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东“民主化”转型战略初探

美国中东“民主化”转型战略初探

一、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Ezeanyanwu Michael Ejikeme[1](2017)在《中尼石油贸易合作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1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五)是中国与尼日利亚开始建交的时间,2017年是中国与尼日利亚建交的46周年。尼日利亚的人口在非洲是最多的,其中总人口 1.73亿。可以占到非洲总人口的16.7%。尼日利亚的人口是非洲最多的,是非洲的第一大人口国,同时,尼日利亚是非洲的矿产能源和石油资源大国,也是是非洲第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出口大国。截止2014年已探明石油资源储量位居非洲第二位、世界第十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中国也是能源进口大国,特别是对石油资源。所以中国与尼日利亚在原油资源达成了合作。并且双方也在加大对石油资源的合作与投资。本文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参考的方法,并且参考其他人员的研究报告,网络资源以及中国政府网站等相关资源进行分析。对中国与尼日利亚的石油贸易的发展进行归纳和整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有关中国与尼日利亚石油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学习参考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增加知识储备量,以寻求分析这一问题时有更明确的立足点。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定性的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尼日利亚石油贸易数据,提出对中国和尼日利亚在以后的石油贸易发展中的合理建议。论文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中尼两国石油现状的分析,主要从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储备情况以及石油开采的情况,尼日利亚石油资源对外出口以及进口的现状,中国的石油储备情况,开采情况以及中国石油的进口以及出口情况。第三章为中尼两国的石油贸易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一是中尼两国贸易发展合作的形式,二是对中尼两国在石油资源贸易的投资形式进行分析。第四章为中尼两国石油贸易发展中存在优势与劣势,主要从中国在石油贸易方面的优势,尼日利亚在石油贸易方面的优势,以及两国共有的基础上的优势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中尼两国石油贸易方面的劣势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第五章是对第四章中尼两国在石油贸易合作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相应的分析总结后提出增强中尼石油贸易活动有效性的建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尼日利亚的国内因素,要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二是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本文通过对两国石油贸易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合作发展的模式,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后来如何扩大双方在石油贸易之中的合作。在分析中寻找到对于中国和尼日利亚两国在能源上的互补性以及拓展其他相关的贸易合作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王骏腾[2](2016)在《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 ——以东欧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纵观国际关系史,大国对东欧的争夺曾不止一次地引发了改变欧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冲突。一战、二战以及不算久远的冷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东欧问题引发的。如今,围绕地缘位置极其重要的东欧国家乌克兰,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又展开激烈争夺,陷入紧张的对峙中。甚至有观察家担心新的冷战已经降临欧洲。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俄罗斯具有极强大的武力,是东欧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它在本地区却极少获致真正的安全。当俄罗斯强大时,东欧就是俄国安全的“防御盾牌”和“缓冲区”;而当其实力衰弱时,东欧又极易成为外部势力进攻俄罗斯的通道和跳板。客观而言,出于安全和权势的考量,历史上俄罗斯的确对东欧邻国多有侵略、压迫、控制之举。然而在民族国家已牢固确立的时代,任何帝国式的控制架构势必都无法持久。沙俄的覆灭与苏东集团的离散就是明证。俄罗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消耗大量资源控制东欧,但最终结果却是拖累了自身的发展,从而损害了自己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能力。负面形象一旦转化为某种历史符号,就难以改变。至今俄罗斯与东欧国家之间普遍缺乏信任,影响了该地区安全合作的展开。对于俄罗斯和东欧而言,最大的安全困境是:由于巨大的实力差距,东欧国家对俄罗斯充满疑虑与不安全感,因此倾向于将其排除在地区安全机制之外;然而,一味排斥俄国并不能使东欧获得真正的安全。而接纳俄罗斯又难免其凭借超强实力最终控制甚至覆盖本地区。对于东欧国家而言,引进域外力量制衡俄罗斯不可或缺。但历史已经证明,西欧大国英法的承诺并不可靠,而且它们根本无力同时遏制俄德两强。于是非欧洲的美国就成了东欧的主要助力。美国对欧洲国际政治的大力参与始自一战。二战后,通过北约集团,美国试图牢固控制西欧并主导整个欧洲的安全议程。苏联解体后,欧洲范围内存在着两大安全复合体——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与欧盟(欧安组织,特别是北约在欧洲安全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本文将它们界定为安全制度而非安全复合体,详情请见第三章与结语中的有关分析)。虽然存在分歧,但冷战后俄罗斯仍与欧盟展开了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广泛合作。然而欧盟在提供“硬”安全上存在软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导了欧盟的安全议程。而欧盟与北约在成员组成上更是存在重合。俄罗斯原本对欧盟的扩大较为放心,并希望最终实现俄欧安全一体化。但美国与北约的介入使得欧洲安全合作变得复杂与困难。诚然,北约的扩大有其客观需要,但更有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意图。冷战后,东欧地区原先被压制的矛盾重新凸显,引发了新的冲突。乌克兰危机显示了东欧因民族国家建构的滞后而固有的国家脆弱性。乌克兰拥有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在原苏联范围内,其实力仅次于俄罗斯。然而,现今乌克兰却因国内政治分歧所引发的内战而逐渐滑向所谓的“弱国家”。乌国内的动荡外溢,造成地区的不稳定,也给外部大国介入制造了机会,激化了东欧原有的安全竞争。俄罗斯在冷战后原本希望融入欧洲最有效的安全机制——北约。但其意图并不被西方所信任,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仍视俄罗斯为“他者”与潜在威胁。虽然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将俄罗斯纳入了制度框架,但由于俄国对北约的实质性决定不具否决权,因而实际上仍被排除在欧洲安全重构进程的核心之外。在北约东扩这个攸关俄罗斯根本安全利益的问题上,俄罗斯屡有受骗上当之感,因而倾向于在必要时越出机制,单方面采取强硬措施。就如它对克里米亚的兼并和对乌东部激进分离运动的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作为特别是兼并克里米亚严重恶化了与西方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北约因素,可以设想,假以时日,独联体与欧盟很可能会融合成一个涵盖全欧的超级安全复合体。而如今,欧洲安全合作的前景更加黯淡。对俄罗斯而言,虽然存在可供选择的不同安全战略,但运用它们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俄罗斯在东欧势将面临持久的安全挑战。

周秋君[3](2011)在《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用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发掘中国与欧洲联盟合作的动力,揭示观念、身份等社会性要素在中欧30年(主要时间跨度为1975-2005年)互动历史中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作者构思了一个建构主义的分析路径,并将其概念化为“国家互动的双向度路径”,以此重新解读中欧关系的深层属性。所谓“双向度”,实际指的是国家在互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两个向度上的互动事实,即行为体一方面与处于转型之中的国际体系发生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与对方行为体进行互动。作者主要使用两个概念来诠释上述两个向度的问题:在体系向度上,国家与国际体系进行互动的方式是“国家社会化”,即,中国或者欧盟各自以内化国际体系规范的方式来适应变动中的国际体系;而在单元互动向度上,国家互动的方式则体现为“身份互构”,即,中国或者欧盟分别通过持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国际身份并同时建构与对方的关系来适应这一组双边关系。本文的分析路径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理论方面,灵感主要来自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与英国学派的启发,它们为本路径的构思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实践方面,中欧30年互动的历史也为文本的研究议程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对甲欧关系进行重新解读,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反映目前还较少为学者所涉足的国际关系的社会属性,二是揭示国际关系的动态性特征。从本文所做的中欧关系案例中基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国家间互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互动双方所进行的“国家社会化”抑或是“身份互构”,都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与先验的。唯有始终将这些概念置于不断变化着的国际背景之下,方能更加理性地讨论中欧集体身份形成的可能性,也才能更加客观地认识与理解中欧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王腾毅[4](2003)在《员工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员工持股(ESOP)在国外的发展与实践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在中国却是近十年来才逐步被引入企业。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把ESOP的运用关注于我们工作效率较低、亏损严重的国营企业。他们认为员工持股是产权改革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可以通过这种改革,在国营企业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但是对员工持股在民营企业的实施,大家给予的关注就比较少。实际上,我国的民营企业现在都普遍地面临“第二次创业”的情况,人力资本价值的合理体现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中心问题,那么为什么在民营企业中就不能大规模地通过实施实行员工持股来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在民营企业中实行员工持股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呢?在实施员工持股的过程中,又会存在着什么风险呢?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员工持股的起源与发展,从“双因素经济论”、“现代企业理论”、“利润共享理论”、“企业家理论”等多种不同的理论的角度对员工持股与现代企业良好发展的辨证关系做了一个说明,指出ESOP在员工激励、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实现全体员工的共同致富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ESOP可以调动各利益相关团体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从员工持股在国外企业中的发展,看到了员工持股方案在中国企业中运用的广阔前景。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员工持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规避的一些风险问题,比如国家给予相关的立法关注、企业股东的思想转变等。从员工持股的实际操作程序上对员工持股在民营企业的实施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作为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如何才能让他们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壮大,是许多学者、专家研究的目标。本文从民营企业的员工激励和公司治理结构改进的角度对员工持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给出了判断,指出了在增强对员工的长期激励、降低员工流失率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ESOP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论文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作者对员工持股在民营企业实施的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王林聪[5](2003)在《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若干问题研究 ——以土耳其、埃及、约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世界民主化浪潮中,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进程却凸显其迟缓性和滞后性,这一独特现象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土耳其、埃及、约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五国为例,从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问题入手,围绕民主化与伊斯兰教、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系统运作方式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第一章,旨在提出较为明晰的分析框架。在介绍国内外关于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驳斥了“中东例外论”的主张,进而对民主利民主化的概念作了界定,明确了民主化的前提条件等理论问题。 第二章,探讨了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从价值层面上分析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伊斯兰教在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进程中不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在传统伊斯兰文化中,“敬主——忠君——秩序”是这一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带来的是“穆民——臣民——顺民”的大众政治品格,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具有压迫性的权威主义政体。因此,传统伊斯兰政治文化已成为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进行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负累。但它对民主实践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这一文化体系中有许多因素(如舒拉shura、公议iima、创制ijtihad等)对现代中东地区的民主建构是有益的。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进程中,政教关系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政教一体、政教合一制度抑制着民主化进程,很难为民主化实验留下一定的空间。但是,受历史发展的影响,又存在着现代伊朗正在进行的教权主导下的民主实验。政教分离为民主化的推行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等于踏上了直接导向民主化的坦途。从世俗化到民主化,一般都经历一个权威主义阶段,而世俗化过程中对宗教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章,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的作用。通过对中东社会经济发展(诸如经济增长率、收入水平、城市化、教育状况等)的整体状况和具体国家的个案分析,从社会经济发展、经济问题、私有化等方面探讨经济与民主之间所呈现山的复杂性关系。通过对土耳其、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等国考察分析,表明这些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民主的实验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超前或滞后的不同步、不平衡现象。同时,在这些国家,经济问题和经济危机的凸现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这既是引发革命的原因,又是当政者进行民主改革或进一步加强政治控制的理由。而1980年代以来的私有化进程缓慢,并没有对民主化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探讨了权威主义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的关系。比较分析了中东伊斯兰国家权威主义的三种不同类型:传统权威主义、现代权威主义、介于传统与现代权威主义之间的混合型或过渡型。同时,考察了权威主义在中东存在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基础,提山权威主义是中东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进而分析了权威主义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当代中东权威主义国家,权威领袖在对待民主的态度和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逐步倡导的转变过程。权威主义政权一方面加强控制,实行集权:另一方面也提倡民主,并通过一种形式上的民主程序增强权威主义政权的合法性,其积极意义不可否认,但是,它仍然是权威主义主导下的有限民主。 第五章,结论部分。对全文的观点作了扼要的归纳,分析了决定民主化进程的诸因素,民主化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同时,从“适度权威与民主”的角度,论述了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进程中,适度权威的重要性。

二、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尼石油贸易合作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 中国与尼日利亚国内现状研究
        (一) 中国的国内现状研究
        (二) 尼日利亚国内现状研究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 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尼两国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石油资源贸易分析
    一 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石油贸易分析
        (一) 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发展现状的分析
        (二) 尼日利亚的石油贸易现状
    二 中国的石油资源发展现状及石油贸易分析
        (一) 中国的石油资源发展现状
        (二) 中国的石油贸易现状
第三章 中尼两国石油贸易合作现状分析
    一 中尼两国石油贸易发展合作的形式
    二 中国与尼日利亚在石油资源贸易上的投资形式分析
第四章 中尼两国石油贸易的优势与劣势
    一 中国在石油贸易方面的优势
        (一) 中国在消费上的优势
        (二) 中国在石油贸易上的投资逐年提升
        (三) 中国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和设备技术
        (四) 中国在海外石油贸易合作中的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 尼日利亚在石油贸易方面的优势
        (一) 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丰富
        (二) 尼日利亚政府对外国石油公司企业投资的支持
        (三) 尼日利亚和中国在石油贸易之中强有力的互补性
        (四) 其他方面的优势
    三 中国与尼日利亚石油贸易合作的劣势
        (一) 中国目前主要的合作伙伴固定
        (二) 中国的勘探储量和炼化技术的提高
    四 尼日利亚方面的劣势
        (一) 恐怖主义问题突出
        (二) 宗教与民族之间的矛盾
        (三) 部落之间的冲突
        (四) 政治中的腐败
    五 其他方面的劣势
        (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石油输出国的对抗影响
        (二) 运输方面的影响
        (三) 西方国家发布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说法
第五章 提高中尼两国石油贸易活动的有效建议
    一 尼日利亚政府维持国家和平与稳定
        (一) 对恐怖主义的打击
        (二) 宗教、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问题
        (三) 尼日利亚的政治腐败问题解决
    二 加强政府之间在石油贸易之中的合作
        (一) 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
        (二) 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三) 国际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 ——以东欧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家安全的概念及其分析工具与相关研究方法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 安全分析的工具:地区主义与安全复合体
    第三节 三种主流范式对安全问题的分析
第二章 不断分化的东欧
    第一节 俄罗斯的崛起与东欧的第一次被覆盖
    第二节 东欧次级安全复合体的重建及其运转失败
    第三节 苏联对东欧的覆盖及苏东集团内部的紧张
第三章 冷战后俄罗斯在东欧面临的安全困境
    第一节 制度安全复合体的扩大: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反应
    第二节 美国主导下北约的延续和扩大与东欧新的动荡
    第三节 俄罗斯融入欧洲现行安全制度的困难
第四章 结语:关于俄罗斯可选择的两种安全战略的比较和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状况
        1.2.1 国别研究中的中欧关系
        1.2.1.1 以中国为例
        1.2.1.2 以欧盟为例
        1.2.2 案例研究中的中欧关系
        1.2.3 互动进程中的中欧关系
        1.2.4 小结
    1.3 研究对象说明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研究对象概况
        1.3.2.1 中国概况
        1.3.2.2 欧盟概况
    1.4 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2章 理解中欧关系的主要理论视角
    2.1 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2.1.1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2.1.2 国际合作的限制因素
        2.1.3 国际合作的实现路径
        2.1.4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2.2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2.2.1 权力与复合相互依赖
        2.2.2 国际合作的限制因素
        2.2.3 国际制度与合作路径
        2.2.4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2.3 国际关系的社会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观
        2.3.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
        2.3.1.1 崛起于"新-新"辩论的建构主义
        2.3.1.2 常规建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2.3.1.3 国际关系的理念主义路径
        2.3.2 建构主义的国际合作路径
        2.3.2.1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2.3.2.2 国际合作的实现路径
        2.3.3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2.4 国际关系的社会理论(二):英国学派的国际合作观
        2.4.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英国学派
        2.4.1.1 一个"非美国"学派的前途
        2.4.1.2 作为社会形态的国际关系
        2.4.1.3 区别于美国学派的属性
        2.4.2 英国学派的国际合作路径
        2.4.2.1 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2.4.2.2 国际社会里的合作动力
        2.4.2.3 国际合作的实现路径
        2.4.3 对中欧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第3章 另一种解读视角:社会化、身份建构与中欧关系
    3.1 主流理论的启发与解释困境
    3.2 一种社会学取向的分析路径
    3.3 重要概念界定
        3.3.1 国际体系:作为社会系统的结构
        3.3.2 国际体系单元:作为社会人的国家
        3.3.3 单元互动的双向度路径:社会化过程与身份互构
第4章 中欧合作的起步与磨合期:1975-1989
    4.1 1975年前的交往简史
        4.1.1 在两极国际格局下
        4.1.2 启航中的缓慢进展
        4.1.3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4.2 "第16号北约成员"?
        4.2.1 尼克松访华的铺垫意义
        4.2.2 重塑"三个世界"理论
        4.2.3 反苏统一战线下的合作
    4.3 独立的外交政策
        4.3.1 成为禁忌的"三个世界"理论
        4.3.2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3.3 改革开放与中欧合作
第5章 中欧合作的挫折与新动力:1989-1995
    5.1 天安门事件及其后果
        5.1.1 突如其来的打击
        5.1.2 缓慢复苏与新动力
        5.1.3 "阿喀琉斯之踵"?
    5.2 直面后冷战时代
        5.2.1 找寻出路的中国
        5.2.2 加快统一的欧洲
    5.3 90年代中期的大跨越
        5.3.1 直线上升的交流互动
        5.3.2 第一份对华政策文件
第6章 中欧合作的提升与强化:1995-2005
    6.1 与全球经济共生
        6.1.1 中国的入世梦想
        6.1.2 欧盟的"一点帮助"
        6.1.3 欧盟的中国崛起观
    6.2 中欧的政治接触
        6.2.1 欧盟对华政策文件
        6.2.2 中国-欧盟政治对话
        6.2.3 中国对欧政策文件
    6.3 合作的战略性路径
        6.3.1 中国:世界威胁还是好公民?
        6.3.2 欧洲经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6.3.3 伊拉克战争与大国关系
第7章 社会化与中欧合作——从体系向度再释中欧关系
    7.1 适应新的国际体系
        7.1.1 国际体系变迁的显着特征
        7.1.2 中国:经济崛起与国际社会的责任意识
        7.1.3 欧盟:联合自强与国际社会的民事力量
    7.2 习得国际社会规范
        7.2.1 规范内化的三个进阶
        7.2.2 中国:从体系外到体系内
        7.2.3 欧盟:从内部化到国际化
    7.3 一个案例:从亚欧会议的制度化特征看中欧关系
        7.3.1 亚欧会议的制度特征
        7.3.2 亚欧会议机制对区域合作的意义
        7.3.3 亚欧会议机制对中欧关系的意义
        7.3.4 小结
第8章 身份认同与中欧合作——从互动向度再释中欧关系
    8.1 中欧身份关系假设
        8.1.1 意识形态对手
        8.1.2 利益相关者
        8.1.3 竞争对手
        8.1.4 学习榜样
        8.1.5 战略伙伴
    8.2 影响中欧合作身份的因素
        8.2.1 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8.2.2 中欧集体身份评估
    8.3 中欧合作的身份演变历程
        8.3.1 中欧身份关系的演变
        8.3.2 中欧身份认同的小结
第9章 结束语
    9.1 观念与身份对于中欧关系的影响
    9.2 客观认识中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9.3 未完成的使命与潜在的探究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4)员工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员工持股的概述
    1.3 ESOP的理论解释
第2章 员工持股的实践与发展
    2.1 ESOP在国外的发展与实践
    2.2 ESOP在中国的发展
第3章 员工持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3.1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必要性
    3.2 员工持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4章 员工持股风险与防范
    4.1 员工持股的法律风险
    4.2 员工持股的公司财务风险
    4.3 员工持股引发的道德风险
    4.4 员工持股对原股东利益淡化的风险
第5章 民营企业员工持股的案例分析
    5.1 爱华集团公司的发展
    5.2 爱华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5.3 爱华公司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5.4 爱华集团公司ESOP的引入
    5.5 爱华集团公司实施ESOP后的情况
第6章 我国民营企业实施ESOP的探讨
    6.1 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6.2 实施ESOP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6.3 民营企业实施ESOP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若干问题研究 ——以土耳其、埃及、约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项研究的缘起
    二、 中东民主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 本项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四、 本文的结构与布局
第二章 伊斯兰教与民主化的关系
    一、 关于伊斯兰教与民主关系的学术分歧
        (一) 西方学者关于伊斯兰教与民主的观点
        (二) 穆斯林学者关于伊斯兰与民主的观点
    二、 从价值观层面看伊斯兰教与民主的关系
        (一) 宗教与民主的关系
        (二) “真主主权”与“民众主权”的关系
    三、 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与民主化问题
        (一) 传统伊斯兰政治文化对民主化进程的抑制性作用
        (二) 关于舒拉(shura)、公议(ijma)和创制(ijtihad)
        (三) 关于宗教少数派地位问题
        (四) 关于妇女的地位
    四、 政教关系的变化对民主实践的影响
        (一) 政教一体对民主实践的影响
        (二) 政教合一对民主实践的影响
        (三) 政教分离或事实上的政教分离与民主化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问题
    一、 经济发展与民主化的理论分析
        (一) 关于经济发展与民主化关系的学术分歧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关系
    二、 中东社会经济发展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一) 中东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
        (二) 经济问题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三、 私有化与中东国家民主化的关系
        (一) 中东国家的私有化进程
        (二) 私有化对中东民主化的影响
第四章 权威主义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问题
    一、 中东伊斯兰国家权威主义类型与特点
        (一) 权威和权威主义
        (二) 中东伊斯兰国家权威主义类型与特点
    二、 中东伊斯兰国家权威主义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 中东伊斯兰国家权威主义现象的历史根源
        (二) 中东权威主义存在的现实基础
    三、 中东权威主义对民主化进程的作用
        (一) 权威主义与民主的关系
        (二) 中东权威主义的困境
        (三) 权威主义对民主化进程的作用
第五章 结论
    一、 决定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进程的诸因素
    二、 民主化是中东伊斯兰国家政治发展的漫长实践过程
    三、 适度权威与民主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尼石油贸易合作发展研究[D]. Ezeanyanwu Michael Ejikeme. 安徽大学, 2017(08)
  • [2]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 ——以东欧地区为例[D]. 王骏腾. 山东大学, 2016(12)
  • [3]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 周秋君.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7)
  • [4]员工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思考[D]. 王腾毅.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2)
  • [5]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若干问题研究 ——以土耳其、埃及、约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为例[D]. 王林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03)

标签:;  ;  ;  ;  ;  

美国中东“民主化”转型战略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