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中国“写大字”

GE医疗中国“写大字”

一、GE医疗中国“写大字”(论文文献综述)

杨方[1](2021)在《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性别歧视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性别平等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美好愿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十个国家之一,而且无论是在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方面,或者女性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占比,还是最近的互联网领域中女性创业者数量,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这跟两百年多前的封建社会相比,跟一百多前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比,跟七十多年前的旧中国相比,都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但“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及其早期实践是研究新中国妇女事业的逻辑起点。实现妇女解放的前提是妇女接受教育,成为自身解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注重妇女教育事业。党和国家有关妇女教育的方针、政策如何落地重要、发挥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考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为指导,以局部区域为代表,以当事人为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口述史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相关档案材料,既有利于挖掘、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教育的史料,也有利于发现、梳理妇女解放、妇女教育事业发展的特色、经验、历史贡献和当代启示。泰兴地处苏北,解放初期的广大农村有三种不同类型,即老解放区、恢复区和新解放区,由于战争频繁,男子人口比例长期低于妇女,而且还有不少缺乏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不足的烈军工属。以泰兴为样本,研究这一时期妇女教育问题,具有典型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教育。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时期,基本确立了“人人平等,教育人人”、教育形式上不局限于学校、除了知识技能还要将革命思想融进教育并提高妇女政治参与能力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妇女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是决定中国革命胜败的重要力量,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区妇女教育模式,即妇女干部培养、妇女识字培训、女童学校教育、女工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在民主根据地,妇女支前、妇女生产、妇女参政,无不体现出妇女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主要围绕服务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展开,重点是培养妇女干部和提高妇女觉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全国女性教育重新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大众化改革,使女性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可以设立四个“观测点”,即:女童入学教育,识字扫盲教育,妇女社会教育,妇女干部教育。女童教育既是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的起点,也是从源头上阻隔农村文盲、半文盲妇女产生的重要途径。新中国初期泰兴当地政府加强女童入学教育的政策措施,满足了农村妇女的内在要求,切合了当地社会的具体实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初期泰兴女童入学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提升学龄女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把握好了四个关键点,即:整体设计,协同推进;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深入基层,有的放矢;创新教法,确保质量。泰兴的农村识字扫盲工作开展比较早,早在1941年冬,当时的泰兴抗日民主根据地就开展大规模的冬学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泰兴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农民继续参加冬学运动,并成立了专门的妇女识字班,开展识字扫盲;农村妇女在区乡妇联干部、村妇女干部和妇女代表的动员下,参与积极性远高于男性,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持续时间长,至1956年渐成高潮。泰兴妇女积极参与扫盲识字运动,宏观上讲为开展救灾备荒、实行土地改革、推进互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具体而言,不仅使广大妇女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切实增加了家庭收入,从而也为妇女地位的提升营造了氛围。通过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是促进妇女自身解放的重要路径。基于不同阶段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基于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新中国初期泰兴农村妇女社会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2年,在苏北行署领导下,主要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生产救灾、贯彻婚姻法等中心工作开展;1953-1956年,在江苏省委和扬州专区的领导下,主要结合基层普选、增产节约、农业合作化和统购统销运动等开展。但不管哪个阶段,形势政策、思想政治、生产劳动、卫生健康都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苏北妇女社会教育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越发觉醒和增强,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地位显着提升。但也暴露出教育对象的局限性、教育过程的间歇性、教育内容的抽象性和教育形式的有限性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妇女干部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社会整体氛围都是显着的影响因素。培养妇女干部、重视妇女参政是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最具特色的重要举措。泰兴属于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妇女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成长为妇女干部,为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立妇女自己的组织动员机构,将妇女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构,推举妇女干群模范,是这一时期泰兴妇女解放事业的三条战线。围绕这三条战绩,泰兴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培养路径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也日渐丰富;而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学习时势政策,其业务水平也得到相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妇女干部队伍的稳步发展,切实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她们不仅以其成功形象吸引着同辈人的效仿,而且影响、教育了守旧的父母及周遭“他者”,从而既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认可,又反过来触动社会文化转型。但妇女干部教育同样也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环境甚至家庭方面的制约。新中国初期的泰兴农村妇女教育,不仅对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妇女解放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留下了可供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借鉴的历史经验。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其经验就在于,要以农村妇女素质的提升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在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促进妇女解放。新中国初期泰兴妇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村妇女解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其经验对于加强与改善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对于实现《北京宣言》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袁菲兰[2](2021)在《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中晚期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有效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据研究显示,多达9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言语障碍。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经过改良LSVT-LOUD言语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的言语参数、嗓音障碍指数(VHI)、嗓音感知量表(VAS)的变化情况,以此探讨改良LSVT-LOUD言语治疗对中晚期PD患者伴有言语障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招募了 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中晚期PD伴有言语障碍的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改良LSVT-LOUD康复治疗组或者对照组。在抗PD药物治疗稳定的情况下,由康复师予以为期4周的改良LSVT-LOUD治疗或无干预治疗,在访视期V1、访视期V2分别由临床医生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嗓音听感知量表、嗓音障碍指数对受试者进行言语功能评估,以此评估改良LSVT-LOUD治疗PD言语障碍的有效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持续最长时间发元音的时长明显增加(p<0.05),嗓音听感知量表(VAS)各个嗓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2.根据H&Y分期分层后,我们发现,治疗组的中期PD患者(H&Y=2.5~3.0),在增加持续最长时间发元音的时长、改善VAS量表评分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治疗组中的晚期PD患者(H&Y=4.0)及对照组全部患者中,上述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抗PD药物联合改良LSVT-LOUD言语治疗4周后,患者持续最长时间发元音的时长、嗓音听感知表均有改善,提示患者呼吸功能、语音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得到改善;2.改良LSVT-LOUD治疗对中期PD言语障碍的改善效果更佳;3.试验过程中未报道不良事件的发生,证明改良LSVT-LOUD是安全的康复治疗措施。

徐佳辰[3](2021)在《基于游戏化的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接近2.6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老年群体的数量与比例也会继续攀升。与老年人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健身运动对于老年人在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特别是在身体机能改善和愉悦心理等方面的作用。但老年人参与健身运动依然存在着积极性不足、缺乏指导、心理满足感较差等问题。通过对游戏化理论与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游戏化在激发积极性,增加用户粘性,提升心理体验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游戏化与老年人健身产品的结合有着理论与现实基础。文章从游戏化视角展开,首先梳理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并做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游戏化理念进行了理解与分析,总结提炼出游戏化在增进驱动力和改善体验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健身现状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健身存在的不足与需求同游戏化优势具有较为明确的对应关系,二者的结合有着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发现并总结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出现了科学专业化、亲和家居化、智能辅助化、形式丰富化和文体结合化五种发展趋势,老年人健身产品发展趋势也为游戏化的结合扩展了空间。在设计调研阶段除了桌面调研、问卷调研、资料分析等调研方法外,邀请老年人进行游戏化健身产品体验并进行访谈。总结出老年人使用游戏化健身产品的需求为:信息流程掌控、健身体验提升、健身行为指导、维持健身信心和产品硬件优化。也是后文中设计介入的机会点来源。在设计研究基础上,完成了将痛点向机会点进行转化,提出设计策略。在设计实践阶段确定了产品的具体品类为颈椎锻炼产品,结合设计策略进行了头戴式可穿戴设备的硬件设计和与之相匹配的移动端游戏应用原型的设计。希望能从游戏化视角看待老年人健身及相关产品,把握设计趋势,更新设计方法和拓宽思路,为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缓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谷雨[4](2020)在《勉县方言词汇研究》文中提出勉县是陕西省南部汉中市的下辖县,勉县城区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本文以《方言调查词汇表》为依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勉县方言词汇从音节、结构、造词理据、词汇组成以及特殊副词五个方面展开考察,并与周边方言词汇进行对比,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勉县方言词汇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勉县地理人文概况、方言研究概况、语音系统、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和发音合作人的情况。从勉县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来看,勉县方言受到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造成勉县个别地方的音系划分存在争议的现象,也影响了勉县方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从汉中方言研究概况来看,周边县的词汇和语法研究仍存在空缺。语音系统本文采用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立项并验收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勉县点的调查结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和发音合作人的情况进行说明。第一章对勉县方言词汇的音节数量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的结果得出勉县方言双音节词汇占比最多,三音节词汇占比次之的特点;第二章从语素的选择和构词方式两个方面对勉县方言词汇结构进行分析,语素的选择主要从同义语素和非同义语素两个方面展开。构词方式上,勉县方言词汇具有丰富的重叠式和附加式,这也是勉县方言词汇的一大特点;第三章对勉县方言词汇的造词理据从外形特征、气味、颜色、事物用途、组成材料以及时间处所、修辞手法和委婉命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举例;第四章对勉县方言的词汇的组成,从基本词汇、古语词的继承以及方言特征词三个方面论述,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和稳固性以及能产性。古语词主要进行对勉县方言中存在的古语词进行释例,最后方言特征词从婚丧习俗词、劳动成果词以及饮食文化词三方面展开;第五章首先对勉县城关词汇与武侯镇词汇进行对比研究,从勉县方言和武侯镇方言词汇的差异度以及出现异和同的原因做出分析。其次对勉县城区方言和安康城区汉滨话进行了对比;最后一章对勉县方言中存在的独特副词进行了描写。

张先旭[5](2020)在《物尽其用—赫哲族传统技艺现状调研》文中认为本文的逻辑顺序是:先从赫哲族的地理、历史、文化以及习俗等方面入手,对赫哲族进行简单地介绍。然后对赫哲族的鱼皮技艺、鱼骨技艺、兽皮技艺以及桦树皮技艺四个手工技艺进行详细的记录,进而引出赫哲族对于事物物尽其用的态度,最后对于赫哲族手工技艺现状加以分析和展望。笔者在论文写作之初,在文献上对赫哲族进行了考察。而后先后对赫哲族进行了三次走访调查。对赫哲族的手工技艺和民俗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考察。对赫哲族的手工技艺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从制作顺序、方法和分类比较两个发面进行如实记录,取得了大量的原始图文资料以供研究。又从所有“物”的类别中,分别进行一一展开陈列,从而准确的描述赫哲族独特的审美习惯和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田野考察、文献考察,资料数据整理归纳和图文陈列和详细描述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赫哲族的手工技艺技巧进行有效的详细的记录,对赫哲族物尽其用的生活态度进行挖掘和发扬,对赫哲族手工艺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并且期望能够对于赫哲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有所帮助,为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尽一点绵薄之力。

王亚楠[6](2020)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城市居民情绪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通过空间环境优化调控居民情绪健康,是一条切实可行支路。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户外场所,然而我国现有许多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存在唯视觉化现象,忽视空间与人的互动,影响了居民活动和情绪体验。如何以人为本从居民情绪和活动出发,提升社区公共空间质量,逐渐成为人居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相关基础理论,运用面部识别系统方法,对社区公共空间和居民情绪特征及二者间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武汉市18个典型社区公共空间为例,首先类型学分析社区公共空间的尺度、绿化、设施等特征;其次运用面部表情识别系统提取居民主体、情绪和地理信息,在此基础上从情绪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在社区公共空间内的情绪特征;最后,运用SPSS方法探索我国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情绪的影响规律,进而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提出促进居民情绪健康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发现:首先,我国社区公共空间内以女性、中老年为主;不同类型空间内居民活动丰富度和类型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空间内居民情绪的唤醒度、效价和类型不同,且均存在一定时空规律。其次,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直接影响居民情绪,空间光照对居民唤醒度和效价均有促进作用;DH比、植物种类、绿视率、休息设施和商业设施对居民唤醒度有促进作用;空间可达性、周边功能混合度、卫生设施和其他设施会对积极情绪有反向作用。此外,部分空间环境因素对居民情绪影响受到性别和年龄的调节效应,空间环境对居民唤醒度的影响受到活动的中介效应。最后,可从社区公共空间结构与布局、各类设施种类与数量、空间绿化、空间内活动种类和数量、关注特殊人群五个方面,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情绪健康促进导向下优化。

黄薇[7](2019)在《江西寻乌方言语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寻乌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居于赣、闽、粤三省交接处,属于客家话的宁龙片。在宁龙片的7个县里,只有寻乌县是处于三省交界的特殊地带。身处客家话宁龙片,又毗邻客家话粤台片,寻乌话必然会有它独特的语音面貌。本文选取寻乌县长宁镇为代表点,从共时平面描写和历时的与中古音对比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对寻乌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特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通过与梅县话的对比更加全面的揭示寻乌方言的特点。全文主要分文四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了寻乌方言的地理人口概况和历史沿革,并对寻乌方言及其周边方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言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语料来源和发音人情况。第一章是寻乌方言单字音系统的描写。首先通过调查,对寻乌方言的单字音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声韵配合关系表和声韵调配合关系表,在单字调部分用谐波差值分析法对寻乌方言阴入阳入的发声类型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入声韵尾。同时还整理分析了寻乌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第二章从历时的层面出发,将寻乌方言和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进行对比,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究寻乌方言演变规律和特点。第三章对寻乌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三字组连读变调进行分析,整理出了寻乌方言连读变调的规律和特点。在36种变调组合中有15组发生了变调,有9种变调模式,所有的变调组合都是属于前字变调,所有调类做后字时调值均不发生改变,上声和阴入做前字的所有组合均不发生变调。另外,还从“1+2”式和“2+1”式两种组合方式来探讨三字组连读变调规律,这两种结构的三字组连调规律有所不同,但是单音节都会按不同规律被中字影响,且和两字组变调很像的是,三字组中单音节在被当做两字组前字时会按相应的规律变化,但是单音节被当做两字组后字时不发生变调,反而影响中字变调。第四章将寻乌方言和梅县方言从声韵调系统的角度进行对比,从而整理两个方言之间的异同。两个方言有较多相同的语音特点,体现了客家话内部的一致性,但也可以从两个方言的差异中看出二者在客家话的发展轨迹上处于不同的位置,寻乌方言相比梅县方言来说,处于一个比较不稳定的状态,演变速度较快。

汪欣[8](2019)在《社会工作降低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的实务研究 ——以昆明市西山区X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迁老人由于人际交往减少、社会支持不足、家庭环境生疏等原因在调节和排解消极情绪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长久以往易形成社会疏离感水平过高的问题。本研究中,笔者首先通过疏离感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随迁老人有较高的社会疏离感,发现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人际关系较为疏远和家庭关系不够亲密。在分析出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高的具体影响因素后,采用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相结合的专业方法,以建立同辈支持小组和促进家庭亲密关系建立作为突破口对随迁老人进行实务介入。在促进家庭建立亲密关系的方面主要采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家庭底雕塑、建立家庭规则、个性部分舞会等技巧,社会工作者以解释者、示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进行引导,并让案主主动感受,从而促进案主与其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在家庭良好沟通的基础下,促进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最后在小组开展和个案介入过程中,发现促进随迁老人同辈小组和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随迁老人的社会疏离感,也推动了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社区。

刘英华,甄艳,农汉才[9](2018)在《瓜州博物馆藏西夏遗址所出藏文医书残片新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瓜州县博物馆藏编号01271西夏时期写本为3片藏文医书残片,分属2个不同的文书,涉及医方和外治法。医方包括泻药方、寒药方和疮伤方的配方、调配方法和给药方法。外治术包括针灸、放血方法。对3个藏文医书残片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西夏地区医药史,藏医药传播史的研究。

蒋炳昌[10](2018)在《追忆晚年白蕉及辞世前的二三往事》文中研究说明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人。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书法之余,偶作兰草,风姿绰约,清冲淡远。1969年,历经磨难的一代书法大家默默无闻脱离苦海离开人世。1966年初,虚岁六十的白蕉先生在公费医院(华东医院)出院不久,身体也慢慢地得到康复。那年恰好是农历丙午年,在上海人所称之年初一那一天,我依照往年老规矩要到长辈及各位老师家中去贺岁拜年。清晨七时左右,我先到离家

二、GE医疗中国“写大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E医疗中国“写大字”(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
        一、传统中国妇女教育及其近代嬗变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问题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学制改革与女童入学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根据地学制与女童入学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女童教育概述
        三、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与小学教育
        四、学校教育恢复中的女童入学教育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学校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三、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入学的基本状况
        四、影响女童入学教育的多元因素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入学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女童入学率的提升
        二、苏北农村女童辍学率的降低
        三、苏北农村女童教育环境的改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识字扫盲教育政策与措施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概述
        二、全国农村识字扫盲的方针政策
        三、江苏农村识字扫盲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识字扫盲运动中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状况
        一、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文盲率
        二、“三区”并存下的妇女参与社会变革
        三、政府主导的升级识字扫盲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的识字扫盲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妇女能力素质的提高
        二、苏北农村妇女家庭收入的增加
        三、苏北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
        四、苏北农村识字扫盲教育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概述
        二、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形势政策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三、生产劳动教育
        四、卫生健康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妇女主体作用的显现
        二、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三、农村妇女自我意识的增强
        四、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一、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
        二、苏北农村妇女干部培养路径多样
        三、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内容丰富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的意义
        一、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妇女解放
        二、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社会进步
        三、妇女干部教育与妇女自身解放
        四、妇女干部教育的制约因素探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
        一、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
        二、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
        四、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为新时代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二、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改革提供方法
        三、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口述材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中晚期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有效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发病机制
    1.2. 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特点
    1.3. 帕金森病言语障碍治疗手段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实施方案
    2.4.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期人口学基本特征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访视期V1疗效指标比较
    3.3. 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V1期和V2期疗效指标比较
    3.4. 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疗效指标比较
    3.5. 分层分析(H&Y分期)
    3.6. 协方差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基于游戏化的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研究背景
        1.2.1 老年体育健身是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手段
        1.2.2 老年人健身依然存在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1.2.3 游戏化在提高积极性和改善健身体验方面有积极作用
        1.2.4 智能交互技术扩展了游戏化的应用范围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游戏化
        1.3.2 老年人健身产品
        1.3.3 游戏化健身产品
        1.3.4 老年人健身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分析及应用研究
    2.1 游戏化及相关理论概述
        2.1.0 游戏
        2.1.1 游戏化
        2.1.2 游戏化的四个核心特征
        2.1.3 游戏化相关概念八角驱动力
        2.1.4 游戏化设计元素总结
        2.1.5 游戏化优势总结分析
    2.2 老年人健身运动分析
        2.2.1 老年人健身运动现状
        2.2.3 老年人健身的需求
    2.3 老年人健身产品与游戏化健身产品概述
        2.3.1 老年人健身产品现存问题
        2.3.2 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趋势
        2.3.3 游戏化健身产品案例与特征
    2.4 游戏化结合老年人健身可行性分析
        2.4.1 结合背景
        2.4.2 老年人健身需求与游戏化优势匹配
        2.4.3 老年人健身产品结合游戏化的环境已经出现
        2.4.4 结合难点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2.5 章节小结
第三章 老年人健身运动及游戏化案例的调研与分析
    3.1 调查研究策略
        3.1.1 调查研究目的与流程
        3.1.2 调查研究方法
        3.1.3 调研思路与框架
    3.2 桌面调研与案例分析
        3.2.1 宏观政策调研
        3.2.2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案例调研
        3.2.3 调研总结
        3.2.4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构成要素层与组成部分分析
    3.3 用户调研与需求分析
        3.3.1 目的与作用
        3.3.2 线上问卷调研
        3.3.3 游戏化健身产品实物产品体验与调研
        3.3.4 用户访谈
    3.4 调研结果总结与需求分析
        3.4.1 调研结果总结
        3.4.2 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目标与策略
    4.1 产品机会
        4.1.1 用户痛点梳理
        4.1.2 需求痛点转化为机会点
        4.1.3 机会点与设计趋势
    4.2 用户需求导入
        4.2.1 构建用户模型
        4.2.2 用户旅程图梳理需求痛点
        4.2.3 基于SET模型分析价值机会
        4.2.4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内容构建
    4.3 设计策略
        4.3.1 产品硬件相关部分设计策略
        4.3.2 游戏设定部分设计策略
        4.3.3 游戏应用部分设计策略
第五章 游戏化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实践
    5.1 设计定义
        5.1.1 方向性设计概念
        5.1.2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概念形成
    5.2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游戏设定部分
        5.2.1 游戏规则
        5.2.2 游戏进步路径
        5.2.3 游戏内容与故事背景
    5.3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硬件部分
        5.2.1 功能模块定义
        5.2.2 技术可行性分析与试验
        5.2.3 人机工程分析
        5.2.4 设计风格探讨
        5.2.5 产品造型设计
        5.2.6 硬件工程实现分析
        5.2.7 CMF设计
        5.2.8 产品展示
    5.4 游戏化老年人颈椎锻炼产品游戏应用原型部分
        5.4.1 需求分析与游戏应用框架
        5.4.2 游戏应用原型逻辑流程
        5.4.3 低保真原型设计与说明
        5.4.4 高保真原型
    5.5 技术原型构建与测试
    5.6 设计方案评估
    5.7 章节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线上调研问卷
附录 B:游戏化健身产品体验问卷
附录 C: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实践活动

(4)勉县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勉县人文地理概况
        一、勉县的地理和人口
        二、勉县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勉县方言研究概况
        一、勉县城关话归属及语音研究现状
        二、汉中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第三节 勉县方言语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二、韵母系统
        三、声调系统
    第四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及发音合作人情况
        一、语料来源
        二、发音合作人情况
第一章 勉县方言词汇音节分析
    第一节 音节数量
        一、单音节词
        二、双音节词
        三、多音节词
    第二节 音节特点
        一、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
        二、双音节词占比最高
        三、三音节词占比次之
第二章 勉县方言词汇结构分析
    第一节 勉县方言词汇构词语素
        一、同义语素
        二、非同义语素
    第二节 勉县方言词汇构词方式
        一、复合式
        二、重叠式
        三、附加式
第三章 勉县方言的造词理据
    第一节 直接命名
        一、以外形特征命名
        二、以气味特征命名
        三、以颜色特征命名
        四、以事物用途命名
        五、以时间处所命名
        六、以事物的组成材料命名
    第二节 间接命名
        一、修辞手法命名
        二、委婉方式命名
第四章 勉县方言的词汇组成
    第一节 勉县方言基本词汇
    第二节 古语词的继承
    第三节 方言特征词
        一、婚丧习俗文化
        二、劳动成果文化
        三、饮食文化
第五章 勉县城区与周边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第一节 勉县方言词汇与武侯镇方言词汇比较
        一、勉县方言词汇与武侯镇方言词汇差异度
        二、勉县城区词汇与武侯镇词汇异同原因
    第二节 勉县方言与安康方言词汇差异对比研究
        一、共性特征
        二、个性特征
第六章 勉县方言副词
    第一节 频率副词
    第二节 情状副词
    第三节 语气副词
    第四节 程度副词
    第五节 范围副词
    第六节 否定副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物尽其用—赫哲族传统技艺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初识赫哲
    1.1 赫哲族聚居地
        1.1.1 敖其镇赫哲族乡
        1.1.2 街津口赫哲族乡
        1.1.3 八岔赫哲族乡
        1.1.4 抓吉赫哲族村
        1.1.5 四排赫哲族村
    1.2 赫哲源流与人口
        1.2.1 “赫哲”源流
        1.2.2 赫哲人口变迁
    1.3 赫哲的宗教与文化
    1.4 赫哲习俗
第二章 赫哲族传统手工技艺
    2.1 鱼皮技艺
        2.1.1 鱼皮衣的制作
        2.1.2 鱼皮服饰工艺
        2.1.3 鱼皮画的制作
        2.1.4 鱼皮画制作工艺
    2.2 赫哲族鱼骨工艺品
    2.3 赫哲族桦树皮制作技艺
    2.4 赫哲族兽皮工艺
第三章 物尽其用
    3.1 鱼尽其用
        3.1.1 鱼皮
        3.1.2 鱼肉
        3.1.3 鱼鳞
        3.1.4 鱼骨
        3.1.5 鱼头
    3.2 兽尽其用
    3.3 木尽其用
    3.4 草尽其用
    3.5 花尽其用
第四章 赫哲族手工技艺现状
    4.1 再探赫哲
        4.1.1 传承现状
        4.1.2 民俗现状
    4.2 现状成因
        4.2.1 生活方式的转变
        4.2.2 人口流失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4.2.3 外来文化冲击
        4.2.4 保存、整理困难
        4.2.5 政策实施不彻底
    4.3 发展举措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居民情绪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1.1.2 前置干预我国居民情绪健康的必要性
        1.1.3 空间环境干预居民情绪健康切实可行
        1.1.4 社区公共空间是建设健康宜居环境的重点之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1.4.2 居民情绪相关研究
        1.4.3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
        1.4.4 研究现状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2 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情绪的基础理论与评价体系构建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压力恢复理论
        2.1.2 情绪地理学理论
        2.1.3 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
    2.2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评价体系构建
        2.2.1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评价相关研究
        2.2.2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评价体系
    2.3 居民情绪特征评价体系构建
        2.3.1 居民情绪相关研究
        2.3.2 居民情绪特征评价体系
        2.3.3 居民情绪数据获取及处理技术
    2.4 研究框架设计
        2.4.1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调研
        2.4.2 居民活动体验及情绪反馈调研
        2.4.3 分析方法与步骤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及其环境特征研究
    3.1 样本社区选择
    3.2 样本社区概述
        3.2.1 紫菘花园概述
        3.2.2 中仪阳光社区概述
        3.2.3 华科大集贸社区概述
        3.2.4 保利花园概述
        3.2.5 华乐花园概述
        3.2.6 喻园小区社区概述
        3.2.7 高层小区概述
        3.2.8 小结
    3.3 交通类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
        3.3.1 保利花园入口空间环境特征
        3.3.2 华乐花园入口空间环境特征
        3.3.3 喻园小区入口空间环境特征
        3.3.4 中仪入口空间环境特征
        3.3.5 交通类空间环境特征比较分析
    3.4 运动健身类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
        3.4.1 保利花园中心健身空间环境特征
        3.4.2 保利花园健身空间环境特征
        3.4.3 喻园小区健身空间环境特征
        3.4.4 紫菘花园健身空间环境特征
        3.4.5 运动健身类空间环境特征比较分析
    3.5 休憩园地类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
        3.5.1 保利花园休憩空间环境特征
        3.5.2 华乐花园休憩空间环境特征
        3.5.3 中仪花园休憩空间环境特征
        3.5.4 中仪树下休憩空间环境特征
        3.5.5 喻园小区休憩空间环境特征
        3.5.6 休憩园地类空间环境特征比较分析
    3.6 文化娱乐类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特征
        3.6.1 高层小区广场空间环境特征
        3.6.2 华科大集贸广场空间环境特征
        3.6.3 中仪广场空间环境特征
        3.6.4 中仪居委广场空间环境特征
        3.6.5 紫菘花园中心活动空间环境特征
        3.6.6 文化娱乐类空间环境特征比较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居民使用及情绪特征研究
    4.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居民使用特征研究
        4.1.1 交通类空间居民使用特征研究
        4.1.2 运动健身类空间居民使用特征研究
        4.1.3 休憩园地类空间居民使用特征研究
        4.1.4 文化娱乐类空间居民使用特征研究
        4.1.5 小结
    4.2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情绪特征研究
        4.2.1 居民情绪主体特征
        4.2.2 居民情绪类型特征
        4.2.3 居民情绪维度特征
        4.2.4 居民情绪空间分布特征
        4.2.5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情绪时间分布特征
        4.2.6 小结
    4.3 本章小结
5 影响居民情绪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因素分析
    5.1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情绪的影响假设
    5.2 影响居民情绪的空间环境因素模型构建
    5.3 影响居民情绪唤醒度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因素
        5.3.1 影响居民情绪唤醒度的相关性分析
        5.3.2 影响居民情绪唤醒度的回归分析
        5.3.3 影响居民情绪唤醒度的中介调节检验
        5.3.4 影响居民情绪唤醒度的回归讨论
    5.4 影响居民情绪效价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因素
        5.4.1 影响居民情绪效价的相关性检验
        5.4.2 影响居民情绪效价的回归分析
        5.4.3 影响居民情绪效价的中介调节检验
        5.4.4 影响居民情绪效价的回归讨论
    5.5 影响居民情绪类型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因素
        5.5.1 影响居民情绪类型的相关性检验
        5.5.2 影响居民情绪类型的回归结分析
        5.5.3 影响居民情绪类型的中介调节检验
        5.5.4 影响居民情绪类型的回归讨论
    5.6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情绪影响机理
6 促进居民情绪健康的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6.1 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6.2 不同类型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样本空间名称及简称对照表
附录3 各样本空间环境特征表

(7)江西寻乌方言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寻乌县概况
        一、 地理人口
        二、 历史沿革
    第二节 寻乌方言研究现状
        一、 寻乌方言研究现状
        二、 寻乌周边方言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语料来源与发音合作人
        一、 语料来源
        二、 调查时间
        三、 发音合作人
第一章 寻乌方言单字音语音系统
    第一节 单字音声韵调系统
        一、 声母
        二、 韵母
        三、 单字调
    第二节 单字表声韵调配合关系
        一、 寻乌方言的声韵配合关系
        二、 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三节 文白异读
        一、 声母的文白异读
        二、 韵母的文白异读
        三、 声调的文白异读
第二章 寻乌方言与中古音韵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比较
        一、 寻乌方言声母与中古声母对应关系
        二、 寻乌方言声母的音韵特点
    第二节 韵母比较
        一、 寻乌方言韵母与中古韵母对应关系
        二、 寻乌方言韵母的音韵特点
    第三节 声调对比
        一、 寻乌方言声调与中古声调对应关系
        二、 寻乌方言声调的音韵特点
第三章 寻乌方言的连读变调
    第一节 两字组连读变调
        一、 两字组连读变调概况
        二、 两字组连读变调特点
    第二节 三字组连读变调
        一、 三字组连读变调概况
        二、 三字组连读变调特点
第四章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的比较
    第一节 梅县方言单字音语音系统
        一、 声母
        二、 韵母
        三、 单字调
    第二节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比较
        一、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声母比较
        二、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韵母比较
        三、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声调比较
    第三节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异同
        一、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相同点
        二、 寻乌方言与梅县方言不同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寻乌方言同音字汇
寻乌方言词汇表
后记

(8)社会工作降低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的实务研究 ——以昆明市西山区X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点
        1.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2. 研究创新点
    (三)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 概念界定
        (1) 随迁老人
        (2) 疏离感
        (3) 社会疏离感
        2. 文献综述
        (1) 关于随迁老人的研究
        (2) 关于疏离感的研究
        (3) 研究述评
    (四)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 理论依据
        (1) 社会支持理论
        (2) 联合家庭治疗理论
        2. 研究方法
        (1) 研究方式的选择
        (2) 具体方法
一、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的调查与分析
    (一)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高水平原因分析
        1. 社会疏离感量表的维度对比分析
        (1) 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各维度描述统计分析
        (2) 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2. 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过高的原因
        (1) 人际交往不够
        (2) 家庭关系疏远
        (3) 社区支持缺乏
        (4) 老人的攀比心理和自卑情绪
二、降低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的过程与效果分析
    (一) 同辈支持小组的建立
        1. 建立同辈支持小组的必要性分析
        (1) 对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需求
        (2) 对获得社区支持的需求
        2. 小组的方案与活动过程
        (1) 小组方案计划
        (2) 小组活动过程
    (二) 家庭联合治疗模式的介入——个案介入
        1. 个案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1) 家庭联合模式介入家庭工作的优势
        (2) 随迁老人的实际需求
        2. 个案介入流程
        (1) 建立初步关系
        (2) 收集预估资料
        (3) 制定目标计划
        (4) 介入服务治疗
    (三) 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降低的评估
        1. 疏离感量表数据结果对比分析
        2. “同辈支持”小组评估内容
        (1) 小组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2) 小组开展过程分析
        (3) 督导评价
        3. 家庭介入评估内容
        (1) 案主自评
        (2) 社会工作者自评
        (3) 督导评价
三、研究反思与服务建议
    (一) 研究反思
        1. “同辈支持”小组活动的反思
        (1) 建立随迁老人人际关系网络的渐进性
        (2) 与老人的交谈时态度更重于技术
        (3) 适当促进随迁老人的初步社区融入
        2. 联合家庭治疗工作的反思
    (二) 降低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的建议
        1. 提供交流平台,巩固人际关系网络
        2. 重视家庭成员参与,保持家庭亲密
        3. 寻找消极情绪排解途径,帮助自我消化
        4. 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性,完善专业支持
        5. 寻求多方配合,争取政府支持
结语
附录
    附录1: 《疏离感测量量表》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小组计划书
    附录4: 小组活动满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GE医疗中国“写大字”(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D]. 杨方. 扬州大学, 2021(02)
  • [2]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中晚期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的有效性评估[D]. 袁菲兰.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游戏化的老年人健身产品设计研究[D]. 徐佳辰. 江南大学, 2021(01)
  • [4]勉县方言词汇研究[D]. 谷雨. 陕西理工大学, 2020(09)
  • [5]物尽其用—赫哲族传统技艺现状调研[D]. 张先旭.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6]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D]. 王亚楠.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7]江西寻乌方言语音研究[D]. 黄薇.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社会工作降低随迁老人社会疏离感的实务研究 ——以昆明市西山区X社区为例[D]. 汪欣. 云南大学, 2019(03)
  • [9]瓜州博物馆藏西夏遗址所出藏文医书残片新正[J]. 刘英华,甄艳,农汉才. 中华医史杂志, 2018(05)
  • [10]追忆晚年白蕉及辞世前的二三往事[J]. 蒋炳昌. 公关世界, 2018(18)

标签:;  ;  ;  ;  ;  

GE医疗中国“写大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