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南水北调从规划到实施

2003年:南水北调从规划到实施

一、2003:南水北调从规划转入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陆旭,姚文锋,王彤彤,李楠楠,周正昊[1](2019)在《大数据时代南水北调档案管理工作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文章根据南水北调档案管理相关要求,在对南水北调工作及其档案成果进行历史性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南水北调档案管理相关经验及做法,分析了档案管理应坚持的原则,并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南水北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思路和探讨。

兰德[2](2016)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一代代水利人的艰苦努力和工作下,终于一步步的把这一伟大设想在21世纪得以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这项国家重点工程,既能够解决沿线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必然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能够惠及的地区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这一巨大工程,需要克服诸多已经遇见及难以预见的世界性施工难题,由于工程本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经得起时代和实践检验,必须经得起社会和受众的检验和评判。本文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鹤壁I标项目质量管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鹤壁I标项目进行管理,并从项目的全过程对项目质量管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加强鹤壁I标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及项目质量管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成果形成最终结论。为项目后续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也为类似特征的项目质量管控提供参考经验及依据。

陈启文[3](2016)在《大河上下》文中研究说明遥想一条万里巨川的诞生,那该是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自然也是天地造化。引子遥想一条万里巨川的诞生,那该是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自然也是天地造化。但黄河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又是一个让人类费尽猜测的千古之谜。这一谜团近年来已被中国地理学家揭开了,并且向世人再现了在地球造山运动中大地重新塑形和黄河逐渐形成的过程。科学的阐释过于深奥,这里我尽可能把它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常识。第一阶段

周伟[4](2013)在《南水北调(宿迁、徐州篇)》文中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调水量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大、收益面积最广的调水工程,已开工的有东线———沿京杭大运河向山东、河北、天津送水,中线———从丹江口向北京建一条专用输水通道,沿途受惠。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6月通水,共投资125亿元,每年可向北方地区供水36亿立方米;中线投资2000亿元,每年可供水95亿立方米。从投资效率上看,

彭宁[5](2010)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仅次于三峡的特大型项目。由渠首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而引发的大量移民也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移民问题是决定中线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以维护好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和谐移民、和谐搬迁,确保中线工程顺利建设是关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取得成功的保证。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针对库区移民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移民安置、移民管理、生态移民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移民的社会救助问题却很少有关注。通常库区移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搬迁前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就很落后,加上搬迁引起的各种经济损失和身体病痛及心理压力,迁后其生存环境更是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对他们实施社会救助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从以下视角对移民救助的问题进行了全新审视。首先,移民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全面救助,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养老救助、司法救助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到他们的损失不但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不但有物质性的还有精神性的,所以对他们进行救助就不能仅仅是一次性地发放现金补贴和实物救济,还要着力重建他们的生活秩序和社会关系网络,保证其具备快速恢复生活的能力。因此在移民社会救助的具体内容设计中还需要包括心理救助的内容,以帮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摆脱抑郁、焦虑等心理阴影,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修复有时意义甚于实物救济和政策帮扶。其次,从我国先后出台的各种移民条例到已有的研究成果都很少提及“移民参与管理”的相关词句,这说明在有关移民救助的法规中,移民还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而存在,他们的前途将主要由各级政府、移民机构所决定。这不仅难于保证救助制度制定的客观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也难以使移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在移民社会救助政策实施中,应强化移民的参与,包括救助对象确定、救助方案实施、救助后的评价等全部环节,都应引入移民参与的机制。最后,对移民社会救助政策实施后的绩效还要有创新的评估方法。本文探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R模型来对不同安置区的政策实施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用以检验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失误和偏差,从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移民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水平。本文在综合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借鉴三峡、小浪底、丹江口库区初期等移民政策的经验,结合丹江口库区移民的特点,特别是以南阳淅川县移民为例,将一般性研究与特殊性分析相结合,对库区移民社会救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如何设计社会救助体系和如何进行救助后评价等内容,以期能为丹江口库区的移民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唐传利[6](2009)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文中认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2002年12月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同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从规划论证转入建设实施阶段。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部分先期开工的单项工程已经完工并发挥了效益,南水北调工程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勃勃生机。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7](2009)在《南水北调工程 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文中研究指明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我国水土资源分布的特点,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设想,在中国历史上揭开了南水北调规划论证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努力,2002年12月27日,以东线工程江苏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和山东济平干渠开工建设为标志,南水北调工程正式从规划论证转入建设实施阶段。

张晨[8](2008)在《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加大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力度,其中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是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的一个关键问题,但至今尚未系统解决。作者在参加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的过程中,探索研究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若干重要问题,得到了一些启发,进而开展了研究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长距离调水工程的特点和研究水质状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的基本概念,认为调水工程水质安全不单单是水源区和输水线路上水体自身的水质状况达标,更深一层是调水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归根到底是调水区和受水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将河道水质模型、湖泊(水库)水质模型和水质评价模型联合起来,建立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模型。从实际工程出发,以引滦入津调水工程为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引滦20年来的水文水质监测成果,通过模型率定和模型验证,引滦入津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模型精度较好,能对引滦全线水体水质进行趋势预测,掌握沿线各特征断面的水质的变化情况。(3)基于引滦入津工程水质现状,分析引滦沿线和于桥水库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应用引滦入津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模型,解决水质安全问题:研究黎河段河道冲污以解决输水初期入库水质比静水期差的问题;模拟于桥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对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及预警;对于桥水库洪沥面源污染进行模拟分析进而控制面污染源;对水污染突发事件进行模拟预测,精确掌握污染物扩散速度和对下游的影响,为及时做出响应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以引滦入津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模型为核心,结合网络、计算机、数据库、通信、3S等信息技术开发了引滦入津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引滦入津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为其他引供水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经验。

蒋旭光[9](2008)在《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一条有效途径。有不少学者对跨流域调水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由于跨流域调水的复杂性、所涉及问题的综合多样性以及各跨流域调水系统自身具体情况的不同,使得到目前为止,已有的成果仍不能完全解决跨流域调水系统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仍需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本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系统工程理论,运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数学工具,对跨流域调水系统中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和水价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滦入津调水系统为对象进行了一定的实例分析。本研究不仅对跨流域调水系统的综合管理具有普遍的应用和参考价值,而且对南水北调和引滦入津调水系统的综合管理决策具有直接的参考借鉴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归纳了水资源的定义与特征,分析了水资源的组成,探讨了水资源量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述了采用定额法进行流域需水预测的合理性,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2、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原则和模式出发,提出了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包含社会、经济、资源、效率合理性四方面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受水区内的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其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3、对调水工程水质保护中污染物控制总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环境安全的概念,从污染源、水质和生态三个方面建立了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引滦入津工程为例,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实现对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环境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最后,针对跨流域调水系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建立了一套水质保护对策。4、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特点,从水价分析、定价及实施三个方面入手,对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分环节水价和三重构成水价的合理水价模型;针对目前跨流域调水系统水价计收中单一制水价的缺陷,阐述了两部制水价的优越性,提出了两部制水价的通用模型;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例验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对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价研究与制定起到借鉴作用。

许新宜[10](2004)在《正确认识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文中认为 2003年是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前期工作任务不仅十分繁重,而且还十分艰巨。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有关流域机构和沿线省(市)水利厅(局)等

二、2003:南水北调从规划转入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南水北调从规划转入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时代南水北调档案管理工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水北调工作及其档案成果历史性回顾
    1.1 南水北调工作主要历程
    1.2 调水局管理机构变迁
    1.3 形成的档案成果
        1.3.1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批复以来形成的系列成果
        1.3.2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批复以前的档案成果
        1.3.3 南水北调大事记成果
        1.3.4 相关音频、视频资料成果
2 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2.1 档案数字化整理工作
    2.2 南水北调工作阶段性回顾项目
3 做好南水北调档案管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3.1 先近后远
    3.2 分类归总
    3.3 全程检索
    3.4 持续完善
4 大数据时代做好南水北调档案管理思路探讨
    4.1 全面资料收集
    4.2 系统分类整理
    4.3 数字化、系统化结构设计
    4.4 网络化使用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2.1 工程项目质量
        2.1.1 工程项目质量定义及内涵
        2.1.2 工程项目质量的特征
        2.1.3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2.2.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
        2.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2.2.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
第三章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鹤壁Ⅰ标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
        3.1.2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1.3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重点工序
        3.1.4 鹤壁Ⅰ标质量管理目标
    3.2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3.2.1 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
        3.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2.3 工程项目质量的检测
        3.2.4 工程质量管理的流程图
        3.2.5 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控制点
    3.3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3.4.1 人的因素
        3.4.2 原材料、设备的因素
        3.4.3 施工环境因素
        3.4.4 工序、阶段、方法因素
第四章 鹤壁Ⅰ段项目质量管理方法与过程
    4.1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控制法
    4.2 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4.2.1 规划阶段的质量管理
        4.2.2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4.2.4 项目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 加强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5.1 设置结构合理的质量管理机构
    5.2 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
    5.3 提高工程项目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5.3.1 强化工程项目人员的质量意识
        5.3.2 强化工程项目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3.3 合理选择施工队伍,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
    5.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沟通
        5.4.1 内部沟通
        5.4.2 外部沟通
    5.5 确保质量管理方法得到真正落实
    5.6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5.6.1 物质奖励
        5.6.2 精神奖励
    5.7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5.8 建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第六章 项目质量管理实施效果
    6.1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更加有序进展
    6.2 促进了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6.3 保证了施工进度
    6.4 取得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
    6.5 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南水北调(宿迁、徐州篇)(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水的历史
二、沉重的基石
三、江水北调与宿迁
四、南水北调的参与者
五、兵家必争之地
六、新战场
七、沿着运西线北上
八、清浊之间
九、第九级台阶

(5)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库区移民的研究状况
        1.2.2 国外关于库区移民(非自愿经济性移民)的研究成果
    1.3 本文的框架、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
        1.3.1 本文框架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3.3 本文内容及创新
2 丹江口库区移民的生存现状
    2.1 丹江口库区简介及库区移民的界定
        2.1.1 丹江口库区简介
        2.1.2 库区移民的界定
        2.1.3 库区移民的特点
    2.2 丹江口库区移民的生存现状
        2.2.1 丹江口库区移民的生产现状
        2.2.2 丹江口库区移民的生活现状
    2.3 丹江口库区移民面临的风险分析
        2.3.1 Michael M.Cernea 的工程移民风险模型
        2.3.2 丹江口库区移民面临的风险分析
3 我国现行库区移民社会救助政策分析
    3.1 库区移民社会救助的理论依据
        3.1.1 库区移民社会救助的涵义
        3.1.2 库区移民社会救助的理论依据—新福利经济学的补偿理论
    3.2 我国现行针对库区移民的社会救助政策
        3.2.1 现行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概况
        3.2.2 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工程中的救助措施
    3.3 对现行政策的评价
        3.3.1 现行政策的成功经验
        3.3.2 现行政策的不足
4 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
    4.1 救助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4.1.1 构建原则
        4.1.2 构建目标
    4.2 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
        4.2.1 生活救助
        4.2.2 医疗救助
        4.2.3 对老年移民的救助——养老救助
        4.2.4 对移民实施技能培训并积极扩大就业
        4.2.5 改善移民的生存环境
        4.2.6 其他救助方式
    4.3 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路
        4.3.1 机构设立
        4.3.2 资金管理
        4.3.3 移民参与管理
5 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后评价
    5.1 对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实施后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5.1.1 实施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5.1.2 实施后评价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5.2 对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实施后评价的内容
        5.2.1 评价的指标体系
        5.2.2 评价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5.2.3 评价报告的编制
6 结语
    6.1 基本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论证、慎重决策
二、四横三纵、南北调配
三、节水为本、治污优先
四、民主论证、科学选比
五、宏观调控、市场运作

(8)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长距离调水工程概述
        1.2.2 河流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1.2.3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1.2.4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
    1.3 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1.3.1 水动力模型发展和分类
        1.3.2 水质模型发展和分类
        1.3.3 水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研究
    2.1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的基本概念
        2.1.1 长距离调水工程特点
        2.1.2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现状
        2.1.3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2.1.4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的基本概念
    2.2 解决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问题的途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数学模型
    3.1 河道水质模型
        3.1.1 基本控制方程
        3.1.2 求解方法
    3.2 湖泊(水库)三维水质模型
        3.2.1 基本控制方程
        3.2.2 求解方法
    3.3 水质组分平衡方程
        3.3.1 溶解氧平衡方程
        3.3.2 氮平衡方程
        3.3.3 磷平衡方程
        3.3.4 藻类和浮游植物平衡方程
    3.4 水质评价模型
        3.4.1 模糊综合评价
        3.4.2 湖泊(水库)营养状况评价
    3.5 非机理水质模型
        3.5.1 BP神经网络法水质模型原理
        3.5.2 求解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模型在引滦入津工程中的应用
    4.1 引滦入津调水工程背景
        4.1.1 引滦入津工程概况
        4.1.2 引滦入津水质安全状况
        4.1.3 引滦入津输水线路
    4.2 黎河段水质安全研究
        4.2.1 黎河输水水质监测成果分析
        4.2.2 黎河段河道水质模型建立
        4.2.3 黎河段河道水质预测
        4.2.4 黎河段水质安全分析
        4.2.5 非机理模型黎河段水质安全研究
        4.2.6 黎河段河道冲污研究
        4.2.7 本节小结
    4.3 于桥水库水质安全研究
        4.3.1 于桥水库及流域概述
        4.3.2 于桥水库入库和出库污染负荷统计分析
        4.3.3 于桥水库水质现状及污染源分析
        4.3.4 于桥水库三维水质模型建立
        4.3.5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状况预警与分析
        4.3.6 于桥水库洪沥面源预测研究
        4.3.7 本节小结
    4.4 于桥水库下游段水质安全研究
        4.4.1 于桥水库下游段渠道水质模型建立
        4.4.2 于桥水库下游段水质趋势预测
        4.4.3 水污染突发事件模拟预测
        4.4.4 本节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对策与面临的挑战
    5.1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对策
    5.2 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面临的挑战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引滦入津水资源管理系统
    6.1 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6.2 引滦入津水资源管理系统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1.1.2 跨流域调水系统研究与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1.1.3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面
        1.2.2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
        1.2.3 水质保护对策方面
        1.2.4 水价分析方面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 水资源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
        2.1.1 水资源概念与内涵
        2.1.2 水资源特征分析
    2.2 流域水资源量计算
        2.2.1 水资源量计算基本原理
        2.2.2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水资源量
    2.3 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3.1 需水预测
        2.3.2 可供水量预测
        2.3.3 供需平衡分析
        2.3.4 缺水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优化研究
    3.1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原则和理论
        3.1.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3.1.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3.1.3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模式
    3.2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3.3 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模型
        3.3.1 模糊优选模型
        3.3.2 BP神经网络模型
    3.4 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评价
        3.4.1 方案集设置
        3.4.2 方案评价具体指标体系
        3.4.3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评价
        3.4.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
        3.4.5 两种模型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质保护研究
    4.1 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研究
        4.1.1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
        4.1.2 污染物负荷预测
        4.1.3 水环境容量计算
        4.1.4 污染负荷的消减和分配
    4.2 水环境安全评价
        4.2.1 水环境安全的概念
        4.2.2 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4.2.3 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4.2.4 引滦入津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4.3 水质保护对策
        4.3.1 点污染源控制
        4.3.2 面污染源控制
        4.3.3 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
        4.3.4 调水工程沿线水环境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流域调水系统水价问题研究
    5.1 水价的基本理论
        5.1.1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5.1.2 水价本质和内涵
        5.1.3 水价制定原则
        5.1.4 水价征收方式
    5.2 跨流域调水系统水价分析与定价模型
        5.2.1 水价分析模型构建
        5.2.2 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5.2.3 水价定价模型构建
        5.2.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例分析
    5.3 跨流域调水系统两部制水价模型的探讨
        5.3.1 两部制水价的内涵
        5.3.2 两部制定价的效率分析
        5.3.3 两部制定价模型设计
        5.3.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部制水价的应用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2003:南水北调从规划转入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时代南水北调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 陆旭,姚文锋,王彤彤,李楠楠,周正昊. 水利发展研究, 2019(02)
  •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Ⅰ标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兰德.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5)
  • [3]大河上下[J]. 陈启文. 清明, 2016(02)
  • [4]南水北调(宿迁、徐州篇)[J]. 周伟. 青春, 2013(02)
  • [5]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库区移民社会救助体系设计研究[D]. 彭宁. 山西财经大学, 2010(05)
  • [6]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J]. 唐传利. 中国水利, 2009(18)
  • [7]南水北调工程 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J].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水利, 2009(18)
  • [8]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研究与应用[D]. 张晨. 天津大学, 2008(07)
  • [9]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研究[D]. 蒋旭光. 天津大学, 2008(05)
  • [10]正确认识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J]. 许新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4(02)

标签:;  ;  ;  ;  ;  

2003年:南水北调从规划到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