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脾虚大鼠结肠机电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实验性脾虚大鼠结肠机电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一、大鼠实验性脾虚证结肠电-机械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许琳[1](2021)在《基于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探讨加味葛根芩连汤调控UC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的常见亚型之一。UC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点,近10年来我国UC发病率迅速上升。UC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黏膜愈合是UC治疗的关键终点指标,但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促进肠上皮损伤后修复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在UC炎症损伤和上皮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失调是UC黏膜免疫紊乱的突出特征,同时是达到黏膜愈合和体内稳态的关键靶点。目前UC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停药后难以长期维持临床缓解及部分患者无应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了高昂的医疗负担。鉴于巨噬细胞强大的可塑性及其在肠道稳态中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巨噬细胞成为UC治疗的焦点。最近的研究表明β-catenin/FOSL2/ARID5A或为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关键通路,但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中医药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清热利湿复方加味葛根芩连汤是导师唐旭东教授在对UC基本病机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制定的经验方。前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加味葛根芩连汤能够减轻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改善结肠黏膜超微结构,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由此,我们思考加味葛根芩连汤改善UC症状,减轻肠黏膜损伤的机制是什么,是否与调控肠巨噬细胞极化有关,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肠上皮修复的通路和靶点是什么,是否与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相关,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第一部分UC患者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明确UC患者结肠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及β-catenin/FOSL2/ARID5A蛋白表达情况。研究方法1 采用多因子检测方法,对UC患者及健康受试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P-10、IL-12p70、TNF-α、IL-1β、IL-12p40、IL-23、IL-6、IL-4、IL-10、Arginase、TARC、IL-1RA)含量进行检测。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C患者及健康受试者结肠活检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FOSL2、ARID5A的表达情况。3采用免疫荧光检测UC患者及健康受试者肠黏膜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CD68、CD163、iNOS,肠黏膜屏障关键蛋白 ZO-1、Occludin、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UC患者促炎因子IP-10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抑炎因子 IL-10(p<0.05)、IL-4(p<0.05)、Arginase(p<0.001)、IL-1RA(p<0.0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2与健康受试者相比,UC患者结肠组织中肠黏膜屏障相关蛋白ZO-1、Occludin、E-cadherin、β-catenin 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3与健康受试者相比,UC患者结肠组织中M1巨噬细胞标志蛋白iNOS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M2标志蛋白CD163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FOSL2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ARID5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研究结论一1 UC患者存在炎症因子失衡,具体表现为促炎因子IP-10上调,抑炎因子IL-10、IL-4、Arginase、IL-1RA 下调。2 UC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黏膜屏障关键蛋白ZO-1、Occludin、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3 UC患者存在巨噬细胞极化异常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通路β-catenin/FOSL2/ARID5A表达异常,表现为M1巨噬细胞增多,M2巨噬细胞减少,β-catenin、FOSL2表达水平下降,ARID5A表达水平上升。4 β-catenin/FOSL2/ARID5A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巨噬细胞极化失调,继而导致炎症因子失衡及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第二部分加味葛根芩连汤调控UC巨噬细胞极化的效应机制研究在体实验加味葛根芩连汤对DSS诱导结肠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目的明确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DSS诱导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疗效,以巨噬细胞极化为切入点,阐明加味葛根芩连汤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以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为载体,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加味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加味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以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脾重,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电镜为指标评估加味葛根芩连汤的干预效果。2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检测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结肠组织髓化过氧化物酶含量,丙二醛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BrdU表达水平评估上皮增殖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E-Cadherin,β-catenin,Occludin,ZO-1表达,评估肠黏膜屏障损伤情况。3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及结肠组织中M1/M2巨噬细胞亚型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结肠组织F4/80、CD206 含量;采用 Elisa 检测结肠组织 TNF-α、IL-1β、IL-6、IL-10 含量。4基于β-catenin/FOSL2/ARID5A信号通路,研究加味葛根芩连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β-catenin、FOSL2、ARID5A 蛋白水平表达情况,采用 Realtime PCR 检测 β-catenin、FOSL2、ARID5A mRNA水平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弓背、毛发竖起,活动减少,体重降低,腹泻,便血的状况,结肠长度明显缩短,脾重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各给药组小鼠体重显着上升(p<0.001),加味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DAI评分显着降低(p<0.001),各给药组结肠缩短状况明显改善(p<0.05),脾重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降低(p<0.05)。结肠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的微绒毛发达。细胞充满了线粒体和囊泡。可在细胞与细胞接触的腔侧见到细胞间连接复合体。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结肠中,多数紧密连接的结构紊乱,融合点较少见,并且细胞间间隙增宽。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组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2肠黏膜屏障评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p<0.05),MPO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BrdU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肠黏膜通透性均降低(p<0.05),各给药组MPO含量显着降低(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BrdU表达显着上升(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adherin、β-catenin、Occludin、ZO-1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E-Cadherin、Occludin表达上升(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β-catenin表达上升(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ZO-1表达均显着上升(p<0.05)。4结肠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升高(p>0.05),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IL-1β、IL-6含量降低(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脾脏流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脾脏中M2巨噬细胞比例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白细胞比例下调(p<0.05),低剂量和中剂量组DC细胞比例下调(p<0.05),低剂量组M2比例上调(p<0.05)。结肠流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比例上调(p<0.05),M1巨噬细胞比例显着上调(p<0.05),M2巨噬细胞比例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中剂量和高剂量组Ml比例下调(p<0.05),高剂量组M2比例上调(p<0.05),高剂量组DC细胞比例下调(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4/80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6β-catenin/FOSL2/ARID5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FOSL2表达显着降低(p<0.05),ARID5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各组β-catenin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各组FOSL2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加味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RID5A表达降低(p<0.05)。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β-catenin mRNA、FOSL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RID5A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β-cateninmRNA、FOSL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RID5A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研究结论二1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有效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改善体重减轻,结肠缩短,下调MPO、MDA水平,改善肠黏膜超微结构,降低DSS导致的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下调结肠组织促炎因子IL-1β、IL-6表达水平,促进肠上皮增殖,诱导E-Cadherin、β-catenin、Occludin、ZO-1表达上调,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2加味葛根芩连汤可调控结肠炎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上调β-catenin、FOSL2表达,下调ARID5A表达。离体实验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目的明确加味葛根芩连汤体外干预M1巨噬细胞极化模型的作用,阐明加味葛根芩连汤发挥疗效的作用靶点。研究方法1构建M1巨噬细胞极化模型:采用PMA叠加LPS/IFN-γ刺激THP-1细胞建立M1巨噬细胞极化模型,镜下观察THP-1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阳性表达率。2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M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正常组(Con),模型组(Model),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低剂量组(GL),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中剂量组(GM),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GH),β-catenin抑制剂+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低剂量组(LW),β-catenin抑制剂+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中剂量组(MW),β-catenin抑制剂+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HW),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促炎因子IL-1β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1 以100ng/ml PMA 叠加 LPS(100ng/ml)/IFN-y(20ng/ml)构建 THP-1 M1巨噬细胞极化模型,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孵育细胞24h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清浓度增高影响细胞活力,且10%加味葛根芩连汤中剂量、高剂量含药血清血清细胞活力显着高于20%血清细胞活力,本实验拟选用10%浓度的含药血清作为后续实验的给药浓度。2细胞上清IL-1β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组IL-1β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L-1β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添加抑制剂后,各含药血清组IL-1β含量均显着高于未加抑制剂组(p<0.05)。研究结论三1 CCK8结果提示血清浓度增高影响细胞活力,本实验拟选用10%浓度的含药血清作为后续实验的给药浓度。2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可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LPS/IFN-γ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M1方向极化,降低促炎因子IL-1β的释放。添加IWR-1抑制剂后,这一抑制作用减弱,提示β-catenin可能为加味葛根芩连汤的作用靶点,加味葛根芩连汤可通能过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抑制M1巨噬细胞的极化。研究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调控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蛋白表达抑制M1巨噬细胞的极化,促进炎症因子的平衡及肠上皮损伤后修复,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缓解结肠炎症状。

刘志沛[2](2020)在《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心律失常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种是器械和手术治疗,比如植入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射频消融术;另一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如胺碘酮、维拉帕米。虽然器械和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策略。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数是西药,但是西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副作用较大,因此很多人尝试从传统中草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相较于西药,直接开发中草药及其活性单体优势很多,如中草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已应用数千年,其临床使用、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都比较清楚,因此其开发成本低且安全性较高。炙甘草汤是抗心律失常的名方,在它的基础上研发了许多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例如心速宁等。中成药心速宁由甘草、黄连、莲子心、人参、半夏、茯苓、枳实、常山、苦参、青蒿和麦冬等十一味中草药组成。这些药材的大多数活性成分都做过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但有些活性成分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不够完整。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分别提取自莲子心和人参,据报道它们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推测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潜质,但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锋钠电流、晚钠电流、L型钙电流、多种钾电流和动作电位,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这些电流和动作电位的作用。我们还记录了心室肌细胞的钙瞬变,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心室肌细胞内钙的影响。在细胞层面,也建立了多种病理模型,从缺氧-复氧模型中观察人参皂苷Rb1在缺氧后再复氧的条件下如何影响细胞内钙离子;从海葵毒素Ⅱ(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诱导的晚期后除极模型中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后除极这种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病理活动的影响。最后,还观察了人参皂苷Rb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异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5.43μmol/L,8μmol/L的异莲心碱使锋钠电流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同时也使锋钠电流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右移。异莲心碱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18μmol/L,2μmol/L的异莲心碱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和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异莲心碱(1、5、10μmol/L)还能抑制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但20μmol/L的异莲心碱不影响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异莲心碱可以消除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导的晚期后除极。人参皂苷Rb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3.22μmol/L,2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锋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人参皂苷Rb1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41.89μmol/L,8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失活曲线。人参皂苷Rb1(40、80、160μmol/L)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无影响。人参皂苷Rb1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人参皂苷Rb1不仅可以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钙超载的发生,还能消除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发的晚期后除极。40μmol/L人参皂苷Rb1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室性早搏的次数,延迟了室性早搏的首发时间,也降低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异莲心碱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和晚钠电流,消除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皂苷Rb1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流,降低细胞内钙水平和抑制钙超载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顾志坚[3](2019)在《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临床研究及芍药通便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三生通便方颗粒剂和安慰剂治疗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西医症状有效率和中医症状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西医症状总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西医单项症状程度、中医单项症状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4周治疗后,三生通便方治疗组的西医症状有效率FAS分析和PPS分析结果分别为74.29%和78.79%,对照组的西医症状有效率的FAS分析和PPS分析结果分别为45.71%和48.48%,两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周时的西医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生通便方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有效率的FAS分析和PPS分析结果分别为77.14%和81.82%,对照组的中医症状有效率分别为37.14%和36.36%,两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4周时的中医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西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在FAS分析中,除了排便频率外,治疗组的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过度用力排便及困难、肛门下坠/排便不尽/胀感、腹胀和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PS分析中,治疗组的各项症状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在FAS分析和PPS分析中,治疗组的大便干结、脘腹胀满/痛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的FAS分析和PPS分析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6%和5.7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生通便方能够安全、有效缓解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患者的中西医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部分:芍药对复方地芬诺酯大鼠便秘模型的通便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目的:比较不同品种、炮制方法和剂量的芍药的通便作用,优化三生通便方配方;从芍药对胃肠激素、氯离子通道和水通道蛋白的影响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便秘大鼠模型,从粪便粒数、粪便重量和粪便含水率三个方面先后比较高剂量生赤芍和生白芍、高剂量生赤芍和炒赤芍以及低、中、高三种剂量生赤芍的通便效果,以评估不同品种、炮制方法和剂量的芍药的通便作用。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氯离子通道蛋白CFTR、CLC‐2表达,运用ELISA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胃肠激素MTL、GAS、CCK、VIP、5‐HT、PP、PYY以及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探索芍药通便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生赤芍能增加大鼠粪便粒数、粪便重量和粪便含水率(P<0.05),而高剂量生白芍、高剂量炒赤芍和中剂量生赤芍均仅能增加粪便含水率(P<0.05);低剂量生赤芍组的粪便粒数、重量和含水率均无改善(P>0.05)。(2)高剂量生赤芍组结肠组织CLC‐2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PP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VIP、PYY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AQP4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1)不同品种、炮制方法和剂量的芍药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作用存在差异,其中生赤芍的效果优于生白芍和炒赤芍,并以高剂量生赤芍的通便作用最为明显,所以三生通便方中的芍药选用生赤芍较为合理。(2)生赤芍的通便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胃肠激素PP的表达,抑制VIP、PYY的表达从而加速肠道蠕动,促进氯离子通道蛋白CLC‐2表达增加肠道分泌,降低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减少结肠水分重吸收有关。

常雄飞[4](2018)在《健脾理气方通过cAMP和NF-κB通路修复十二指肠紧密连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而经胃镜等相关检查,排除可以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患病率较高,但临床治疗效果有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F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能参与了其发病,包括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近端胃适应性受损、胃十二指肠敏感性增高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FD的发生与十二指肠密切相关,尤其是十二指肠的微炎症状态,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局部含量的增高等。而近期的研究发现,十二指肠的机械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及FD的发病之间有重要联系。十二指肠局部炎症因子,如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a,IFN-γ)含量升高,可激活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NF-κB)相关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中下游分子,如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含量的增加,MLCK可作用于细胞骨架结构,促进细胞骨架收缩,从而连带引起连接于骨架结构上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occludin含量及定位发生改变,同样,iNOS水平的升高,可促进局部NO合成增加,直接造成紧密连接蛋白损伤,进而引起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细胞旁通路开放,使其机械屏障功能受损;与TNF-α/IFN-γ等炎症因子相反,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胃肠道具有多种调节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促进十二指肠HCO3-分泌,并且能够通过与PGE2相应的受体(e-series of prostaglandin receptors,EP)结合,激活cAMP-PKA相关通路,促进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起到对十二指肠机械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现代医学对肠道机械屏障及紧密连接蛋白损伤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研究发现部分中药,主要是健脾理气类及清热类中药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健脾理气方是导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及临床实践自拟的中药复方,前期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健脾理气方对F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对FD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是否有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健脾理气方治疗FD及其对十二指肠机械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研究方法实验一: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胃顺应性及敏感性的影响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造模组,采用夹尾刺激方法构建FD模型,造模完成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FD模型组与健脾理气方治疗组,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大鼠采用健脾理气方水煎剂灌胃,灌胃共7天,每天灌胃1次。灌胃结束后,对18只大鼠进行经口胃内气囊植入术,采用电子恒压器对球囊进行梯度施压:20mmHg、40mmHg、60mmHg、80mmHg,记录各个压力下大鼠胃内气囊体积,用于评价胃顺应性;同时通过其颈部电极记录其斜方肌电生理活动,用以反应内脏敏感性。实验二: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十二指肠黏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造模组,采用夹尾刺激方法构建FD模型,造模完成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FD模型组与健脾理气方治疗组,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大鼠采用健脾理气方水煎剂灌胃,灌胃共7天,每天灌胃1次。灌胃结束后,对18只大鼠进行2%戊巴比妥钠麻醉并取材,剪取幽门下0.5cm-幽门下3.5cm共3cm长组织。其中一部分组织用于Western blot实验,以测定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occludin,剩余新鲜组织用于Ussing chamber实验,通过对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的测定,反应十二指肠的紧密连接屏障功能。鬼笔环肽染色技术检测十二指肠黏膜细胞骨架F-actin的表达。实验三: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十二指肠cAMP和NF-κB相关通路的影响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造模组,采用夹尾刺激方法构建FD模型,造模完成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FD模型组与健脾理气方治疗组,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大鼠采用健脾理气方水煎剂灌胃,灌胃共7天,每天灌胃1次。灌胃结束后,对18只大鼠进行2%戊巴比妥钠麻醉并取材,剪取幽门下0.5cm-幽门下3.5cm共3cm长组织。应用HE染色检测十二指肠的基本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十二指肠 TNF-α、IFN-γ 及 PGE2、cAMP,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十二指肠iNOS,qPCR技术检测十二指肠NF-κB、MLCK、PGE2受体EP1/EP4 mRNA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实验一: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胃顺应性及敏感性的影响在40mmHg、60mmHg、80mmHg胃内球囊压力刺激下,模型组大鼠胃顺应性指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40mmHg:0.18±0.01 vs.0.29±0.01,P<0.01;60mmHg:0.21±0.01 vs.0.31±0.01,P<0.01;80mmHg:0.23±0.01 vs.0.29±0.01,P<0.01),健脾理气方治疗组大鼠胃顺应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40mmHg:0.28±0.01 vs.0.18±0.01,P<0.01;60mmHg:0.31±0.01 vs.0.21±0.01,P<0.01;80mmHg0.29±0.01 vs.0.23±0.01,P<0.01)。而在 20mmHg、40mmHg、60mmHg、80mmHg 胃内球囊压力刺激下,模型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指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20mmHg:28.05±3.26 vs.12.07±1.58,P<0.01;40mmHg:73.97±7.94 vs.31.77±5.15,P<0.01;60mmHg:196.72±23.55 vs.117.08±14.25,P<0.01;80mmHg:239.65±35.01 vs.114.73±16.91,P<0.01),而健脾理气方治疗组大鼠内脏敏感性较模型组大鼠显着降低(20mmHg:15.47±2.20 vs.28.05±3.26,P<0.01;40mmHg:31.67±4.37 vs.73.97±7.94,P<0.01;60mmHg:111.54±8.90 vs.196.72±23.55,P<0.01;80mmHg 135.83± 19.27 vs.239.65±35.01,P<0.01)。实验二: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十二指肠黏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Ussing chamber结果显示,相比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TEER明显下降(20.21±0.88 vs.39.72±0.60,P<0.01)。Western blot 结果同样显示,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occludin表达量显着下调(claudin-1:0.02±0.01 vs.0.07±0.01,P<0.01;occludin:0.05±0.01 vs.0.14±0.01,P<0.01);而健脾理气方治疗后,FD大鼠十二指肠的TEER得到恢复(37.03± 1.61 vs.20.21±0.88,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并且claudin-1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同样得到改善(claudin-1:0.07±0.01 vs.0.02 ± 0.01,P<0.01;occludin:0.16±0.01 vs.0.05±0.01,P<0.01)。而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细胞骨架中的微丝蛋白F-actin在三组大鼠中的表达未见显着差异。实验三: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十二指肠cAMP和NF-κ B相关通路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FD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炎性因子TNF-α/IFN-γ含量均显着升高(TNF-α:1.54±0.11 vs.0.79±0.05,P<0.01;INF-γ:0.37±0.02 vs.0.15±0.02,P<0.01),下游信号分子 NF-κB mRNA 及 MLCK mRNA、iNOS蛋白同样显着升高(NF-κB:1.28±0.10 vs.1.01±0.05,P<0.05;MLCKmRNA:1.59±0.12 vs.1.01 ±0.07,P<0.01;iNOS:0.12±0.01 vs.0.07±0.01,P<0.01);而十二指肠 PGE2 含量明显降低(0.74±0.08 vs.1.35±0.06,P<0.01),同时,PGE2受体EP4 mRNA及胞内第二信使cAMP含量显着降低(EP4 mRNA:0.43±0.11 vs.1.09±0.18,P<0.05;cAMP:10.86±0.20 vs.14.38±0.35,P<0.05);而治疗组大鼠在健脾理气方治疗后,其十二指肠炎性因子TNF-α/IFN-γ显着下降(TNF-α:0.83±0.06 vs.1.54±0.11,P<0.01;IFN-γ:0.14±0.02 vs.0.37±0.02,P<0.01),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NF-κ B mRNA及MLCK mRNA、iNOS蛋白同样明显降低(NF-κB:0.98±0.07 vs.1.28±0.10,P<0.05;MLCK mRNA:0.84±0.09 vs.1.59±0.12,P<0.01;iNOS:0.07±0.01 vs.0.12±0.01,P<0.01),而 PGE2 含量显着升高(1.26±0.04 vs.0.74±0.08,P<0.01),EP4 mRNA 水平及 cAMP 含量明显升高(EP4 mRNA:1.11±0.19 vs.0.43±0.11,P<0.05;cAMP:14.01 ±0.30 vs.10.86±0.20,P<0.01)。而PGE2的受体EP1在三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健脾理气方对FD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其胃顺应性及敏感性,改善十二指肠的紧密连接屏障,恢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FN-γ-NF-κB信号通路、上调PGE2-cAMP信号通路有关。

张程程[5](2018)在《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Cajal间质细胞起搏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验证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对DGP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节作用;2、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大鼠胃窦ICC超微结构及胃窦部SCF蛋白及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3、从电针“足三里”等穴对胃窦TMEM16A蛋白表达及体外分离的胃窦Cajal间质细胞内Ca2+浓度、钙激活氯通道(CaCCs)电流大小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DGP胃肠动力障碍与ICC起搏相关因素的联系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参考文献造模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不规则饮食制作DGP模型,成模后,电针穴位组予“足三里穴、梁门穴、三阴交穴”电针治疗,采用疏密波(疏波10 HZ,密波50 HZ),胃复安对照组予1.7%胃复安药液(1mL/100g)灌胃治疗。OneTouch血糖试纸测血糖,酚红灌胃法测量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移行率,BL-420F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大鼠胃电,透射电镜法检测胃窦ICC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胃窦SCF、c-kit蛋白表达及TMEM16A蛋白表达水平。从胃窦组织中分离并培养Cajal间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ajal间质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Cajal间质细胞钙激活氯通道(CaCCs)电流大小。结果:1、成功建立DGP大鼠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症状积分、血糖显着升高(P<0.01),体重显着降低(P<0.01),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显着降低(P<0.01),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及主功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症状积分、血糖显着降低(P<0.01,P<0.05),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着升高(P<0.05,P<0.01),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及主功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胃复安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着升高(P<0.05,P<0.01),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及主功率明显增加(P<0.05);与胃复安组比较,电针穴位组症状积分显着降低(P<0.05)。2、各组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CC呈细胞凋亡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胃窦ICC数目增加,受损超微结构得着修复;胃复安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组大鼠胃窦SCF、c-kit蛋白表达的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复安组大鼠胃窦SCF、c-ki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而电针穴位组大鼠胃窦SCF、c-kit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TMEM16A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其余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体外培养的胃窦Cajal间质细胞呈不规则三角形、梭形或星形,细胞核大,胞质少,有多个短突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突起彼此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在荧光显微镜下胃窦Cajal间质细胞胞体被藻红蛋白荧光染色呈红色,即c-kit阳性,根据其细胞形态和免疫学特性,表明胃窦ICC在体外原代分离培养成功。与空白对照组胃窦ICC相比,模型组ICC内Ca2+浓度较低(P<0.01),且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电流减小;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及胃复安对照组胃窦ICC内Ca2+浓度较高(P<0.05),且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电流(CaCCs)升高,与电针穴位组比较,胃复安组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电流降低。结论:1、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具有调节作用;2、电针足三里等穴调节DGP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CF-kit蛋白的异常表达从而恢复胃窦受损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有关;3、电针足三里等穴对Cajal间质细胞内Ca2+浓度,及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可能是其调节DGP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而电针并非通过直接干预TMEM16A而促进胃肠运动。

刘海涛[6](2017)在《补中益气汤经肠道SGLT1/NHE3调控作用治疗脾虚泄泻证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是临床上常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等证,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代表方。白术是补中益气汤主要组成药物之一,白术内酯Ⅰ(AtractylenolideⅠ)是白术健脾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以往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及白术内酯Ⅰ对脾虚泄泻患者和(或)动物的消化、吸收等功能有着促进作用。本实验拟通过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及Caco-2细胞模型,探讨脾虚泄泻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障碍及SGLT1/NHE3通路的变化,并观察补中益气汤、白术内酯Ⅰ对其的干预作用,以期从分子水平阐明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以"大黄+利血平+控制饮食"多因素法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泄泻模型组和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大鼠造模及给药后一般情况变化、泄泻指数、D-木糖排泄率及小肠葡萄糖吸收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病理学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转运体 2(GLUT2)、钠氢交换体 3(NHE3)、P38MAPK、P-P38MAPK、MAPKAPK2、P-MAPKAPK2、Akt2、P-Akt2、Ezrin、P-Ezrin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转运体2(GLUT2)、钠氢交换体3(NHE3)mRNA的表达。白术内酯Ⅰ对SGLT1/NHE3及MLCK/MLC通路的影响:采用Caco-2细胞模型,用根皮苷(PZ,Phlorizin)、SB203580、NSC668394 分别阻断 SGLT1、P38MAPK、Ezrin后,再加入白术内酯Ⅰ进行干预,观察其对NHE3和(或)MLCK、P-MLC磷酸化的影响。研究结果1.大鼠体重变化及尿D-木糖排泄率:造模前,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体质量及尿D-木糖排泄率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结束后,造模组的体重及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给药组体重尿D-木糖排泄率均有所增加,但体重变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D-木糖排泄率以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腹泻指数及小肠葡萄糖吸收量:造模后,大鼠腹泻指数升高,葡萄糖吸收量下降(P<0.05)。给与补中益气汤后,各给药组腹泻症状均逐渐减轻,腹泻指数降低,小肠葡萄糖吸收量有所提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以补中益气汤中剂量或高剂量组较为明显(P<0.05或P<0.01)。3.小肠粘膜病理学及Na+-K+ATP酶活性的改变:模型组大鼠小肠绒毛形态部分损伤,上皮细胞缺失,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肠绒毛的高度及宽度均明显降低(P<0.01),且小肠粘膜Na-K+ATP酶活性下降(P<0.01)。经补中益气汤干预后小肠粘膜修复明显,绒毛的高度及宽度均可见升高(p<0.01),小肠粘膜Na+-K+ATP酶活性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以补中益气中、高剂量组疗效较好(P<0.01)。4.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SHLT1/NHE3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中SGLT1、GLUT2、NHE3m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P38MAPK/Ezrin通路相关蛋白P38MAPK、MAPKAPK2、Akt2、Ezrin的表达量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但 P-P38MAPK、P-MAPKAPK2、P-Akt2、P-Ezrin 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减低(P<0.01),给予补中益气汤后,SGLT1、GLUT2、NHE3mRNA及蛋白,P-P38MAPK、P-MAPKAPK2、P-Akt2、P-Ezrin蛋白表达量均有所提高(P<0.05),且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5.白术内酯Ⅰ对Caco-2细胞SHLT1/NHE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使用PZ抑制 SGLT1 后,Caco2 细胞 SGLT1、NHE3mRNA 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P38MAPK/EZRIN通路磷酸化减少,白术内酯Ⅰ可使SGLT1和NHE3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且能使SGLT1通路下游蛋白P38MAPK、MAPKAPK、Akt2、Ezrin磷酸化增加(P<0.01或P<0.05),加入 SB203580 或 NSC668394 阻断 P38MAPK 或 Ezrin 蛋白后,NHE3mRNA 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给予白术内酯Ⅰ后NHE3表达增加(P<0.01),说明白术内酯Ⅰ可能不是通过P38MAPK、Ezrin来促进NHE3的表达。6.白术内酯Ⅰ对Caco-2细胞MLCK/MLC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使用PZ抑制SGLT1后,Caco2细胞MLCK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MLC磷酸化降低(P<0.01或P<0.05),给予白术内酯Ⅰ后MLCK表达及MLC磷酸化增加(P<0.05),说明白术内酯Ⅰ可通过促进SGLT1的表达上调MLCK表达及MLC磷酸化,加入SB203580阻断P38MAPK后,MLCK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MLC磷酸化降低(P<0.05),给予白术内酯Ⅰ后MLCK表达增加(P<0.01),说明白术内酯Ⅰ可能不是通过P38MAPK来促进MLCK表达及MLC磷酸化增加。研究结论1.脾虚泄泻大鼠体质量及D-木糖排泄率、葡萄糖吸收率较对照组下降,腹泻指数升高,小肠绒毛损伤及Na+-K+ATP酶的活性的降低。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脾虚泄泻大鼠腹泻症状,增加脾虚大鼠的体质量、D-木糖排泄率及葡萄糖吸收量,促进脾虚泄泻大鼠小肠粘膜损伤的修复及肠粘膜Na+-K+ATP酶的活性。2.脾虚泄泻大鼠SGLT1和GLUT2、NHE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38MAPK/Ezrin通路中蛋白的磷酸化降低,补中益气汤能通过提高SGLT1蛋白的表达,增加P38MAPK/Ezrin通路的磷酸化,促进NHE3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泄泻的机理之一。3.在Caco-2细胞中,使用根皮苷(PZ,Phlorizin)抑制SGLT1后出现SGLT1、NHE3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38MAPK/Ezrin通路中蛋白的磷酸化降低,抑制P38MAPK及Ezrin可出现NHE3mRNA及蛋白表达的降低,白术内酯Ⅰ可促进SGLT1的表达,进而促进P38MAPK/Ezrin通路的磷酸化,增加NHE3的表达。4.在Caco-2细胞中,抑制SGLT1或P38MAPK出现MLCK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MLC磷酸化降低,白术内酯Ⅰ可通过增加SGLT1表达促进MLCK的表达及MLC的磷酸化。

杜丽东[7](2017)在《基于结肠AQPs的表达研究当归“润肠通便”传统功效的药理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润肠通便”是当归主要传统功效之一,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医临床以其配伍治疗血虚便秘疗效确切,但药理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建立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并基于结肠水通道蛋白(AQPs)表达与便秘的关系,从宏观药效和微观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探讨当归“润肠通便”传统功效的药理机制,诠释其传统功效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1.中药治疗便秘文献可视化研究以“中药”、“中草药”、“中成药”、“草药提取物”、“便秘”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1-2016.7)、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1-2016.7)、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1-2016.7)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1-2016.7),采用BICOMS、g CLUTO和Ucinet软件对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文献进行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以期较全面掌握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2.血虚便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1)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联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A)、灌胃复方地芬诺酯(DPN)、皮下注射APH联合腹腔注射CPA并灌胃DPN三种方法分别建立血虚、便秘及血虚便秘小鼠模型,以中医血虚便秘证候为主要判断标准,结合小鼠外周血液学指标(RBC、WBC、HGB和HCT)和排便情况,对三种小鼠模型进行评价,同时用当归对三种模型进行干预和反证。(2)分析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粪便性状、结肠含水量、结肠组织形态及黏液分泌功能、结肠AQPs的表达等宏观和微观指标的差异化表达,为研究和分析当归“润肠通便”的药理机制建立模型准备。3.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宏观药效指标的影响96只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血虚便秘组、阳性组和当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APH+CPA+DPN联合复制血虚便秘模型,并以不同剂量当归水煎液予以干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粪便性状、外周血液学指标(RBC、WBC、HGB和HCT)、排便时间、粪便和结肠含水量,取结肠组织进行HE和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情况。4.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AQPs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建立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并以当归进行干预,取小鼠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结肠AQP4和AQP8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B)分别检测结肠AQP4m RNA、AQP8 m RNA和AQP4、AQP8的表达;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结肠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钙调素(Ca M)、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 AMP)和蛋白激酶A(PKA)水平。5.当归“润肠通便”功效药效物质基础的初步探讨建立血虚便秘小鼠模型,以当归水煎液、当归多糖和当归挥发油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小鼠血虚便秘证候、粪便性状、外周血RBC、WBC、HGB和HCT、排便时间、粪便和结肠含水量等指标,对当归“润肠通便”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目前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中药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和老年功能便秘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研究”、“中药制剂治疗习惯性和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泻下中药治疗腹胀便秘”及“顽固性便秘和肠燥便秘的临床治疗情况研究”等。研究文献涉及的治疗便秘的中药共有1044种,以当归出现频次最高(1446),其次为大黄(945)、枳实(943)、肉苁蓉(880)、黄芪(846)等。对出现频次大于49的95种中药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当归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而大黄、肉苁蓉、厚朴、枳实、火麻仁、白术和黄芪处于当归周围。2.APH联合CPA造模、DPN单因素造模均不能建立符合中医血虚便秘证候的小鼠模型;APH+CPA+DPN三因素复合建立的血虚便秘模型小鼠出现蜷缩萎靡、体毛枯疏、光泽暗淡,耳、鼻、唇、尾苍白,粪便干结等表现,基本能体现中医血虚便秘证候;与正常组比较,APH+CPA+DPN三因素建立的血虚便秘模型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均显着降低,排便时间显着延长,排便数量减少,结肠黏膜和腺体萎缩,黏膜层变薄,黏液分泌减少,结肠AQP4和AQP8表达显着升高。3.三个剂量(16.67、8.33、4.17g/kg.d)当归水煎液均能改善模型小鼠血虚便秘证候,均能升高血虚便秘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缩短排便时间,升高结肠含水量;16.67、8.33g/kg.d的当归水煎液均能升高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三个剂量当归水煎液均能改善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大肠腺萎缩状况,增加结肠黏液分泌,改善结肠润滑功能。4.IHC结果显示三个剂量(16.67、8.33、4.17g/kg.d)当归水煎液均可显着降低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AQP4和AQP8的表达;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剂量当归水煎液均能显着降低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AQP4m RNA和AQP8m RNA的表达;WB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剂量当归水煎液均能显着降低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AQP4的表达,16.67、8.33g/kg.d的当归水煎液均能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结肠AQP8的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血虚便秘模型组小鼠结肠PLC、IP3和Ca M均显着升高,16.67g/kg.d的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PLC显着降低;三个剂量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IP3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剂量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Ca M均显着降低;血虚便秘模型组小鼠结肠AC、c AMP和PKA均显着升高,三个剂量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AC、c AMP和PKA均显着降低。5.当归水煎液可改善模型小鼠血虚便秘证候,显着升高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显着缩短排便时间,升高结肠和粪便含水量;当归多糖可改善模型小鼠血虚证候,显着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升高小鼠结肠含水量,但对排便时间无明显影响;当归挥发油可改善模型小鼠便秘证候,显着缩短模型小鼠排便时间,升高粪便和结肠含水量,但对外周血RBC、WBC、HGB和HCT无明显影响。结论:1.中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治疗便秘的中药以复方为主,当归是最常用的核心中药之一。2.APH+CPA+DPN三因素联合建立的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基本能体现中医血虚便秘证候,可作为研究血虚便秘的动物模型。模型小鼠外周血液学指标、排便时间、排便数量、结肠黏膜、腺体、黏液分泌及黏膜AQP4和AQP8的表达均有异常改变,可作为研究的评价指标。3.当归可明显改善血虚便秘小鼠的血虚便秘证候、增加结肠和粪便含水量、软化粪便、促进粪便排出,发挥其“润肠通便”功效。4.调节PLC-IP3-Ca M和AC-c AMP-PKA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结肠AQPs的表达,抑制近端结肠水分吸收,改善远端结肠黏液的分泌和润滑功能,可能是当归发挥“润肠通便”传统功效的重要机制之一。5.当归多糖和当归挥发油可能是当归发挥“润肠通便”功效的重要组分,但尚不能代表当归的整体效应。

王文婷[8](2016)在《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证候演变及皮质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医在治疗中风病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病因分析和分期辨证施治方面有独到见解。王永炎院士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普遍存在性,总结出以星蒌承气汤为代表方的化痰通腑特色治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目的:以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星蒌承气汤或西医通便干预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相关量表评分探讨以星萎承气汤为代表方的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证候演变规律和疗效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室指标血清皮质醇的水平变化,试探究该法在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内分泌紊乱方面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4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以2:1的比例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星篓承气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开塞露灌肠或杜密克口服处理;疗程以腑气通下为度,为5±2天。治疗期间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稳斑、神经保护、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及基础疾病的规范处理。治疗期间每日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症状、体征变化。入组当天及腑气通下后分别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风病类诊断积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积分、痰热腑实证积分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量表评分方面,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积分、NIHSS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中风病类诊断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证候要素演变方面,对照组内火、血瘀证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痰湿”证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证候要素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5.8%,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3.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对治疗前后皮质醇水平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仅有3例患者的皮质醇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NIHSS积分也相应下降。治疗前有1例患者皮质醇水平正常,经治疗后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其中风病类诊断积分也上升。治疗组中,治疗前皮质醇偏低的14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皮质醇水平上升,逐渐靠近或恢复正常值范围,并伴随着NIHSS积分或中风病类诊断积分的改善,在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上述情况。并未见到治疗前皮质醇水平与证候要素、NIHSS积分、痰热腑实证积分的直线关系。结论:(1)化痰通腑法能有效改善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候、缓解中风病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化痰通腑法能明显改善中风急性期内风、内火、痰湿、血瘀等实证证候要素和气虚、阴虚等虚证证候要素,能起到以通为补的双重功效。化痰通腑法改善痰湿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通便疗法。(3)化痰通腑法治疗后,治疗组中14例患者的皮质醇水平接近或恢复正常值范围,据此推测化痰通腑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皮质醇紊乱状态可能存在调控作用,使偏离正常范围的皮质醇水平趋于正常,此假说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验证。

韩晓曼[9](2016)在《冠脉宁通方加味对室性早搏大鼠模型血清NO、SOD、MDA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建立肾上腺素(adrenaline,AD)诱发大鼠室性早搏动物模型,观察冠脉宁通方加味对抗室性早搏心电图的变化并监测其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探讨冠脉宁通方加味对抗室性早搏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冠脉宁通方加味对室性早搏防治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冠脉宁通方加味低剂量组、冠脉宁通方加味中剂量组、冠脉宁通方加味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普萘洛尔组)、高脂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各组按要求灌胃4周,然后采用尾静脉快速注射0.1%肾上腺素之法建立大鼠室性早搏模型。记录各组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室性早搏发生情况,并对其血清SOD、MDA及NO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冠脉宁通方加味能缩短AD诱发大鼠室早的持续时间(P<0.05),推迟室早出现的时间(P<0.05),减少室早每分钟发生的个数(P<0.05)。冠脉宁通方加味各组均能提高AD诱发大鼠模型血清SOD、NO浓度(P<0.05),均能抑制其MDA含量,其中高、中剂量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冠脉宁通方加味可明显对抗AD诱发大鼠室性早搏的发生。2.其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NO、SOD含量,降低MDA的浓度有关。

张艳晓[10](2016)在《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CAM-1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影响,探讨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除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外,造模组予以备好的15%番泻叶煎剂4ml/只灌胃,氢化可的松l0mg/kg颈部皮下注射,持续15d以制备脾肾阳虚型模型。UC造模:造模组大鼠背部脱毛。第16天开始,背部脱毛处先涂猪油保护,再滴2%DNCB丙酮液0.3ml/只·d,连续14d;第30天固定大鼠,造模组距肛门约8cm处灌肠注入0.1%DNCB乙醇(50%)液0.3 ml,次日造模组予同一部位注入0.2%冰乙酸溶液2 ml,灌注液体后准确计时15s,再用5 ml生理盐水冲洗,正常组则给予等量蒸馏水,造模完成。随机处死造模组大鼠3只和正常组大鼠2只,送于病理检查,证实造模组大鼠已符合UC特点。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10只、柳氮磺胺吡啶组8只,附子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各8只;另有正常组大鼠8只。造模完成3天后,距肛门约8cm处灌肠给药,附子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4.18 g·kg-1,7.09 g·kg-1,3.54 g·kg-1; SASP组给药量为0.42 g·kg-1;正常组、模型组则灌肠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5天。末次给药24h后,麻醉大鼠,剪取距肛门约4-10cm处结肠组织,留取各组大鼠结肠2.5cm*1cm放入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制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情况;其余结肠组织放入液氮中保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①病理组织改变:与模型组大鼠病理组织评分(2.30±1.06)相比,附子理中汤高、中、低各剂量组结肠粘膜病理评分显着下降,分别为(1.00±1.31)(1.63±1.06)(1.13±0.99)分(P<0.05);且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疗效优于SASP组(1.13±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肠组织中ICAM-1的表达(SP法),与正常组(0.2593±0.0126)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蛋白(0.3037±0.0253)明显升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0.2646±0.0160)、中剂量组(0.2856±0.0123)及SASP组(0.2650±0.0081)ICAM-1蛋白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肠组织中ICAM-1的表达(WB法),与正常组(0.11±±0.013)比较,模型组大鼠(0.44±±0.015)结肠粘膜细胞中ICAM-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高(0.29±0.016)、中(0.33±±0.014)、低(0.31±±0.012)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0.34±±0.090)结肠粘膜细胞中ICAM-1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且附子理中汤高剂量效果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附子理中汤可以改善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及病理组织评分,对肠黏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附子理中汤治疗UC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的表达有关。

二、大鼠实验性脾虚证结肠电-机械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实验性脾虚证结肠电-机械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探讨加味葛根芩连汤调控UC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巨噬细胞极化与肠黏膜屏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UC患者巨噬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 UC患者巨噬细胞极化特点
        2 巨噬细胞极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3 巨噬细胞极化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
        4 β-catenin/ FOSL2/ARID5A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加味葛根芩连汤调控UC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在体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DSS诱导结肠炎模型的疗效观察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1 DSS诱导结肠炎疾病模型的构建与特点
        2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肠道炎症状态的影响
        3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4 加味葛根芩连汤的组方思路与特色
        小结
        第二节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DSS诱导结肠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1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
        2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3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的调控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离体实验研究 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 体外巨噬细胞极化模型的构建
        2 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3 加味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THP-1细胞IL-1β分泌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附件

(2)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炙甘草汤和心速宁及两者活性成分的抗心律失常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制备
    3.2 实验中所使用的溶液和试剂
        3.2.1 药品试剂
        3.2.2 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的配方
    3.3 离子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3.3.1 锋钠电流的记录
        3.3.2 晚钠电流的记录
        3.3.3 L型钙电流的记录
        3.3.4 内向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3.3.5 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3.3.6 动作电位的记录
    3.4 心室肌细胞钙瞬变的记录方法
    3.5 离体心脏心电图记录方法
    3.6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药物的筛选
    4.2 异莲心碱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4.2.1 异莲心碱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4.2.2 异莲心碱对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的作用
        4.2.3 异莲心碱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4.2.4 异莲心碱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4.2.5 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4.3 人参皂苷Rb1 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4.3.1 人参皂苷Rb1 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4.3.2 人参皂苷Rb1 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4.3.3 人参皂苷Rb1 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4.3.4 人参皂苷Rb1 对动作电位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4.3.5 人参皂苷Rb1 对缺氧-复氧情况下细胞内钙的影响
        4.3.6 人参皂苷Rb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临床研究及芍药通便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入组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样本量的估算
        2.3 随机与盲法
        2.4 干预措施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指标及评价标准
        2.7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不良反应
    4.分析与讨论
        4.1 功能性便秘的西医病理生理机制
        4.2 FC的西医治疗现状
        4.3 FC的中医病因病机
        4.4 FC的中医治疗现状
        4.5 三生通便方的组方配伍思路
        4.6 三生通便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4.7 三生通便方治疗便秘的可能作用机制
    5.小结
第二部分 芍药对复方地芬诺酯大鼠便秘模型的通便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1.生赤芍和生白芍的通便作用比较
        1.1 材料和方法
        1.2 实验结果
    2.生赤芍和炒赤芍的通便作用比较
        2.1 材料和方法
        2.2 实验结果
    3.不同剂量生赤芍的通便作用比较
        3.1 材料和方法
        3.2 .实验结果
    4.生赤芍的通便作用机制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 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讨论
        5.1 复方地芬诺酯大鼠便秘模型
        5.2 芍药通便作用的分析
        5.3 生赤药对结肠组织氯离子通道蛋白的影响
        5.4 生赤药对结肠组织胃肠激素的影响
        5.5 生赤药对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5.6 讨论
    6.总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生活质量量表(PAC-QOL)
附录二 :动物实验结肠组织HE染色
附录三 :Western Blot蛋白表达检测
附录四 :文献综述 便秘常用中草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健脾理气方通过cAMP和NF-κB通路修复十二指肠紧密连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4 治疗
        5 展望
    综述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疗
        5 问题及展望
    综述三 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1 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功能概述
        2 十二指肠屏障损伤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原因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屏障损伤的原因
        4 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调控分子机制
        5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顺应性及敏感性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实验二 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黏膜机械屏障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实验三 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cAMP及NF-κB相关通路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结语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Cajal间质细胞起搏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器械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DGP大鼠模型的制备
        2.3 电针方法及胃复安给药方法
        2.4 实验步骤及标本采集
        2.5 指标观察与检测
        2.6 技术路线
        2.7 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各组大鼠症状积分比较
        2 各组大鼠体重比较
        3 各组大鼠血糖值比较
        4 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比较
        5 各组大鼠胃电比较
    讨论
        1 DGP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制备
        2 胃肠动力障碍与胃排空、胃电的关系
        3 针灸治疗DGP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大鼠胃窦ICC超微结构、SCF蛋白、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器械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DGP大鼠模型的制备
        2.3 电针方法及胃复安给药方法
        2.4 实验步骤及标本采集
        2.5 指标检测
        2.6 技术路线
        2.7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各组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
        2 各组大鼠胃窦SCF、c-kit蛋白表达的比较
    讨论
        1 SCF-kit与ICC之间的联系
        2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ICC及SCF-kit的影响
第三部分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DGP模型大鼠胃窦TMEM16A蛋白表达及ICC内CA~(2+)浓度及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器械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
        2.3 电针方法及胃复安给药方法
        2.4 实验步骤及标本采集
        2.5 指标检测
        2.6 技术路线
        2.7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各组大鼠胃窦组织TMEM16A免疫组化表达的比较
        2 Cajal间质细胞的培养结果
        3 Cajal间质细胞的鉴定结果
        4 各组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内Ca~(2+)浓度的比较
        5 ICC内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电流(I_(CaCC))的比较
    讨论
        1 Cajal间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 电针对ICC内TMEM16A、Ca~(2+)浓度及I_(CaCC)的影响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
    1 中医对DGP的认识
        1.1 中医对DGP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DGP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DGP治疗的认识
        1.4 针灸治疗DGP的选穴依据
    2 现代医学对DGP的认识
        2.1 DGP概念及病因
        2.2 DGP的发病机制
        2.3 GP的诊断方法
        2.4 DGP的防治
    3 DGP微观层面的病理改变
        3.1 DGP病理改变与ICC超微结构及SCF、c-kit密切相关
        3.2 ICC起搏功能与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TMEM16A的关系
        3.3 Cajal间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ICC起搏的必要条件
        3.4 钙激活氯通道(CaCCs)电流特性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6)补中益气汤经肠道SGLT1/NHE3调控作用治疗脾虚泄泻证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脾虚与胃肠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一、脾虚与胃肠激素
        二、脾虚与胃肠动力
        三、脾虚与胃肠粘膜
        四、脾虚与肠道菌群
        五、脾虚与消化、吸收及营养代谢
    第二节 小肠SGLT1及CLUT2研究进展
    第三节 慢性腹泻的常见机制研究
        一、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及分泌
        二、肠神经系统
        三、胆汁酸吸收不良
        四、细菌过度增长
        五、内分泌肿瘤
        六、其他原因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脾虚泄泻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肠粘膜NA~+-K~+ATP酶活性及病理改变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SGLT1/NHE3通路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五节 白术内脂Ⅰ对CACO-2细胞SGLT1/NHE3通路的影响
        实验一 不同浓度白术内酯Ⅰ对CACO-2细胞SGLT1蛋白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白术内酯Ⅰ对CACO-2细胞SGLT1/NHE3和MLCK-MLC通路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基于结肠AQPs的表达研究当归“润肠通便”传统功效的药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中药治疗便秘文献可视化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资料来源与文献筛选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年代分布
        2.3 省份分布
        2.4 期刊分布
        2.5 作者分布及合作关系
        2.6 作者机构分布及合作关系
        2.7 关键词分析
        2.8 主要中药社会网络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血虚便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血虚便秘小鼠模型的建立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1.3 结果
    2. 当归对血虚、便秘和血虚便秘三种模型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2 方法
        2.3 结果
    3. 结肠黏膜组织形态、黏液分泌及AQPS的表达
        3.1 材料与仪器
        3.2 方法
        3.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整体药效指标和结肠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受试药物制备
        2.2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状态
        3.2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3 对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4 对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的影响
        3.5 对粪便含水量和结肠含水量的影响
        3.6 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
        3.7 对结肠黏液分泌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AQP4和AQP8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受试药物制备
        2.2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对结肠AQP4和AQP8表达的影响
        3.2 对结肠AQP4MRNA和AQP8MRNA表达的影响
        3.3 对结肠AQP4和AQP8表达的影响
        3.4 对结肠PLC-IP3-CAM途径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3.5 对结肠AC-CAMP-PKA途径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当归“润肠通便”功效药效物质基础初步探讨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受试药物制备
        2.2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状态
        3.2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3 对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4 对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的影响
        3.5 对粪便含水量和结肠含水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当归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便秘及血虚便秘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四 结肠水通道蛋白与便秘的关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证候演变及皮质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沿革
    2 化痰通腑法的应用特点
    3 化痰通腑法的机制探讨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干预
        2.3 观察和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的处理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一般资料
        3.2 治疗前组间量表积分和皮质醇水平的基线分析
        3.3 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情况对比
        3.4 皮质醇与证候要素、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5 总体疗效评价
    4 小结
    5 讨论
        5.1 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特点和证候演变规律探讨
        5.2 化痰通腑法对中风后血清皮质醇异常的调控作用初探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9)冠脉宁通方加味对室性早搏大鼠模型血清NO、SOD、MDA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
        1.3 试剂配制
        1.4 主要仪器与器械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给药
        2.2 动物模型制备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1 ECG监测
        3.2 生化指标的测定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冠脉宁通方加味对大鼠室性早搏心电图的影响
    2. 冠脉宁通方加味对大鼠血清SOD、MDA、NO的影响
理论探讨
    1. 西医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1.1 室性早搏的概念
        1.2 室性早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SOD、NO、MDA与室性早搏的关系
        1.4 室性早搏的防治
    2. 中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3.1 气虚痰淤互结证与室性早搏
        3.2 冠脉宁通方加味与室性早搏(气虚痰淤互结证)
        3.3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4.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方药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5.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及科研情况
附录3 大鼠心电图

(10)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CAM-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1.2.1 主要试剂
        1.2.2 部分试剂及配制方法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4 受试药物及制备
    2. 造模及分组给药方法
        2.1 造模方法
        2.2 动物分组
        2.3 给药方法
        2.4 取材
    3. 观察指标、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
        3.1 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3.2 大鼠结肠病变的肉眼观察
        3.3 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
        3.4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
        3.5 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ICAM-1蛋白的含量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状况的肉眼观察
        5.3 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状况及病理评分
        5.4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
        5.5 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中ICAM-1蛋白含量
    6. 小结
讨论
    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1 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名的认识
        1.2 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附子理中汤的立方依据
        1.4 附子理中汤药物组成的现代药理研究
        1.5 灌肠方法的确立
        1.5.1 中药灌肠疗法
        1.5.2 大肠水疗法结合中药灌肠
        1.5.3 针灸结合灌肠法
        1.5.4 中药灌肠联合中药封包
        1.5.5 中药灌肠结合口服疗法
    2. 西医对UC的认识
        2.1 对UC及其肠外并发症的认识
        2.2 对UC发病机制的认识
        2.2.1 环境、生活习惯
        2.2.2 精神心理因素
        2.2.3 遗传
        2.2.4 感染
        2.2.5 肠黏膜屏障
        2.2.6 免疫
        2.3 西医对UC的治疗
    3. 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的建立
    4. 大鼠死亡原因的讨论
    5.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6. 实验指标(ICAM-1)的选择
    7.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7.1 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一般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影响的讨论
        7.2 对实验指标ICAM-1结果的讨论
        7.2.1 免疫组化法观察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结肠组织ICAM-1的影响
        7.2.2 蛋白印迹法观察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结肠组织ICAM-1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大鼠结肠组织肉眼观
附件二 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病理切片
附件三 SP法各组大鼠结肠ICAM-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大鼠实验性脾虚证结肠电-机械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β-catenin/FOSL2/ARID5A通路探讨加味葛根芩连汤调控UC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D]. 许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D]. 刘志沛.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3]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临床研究及芍药通便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D]. 顾志坚.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健脾理气方通过cAMP和NF-κB通路修复十二指肠紧密连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D]. 常雄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Cajal间质细胞起搏功能影响的研究[D]. 张程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补中益气汤经肠道SGLT1/NHE3调控作用治疗脾虚泄泻证的机制研究[D]. 刘海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7]基于结肠AQPs的表达研究当归“润肠通便”传统功效的药理机制[D]. 杜丽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7)
  • [8]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证候演变及皮质醇的影响[D]. 王文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冠脉宁通方加味对室性早搏大鼠模型血清NO、SOD、MDA影响的研究[D]. 韩晓曼.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CAM-1的影响[D]. 张艳晓.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实验性脾虚大鼠结肠机电活动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