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分评价方法

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分评价方法

一、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测评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薏[1](2019)在《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绩效管理是企业营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来发现企业的优势与短板,通过进行优化配置和培训,促进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保证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因此,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把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财务协同效应维度与管理协同效应维度的评价分析,指出了现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公司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需要,采用了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和360度反馈评价绩效考核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绩效管理体系平将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与绩效、薪酬等挂钩,实施后将有效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完成。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实现了对公司绩效管理的科学规划和调整,提升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运用广泛的管理工具,对公司的绩效考核提出了具体对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公司的绩效管理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

邢珊,郭晓雯[2](2012)在《浅析建立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文中认为在整个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是评价指标,指标选择的是否合适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系统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企业的战略性目标的实现。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新的指标如顾客满意度、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市场上其他企业的竞争、员工满意度以及企业的经营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而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

罗颖[3](2011)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体系》文中研究说明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但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单一的预算管理往往过分关注滞后的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难以准确表达企业的战略意图,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功能的降低。为了弥补其不足,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本文提出企业应实施平衡记分卡预算管理,并构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体系。

张乐[4](2009)在《以ADSL投资项目为例对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压力不断增大,对企业投资效益和投资回报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电信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和资产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决策依据的可靠性、决策过程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作为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改进投资决策重要辅助手段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电信企业的重视。加强投资项目的后评价管理成为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在发达国家中,电信企业已经有了一套完整完善的投资后评价体系。凭借着其在信息技术、市场经验、服务支撑和资金保障方面上的优势,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西方电信企业已形成科学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市场经验、高质量的服务支撑和雄厚的资金保证,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我国电信公司在市场规模、网络技术现代化水平、服务质量、投资收益、经营效率与研究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甚远。面临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管理机制的深刻变化,电信企业需要积极拓展新业务,降低经营风险,在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以电信企业ADSL项目投资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在平衡计分法的基础上,从财务评价及非财务评价两个方面分析了电信项目投资的特点,总结归纳出了一套适用于该类项目的后评价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该体系虽以ADSL为例,但基本涵盖了电信工程投资的特点,所以在进行适当完善后,便可适用于大部分的电信项目投资工程。

张伟[5](2009)在《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是现代农业高科技的载体。一粒种子就可以改变世界。而种业上市公司是先进种业生产力的企业组织代表,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对提高农业产品数量与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广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种业上市公司背农、弃农、转型、业绩滑坡的报道屡见不鲜,种业上市公司整体上的发展很不稳定,经营业绩普遍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种业上市公司业绩到底如何?种业上市公司应该如何保持稳定的、较快的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后,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为基础,对种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给予统计描述,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建立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动态评价模型,完成对所选样本业绩的综合评价,提出了种业上市公司能够稳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有助于种业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做出重要决策。同时,通过经营业绩的横向对比,可以让其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可以对经营者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也为经营者改善其经营业绩提供了思路。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门针对中国种业上市公司的评价目的而建立的。以我国现有种业上市公司历年公开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将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五个方面,共设立15项指标来反映种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对适度指标进行同趋化处理,使上述15个指标都具有同样的可比性。二、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科学的选择,并提出现存的问题,给出了恰当的建议。针对种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后,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为基础,对种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给予统计描述。为保证评价的精度,兼顾单个指标的代表性和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提出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选取的3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1.884%),建立起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动态评价模型,完成了对所选样本业绩的综合评价,提出了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中现存的7个问题,给出了保持稳定发展的7个建议。三、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得出结论。本文对种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设计,是先从理论分析入手,然后评述其现状特点,落实到实证分析层面,最后得到行业内缺乏“领头羊”,整个行业尚处于“小而散”的战国时代的结论,使设计出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和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梁维全[6](2009)在《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为了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提高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同时减少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负担,各国不约而同的推出了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政策,改革完善传统养老保险体系。我国特殊的人口总量、结构以及长期以来较低的养老保险水平状况,决定了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途径,发生了“安然事件”、“上海社保案”等重大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进程,使得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养老保险体系改革进展缓慢。如何通过实时、准确的监控,保证企业年金的安全,提高企业年金的运营效率,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实现企业年金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关键。本文认为,建立合适的绩效评估体系监控企业年金的运营全程,并通过反馈不断调整企业年金政策和运营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本文以企业年金作为研究对象,从绩效评估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年金的发展战略实施问题,借助于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估体系的思想,深入的探讨了企业年金发展状况、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主体和内容、平衡记分卡评估体系的思想等问题,试图说明企业年金的绩效评估体系的运行机理。同时突破了以往在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方面单纯以企业年金制度或者投资业绩作为唯一考核对象的片面性,从企业年金的发展战略出发,综合考虑企业年金运营的财务问题、客户问题、内部流程问题以及学习与成长问题,全面地评估企业年金的运营绩效。从结构安排上看,全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简要说明本的研究创新之处。第二章是相关研究综述,主要包括绩效评估理论的研究和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研究两方面,为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做下铺垫。第三章研究了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界定了企业年金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和运行机理,重点研究了企业年金运营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分析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以及评估中需要注意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指标等,并阐明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第五章首先阐述了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理论框架和四个维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特点以及基于平衡记分卡思想的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构建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平衡性、战略导向性、突出智力资本的评价等特点。第六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关键战略指标的选择准则,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以及学习与创新角度分析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具体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年金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即企业年金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的绩效评估平衡记分卡。第七章对前文的分析研究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本文在创作过程中,借鉴、消化和吸收了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文的研究体系。笔者认为,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1)为解决对企业年金绩效的评估问题,提出了利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综合考核企业年金绩效;(2)从企业年金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建立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系统模型;(3)建立关键指标和平衡记分卡整合的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4)结合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复杂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有些思路和观点已经蕴含在行文之中,有些限于各种原因还没有来得及详细论述,要在以后的研究之中继续探索。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参考。

党旻[7](2008)在《研究构建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 ——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记分卡(BSC)两套绩效评价方法各有优劣。EVA考虑权益资本成本,从经济角度定义利润,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BSC引入非财务指标,多角度考核企业业绩。将EVA作为BSC财务层面的主要考核指标,克服了EVA仅对历史性、短期单一财务指标评价的不足,弥补了BSC缺乏关注重点的缺陷,有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资产管理公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忽视资本成本、轻非财务指标以及薪酬激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有必要引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从战略管理、成本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已基本具备实施上述评价体系的前期条件。本文以资产管理公司的龙头企业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简称“信达公司”)为例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适合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特色并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由理论概述、现有评价体系分析、新的评价体系构建与激励措施的设计三大部分组成。从财务、风险管理、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五个方面为信达公司设计绩效评价体系,克服了现有指标体系的不足,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其经营业绩。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第一,提出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研究思路,将EVA作为BSC财务层面的主要考核指标;第二,增设风险管理的考核,为信达公司量身设计以质量目标和奖罚指标作为关键成功因素的绩效指标;第三,EVA计算公式的选取和报表项目的调整适用于资产管理公司;第四,设计员工结构性浮动薪酬制和EVA“奖金库”等激励约束措施。

肖俊佳[8](2008)在《上市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BSC的理论框架》文中提出信息披露作为市场“公开”原则的行为基础,而成为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信念和动力源泉,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之一。公司信息披露是为了维护相关者利益和证券市场秩序而产生,随着现代股份公司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上市公司绩效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证券投资者权益的有利保障,有效的绩效信息披露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信息披露是在工业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主要是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核算为基础,信息披露只关注可以以货币计量的资产,基本不涉及非财务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知识的到来,长期被忽视的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使用者对非财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涉及非财务指标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能反映企业绩效的非财务信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参考并借鉴了国内外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分析国内信息披露制度及披露现状,发现信息披露存在的漏洞。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基础,结合普华永道全球总裁DiPiazza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论坛上的演讲时提出的“公司透明度的三级模式”信息披露的新方法,构建上市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框架。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框架从理论上解决信息披露中所包含绩效信息不全面、信息披露内容过于格式化的问题,新框架可以使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的同时,也必须披露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各种非财务信息,信息披露内容更加全面、有效。绩效信息披露内容框架使披露准则制定主体扩大,由原有的国家单方制定延伸到行业、商会;上市公司除披露准则所规定的绩效信息外,还可以披露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这样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披露权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上市公司会选择尽可能多的披露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绩效信息,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前言。提出问题,指出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然后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简述。首先回顾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确定绩效定义,将绩效定义为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接着引出平衡记分卡的概念,将平衡记分卡四个纬度按照过程和结果划分,财务指标为结果指标,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指标为过程指标。第三部分为信息披露的意义及现有制度的缺陷。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信息披露可以提升管理层的可信度;第二、可以吸引更多的长线投资者;第三、吸引分析师的更多关注;第四、获得广泛的融资途径;第五、市场准确定价。《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等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给予明确的规定,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情况;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已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情况;提交股东大会的重要事项;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规定的相关事项等。现有法规制度对信息披露所做的规定大部分限定于财务信息披露,对非财务信息披露所做规定较少。从这个角度来看,现有法规制度对绩效信息披露所做的规定是不完整、有缺陷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第一、不符合信息披露及时性原则,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原则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以尽快的速度公开法律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并保证信息处于最新状态。财务信息属于滞后信息,这样的披露不符合及时性原则;第二、增加造假的压力并提供了机会,这个压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压力上。在我国,筹资压力所引起的舞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企业为了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就有很大的驱动力去进行舞弊。在有压力存在的同时,由于会计自身的缺陷也为舞弊提供了机会。基于上面两个方面,现有的披露制度增加了造假的压力并为企业造假提供了机会,是现有披露制度缺陷的第二个表现。第三、使信息使用者过分关注财务信息。现有披露制度只对财务指标进行了规定,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过去的业绩。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财务指标本身成为了投资者和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投资者片面的认为从财务信息就可以看到公司的绩效与未来的发展;而公司则为了迎合投资者的心理去平滑财务指标,尽量用完美的指标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进而控制了投资者。第四部分为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框架。全面绩效信息包含了与企业绩效相关的各方面信息、指标,既包括企业在某一个经营周期的财务指标,也包含与企业达到当前财务状况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以及企业内部流程、员工学习与发展等重要信息。普华永道全球总裁DiPiazza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论坛上的演讲时提出的新的信息披露的方法—公司透明度的三级模式。这里的三个层级包括:首先,是一套真正为全球所接受的会计准则。其次,是计量和报告信息的准则,这些准则应该具体到各个行业,得到持续应用,并以可以理解的形式出现。第三,是具体的公司信息指南,如战略、计划、风险管理、薪酬政策、公司治理与业绩评价等信息。”根据DiPiazza的思想,文章从制定通用会计准则、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公司信息指南三个方面建立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框架。制定通用的会计准则。虽然目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较为详细,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殊性,会计准则不能、也不可能对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做出完善的规定;同时,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新经济事物不断更新,使得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会计准则不可能事无巨细都制定得很完备,某些规则和计量标准也会随之更新,准则的更新成本很高。因此,在通用的会计准则中只对每个行业都通用的绩效指标进行相关的规定,不再另行规定其他细节、例外情况和说明。在会计准则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基本通用的准则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转向以原则为基础的方向,少一些数量,多一些原则。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如果报告模式仅仅采用通用的会计准则,仍然不能实现透明度、受托责任和诚信的目标。现今市场形成的基础远远超出了历史的会计记录。市场由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共同驱动,很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是存在的,但投资者却无从得到。投资者需要更完全、更可靠和更有效的信息,包括公司的总体业绩和前景,以及与所在的行业的比较情况。因此,需要制定计量和报告信息的准则。这些准则由各个行业团体(如商会)牵头制定,并与投资者、分析师、专业服务事务所、独立会计师进行协作。在通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应用平衡记分卡,从四个维度出发,逐一选择符合行业特性的绩效指标。公司信息指南。公司信息指南可以包括战略、风险管理、薪酬政策、公司特有的业绩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与完全地报告这些价值驱动信息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透明度。第五部分为零售业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研究。通过分析零售业现状,结合第三部分的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框架,制定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信息披露的内容。本文研究的是目前证券市场急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文章在国内外关于信息披露的经验和方法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两种思想——平衡记分卡与三级模式的结合,为上市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的确定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田素云[9](2007)在《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传入我国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持有浓厚的兴趣。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战略管理工具和业绩评价体系,同样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国内理论界目前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也从最初的介绍、翻译国外着作、先进企业的做法,发展到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如何解决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针对平衡计分卡缺乏可操作性、战略适应性不强、指标设置不严密等批评,这些方面的研究尚很少见,本文从动因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业管理、环境动因分析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优化,以提高平衡计分卡的可操作性、战略适应性。作业管理对平衡计分卡的优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首先,以作业成本计算来提升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相关性;其次,建立作业层次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最后,将零基作业基础预算与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相结合。环境动因分析对平衡计分卡的优化主要表现在扩展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层次——社会责任层,本文主要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社会责任层次评价指标的设置。由于笔者理论和实践能力有限,本文对于以上所提到的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简要的案例分析,没有展开进一步的研究。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逐步推广,作业管理和平衡计分卡这样先进的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平衡计分卡的推广应用提供一点帮助。

宋典[10](2006)在《平衡计分卡执行企业战略的有效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衡计分卡是过去75年以来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在全球25个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中,它占据第三高位的使用率,许多公司认为它的导入给组织带来了突破性的成果。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企业传统的业绩评价管理系统和战略执行系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管理创新与决策的需求,需要积极应用类似平衡计分卡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据统计到2005年底为止,中国已有100多家公司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这些公司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效果如何、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难点等问题都是值得中国管理界探讨和研究的地方,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旨在通过探讨中国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探讨提供线索,也希望能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深入应用平衡计分卡提供建议。 自1992年平衡计分卡创建以来,随着它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理论界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此本文首先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回顾显示平衡计分卡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的业绩管理工具到战略管理工具,再到其它领域作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工具来使用的过程。有关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深化、理论批判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文献梳理同时表明,尽管从理论上讲,平衡计分卡具备提升企业战略执行有效性的功能,但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证明它的有效性,因为当前支持平衡计分卡能够发挥战略执行功能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个案研究,几乎没有样本数据能够表明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功能的有效性,这一点也是平衡计分卡研究存在的最大不足。本文的研究主要就集中在这一点,试图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导入平衡计分卡的实践来证明它的有效性。针对平衡计分卡发挥战略执行功能有效性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绕三个假设来完成,它们分别是: 1、从长期来看,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其经营业绩水平应该要比同行业没有导入平衡计分卡的竞争对手在财务指标上更为优异。 平衡计分卡被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是它能够消除战略设计与战略执行之间的鸿沟,使企业战略更为有效地得以在企业中传达,使公司战略成为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而且平衡计分卡也能促使企业更好地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使企业避免“短视”管理。尽管企业战略执行的效果可以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上得以反映,但从长期来看,它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因为非财务指标是

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测评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测评法(论文提纲范文)

(1)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1.2.1 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1.2.2 G城投集团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1.3.2 国内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论文的创新
§第2章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绩效管理的内涵
        §2.1.1 绩效管理的概念
        §2.1.2 绩效管理的内容
        §2.1.3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及特性
    §2.2 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
        §2.2.1 绩效管理的方法
        §2.2.2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
    § 本章小结
§第3章 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1 G城投集团基本情况
        §3.1.1 公司发展规模与组织架构
        §3.1.2 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
        §3.1.3 G城投集团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3.2 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4.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目的
    §4.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思路和原则
        §4.2.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思路
        §4.2.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
    §4.3 G城投集团战略目标分析及目标确定
        §4.3.1 SWOT分析
        §4.3.2 战略目标梳理
        §4.3.3 战略目标分解
    §4.4 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
        §4.4.1 集团公司级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4.4.2 总公司部门级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4.4.3 下属子公司级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4.4.4 个人绩效管理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4.5 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实施及应用
        §4.5.1 完善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4.5.2 扩大绩效考核范围
        §4.5.3 分类设计绩效考核周期和考核方式
        §4.5.4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流程
        §4.5.5 进一步细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评价
    §4.6 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建议
    §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浅析建立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财务指标的缺点
2 综合性指标体系的引入
    2.1 平衡计分卡 (BSC)
    2.2 目标管理法
3 如何建立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3.1 建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
    3.2 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
        3.2.2 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

(3)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导入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内涵
    (一) 关于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卡。
    (二) 导入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
三、平衡记分测评法的优点
    (一) 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二) 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
    (三) 揭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

(4)以ADSL投资项目为例对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1.1 评价方法的发展与体系研究
        1.1.1 一般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
        1.1.2 评价方法的变化与发展
        1.1.3 评价方法的应用发展
        1.1.4 评价方法体系与分类研究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主要使用的评价分析方法
        1.2.1 在我国电信企业中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3 国外研究现状及主要使用的评价分析方法
        1.3.1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1.3.2 财务评价指标本身存在局限性
        1.3.3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管理创新对信息的需要
    1.4 几种典型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1.4.1 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
        1.4.2 霍尔的"四尺度"论
        1.4.3 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
        1.4.4 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测评法
第二章 后评价相关理论
    2.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2.1.1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
        2.1.2 项目后评价的任务
        2.1.3 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原则
        2.1.4 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
    2.2 项目后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2.2.1 项目后评价的范围
        2.2.2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2.3 项目后评价的实施
        2.3.1 项目后评价工作程序
第三章 后评价与前评估的关系
    3.1 投资项目前评估后评价体系是投资效益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3.2 投资项目前评估后评价体系的意义
第四章 ADSL技术介绍及其投资特点
    4.1 ADSL综述
        4.1.1 ADSL技术
        4.1.2 ASDL特点
        4.1.3 ADSL与其他Internet接入的比较
        4.1.4 ADSL用户的接入
        4.1.5 ADSL的应用
        4.1.6 服务实现
    4.2 基础电信企业投资特点
第五章 电信项目后评价方法的提出
    5.1 电信工程投资后评价体系的意义
    5.2 电信工程投资后评价体系的提出
        5.2.1 设计原则
        5.2.2 改进思路
        5.2.3 以平衡计分法为基础建立投资后评价系统
    5.3 财务评价指标的提出与改进
        5.3.1 项目财务评价
        5.3.2 财务评价指标
        5.3.3 投资项目前评估后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搭设
        5.3.4 财务评价体系的建立
    5.4 非财务评价指标的提出与完善
        5.4.1 非财务分析指标使用现状
        5.4.2 财务分析中加入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意义
        5.4.3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5.4.4 应用的指标
        5.4.5 需要注意的问题
        5.4.6 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步骤
第六章 后评价相关的发展与展望
    6.1 优点
    6.2 ADSL项目投资后评价系统带来的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研究
        1.2.2 国内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2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企业设立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分析
        2.1.1 经营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
        2.1.1.1 效益理论
        2.1.1.2 核心能力理论
        2.1.1.3 系统理论
        2.1.1.4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目标和地位
        2.1.2 经营业绩评价的模式
        2.1.2.1 财务模式
        2.1.2.2 价值模式
        2.1.2.3 平衡模式
    2.2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
        2.2.1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演进
        2.2.1.1 建国后至《企业财务通则》出台前
        2.2.1.2 《企业财务通则》试行至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出台前
        2.2.1.3 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颁布至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出台前
        2.2.1.4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后
        2.2.2 企业经营业绩的一般评价指标体系
        2.2.2.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2.2.2.2 沃尔比重评分法
        2.2.3 几种典型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2.2.3.1 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业绩评价观
        2.2.3.2 霍尔的“四尺度”论
        2.2.3.3 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
        2.2.3.4 平衡记分测评法
        2.2.3.5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系统
        2.2.4 应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主要障碍
3 种业上市公司的概况
    3.1 我国种业的发展
    3.2 种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
    3.3 种业上市公司的特点
4 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
    4.1 种业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主成分分析法的引入
    4.3 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分析
5 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
    5.1 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结论
    5.2 影响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几个问题
        5.2.1 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水平依然很低
        5.2.2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5.2.3 筹资方式单一,缺少资本运作
        5.2.4 品牌意识不强
        5.2.5 跨国种业公司渗透我国市场
        5.2.6 市场秩序不完善
        5.2.7 相关法规政策尚待完善
    5.3 进一步提升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建议
        5.3.1 坚持走技术创新的路
        5.3.2 实现品种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5.3.3 扩大对外合作
        5.3.4 构建现代营销体系
        5.3.5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5.3.6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5.3.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 绩效的内涵
    2.2 绩效评估的内涵
    2.3 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内涵
    2.4 国外绩效评估理论的发展
    2.5 国内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
    2.6 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研究
        2.6.1 企业年金制度的评价
        2.6.2 企业年金投资业绩的评价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年金运营方式和影响因素分析
    3.1 企业年金概述
        3.1.1 企业年金概念和特征
        3.1.2 企业年金发展的理论依据
        3.1.3 企业年金发展历程和趋势
    3.2 企业年金运营方式分析
        3.2.1 企业年金供求主体分析
        3.2.2 企业年金的实施方式与管理机构
        3.2.3 企业年金的财务结构和筹资方式
        3.2.4 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
        3.2.5 企业年金业务运营流程
    3.3 企业年金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3.3.1 影响企业年金运行的宏观因素
        3.3.2 影响企业年金运行的微观因素
第四章 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分析
    4.1 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基本要素
        4.1.1 评估主体
        4.1.2 绩效评估的内容
        4.1.3 绩效评估的步骤
        4.1.4 评估系统和应用
    4.2 建立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可比可行性原则
        4.2.3 协调性原则
        4.2.4 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4.3 企业年金评估需要主意的问题
        4.3.1 设计合理的评估指标
        4.3.2 规范企业年金绩效评估程序
        4.3.3 运用正确的评估方法
第五章 中国企业年金的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构架
    5.1 平衡记分卡的起源和发展
    5.2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框架
        5.2.1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
        5.2.2 平衡记分卡的理论框架
        5.2.3 平衡记分卡的特点
    5.3 平衡记分卡的主要内容
        5.3.1 平衡记分卡的构成要素
        5.3.2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的主要内容
        5.3.3 平衡记分卡四个维度的内部因果关系
    5.4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作用机制
        5.4.1 企业年金发展战略对企业年金绩效的影响
        5.4.2 战略性绩效评价与企业年金绩效评价
    5.5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
        5.5.1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
        5.5.2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本身的逻辑结构分析
        5.5.3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价体系的特点分析
第六章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6.1 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
        6.1.1 绩效评估指标选择的准则
        6.1.2 关于绩效评估指标选择的讨论
    6.2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关键指标
        6.2.1 战略目标与关键绩效指标
        6.2.2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关键绩效指标确定程序
    6.3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6.3.1 财务角度的绩效评估指标
        6.3.2 客户角度的绩效评估指标
        6.3.3 内部流程角度的绩效评估指标
        6.3.4 学习与成长角度的绩效评估指标
    6.4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6.4.1 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6.4.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6.4.3 层次分析法的模型与步骤
        6.4.4 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
    6.5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主体的绩效评估体系
        6.5.1 企业年金受托人的绩效评估记分卡
        6.5.2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绩效评估记分卡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7)研究构建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 ——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1.2 研究目的与范围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范围
    1.3 相关文献分析
        1.3.1 EVA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
        1.3.1.1 EVA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1.3.1.2 EVA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1.3.2 BSC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
        1.3.2.1 BSC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1.3.2.2 BSC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1.3.3 EVA与BSC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2.1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内涵
    2.2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管理理论
    2.3 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践
        2.3.1 西方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践
        2.3.2 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践
    2.4 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3 EVA和BSC理论概述及比较分析
    3.1 形成背景
    3.2 管理思维
    3.3 基本涵义及考核指标
    3.4 两种指标的优缺点
        3.4.1 EVA的优缺点
        3.4.2 BSC的优缺点
    3.5 两种指标在我国应用的条件与前景
        3.5.1 两种指标应用条件分析
        3.5.2 结合我国现状阐述两指标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前景
4 信达公司战略目标及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4.1 资产管理公司背景介绍
    4.2 信达公司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步骤
    4.3 信达公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4.3.1 信达公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
        4.3.2 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4.4 信达公司引入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4.5 信达公司实施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具备的条件
5 信达公司基于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指标设计原则
    5.2 各层面指标的设计
        5.2.1 财务方面的分层指标
        5.2.2 风险管理方面的分层指标
        5.2.3 客户方面的分层指标
        5.2.4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分层指标
        5.2.5 学习与成长方面的分层指标
    5.3 EVA增长率的计算
        5.3.1 EVA计算公式的选取
        5.3.2 对会计报表科目的调整
        5.3.3 调整后EVA的计算
        5.3.4 EVA增长率的计算步骤
    5.4 各层面指标权重(标准分)的确定
6 绩效评价体系的激励措施
7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8)上市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BSC的理论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简述
    2.1 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2.2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2.3 绩效的含义
    2.4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演变
    2.5 基于BSC 的绩效指标分析
        2.5.1 平衡记分卡理论
        2.5.2 绩效指标分析
3. 信息披露的意义及现有制度的缺陷
    3.1 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
    3.2 我国现有法规制度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规定
    3.3 现行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
4. 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研究
    4.1 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
        4.1.1 会计准则的含义
        4.1.2 会计准则的结构
        4.1.3 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理论分析
        4.1.4 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
    4.2 计量和报告信息的准则
        4.2.1 财务方面
        4.2.2 顾客方面
        4.2.3 内部业务流程
        4.2.4 学习与成长
    4.3 公司信息指南
5. 零售业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内容研究
    5.1 零售业概述
    5.2 零售业绩效指标的选择及计量
        5.2.1 财务方面
        5.2.2 顾客方面
        5.2.3 内部业务流程
        5.2.4 学习和成长
    5.3 零售业上市公司信息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平衡计分卡及其应用优化理论分析
    2.1 平衡计分卡理论分析
        2.1.1 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本原理
        2.1.2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和不足
    2.2 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的理论依据分析
        2.2.1 作业管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权变理论
第3章 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方法体系
    3.1 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切入点:因果关系链分析
        3.1.1 平衡计分卡中的因果关系
        3.1.2 因果关系的作用
    3.2 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方法基础:动因分析
        3.2.1 成本动因分析
        3.2.2 环境动因分析
    3.3 作业管理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优化
        3.3.1 以作业成本计算提升平衡计分卡的信息相关性
        3.3.2 建立作业层次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
        3.3.3 零基作业基础预算与平衡计分卡的结合
    3.4 环境动因分析对平衡计分卡指标选择的优化
        3.4.1 扩展评价范围——社会责任层次
        3.4.2 社会责任层指标的设置
第4章 平衡计分卡优化应用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介绍
    4.2 SW公司平衡计分卡优化应用
        4.2.1 SW公司平衡计分卡设计过程
        4.2.2 公司战略目标及指标体系的确定
        4.2.3 SW公司平衡计分卡的数据处理
        4.2.4 SW公司平衡计分卡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平衡计分卡执行企业战略的有效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目录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概述
    1.1 前言:业绩管理工具的发展历程
    1.2 研究背景
        1.2.1 现实背景:平衡计分卡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1.2.2 理论背景:企业业绩管理工具的创新需求
    1.3 研究意义
        1.3.1 用于指导企业建立为战略服务的业绩管理系统
        1.3.2 用于指导企业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
        1.3.3 用于指导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案例介绍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第2章 文献评述
    2.1 前言:平衡计分卡诞生的时代背景
    2.2 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
        2.2.1 平衡计分卡的萌芽期
        2.2.2 平衡计分卡的诞生
        2.2.3 平衡计分卡的推广和应用
    2.3 平衡计分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3.1 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深化
        2.3.2 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批判
        2.3.3 平衡计分卡的实证研究
    2.4 平衡计分卡研究述评
        2.4.1 平衡计分卡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评述
        2.4.2 平衡计分卡研究点评
    2.5 本文研究方向
第3章 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功能的理论分析
    3.1 前言:战略设计与战略执行
    3.2 战略执行的理论框架
    3.3 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功能的理论分析
        3.3.1 战略发动——通过战略地图明确战略实现路径
        3.3.2 战略发动——制定平衡计分卡,将战略转化为指标
        3.3.3 战略计划——战略目标的分解
        3.3.4 战略计划——以指标制定预算,分配资源
        3.3.5 战略运作——将考核激励与指标挂钩
        3.3.6 战略运作——让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支撑战略
        3.3.7 战略控制——战略性反馈与学习
    3.4 结语
第4章 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功能的实证分析
    4.1 前言:战略执行与平衡计分卡
    4.2 相关文献与研究意义
        4.2.1 相关文献
        4.2.2 文献述评与研究意义
    4.3 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功能的衡量标准
    4.4 研究假设
        4.4.1 假设1
        4.4.2 假设2
    4.5 研究设计
        4.5.1 样本来源
        4.5.2 样本选择
        4.5.3 评价标准
        4.5.4 检验方法
    4.6 实证分析
        4.6.1 假设1的检验分析
        4.6.2 假设2的检验分析
    4.7 结论
    4.8 研究不足和展望
第5章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功能的理论分析
    5.1 前言:管理模型的逻辑要求
    5.2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批判
        5.2.1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的理论批判
        5.2.2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的实证批判
        5.2.3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批判的分析
    5.3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概念辨析
    5.4 因果逻辑在平衡计分卡中的地位
第6章: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功能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假设与意义
        6.1.1 研究假设
        6.1.2 研究意义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
        6.2.2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6.2.3 检验方法
    6.3 实证分析
        6.3.1 假设3的检验分析
        6.3.2 假设4的检验分析
        6.3.3 结论
    6.4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的检验
        6.4.1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检验的意义
        6.4.2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检验的方法
    6.5 平衡计分卡因果逻辑关系检验示例
        6.5.1 案例背景
        6.5.2 指标间因果逻辑的定性理论分析
        6.3.3 指标间因果逻辑的Granger检验
第7章 平衡计分卡薪酬功能的理论分析
    7.1 平衡计分卡薪酬研究背景
        7.1.1 传统薪酬理论的创新
        7.1.2 平衡计分卡发挥功效的关键
    7.2 平衡计分卡薪酬概述
        7.2.1 平衡计分卡薪酬简介
        7.2.2 平衡计分卡薪酬模型特征
    7.3 平衡计分卡薪酬功能机理分析
第8章 平衡计分卡薪酬设计
    8.1 理论依据:委托—代理理论
        8.1.1 基本假设。
        8.1.2 应用分析模型
    8.2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制度安排
        8.2.1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员工行为趋向
        8.2.1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制度设计
        8.2.3 结论
    8.3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收益期限不一致条件下的制度安排
        8.3.1 理论假设
        8.3.2 短期契约条件下代理人的行为趋向
    8.4 平衡计分卡薪酬设计流程及问题
        8.4.1 平衡计分卡薪酬设计流程
    8.5 平衡计分卡薪酬应用趋势
第9章 个案研究
    9.1 公司层战略指标的制定
        9.1.1 背景介绍
        9.1.2 战略转型
        9.1.3 战略再造
    9.2 公司指标分解到部门的流程
    9.3 部门指标分解到岗位的流程
    9.4 战略分解流程评述
    9.5 小结
第10章 结束语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新意
    10.3 应用建议
    10.4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运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测评法(论文参考文献)

  • [1]G城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张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浅析建立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 邢珊,郭晓雯. 齐鲁珠坛, 2012(04)
  • [3]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体系[J]. 罗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9)
  • [4]以ADSL投资项目为例对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研究[D]. 张乐.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5]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D]. 张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6]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 梁维全.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10)
  • [7]研究构建EV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 ——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例[D]. 党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9)
  • [8]上市公司全面绩效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BSC的理论框架[D]. 肖俊佳. 西南财经大学, 2008(02)
  • [9]平衡计分卡应用优化研究[D]. 田素云. 河北大学, 2007(S1)
  • [10]平衡计分卡执行企业战略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 宋典.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兼评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分评价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