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促进胃肠动力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红霉素促进胃肠动力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一、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懿[1](2020)在《参术朴仁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西医对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以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为方法探讨参术朴仁汤对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参术朴仁汤对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脾虚夹湿证患者糖脂代谢、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积分、以及对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动物实验方面,观察参术朴仁汤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IL-6、TNF-α、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以此探讨参术朴仁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便于本方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脾虚夹湿证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经过导入期入组,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瑞格列奈以及参术朴仁汤;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瑞格列奈。两组均观察12周。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一般观察指标:年龄(岁)、性别、病程(年)、体重指数(BMI)。2)疗效性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积分。3)糖代谢指标:①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②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③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4)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Ⅱ。6)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7)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8)安全性观察指标:①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Scr)②低血糖发生率③不良反应发生率。2动物实验将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4只通过饲养高脂饮食,同时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破坏胰岛细胞,随病程进展形成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8只);中药低剂量组(8只);中药中剂量组(9只);中药高剂量组(9只)。各组按照相应药物剂量灌胃8周,监测各组大鼠体重,尾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Elisa法测定股动脉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Elisa法测定IL-6、TNF-α、剖腹取胃以及小肠,测定胃排空率以及小肠推进率。结果:1 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BMI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BMI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BM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积分,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糖代谢指标:FBG、PBG、HbA1C、IRI,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FBG、HbA1C、IR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糖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脂代谢指标:TC、LDL-C,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G,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DL-C,治疗组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TC、LDL-C、HDL-C,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PGⅠ、PGⅠ/Ⅱ,治疗组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PGⅠ、PGⅠ/Ⅱ,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治疗组阳性率13.64%,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转阴率5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IL-6、TNF-α,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8)肝肾功能,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9)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低血糖发生。治疗组不良反应1例,占比2.22%,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1)FBG,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给药后,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FINS,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IRI,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中药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IRI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3)IL-6、TNF-α,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胃排空率,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小肠推进率,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参术朴仁汤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脾虚夹湿证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代谢,调节PGI、PGⅠ/Ⅱ水平,改善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下调ⅡL-6、TNF-α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具有良好临床疗效。2)参术朴仁汤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下调IL-6、TNF-α水平,加速胃排空以及小肠推进。

胡林辉[2](2019)在《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优化策略的建立与验证》文中指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维持胃肠道正常生理,保护胃肠粘膜,重症患者应优先选择EN作为营养支持途径。重症患者EN的实现方式包括口服和管饲,后者包括胃饲与肠饲。肠饲相对于胃饲可明显减少返流与误吸并发症,各大指南推荐优先使用肠饲进行EN。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是肠饲的前提。临床上幽门后置管方法主要有设备依赖型和非设备依赖型。前者需要在胃镜、B超等装置辅助下完成,成功率高,但费用亦高,且需要转运患者,具有转运风险。后者包括床边盲法幽门后置管和自推进式幽门后置管。床边盲法置管借助一定操作手法,将鼻肠管置入幽门后。自推进式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是一种新型肠内营养途径,操作简便、经济高效,但受胃动力、疾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功率偏低。多个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明促胃肠动力药辅助下置管可以提升成功率,现已成为临床共识。本课题旨在从整体上系统性地优化危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策略,提高置管整体成功率,及早启动肠内营养。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开发和验证促胃肠动力药辅助下自推进式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决策辅助工具——预测模型,辅助临床医师置管前决策,减少不必要失败,提升总体成功率。本研究在混合性队列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并验证自推进式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置管预测模型。回顾性资料中完成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内部验证,前瞻性资料中完成外部验证。采用校准曲线评判模型的校准度,决定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其决策效益。对于预测失败或已经失败的自推进式置管,采取床边盲法幽门后置管术进行补救。第二模块是研究失败自推进式置管的补救方案——床边盲法幽门后置管。本研究前瞻性观察和分析自推进式置管法失败后接受床边盲法幽门后置管补救的病人相关指标,以论证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第三模块主要论证床边盲法补救置管方案的可推广性。本研究分析置管医师的学习数据,探索学习曲线,以论证这项技术的可推广性。我们研究发现,促胃动力药辅助下自推进式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发病,APACHEⅡ评分和AGI分级。由这些因素组建的预测模型可视化为Nomogram后,可为医师提供置管决策支持,取得更多净效益。对于预计失败或事实失败的置管采用床边盲法置管方案进行补救,是有效、安全的,值得推广。

钟江斌[3](2019)在《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独行菜属(Lepidi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在前期对其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为其后续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宽叶独行菜水提物为受试药物,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从组织水平考察其对胃肠激素、Cx43和C-Kit的影响;同时,利用显微测微技术和CCK-8法分别观察了宽叶独行菜提取物中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收缩和增殖的影响,进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考察其对SP、Ghrelin、VIP、Cx43 mRNA、P38MAPK mRNA、PKA mRNA、PKC mRNA和M2R mRN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宽叶独行菜水提物能显着提高胃和十二指肠SP和Ghrelin含量,但对胃和十二指肠VIP含量没有影响。(2)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宽叶独行菜水提物对阳性Cx43和C-Kit的表达均不显着。(3)宽叶独行菜提取物不同组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收缩,提高细胞收缩率,但对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4)组分V和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P和Ghrelin含量,组分V能降低VIP含量,组分II和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Ghrelin含量。(5)组分V能提高大鼠胃平滑肌细胞PK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胃平滑肌细胞M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Cx43 mRNA、P38 MAPK mRNA、PKA mRNA、PKC mRNA和M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分VII能提高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PKA mRNA,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Cx43 mRNA、M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上: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主要通过刺激胃肠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发挥作用,其促胃肠动力机制与升高SP和Ghrelin含量,上调Cx43 mRNA、P38MAPK mRNA、PKA mRNA、PKC mRNA和M2R mRNA的表达有关。

杨华良[4](2015)在《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其分子糖苷链上的二甲胺基团和14元内酯环的空间结构与胃动素相似,因此可作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产生模拟胃动素作用,诱发空腹状态的MMC(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活动)Ⅲ期相收缩提前发生,引起胃、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其中枢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胃迷走神经节前神经元的甘氨酸能突触传入,间接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从而导致胃动力增加。在临床上小剂量应用红霉素作为胃肠动力药,用于治疗如胃食管反流病、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便秘、胃轻瘫、肠梗阻、胆石症等疾病。

牛卉,梅和坤,胡雪栋,梁蓓蓓,唐铭婧,汶柯,白艳,王瑾,张勇[5](2015)在《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及其研究热点,为红霉素的超说明书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14年10月Pub Med、Em Base、SCI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用End Note软件进行整理,对其发表年份、文献类型、研究热点和内容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94篇,其中外文451篇,中文243篇;文献以论着(545篇)为主;被引频次最高为275次。外文和中文第1篇文献分别发表于1974,1990年。研究内容包括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应用的临床表现、治疗现状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论长期小剂量的红霉素治疗在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有效,在儿科红霉素作为促胃肠动力药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杨稀,杨勇军,刘仕鸿,李钟艳,刘畅[6](2014)在《中西药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促胃肠动力药种类很多,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胃肠动力减弱的疾病。其对便秘的治疗研究逐渐增多,中西药促胃肠动力药物通过不同环节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抑制胃肠逆蠕动,恢复胃肠正常蠕动,改善便秘症状。但各种西药促动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均被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何研究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牛卉,梅和坤,胡雪栋,梁蓓蓓,汶柯,白艳,唐铭婧,王瑾,张勇[7](2014)在《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截止至2014年5月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相关分析,为医学工作及药物研究领域的人员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SCI、Embase、CNKI数据库,收集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所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在各数据库的分布、文献类型、发表年代、国家、第一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和被引频次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计661篇,其中外文430篇,中文231篇,文献量总体呈现波动性起伏状态。外文文献和中文文献主要文章类型都为论文,分别有320篇和189篇。外文第一篇有关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发表于1974年,中文从1990年发表第一篇文献。美国在该领域发表的文章量处于领先地位。单篇文章被引频次最高为275次。研究内容包括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应用的临床表现,治疗现状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论:目前研究发现长期小剂量红霉素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较多,效果显着。红霉素的促胃动作用在儿科临床的使用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陈允锋[8](2009)在《红霉素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红霉素对肝胆疾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肝胆疾病术后患者分为红霉素治疗组(观察组)50例,其他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术后肠鸣音、肠蠕动恢复及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霉素可明显促进肝胆疾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黄晓梅,眭玉霞,陈宇星[9](2008)在《红霉素在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对红霉素的促胃肠运动作用机理以及在治疗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应用,进行简述,供用药参考。

黄田辉[10](2008)在《促胃肠动力药对活体SD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电活动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克拉霉素、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对胃及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SD大鼠活体埋置电极法。1.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E记录用药前后,消化间期生理盐水对照组、克拉霉素组、多潘立酮组、莫沙比利组和伊托比利组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的肌电活动,比较几种促胃肠动力药对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肌电图波幅及频率的影响;2.加用阿托品、酚妥拉明及普萘洛尔作为拮抗剂,探讨以上几种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机制。结果:1.克拉霉素组、多潘立酮组、莫沙比利组和伊托比利组加用促动力药后均能够提高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快波的振幅和频率,与加药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加生理盐水后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快波振幅和频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2.克拉霉素组、多潘立酮组、莫沙比利组及伊托比利组均能提高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快波的振幅和频率,其中伊托比利组的作用最明显(P<0.05),多潘立酮组跟莫沙比利组相比较则无明显差异,克拉霉素组最弱(P<0.05)。3.阿托品能够抑制克拉霉素组、多潘立酮组、莫沙必利组、伊托必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快波的振幅及频率(P<0.05);而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对克拉霉素组、多潘立酮组、莫沙比利组、伊托比利组及生理盐水组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克拉霉素、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均能够提高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振幅及频率,其中伊托必利作用最强,其次是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克拉霉素最弱。2.克拉霉素、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胆碱能受体有关;而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无关。

二、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参术朴仁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1.1 病名探讨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单药研究
        1.5 复方研究
        1.6 针灸疗法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2.1 流行病现状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量及来源
        2.2 分组方法
    3 病例选择
        3.1 疾病诊断标准
        3.2 证候诊断标准
        3.3 病例纳入标准
        3.4 病例排除标准
        3.5 病例脱落标准
        3.6 病例剔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方案
        4.2 药品来源
        4.3 方药组成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性观察指标
        5.2 疗效性观察指标
        5.3 安全性观察指标
    6 疗效判定标准
        6.1 血糖疗效评判标准
        6.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方法
    8 结果
        8.1 病例一般情况及研究情况
        8.2 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9 讨论
        9.1 导师王旭教授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见解
        9.2 立论依据
        9.3 方药解析
        9.4 降糖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9.5 实验室指标的选择
        9.6 机制探讨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参术朴仁汤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糖、胰岛素、IL-6及TNF-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配置STZ液
        2.2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
        2.3 实验动物及药物干预
        2.4 取样
        2.5 指标检测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4.2 各组大鼠血糖比较
        4.3 各组大鼠FINS、IRI水平比较
        4.4 各组大鼠IL-6、TNF-α水平比较
    实验二 参术朴仁汤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配置STZ液
        2.2 半固体糊配置
        2.3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
        2.4 实验动物及药物干预
        2.5 胃肠组织取样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各组大鼠胃排空率比较
        4.2 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比较
        5 讨论
        5.1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
        5.2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评估
        5.3 实验指标选择
        5.4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5.5 机制探讨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表
附录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优化策略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统计分析代码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工作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危重患者自推进式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1 前言
    2.2 研究内容
        2.2.1 建立预测模型
        2.2.2 验证预测模型
        2.2.3 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
    2.3 资料与方法
        2.3.1 病人数据收集
        2.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3 置管方法
        2.3.4 促胃动力药使用
        2.3.5 置管结果判断
    2.4 统计分析
        2.4.1 统计工具
        2.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2.4.3 样本量计算
        2.4.4 变量选择
        2.4.5 多重共线性检验
        2.4.6 建立预测模型
        2.4.7 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2.4.8 预测模型的校准和内部验证
        2.4.9 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
        2.4.10 Nomogram的建立
        2.4.11 决策曲线分析
    2.5 结果分析
        2.5.1 两阶段混合队列
        2.5.2 多重共线性
        2.5.3 预测模型
        2.5.4 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
        2.5.5 预测模型的校准和内部验证
        2.5.6 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
        2.5.7 Nomogram
        2.5.8 决策曲线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神经重症患者自推进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预测模型的建立
    3.1 前言
    3.2 研究内容
        3.2.1 建立模型
        3.2.2 模型可视化
    3.3 资料与方法
        3.3.1 病人
        3.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3 资料收集
        3.3.4 置管方法
        3.3.5 促胃动力药使用
        3.3.6 置管结果判断
        3.3.7 统计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病人资料
        3.4.2 置管的影响因素
        3.4.3 预测模型
        3.4.4 Nomogram的临床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补救性床边盲法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技术
    4.1 前言
    4.2 资料与方法
        4.2.1 研究设计
        4.2.2 病人
        4.2.3 床边盲法螺旋管幽门后置管标准流程
        4.2.4 数据收集
        4.2.5 终点指标
        4.2.6 整体置管策略
        4.2.7 统计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病人
        4.3.2 有效性终点指标
        4.3.3 安全性终点指标
        4.3.4 总体成功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床边盲法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学习曲线
    5.1 前言
    5.2 资料和方法
        5.2.1 研究设计
        5.2.2 置管医师
        5.2.3 培训计划
        5.2.4 管端位置确认
        5.2.5 数据库
        5.2.6 学习曲线
        5.2.7 统计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有效性终点指标的学习曲线
        5.3.2 安全性终点指标的学习曲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危重症患者自推进式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预测模型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附录2 统计分析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论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
    1.1 独行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1.1 独行菜属植物化学成分
        1.1.2 独行菜属植物药理作用
    1.2 促胃肠动力药物的作用机制
        1.2.1 西药在促胃肠动力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1.2.2 中药在促胃肠动力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第二章 宽叶独行菜对大鼠胃肠组织中胃肠激素和Cx43及C-Kit表达的影响
    2.1 宽叶独行菜对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1.6 结果
    2.2 宽叶独行菜对大鼠胃肠组织中Cx43及C-Kit表达的影响
        2.2.1 材料
        2.2.2 仪器
        2.2.3 试剂
        2.2.4 方法
        2.2.5 数据分析
        2.2.6 结果
第三章 宽叶独行菜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收缩、增殖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3.1 宽叶独行菜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影响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1.4 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1.6 结果
    3.2 宽叶独行菜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3.2.1 材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
        3.2.4 方法
        3.2.5 数据分析
        3.2.6 结果
    3.3 宽叶独行菜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胃肠激素含量的影响
        3.3.1 材料
        3.3.2 试剂
        3.3.3 仪器
        3.3.4 方法
        3.3.5 数据分析
        3.3.6 结果
第四章 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对缝隙连接蛋白Cx43 和相关蛋白激酶m RNA表达的影响
        4.1.1 材料
        4.1.2 仪器
        4.1.3 试剂
        4.1.4 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1.6 结果
    4.2 对毒蕈碱M2 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4.2.1 材料
        4.2.2 仪器
        4.2.3 试剂
        4.2.4 方法
        4.2.5 数据分析
        4.2.6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5.2 对大鼠胃肠组织中Cx43及C-Kit表达的影响
    5.3 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5.4 对缝隙连接蛋白Cx43 和相关蛋白激酶m RNA表达的影响
    5.5 对毒蕈碱M2 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机制
2临床应用

(5)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2文献计量分析内容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文献基本情况
    2研究热点及内容分析
        2. 1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2. 2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讨论

(6)中西药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A受体拮抗剂
    1.1 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1.2 多潘立酮 (吗叮啉)
2 5-HT受体激动剂
    2.1 西沙比利 (普瑞博斯)
    2.2 莫沙比利
    2.3 替加色罗 (泽马可)
    2.4 普芦卡必利
3 双重作用拮抗剂
4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5 中药
    5.1 单味中药
        5.1.1 大黄
        5.1.2 番泻叶
        5.1.3 枳实
        5.1.4 小茴香
        5.1.5 木香
        5.1.6 大腹皮
        5.1.7 白术
        5.1.8 黄芪
        5.1.9 厚朴
        5.1.1 0 砂仁
        5.1.1 1 莱菔子
    5.2 中药复方
        5.2.1 枳术煎剂
        5.2.2 大承气汤
        5.2.3 四逆散
        5.2.4 保和丸
        5.2.5 枳实消痞丸
6 问题与展望

(7)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文献收集与分析方法
2结果
    2.1文献检索总体情况:
    2.2文献发表年代分布
    2.3文献发文量排序前十位国家
    2.4文献发文量排序前十位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和研究机构
    2.5文献发文量排序前十位的研究机构
    2.6研究文献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
    2.7文献被引文频次排序前十位的文献
    2.8论着研究热点:
        2.8.1红霉素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应用
        2.8.1.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
        3.8.1.2支气管扩张
        3.8.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
        3.8.1.4长期小剂量使用红霉素的不利影响
        3.8.2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3.8.2.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3.8.2.2治疗胃食管反流综合征
        3.8.2.3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3.8.2.4红霉素在临床使用出现的问题
3讨论:

(8)红霉素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
    2.2 不同麻醉方式胃肠蠕动恢复比较
3 讨 论

(9)红霉素在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
    1.1 红霉素与胃动素
    1.2 红霉素促胃肠运动作用其他因素
    1.3 红霉素促动力作用与剂量
2 红霉素促胃肠运动临床应用
    2.1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2.2 促进胆囊的收缩功能
    2.3 促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
    2.4 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10)促胃肠动力药对活体SD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电活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静息电位
    2、慢波电位
    3、动作电位
第二章 实验研究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各实验组加促胃肠动力药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3.2 各实验组加促胃肠动力药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的比较
    3.3 各实验组加拮抗剂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致谢

四、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参术朴仁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优化策略的建立与验证[D]. 胡林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3]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D]. 钟江斌.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1)
  • [4]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杨华良. 天津药学, 2015(05)
  • [5]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文献计量分析[J]. 牛卉,梅和坤,胡雪栋,梁蓓蓓,唐铭婧,汶柯,白艳,王瑾,张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03)
  • [6]中西药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J]. 杨稀,杨勇军,刘仕鸿,李钟艳,刘畅.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4(06)
  • [7]红霉素长期小剂量超说明书用药的文献计量分析[A]. 牛卉,梅和坤,胡雪栋,梁蓓蓓,汶柯,白艳,唐铭婧,王瑾,张勇. 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4
  • [8]红霉素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陈允锋. 海南医学, 2009(08)
  • [9]红霉素在治疗胃肠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J]. 黄晓梅,眭玉霞,陈宇星. 海峡药学, 2008(09)
  • [10]促胃肠动力药对活体SD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电活动影响的研究[D]. 黄田辉. 中南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红霉素促进胃肠动力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