空变化
    5.5 本章小结
6 广东三大水源水库分析对比以及水源水库保护对策
    6.1 三大水源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对比分析
        6.1.1 三大水库水环境变化规律对比
        6.1.2 三大水库水生态变化规律对比
        6.1.3 三大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分析对比
    6.2 水源水库水质保护对策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热带水库浮游植物形态性状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以高州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库概况
    1.2 采样点设置与采样频率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库理化特征
    2.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2.3 群落细胞平均体积、平均比表面积、平均最大轴性长度的季节特征
    2.4 浮游植物粒径组成
    2.5 浮游植物形态组成
    2.6 浮游植物优势种形态性状的特征
3 讨论
4 结论

(6)梯级水库对南渡江干流底栖动物丰枯水期沿程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监测站点设置
    1.2 底栖动物样本采集与计量鉴定
2 底栖动物水质生境
3 底栖动物监测结果与分析
4 底栖动物群落沿程变化影响因素
5 结论

(7)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拟柱孢藻扩张及产毒概况
    1.1 扩张及分布概况
    1.2 产毒概况
2 拟柱孢藻入侵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1 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2 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3 对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 拟柱孢藻入侵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3.1 环境因子作用
    3.2 种间竞争作用
        3.2.1 与蓝藻的竞争
        3.2.2 与绿藻的竞争
    3.3 生长抑制作用
    3.4 生态毒性作用
        3.4.1 对浮游动物的毒性作用
        3.4.2 对底栖动物的毒性作用
        3.4.3 对鱼类和蛙类的毒性作用
    3.5 菌群调节作用
4 展望

(8)广东省典型水库枯水期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
    1.2 广东省水库分布与特点
    1.3 本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采样水库概况
    2.2 采样时间和采样点的设置
    2.3 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水库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
    3.2 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
    3.3 蓝藻的分布特征
    3.4 丝状蓝藻的分布特征
    3.5 浮游植物、丝状蓝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广东省枯水期水库营养状态的特点
    4.2 浮游植物多样性
    4.3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4.4 丝状蓝藻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第五章 主要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广东新丰江水库表层水体CO2分压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1.3 基于水化学平衡的p (CO2) 计算
    1.4 水—气界面CO2扩散通量的计算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新丰江水库水质参数变化
    2.2 新丰江水库p (CO2) 的时空变异
3 讨论
    3.1 水体p (CO2) 的影响因素
        3.1.1 p (CO2) 与温度的关系
        3.1.2 p (CO2) 与营养盐DSi、NO3-浓度的关系
        3.1.3 p (CO2) 与生物活动的关系
        3.1.4 p (CO2) 与DIC、DOC浓度的关系
    3.2 新丰江水库水—气界面的CO2交换通量
4 结论

(10)榕江下游流域夏秋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调查时间与站位
    1.2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3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3.2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时空变化
        3.2.1 季节变化
        3.2.2 水平分布
    3.3 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组成及季节变化
    3.4 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3.4.1 季节变化
        3.4.2 水平变化
4 讨论
    4.1 榕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2 季节变化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4.3 浮游植物多样性
5 结论

四、大型热带水库-松涛水库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铁对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生长、分布及季节动态的影响[D]. 谭琳. 暨南大学, 2020(03)
  • [2]水源生态净化系统浮游生物功能群时空演替规律及生态健康评价[D]. 王莲. 江苏大学, 2020
  • [3]海南岛淡水硅藻的分类学初步研究[D]. 张梵.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广东水源水库水质和水生态时空变化研究[D]. 周静.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5]热带水库浮游植物形态性状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以高州水库为例[J]. 徐珏,顾继光,杨阳,肖利娟. 湖泊科学, 2019(03)
  • [6]梯级水库对南渡江干流底栖动物丰枯水期沿程变化的影响[J]. 许栋,张博曦,及春宁,王旭涛,李龙兵. 水资源保护, 2019(02)
  • [7]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李红敏,孙炯明,张莎莎,金岩,徐杭州,裴海燕. 生态学杂志, 2018(12)
  • [8]广东省典型水库枯水期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D]. 朱忆秋. 暨南大学, 2018(01)
  • [9]广东新丰江水库表层水体CO2分压及其影响因素[J]. 周梅,叶丽菲,张超,李元,唐文魁,高全洲. 湖泊科学, 2018(03)
  • [10]榕江下游流域夏秋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粟丽,黄梓荣,陈作志. 生态科学, 2017(02)

标签:;  ;  ;  ;  ;  

热带大型水库-松桃水库旱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