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和图的几个新结果

积分和图的几个新结果

一、关于整和图的几个新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曹滔宇[1](2021)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的许多大中型企业中总有数目繁多的科技项目亟待立项,这些待立项的科技项目常常会在特定的时期需要大量的相关行业专家来进行评审,然而这时仍沿用传统的人工遴选项目评审专家的方式,想在短时间内找出一批合适的项目评审专家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本文以科技项目的评审专家遴选问题为研究背景,选用电力行业内真实的项目申报材料作为研究样例,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预测出每篇科技项目与电力行业内相关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度,再利用组合优化算法为其遴选出合适的评审专家,最终实现了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利用爬虫程序搜集电力行业知名专家历年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等文本语料,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预测出每篇文本所涉及研究领域的相关度,据此构建起每位评审专家的能力画像;同时应用该模型对待审科技项目的申报文本进行关联度预测,得到每篇科技项目与电力行业内相关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度。(2)对待审科技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关联度和候选评审专家的能力画像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在分组项目评审的背景下遴选出合适的评审专家团体。本文最终借助组合优化算法的相关求解策略实现了评审专家遴选算法。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评审专家遴选算法可以根据科技项目在初审阶段和终审阶段的不同需求,适应性地遴选出合适的评审专家团体。(3)结合本文所提出的关联度预测模型和评审专家遴选算法,研究并实现了基于WEB端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同时对该系统展开综合性测试以分析并评价其专家遴选效果,最终验证了该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杨婷婷[2](2021)在《锂金属电池中锂负极的原位制备和生长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金属锂(Li)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电极电位,是下一代高比能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相关的二次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重要的发展方向。尽管以金属锂为负极的二次锂电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金属Li电极仍未能规模化应用于实际电池体系中,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锂金属负极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如由于锂金属的高反应活性,不易储存和运输,而且在循环过程中,金属锂与电解液极易发生反应,造成界面阻抗增加,并引起不可控的体积膨胀,从而使得电极的库伦效率降低,容量衰减;另外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以及“死锂”的产生也会降低电池的库伦效率甚至会引起电池短路或者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针对上述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金属锂电池中的锂金属负极的制备改性、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机理和电化学行为、机械性能以及金属锂在电极材料中沉积等问题做了研究。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ETEM)中以纳米碳管(CNT)为气体电极材料,构建了Li-CO2纳米电池。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用电化学电镀法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锂球,且其表现出与金属锂相似的电化学行为,并在宏观上制备出毫克级别的样品,能够实现金属锂的安全存储与利用。在ETEM中以CNT为空气电极材料,构建了Li-CO2电池,使用电化学电镀法原位制备出了锂晶须,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调控成功观察到了晶须的生长过程以及固态电解质膜(SEI)的破裂与修复,初步研究了锂晶须的生长机理。提出了锂沉积速率与SEI破裂/自愈合速率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锂的沉积形态。证明了通过控制SEI成分和锂沉积速率来控制锂的沉积形态是可能的,提出了可以通过人工SEI、电解液添加剂以及适当的过电位控制来调整锂的沉积形态和减缓锂晶须的生长。搭建环境电镜-原子力显微镜(ETEM-AFM)平台,构建Li-CO2电池,在受到AFM尖端的轴向约束的作用下,施加外电场,使用电化学电镀法原位生长出了不同取向的锂晶须并测量了晶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及屈服强度。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设计了锂晶须在固态电解质中的生长模型,研究结果为全固态电池锂枝晶生长抑制策略的设计提供了定量基准。以含有通道结构的α-MnO2纳米线为正极材料,在ETEM中构建了Li-CO2和Li-O2纳米电池。采用外加电压的手段原位观测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Li+)在电极材料中沉积行为,发现了在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炸裂现象。对原始α-MnO2纳米线的通道结构做了表征,发现纳米线中除了1×1、2×2通道之外,还存在大量的2×3、2×4通道,并且利用ETEM-AFM平台测试了原始的及锂化后纳米线的强度。分析了电极材料失效的原因,结果为电极材料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张吉军,李洪兵,孙逸林,韩咪[3](2021)在《基于复合权重的天然气需求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非线性复杂系统预测的精度,采用多维信息的复合权重组合预测模型,以期达到组合预测进一步降低误差的目的。首先,利用误差平方和倒数法、加权平均法、熵值法将灰色GM(1,N)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组合,构成3种组合模型。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3种组合模型进行融合,构建复合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最后,以中国城市天然气需求量预测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组合预测比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准确,避免了单一预测模型存在的预测风险;(2)复合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较组合预测模型的误差更低,提高了预测精度;(3)到2025年,中国城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 884×108m3,平均增速约为10%。结论认为,复合权重的组合预测模型在非线性复杂系统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城市天然气需求量的预测结果可作为制定城市燃气政策的依据。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城市天然气需求量仍呈高速增长趋势。

张莹[4](2021)在《构建科学的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撤回》文中指出科学基金的评审普遍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它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管理。但同行评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批评,争议的核心主要是针对同行评议专家。因此,对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和评审能力进行评估迫在眉睫。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对专家基本信息和评审信息进行评价,基本信息包括专家个人资历、科研能力,评审信息包括评审离散率、评审有效性和评审态度。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确定了指标权重,为更好地筛选、调整专家提供了借鉴。

罗强华[5](2020)在《曲面上具有钝外交角的圆模式与给定组合类型的球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圆模式,圆模式是由若干定向圆组成的一个集合。圆模式理论主要研究这个集合中圆与圆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它们外交角的大小。圆模式理论与组合数学,离散几何,计算几何,形变理论,极小曲面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由Koebe,Andreev和Thurston建立的圆模式定理是连接圆模式理论和这些学科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圆模式定理说明对一个无边界的紧曲面上任意给定的一个三角剖分和一个定义在边集上且取值为非钝角的外交角函数,总存在一个相应的圆模式使得其骨架与这个三角剖分的1-骨架对应,这个圆模式的外交角由这个函数赋予,并且这个圆模式在共形变换下是唯一的。在二维时,应用拓扑度理论,本文证明了钝角情形下的圆模式定理。对于一个有限拓扑类型的曲面上任意给定的一个三角剖分和定义在这个三角剖分边集上的一个外交角函数(在约束条件下可以取钝角),总存在一个圆模式与之对应。在高维时,应用Cayley-Menger行列式和组合讨论,本文得到了圆模式定理的一个推广。设T是一个不断在小面上粘贴新的单纯形或者正轴体得到的有限的(n+1)-多面体,而Θ是(?)中的一个角度。本文证明了在单位球面Sn上存在一个(n-1)-球模式,在Mobius变换下是唯一,它的骨架同构于T的1-骨架并且每个外交角都是Θ。本文证明了在单位球面Sn上存在一个(n-1)-球堆积,它的骨架同构于τ的1-骨架,这里τ是τ的对偶多面体。更多的,本文证明τ能够实现为所有的(n-1)-面与Sn相切而τ能够实现为所有的边与Sn相切。本文证明了任意的一个非退化的四面体与四球构形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进而得到了新的欧氏四面的体积公式以及二面角公式。此外,对任意给定的一个四面体,本文还证明了存在几种仿射剖分,使得对该四面体不断进行仿射剖分后可以得到四面体形状空间的稠密子集。

费开放[6](2020)在《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的耗散性和同步问题.首先,在运用推广Filippov微分包含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广义Halanay不等式再加上矩阵测度的方法,我们得到了神经网络Filippov解的全局耗散性.然后,我们构造了一些合适的Lyapunov函数,运用一些分析技术并结合恰当的不等式,我们设计了几个不连续反馈控制器,实现了神经网络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的同步.基于MATLAB编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几个算例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的形成及发展.其次,介绍了忆阻的特性并阐述了忆阻神经网络的发展现状.最后,介绍了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神经网络.第二章研究了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的非自治Hopfield神经网络的耗散性和指数同步问题.我们应用不连续状态反馈控制器,利用不等式放缩技巧和一些理论分析,最终证明了神经网络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全局指数同步.第三章研究了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MNNs)的耗散性和有限时间同步问题.同样在运用扩展Filippov微分包含理论的框架下,我们得到了几个有效的新准则.利用广义Halanay不等式和矩阵测度方法证明了神经网络Filippov解的全局耗散性。在不等式放缩和一些分析技术下,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Lyapunov函数和一个非线性反馈控制器,最终得到了保证MNNs有限时间同步的一些新的充分条件,从而实现了神经网络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第四章研究了基于忆阻的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模糊细胞神经网络(MFCNNs)的定时同步问题.首先,通过扩展Filippov微分包含理论的框架下,推导出神经网络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定时同步.与此同时,基于一个新的Lyapunov函数和两个新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器,得到了保证MFCNNs驱动响应系统定时同步的一些新的充分条件.第五章对论文的内容做了总结,并指明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朱天翔[7](2012)在《图码最小距离下界的几个新结果》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编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在现实世界中对于编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对于各种新的纠错码的的构造及其性质的研究就显的更为必要和及时Michael Tanner在1981年提出了图码的概念,这是一种新的结合了图论和编码的知识来构造码的方式.近年来,对图码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Sipser和Spielman在1996年提出应用扩展图来构造图码,并且同时找到了该类图码的高效译码算法.此后,图码的译码算法和最小距离的不断得到改进.鉴于最小距离对于一种纠错码的性能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关注于给出图码的最小距离的下界.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我们先给出关于图码的维数的一个上界.由于图码的性质和图的性质紧密相关,为了得到最后我们想要的图码最小距离的下界,我们先给出子图的边数关于该子图的顶点数的一个界.由此就可以得到图码的最小距离的下界.与以往结果不同的是,我们在此处给出的最小距离的下界不依赖于图的第二大特征值,所以对于一些不容易计算第二大特征值的图有着巨大的好处和方便.在本文中,对于上面提到的界我们都给出了对应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图的两个版本.本文还给出了一类最小距离可以完全确定的图码.在本文最后的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在此文中得到的结论较之以往的结果有了一定的改进.

徐洪峰[8](2011)在《同行评议专家反评估模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家反评估是指根据专家参与科技评价活动的情况,来评估专家在科技评价工作中的评审能力和水平。专家反评估能够为专家遴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有利于科技评价活动的客观、公平和公正,能够对评审专家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促使他们端正工作态度,引起了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论文建立了专家反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专家反评估方法和策略。论文研究分析了近几年来多个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评价数据,将异常点检测理论引入到专家反评估研究中,使用格鲁布斯测试法检测专家在科技评价活动中对项目评价数据的异常点,剔除异常点后计算剩余评价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专家反评估的基础;论文提出了基于距离和相关系数的专家反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距离和相关系数两个统计量各自的特点,将二者的值域分别映射成三个不同的离散值,通过计算专家评价项目的数据与平均评价值之间的“距离”和“相关系数”,分别得出两个统计量对应的离散值,将两者叠加以确定专家在科技评价活动中的评审能力和水平,以实现专家反评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距离和相关系数的专家反评估模型,达到了专家反评估的效果,得到了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认可。

杨建国,许三星[9](2008)在《关于图全染色的几个新结果》文中指出研究了图正常边染色和图全染色的一定关系,利用图正常边染色的相关结论,得到了图全染色的几个新结果,提供了深入研究图全染色的一种可行方法。

石端银,李文宇,张太发[10](2007)在《关于模和图问题的几个新结果》文中研究说明模和图是和图的一种推广。采用一般标号法,分别给出由n个C4、C5、C6构成的多重复合圈图<C4;n>、<C5;n>、<C6;n>的模和标号,从而证明其为模和图;然后,证明由m条长度为n的道路构成的并图mPn也是模和图;最后给出了二部图K2,n的另一种模和图标号。

二、关于整和图的几个新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整和图的几个新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项目评审问题研究现状
        1.2.2 自然文本表示方法研究现状
        1.2.3 专家遴选相关算法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数据处理与文本表征
        2.1.1 文本清洗、分词及过滤技术
        2.1.2 布尔模型
        2.1.3 向量空间模型
        2.1.4 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
        2.1.5 词嵌入模型
    2.2 文本分类模型
        2.2.1 基于词粒度的TextCNN模型
        2.2.2 基于Attention机制的BiLSTM模型
        2.2.3 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BERT模型
    2.3 智能推荐算法
        2.3.1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2.3.2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
        2.3.3 混合推荐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联度预测模型
    3.1 问题定义
    3.2 数据集与分类体系
    3.3 ARC-Net模型的构建
        3.3.1 Attention-BiLSTM层
        3.3.2 TextCNN层
        3.3.3 Dense层
    3.4 项目关联度与专家画像的预测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审专家遴选算法
    4.1 问题定义
    4.2 基于遗传进化策略的GES算法
    4.3 基于贪心迭代策略的GIS算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蛮力搜索的可行性
        4.4.2 专家库大小的影响
        4.4.3 领域数量的影响
        4.4.4 项目数量的影响
        4.4.5 相关对比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
    5.1 需求分析
    5.2 系统设计
        5.2.1 总体结构设计
        5.2.2 功能模块设计
        5.2.3 数据库设计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2)锂金属电池中锂负极的原位制备和生长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锂金属电池
        1.2.1 锂电池的发展历程
        1.2.2 锂金属电池的工作原理
        1.2.3 锂金属负极的失效机理
    1.3 金属锂电极界面膜
    1.4 金属锂负极的改性研究
        1.4.1 功能电解质的研究
        1.4.2 电解液无锂添加剂的研究
        1.4.3 电极结构的设计研究
        1.4.4 固态电解质的研究
    1.5 金属锂负极的原位研究方法
        1.5.1 原位X射线衍射
        1.5.2 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
        1.5.3 原位核磁共振光谱技术
        1.5.4 原位透射电镜技术
    1.6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选题依据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制样方法
    2.3 实验材料的制备
        2.3.1 碳纳米管(CNT)的合成
        2.3.2 氧化铜(CuO)纳米线的制备
        2.3.3 喷金(Au)的CuO纳米线的制备
        2.3.4 α-MnO_2纳米线的合成
        2.3.5 喷铱(Ir)的α-MnO_2纳米线的制备
    2.4 宏观电池的组装及测试
        2.4.1 电极片材料的制备
        2.4.2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2.4.3 充放电测试
第3章 稳定锂负极的原位电镜研究
    3.1 引言
    3.2 稳定锂球的原位制备
    3.3 稳定锂球的原位电化学性能
    3.4 宏观稳定锂球的制备
    3.5 稳定锂球的宏观电化学性能
    3.6 讨论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锂晶须生长机理的原位电镜研究
    4.1 引言
    4.2 锂晶须及Li_2CO_3固态电解质膜的原位制备
    4.3 锂球及Li_2O固态电解质膜的原位制备
    4.4 锂晶须生长的动力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锂晶须力学性能的原位电镜研究
    5.1 引言
    5.2 原位透射电镜装置的制备
    5.3 锂晶须的原位生长与制备
    5.4 锂晶须的生长应力及屈服强度测试研究
    5.5 锂晶须弹塑性对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锂在α-MnO_2中的沉积与力学行为的原位研究
    6.1 引言
    6.2 α-MnO_2纳米线原子结构的电镜表征
    6.3 Li-CO_2电池放电过程中锂沉积的原位研究
    6.4 Li-CO_2电池放电过程中锂沉积的原位研究
    6.5 α-MnO_2纳米线的力学性能研究
    6.6 讨论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基于复合权重的天然气需求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2 相关理论
    2.1 灰色GM(1,N)模型
    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3 误差平方和倒数法
    2.4 简单加权平均方法
    2.5 熵值法
3 基于复合权重的组合预测模型构建
4 城市天然气需求量预测分析
    4.1 数据信息搜集整理
    4.2 预测与结果分析
5 结束语

(5)曲面上具有钝外交角的圆模式与给定组合类型的球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 记号及基本概念、性质
第2章 基础知识
    2.1 双曲平面的庞加莱模型
    2.2 双曲平面上的几何
    2.3 三维双曲空间与圆模式
第3章 有限拓扑类型曲面上的圆模式
    3.1 引言
    3.2 预备知识
    3.3 证明
    3.4 进一步讨论
    3.5 附录:拓扑度理论
第4章 给定组合类型的球堆积
    4.1 引言
    4.2 预备知识
    4.3 定理4.1.3和定理4.1.4的证明
    4.4 从球模式到多面体
第5章 球模式与四面体
    5.1 四面体与球模式的联系
    5.2 四面体的体积和二面角
    5.3 单纯形的仿射剖分
    5.4 四面体的仿射剖分
    5.5 附件:Mathematica文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具有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的研究概述
    1.2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2 具有不连续激活的混合时变延迟神经网络的全局耗散性和指数同步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
    2.3 主要结果
    2.4 数值仿真
    2.5 小结
3 具有不连续激活函数混合时变时滞忆阻神经网络的耗散性和有限时间同步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
    3.3 主要结果
    3.4 数值仿真
    3.5 小结
4 基于混合时变时滞忆阻的不连续激活函数模糊细胞神经网络的固定时间同步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
    4.3 主要结果
    4.4 数值仿真
    4.5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图码最小距离下界的几个新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1 研究背景
    1.2 编码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1.3 图论中基本概念
    1.4 图码的介绍
    1.5 关于图码最小距离下界的一些已有结果
第二章 主要结果
    2.1 关于图码的维数
    2.2 关于子图边数的估计
    2.3 关于图码的最小距离
    2.4 一类可以得到最小距离的图码
    2.5 例子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同行评议专家反评估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专家反评估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意义
    1.3 专家反评估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内容组织安排
第二章 同行评议与专家反评估常用指标分析
    2.1 同行评议
        2.1.1 同行评议的定义及其发展简介
        2.1.2 同行评议的实质和功能
        2.1.3 同行评议的意义
        2.1.4 同行评议的缺陷与不足
    2.2 专家反评估常用指标分析
        2.2.1 基于数量的指标
        2.2.2 基于对比的指标
        2.2.3 基于平均分的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异常点检测的专家反评估
    3.1 异常点检测简介
        3.1.1 异常点的概念
        3.1.2 异常点检测概述
    3.2 专家反评估中异常点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处理
        3.2.1 科技评价同行评议数据的特点
        3.2.2 格鲁布斯测试法
    3.3 专家反评估中异常点检测
        3.3.1 专家反评估中异常点检测的目的
        3.3.2 专家反评估中异常点检测的步骤
        3.3.3 专家反评估中异常点检测流程图
    3.4 专家反评估中异常点检测举例
    3.5 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距离和相关系数的专家反评估模型
    4.1 距离简介
        4.1.1 欧基里德距离
        4.1.2 曼哈顿距离
        4.1.3 切比雪夫距离
    4.2 相关系数简介
    4.3 基本距离和相关系数的专家反评估模型
        4.3.1 专家反评估中距离公式的提出及选择
        4.3.2 基于距离和相关系数的专家反评估模型的提出
        4.3.3 距离和相关系数离散化
        4.3.4 距离和相关系数的结合方式
        4.3.5 专家反评估模型算法
        4.3.6 专家反评估流程图
    4.4 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后续的研究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四、关于整和图的几个新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智能遴选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曹滔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锂金属电池中锂负极的原位制备和生长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D]. 杨婷婷. 燕山大学, 2021
  • [3]基于复合权重的天然气需求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J]. 张吉军,李洪兵,孙逸林,韩咪.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02)
  • [4]构建科学的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撤回[J]. 张莹. 云南科技管理, 2021(01)
  • [5]曲面上具有钝外交角的圆模式与给定组合类型的球模式[D]. 罗强华. 湖南大学, 2020(02)
  • [6]具有混合时变时滞不连续激活函数忆阻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D]. 费开放. 三峡大学, 2020(06)
  • [7]图码最小距离下界的几个新结果[D]. 朱天翔.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2)
  • [8]同行评议专家反评估模型的研究[D]. 徐洪峰. 中南大学, 2011(01)
  • [9]关于图全染色的几个新结果[J]. 杨建国,许三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0]关于模和图问题的几个新结果[J]. 石端银,李文宇,张太发.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7(04)

标签:;  ;  ;  ;  

积分和图的几个新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