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一、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陈畅[1](2021)在《高频超声筛查眼科疾病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高频超声筛查眼科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眼科疾病患者(共计110只眼),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高频超声组和二维超声组,各55例。高频超声组施行高频超声检查,二维超声组施行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1)高频超声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4.55%,显着高于二维超声组的81.82%(P <0.05)。(2)球内疾病患者46例中23例为球内异物,高频超声组的检出率为91.30%,显着高于二维超声组的69.57%(P <0.05);前房血肿者14例,高频超声组和二维超声组的检出率均为100.00%;球内肿瘤者6例,高频超声组和二维超声组的检出分别为8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视网膜脱离者3例,两组的检出率均为100.00%;球后疾病者9例中2例为球后异物,高频超声组的检出率为100.00%,显着高于二维超声组的50.00%(P <0.05);其他血管瘤者3例、球后血肿者1例、视神经母细胞瘤者1例、泪囊及泪道疾病者2例,两组的检出率均为1000.00%。结论:选用高频超声筛查眼科疾病,有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保证检查结果的可信度,为眼科疾病患者日后诊治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所以建议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朱霆[2](2004)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与在体解剖病理结构的相关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超声不用剖开组织就可进行内部结构的二维切面显像,但二维平面图像不足以全面阐述人体组织形态的多变性和不规则性,超声三维成像无疑是对二维超声描述空间关系的重要补充。 心脏是较胆囊、膀胱等空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复杂的运动脏器,且运动脏器的三维重建技术难度要远大于静止脏器。眼睛则是内部结构较复杂且疾病种类较多的静止器官。由于三维成像技术的限制,既往研究和应用多在腹部的静止器官,晚近推出的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在体解剖、病理结构变化的相关及应用研究提供更好的帮助。 经食道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的监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临床上仍然迫切需要进行立体形态学观察、周围结构、封堵器整体运动和塑性评估,以提高封堵成功率和预后。眼内结构及其与周邻组织的立体关系,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术方案制订提供快速、更全面的信息。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临床的迫切需要和新的成像技术,本实验研究分两大部分,一是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3DE,real一time thxee 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对行封堵术前、中、后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atrial septum defeet)、室l旬隔缺损件SD,ventrieular septum defeet)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进行解剖、病理结构观察,探讨这一新技术在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心内间隔缺损的指导应用价值。第二是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眼部疾患进行观测,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眼部疾病的解剖病理结构、形态及空间变化的特点及诊断、指导手术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方法】 我院行介入治疗的继发性单孔中央型ASD,单孔峭内型、肌部和膜部VSD,动脉导管未闭及合并VSD患者共37例,术前1天行二维超声心动图(ZDE,two dimensional eehocardiogr即坷)、三维超声心动图(3nE,three dimensional eehocardio盯aphy)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行心血管造影、X线透视、ZDE和3DE、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将不同方法观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超声心动图术前观察缺损部位、类型、形态、大小、边缘及其与毗邻组织的关系、瓣膜与键索粘连情况:观测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大小、塑形、有无移位和脱落及残余漏、是否阻碍瓣膜启闭。术中行心血管造影并测量。 应用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观察缺损和大小,分流方向和分流量,观察封堵器闭合处有无残余分流,瓣膜有无返流。3DE检查有实时三维和全容积三维成像两种方式。 数据表示为均数士标准差(万士“),不同测量方法测量结果采用ANOVA方差齐性校验后进行配对t检验,并做线性相关分析。尸值<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尸值> .05为无差异。一3一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结果】1.3DE观察ASD形态巧例为椭圆形,2例类圆形,其中ZDE判断1例 椭圆形ASD为圆形。2.3DE显示封堵器为圆形双盘状,剖开可见连接伞盘的腰部结构。较 大的封堵器在某些角度的三维成像,伞盘会表现为8字型双盘状。3.ASD术后3DE清楚显示封堵器伞盘面均无异常回声附着,14例伞 盘平行分布于房间隔两侧,伞塑性好,无微移位,与周围结构无影 响;1例伞盘厚度随心脏舒缩变化大,3例伞塑性不好且未对称分布。4.3DE观察到12例VSD封堵器位置、形态正常,伞盘对称分布于室 间隔两侧、无微移位、无阻碍二、三尖瓣关闭造成的关闭不全和残 余漏,16例置入封堵器后的心脏无心率失常。3例双侧伞盘不平行, 伞腰微弯曲:1例有残余漏,3DE显示伞盘随心脏舒缩有摆动。5.动脉导管未闭术后ZDE、3DE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大血管无狭窄, 伞盘面无异常回声附着。6.对于大的和不规则形态的ASD,3DE较ZDE能更好描述ASD整体 尺寸、最大最小径,而对于中小ASD,3DE和ZDE的测值较接近。 ZDE测量缺损口最大径小于封堵器尺寸,但相关性好(封堵器=0.766 xZDE--max+2.54,r=o.948,sEE=l.04nnn,p<0.001)。ZDE和3DE对 判别缺损边缘与周围结构的距离比较无差异。3DE测得ASD面积 平均为3.8士1.8c珑口,与封堵器腰部截面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相 关显着(面积伞硬=1.02x面积一sn+1.57,r=0.82,尸<0.01,sEE二 l·39em,)。7.X线左心造影和ZDE、3DE测量VSD的值均与伞腰径差异显着但 显着相关,其中X线测值较经胸超声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要好。但超 声在显示三尖瓣和或腆索粘连、缺损口周缘纤维化增生等以及观测 缺损左右室面大小、右室面多孔的VSD等方面优于X线造影。8.从不同切面观测VSD,主动脉短轴和心尖五腔切面的测值较左室 长轴切面的与封堵器尺寸比较相关好,估计标准误小;3DE测量的一4一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VSD值与ZDE不同切面测值比较,与主动脉短轴和心尖五腔切面 测值无显着性差异,与左室长轴切面差异显着。9.术后3DE观测封堵器尺寸与实际封堵器的大小比较无差异。10.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小缺损和多孔缺损

高斌,田冬云[3](2017)在《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uson 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0 MHz高频探头。对60例眼球内疾病、眼球后疾病、眼球后异物、泪囊及泪道疾病,通过横切、纵切和轴位扫查,了解不同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彩色多普勒血液供应情况。结果 60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58例,超声漏诊的2例均为小异物,为球后异物靠近球后眶壁。结论超声探查眼部疾病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操作简便的优点,能准确的诊断眼内疾病和眼球内外异物,简洁直观无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胡兆垒[4](2016)在《20MHz高频超声对黄斑病变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黄斑是眼底结构中直接关联到色觉与视力等眼部功能的主要区块,如果遭受病患,病人眼部视力将会显着降低,重点临床病征体现为视前黑影、视线朦胧或者形变,怎样正确鉴定是诊治眼部黄斑病变的主要基础。目前较为常见的黄斑病变或者症状包含: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等。OCT是目前诊断黄斑疾病较为准确的手段,但当病人屈光间质浑浊,如角膜混浊、晶状体混浊明显和虹膜炎等,由于其光学特征,OCT往往无能为力,这时就需要依赖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目前眼科常用的B超检查的频率是10MHz,虽然应用广泛但分辨率较低,对眼底疾病的细节观察效果欠佳。以往虽然有一些研究将20MHz高频B超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但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将通过观察20MHzB超对一系列黄斑疾病诊断能力及系统分析图像,以望能系统性的探讨20MHzB超在黄斑疾病的诊断中的作用。目的:研究20MHz高频超声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对黄斑疾病包括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劈裂等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各类黄斑疾病的图像特征。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住院及眼底病门诊就诊363例(726只眼),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确诊为黄斑疾病的患者216例327只眼作为阳性对照组,399只眼作为阴性对照组。患者均经过裂隙灯、前置镜检查、OCT、FFA、ICGA等检查作为辅助检查。共有黄斑病变的患者(216例)327只眼作为阳性组,其中:黄斑水肿169只眼,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57只眼,静脉阻塞(CRVO或BRVO)引起黄斑水肿45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3只眼,其余原因黄斑水肿14只眼;黄斑前膜40只眼;老年性黄斑变性48只眼;黄斑裂孔无视网膜脱离44只眼;黄斑劈裂15只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11只眼。阳性组中男性109例,女性97例,平均年龄53.2±11.4岁。先由一名检查者经OCT检查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再由另一名检查者进行20MHzB型超声检查。观察黄斑疾病20MHzB型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随后观察不同疾病的B超诊断阳性符合率及超声图像特征并与OCT图像做比较。结果:1、b超和oct诊断均为有眼底病变的有277眼,均诊断为无眼底病变的有365眼;b超诊断有眼底病变,而oct诊断无眼底病变的有34眼;b超诊断无眼底病变,而oct诊断有眼底病变的有50眼。20mhz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91.5%,假阴性率为15.3%,假阳性率为8.5%;并计算得出相应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762;另外,计算得到b超诊断黄斑病变的阳性似然比为9.96,阴性似然比为0.167。综上所诉,20mhzb型超声在黄斑疾病的诊断中真实性较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黄斑裂孔超声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呈中强回声样条状圆顶形凸起,圆顶形回声中心孔型缺乏,条索状回声持续性间断,其下内回声低,圆顶状隆起回声中央凹陷,呈“马鞍状”,空隙半径愈宽,条索状回声间断处就愈显着,能够量测出孔隙半径最低大概是0.1mm;从黄斑水肿图片能够看出,黄斑取球面表层限制性峰样或者表层带型不规范中心回声凸起,中心区域的回声或者间断,其下部没有回声空隙。黄斑厚度越厚,黄斑区球壁表面隆起越明显;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图片表明黄斑球面表层限制性状态不规则的弧状回声凸起,呈现中到强的回声,其下部浆液性没有回声空隙,比如裂缝比较大则能够看见带型凸起回声劈裂现象;黄斑断裂图片表明黄斑区域峰形或者弧状样条状凸起,回声中等,它的下见浆液没有回收空隙,黄斑劈裂性视网膜分离及其断裂的b超声图像结果类似;黄斑前孔膜b超图表明黄斑区域球面表层限制性带型回声浅凸起,呈现超强的回声,光带比较厚,其下见浆液没有回声空隙,一些病症空隙内部可以看见散落的点性较弱的回声。老年性黄斑病变图片表明黄斑区域见性状态规则的细小弧状或者峰形凸起回声,黄斑中央凸起较高,离黄斑中央愈远凸起愈低,其下见浆液性没有回声间隙。结论:1、20mhzb超在黄斑疾病的诊断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大部分黄斑疾病均有自己的20mhzb超的图像特征;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视网膜劈裂的b超声像图表现相似,有时难以区分;4、在屈光间质混浊或眼球震颤等情况,20mhz可以作为黄斑疾病诊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过姿芳,张珍东[5](2015)在《高频超声诊断在眼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头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眼外伤患者112例(125只眼)进行探查,与手术或眼科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12例(125只眼)眼外伤患者的玻璃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浊,超声检查与眼科检查及手术结果比较,符合率达96.00%(120/125),5例患者(5眼)视网膜部分脱离误诊。结论应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外伤具有独特的优点,无创、可重复、简便、安全,能准确定性、定量、定位,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晓楠[6](2013)在《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影像学评价》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OFB)是眼外伤的常见合并症,除了直接损伤眼内结构外,尚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致残率高。石质异物是眼内异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是治疗的关键,但是对于较小异物或位于眼球壁的异物临床诊断困难,常需要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MRI、CT、超声三种检查方法对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0只,体重2.5kg-3.5kg,雌雄不限,双眼均无眼科疾病。选取石块、瓷器、煤块、石墨四种石质材质作为异物,异物大小(最大径)分别为2mm、1mm、0.5mm、0.2mm。通过眼科手术将异物植入兔右眼玻璃体内。实验动物共20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石质异物的大小分成A、B、C、D四组,A组为0.2mm组,B组为0.5mm组,C组为lmm组,D组为2mm组,每组40只兔子,共160只。A、B、C、D四组根据异物的种类又分为16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1、2、3、4分别代表石块、瓷器、煤块、石墨,A1、B1、C1、D1组分别代表0.2mm、0.5mm、1mm、2mm的石块;A2、B2、C2、D2组分别代表0.2mm、0.5mm、1mm、2mm的瓷器;A3、B3、C3、D3分别代表0.2mm、0.5mm、1mm、2mm的煤块;A4、B4、C4、D4分别代表0.2mm、0.5mm、1mm、2mm的石墨。对照组为E组,共40只兔子,右眼只穿刺手术而不植入异物。兔眼在埋植异物2小时完成MRI、CT口超声检查。采用Siemens Verio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和兔子专用线圈进行MRI检查,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眼眶,对兔眼行横轴位、冠状位和斜矢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PDWI、SWI、3D-DESS和T2map。MRI检查完成后,记录各序列对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石质异物的检出数量及异物在不同序列上的表现、测量异物在不同序列上的大小,同时在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异物的的Pha值、T2值。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High-definition Discovery CT750HD)进行CT检查,管电压80kv,管电流200mAs,转速0.8秒/转,螺距0.984:1,扫描层厚1.25mm,层间距1.25mm。兔子采用俯卧位,对兔眼进行冠状位扫描。CT检查完成后,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横轴位、斜矢状位重建,记录CT对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石质异物的检出数量、异物在CT上的表现、测量异物大小以及CT值。采用Aloke 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眼部超声检查,线阵高频探头,频率10MHz。采用眼睑外直接探测法。实验动物取侧卧位,眼睑涂耦合剂,首先进行水平或垂直探查,做出眼球轴位断层图像,然后向左、右旋转探头各90°,寻找异物。发现异物后调整探头使断层图像包含眼轴和异物,以确定异物所在的经线方位并通过动态观察判定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记录超声对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石质异物的检出数量、异物的超声表现、测量异物的大小。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SWI序列四种图像、MRI各序列、MRI、CT、超声三种检查方法的异物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序列、不同检查方法、异物大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检查方法和异物大小之间的关系用析因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对于160枚石质异物,MRI共检出156枚。在SWI序列上,Mag图、Pha图、mIP图和SWI图分别检出154枚、156枚、145枚和155枚。所检出的石质异物在Mag图、mIP图、SWI图上呈点状、类圆形低信号,在Mag图和SWI图上134枚异物周围见环状或条状高信号;Pha图上异物信号变化多样,表现为低信号(38枚)、高低混杂信号(96枚)、高信号(20枚)。石质异物在T1WI、T2WI、PDWI和3D-DESS序列上分别检出146枚、148枚、145枚和157枚,所检出石质异物在T1WI、T2WI、PDWI和3D-DESS序列均呈低信号,其中128枚石质异物周围可见环状或条状高信号。2.SWI序列Mag图、Pha图、mIP图、SWI图兔眼内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在1.0mm、2.0mm组均为100%;在0.5mm组分别为95%、97.5%、90%、95%,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P=0.58>0.05);在0.2mm组分别为90%、92.5%、72.56%、92.5%,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P=0.02<0.05),进一步两两比较mIP与Mag图、SWI图、Pha图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图对0.2mm组石质异物的检出率低于Mag图、SWI图、Pha图。3.在SWI序列Mag图、mIP图、SWI图、Pha图上,0.5mm、1.0mm、2.0mm组四种石质异物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mm组瓷器异物在SWI序列Mag图、mIP图、SWI图、Pha图Mag图上的最大径平均值分别为1.23±0.23mm、1.05±0.18mm、1.35±0.19mm、1.31±0.22mm;煤块异物分别为0.79±0.11mm、0.78±0.87mn、0.87±0.95mm、0.84±0.13mm;石块异物分别为1.87±0.58mm、1.73±0.32mm、2.21±0.20mm、1.84±0.28mm;石墨异物分别为4.50±0.11mm.4.46±0.15mm、4.62±0.19mm、4.57±0.13mm。0.2mm组四种异物在SWI序列Mag图、mIP图、SWI图、Pha图上石质异物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WI序列Pha图上测得瓷器、煤块、石块、石墨异物的Pha值分别为434.75±39.96、156.81±21.91、669.21±56.97、223.28±34.32。5.MRI常规T1WI、T2WI、PDWI、3D-DESS序列对兔眼内1.0mm、2.0mmm组石质异物检出率均为100%;对0.5mm组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2.5%、90%、97.5%,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P=0.603>0.05);对0.2mm组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分别为72.5%、77.5%、72.5%、95%,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3<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出3D-DESS与T1WI、 T2WI、PDWI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mm组石质异物3D-DESS序列检出率高于T1WI、T2WI、PDWI6.MRI常规T1WI、T2WI、PDWI、3D-DESS序列上各组石质异物大小的比较,对0.5mm、l.0mm、2.0mm组石质异物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mm组是四种石质异物在T1WI、T2WI、PDWI、3D-DESS序列上的最大径平均值分别为,瓷器异物分别为0.82±0.19mm、0.95±0.18mm、0.83±0.12mm、1.28±0.36mm;煤块异物分别为0.85±0.27mm、1.09±0.29mm、1.08±0.24mm、1.45±0.52mm;石块异物分别为1.48±0.26mm、1.64±0.24mm、1.56±0.19mm、3.34±0.70mm;石墨异物分别为2.78±0.23mm、2.93±0.35mm、3.03±0.36mm、3.55±0.62mm。0.2mm组T1WI、T2WI、PDWI、3D-DESS序列对石质异物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瓷器、煤块、石块、石墨异物通过T2map扫描测得的T2值分别为210.37±39.48、47.11±8.69、269.58±23.31、93.62±9.87。8.对于160枚石质异物,CT共检出145枚。在CT上瓷器、煤块、石块、石墨均为高密度,其中26枚石质异物周边伴高密度环状伪影。测量瓷器、煤块、石块、石墨的CT值分别为263.73±49.96、111.22±18.45、661.81±84.88、145.06±16.57。9.对于160枚石质异物,超声共检出135枚.瓷器、煤块、石块、石墨在超声图像上均呈强回声光斑,其中56枚后方伴彗尾征。10.MRI、CT、超声对于1.0mm、2.0mm组的石质异物检出率均为100%;0.5mm组,MRI、CT、超声的检出率分别为97.5%、92.5%、77.5%,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P=0.01<0.05);0.2mm组MRI、CT、超声的检出率分别为92.5%、70%、60%,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P=0.003<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出,0.5mm组超声与MRI、CT之间对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的检出率低于MRI、CT;0.2mm组MRI与CT、超声之间对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检出率高于CT、超声。11.MRI、CT、超声对0.5mm、1.0mm、2.0mm组的石质异物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0.2mm组,MRI、CT、超声对石质异物大小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MRI、CT、超声三种检查方法和石质异物材质的交互效应,MRI、CT、超声和材质的交互效应,检查方法*材质对0.2mm、0.5mm、1.0mm、2.0mm组的石质异物,其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石质异物的材质为主效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质异物的材质对异物的放大率有影响;以MRI、CT、超声为主效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方法对石质异物的放大率亦有影响。结论1.MRI、CT、超声均可有效地检出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2.对于小于0.5mm的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检出,MRI明显优于CT和超声。3.MRI序列中T2WI是诊断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优选序列。4.SWI序列Mag图、SWI图、Pha图对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检出优于mIP图。5.MRI常规序歹T1WI、T2WI、PDWI、3D-DESS序列均高估石质异物大小,3D-DESS序列放大作用最强。6.影响MRI、CT、超声对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检出率因素为石质异物的材质、异物的大小、不同的检查方法。

张风光[7](2013)在《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影像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眼外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是单眼盲的首要病因。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OFB)是特殊的眼外伤。眼内异物中最常见的是金属性异物,其对眼球危害较大,能引起眼球穿孔伤,金属本身的滞留可能引起化学性损害,同时也会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正确的定位和诊断异物的性质,对异物摘除、保护和恢复眼球及视功能至关重要。超声、CT和MRI是检出和诊断眼异物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及损伤情况,合理的选择影像方法,提高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本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超声、CT、MRI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对兔眼玻璃体非磁性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以期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择眼内异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及方法随机选取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70只,体重2.5kg-3.5kg,雌雄不限,双眼均无眼科疾病。通过眼科手术将异物植入到实验动物右眼玻璃体内。植入异物材质为非磁性金属铜、金、银、铝;植入异物直径分别为0.2mm、0.5mm、1.0mm、2.0mm。实验组首先按植入异物的直径大小进行分组,共160只兔子,分为A、B、C、D四组,每组40只兔子,A、B、C、D四组分别代表直径0.2mm、0.5mm、1mm、2mm,其次实验组按植入异物的材质再分为16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兔子,1、2、3、4分别代表非磁性金属铜、金、银、铝。A1、B1、C1、D1组分别代表直径为0.2mm、0.5mm、1mm、2mm的铜;A2, B2, C2, D2分别代表直径为0.2mm、0.5mm、1mm、2mm的金;A3、 B3、C3、D3分别代表直径为0.2mm、0.5mm、1mm、2mm的银;A4, B4、C4, D4分别代表直径为0.2mm、0.5mm、1mm、2mm的铝。实验组于术后2小时内分别行超声、CT和MRI检查。对照组为E组,10只兔子,将右眼仅做穿刺手术而不植入异物,穿刺手术完成后2小时内,对照组分别行超声、CT和MRI检查,检查结束与实验组进行对照,分析图像特征,记录观察指标。超声检查仪为Aloke 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线阵变频探头。采用直接探测法,超声探头直接与眼睑相贴,声波方向平行于眼轴,进行任意方向断层扫描,寻找异物。实验记录超声检出异物枚数、异物的声像图特征、异物直径大小。CT检查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 (High-definition Discovery CT750HD),分别进行常规CT和能谱CT扫描。常规扫描参数为:转速0.8秒/转,螺距0.984:1,重建层厚0.625mm,重建层间距0.625mm,管电压为80kVp,管电流200mAs。能谱模式扫描参数为:转速0.5秒/转,螺距1.375:1,重建层厚0.625mm,重建层间距0.625mm,电流为自动毫安技术,电压行高低能量瞬时切换技术。兔眼行冠状位扫描,后处理重建轴位。实验记录常规CT检出异物枚数、异物的CT征象、异物CT值大小及异物所测量大小。通过结合能谱CT后处理软件及能谱CT浏览器,重建40-140keV的单能量图像。记录常规CT图像和140keV单能量图像条件下玻璃体内D1(2mm铜)、D2(2mm金)、D3(2mm银)三组异物周围2mm伪影处所测量的SD值(测量CT值的标准差)、并计算AI值(伪影指数)。MRI采用SIEMEMS Verio3.0T MR扫描仪、动物专用线圈,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为T1WI、T2WI、PDWI、3D-DESS、SWI。扫描范围包括全部眼眶,横断面扫描基线平行于硬腭,冠状面垂直于硬腭。扫描参数:T1WI:TR/TE=430/12ms,层厚2mm, FOV10cm×10cm,矩阵288x224。T2WI:TR/TE=5990/98ms,层厚2mm, FOV10cm×10cm,矩阵288×224。3D-DESS:TR/TE=13/5ms,层厚0.4mm, FOV10cm×10cm,矩阵256x256。PDWI:TR/TE=3000/10ms,层厚2mm, FOV13cmxl3cm,矩阵512×512。SWI:TR/TE=29/20ms,层厚0.6mm, FOV10cm×10cm,翻转角150,矩阵256×256。记录T1WI、T2WI、PDWI、3D-DESS、 SWI序列检出的异物枚数、所测异物大小和异物在各序列的信号特点。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检验水准α=0.05。对不同材质和不同的检测方法获得的数据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检验其交互效应;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直径影像测量值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两两比较用LSD法;对SWI序列四种图像、MRI各序列、三种检查技术的异物检出率用χ2检验。结果1、160枚异物中,T1WI检出的146枚、T2WI检出的155枚、PDWI检出的148枚、3D-DESS检出的156枚兔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均呈低信号,其中在T1WI上70枚、T2WI上49枚、PDWI上68枚、3D-DESS上42枚异物周围或后方可见环状或新月状高信号。在SWI序列上,mIP图所检出的141枚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呈点状、类圆形低信号;Mag图上所检出的151枚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中,Mag图上呈点状、类圆形低信号,其中79枚异物周围见环状或条状高信号;SWI图上所检出的153枚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中,83枚异物呈低信号,70枚异物呈混杂信号;Pha图上所检出的152枚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中,37枚表现为低信号、74枚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41枚表现为高信号。2、160枚异物中,CT检出153枚。CT显示所检出的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金、银、铜、铝)均表现为高密度。其中直径0.2mm组金异物周围有轻度的放射状伪影,0.5mm、1.0mm、2.0mm组金异物周围有严重的放射状伪影;直径0.2mm、0.5mm组铜异物周围无伪影产生;0.5mm组银异物、1.0mm、2.0mm组铜及银异物周围产生严重的放射状伪影;直径0.2mm、0.5mm、1.0mm、2.0mm组铝异物周围均无伪影。3、160枚异物中,超声检出146枚。所检出的146枚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中,29枚异物表现为强回声光点,117枚异物表现为强回声光斑;107枚异物后伴彗星尾征,13枚异物不伴彗星尾征,26枚异物后伴声影。4、MRI各序列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在直径0.2mm组时,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检出率T2WI(90%)与T1WI (70%)、PDWI(7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检出率3D-DESS (92.5%)与TiWI (70%)、PDWI (7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MRI各序列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在直径0.5mm组时T1WI (95%)、T2WI (97.5%)、PDWI (95%)、D-DESS (97.5%),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各序列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在直径10mm、2.0mm组时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直径0.2mm组时,MRI异物直径测量值T2WI(0.91±0.24mm)与T1WI(1.19±0.31mm)、PDWI (1.26±0.36mm)、3D-DESS (1.75±0.57mm),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直径0.5mm组时,异物直径测量值T2WI(1.25±0.35mm)与T1WI (1.62±0.45mm)、PDWI (1.53±0.45mm)、3D-DESS (2.27±0.50mm),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异物直径1.0mm、2.0mm组时,MRI不同序列上的异物直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6、SWI序列Mag图、mIP图、SWI图、Pha图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在异物直径1.0mm、2.0mm组时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异物直径0.5mm组时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Mag图(95%)、mIP图(87.5%)、SWI图(92.5%)、Pha图(92.5%),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异物直径0.2mm组时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Mag图(82.5%)、mIP图(65%)、SWI图(90%)、Pha图(87.5%),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两两比较mIP图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较低,与其他三组相比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7、SWI序列Mag图、mIP图、SWI图、Pha图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直径测量值比较,在直径0.2mm组时Mag图(1.61±0.58mm),Pha图(1.32±0.87mm),mIP图(1.88±0.97mm), SWI图(2.04±0.75mm),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进一步做两两比较,Pha图直径测量值较小,与Mag图、mIP图、SWI图相比,异物直径测量值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Mag图、mIP图、‘SWI图、Pha图在直径0.5mm、1.0mm、2.0mm组时,异物直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8、MRI、CT、超声三种影像技术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在直径1.0mm、2.0mm组时均为100%;在直径0.5mm组时检出率MRI(95%).CT(95%)、超声(92.5%),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径0.2mm组时检出率MRI(90%)、 CT (87.5%)、超声(72.5%)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两两比较超声检出率较低,与MRI、CT相比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9、MRI、CT、超声三种影像技术对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直径测量值比较,在异物直径1.0mm、2.0mm组时,异物直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异物直径0.2mm和0.5mm组时,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进一步做两两比较,超声与MRI、CT相比,异物直径测量值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10、MRI、CT、超声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和非磁性金属材质在不同异物直径组时,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磁性金属材质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非磁性金属异物材质对异物直径测量值无影响;在异物直径0.2mm组,MRI、CT、超声的主效应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11、眼内铜异物周围2mm伪影处,常规CT图像所获得的SD值(58.43±7.34)和AI值(56.7±11.34)均显着大于140keV单能量图像的测量值(SD:15.98±3.59;AI:9.43+5.21)(p<0.05);眼内金异物周围2mm伪影处,常规CT图像测量计算SD值(81.46±11.39)、AI值(82.40±15.32)和140keV单能量图像测量计算SD值(76.21±7.49)、AI值(75.97±1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银异物周围2mm伪影处,常规CT图像测量计算SD值(78.21±7.35)、AI值(73.48±±9.69)和140keV单能量图像测量计算SD值(72.99±8.12)、AI值(69.82±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RI、CT、超声均是检出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有效方法。对于直径0.2mm微小眼内异物的显示,MRI与CT优于超声。2、MRI、超声有利于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定位;由于CT伪影较大,不利于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定位诊断。3、MRI序列中T2WI、SWI序列是诊断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优选序列。4、MRI各序列均高估非磁性金属异物大小,对于直径小于0.2mm眼内非磁性金属异物,T2WI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5、影响MRI、CT、超声对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检出率因素主要是异物的大小,而非异物的材质(铜、金、银、铝)。6、能谱CT单能量图像对眼内金属铜异物具有较好的去伪影效果,对金和银效果不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8](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

文宝红[9](2012)在《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影像学评价》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OFB)是一种特殊的眼外伤,是常见的眼科急症。眼内木质异物少见,但其对眼球危害较大,比较容易误诊和漏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而影像学检查在眼内异物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MRI、CT、超声对兔眼玻璃体木质异物的诊断价值,并探讨木质异物在兔眼玻璃体内存留的演变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依据。材料及方法由河南康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0只,体重2.0-2.5kg,不限雌雄,双眼正常。通过手术将异物植入到实验动物右眼玻璃体内。植入异物材质有杨木、桐木、松木及月季,异物直径均为0.2mm,长度分别为2mm、1mm、0.5mm、0.2mm。实验组按植入异物的长度进行分组,共192只兔子,分为A、B、C、D四组,每组48只兔子,A、B、C、D四组分别代表的异物长度为2mm、1mm、0.5mm、0.2mm。实验组按植入木质异物的材质再分为16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兔子,A1、B1、C1、D1组分别代表杨木;A2、B2、C2、D2组分别代表桐木;A3、B3、C3、D3分别代表松木;A4、B4、C4、D4分别代表月季。这十六个亚组中每个亚组根据植入异物的干、湿情况,又分为32个亚组,每组6只兔子,分为Ala、Bla、Cla、Dla、A2a、B2a、C2a、D2a、A3a、B3a、C3a、D3a、A4a、B4a、C4a、D4a分别代表干木异物,Alb、Blb、Clb、Dlb、A2b、B2b、C2b、D2b、A3b、B3b、C3b、D3b、A4b、B4b、C4b、D4b分别代表湿木异物。实验动物A组的Ala、Alb、A2a、A2b、A3a、A3b、A4a、A4b组于术后2小时行MRI、CT和超声检查,检查完毕后,上述8组分别抽取2只实验动物立即处死,摘出右眼球,行病理学检查;余下的每组中的4只实验动物饲养至术后2周,并行MRI、CT和超声检查,检查完毕后,抽取每组中的2只实验动物立即处死,摘出右眼球,行病理学检查;余下的每组中的2只实验动物饲养至术后4周,并行MRI、CT和超声检查,检查完毕后立即处死,摘出右眼球,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T检出A组异物情况,决定B、C、D组是否行CT检查,若CT未检出A组异物,则余下各组仅行MRI和超声检查。对照组为E组,48只兔子,将右眼只穿刺手术造成同样的创伤,而不植入异物,对照组分为3组,分别为E1、E2、E3组,每组16只,E1组实验动物于2小时处死,摘出右眼球,行病理学检查;E2组实验动物饲养至术后2周时处死,摘出右眼球,行病理学检查;E3组实验动物饲养至术后4周时处死,摘出右眼球,行病理学检查。MRI检查采用Siemens3.0T Verio扫描仪和上海晨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线圈,行兔眼横轴位、斜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有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质子加权成像((?)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 P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T1WI:TR/TE=604.0ms/13.0ms,层厚lmm,空间分辨率0.4mmx0.4mm×1.0mm, FOV10cmxlOcm。 T2WI:TR/TE=4260.0ms/73.0ms,层厚lmm,空间分辨率0.3mm×0.3mm×1.0mmm,FOV10cm×10cm。 PDWI:TR/TE=2500.0ms/12.0ms,层厚lmm,空间分辨率0.4mmx0.4mm×1.0mm, FOV10cm×10cm。 SWI:TR/TE=44.0ms/20.0ms,层厚0.2mm,空间分辨率.4mm×0.4mm×0.7mm, FOV10cmxlOcm,翻转角15。,矩阼256×256。记录T1WI、T2WI、PDWI、SWI检出异物枚数、并发症的只数及测得的异物直径,同时记录检出的异物在SWI的Mag (Magnitude image, Mag)图、Pha (Phase image, Pha)图、mIP(Min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图、SWI(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图上的的Mag值、Pha值、mIP值、SWI值。CT检查采用GE宝石CT(High-definition Discovery CT750HD, GEHealthcare)机,管电压80kv,管电流200As,转速0.8秒/转,螺距0.984:1,扫描层厚1.25mm,层间距1.25mm。行兔眼横轴位扫描,扫描模式为能谱扫描。记录CT检出异物枚数、并发症的只数及测得的异物直径。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n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高频探头,频率7.0MHz。采用眼睑直接接触法进行检查,旋转探头,充分显示各个方位的断层图像。记录超声检出异物枚数、并发症的只数及测得的异物直径。处死实验动物后,摘出右眼球,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异物在T1WI、T2WI、PDWI上呈点状或线状低信号,在SWI序列的Mag图、mIP图、SWI图上均呈点状或线状低信号,在Pha图上呈点状或线状低信号(67枚)、混杂信号(23枚)及高信号(39枚)。2.CT未明确显示长度2mm的木质异物。3.异物声像图呈强回声光斑。4.对于192枚异物,MRI (T2WI)检出率为49.5%,超声检出率为71.4%。对于48枚长度2mm的异物,CT均未明确显示异物,检出敏感度较低。MRI(T2WI)和超声对木质异物的最小检出长度均为0.5mm,随着异物长度的增加,MRI和超声对异物的检出率呈增高趋势。MRI(T2WI)和超声对干性松木和月季异物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干性松木和月季异物的检出率高于MRI; MRI (T2WI)(?)口超声对干性杨木和桐木异物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T2WI)和超声对湿性杨木、桐木、松木和月季异物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MRI (T2WI)检出率的主要因素为异物的长度,与异物的材质和干湿状况没有关系。材质、异物长度和干湿状况对超声检出率均没有影响。5.对于192枚异物,T1WI检出率为4.1%,T2WI检出率为49.5%,PDWI检出率为15.6%、SWI(SWI图)检出率为67.2%。所有序列均不能检出长度0.2mm的异物。T1WI仅可检出长度2mm的异物。PDWI可检出长度lmm和2mm的异物。T2WI和SWI(SWI图)可检出长度0.5mm、lmm和2mm的异物,T2WI和SWI敏感度高于T1WI和PDWI。T2WI和SWI(SWI图)仅对杨木异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湿杨木异物和小湿村桐木、松木、月季异物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SWI序列的Mag图、Pha图、mIP图和SWI图可检出长度为0.5mmm、1mm、2mm的异物。Mag图、Pha图和SWI图对异物的检出j结果完全一致,检出率为67.2%;mIP图的检出率为63.5%。7.Mag值、Pha值、mIP值和SW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值为274.5,Mag值为198.6,swi值为145.3,mIP值为105.7。异物长度对Mag值有影响(P<0.001),异物长度越长,Mag值越高。异物材质对Mag值有影响(p<0.05),杨木的Mag值最高,其次为松木,月季和桐木的Mag值接近。异物的干湿状况对Mag值无影响(p>0.05)。异物长度、材质、干湿状况对Pha值均无影响(p>0.05)。异物长度对mIP值有影响(p<0.001),异物长度越长,mIP值越高。异物材质对mIP值有影响(p<0.05),桐木的mIP值低于其他3种材质。异物的于湿状况对mIP值无影响(p>0.05)。异物长度对SWI值有影响(p<0.001),异物长度越长,SWI值越高。异物材质对SWI值无影响(p>0.05)。异物的干湿状况对SWI值有影响(p<0.05),湿性异物的SWI值高于干性异物。8.MRI(T2WI)和超声测得的异物直径与总体0.2mm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测得的异物直径分别为0.227±0.045、0.250±0.050mm。T1WI、T2WI、PDWI和SWI测得的异物直径与总体0.2mm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测得的异物直径分别为0.100±0.000、0.227±0.045、0.147±0.051、0.530±0.057mm。9. MRI、CT和超声对长度2mmm木质异物植入2小时、存留2周和4周并发症的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植入异物2小时的16只实验动物眼球壁未见炎症细胞;异物存留2周的16只实验动物眼球壁中,少量炎症细胞的9只,中等量有7只;异物存留4周的16只实验动物眼球壁中,少量炎症细胞有1只,中等量有7只,大量有8只。对照组穿刺术后2小时、2周和4周眼球壁均未见炎症细胞。结论1.MRI、超声是诊断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有效方法。对于直径0.2mm的异物,长度是影响MRI检出异物的主要因素。2.MRI序列中T2WI、SWI序列是诊断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优选序列。木质异物的Mag值、Pha值、mIP值和SWI值不同。3.T1WI和PDWI低估异物直径,T2WI、SWI和超声高估异物直径,SWI具有明显放大效应。4.木质异物在眼玻璃体存留可致炎性改变。

何立国,刘青霞,何召国,贾椿霞[10](2012)在《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临床上晶状体混浊或眼外伤患者常因屈光间质病变导致裂隙灯无法窥入眼底而影响对玻璃体等疾病的诊断,超声检查不受影响,能对有屈光间质病变的眼病患者提供较清晰的声像图[1]。本研究对81例玻璃体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二、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超声筛查眼科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眼科疾病检查结果对比
    2.2 两组确诊情况分析
    2.3 声像图表现
3讨论

(2)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与在体解剖病理结构的相关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总结
第一部分
    1.1 研究目的
    1.2 心内间隔缺损的解剖特点及其封堵适应症的选择
        1.2.1 房间隔缺损
        1.2.2 室间隔缺损
        1.2.3 动脉导管未闭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病例资料
        1.3.2 使用仪器
        1.3.3 封堵器
        1.3.4 检查方法
        1.3.4.1 2DE检查方法
        1.3.4.2 封堵介入闭合心内间隔缺损和异常通道
        1.3.4.3 3DE检查
        1.3.4.4 彩色超声多普勒三维成像
        1.3.5 测量方法
        1.3.6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4.1 正常房间隔
        1.4.2 房间隔缺损
        1.4.3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和术后
        1.4.4 正常室间隔
        1.4.5 室间隔缺损
        1.4.6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3DE观测结果
        1.4.7 动脉导管未闭
    1.5 分析与讨论
        1.5.1 三维超声成像
        1.5.2 经胸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作用
        1.5.3 RT-3DE对封堵术前ASD观测的应用价值
        1.5.4 ASD封堵术中和术后
        1.5.5 RT-3DE与室间隔解剖病理结构的关系及指导价值
        1.5.6 3DE对室间隔封堵术后的观测指导作用
        1.5.7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的敏感性
        1.5.8 3D-CDE指导介入封堵的价值
        1.5.9 动脉导管未闭的3DE观测意义
        1.5.10 小结
        1.5.11 RT-3DE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2.1 背景与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使用仪器
        2.2.3 检查方法
        2.2.4 数据分析
    2.3 眼的解剖、病理表现与3D的关系
        2.3.1 正常眼
        2.3.2 视网膜脱离
        2.3.3 其它
    2.4 结果
        2.4.1 健侧正常眼
        2.4.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4.3 玻璃体积血
        2.4.4 眼外伤
        2.4.4.1 铁性异物
        3.4.4.2 异物取出术后
        2.4.4.3 木质异物
        2.4.4.4 硅油眼
        2.4.4.5 泪囊囊肿
    2.5 讨论
        2.5.1 3D超声成像的意义
        2.5.2 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工作原理
        2.5.3 RD的3D成像优势
        2.5.4 玻璃体积血的3D检查优势
        2.5.5 硅油眼及其它眼病的3D显示优势
        2.5.6 局限性
    2.6 小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2.2 声像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2.2.1 眼球内异物
        2.2.2 视网膜脱离
        2.2.3 葡萄肿
        2.2.4 球内实质性肿物
        2.2.5 球后实质性病变
3 讨论

(4)20MHz高频超声对黄斑病变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20MHz高频超声诊断黄斑疾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2 观察指标
        1.1.3 入选与排除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5 设备及需要的药品
        1.1.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 20MHzB超的检查方法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阳性组患者疾病构成与一般资料
        1.2.2 20MHzB型超声诊断效果评价
        1.2.3 20MHzB超诊断过程中不同病种的阳性率
    1.3 讨论
二、各类黄斑病变的 20MHz B型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2.1.2 观察指标
        2.1.3 入选与排除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设备及需要的药品以及OCT及20MHz B超检查方法
        2.1.6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黄斑裂孔
        2.2.2 黄斑水肿
        2.2.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2.4 黄斑视网膜劈裂
        2.2.5 黄斑前膜
        2.2.6 老年性渗出性黄斑变性
    2.3 讨论
        2.3.1 黄斑裂孔
        2.3.2 黄斑水肿
        2.3.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劈裂
        2.3.4 黄斑前膜与老年性渗出性黄斑变性
        2.3.5 20MHz高频超声在眼科的应用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频超声诊断在眼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影像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影像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眼外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影像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眼内异物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仪器与方法:
    3.眼科超声检查方法:
二、结果

四、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超声筛查眼科疾病的临床价值[J]. 陈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4)
  • [2]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与在体解剖病理结构的相关及应用研究[D]. 朱霆. 第四军医大学, 2004(04)
  • [3]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高斌,田冬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4)
  • [4]20MHz高频超声对黄斑病变的诊断评价及图像特征分析[D]. 胡兆垒.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5]高频超声诊断在眼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 过姿芳,张珍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11)
  • [6]兔眼玻璃体内石质异物的影像学评价[D]. 张晓楠. 郑州大学, 2013(S2)
  • [7]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金属异物的影像学评价[D]. 张风光. 郑州大学, 2013(S2)
  • [8]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9]兔眼玻璃体内木质异物的影像学评价[D]. 文宝红. 郑州大学, 2012(09)
  • [10]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 何立国,刘青霞,何召国,贾椿霞.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03)

标签:;  ;  ;  ;  ;  

二维超声在玻璃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