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木特平原长爪沙鼠生境、种群行为与活动研究

内蒙古土木特平原长爪沙鼠生境、种群行为与活动研究

一、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长爪沙鼠栖息地及其种群行为与活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君,周立志,赵天飙,张保卫,宁恕龙[1](2007)在《长爪沙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分化》文中提出本文基于6个种群52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了我国长爪沙鼠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在1140bp Cyt b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共发现了74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和颠换位点分别为65和9个,共定义了37个单倍型。种群差异分析表明包头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都存在着显着的遗传差异,而其他种群间遗传差异则不显着。52个个体在系统发生树中明显聚为两支(Clade A和Clade B),其中Clade B仅含有贺兰山东部种群中的3种单倍型,而其余的单倍型分布于Clade A中。来自CladeA的49个个体的歧点分布分析结果呈单峰状,提示长爪沙鼠种群可能在历史上经历了种群增长和扩张事件,这一结果同时也得到了Tajima检验结果(D=-1.86,P<0.05)和Fu检验结果(Fs=-21.89,P<0.05)的支持。通过种群扩张系数(τ)和分子钟的推算提示该种群扩张事件大约发生于11万年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长爪沙鼠在第四纪冰期中形成了明显的隔离分化,而贺兰山东部可能作为冰期避难所,包含于所有的谱系分支中,在末次间冰期种群进行了强烈的扩张,从而形成当今的分布格局。

梁君[2](2007)在《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是蒙新动物地理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并且分布范围比较广,特别是子午沙鼠。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研究蒙新区小型哺乳动物系统地理学比较理想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分析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现有种群遗传变异地理分布格局,试图探讨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近代的隆升等地质事件对我国蒙新区小型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及进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77个子午沙鼠和52个长爪沙鼠细胞色素6基因全序列,通过构建了单倍型的系统发育树和最小跨度网格图,对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系统地理格局和种群历史进行探讨,结果如下:(一)子午沙鼠的系统地理学研究1.通过对19个采样点77个子午沙鼠个体的Cyt b.基因序列(1140bp)进行分析,发现共有212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79个转换、33个颠换),共定义了5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91和0.047。2.NJ树、MP树和Network图都提示子午沙鼠种群可以划分为东南、西北和天山3个主要类群。3个类群的分歧大约发生在1.46~2.18百万年前,即更新世早期S冰缘期。并且FST分析的结果也提示3个类群出现了显着的遗传分化(P<0.01)。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可能是天山类群与东南类群隔离的地理障碍。3.东南类群个体间的歧点分布呈单峰状,并且Tajima检验(D=-2.005,P<0.05)和Fu中性检验(Fs=-25.045,P<0.05)都是负值,提示该类群的子午沙鼠可能经历种群增长和扩张事件。从单倍型在各地理单元中的分布来看,该类群未表现出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二)长爪沙鼠的系统地理学研究1.基于6个种群52个长爪沙鼠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1140bp)的遗传变异分析,共发现74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包含转换和颠换位点分别为65个和9个,共定义3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76和0.007。2.系统发育分析(NJ树、MP树)表明37种单倍型聚为明显的两支(A和B支),其中B支含有贺兰山东部种群中的3种单倍型,而A支包括其余的单倍型,分歧时间约为260ka B.P,可能在庐山冰期(240.370ka B.P)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种群瓶颈,从而导致其种群的分歧,贺兰山东部可能作为冰期避难所,包含于所有的谱系分支中。3.Clade A个体间的歧点分布呈单峰状,并且Tajima检验值(D=-1.86,P<0.05)和Fu检验值(Fs=-21.89,P<0.05)都是负值,提示长爪沙鼠种群可能经历种群增长和扩张事件,该扩张时间大约发生在11万年前,即末次间冰期。(三)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的分歧时间基于59个子午沙鼠单倍型和37个长爪沙鼠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生树(MP树)结果提示,这两个姐妹种形成两个明显的系统群,其共祖时间大约发生在2.73百万年前。

赵天飙[3](2006)在《大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栖息地选择及种群动态的研究》文中提出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栖息于荒漠、半荒漠中,是古北区荒漠、半荒漠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之一。在国外,见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伊朗、阿富汗等,国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大沙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喜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白刺(Nitraria sibirica)、红柳(Tamarix juniperina)等固沙植物及其种子使固沙植被退化;同时,大沙鼠又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皮肤利什曼等)的主要宿主,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是畜牧业、林业、草原以及卫生事业的重要害鼠之一。因此,深入进行大沙鼠的生态学研究,对于促进农、林、牧业以及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从大沙鼠种群空间格局、栖息地选择和种群数量动态方面做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沙鼠其它生态学问题,也为农、林以及卫生事业对大沙鼠鼠害的防治提供生态学资料。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大沙鼠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1.1大沙鼠“家族”式的生活方式导致其种群聚集分布格局,且季节差异不显着。每一“家族”占据单一洞群,这些“家族”间在其最适生境内呈明显的均匀分布格局。雄鼠之间为争夺雌鼠在繁殖初期排斥性增强,末期关系趋于缓和。雌鼠对雄鼠的吸引力在整个繁殖期表现强烈,二者呈聚集分布,越冬时则显示扩散趋势;雄鼠的空间格局受雌鼠分布的影响;雌鼠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以利于其繁殖呈明显的均匀分布格局。1.2大沙鼠鼠洞以洞系为单位,其空间分布格局有明显季节差异。其单个洞群内的洞口呈聚集分布。用相邻方格子法检验10个等级样方面积和不同季节鼠洞分布格局,发现不同季节和样方面积鼠洞分布型有明显差别,用M* m?法对大沙鼠洞系表现面积的估计各个季节不同。大沙鼠对洞口利用具有季节差异。1.3大沙鼠洞群间空间格局的分析采用T形距离取样导出的空间格局指数(C)和分布距离指数(I),随机选取点数为60个。结果:C>1/2表明格局集聚强烈,且分布的距离指数I>2,且Iz值大于1.96,也表明格局集聚分布。二者的结果吻合,说明大沙鼠洞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聚分布。1.4对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表明:大沙鼠一年四季均为

朱景丽[4](2006)在《长爪沙鼠的生理及行为研究初探》文中提出背景:长爪沙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沙鼠亚科、沙鼠属。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实验动物使用,并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神经病学、寄生虫、内分泌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中。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建成了封闭群,育成了1个近交系,有大量的突变种。我国于70年代开始饲养长爪沙鼠,大多数是捕自内蒙古的野生沙鼠,经过多年的实验室培育与驯化,目前有三个较大的长爪沙鼠封闭种群,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广州三地,但由于基础实验数据的欠缺,长爪沙鼠生物学背景资料的研究仍显不足,在确定我国长爪沙鼠的国家标准上,缺乏统一的定性研究。而确立长爪沙鼠正常血液生理生化值,是长爪沙鼠实验动物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测定长爪沙鼠的正常生理生化值,明确长爪沙鼠的行为特征。方法:本研究共观察了10对清洁级长爪沙鼠的生存行为系列特征及生殖与行为的发育特征,测定了初产日龄、每胎产仔数、年产胎数等,对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20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国内不同地区饲育的长爪沙鼠种群在部分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对长爪沙鼠的行为学特征研究表明,长爪沙鼠的食性广泛,有贮藏越冬食物的习惯,饮水少,能耐干旱;性情温顺,行动敏捷,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一般喜欢群居,但是,在繁殖时期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如果夫妻中任何一方意外死亡,幸存的一只很难再婚,多半会在孤独中老死。对长爪沙鼠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长爪沙鼠性成熟在70-80天,性周期4-6天,为全年多发情动物,繁殖以春秋为主。交配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妊娠期24-26天,每胎产仔数以5-6只居多,占总胎数的56.7%;每年产仔胎数以2-4胎居多,占总胎数的70%,平

陈德,张长增,王晓林[5](2000)在《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长爪沙鼠栖息地及其种群行为与活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长爪沙鼠栖息地及其种群行为与活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长爪沙鼠栖息地及其种群行为与活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长爪沙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分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样本采集
    1.2 DNA提取
    1.3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Cyt b 基因序列变异
    2.2 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差异
    2.3 单倍型系统发生分析
    2.4 种群历史分析
3 讨论
    3.1 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3.2 系统地理格局和种群历史

(2)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 我国干旱区啮齿动物地理学研究概况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分类和分布的研究概况
        3.1 子午沙鼠的分类和分布研究概况
        3.2 长爪沙鼠的分类和分布研究概况
    4 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系统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二、材料和方法
    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设备
    4 实验方法
        4.1 DNA提取
        4.2 PCR扩增
        4.3 电泳检测及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
        4.4 测序
        4.5 PCR产物的T-A克隆
    5 序列数据分析
        5.1 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分析
        5.2 系统地理学分析
        5.3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子午沙鼠的分子系统地理学
        1.1 Cyt b基因序列遗传变异
        1.2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
        1.3 系统地理格局
        1.4 种群历史动态
    2 长爪沙鼠的分子系统地理学
        2.1 Cyt b基因序列变异
        2.2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
        2.3 单倍型系统发生
        2.4 种群历史动态
    3 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系统地理关系
四、讨论
    1 子午沙鼠系统地理格局和历史种群动态
        1.1 子午沙鼠系统地理格局
        1.2 子午沙鼠的历史种群动态
    2 长爪沙鼠系统地理格局和种群历史动态
        2.1 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2.2 长爪沙鼠系统地理格局和种群历史动态
    3 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系统地理关系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大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栖息地选择及种群动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概况
    1.1 啮齿动物空间格局的研究
    1.2 啮齿动物栖息地的研究
    1.3 啮齿动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1.4 大沙鼠种群生态学研究概况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
    2.1 内蒙古西部大沙鼠分布区自然概况
    2.2 调查点概况
第三章 大沙鼠空间分布格局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沙鼠栖息地的选择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沙鼠的繁殖与年龄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沙鼠种群数量动态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长爪沙鼠的生理及行为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和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长爪沙鼠栖息地及其种群行为与活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长爪沙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分化[J]. 梁君,周立志,赵天飙,张保卫,宁恕龙. 兽类学报, 2007(02)
  • [2]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 梁君. 安徽大学, 2007(01)
  • [3]大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栖息地选择及种群动态的研究[D]. 赵天飙. 内蒙古大学, 2006(11)
  • [4]长爪沙鼠的生理及行为研究初探[D]. 朱景丽. 大连医科大学, 2006(11)
  • [5]内蒙古土默特平原长爪沙鼠栖息地及其种群行为与活动的研究[J]. 陈德,张长增,王晓林. 内蒙古预防医学, 2000(04)

标签:;  ;  ;  ;  ;  

内蒙古土木特平原长爪沙鼠生境、种群行为与活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