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的护理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的护理

一、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皮圈套扎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应欢,冯刚,饶正伟,冯轶,犹云德,何瑛[1](2021)在《医用胶+硬化剂+空气注射或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内镜下医用胶+硬化剂+空气("三明治夹心")注射或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总结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使用"三明治夹心"注射或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46例患者在手术内镜操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手术前、中、后与护理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实施防范措施。结果手术内镜操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注射针阻塞5次,针尖推不出外鞘管3次,注射针针尖刺入外鞘塑料管至侧面穿出1例;医用胶黏附于内镜插入部表面5次,退镜擦伤贲门部1次,擦伤食管1次,黏附镜头7次,阻塞内镜吸引孔道2次,术中医用胶从注射器与注射针连接处喷出至医生眼中和面部1次;套扎过程中镜身移位2次、滑脱1次,食管曲张静脉套扎中发生皮圈脱落4次。术后发生不良反应:尿潴留3例,清醒后再次昏迷2例,胸痛22例,哽噎感9例,出血2例。结论术前完善的护理准备、术中默契的医护配合、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防范,不仅能缩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时间,更能减少治疗风险、降低内镜治疗难度,并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陈宏伟[2](2021)在《73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止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收集本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出血(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本地区ANVUGIB的临床特点。2.收集入院后明确诊断为ANVUGIB并经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止血成功后72h内再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完善统计学分析,识别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在加深临床医生对本地区ANVUGIB认识的同时,提高诊治水平,对再出血高危患者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及时的救治,并最终提高再出血高风险人群的生存率。方法:1.通过住院病历系统检索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入院并经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ANVUGIB的患者739例,完善一般信息、病因诱因和疾病转归等资料的收集并进行分析。2.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诊断为ANVUGIB且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当即成功止血的137名患者进行纳入。对住院期间经内镜治疗后当即成功止血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结果等)进行系统性回顾和收集,制定调查表,详细登记符合入排标准的每一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点、胃镜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并依据止血成功后72h内再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再出血组(18例)和未出血组(119例)。3.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调查资料表,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 21.0统计软件被用来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rsonχ2检验或连续校正法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后继续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NVUGIB患者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先设立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一)临床特点1.性别年龄: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入院并经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ANVUGIB的患者739例,其中男性561人(75.91%),女性178人(24.09%),男女比例3.15:1,平均年龄51.28±17.72岁,平均住院天数9.30±5.93天。其中<40岁(青年)组193例,40岁-60岁(中年)组307例,≥60岁(老年)组239例。2.入院主诉:47.50%的患者以黑便为第一主诉入院,27.20%的以呕血为第一主诉,24.22%的患者入院时同时存在呕血和黑便,多数ANVUGIB患者以明确消化道出血主诉入院。3.循环及HB含量:13.26%的患者入院时存在低血压,24.76%的患者存在心动过速,10.15%的患者休克指数>1.0,0.95%的患者休克指数>1.5,多数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75.78%的患者入院时存在贫血,中度以上贫血者占比50.48%,2.03%的患者存在极重度贫血(HB<30g/L)。入院时HB<70g/L的患者占比27.33%,33.02%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进行了限制性输血治疗。4.发病诱因:53.18%的病人在出血前并未发现存在明确出血诱因,在出血前服用阿司匹林、NSAIDs药物、糖皮质激素、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等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和损伤的药物的患者占据21.92%,饮酒后出血的患者占据16.10%,进食生冷食物2.84%、服用华法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2.30%、劳累2.17%、情绪激动1.49%。进一步年龄分组后发现,在药物诱因导致的ANVUGIB患者中,老年组较中年组更多见,中年组较青年组更多见,而饮酒诱因导致的出血则相反,此外,青年组较中年组更常见饮食诱因导致的出血(P<0.05)。5.病因:在完善消化道内镜检查后发现,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ANVUGIB病因(73.34%),在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占29.89%,十二指肠溃疡占54.80%,复合型溃疡占13.65%。消化道恶性肿瘤为第二常见原因(10.83%),急性胃粘膜病变排名第三(9.74%)。此外,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住院ANVUGIB占据了1.49%的比例,包括ESD/EMR术后出血、EST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所有ANVUGIB的患者在入院后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入院后使用了促凝血类药物。进一步年龄分组后发现,急性胃粘膜病变、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型溃疡更常见与中年组和青年组患者,胃溃疡更常见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的发生率较中年组和青年组患者显着更高(P<0.05)。6.结局转归:在739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141例患者经过了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率19.08%。137例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当即成功止血,内镜下立即止血率为97.16%。有18人在内镜治疗后72h内再发出血,72小时再出血率为13.14%。对比内镜治疗止血后72h内再发出血患者的死亡人数和未在72h内再发出血患者的死亡人数,发现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二)危险因素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比较72h内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在性别、入院主诉、首测心率、首测血压、首次查HB水平、PLT水平、PT/APTT延长与否、血白蛋白水平、血尿素氮水平等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10);将单因素分析p<0.10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显示高龄(年龄>60y)、恶性肿瘤出血、输血治疗、Ia类病变四个方面,实验组(再出血组)和对照组(未出血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是影响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地区ANVUGIB发病诱因前3位依次为药物、饮酒和进食生冷食物,在药物诱因导致的ANVUGIB患者中,老年组较中年组更多见,中年组较青年组更多见,而饮酒诱因导致的ANVUGIB则相反,此外,青年组较中年组更常见饮食诱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2.本地区ANVUGIB病因前3位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急性胃粘膜病变,少见的原因有Dieulafoy病、Mallory 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等。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更常见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胃溃疡更常见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老年组的发生率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显着更高。3.ANVUGIB经内镜止血治疗后立即止血率为97.16%,内镜治疗后72h内再出血率为13.14%,提示经上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需警惕再出血。4.初次止血治疗后72h内再出血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住院期间出现内镜止血成功后早期再出血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给予更频繁和密切的关注,必要时进行内镜复查。5.高龄(年龄>60y)、恶性肿瘤出血、输血治疗、Ia类病变是接受内窥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师因予以更密切和频繁的关注,以早期发现再出血,提高患者预后。

镇毅[3](2020)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内镜介入产品使用说明书》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市场上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上升。进口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但医疗器械监管十分严格,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进口医疗器械必须有中文使用说明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评审专家,以中文语言进行规范严格的审核,其翻译质量对产品能否通过审批以及上市时间都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不仅指导着医师的操作,还提供了该医疗器械维修及保养信息,对病人的健康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运用功能目的论指导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翻译,以库克医疗《内镜介入产品使用说明书》汉译实践为例,从医疗器械的语言特点出发,分析了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的频繁出现的专业术语、被动句、祈使句、名词化结构及长难句,在此基础上译者结合在翻译过程中的思考,对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翻译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从而寻求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翻译中若干有效翻译技巧,如语序调整、词性转换、词语增减、词义选择等,希望借此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奚卫珍,何娜娜,张先翠,袁鹤鸣[4](2020)在《预见性护理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套扎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套扎术患者实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的配合、术后针对性的护理等,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即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后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套扎成功,术后2周胃镜检查显示显效4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100.0%;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程度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理满意度96.50%。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王曦[5](2020)在《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及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比较少点大剂量与多点小剂量两种注射硬化剂治疗方法治疗食道残留曲张静脉的疗效;比较断流结扎和硬化剂治疗Lesmi,D1.5食管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6-2018.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行内镜下套扎术(EVL)或内镜下硬化剂术(EIS)的患者,将总体患者分为EVL组和EIS组,每组又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每一组中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总体糖尿病患者中肝源性和非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再出血率。(2)回顾性分析2015.11-2018.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硬化剂治疗的患者,分为少点大剂量组和多点小剂量组,比较两组平均治疗次数、平均住院天数、静脉曲张消失率、硬化剂治疗有效率、急诊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回顾性分析2017.11-2019.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附属阜阳医院行断流结扎方法和硬化剂治疗的Lesmi,D1.5食管曲张静脉的患者,分为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比较两组在静脉曲张消失率、治疗有效率、急诊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断流结扎方法,是对粗大、不能一次结扎完全的血管,在血管的“左-右-左”分3点呈“>或<”型连续结扎,达到完全阻断血管。结果:(1)EVL组:糖尿病组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25%、36.1%、44.4%)高于非糖尿病组(5.1%、7.6%、13.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7.916、14.581、12.822,P均<0.05)。EIS组:糖尿病组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20.6%、32.4%、47.1%)高于非糖尿病组(3.4%、8.6%、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5.325、8.403、8.159,P均<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EVL组及EIS组的年龄、肝功能分级进行控制后,糖尿病仍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肝源性糖尿病与非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227、0.123、0.580,P均>0.05)。总体糖尿病患者中,Child-Pugh A组术后1、3、6个月内再出血率(14.3%、17.9%、25%)低于Child-Pugh B+C组(28.6%、45.2%、59.5%),两组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内(c2=1.9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内(c2=5.590、8.069,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少点大剂量组治疗平均注射点数(2.73±1.01)点,硬化剂平均用量(20.61±7.69)ml,多点小剂量组治疗平均注射点数(5.78±1.01)点,硬化剂平均用量(11.33±6.35)ml。平均治疗次数:少点大剂量组(2.74±0.81)次少于多点小剂量组(3.22±0.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9,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点大剂量组(7.44±2.27)天,多点小剂量组(7.66±1.97)天,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05)。静脉曲张消失率:少点大剂量组为46.8%,多点小剂量组为3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738,P>0.05)。硬化剂治疗有效率:少点大剂量组(87.1%)高于多点小剂量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89,P<0.05)。两组急诊止血率均为100%。少点大剂量组和多点小剂量组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分别为(4.8%vs 3.1%、17.7%vs 1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0.000、0.014,P均>0.05)。少点大剂量组和多点小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vs 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26,P>0.05)。(3)静脉曲张消失率:断流结扎组(58.7%)高于硬化剂组(3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759,P<0.05)。治疗有效率:断流结扎组的总有效率(93.5%)高于硬化剂组(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815,P<0.05)。两组急诊止血率均为100%。早期再出血率: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分别为4.3%和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0,P>0.05)。迟发性再出血率: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分别为4.3%和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028,P>0.05)。断流结扎组和硬化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和1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04,P>0.05)。结论:(1)糖尿病为肝硬化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肝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术后更容易出血,肝源性和非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术后出血率无差异。(2)针对食道残留曲张静脉,少点大剂量硬化剂注射法较多点小剂量硬化剂注射法疗效好。(3)对于粗大迂曲的食管曲张静脉,断流结扎法疗效较硬化剂法好。

李文修[6](2019)在《内镜下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对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密集套扎序贯治疗后对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聚桂醇血管内注射治疗(治疗顺序分别为密集套扎治疗、补充套扎治疗、第一次硬化治疗、第二次硬化治疗)。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病情病程、血清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的实验值及Child-Pugh评分等临床资料。观察序贯治疗前、后患者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胆碱酯酶(CHE,U/l)等指标。结果:1.76例肝硬化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患者中男43例,女33例,男女比例为1.303:1,年龄在2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6.16±10.43)。2.序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指标,随着序贯治疗的完成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镜下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聚桂醇血管内注射治疗后,患者Child-Pugh评分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聚桂醇血管内注射序贯治疗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同时,并随序贯治疗的完成,肝脏合成功能逐步恢复。

刘沙[7](2019)在《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伴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基于精准内镜治疗原则下单部位(胃或食管)或双部位(胃和食管)内镜治疗方式对中重度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的疗效和预后,探索和肝硬化患者出现中重度EGV和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单部位或双部位内镜治疗方式在治疗疗效和预后上的优劣。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到2018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和/或治疗的肝硬化伴中重度EGV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排除标准筛选127例符合本研究目的的患者纳入后续分析。在第一部分中收集同期67例肝硬化伴轻度EGV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比,分析肝硬化伴轻度EGV患者和肝硬化伴中重度EGV患者的基线情况、既往史、临床资料等,筛选出和肝硬化伴中重度EGV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判断效能。第二部分进一步从肝硬化伴中重度EGV患者中筛选出68例患者,基于内镜精准治疗原则分为单部位(食道或胃)治疗组(n=38)和双部位(食道+胃)治疗组(n=30),跟踪随访至2019年3月、死亡或治疗后再出血。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内镜治疗后疗效、预后及无出血生存曲线,并进一步探索和肝硬化伴中重度EGV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相关的因素。研究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SPSS,Inc.,Chicago,IL,US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既往EGV出血及出血次数增加、食道曲张静脉条数≥3条、血清钙(Serum calcium,Ca)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肝硬化伴中重度EGV的独立影响因素。低Ca和低HB是肝硬化伴发中重度EGV的高危因素,Ca<2.11mmol/L和HB<110.5g/L时患者发生中重度EGV的风险增大。双部位内镜治疗较单部位内镜治疗在缓解肝硬化中重度EGV和减少患者远期内镜治疗次数上有优势,但双部位治疗后曲张静脉达到稳定状态再加重的概率高于单部位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后再出血率、无出血生存曲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既往未行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和更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值(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Plateletcount(PLT))可能是肝硬化伴中重度 EGV 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伴EGV的患者中有既往EGV出血史及出血次数增加、食道曲张静脉≥3条、Ca<2.11mmol/L和HB<110.5g/L的患者曲张静脉程度更多为中重度。基于内镜精准治疗原则,双部位(食道+胃)内镜治疗较单部位(食道或胃)内镜治疗肝硬化中重度EGV的疗效和预后相仿,但双部位治疗组的一次治疗后曲张静脉缓解率可能更高,患者远期所需内镜治疗次数可能减少。既往未行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和ALT/PLT更高可能和肝硬化伴中重度EGV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发生有关。

李旭[8](2018)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精准断流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血液流动阻力增长而形成的一些门体支干循环。其最常见原因是由乙型肝炎、丙肝、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源性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的门脉高压。除此以外,非肝硬化门静脉内血栓、特发性的门脉高压症、布卡综合症也是造成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见的原因。由于患者初期无显着症状,在我国体检项目中胃镜得不到普及,所以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多数患者通过胃镜确诊时往往已经是中后期,只能通过应用硬化剂、组织粘合剂、皮圈套扎等方法治疗,随着肝硬化等病因的进一步恶化,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也不断增加,曲张的静脉破裂后大出血也较容易反复的发生。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明显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很高,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近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不断革新,治疗更趋于精准化、个体化,例如:内镜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ndoscopic Selective Varices Devascularization,ESVD)是通过准确的选择胃食道静脉曲张的交通支、来源支,进行精确的封堵,从而不仅能得到即时止血的目的,同时也最高水平的预防出血,实现病人长期安全、正常生活的一种治疗手法。本文所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内镜下食道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与传统的单纯圈套、硬化剂注入或圈套联合硬化剂注入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有效率以及预防再出血方面的优劣。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7年青岛市市立医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6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3例,乙肝后的肝硬化33例,丙肝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隐源性肝硬化12例,原发性的胆汁性肝硬化4例。依据Sarin分类法将这些患者分为:GOV1型(曲张静脉从食管延伸至胃小弯或贲门处),GOV2型(曲张静脉从食管延伸至胃大弯处)。根据所使用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食管静脉套扎或硬化治疗组(传统疗法)36例为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治疗组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1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或复查胃镜曲张静脉较治疗前缩小20%—50%即为有效)、5个月内再出血率(5个月内患者出现呕血、黑便,胃镜下可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本文利用卡方检验的分析方法检验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利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性别、年龄因素是否对结论有影响,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删除了因肝癌导致再出血的病例。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为双侧分析,且认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精准断流术)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P=0.047P<0.05),对照组(传统单纯套扎、硬化剂注射)再出血率为27.8%,高于观察组(P=0.027 P<0.05)。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对于是否有效、有无再出血无显着影响(95%CI,0.905-24.015;P=0.066)、(95%CI,0.948-1.079;P=0.735),年龄对于是否有效、有无再出血无显着影响(95%CI,0.927-1.064;P=0.836)、(95%CI,0.198-2.505;P=0.588)结论胃食管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较以往单纯套扎或硬化治疗(传统疗法)有更好的疗效。

罗红来,黄柳青,高小花,王莹,薛冰洋[9](2017)在《胃镜下套扎治疗与圈套电切治疗上消化道良性肿瘤效果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胃镜下套扎治疗与圈套电切治疗上消化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对比,为患者选择适宜的术式寻求临床指导依据。方法调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套扎组与电切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电切组成功率(80.0%)与套扎组成功率(87.5%)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部位病变治愈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电切组穿孔、血管出血、残端轻度渗血等并发症发病率显着高于套扎组(P<0.05)。结论套而不切相比先套再切更安全,两者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但前者没有出血和穿孔的风险,安全性更高,所以对于部分消化道良性肿瘤患者特别是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套而不切更安全、更适用。

李应杰[10](2016)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及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及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织胶黏合剂治疗。观察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分析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手术,1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治疗后4 d6个月,31例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止血患者性别、年龄、病因、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ild-Pugh分级、谷草转氨酶、腹水、曲张静脉内径、静脉曲张血管数量、红色征、脾栓或脾切除术与再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级(OR=2.564,95%CI:1.2892.957,P=0.034)、腹水(OR=2.496,95%CI:1.8522.677,P=0.029)、曲张静脉内径(OR=3.450,95%CI:2.6393.991,P=0.015)、静脉曲张血管数量>2支(OR=2.131,95%CI:2.0553.843,P=0.018)、红色征(OR=4.015,95%CI:3.5874.982,P=0.009)、脾栓或脾切除术(OR=4.622,95%CI:3.4574.905,P=0.004)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黏合剂可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然而治疗后早期易发生再出血,Child-Pugh分级C级、腹水、曲张静脉内径、静脉曲张血管数量、红色征及脾栓或脾切除术均是其危险因素。

二、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皮圈套扎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皮圈套扎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医用胶+硬化剂+空气注射或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内镜治疗
        1.2.2 护理配合
2 结果
3 讨论
    3.1注射针不良事件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3.2 医用胶不良事件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3.3 套扎不良事件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3.4 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73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止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739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ANVUGIB经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内镜介入产品使用说明书》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及特点
    1.2 项目目的及意义
    1.3 源语文本内容简介
    1.4 医疗器械专业英语语言特点
第二章 翻译项目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质量控制
第三章 翻译指导理论及翻译标准和技巧
    3.1 功能主义目的论介绍
    3.2 目的论指导下翻译标准和技巧
第四章 目的论指导下翻译案例分析
    4.1 语序调整
    4.2 词性转换
    4.3 词语增减
    4.4 词义选择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Saeed?多连发套扎器使用说明书
附录二:Evolution?胆道支架系统(无覆膜)使用说明书
附录三:经皮内镜胃造瘘系统使用说明书
附录四:预弯式三腔乳头括约肌切开刀使用说明书
附录五 :相关术语表

(4)预见性护理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镜下皮圈套扎术方法
    1.3 预见性护理
        1.3.1 术前干预
        1.3.1.1 术前心理干预
        1.3.1.2 术前检查
        1.3.1.3 饮食睡眠干预
        1.3.1.4 内镜室干预
        1.3.1.5 病房与内镜室交接
        1.3.2 术中配合及护理干预
        1.3.2.1 协作医生操作
        1.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3.2.4 术中病情观察
        1.3.3 术后护理干预
        1.3.3.1 心理干预
        1.3.3.2 饮食指导
        1.3.3.3 用药指导
        1.3.3.4 家庭支持护理
        1.3.3.5 出院指导
        1.3.3.6 随访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7例患者术后疗效
    2.2 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2.3 患者干预前、出院时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5)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及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
    1 引言
    2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困惑与思考
    参考文献

(6)内镜下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对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密集套扎序贯治疗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肝硬化食道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现状
    1.2 内镜治疗在肝硬化EGV出血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1.3 和肝硬化EGV(出血)有关的预测因素
    1.4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本研究获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EGV内镜治疗操作步骤(图2-2、2-4)
        2.2.3 术后监测、治疗和随访
    2.3 研究内容
        2.3.1 临床数据收集
        2.3.2 概念定义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肝硬化患者伴轻度EGV组和中重度EGV组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分析
        3.1.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3.1.2 两组内镜和影像学资料对比
        3.1.3 两组检测指标对比
        3.1.4 检测指标对肝硬化患者EGV程度的诊断效能分析
    3.2 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EGV行单部位内镜治疗和双部位内镜治疗的对比结果分析
        3.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3.2.2 两组内镜和影像学资料对比
        3.2.3 两组检验指标对比
        3.2.4 两组内镜治疗后情况对比
        3.2.5 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EGV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EGV的临床特点分析
    4.2 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EGV行单部位内镜治疗和双部位内镜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精准断流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9)胃镜下套扎治疗与圈套电切治疗上消化道良性肿瘤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1. 镜下套扎治疗
        2. 圈套电切治疗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二、两组不同部位病变成功率比较
    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讨论

(10)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及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四、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皮圈套扎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用胶+硬化剂+空气注射或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刘应欢,冯刚,饶正伟,冯轶,犹云德,何瑛. 现代医药卫生, 2021(09)
  • [2]73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止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D]. 陈宏伟. 皖南医学院, 2021
  • [3]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内镜介入产品使用说明书》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镇毅. 三峡大学, 2020(06)
  • [4]预见性护理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J]. 奚卫珍,何娜娜,张先翠,袁鹤鸣.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02)
  • [5]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及食管特殊直径曲张静脉的处理方法研究[D]. 王曦.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内镜下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重度静脉曲张对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D]. 李文修.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肝硬化患者伴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D]. 刘沙. 浙江大学, 2019(03)
  • [8]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精准断流术的临床研究[D]. 李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9]胃镜下套扎治疗与圈套电切治疗上消化道良性肿瘤效果对比分析[J]. 罗红来,黄柳青,高小花,王莹,薛冰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02)
  • [10]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及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J]. 李应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6(22)

标签:;  ;  ;  ;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