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视角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

入世视角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

一、从入世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栋[1](2016)在《引进好莱坞:90年代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80年代,随着中美建交和中美文化交流,中国也步入了对好莱坞的引进之路,两次“美国电影周”以及众多的中美合拍片,让国内的观众重新看到了美国影片,好莱坞也借机开展了一系列访华活动,美国电影界的精英们期望先从电影院的建立着手,再到实行影片分账这样一个商业逻辑与中国电影进行合作。由于官方对电影业的保护、意识形态的管制、外汇兑换的限制等原因,80年代好莱坞想在中国用分账形式发行影片的企图并未实现。进入90年代,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得严重束缚,中国电影业发展每况愈下,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在此情况下,1994年中影宣布引进好莱坞大片,并采取分账制的形式在全国发行,好莱坞在80年代的“遗憾”终于在90年代得以实现,大片的引进让好莱坞影片的商业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得以展现,对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片的引进伴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市场化变革,在大片的冲击下,中国电影业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逐渐发展壮大,体制机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得中国电影业在入世后得以迅猛发展,在与好莱坞大片的同台竞争中,逐渐夺回了市场的主要份额。本选题选取90年代从开始引进分账大片(1994年)到中国电影业基本走上了产业化道路(2001年中国正式入世)这一段历史阶段为切入点,通过对好莱坞分账大片的引进历程、市场表现、中国电影业的自我应对与改革、学者和媒体舆论话语的梳理,试图勾勒出90年代引进大片的图景与细节,分析好莱坞对中国的商业策略与文化权利之争,梳理大片引进与中国电影业不断改革、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而总结90年代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业的意义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变革。论题着重从1994年第一部好莱坞分账大片如何被引进为时间开端,到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分账大片配额增加到20部、电影业实施院线制改革、几大国有制片公司基本完成集团化改造、民营资本能够进入到电影产业制、发、放的全部环节、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电影业为止这一段历史时期作为研究时间跨度,以这一时期大片引进的历程为主线,对引进的过程与细节、影片的题材与类型、市场的表现、国产影片的创作与低迷、主旋律的主导与话语、电影业自身的应对与改革、从业人员、电影学者、媒体、观众的各方舆论,展开全面细致的梳理。绪论主要说明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理论价值,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的梳理和阐述。第一章梳理了引进分账大片之前,80年代中国和美国在电影商业和文化方面交流,中美有关票房分账制之争,以及美国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所带来的商业与文化影响力的分析。第二章着重梳理了1994年前后,引进大片的历史背景,大片引进的原因,及其当时这一决定所引发的巨大的舆论热潮。第三章、第四章从1994-1996和1997-2001两个时间段,分别梳理了引进分账大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引进到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电影官方对此制定了怎样的政策加以应对,中国电影业通过怎样的调整和改革得以存活发展;同时第四章还梳理了2000年前后中国入世中关于中美在电影方面谈判的内容,并由此促使官方在入世后对电影业所面临的冲击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继而加快了中国电影业的市场化进程,在与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马芳[2](2014)在《中国电视制度变迁及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业经历多次变革,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管理方式、产业发展和节目内容生产方面仍旧存在诸多旧有体制遗留下的问题。作为电视体制改革的重要指标与刻度,国家电视制度设计的宏观调整变化对电视业发展和电视体制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制度中管理制度、产业制度、内容制度等相关制度,分类研究其制度的演变规律,横向梳理这些制度并结合数据分析了这些变化对中国电视各方面的影响。再结合不同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国际背景,尝试对三类制度演变进行动因分析。通过横纵两轴的梳理,作者试着总结我国电视制度设计与管理中的过度与缺失。作者希望通过宏观梳理电视制度的演变,展示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制度的沿革过程,力图为优化我国电视制度制定提供依据,为改善电视生存状态提供出路,为电视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制度趋势分析,从而有利于当前的电视生产与经营。

谢璐洁[3](2014)在《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媒产业是最后一块暴力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传媒产业的监管却颇为严厉。境外资本进入传媒领域在中国有诸多限制,于电影产业而言,国家对境外资本在制片、发行、放映以及后电影产品开发环节均设有不同程度的准入条件。入世之前,电影产业基本属于禁止外商投资产业,入世之后,中国电影产业在各环节对于境外资本的准入限制均有松动,境外资本的进入模式、引发的相关问题和带来的效应亦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当企业决定进入国际市场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决策即是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海外投资运营时的重要决策,也是企业从事海外投资时首先面对的议题,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境外资本的市场进入模式,对于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力图全面解读境外资本的市场进入模式与电影产业政策以及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电影产业应对境外资本的进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主要是一些外资传媒集团在资本主义商业逻辑下透过“外围渗透”、逐步推进的迂回策略,通过直接出口、契约形式的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参与合拍电影、股权投资内地影视公司等市场进入模式涉足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境外资本的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电影产业政策的变迁和电影产业自身的发展。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改革离不开境外资本在产业链的上游——制片领域、中游——发行领域、下游——放映领域以及后电影产品开发方面的投资与建设,境外资本特别是外资传媒集团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其海外市场。因此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而境外资本的监管和准入政策则是改革的重心之一,境外资本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传媒集团需要通过对中国电影市场和整个传媒产业环境的综合把握来决定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优方式。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本文从监管和调控机制、电影产业化改革两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促进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发展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4](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刘倩含[5](2013)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社会竞争,是由“武力竞争”到“经济竞争”,再到“文化竞争”,也就是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的竞争。而决定“软实力”竞争胜负的重点在文化产业。如今,文化产业由于有着独特的产业属性,因此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锋利武器,不仅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对满足人类精神层次需求中作用也举足轻重。在我国,作为一个年幼的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无论在资金运作、技术水平还是创新能力、市场组织方式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均有一定差距,因而这种巨大的潜力也同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介于此因,本文将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挑战进行初步探讨。本论文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方针,在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对策与建议,体现了创新性和实践性,对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背景,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理论上梳理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状况,介绍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阐述了我国文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旨在为解决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

张江彩[6](2012)在《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文中认为跨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新秩序下,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好莱坞电影文化的中国传播境遇,从共时的角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霸权的取得,及其对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探究好莱坞电影文化与中国电影文化的互动。命题的核心在于指出好莱坞电影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借助资本、技术、权力和规则与惯例的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了美国文化、美国经验。文章通过分析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电影与中美合拍电影中同样运用好莱坞生产、发行、放映、营销的操作模式,结果却失败的案例发现,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同(主体身份)的建构,主体身份的缺失或认同的分裂都会导致电影传播的失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对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中审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寻找适合中国电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传播的正确思想、路径与方法,树立正确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观。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战后最为巨大变化,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形成的消费社会使经济发展成为带有霸权性的话语和控制力量。中国经济的开放与高速增长、文化自身的运作,都仿佛突然将我们置入了一个文化的“新空间”之中。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支柱产业。电影成为各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与阵地,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复杂与密切。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电影与电影文化、中国大众的经济与文化甚至政治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开放的中国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文章基于对进口分账好莱坞电影的类型与主题的定量分析,回答“中国人引进了哪些类型与主题的电影,中国观众对哪些主题与题材更感兴趣?”基于内容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回答“好莱坞电影都传播了怎样的文化”。研究发现好莱坞主流电影创作、电影文本中美国精神、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娱乐主义文化是中国进口的好莱坞影片所携带的主要内容。好莱坞电影以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等来阐释“美国信念”、“美国梦”,积极的“美国梦”的表达成为全球商业电影的模仿对象。好莱坞电影传播的第二大内容贯穿在“美国梦”的表达中,那就是娱乐主义精神,通过娱乐主义传递出美国文化和“美国梦”。好莱坞电影中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促发了电影的大规模的全球需求,消费文化对中国电影与电影文化和日常观影行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分账片,在中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主要策略是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赢利为目的的传播制度,并且通过电影文化传播渠道中的各种影响力量与权力,有力地维护了现有的传播结构。正是电影传播与国家政治、资本、市场、技术控制以及传播结构中的规则与惯例等变量,决定了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导向与传播美国主流文化价值的方向性,并保证了全球传播的主导地位。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传播商业上与文化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但并不是所有的好莱坞生产制作的电影都能取得跨文化传播的良好效果,而这正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面临的问题。在研究我们发现,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电影以及部分与中国合拍电影,其中国受众接受情况非常惨淡,重要原因在于文化认同的缺失。文章选择中美合拍的“中国的好莱坞”电影《面纱》为个案,通过对媒体报道与网络上时光网具体影评的受众比较分析发现,《面纱》在北美市场上被以东方奇观或者东方景观所接受,在中国被中产阶级抛弃,直接原因是文化认同的缺失。电影文化传播要取得成功,除了电影建立完善的电影传播有形机制之外,最基本的是要实现受众的文化认同与满足受众的文化期待。通过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主要渠道、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权力因素的考量和受众接受的个案分析,揭示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电影要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资金、技术、甚至不是人才,而必须在内容上取胜,而内容的表达最终还是依靠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诉求的实现。中国电影文化传播是全球电影文化传播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电影文化要在世界传播体系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就要超越民族主义框架,要积极吸收融合不同文化,树立国际视野,拓宽传播渠道,确立中国电影的主流文化传播价值观,在电影传播过程中,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陈海波[7](2012)在《从入世十周年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十周年。根据中组部学习计划安排并经省委主要领导同意,去年12月11日至1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波参加了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专题研讨班。学习结束后,结合海南实际,撰写了《从入世十周年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体会文章,并分别呈送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委组织部的主要负责人。蒋定之省长对该文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这个报告视野开阔,思考很深,其中一些意见可以直接指导工作实践,其中建设国际购物中心、开辟教育医疗对外开放试验区、培育大企业集团、房地产坚持"三化"可持续发展等建议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积极推进与探索实践。现特刊发《从入世十周年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文,以期对我们努力加强学习,认真调查研究,深入总结思考有所启迪、裨益和借鉴。

何穆彬[8](2012)在《入世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逐步取代了国际教育交流的传统概念,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均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教育服务的出口规模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仍处于明显劣势。我国的专业教育仍停留在传授上,而与人才市场的衔接、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教育服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学科范围过窄,教育服务吸引力较低。基于此背景,深入分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开放程度、国际竞争力并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且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特征方面,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格局以境外消费方式为主,这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教育服务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教育服务境外消费以留学教育为主要形式,境外消费进、出口规模迅速增长,而且呈现境外消费贸易逆差现象;境外消费进出口结构多样化;境外消费出口地区分布集中,进口比较广泛。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方面,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教育服务贸易政策的比较发现,从总体承诺范围来看,我国在教育服务贸易部门承诺开放范围上最大;按照提供方式给予承诺水平来看,除了境外消费方式,我国的开放程度最高之外,其他三种提供方式,我国的开放程度都是最低的。因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上是存在很大差距的,这与我国整体教育服务发展程度和对外政策的开放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数相关测算方法和灰色关联的研究方法,比较了教育服务贸易部分发达国家与我国竞争力的差异,得出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属于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出口大国;美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加拿大虽然从数据上看竞争力并不明显,但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加拿大的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国际竞争力有逐步提高的态势。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表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竞争力很低,属于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进口国。为了进一步考察影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因素,选取了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组织效率和制度政策四个方面,利用14个指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得出对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显着影响的因素、中度影响程度因素、低影响程度因素。对于教育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其一是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即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一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二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出国留学人员归国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留学人员在出国留学期间学习了技术、理念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归国就业不仅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数量,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本的质量,促进了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夏杰长[9](2012)在《如何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不易分割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下面从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郭才锋[10](2012)在《深圳市盐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部,毗邻香港,西连罗湖区,北邻龙岗区。盐田区屏山傍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深圳市最美丽的“黄金海岸”之一。盐田区政府致力于将盐田区建设成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并于2009年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但盐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地域狭小、环境污染、周边城市激烈竞争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旅游经济的发展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势下,盐田区旅游产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战略,实现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使旅游业成为盐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当前盐田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从此背景出发,结合旅游业的行业特点,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指导,采用PEST分析、五力竞争模型分析、SWOT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盐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总结归纳了盐田区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拥有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而对盐田区旅游产业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与盐田区目前资源能力相匹配的、适合其发展的竞争战略。论文最后提出了盐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竞争战略,即目标集聚战略,并且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品牌建设,进一步深化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旅游产业实施目标集聚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二、从入世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入世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引进好莱坞:90年代好莱坞大片在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1994年以前:引进大片前的中美电影交流
    第一节 80年代初中国对好莱坞的引进:两次“美国电影周”
    第二节 80年代的中美合拍片:从《中国奇观》到《太阳帝国》
    第三节 80年代中美电影票房分账之争:单一付费制还是租赁制?
第二章 1994年前后:引进大片前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电影的内外困境:从“3 号文件”到“江苏突破”
    第二节 “引进大片”与好莱坞分账制:“三角债”危机与游说华纳
    第三节 “狼来了”: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众说纷纭
第三章 1994——1996 好莱坞分账大片之初
    第一节 盗版与高票价:1994——1996 好莱坞分账大片在中国
    第二节 1994-1996 中国电影政策及市场的发展:从“1 号文件”到《电影管理条例》
    第三节 “国产大片!”:好莱坞大片对电影业的刺激和影响
第四章 1997-2001:好莱坞大片的辉煌与失落
    第一节 禁映与停映中的票房神话:1997-2001 好莱坞大片在中国
    第二节 1997-2001 中国电影政策及市场的发展:从单片摄制许可证到肯定民营资本
    第三节 “允许,但不是必须”:中美关于入世的谈判
结语:新世纪之后的中国电影发展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中国电视制度变迁及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 相关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4. 研究意义
    5. 文献综述
    6. 研究方法
一、中国电视制度的沿革
    (一) 粗放探索阶段(1979-1991)
        1. 开启法规建设
        2. 确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
        3. “四级办台”
        4. 人事选拔
        5. 放开经营
        6. 鼓励有线电视
        7. 电视剧许可证制度
        8. 确保舆论导向
    (二) 调整发展阶段(1992-2002)
        1. 出台《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2. 提出电视产业属性
        3. 建立年检制度
        4. 超量电视台规模治理
        5.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出现
        6. 资本准入加速开放
        7. 广电集团化启动
        8. 保护国产电视剧
        9. 强化中央电视台内容覆盖
        10. 限制广告播放内容及比例
    (三) 分类管理阶段(2003-2010)
        1. 进一步集团化
        2. 准入部分资本类型
        3. 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4. 人事管理进一步改革
        5. 互联网视听许可证
        6. 推动中央电视台覆盖
        7. 保护国产动画片
        8. 引导舆论监督导向
        9. 控制电视广告播放内容及比例
        10. 治理电视节目低俗化
        11. 治理电视剧超量播放
二、中国电视制度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中国电视制度内容分类
        1. 类型一:电视管理制度
        2. 类型二:电视产业制度
        3. 类型三:电视内容制度
    (二) 电视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制度建立基础薄弱
        2. 规范化管理缺失
        3. 内容监管程序随意
三、中国电视制度建立存在问题的成因与改善策略
    (一) 电视制度建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 政治作用力
        2. 经济作用力
        3. 社会作用力
    (二) 中国电视制度改善的建议
        1. 营造良善的政策环境
        2. 改善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3. 建立科学的内容管理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综述
        1.2.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2.3 电影产业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理论分析
    2.1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相关理论
    2.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型
    2.3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部因素的系统分析
        2.3.2 内部因素的系统分析
第3章 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分析
    3.1 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演进阶段划分
        3.1.1 电影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初探期(1993-1999 年)
        3.1.2 借助合作项目试探期(2000-2002 年)
        3.1.3 电影产业改革的深入期(2003-2006 年)
        3.1.4 资本市场投融资活动的活跃期(2007-2010 年)
        3.1.5 准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11 年-至今)
    3.2 境外资本的主要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内在特性
        3.2.1 境外资本的主要市场进入模式
        3.2.2 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
    3.3 不同市场进入模式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第4章 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4.1 电影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4.1.1 宏观经济形势带动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4.1.2 电影产业化改革助推国际资本涌入
    4.2 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4.2.1 入世前的电影事业市场化探索
        4.2.2 入世初的电影产业化改革
        4.2.3 政策趋向成熟,电影产业迎来发展的机遇期
    4.3 电影产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4.3.1 电影的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
        4.3.2 电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第5章 案例分析以新闻集团入股博纳影业为例
    5.1 案例背景
    5.2 案情介绍
    5.3 案例意义
    5.4 案例启示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监管层面的政策建议
        6.1.1 放宽进入壁垒,促进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
        6.1.2 区别指导,促进境外资本的良性进入
        6.1.3 尊重艺术原创力,增加电影艺术表达的自由度
    6.2 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6.2.1 对内提升本土电影的制作水准
        6.2.2 对外扩大中国电影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6.2.3 注重电影人才的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美国经济金融
    (1) 需谨慎看待10月就业数据
    (2) 奥巴马支持度跌至5年来最低59%民众不满医改
欧洲经济金融
    (1) 欧元区或将重陷衰退危机成员国应警惕
    (2) 英国9月商品贸易赤字意外扩大至98.16亿英镑创近一年新高
    (3) 爱尔兰将成欧元区首个走出债务危机的国家
日本经济金融
    (1) 日本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解决的案例研究
        一、前言
        二、日美贸易摩擦和争端的历史回顾
        三、日本应对贸易摩擦和争端的事例研究
        (一) 官、民协调应对美国国内诉讼
        1.日美彩电诉讼案[17]
        2. 雪蟹进口卡特尔案[18]
        (二) 双边谈判解决贸易冲突——日美半导体争端案[19]
        (三) 多边争端解决体制下应对贸易摩擦——日美胶片争端案[22]
        (四) 日本应对日美贸易摩擦和争端对策的评价
        四、中日应对贸易摩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五、结语
    (2) 经济问题让安倍政权进退两难
中国经济金融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护航新经济布局三行业机会
    (2) 郑莹:对李克强所做经济报告的五点解读
    (3) 蜂拥“走出去” 融资租赁跨境风险暗藏
    (4) 工信部拟家庭总收入建立全国个人税收联网
全球五大央行观察
    (1) 高盛:两份重要报告告诉我们美联储未来将会怎么做
    (2) 意大利国内银行业国债持仓接近极限, 渴望欧央行再次施行宽松措施
    (3) 英国房价上涨过快或将面临"房市泡沫"威胁
    (4) 日本央行会议纪要:经济正在缓慢复苏CPI增长或暂时放缓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
    (1) 中行指数显示:跨境人民币使用活跃
    (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一定意义去美元化

(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现实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0.3.2 本文研究方法
        0.3.3 本文创新点
1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述
    1.1 基本内涵及特征
        1.1.1 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涵义
        1.1.2 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
        1.1.3 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2.1 全球化赋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以新的时代特征
        1.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1.2.3 高科技是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技术支持
    1.3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1.3.1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1.3.2 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生活需求
        1.3.3 有利于促进就业,维系社会稳定
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2.1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文化产业的区域合作性加强
        2.1.2 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使市场化进一步增强
        2.1.3 文化资源优势逐步显现
        2.1.4 高科技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2.1 人们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2.2.2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初步建立
        2.2.3 文化产业规模逐渐形成
    2.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3.1 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
        2.3.4 缺乏复合型人才
        2.3.3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2.3.4 投融资渠道不畅通
        2.3.5 创新能力不足
3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3.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3.1.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
        3.1.2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3.1.3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3.2 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1 完善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3.2.2 增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文化产业竞争体系
        3.2.3 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体制
        3.2.4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3.3 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3.3.1 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构筑创新科技平台
        3.3.2 强化创新意识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3.3 发挥新媒体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3.4 加强文化产业的市场建设
        3.4.1 打造文化个性促进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3.4.2 汲取全球文化资源推动创意结合
        3.4.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3.4.4 放宽视野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动因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传播与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1.2.2 电影文化传播范式概述
        1.2.3 关于全球化、民族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国内研究现状
        1.2.4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关系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重点难点
        1.3.2 创新之处
        1.3.3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好莱坞电影的中国传播历程与传播语境
    2.1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传播历程
        2.1.1 1896—1949以上海影院为中心的局域传播阶段
        2.1.2 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的去除影响阶段
        2.1.3 1978—1994年的恢复与发展阶段
        2.1.4 1994年后的逐步繁荣阶段
    2.2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语境
        2.2.1 全球化与后现代文化语境
        2.2.2 若隐若现的文化“一体化”结构
        2.2.3 怦然勃兴的媒介消费主义文化
        2.2.4 文化传媒化语境中电影文化的符号化生存
    2.3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政治经济语境
        2.3.1 传播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2.3.2 新自由主义与电影资源的全球市场配置
        2.3.3 文化帝国主义的媒介控制
第3章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意义构成
    3.1 中国进口好莱坞分账大片类型与主题
    3.2 “美国信念”与“娱乐主义”的传播
        3.2.1 关于“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
        3.2.2 “美国信念”的特征及传播
        3.2.3 娱乐主义文化
    3.3 美国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
        3.3.1 美国社会的公民宗教特质
        3.3.2 新教伦理的式微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兴起
        3.3.3 好莱坞电影文本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3.3.4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3.4 从《窈窕淑女》到《窈窕绅士》——一个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个案分析
        3.4.1 生产偶像的悄然隐退与消费主义的登场
        3.4.2 消费暗示意义链的控制
        3.4.3 消费中的文化资本与鉴赏趣味
        3.4.4 碰撞与回归
第4章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霸权的建构
    4.1 资本与国家政治、跨国媒介公司的合谋
        4.1.1 “政治共鸣箱”:好莱坞与国家政治结盟
        4.1.2 法规与惯例
        4.1.3 全球传播与跨国媒介公司的文化控制
    4.2 资本与技术控制
        4.2.1 电影媒介文化从技术统治走向技术垄断
        4.2.2 数字电影的技术垄断
        4.2.3 “景观电影”的技术桎梏与美学失范
    4.3 “中国形象”的“好莱坞制造”
        4.3.1 “黄祸论”与野蛮“东方人”
        4.3.2 顺服的子民
        4.3.3 “恶魔”与臆想的被征服者
        4.3.4 妖魔化与多元化
    4.4 好莱坞电影文化的意识形态暴力
        4.4.1 意识形态——一个批判的概念
        4.4.2 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分析
        4.4.3 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运行模式
第5章 好莱坞电影的中国滑铁卢:中国题材的中美合拍片
    5.1 中国题材的中美合拍片——一种好莱坞式的跨文化尝试
    5.2 中国受众:好莱坞“熟悉的陌生人”
        5.2.1. 中国语境下的“群众论”受众观
        5.2.2 积极个体论的受众观的确立
    5.3 解码情境——以《面纱》为例的受众分析
        5.3.1 媒体报道者作为受众
        5.3.2 网络媒体受众的接受分析
    5.4 电影接受中的文化身份认同与认同裂隙
        5.4.1 “认同”的含义与文化认同
        5.4.2 文化认同的分裂
第6章 好莱坞经验与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6.1 困境与问题: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6.1.1 跨文化传播欲求强烈与类型单一的错位
        6.1.2 获奖多与票房低的悖论
        6.1.3 合拍片:前途未卜的跨文化传播之路
    6.2 基于好莱坞与他国经验的几点启示
        6.2.1 中国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必须超越民族主义框架
        6.2.2 超越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二元对立
        6.2.3 积极寻找文化契合点,传播人类普适价值
        6.2.4 全球视野与“世界制作”
        6.2.5 差异化、民族文化主体性与本土化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从入世十周年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十年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二、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三、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宝贵启示
    (一) 更加重视顶层设计, 走海南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三) 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加快, 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适逢其时。
    (四) 我国将以服务业开放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难得机遇。
    (五) 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 为扩大海南影响力提供了更大空间。
    (六) 主动服务国家能源保障战略, 建设国际性能源交易平台。
    (七) 主动借鉴国际规则, 加快提高社会法制和管理水平。

(8)入世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基础
    2.1 国际教育服务理论
    2.2 贸易和竞争力理论
        2.2.1 绝对优势理论
        2.2.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2.3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2.2.4 新贸易理论
        2.2.5 竞争优势理论
    2.3 教育与人力资本关系的相关理论
    2.4 教育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
        2.4.1 经济增长核算模型
        2.4.2 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3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特征考察
    3.1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及开放政策演变
        3.1.1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格局
        3.1.2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开放政策演变
    3.2 相关政策法规
        3.2.1 中长期发展规划
        3.2.2 主要政策法规
        3.2.3 若干制度
    3.3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3.3.1 境外消费
        3.3.2 跨境交付
        3.3.3 商业存在
        3.3.4 自然人流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国际比较
    4.1 入世后我国对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特点
    4.2 与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外放水平的比较分析
        4.2.1 代表性发达国家教育服务市场开放的总体情况
        4.2.2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在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水平的比较
        4.2.3 比较分析
    4.3 推动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与发展的途径
        4.3.1 境外消费方式的市场开放
        4.3.2 跨境交付方式的市场开放
        4.3.3 商业存在方式的市场开放
        4.3.4 自然人流动方式的市场开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5.1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5.1.1 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5.1.2 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5.2 测算结果和分析
        5.2.1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5.2.2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 实证结论与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6.1 来华留学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6.1.1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6.1.2 实证结果分析
    6.2 留学归国人员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6.2.1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6.2.2 实证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7.2.1 建立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
        7.2.3 培育和增强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
        7.2.4 创造我国教育机构持续的竞争优势
        7.2.5 做好教育营销服务,形成营销完整环节链
        7.2.6 做大做强形成战略联盟
        7.2.7 加快品牌建设构筑竞争强势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介

(9)如何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服务业发展基本状况
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服务业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思路
促进我国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10)深圳市盐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1.2.1 战略的概念
        1.2.2 战略理论概述
        1.2.3 旅游发展战略概述
    1.3 研究思路及逻辑框架
第二章 盐田区旅游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策和法律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产业环境分析
        2.2.1 旅游业市场环境分析
        2.2.2 旅游业产业结构分析
        2.2.3 旅游业竞争环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田区旅游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3.1 深圳市盐田区旅游业介绍
        3.1.1 盐田区旅游资源简介
        3.1.2 盐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3.2 深圳市盐田区旅游资源能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田区旅游业竞争战略选择
    4.1 盐田区旅游业 SWOT 分析
        4.1.1 盐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4.1.2 盐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劣势
        4.1.3 盐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机会
        4.1.4 盐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威胁
    4.2 盐田区旅游业竞争战略选择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5.1 发展目标
    5.2 保障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从入世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引进好莱坞:90年代好莱坞大片在中国[D]. 李国栋. 上海大学, 2016(02)
  • [2]中国电视制度变迁及创新研究[D]. 马芳.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3]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模式研究[D]. 谢璐洁. 湖南大学, 2014(04)
  • [4]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
  • [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倩含. 辽宁大学, 2013(01)
  • [6]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D]. 张江彩.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1)
  • [7]从入世十周年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J]. 陈海波. 海南人大, 2012(05)
  • [8]入世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 何穆彬. 天津财经大学, 2012(06)
  • [9]如何推动我国服务业大发展[J]. 夏杰长. 中国人大, 2012(08)
  • [10]深圳市盐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郭才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入世视角下民营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