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

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耿文凤[1](2020)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下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准确性低,难以满足目前自动交换光网络的要求。提出自动交换光网络下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方法,分析测量光网络流量,结合光网络流量监测模型检验是否存在光栅断点故障。建立一个流量矩阵网络,采集自动交换光网络运行数据信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光栅断点故障分析,实现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经实验对比可以得到,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拥有较高检测速度与检测准确率,同时能够对网络光栅断点故障数据参数进行准确预测,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李进[2](2020)在《智能感知光网络中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新兴数据业务、复杂高阶调制、动态波长切换、灵活频谱栅格与混合传输技术的发展,光网络正朝着动态化、复杂化与异构化的方向演进,对光网络的管理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光网络管控中,传输系统自适应能力薄弱,网络管控可信有效数据缺乏,且传输系统与网络管控间缺乏跨层感知与智能反馈功能。面对上述问题,在人工智能(AI)与软定义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网络状态立体感知、网络数据智能分析以及网络组件自适应控制优势的智能感知光网络(CON)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智能感知光网络中的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技术为核心,围绕AI驱动的智能感知光网络架构、光传输系统损伤自适应监测与补偿、面向智能感知光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增强,以及基于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的资源管控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技术创新方案。主要论文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基于感知光网络中核心思想即“感知-学习-动作”闭环控制,设计了一种AI驱动的智能感知光网络结构,规范了网络状态监测中数据源、监测方式、数据存储与数据表示的实现方式。此外,在网络管理控制中引入了各类AI驱动型智能网络管控应用,包括光性能监测、物理损伤补偿、网络设备控制、传输链路质量估计、网络资源分配、网络流量预测与网络故障管理。另外,总结了软定义网络组件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案,以闭环形式实现“观察-学习-动作”的功能设计,为智能感知光网络的实现提供基础架构支持。2、针对光传输系统中物理损伤补偿算法缺乏智能学习能力、依赖传输链路信息且自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损伤监测与补偿算法。面向光纤传输系统,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自适应色散(CD)监测与补偿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2000ps/nm动态范围内的平均监测误差约为20ps/nm,与基于CD扫描与频域均衡的经典方法相比,计算复杂度显着降低,需要的乘法器,加法器和比较器的数量分别减少了 98.6%,98.8%和64.4%。另外,面向自由空间光传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大气湍流监测与轨道角动量键控(OAM-SK)自适应解调方案。该方案对于8-OAM-SK系统的自适应解调误差约为0.86%,比传统方案的解调精度提高了 19.2%。同时,首次提出基于CNN的大气湍流监测方案,对6种典型大气湍流信道的监测精度达到95.2%。3、针对光网络智能管控中AI驱动型应用缺乏有效可信网络流量数据,以及实际网络故障数据严重不均衡的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时序数据增强算法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网络故障数据均衡算法。实验数据表明,对于接入网与核心网中6种典型流量类型,合成的增强流量数据与对应实际流量数据关于均值,方差和Hurst指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7%,1.3%与7.0%,明显低于传统的统计参数配置法(SPC)的对应值。另外,实验结果显示,当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故障识别模型中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GAN的网络故障均衡算法时,相对于采用原始不均衡数据集的情况,故障漏报率从24.7%降低至3.8%。对于基于SVM、K最近邻算法(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以及梯度下降树(GBDT)的故障识别算法,结合了本方案所提出的故障数据均衡算法的GBDT模型在漏报率、准确率与召回率指标上综合优于其他算法,有效减少了数据不均衡对网络故障识别的影响。4、针对光网络中网络资源控制技术依赖人工干预、缺乏响应反馈以及动态建模能力薄弱的局限,提出了基于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的资源管控机制,并通过引入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数字孪生技术,有效提高了可编程光收发机(POT)的动态建模与智能控制能力,实现了 POT中调制格式、波特率与前项纠错(FEC)编码按需自动调整。与经典的基于最大传输容量(MaxCap)的POT相比,本文所提出的DRL-POT可以节约19.4%的频谱资源,并可以获得类似的网络时延性能。受益于双引擎DRL中的双神经网络结构和反馈控制机制,本文所提出的DRL-POT有效建立动态POT模型,以适应随时间变化的流量负载和链路传输质量,并且根据最大传输效能选择对应的最佳POT控制动作,反馈控制物理空间的POT,以确保满足业务网络时延需求并提高频谱资源使用效率。

王富[3](2020)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的多维多域光网络带宽资源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5G、流媒体、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的出现,终端用户对光通信网络的带宽、时延和信号灵活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光网络不仅需要增加传输带宽来保证信息传输的容量,更需要提高光网络带宽的灵活性来提高带宽的效率。而目前光网络分为接入网、城域网、核心网,以及即数据中心网。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已经迈进了50G/100G无源光网络(PON)阶段,所以如何提高PON带宽分配灵活性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城域网速率上已经实现单载波百G光信号的百公里传输,如何增加光分插复用器(ROADM)的灵活性并完成毫秒级的光路重配,是城域网络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数据中心网(DCN)中,面对DCN的大规模、高能耗、大带宽带来的挑战,如何提高DCN网络灵活配置和全光交换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而随着软件定义网(SDN)的出现,光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采用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的架构可以大幅提高了网络管控的效率。随着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概念的提出,目前该领域已经成为光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SDON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不足,很多光网络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论文在基于软件定义光网络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定义的方法来增加光网络的灵活性,进而实现对光网络各个领域的带宽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本论文对接入网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路由与频谱分配算法,光分组交换端口冲突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负载平衡算法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接入网中基于软件定义的动态波长-带宽联合分配算法论文研究了波分/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TDM-PON)中的波长和时隙的带宽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波长调度的多子PON架构,并且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分配时隙和波长的动态调度算法。该算法可以对时隙和波长进行二维带宽分配,并且支持业务分级来保证高等级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方法采用光线路终端(OLT)对光带宽分配周期中的时隙实现动态分配,并通过软件定义网的控制器来实现波长的分配,在二维资源调度空间中实现更灵活的资源调度。论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研究。2.软件定义的频谱灵活光网络(EON)中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与频谱分配算法论文研究了以EON为框架的路由和频谱分配算法,提出了一种多层拓扑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连贯度和蚁群优化的路由与频谱分配算法。基于论文提出的多层拓扑模型及频谱连贯度统计方法,将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已有算法,论文提出的算法可以降低5%以上的光路建立的阻塞率,提高链路利用率,并且减少频谱碎片的产生。3.DCN中基于软件定义网的全光交换机的分组冲突解决方案及负载平衡方案论文研究了基于快速光交换和流控制(Flow Control)的DCN中光分组冲突解决方案和负载均衡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轮询的光分组冲突解决方案,并基于OPSquare的DCN架构为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和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论文提出的混合轮询方案能有效降低丢包率,提高吞吐量,并降低平均时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负载平衡方案。通过仿真,将提出的方案与现有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可以提高吞吐量,并降低丢包率。

阳柳[4](2019)在《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关键技术初探》文中指出当代我国光网络发展的中心已经从技术驱动转变给业务驱动。而未来业务的主要特点为数据化、差异化、具有实时性,未来满足这些要求,下一代光网络发展时运动了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如今,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已经是公认的下一代传输网络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更要求加大对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研究,以推进我国科学技术更加迅猛的发展。

胡搏[5](2019)在《智能光网络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通信网络综合业务接入需求不断增长,光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下,光传输网的智能化将会给网络的维护、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网络变革,使光网络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升级能力、完善的系统保护和恢复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和服务质量,降低网络运维费用。全光网络属于绿色节能型网络,符合当今世界的"低碳、环保"理念。文章结合智能光网络的概念和特点,阐述其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新型的光互联网体系结构,面向业务的融光交换、光信息处理和光存储为一体的光节点结构,新型光交换与光互联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及光子晶体技术的应用,光网络的可管理性、便捷性及与其他网络的融合性等,并分析智能光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廖振宇[6](2018)在《SDN在光传送网中的应用与实现》文中提出宽带数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光传送网络(OTN)的大规模扩展,同时使OTN面临体系扩展与路由协同难,网络利用率低等多方面的问题。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开放接口,转控分离,集中控制的特征为提高当前光传送网络资源利用率,简化光传送网管理维护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针对简化光传送网络运维,提高光网络资源利用率,就SDN在光传送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本文基于对SDN技术与光传送网络发展的研究,论述了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的可行性与技术特征,总结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的应用场景,开展了基于IP与光协同解决方案的研究。本文基于对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设计技术的研究,结合项目组研究课题与工程平台,设计了基于软件定义的光传送网控制器。搭建了基于现网运行设备的测试环境,通过对测试结果分析,验证了控制器的相关功能,得出了网络业务开通效率提高的结论。本文基于软件定义网络在光传送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及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了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深入调研了光网络智能化的发展,分析了光传送网引入软件定义网络的可行性与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的技术特征。(2)总结了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的应用场景,研究了IP层与光层融合的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SDN的IP与光协同解决方案。(3)研究了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器设计技术,提出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光传送网控制器整体设计方案,各模块组成与模块功能并通过测试验证了控制器相关功能。

靳小江,毛建国[7](2016)在《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移动光纤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等多种网络不断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为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改变。其中,基于SDH(同步数字体系)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是未来光网络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其将在资源动态配置、容量、网速等各方面均有一个显着的改善和提升。立足于SDH,文章对自动交换光网络和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

赵冬岩[8](2012)在《光网络的损伤感知与补偿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通信需求的增多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业务的传送需求对光纤通信网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光传送网向透明(transparent) WDM网络逐步演进,以降低网络建设及运营成本,实现高效可靠的大粒度的信息交换。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更进一步的融合了控制平面的智能控制机制和可重构的波长传送平面技术,实现了大容量、端到端的全光通信。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化的光网络透明传送的特点,随着端到端光路的传输距离的增加,存在物理损伤累积现象,目前物理设备对全光3R再生技术还不成熟,导致光信号质量因损伤累积,严重下降甚至不可用,全光网需要保持并提高服务质量(QOS),这就需要在控制平面考虑光网络物理损伤问题,以保证其传输质量。本论文结合控制理论的研究思想,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光网络的灵活透明性导致物理损伤动态变化,因此针对灵活透明光网络,本文根据已经提出的支持端到端动态传输质量优化的自适应传输思想,首先拓展了透明光网络损伤感知的机制,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损伤的补偿控制调节量的精度,继续深化自适应传输的研究并引入了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将光链路作为控制研究的对象,充分地利用光网络中各种可调节设备(如可变增益光放大器等)的物理损伤补偿能力,基于本文中阐述的光链路损伤感知机制,提出体系化的控制方案,动态调整可调谐光器件,以实现从源端到目的端的整个链路的传输质量的调整和优化,也就是从控制和网络通信的两个角度来研究链路物理损伤的补偿问题,进而来满足传输需求。第二:针对光信号传输质量优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调光器件及传输状态信息感知的参数自调整补偿控制模型,控制模型基于PD及PID控制的思想,并结合模糊控制的优点调整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针对光信噪比(OSNR)等参量对光信号物理损伤进行有效控制,即把OSNR引入控制系统传递函数中,从而完成了对链路中各可调节的物理损伤补偿器件进行动态地端到端性能调节,本文在在最低可允许的OSNR的限制要求下进行仿真,光链路各个节点的OSNR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基于参数自调整控制器对OSNR的整体调整效果均优于基于PD控制的自整定控制器大约百分之五以上。第三:模糊控制系统的先验知识不可能都在系统判定前被获取,因此模糊规则的确立不是很容易,同时PID控制器控制参数一旦确定就不可改变,针对这样的不足,为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具备损伤补偿功能的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调整PID控制模型,结合节点处损伤感知所得到的光链路状态信息,采用控制算法计算可调光器件的调节量,通过控制平面的信令模块发送至各节点,各节点根据所得调节量完成可调光器件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传输质量的优化,仿真结果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调整PID控制与模糊自适应补偿方式的结果输出相比,因为克服了人为经验的不足,输出结果相对平滑稳健,进而表明了该控制方法比引入模糊手段改变PID控制系统参数的方法更有效。第四:为了更好的完善光链路物理损伤补偿的控制系统与控制效果,得到相对稳定的控制输出结果,本文考虑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器、被控对象等的工作机理,不可避免在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造成滞后时延,甚至可能使控制系统出现较大偏差而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进而发生震荡,因此本文针对控制器诱导时延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的改进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调整PID控制方案的同时,在做为控制系统输入量的OSNR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中引入时延变量,本文在10节点光链路中进行仿真,得到稳健的OSNR的输出结果,仿真结果中没有控制震荡发生,这也表明了全面考虑时延的、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能够稳定地完成对物理损伤的补偿控制。

许秋华[9](2011)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信令协议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作为下一代光传输网的应用技术而广受关注。信令技术是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之一,对信令协议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首先分析和比较现有几种信令协议的优缺点,详细介绍带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特点,并对该协议主要消息、对象和时序和流程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RSVP-TE协议为基础,通过设计RSVP信令处理模块来实现ASON信令系统。先从软件模块架构入手,定义信令处理模块和其他辅助模块的接口细节,设计主要数据结构,对信令处理模块初始化和报文处理流程进行研究,并对RSVP-TE主要的Path消息和Resv消息处理流程也做深入细致的阐述。最后,深入分析极端负载测试环境下ASON系统出现的问题,发现现有的内存分配机制存在问题,容易产生内存碎片,在压力测试下则容易导致ASON系统崩溃。同时也发现现有缓存处理机制,缺乏应对压力测试的机制,容易产生因缓存溢出导致ASON重启业务恢复失败。针对内存碎片问题,通过参考匈牙利算法概念,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创新出一种新型的池集内存分配机制,该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内存碎片产生;针对压力测试缓存溢出问题,通过引入反馈机制,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抗压机制,该机制可以平稳可靠的应对压力测试下产生的巨大信令报文冲击,从而保证ASON重启业务能够正常恢复。

李彬[10](2010)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预配置环保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网络高速化及业务动态化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关于网络生存性和保护效率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预配置环(P圈,p-cycle)保护技术有效地结合了格状光网络的效率和环网快速保护倒换的优点,能够在满足网络生存性的条件下极大程度地提高网络的保护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目前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传送网络控制的核心技术,在ASON网络中,生存性研究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它对保障网络正常运行、保护和快速恢复受损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ASON网络中提供P圈的支持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作者对P圈技术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调研工作,并针对该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模拟仿真。在从事P圈保护技术研究工作的期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P圈保护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本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P圈的配置模型及相关理论工作,在P圈资源配置阶段提出新型的加权评价标准,进行资源优选配置。为多种应用场景及故障环境下P圈的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和优化算法。2.提出一种基于OPNET Modeler框架的新型P圈保护节点模型,并将该模型引入ASON Simulator仿真软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完成非对称网络环境、混合故障模型、动态业务计算、分布式配置协议等方面的扩展和研究,通过ASON Simulator的仿真为本文的研究和理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3.提出一种针对非对称业务模型的优化P圈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将业务进行分解,在搜索并配置单方向P圈时不仅参考网络中各链路的工作容量,还综合考虑网络中各链路上工作容量在两个方向上的分布情况。给出了非对称业务环境下的P圈配置理论模型和可实用化的启发式算法,填补了P圈在非对称网络环境下资源配置方面的空缺。4.区分不同故障类型,单链路故障、节点/链路混合故障进行优化配置。特别地针对节点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跳转发的保护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节点环绕P圈的效率问题。提出邻接增补圈、弦接增补圈、相交增补圈的概念并应用于节点故障分类中,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良好的划分依据。5.设计了一套基于ASON控制平面的自动化配置和重构协议,提出针对P圈集中式配置方式和改进的分布式配置方式的实现方案。借鉴分布式协议的思想,将泛洪操作用于辅助完成P圈配置,并对其开销及降低开销的方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以前学者所设计的分布式协议DCP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动态P圈重构方法,并在ASON Simulator上进行性能仿真。

二、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交换光网络下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自动交换光网络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
    2.1 基于流量的异常光栅断点检测
    2.2 光栅断点数据采集
    2.3 光网络下光栅断点故障数据分析
    2.4 自动交换光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
3 实验
    3.1 实验参数设置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结束语

(2)智能感知光网络中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光网络发展进程
        1.1.2 光网络发展需求与问题
        1.1.3 感知光网络的提出
        1.1.4 感知光网络关键技术
    1.2 感知光网络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4 论文各章的关联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感知光网络架构
    2.1 智能感知光网络基本概念
    2.2 智能感知光网络核心要素
        2.2.1 网络状态感知
        2.2.2 网络管理控制
        2.2.3 软定义网络组件
    2.3 AI驱动型智能感知光网络总体架构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传输系统自适应损伤监测与补偿算法研究
    3.1 相干光传输系统中自适应色散监测算法
        3.1.1 低复杂度自适应色散监测的意义
        3.1.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低复杂度色散监测算法工作原理
        3.1.3 仿真系统
        3.1.4 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3.2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大气湍流监测与自适应解调算法研究
        3.2.1 大气湍流监测与OAM-SK自适应解调的意义
        3.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大气湍流监测与自适应解调算法工作原理
        3.2.3 数值仿真系统
        3.2.4 数值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3.3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面向智能感知光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增强算法研究
    4.1 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数据增强算法
        4.1.1 自适应时序数据增强的意义
        4.1.2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流量数据增强算法工作原理
        4.1.3 实验数据与对比分析
    4.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网络故障数据均衡方案
        4.2.1 网络故障数据均衡的意义
        4.2.2 典型数据均衡方法
        4.2.3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网络故障数据增强算法工作原理
        4.2.4 实验数据与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的资源管控机制研究
    5.1 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对于资源管控的意义
    5.2 基于双引擎深度强化学习的可编程光收发机工作原理
    5.3 实验与仿真平台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附录缩略语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3)基于软件定义网的多维多域光网络带宽资源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网络的发展概述
        1.1.1 光网络架构
        1.1.2 基于软件定义网的光传送网络
        1.1.3 无源光网络架构及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1.1.4 基于频谱灵活城域光网络的路由及频谱分配技术
        1.1.5 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及交换技术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1.2.1 动态带宽分配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2 基于频谱灵活光网络的架构及路由-频谱分配技术研究现状
        1.2.3 基于SDN的数据中心全光交换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SDN的WDM/TDM-PON中波长-时隙联合分配算法研究
    2.1 基于SDN的WDM/TDM-PON架构及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2.1.1 WDM/TDM-PON架构
        2.1.2 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2.2 基于波长分组的软件定义WDM/TDM-PON的波长-时隙联合分配方案
        2.2.1 基于波长分组的软件定义WDM/TDM-PON组网架构
        2.2.2 基于软件定义的波长-时隙联合分配技术
        2.2.3 实验和结果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域网中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与频谱分配方案研究
    3.1 EON中多层虚拟拓扑模型及路由与频谱分配技术
        3.1.1 频谱灵活光网络与路由-频谱分配算法
        3.1.2 基于多层虚拟拓扑的软件定义EON架构
        3.1.3 RSA问题的启发式算法总结
    3.2 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与频谱分配方案研究
        3.2.1 频谱连贯性指数的统计方法
        3.2.2 基于蚁群优化的最小邻接-备选链路对连贯度损失RSA算法
        3.2.3 基于蚁群优化的最小连贯度损失RSA算法
    3.3 数值仿真和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网中基于混合轮询的光分组冲突解决方案研究
    4.1 快速光交换技术中的光分组冲突问题
    4.2 基于FOS的OPSquare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4.3 基于混合轮询的光分组冲突解决方案
    4.4 快速光分组交换的架构性能优化
    4.5 光交换原型机中HPACR算法的实验验证
    4.6 DCN中HPACR算法的数值仿真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中负载均衡方法研究
    5.1 数据中心网负载均衡技术
    5.2 基于ECMP的OPSquare路由技术
    5.3 基于软件定义的概率路由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5.4 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附录1: 缩略语列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4)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关键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ASON概述及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原理分析
    2.1 ASON概述
    2.2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原理分析
        2.2.1自动交换光网络分成路由关键技术理论分析
        2.2.2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工作的原理分析
三、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关键技术及实现思想
    3.1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实现思想
    3.2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关键技术
        1. 路由协议。
        2. 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关键技术。
四、结语

(5)智能光网络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智能光网络的技术特点
    2.1智能全光网络的概念
    2.2智能全光网络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2.2.1智能光网络的特点
        2.2.2智能光网络的优势分析
    2.3智能光网络的体系结构
    2.4智能网络体系结构建议
    2.5智能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2.5.1智能光网络中的节点技术
        2.5.2光通路路由状态监测技术
        2.5.3大容量交叉矩阵
        2.5.4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
        2.5.5网络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2.5.6传输网络生存性的提升
        2.5.7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
三、智能光网络发展趋势的分析
    3.1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3.2全光网络纳米技术的应用
    3.3全光器件的发展趋势
    3.4光纤到户的发展趋势
    3.5接入技术互补融合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6)SDN在光传送网中的应用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 本章小结
2 SDN技术在光传送网中的应用研究
    2.1 SDN技术综述
        2.1.1 SDN网络架构
        2.1.2 SDN网络的工作原理
    2.2 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综述
        2.2.1 软件定义光传送的技术特征
        2.2.2 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的可行性
        2.2.3 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的应用场景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SDN的光传送网控制器研究与设计
    3.1 基于SDN的光传送网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
        3.1.1 控制器设计需求分析
        3.1.2 控制器架构研究
        3.1.3 控制器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
    3.2 软件定义光传送网的控制器设计
        3.2.1 控制器系统功能与整体部署
        3.2.2 控制器软件模块详细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测试
    4.1 测试环境介绍
    4.2 拓扑自动发现功能测试
    4.3 基于ODUk的无保护业务的快速开通功能测试
    4.4 基于ODUflex业务的BOD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7)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相关概述
    1.1 自动交换光网络介绍
    1.2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体系结构
2 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
    2.1 安全保密技术
    2.2 生存性技术
        2.2.1 保护机制
        2.2.2 恢复机制
    2.3 多径传输以太网相关技术
3 结语

(8)光网络的损伤感知与补偿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网络发展趋势
        1.1.1 光网络发展历史
        1.1.2 下一代传送网的特征
        1.1.3 灵活透明光网络带来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相关研究介绍
        1.2.2 国际标准化进展
        1.2.3 国内相关研究介绍
    1.3 本论文的组成和主要工作
        1.3.1 论文组成
        1.3.2 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透明光网络损伤感知与补偿控制结构设计
    2.1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传输机制
        2.1.1 ASON光网络智能性架构
        2.1.2 ASON光网络自适应传输功能分析
        2.1.3 ASON光网络自适应传输关键问题
    2.2 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传输机制
        2.2.1 WSON传输功能构成
        2.2.2 WSON中传输损伤问题
    2.3 透明光网络损伤感知与补偿控制结构设计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面向传输损伤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设计
    3.1 传输损伤对光网络系统的影响
    3.2 自由调整控制机制
        3.2.1 自由调整的PID控制原理分析
        3.2.2 自由调整机制下PID控制局限性
    3.3 模糊自适应控制机制
        3.3.1 模糊自适应控制基本原理
        3.3.2 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基本组成
    3.4 面向传输损伤的PD自整定控制器
        3.4.1 光链路模型构建
        3.4.2 P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设计
        3.4.3 控制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针对传输损伤的模糊自调整补偿控制器设计
        3.5.1 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器设计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NCS网络控制的损伤补偿方案
    4.1 具备自适应功能的神经网络控制
        4.1.1 自适应神经元
        4.1.2 具备自适应功能的BP神经网络结构
        4.1.3 单一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4.2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损伤补偿方案
        4.2.1 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式
        4.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4.2.3 PID神经网络补偿控制系统及实现
    4.3 针对物理损伤感知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4.3.1 网络控制系统概述
        4.3.2 NCS系统时延抑制
        4.3.3 基于NCS损伤补偿控制方案
    4.4 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9)自动交换光网络信令协议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自动光交换网络简介
        1.1.1 自动光交换网络发展背景
        1.1.2 自动光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1.1.3 控制平面技术简介
        1.1.4 ASON国内外研究情况
    1.2 ASON信令技术简介
    1.3 ASON信令技术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2章 自动交换光网络信令协议研究
    2.1 ASON信令协议分析与比较
    2.2 资源预留协议
        2.2.1 RSVP基本模型
        2.2.2 RSVP-TE特点
    2.3 RSVP-TE协议主要消息和对象
        2.3.1 RSVP-TE协议消息与格式
        2.3.2 RESV-TE对象
        2.3.3 RSVP-TE消息流程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交换光网络信令功能实现
    3.1 体系架构
    3.2 主要的接口
    3.3 主要的数据结构
        3.3.1 本地数据LOCAL data(RRR_LOCAL)
        3.3.2 接口信息控制块(Interface information control blocks,RRR_IF_INFO)
        3.3.3 网络地址(Internetwork Addresses,RRR_INET_ADDR)
        3.3.4 路由控制块(Route control blocks,RRR_ROUTE)
        3.3.5 PATH状态块(Path State Blocks,PSB)
        3.3.6 会话控制块(Session control blocks,DEST_CB)
        3.3.7 RESV状态块(Reservation state Blocks,RSB)
        3.3.8 下一跳控制块(Next hop control blocks,RRR_NEXT_HOP_CB)
        3.3.9 刷新控制块(Srefresh control blocks,RRR_SREFRESH_CB)
        3.3.10 各主要数据结构关系小结
    3.4 RSVP信令处理模块处理流程
        3.4.1 初始化流程
        3.4.2 报文处理流程
        3.4.3 Path消息处理流程
        3.4.4 Resv消息处理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负载下性能优化
    4.1 ASON性能问题
    4.2 压力测试用例-5000 call重启恢复失败研究
        4.2.1 压力测试环境
        4.2.2 压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内存碎片问题
        4.3.1 内存碎片的原因
        4.3.2 嵌入式内存分配机制
        4.3.3 匈牙利算法
        4.3.4 池集内存分配机制
    4.4 信令处理模块优化-抗压机制
        4.4.1 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
        4.4.2 压力测试存在的问题
        4.4.3 抗压机制原理及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TU-TASON相关协议
    IETF ASON相关协议
致谢

(10)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预配置环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结构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预配置环保护模型及设计方法
    2.1 引言
    2.2 P圈评价标准
        2.2.1 有效权重
        2.2.2 容量效率
        2.2.3 覆盖范围
        2.2.4 动态网络性能参数
    2.3 基于非对称业务的P圈配置算法
        2.3.1 不对称业务环境下P圈算法局限性
        2.3.1.1 算法简介
        2.3.1.2 问题描述
        2.3.1.3 CBM启发式算法步骤
        2.3.2 模拟结果与讨论
    2.4 基于两跳转发的节点增补圈
        2.4.1 NEPC节点P圈算法原理
        2.4.2 新型节点P圈算法
        2.4.2.1 NEPC局限性
        2.4.2.2 基于NSPC的启发式算法
        2.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2.5 混合故障保护P圈模型
        2.5.1 混合故障分析
        2.5.2 混合保护模型及启发式算法
        2.5.2.1 综合容量效率的计算
        2.5.2.2 算法流程
        2.5.3 仿真验证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控制平面的预配置保护环扩展
    3.1 ASON控制平面体系结构
    3.2 基于ASON的P圈节点模型
        3.2.1 ASON Simulator简介
        3.2.2 新型预配置环模型
    3.3 ASON协议的预配置环保护扩展
        3.3.1 CC对P圈的接口扩展
        3.3.2 RC对P圈的接口扩展
        3.3.2.1 静态业务环境
        3.3.2.2 动态业务环境
        3.3.3 LRM对P圈的接口扩展
        3.3.3.1 LRM模块故障处理流程
        3.3.3.2 LRM模块针对P圈新增的功能
        3.3.3.3 LRM模块同其它模块的交流
    3.4 基于ASON Simulator的性能测试方法
        3.4.1 半实物仿真模型
        3.4.2 软件设计结构模型
    3.5 基于多优先级业务的生存性网络规划
    3.6 控制信道流量监控
        3.6.1 带外控制通道传输现状
        3.6.2 突发流量控制模型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预配置环动态优化技术研究
    4.1 P圈动态重构
    4.2 基于DCPC的P圈分布式配置协议
        4.2.1 DCPC协议流程
        4.2.2 F-DCPC扩展
        4.2.3 F-DCPC与DCPC的比较
    4.3 业务预测算法
    4.4 环路消除技术
    4.5 动态优化过程中的控制策略
        4.5.1 动态调整流量准入原则
        4.5.2 可靠控制消息传输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四、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交换光网络下光栅断点故障数据检测[J]. 耿文凤. 激光杂志, 2020(08)
  • [2]智能感知光网络中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李进.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基于软件定义网的多维多域光网络带宽资源优化技术研究[D]. 王富.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4]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关键技术初探[J]. 阳柳. 中国新通信, 2019(23)
  • [5]智能光网络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J]. 胡搏. 中国新通信, 2019(04)
  • [6]SDN在光传送网中的应用与实现[D]. 廖振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8(05)
  • [7]基于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关键技术研究[J]. 靳小江,毛建国. 无线互联科技, 2016(07)
  • [8]光网络的损伤感知与补偿控制机制研究[D]. 赵冬岩.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9]自动交换光网络信令协议研究和实现[D]. 许秋华. 复旦大学, 2011(04)
  • [10]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预配置环保护技术研究[D]. 李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