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

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

一、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1](2021)在《蓄光型g-C3N4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陶瓷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时,光催化技术因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反应条件温和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类石墨相氮化碳材料(g-C3N4)作为一种具有π共轭体系的二维(2D)层状结构的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适中的带隙能(~2.7 e V),可以有效地活化廉价的分子氧(O2)产生活性氧物种,并且凭借其独特的光电特性、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吸收波长<475nm)、丰富的前驱体来源、低廉的成本等特点而在光催化领域颇受关注。然而,持续的光照是产生光催化效果的必备条件,同时这也是制约光催化技术真正走向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另外,原始的g-C3N4还存在对可见光的利用有限,电导性不足以及光生载流子复合率较高等缺点,从而导致其在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严重阻碍。本论文通过耦合能储存光能的长余辉材料构建异质结结构,并对g-C3N4进行元素掺杂的方法改性,制备出性能更佳的蓄光型g-C3N4基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组成、结构进行表征和光催化性能测试,同时研究探讨了其在陶瓷应用中的抗菌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首先以SrAl2O4:Eu2+,Dy3+(SAO)和尿素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g-C3N4/SrAl2O4:Eu2+,Dy3+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技术(UV-vis DRS)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理化特性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用甲基橙作为模型染料分子,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筛选出性能最优的g-C3N4/SAO(37.5%)。采集湘江水作为实际水样探究样品在日光下复合催化剂的蓄光及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在日光照射2h后,该复合材料对实际水样中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0.8%,在日落后直到第二天日出前,降解率继续提高可以达到92.4%,证明长余辉材料在黑暗环境下起到了光源的作用,并且复杂的实际水体环境不会影响其降解效果。并且通过对照实验证明g-C3N4/SAO(37.5%)所形成的异质结结构改善了g-C3N4光生电子和空穴(h+)的分离效果,同时拓宽了光吸收范围,可进一步促进g-C3N4的光催化效果。循环实验结果证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可循环利用性强。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机理可知,光催化过程中产生了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空穴(h+)和单线态氧(1O2)等活性物种,其中·O2-是在该催化剂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g-C3N4/SAO异质结复合材料的成功构建为蓄光型光催化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2.论文还通过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2MgSi2O7:Eu2+,Dy3+(SMSO)。并以三聚磷酸钠(STPP)和尿素为主要原料,通过浸渍法使三聚磷酸钠与尿素混合,加入制备好的SMSO,再采取高温固相法一步合成P-g-C3N4/SMSO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TEM、UV-vis DRS、XPS等技术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和理化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用甲基橙作为模型染料分子,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筛选出最优比例的P-g-C3N4(0.01%)/SMSO(35.9%)复合材料。可见光照射2 h,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7%,相较于纯g-C3N4有极大地提高,这可归因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P元素的掺杂减小了g-C3N4禁带宽度,拓宽了可见光响应范围;另一方面,P-g-C3N4(0.01%)/SMSO(35.9%)所形成的异质结结构促进了P-g-C3N4光生电子和空穴(h+)的分离效果。将该复合材料添加到陶瓷釉料中,条件试验优化后,当占釉料质量比为7.5%时,可见光照射60 min内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为100%;当占釉料质量比为5%时,可见光照射60 min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达到100%,这为抗菌生物陶瓷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其光催化机理,捕获试验结果表明光催化过程中产生了1O2、·O2-和h+活性物种,其中·O2-、1O2是该催化剂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OH,时间分辨的ESR结果与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相吻合,并进一步表明,在有光照时,1O2和·O2-起主导作用;在暗态下,较长寿命的·O2-起主要作用。3.论文进一步以二水合醋酸锌、草酸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得到ZnO,将所得的ZnO与上一章中所制备的具有最佳光催化性能的复合光催化剂P-g-C3N4(0.01%)/SMSO(35.9%)按质量比(1:1.1~1:1.5)混合,通过水热法制备ZnO/P-g-C3N4/SMSO三元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TEM、UV-vis DRS、XPS等技术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和理化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用甲基橙作为模型染料分子,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筛选出最优质量比为1:1.3,其在可见光照射180 min,其降解率可达98%。相较于P-g-C3N4(0.01%)/SMSO(35.9%)有极大地提高,这可归因于ZnO的掺杂减小了P-g-C3N4(0.01%)/SMSO(35.9%)的禁带宽度,拓宽了复合物ZnO/P-g-C3N4/SMSO(1:1.3)对可见光区域的响应。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ESR研究其光催化机理,捕获结果表明光催化过程中产生了1O2、·OH、·O2-和h+等活性物种,其中·O2-、h+是该催化剂起最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ESR结果进一步表明,无论是在有可见光照还是停止光照的情况下,·OH和·O2-都表现出来优异的催化活性,在催化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将该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与中高温釉粉混合,制备得均匀的浆料,在釉粉所需的温度条件下烧制抗菌陶瓷,其在经过1050℃高温煅烧后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抗菌性能,在可见光照射45 min后对两种菌的抑制效果均达到100%。

李阳[2](2020)在《稀土-银型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机理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一直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抗菌材料的研究符合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及应用价值。本文制备出的稀土–银型复合无机抗菌材料拥有良好的稳定性、抗菌广谱性、抗菌高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Ag@Si O2,分别考察了银离子浓度、p H值及反应时间等三个对材料抗菌效果影响较大的制备条件,得到的Ag@Si O2抗菌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银离子添加溶液浓度7×10-5 mol/L、p H=6、反应时间90min,此时材料用料最少,抗菌效果可达100%。为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采用热改性和稀土添加复合改性两种方法对材料进行性能优化。在焙烧温度为400℃、稀土离子溶液浓度为5×10-3 mol/L的制备条件下,可将银离子溶液浓度降低至6×10-5 mol/L,即可达到100%的抗菌效果。综合多种因素,实验最终选用稀土Sm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行应用研究,并以其为代表进行材料的结构分析和性能表征。通过SEM、XRD、XPS、ICP、BET、粒径等多种检测手段,证明了复合抗菌材料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结构蓬松呈无定型态,有大量的孔道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材料负载的活性金属元素分别是单质银和三价稀土氧化物,与实验设计预期相符。为研究材料的抗菌机理,本文设计了多个实验进行对比探讨。根据实验结果综合判断,单质银通过离子溶出作用和激发活性氧作用,对细菌产生抑制和杀灭的效果。稀土元素的加入,可以有效控制单质银的蜕化变色,并帮助银元素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参与抗菌过程,起到协同杀菌的作用。经过对活体细菌的观察发现,银元素及活性氧对细菌的细胞壁产生了明显的破坏作用,导致细胞壁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甚至使细胞壁产生皱缩和破损,细胞内容物外泄,以致细胞死亡。最后,将抗菌材料添加到覆面涂料中制备出抗菌功能涂料,探讨了抗菌材料的添加量对覆面涂料抗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抗菌材料的加入对覆面涂料本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覆面涂料的抗菌效果达到了100%,并且没有影响覆面涂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和应用价值。

崔继方,吴卫华[3](2016)在《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银系抗菌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评述了其在陶瓷、塑料、纤维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银系抗菌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杨攀,何志辉[4](2016)在《抗菌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菌材料是新一代功能材料,具有自主抑制或杀灭其表面微生物、保持清洁卫生状态的功能,其核心成分是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天然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和无机抗菌材料三大类。使用抗菌建材和抗菌涂料、抗菌油漆等可使家具表面、居室内墙、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大大降低,是降低细菌交叉感染和接触感染几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抗菌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材料领域,主要包括抗菌陶瓷、抗菌涂料、抗菌地板、抗菌塑料、抗菌玻璃、抗菌不锈钢、抗菌纤维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加强、卫生要求的提升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抗菌材料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抗菌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肖永清[5](2015)在《关注纳米陶瓷建筑材料的研发应用技术》文中指出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使陶瓷具有象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针对神奇的纳米技术孕育着技术变革,分析了纳米陶瓷的性能特点,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研究了纳米陶瓷的制备,同时指出了高性能陶瓷与纳米陶瓷的发展趋势。

韩军凯[6](2011)在《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在医用塑料和船舶防污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两步液相沉淀法制备得到了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并研究了其在医用塑料和船舶防污漆中的应用。以常规的直接混炼法制备的医用抗菌PVC的力学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广泛使用。在将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添加到PVC之前,本文使用三种钛酸酯偶联剂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用双辊混炼法制备得到了抗菌PVC,随后研究了其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不同的钛酸酯偶联剂来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进行改性,使之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并通过活化率来确定偶联剂的最佳用量及改性工艺;(2)分别将改性前后的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以不同的质量分数添加到医用软质PVC中,用双辊混炼法制备得到抗菌PVC。根据GB/T1040-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分别测试抗菌剂改性前后,抗菌PVC的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根据QB/T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来测试相应抗菌PVC对埃希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三种钛酸酯偶联剂均可提高抗菌剂的疏水性,偶联剂的用量为5%时,改性后ZnO/Ag的活化指数均达到95%以上,抗菌PVC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抗菌PV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优于QB/T2591-2003对抗菌塑料的抗细菌评定标准,分别达到了94%和95%。在探索ZnO/Ag于防污漆中的应用时,先研究了以ZnO/Ag为单一有效成分的功能树脂的防污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含ZnO/Ag的防污漆的各项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用多种表面活性剂来对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进行改性,通过沉降实验、TEM等手段对改性效果进行表征,优选出能够使得ZnO/Ag复合抗菌剂在二甲苯中分散稳定的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相关实验确定分散剂的添加量及改性工艺;(2)按照设定的配方制备出“含ZnO/Ag的丙烯酸树脂”,在实验室中测试漆膜的抗菌、抗藻效果,在青岛胶南市唐岛湾测试其实地防污性能;按照另一设定的配方,将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和Cu2O配合使用,在实验室内测试制得防污漆的抗菌、抗藻效果,在青岛胶南市唐岛湾测试其实地防污性能。并对上述两种漆膜的抗菌、抗藻及实地防污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含ZnO/Ag的功能树脂表现出了良好的抑菌、抑藻性能,当ZnO/Ag的添加量达到7%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6.3%,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了99.7%,同时完全抑制了中肋骨条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ZnO/Ag应用于防污漆之前,用5%的分散剂Dispers 655对ZnO/Ag进行改性处理,其在二甲苯中7天后的沉降率仍然可以保持在10%以下;ZnO/Ag在防污漆中加入量的增大,会提高防污漆的粘度和比重,但对其它物理性能影响不大,分散剂的加入对防污漆各项物理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廖马花[7](2011)在《鏻盐柱撑层状锆盐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微生物灾害事件频频发生,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微生物传播的方法。目前以层状化合物为载体制备长效复合抗菌剂的研究报道较多。所用的层状化合物主要是粘土,负载的抗菌活性成分包括无机金属离子(银、铜、锌和稀土离子),有机阳离子(铵盐离子、鳞盐离子)。但是,粘土的纯度低,粒子大且分布宽,并且其高粘度使清洗困难。所以有必要组装可以克服现有粘土缺点的新型层状化合物,进而获得新型柱撑化合物抗菌剂。层状锆盐(α-ZrP)晶形结构好、层状结构稳定、化学稳定性高、易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基团同层表面的-OH基团发生置换反应。因此,本论文设计将耐热性好、稳定性高的鳞盐插入经过处理的层状锆盐前驱体中,得到结构规整、稳定性好、抑菌效率高的新型柱撑化合物抗菌剂。首先,采用水热法,以氯氧化锆(ZrOCl2·8H2O)和浓H3PO4为原料,在1100C下制备了层状锆盐,舍弃了传统制备工艺中采用氟化物作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侵害。其次,采用离子交换法分别将不同鳞盐插入层状锆盐中得到一系列鳞盐柱撑层状锆盐(QPS-ZrPs)。通过热重分析(TGA)、红外分析(FTIR)、X射线衍射法(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QPS-Zr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QPS-ZrPs的Zeta电位、比表面积和在水中的析出量。发现鳞盐已经成功插入层状锆盐的层间,并且QPS-ZrPs的层间距随着鳞盐含量的增加和烷基链的增长而扩大;SEM结果发现,锆盐为片状结构,而鳞盐柱撑锆盐为不规则的形状;TG结果表明QPS-ZrPs中鳞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大于25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十二烷基三丁基鳞盐柱撑层状锆盐(鏻盐含量为5.61 wt%)的热稳定性最好,有机物失重5%时温度可达320℃,最大热分解率温度达384。C;随着鏻盐含量的增加,鏻盐柱撑层状锆盐的Zeta电位越正、比表面积降低、热稳定性降低。最后,研究了鏻盐柱撑层状锆盐的长效抑菌性能。比较了不同含量和链长的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抑菌性能,发现对于同一鏻盐柱撑层状锆盐来说,随着鏻盐含量的增加,抑菌性能增强;当鳞盐含量相近时,十二烷基三丁基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抑菌性能最好;鳞盐含量为22.34 wt%的十二烷基三丁基鳞盐柱撑层状锆盐显示出良好的长效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0 mg·L-1和30 mg·L-1,在50℃的蒸馏水中浸泡72 h后,只有2.72%质量分数的鳞盐释放出来,其抑菌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表明其具有长效抑菌性能。

周文剑[8](2011)在《天然辉沸石载体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对广西车田辉沸石制备抗菌沸石的研究,多是使用广西车田辉沸石制备单载银沸石抗菌剂或双金属抗菌沸石,同时,虽然广西车田辉沸石的抗菌剂制备研究较多,但使用广西车田辉沸石抗菌剂制备抗菌材料的研究却十分稀少。使用广西车田辉沸石与铜银锌三种相对安全的抗菌金属离子反应制备三金属抗菌沸石,一方面制备的沸石抗菌剂中含有多种抗菌金属离子因而制备的沸石抗菌剂抗菌谱更广泛,另一方面因为其他抗菌离子的存在,相对单载银抗菌沸石,其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完善三金属抗菌沸石的制备条件后,分别与沈阳斯特雷纸业有限公司、顺德市地中海洁具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区塑料制品厂、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合作制备抗菌薄陶瓷、抗菌亚克力、抗菌泡沫、抗菌纸、抗菌橡胶等多种功能性抗菌材料,有效实现了广西车田辉沸石从实验室到工厂生产线的拓展,且生产的抗菌材料性能优良具有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选用广西车田辉沸石为载体,与可溶性的银离子、锌离子和铜离子溶液,通过液相离子交换反应,制备Cu2+、Ag+、Zn2+复合的沸石抗菌剂。考察了温度、时间、溶液浓度、固液比、沸石大小以及交换次数等条件对得到的抗菌沸石中铜银锌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对三金属抗菌沸石和沸石原料进行气体吸附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粒径分析仪等结构分析。并使用制备的三金属抗菌沸石与多家生产厂商合作分别制备了抗菌薄陶瓷、抗菌亚克力、抗菌泡沫、抗菌纸、抗菌橡胶等多种功能性抗菌材料,在实验室制备了抗菌厚陶瓷。最后通过血球法计数法对沸石抗菌剂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通过菌落计数法对制备的多种抗菌材料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主要结论如下:制备三金属沸石抗菌剂的适宜条件为:在pH为7.0的条件下,以0.1mol/L Zn(NO3)2→0.1mol/L Cu(NO3)2→0.2mol/L AgNO3的顺序依次加入反应液,反应温度为60℃,搅拌时间2.0h,固液比为1g/10ml,反应交换次数为一次,在条件允许的的情况下,使用目数越大越好的沸石原料最为合适。制备成的抗菌沸石较沸石原料来说粒度变化很小;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制备的沸石抗菌剂,有少量的大粒子存在,还存在一些颗粒表面破损;由抗菌沸石和沸石原料的XRD图谱对比可以看出制备的抗菌沸石并没有新相的生成,同时也没有金属氧化物生成。钠型沸石虽然对细菌和真菌都具有一定的去除率,但其对细菌的去除率未达到2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并认为其并不具有抗菌能力。银铜复合的抗菌剂和铜银锌三金属抗菌剂比单一金属离子负载的抗菌剂的抗菌性更好,铜银锌三金属抗菌剂可以通过降低银离子含量的同时增加抗菌金属离子的总含量以达到相近的抗菌效果。沸石抗菌剂对不同菌种具有不同的抗菌效果,且其随抗菌离子的含量增加效果变化趋势也各有不同。制备的抗菌陶瓷、抗菌亚克力、抗菌纸、抗菌亚克力、抗菌泡沫都具有优秀的抗菌性能,抗菌橡胶相对其他制备的材料抗菌性能较差但也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抗菌材料对不同菌种有不同的抗菌效果,抗菌剂的加入量对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影响显着。但其中抗菌纸、抗菌泡沫的抗菌能力随抗菌剂的加入量提升的更为明显,而抗菌陶瓷、抗菌亚克力的抗菌能力随抗菌剂加入量的增加而提升的较少,相对而言抗菌能力提升成本较高。使用1%左右的抗菌沸石制备抗菌陶瓷、抗菌亚克力进行工业生产在抗菌性能方面具有可行性,而制备抗菌纸、抗菌泡沫则需要3%左右的抗菌沸石才适和进行工业生产。抗菌橡胶需要改进沸石抗菌剂在抗菌材料中的的添加方式提高抗菌性能才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可能。

罗志龙[9](2009)在《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的制备与抗菌陶瓷的开发》文中认为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纳米抗菌材料的发展状况及抗菌陶瓷的开发现状,阐明了抗菌陶瓷开发的意义。本文在课题组多年开发基础上对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制备工艺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以制得的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为基础,开发了具有高效抑菌效果的抗菌陶瓷,并做了定性测试;并对抗菌釉料的性能特点做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沉淀法制备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工艺步骤为:晶种制备、水解、沉淀、洗涤、干燥、煅烧。主要工艺参数为:Ag+以氯化银溶胶引入;合成水解反应温度控制在95±3℃;反应体系浓度120g/L;反应时间30min;800℃煅烧1.5h;分散改性剂采用六偏磷酸钠(Na6P6O8)。(2)粉体定性检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其主要元素含量测定得出粉体的化学组成Ag0.03Zr0.18Ti0.33P0.11O0.34;高分辨透射电镜可看出其粒度细小,分散形貌良好;经激光粒度仪检测,粉体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00nm;经抗菌试验表明,无外加光照,粉体浓度100mg/L,30min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9.0%以上;粉体经日光照射3个月后,未发生严重光致变色现象,抗菌性能仍保持在95%以上。(3)将自制抗菌粉体引入普通陶瓷釉料,采用二层釉工艺,烧成温度1180-1200℃,氧化氛烧成,制得抗菌陶瓷;陶瓷样品抗菌测试表明,当抗菌粉体掺入量超过6%,即产生较强抗菌作用(抗菌率>95%),且具有良好的耐酸碱和耐候性。(4)初步探讨了纳米材料的引入对降低釉料烧成温度的影响机理;以物理分散法与化学分散法结合对抗菌剂在釉料中的分散性进行优化使其达到最佳;以变色抑制剂解决了银离子变色问题。

殷海荣,林社宝,田宇宏,于成龙,武雪宁,吕承珍[10](2008)在《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国内外抗菌陶瓷的研究现状.按照抗菌材料的的不同,将抗菌材料分为具有抗菌性能的金属离子掺杂型抗菌材料和光催化型抗菌材料.基于不同的抗菌机理和工艺过程及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抗菌陶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蓄光型g-C3N4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陶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催化的研究发展
        1.2.1 光催化技术简介
        1.2.2 光催化抗菌的作用机制
        1.2.3 光催化材料
        1.2.4 光催化材料的发展现状
    1.3 长余辉材料
        1.3.1 发光机理
        1.3.2 硫化物
        1.3.3 铝酸盐系长余辉材料
        1.3.4 硅酸盐系长余辉材料
    1.4 抗菌陶瓷
        1.4.1 抗菌陶瓷国内发展现状分析
        1.4.2 抗菌陶瓷国外发展现状分析
        1.4.3 抗菌陶瓷的分类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g-C_3N_4/SA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g-C_3N_4/SAO的合成
        2.2.3 样品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2.2.4 g-C_3N_4/SAO对甲基橙染料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
        2.2.5 实际水样条件下g-C_3N_4/SAO光催化性能测试
        2.2.6 光催化剂活性物种捕获测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最佳合成比例分析
        2.3.2 最佳催化降解浓度分析
        2.3.3 相结构与微观结构
        2.3.4 光谱吸收情况分析
        2.3.5 光催化性能结果与讨论
        2.3.6 对实际水样中甲基橙的降解程度研究
        2.3.7 光催化活性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g-C_3N_4/SMS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P-g-C_3N_4/SMSO的条件优化和合成
        3.2.3 P-g-C_3N_4/SMSO复合光催化剂的性状表征
        3.2.4 P-g-C_3N_4/SMAO复合光催化剂在光-暗交替催化活性测试
        3.2.5 复合光催化剂在抗菌陶瓷中的抗菌性能评估
        3.2.6 P-g-C_3N_4/SMSO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抗菌机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最佳配比样品的合成条件优化
        3.3.2 相结构与微观结构分析
        3.3.3 光谱吸收情况分析
        3.3.4 光催化性能结果与讨论
        3.3.5 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
        3.3.6 在抗菌陶瓷中的抑菌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nO/P-g-C_3N_4/SMS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ZnO/P-g-C_3N_4/SMSO的合成
        4.2.3 ZnO/P-g-C_3N_4/SMSO的性状表征
        4.2.4 ZnO/P-g-C_3N_4/SMSO的催化活性
        4.2.5 ZnO/P-g-C_3N_4/SMSO的抗菌性能
        4.2.6 ZnO/P-g-C_3N_4/SMSO的光催化活性及抗菌机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最佳比例合成分析
        4.3.2 相结构与微观结构分析
        4.3.3 光谱吸收情况分析
        4.3.4 光催化性能结果与讨论
        4.3.5 光催化活性机理分析
        4.3.6 在抗菌陶瓷中的抑菌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稀土-银型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机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抗菌材料的发展
    1.2 无机抗菌材料分类与载体的选择
        1.2.1 无机抗菌材料的分类
        1.2.2 无机抗菌材料的载体
    1.3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1.3.1 菌种与菌液浓度的选择
        1.3.2 抗菌实验方法
    1.4 无机抗菌材料改性方法
        1.4.1 无机金属掺杂改性
        1.4.2 其他抗菌剂改性
        1.4.3 表面改性剂改性
        1.4.4 热改性
    1.5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机理综述
    1.6 抗菌材料的应用简介
        1.6.1 抗菌材料在陶瓷中的应用
        1.6.2 抗菌材料在塑料中的应用
        1.6.3 抗菌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
        1.6.4 抗菌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1.7 论文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制备方法
        2.2.2 抗菌试验方法
    2.3 性能表征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2 X射线能谱(EDS)
        2.3.3 激光粒度分析仪
        2.3.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6 X射线衍射(XRD)
        2.3.7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2.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9 全自动菌落计数仪
第三章 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改性
    3.1 载银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
        3.1.1 银离子浓度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1.2 pH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1.3 反应时间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2 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
        3.2.1 热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影响因素
        3.2.2 稀土改性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3.3 抗菌材料的性能表征与对比
        3.3.1 抗菌材料的表观形貌及结构
        3.3.2 抗菌材料的成分含量
        3.3.3 抗菌材料的元素存在形式
    3.4 抗菌材料的循环利用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探讨
    4.1 抗菌材料的杀菌方式
        4.1.1 溶出杀菌
        4.1.2 活性氧杀菌
    4.2 银离子对细菌作用
    4.3 稀土协同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银系无机抗菌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
    5.1 抗菌覆面涂料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5.1.1 抗菌覆面涂料的制备
        5.1.2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5.2 覆面涂料的微观形貌
    5.3 覆面涂料的抗菌性能
    5.4 覆面涂料的拉伸性能
    5.5 覆面涂料抗老化性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硕士期间获得成果
附录 B 电位-pH图
附录 C 涂料的拉伸性能测试报告

(3)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发展现状
    1.2 国内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发展现状
2 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应用
    2.1 抗菌陶瓷制品
    2.2 抗菌塑料制品
    2.3 抗菌纤维制品
    2.4 抗菌建筑涂料
    2.5 其他抗菌材料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抗菌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剂
2 抗菌材料
    2.1 抗菌陶瓷
    2.2 抗菌涂料
    2.3 抗菌地板
    2.4 抗菌塑料
    2.5 抗菌玻璃
    2.6 抗菌墙纸
3 结论

(5)关注纳米陶瓷建筑材料的研发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神奇的纳米技术孕育着技术变革
2 纳米陶瓷的性能特点突显
3 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
4 纳米陶瓷的制备
5  高 性 能 陶 瓷 与 纳 米 陶 瓷 的 发 展趋势
6 结束语

(6)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在医用塑料和船舶防污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无机抗菌剂概述
        1.1.1 无机抗菌剂的种类及抗菌机理
        1.1.1.1 重金属类抗菌剂
        1.1.1.2 光催化类抗菌剂
        1.1.1.3 其它无机抗菌剂
        1.1.2 无机抗菌剂的应用
    1.2 医用塑料概述
        1.2.1 医用塑料的研究现状
        1.2.2 医用PVC 的研究现状
    1.3 船舶防污漆概述
        1.3.1 船舶防污技术的发展概况
        1.3.2 防污剂概述及研究现状
    1.4 课题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项目来源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主要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主要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样品测试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ZnO/Ag 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制备
        2.2.2 ZnO/Ag 纳米复合抗菌剂的物相表征及形貌分析
        2.2.3 ZnO/Ag 的偶联剂改性及抗菌PVC 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2.2.3.1 ZnO/Ag 偶联改性的工艺
        2.2.3.2 偶联改性的效果评价
        2.2.3.3 抗菌PVC 的制备
        2.2.3.4 抗菌PVC 的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
        2.2.4 含ZnO/Ag 功能树脂的制备与测试
        2.2.4.1 不同ZnO/Ag 含量功能树脂的制备
        2.2.4.2 不同ZnO/Ag 含量功能树脂的性能测试
        2.2.5 新型防污漆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2.2.5.1 ZnO/Ag 在二甲苯中的分散
        2.2.5.2 ZnO/Ag 在二甲苯中分散效果的表征
        2.2.5.3 不同ZnO/Ag 含量防污漆的制备
        2.2.5.4 不同ZnO/Ag 含量防污漆的性能测试
3 ZnO/Ag 的偶联改性及在医用 PVC 中的应用研究
    3.1 ZnO/Ag 的物相及形貌表征
    3.2 偶联剂改性工艺中几个影响因素的讨论
    3.3 偶联剂对ZnO/Ag 改性效果研究
        3.3.1 活化指数的变化趋势
        3.3.2 偶联剂对粉体形貌的影响
        3.3.3 偶联剂的改性机理初步讨论
    3.4 不同ZnO/Ag 含量抗菌PVC 的抗菌性能研究
        3.4.1 抗菌PVC 的制备工艺探讨
        3.4.2 抗菌PVC 中ZnO/Ag 最佳添加量的研究
    3.5 偶联剂对抗菌PVC 力学性能影响机理初步探讨
        3.5.1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5.2 抗菌PVC 力学性能的变化及相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3.6 本章小结
4 含 ZnO/Ag 丙烯酸功能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功能树脂抑菌性能的研究
    4.2 功能树脂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
        4.2.1 藻类的培养条件优选
        4.2.2 藻液浓度-吸光值标准工作曲线的研究绘制
        4.2.2.1 藻类生长曲线的绘制
        4.2.2.2 对藻类最大吸收波长的研究
        4.2.2.3 标准工作曲线的研究绘制
        4.2.3 功能树脂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4.3 功能树脂实海防污效果初步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新型防污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ZnO/Ag 在二甲苯中的分散性研究
        5.1.1 尝试试验结果及讨论
        5.1.2 沉降实验结果及讨论
        5.1.3 TEM 形貌结果讨论
    5.2 不同ZnO/Ag 含量防污漆的研究制备
    5.3 防污漆的物理性能研究
    5.4 防污漆抑菌及抑藻性能研究
        5.4.1 防污漆抑菌性能研究
        5.4.2 防污漆抑藻性能研究
    5.5 防污漆实海防污效果初步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
        6.1.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1.2 本文的创新点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QB/T2591-2003 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绩

(7)鏻盐柱撑层状锆盐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抗菌剂的种类及特点
    1.3 抗菌剂性能的评价
    1.4 抗菌剂的应用
    1.5 基于层状化合物的复合抗菌剂
    1.6 本课题的提出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所用仪器
        2.1.2 实验原料
        2.1.3 层状锆盐的制备
        2.1.4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制备
    2.2 a-ZrP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层状锆盐的表征
        2.3.2 所制备的鳞盐柱撑层状锆盐样品
    2.4 小结
第三章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结构与性能
    3.1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结构的表征
        3.1.1 XRD测试分析
        3.1.2 热重分析
        3.1.3 红外光谱分析
        3.1.4 TEM分析
        3.1.5 SEM分析
    3.2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性能
        3.2.1 Zeta电位
        3.2.2 比表面积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分析
        3.3.2 XRD分析
        3.3.3 热重分析
        3.3.4 SEM分析
        3.3.5 TEM分析
        3.3.6 Zeta电位分析
        3.3.7 比表面积
    3.4 小结
第四章 长效抑菌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4.1.2 抑菌性能测定
        4.1.2.1 试剂的配制
        4.1.2.2 细菌悬液的制备
        4.1.2.3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4.1.3 解吸实验
    4.2 结果和讨论
        4.2.1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抗菌性能
        4.2.2 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耐水性研究
        4.2.3 几种鳞盐柱撑层状锆盐的综合性能比较
        4.2.4 抗菌机理探讨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8)天然辉沸石载体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沸石的基本特征
        1.1.1 沸石的结构
        1.1.2 沸石的性能
    1.2 广西辉沸石研究现状
        1.2.1 地质学研究
        1.2.2 矿物学研究
        1.2.3 应用研究
    1.3 沸石抗菌剂特征和应用现状
        1.3.1 沸石抗菌剂特征
        1.3.2 沸石抗菌剂的应用现状
    1.4 沸石抗菌剂原料的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 酸处理改性
        1.4.2 盐处理改性
        1.4.3 碱处理改性
        1.4.4 热处理改性
        1.4.5 骨架改性
    1.5 沸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和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1.5.1 沸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5.2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天然辉沸石制备沸石抗菌剂
    2.1 实验仪器和原料
        2.1.1 原料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三金属抗菌沸石的制备
        2.2.1 制备三金属沸石抗菌剂的基本流程
        2.2.2 天然辉沸石的预处理
        2.2.3 钠型沸石的制备
        2.2.4 三金属抗菌沸石的制备
        2.2.5 交换后沸石中Zn~(2+)、Cu~(2+)、Ag~+含量的测定
        2.2.6 性能及微观结构测试
    2.3 抗菌性能测试方案
        2.3.1 振荡实验原理
        2.3.2 菌液的准备
        2.3.3 微生物的计数
第3章 三金属抗菌沸石制备条件与结构研究
    3.1 物化性能
    3.2 沸石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因子
        3.2.1 反应溶液浓度对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
        3.2.2 反应时间对沸石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
        3.2.3 反应温度对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
        3.2.4 固液比对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
        3.2.5 交换次数对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
        3.2.6 沸石粒度对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
    3.3 沸石抗菌剂的结构分析
        3.3.1 比表面积和粒径分析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3.3.3 扫描电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三金属沸石抗菌剂抗菌性能分析
    4.1 钠型沸石的抗菌试验结果
    4.2 银铜双金属沸石抗菌剂的抗菌试验结果
    4.3 银铜锌三金属沸石抗菌剂的抗菌试验结果
    4.4 三金属抗菌剂的抗菌长效性
    4.5 小结
第5章 沸石抗菌剂制备抗菌材料剂抗菌效果测试
    5.1 沸石抗菌陶瓷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5.1.1 抗菌陶瓷制备流程
        5.1.2 抗菌陶瓷缺陷分析
        5.1.3 抗菌陶瓷的抗菌性能测试
        5.1.4 抗菌陶瓷的抗菌长效性测试
    5.2 沸石抗菌纸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5.2.1 沸石抗菌纸制备
        5.2.2 沸石抗菌纸抗菌性能测试
    5.3 沸石抗菌橡胶的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5.3.1 沸石抗菌橡胶制备
        5.3.2 沸石抗菌橡胶抗菌性能测试
    5.4 沸石抗菌泡沫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5.4.1 沸石抗菌泡沫制备
        5.4.2 沸石抗菌泡沫抗菌性能测试
    5.5 抗菌亚克力板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5.5.1 沸石抗菌亚克力制备
        5.5.2 沸石抗菌亚克力抗菌性能测试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期间已受理的专利
致谢

(9)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的制备与抗菌陶瓷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抗菌陶瓷的发展状况
    1.2 纳米抗菌技术与其应用
        1.2.1 抗菌剂的概念及分类
        1.2.2 纳米无机抗菌剂的性能指标
        1.2.3 纳米抗菌技术的应用
    1.3 纳米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4 抗菌陶瓷
        1.4.1 银系缓释型抗菌陶瓷
        1.4.2 光催化型抗菌陶瓷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纳米无机抗菌粉体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2.1 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理论基础
        2.1.1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2.1.2 液相法合成纳米粉体过程的工程特征
    2.2 纳米抗菌粉体的制备试验
        2.2.1 试验原料及设备
        2.2.2 实验方案及工艺流程
        2.2.3 粉体制备工艺参数的确定
        2.2.4 正交试验
    2.3 纳米抗菌粉体的性能检测
        2.3.1 粉体的结构检测与表征
        2.3.2 粉体的抗菌性能检测
第三章 抗菌陶瓷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3.1 抗菌陶瓷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3.1.1 抗菌陶瓷的制备原理
        3.1.2 抗菌陶瓷的制备方法
    3.2 抗菌陶瓷的制备
        3.2.1 坯体、釉料组成
        3.2.2 原材料及设备
        3.2.3 抗菌陶瓷的烧成
    3.3 抗菌陶瓷的抗菌性能检测
        3.3.1 抗菌制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简介
        3.3.2 陶瓷抗菌性能检测试验
        3.3.3 陶瓷抗菌耐久性试验
第四章 抗菌陶瓷釉料的特性研究
    4.1 纳米抗菌剂对釉料烧成温度的影响
        4.1.1 纳米材料对降低釉料烧成温度的作用机理
        4.1.2 纳米抗菌粉体的加入量与烧成温度的关系
    4.2 抗菌剂在釉料中的分散性能研究
        4.2.1 纳米粉体的团聚机理
        4.2.2 纳米粉体的分散方法
        4.2.3 粉体在釉料中的分散性能优化
    4.3 抗菌釉料中银离子变色抑制研究
        4.3.1 银离子变色机理
        4.3.2 银离子变色抑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离子掺杂型抗菌材料
    1.1 金属离子掺杂型抗菌材料抗菌机理
    1.2 金属离子掺杂型抗菌材料制备技术
2 光催化型抗菌材料
    2.1 光催化型抗菌材料抗菌机理
    2.2 光催化型抗菌材料制备技术
3 稀土等其他类型抗菌材料
    3.1 稀土元素激活抗菌机理[24]
    3.2 其他抗菌材料的制备技术
4 结 语

四、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蓄光型g-C3N4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抗菌陶瓷中的应用[D]. 刘晓. 湖南工业大学, 2021(02)
  • [2]稀土-银型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机理及应用研究[D]. 李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银系无机抗菌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 崔继方,吴卫华. 陶瓷, 2016(09)
  • [4]抗菌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J]. 杨攀,何志辉. 华南预防医学, 2016(02)
  • [5]关注纳米陶瓷建筑材料的研发应用技术[J]. 肖永清. 现代技术陶瓷, 2015(01)
  • [6]ZnO/Ag纳米复合抗菌剂在医用塑料和船舶防污漆中的应用研究[D]. 韩军凯.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7]鏻盐柱撑层状锆盐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 廖马花. 暨南大学, 2011(10)
  • [8]天然辉沸石载体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周文剑.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5)
  • [9]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的制备与抗菌陶瓷的开发[D]. 罗志龙. 西北大学, 2009(08)
  • [10]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J]. 殷海荣,林社宝,田宇宏,于成龙,武雪宁,吕承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标签:;  ;  ;  ;  ;  

无机抗菌剂在建筑卫生陶瓷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