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二)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二)

一、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下)(论文文献综述)

林文多[1](2019)在《基于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弹性体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聚四氢呋喃共聚醚橡胶材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德国研究生产,经过将近六十年的发展,目前该材料仅主要应用在生物医学材料上,作为印模材料应用在口腔临床方面。目前研究的比较少,又因为聚四氢呋喃的优异性能,该合成橡胶相比其他的橡胶具有非常高的强度,有极强的耐低温等优点,所以该材料具有非常诱人的研究前景。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环氧化合物-四氢呋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得共聚物为环氧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交替共聚物,共聚物的合成部分为四氢呋喃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氯丙烷共聚所得,使所得到的交替共聚物分子链中包含有碳碳双键的结构单元,为其在制备聚四氢呋喃弹性体时提供了可以硫化交联的官能团。得到的聚醚弹性体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热性、耐寒性。本研究将会进一步拓展聚四氢呋喃的聚合方法和应用,对聚四氢呋喃材料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四氢呋喃(THF)、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和环氧氯丙烷(ECH)三种单体为原料,引发剂为二苯亚砜和三氟化硼的复合物(Ph2SO·2BF3),制得了实验所需的三元共聚醚。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对制备的引发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引发剂存在络合的结构,与我们实验预期相同。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醚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共聚醚中的官能团与我们实验预期相同;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共聚醚中只存在单峰,未出现原料峰和均聚物峰。最佳的聚合反应温度为25℃,最佳反应时间为8 h,引发剂与单体的最佳比例为1:100;最佳单体比为四氢呋喃:环氧氯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5:4:1。对前期合成的三元共聚醚,本实验采用紫外光固化和热固化两种方法进行固化成聚醚弹性体。通过测试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硬度,研究了不同填料、固化时间和温度对弹性体的性能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固化条件。紫外光固化的最佳固化条件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0%(为三元共聚醚的质量比,下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含量为50%;最佳固化时间为2 h,共聚醚的比例为5:2:3。热固化的最佳固化条件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含量为4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0%,固化时间为6 h,固化温度为80℃,共聚醚的比例为5:2:3。

刘芸[2](2017)在《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的制备、表征及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对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乳化配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乳化剂体系的探究和优化,确定最优的乳化剂配方,然后对胶乳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综合性能最优的胶乳,最后将制得的胶乳通过配合剂配合,初步探究自制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的力学性能。1、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乳化配方为:在胶液浓度为8%,油水质量比为1:1时,主乳化剂歧化松香酸钾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比为2:1,用量为水相的3%,助乳化剂采用Span80,用量为水相的0.2%0.3%,稳定剂为聚乙二醇6000,用量为水相的0.05%,调节水相p H为12,胶乳平均粒径在300nm左右。2、在胶液浓度,油水质量比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溶解橡胶质量的37.5%来确定主乳化剂用量。主乳化剂歧化松香酸钾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比始终为2:1。3、胶液在60℃,搅拌转速在700-800r/min的条件下溶解24小时左右的条件下制备时,乳化时油相不断添加到水相当中,乳化条件:乳化机转速6000r/min,乳化10分钟。4、在蒸馏除溶剂阶段,采用常压蒸馏,磁子搅拌的方式,搅拌转速控制在200300r/min之间,蒸馏温度控制在78℃80℃,起泡量低,蒸馏破乳率低。5、浓缩阶段采用离心浓缩的方式,离心转速为8000r/min,离心10min时胶乳固含量达到63.89%。离心浓缩胶乳时,增加离心转速和延长离心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离心胶乳的平均粒径分布在500nm左右。6、胶乳制备成胶膜时,干燥分为三个阶段,先快后慢,不同胶乳干燥速率不同,配合胶乳停放时间影响胶乳的力学性能。

崔国刚[3](2015)在《间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间苯二甲酸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及进展,重点介绍了空气液相氧化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流程。分析了国内外间苯二甲酸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提出了我国今后间苯二甲酸产业的发展建议。

陈晓波[4](2014)在《PX产业链及投资分析》文中指出对二甲苯(PX)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工产品。国内PX原料供应的主要途径是来自上游炼厂的石脑油,PX联合装置主要由连续重整、抽提、吸附等单元组成,而下游也基本配套建设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受制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发展速度放缓,PTA产能呈现过剩状态。但受到PTA产能扩张速度加快的影响,PX新增产能仍不能满足国内生产需求,我国仍需大量进口PX,PX在国内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PX项目盈利的多少主要是受到供应过剩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2014年PX全面亏损只是说明PX发展暂时处于盈利的低谷期,抓住市场机遇对于PX装置盈利至关重要。炼化企业投资PX项目要考虑到原料来源和交通便利。中国石化已成为全球第三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芳烃生产技术专利商,下一步应加大PX成套技术国产化推进步伐,从根本上提高我国PX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优化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张阔[5](2012)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固定床等温积分反应器,在反应压力2MPa,温度200-255℃,空速2400h-1-8000h-1,气体组成乙烯25-31%,二氧化碳7-12%,氧气5-8%(其余为氮气),没有添加抑制剂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国产YS-X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本征动力学的研究,并运用Marquardt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了参数估计,得到了本征动力学方程。经过统计检验,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残差分布合理,证明所得本征动力学模型是适定和可信的,为催化剂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的理论参考依据。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床层导热效率的改善和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利用造纸-烧结技术,分别将微米级的工业银催化剂颗粒和γ-A1203颗粒包结在Ni纤维三维网状结构中,制得了整体式Ni微纤结构工业银催化剂和整体式Ni微纤结构负载银催化剂,并以乙烯环氧化反应为模型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中都没有生成目的产物环氧乙烷,乙烯全部被深度氧化为二氧化碳。采用XRD、SEM、BET等表征手段分析验证,找到了催化剂无活性的原因:工业银催化剂颗粒在高温焙烧过程中极易失活,不适用于微纤结构复合催化剂的制备;γ-A1203颗粒较高的比表面积虽然有利于活性组份银的分布,但不利于产物的扩散,使得产物被深度氧化。如果在载体选择和催化剂制备方面能进一步优化,Ni微纤结构填料仍有可发挥其优势的空间。

陈瑨[6](2011)在《生物质甘油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石化资源日益短缺,推动了生物柴油产业的迅速发展,2011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预计达到2050万吨。在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约有10%的副产物甘油产生,从而导致市场上甘油产量过剩,价格下跌。合理利用甘油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甘油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对甘油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条路线,分别是以甘油为原料合成农药及中间体3-甲氧基丙醛、异丙甲草胺和1,3-丙二醇,这对解决甘油的应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3-甲氧基丙醛是合成高效低毒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的重要原料之一。本论文以甘油为起始原料,经甲基化和脱水两步反应合成了3-甲氧基丙醛,发明了脱水反应所用的复合催化剂,在无水硫酸铜和PEG600共同催化作用下得到产物。与现有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合成3-甲氧基丙醛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具有应用潜力。2.异丙甲草胺是一种广谱高活性氯代酰胺类除草剂,其销量大,效果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是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种之一。本论文以甘油为起始原料,先脱水生成羟基丙酮,再与2-甲基-6-乙基苯胺缩合、加氢得到中间体N-(1-甲基-2-羟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然后用氯乙酰氯酰化,最后用甲醇醚化得到除草剂异丙甲草胺。本方法合成N-(1-甲基-2-羟基乙基)-2-甲基-6-乙基苯胺的步骤未见文献报道,研究表明以氯化锌为催化剂、二甲苯为带水剂、酮胺摩尔比为2、氢气压力为3.2MPa和反应温度为150℃时,效果最好。该方法为甘油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线。3.以甘油为起始原料,经缩醛保护、氯化、脱保护和脱氯加氢4步反应合成1,3-丙二醇。通过对醛的选择和处理方式的优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对甘油1,3-二羟基保护的缩醛——5-羟基-2-苯基-1,3-二氧六环,然后用双(三氯甲基)碳酸酯对未被保护的2-羟基进行氯化,最后脱保护和脱氯加氢,期望高选择性地得到1,3-丙二醇。然而,实验结果表明5-羟基-2-苯基-1,3-二氧六环在氯化时发生重排反应,最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1,2-丙二醇。本论文还考察了甘油缩合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底物醛酮的类型对反应生成异构体比例的影响,为提高1,3-二羟基保护缩醛的选择性打下了基础。此外,在本论文研究初期阶段,还进行了含氟农药中间体4-氯-2-三氟甲基苯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邻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使用双氧水/盐酸氯化体系,并加入二水氯化铜做催化剂,可以使主产物的选择性大大提高,达到80%以上,转化率为95%。该方法不仅合成路线短,而且反应条件温和,适宜工业化生产。总之,本论文从甘油的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拓展了甘油的应用途径,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陈传杰[7](2010)在《Ir-离子液体和Cu-Cr-O催化甘油氢解的研究》文中指出石油和天然气是两大重要的不可再生化石资源,其构成了当今世界燃料和化学工业的基石,然而日益枯竭的石化资源以及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这些资源和环境的双重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甘油是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也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通过催化氢解甘油生产丙二醇或乙二醇可解决生物柴油副产物的再利用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论文研制了铱-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制备了Cu-Cr-O催化剂,通过甘油氢解制备丙二醇。本课题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Cl和[(Et)3NH][HSO4],并分别对其进行了IR和1H-NMR表征,使产物的结构得到验证。在离子液体介质中还原制备Ir-离子液体催化剂体系。SEM观测表明离子液体对Ir起到很好的稳定和分散作用,纳米铱颗粒分散均匀,微粒尺寸在100 nm左右。Ir(0)-[BMIM]Cl催化剂在环丁砜溶剂中,对甘油的转化率高达75.3%,1,3-PDO的收率为3.0%,乙二醇的收率为9.7%。采用六种不同方法制备Cu-Cr-O催化剂,并对甘油进行催化氢解研究,综合考察了制备方法、催化剂煅烧温度、催化剂预处理、甘油浓度、催化剂用量、氢解温度、氢解时间等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凝胶自燃法并经500℃煅烧3 h制备的Cu-Cr-O (I)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据此得出的最佳甘油氢解工艺为:在220℃、4 MPa初始氢压、Cu-Cr-O(I)/甘油(w/w)为1/30的氢解条件下,75%甘油水溶液经24 h氢解反应后甘油的转化率和1,2-丙二醇的选择性分别达到47.8%和59.9%。Cu-Cr-O催化剂经TEM、XRD、BET表征,结果表明催化甘油前后该催化剂在形貌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颗粒大小在50 nm左右,且分布均匀。在氢气的还原作用下,催化剂在氢解过程中出现的CuCr2O4和CuCrO2两相共生现象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初步探索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Cu-Cr-O/SiO2催化剂,经BET检测发现微粒孔径只有14.8 (?),该尺寸限制了甘油在催化剂内部的传质,导致催化剂活性无法完全表达。

孙奇[8](2009)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乙二醇(EG)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目前国内外大型生产装置普遍采用环氧乙烷(EO)直接水合法工艺路线。但是直接水合法存在水比大,浓缩蒸发能耗高等缺陷,不符合当今世界所倡导的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的趋势。全球生产乙二醇的公司均致力于固定床催化水合技术的开发。本文提出了将多级固定床反应器串联用于树脂催化EO水合制EG的生产工艺。以自制交联度为2%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S201为催化剂,采用EO多段进料的方式,使反应在多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根据需要分段控制反应温度,有效地移走了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解决了树脂催化剂的膨胀问题,大大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对EO非均相催化水合反应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树脂催化过程做出了适当解释,并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反应器设计和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同时对提高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季铵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硝化,制备了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的强碱树脂,并用于催化EO水合制EG反应,主要成果如下:合成了一种交联度为2%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S201,并将其转化为碳酸氢根型用于催化EO水合反应,考察了交联度对树脂热稳定性和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交联度树脂S201用于催化EO水合具有强碱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在温度358K、压力1.0MPa、质量空速1.0h-1、n(H2O)∶n(EO)= 6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1600h,EO转化率99.9%、EG选择性96.2%,树脂的体积膨胀率仅6.8%。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温度343363K、压力1.01.5MPa、水比46、空速0.54h-1的实验条件下,以自制的HCO3-1型阴离子树脂S201为催化剂,对EO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EG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利用Langmuir吸附理论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树脂催化剂S201作用下,反应速率对EO的浓度具有1.5级反应特征,其表观活化能23.8kJ/mol,指前因子为2.4×104 mol-0.5·L1.5·(g·h)-1。与非催化水合反应相比较,S201树脂催化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对多级串联固定床反应器催化EO制EG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多级催化EO水合产物的影响,同时和单段工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多级串联催化水合的结果明显优于的单段工艺,在三段反应器温度分别为350K、348K、343K、n(H2O)∶n(EO)= 8、空速2.0h-1、压力1.0MPa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2880h,EO转化率为99.6%,EG选择性由原来的96.2%提高到98.0%;同时,多级串联工艺解决了树脂膨胀的现象,大大延长了树脂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将季铵型阴离子交换树脂(S211)直接硝化,并将其转型为碳酸氢根型应用于催化环氧乙烷(EO)水合反应。对树脂硝化前后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硝化后树脂(N21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温度348K、压力1.0MPa、空速1.0h-1、n(H2O)∶n(EO)= 6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980h,EO转化率由原来的89.8%提高到99.8%,乙二醇(EG)选择性由94.2%提高到95.6%,强碱交换容量损失率比硝化前降低了51%。

崔小明[9](2004)在《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下)》文中提出介绍了乙二醇的生产技术,分析了国内外乙二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乙二醇生产的一些建议。

朱开贵[10](2014)在《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甲醛作为工程塑料之一,性能优秀,工业上有“超钢”、“赛钢”之称,可替代多种金属制作多种工业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课题在对国内外聚甲醛工艺技术、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中浩)4万吨/年聚甲醛工程塑料项目开展了工艺技术研究,选择了适当的聚甲醛生产工艺技术,重点针对聚甲醛改性生产特种塑料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工程放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国内外聚甲醛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唐山中浩聚甲醛项目采用韩国PID公司的工艺技术,并基于此技术开展技术的适应性改造研究。2、对聚甲醛产品改性配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唐山中浩聚甲醛改性生产工艺包;3、在实验室开展聚甲醛增强改性研究,重点考察聚甲醛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及弯曲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当玻璃纤维添加量为25%时,聚甲醛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01.6%、345.0%、120.5%。4、对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甲醛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大提高,增韧效果明显,当TPU添加量为30%时,POM的断裂伸长率达到了106%。5、对聚甲醛进行抗UV耐候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的POM在稳定性上明显优于未经改性的POM。老化时问为1000h时,弯曲性能保持率达到108%。6、灰卡评级实验表明:改性POM和未改性POM的灰卡评级都为4,表示色牢度基本不变,但是试验过程中可明显观察到未改性POM经紫外光照射后表面己经白斑化,而改性产品并没有明显变化。7、聚甲醛耐磨改性研究表明:分别加入润滑剂二硫化钼、PTFE和硅油后,POM产品的摩擦系数都有大幅度下降。其中加入10%的PTFE后,摩擦系数降幅达到49.2%。此外,当MoS2加入过程中会有POM分解出现,需要添加相应的稳定剂。

二、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弹性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四氢呋喃
        1.2.1 聚四氢呋喃均聚物
        1.2.2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
    1.3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的合成
        1.3.1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合成机理
        1.3.2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合成的现状
    1.4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的加工和应用
        1.4.1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制备聚氨酯
        1.4.2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制备聚醚橡胶
    1.5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聚四氢呋喃三元共聚醚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2.2.2 实验原理
        2.2.3 实验步骤
    2.3 分析测试
        2.3.1 黏均分子量的测定
        2.3.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
        2.3.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3.5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引发剂的研究
        2.4.2 共聚醚红外光谱分析图
        2.4.3 共聚醚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图
        2.4.4 共聚醚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图
        2.4.5 反应时间对共聚醚的影响
        2.4.6 反应温度对共聚醚的影响
        2.4.7 单体比对共聚醚的影响
        2.4.8 引发剂与单体的比对共聚醚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紫外光固化聚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3.2.2 紫外光固化共聚醚原理
        3.2.3 紫外光固化共聚醚步骤
    3.3 分析测试
        3.3.1 弹性体硬度测试
        3.3.2 弹性体拉伸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体比例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4.2 光固化时间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4.3 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4.4 P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4.5 DOP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固化聚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4.2.2 热固化共聚醚的实验原理
        4.2.3 热固化共聚醚的实验步骤
    4.3 分析测试
        4.3.1 弹性体硬度测试
        4.3.2 弹性体拉伸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单体比列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4.2 热固化时间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4.3 固化温度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4.4 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4.5 P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4.6 DOP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2)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的制备、表征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橡胶胶乳及存在的问题
        1.2.1 天然胶乳概述
        1.2.2 天然胶乳存在的问题
        1.2.3 天然胶乳的替代
    1.3 聚异戊二烯橡胶
        1.3.1 聚异戊二烯橡胶的概述
        1.3.2 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国内外发展
        1.3.3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橡胶
    1.4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的制备
        1.4.1 乳液聚合法
        1.4.2 人造胶乳的制备
        1.4.3 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4.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1.4.5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IRL)的制备
    1.5 胶乳的配合、硫化、成膜
        1.5.1 胶乳的配合
        1.5.2 胶乳的硫化
        1.5.3 胶乳成膜
        1.5.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6.2 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乳化配方的优化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胶液制备
        2.3.2 乳化剂水溶液的配制
        2.3.3 乳化过程
        2.3.4 除溶剂过程
        2.3.5 浓缩过程
    2.4 分析测试
        2.4.1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橡胶微观结构的测定
        2.4.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2.4.3 胶乳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2.4.4 胶乳固含量测定
        2.4.5 溶剂残余量的测定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橡胶的表征
        2.5.2 乳化剂配方的选择
        2.5.2.1 不同乳化剂对胶乳乳化效果的影响
        2.5.2.2 歧化松香酸钾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体系进一步优化
        2.5.2.3 助乳化剂含量对胶乳性能的研究
        2.5.2.4 不同稳定剂的影响
        2.5.3 pH值的确定
        2.5.4 油水质量比和胶液浓度的选择
        2.5.5 对油水比进一步优化
    2.6 结论
第三章 聚异戊二烯胶乳制备工艺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胶乳制备过程
        3.2.4 分析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胶液制备
        3.3.2 乳化时油水混合顺序
        3.3.3 乳化方式和乳化时间的选择
        3.3.4 除溶剂工艺的探究
        3.3.5 浓缩工艺过程
    3.4 放大实验
    3.5 结论
第四章 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的性能探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过程
        4.2.4 分析测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原料胶乳的表征
        4.3.2 配合胶乳干燥过程
        4.3.3 不同胶膜拉伸强度的比较
    4.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间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间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1-4]
    1.1 改性共聚酯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
    1.3 醇酸树脂
    1.4 聚芳酰胺
    1.5 其他方面
2 生产工艺进展
    2.1 间二甲苯硫氧化法[7]
    2.2 间苯二腈水解法[8]
    2.3 硝酸氧化法[9]
    2.4 空气液相氧化法[10]
        2.4.1 高温氧化法
        2.4.2 低温氧化法
3 生产工艺机理
    3.1 主反应及机理
4 工艺流程
    4.1 氧化单元
    4.2 精制单元
5 结语

(4)PX产业链及投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PX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3 PX原料供应及装置构成
    3.1 PX原料供应
    3.2 国内PX生产装置现状
        3.2.1 上海石化芳烃项目装置配置情况
        3.2.2 镇海炼化芳烃项目装置配置情况
        3.2.3 国内其他芳烃项目装置配置情况
4 PX产业链及发展趋势
    4.1 PX进出口情况
    4.2 PX上下游产业链及发展趋势
        4.2.1 PX上下游产业链
        4.2.2 PTA发展趋势
        4.2.3 PTA下游发展趋势
        4.2.4 PX发展趋势
5 PX投产项目投资介绍
    5.1 乌石化100×104t/a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
    5.2 福建炼化70×104t/a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
    5.3 福建腾龙80×104t/a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
6 PX盈利分析
    6.1 盈利案例分析
        6.1.1 上海石化60×104t/a对二甲苯项目
        6.1.2 典型PX-PTA项目
    6.2 PX动态市场分析
    6.3 PX盈利周期性分析
7 PX装置设计及投资规模分析
    7.1 45×104t/a PX装置设计方案
        7.1.1 原料选择
        7.1.2 装置配套及工艺技术
        7.1.3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7.2 85×104t/a PX装置设计方案
        7.2.1 原料选择
        7.2.2 装置配套及工艺技术
        7.2.3 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
8 炼化企业投资PX的条件
9 PX产业发展建议
    9.1 加大PX成套技术国产化推进步伐, 提高核心竞争力
    9.2 优化产业布局, 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5)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环氧乙烷的生产及消费状况
        2.1.1 环氧乙烷的生产状况
        2.1.2 环氧乙烷的消费状况
    2.2 生产技术及进展
        2.2.1 生产技术概况
        2.2.2 生产技术进展及设备改进
    2.3 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3.1 国内外银催化剂的研究
        2.3.2 环氧乙烷催化剂的改进
        2.3.2.1 载体的改进
        2.3.2.2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改进
        2.3.2.3 助催化剂
    2.4 整体式结构填料
        2.4.1 微纤结构填料的制备
        2.4.2 微纤结构填料的特点
        2.4.2.1 三维网状结构
        2.4.2.2 流动阻力低
        2.4.2.3 传质效率高
        2.4.2.4 传热效率高
        2.4.2.5 形状易改变、制备成本低
        2.4.3 微纤结构填料的应用
第3章 环氧乙烷合成反应过程的分析
    3.1 反应过程
    3.2 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
    3.3 乙烯环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3.4 独立反应及关键组分的确定
    3.5 物料衡算关系式
        3.5.1 摩尔流量
        3.5.2 干基摩尔分率
        3.5.3 湿基摩尔分率
        3.5.4 转化率和选择性
        3.5.5 碳元素平衡检验
第4章 环氧乙烷合成本征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装置
        4.1.1 实验流程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预实验
        4.2.1 反应器清洗
        4.2.2 系统检漏
        4.2.3 空白实验
        4.2.4 消除内外扩散
        4.2.5 反应器恒温区的测定
        4.2.6 实验分析方法的确定
        4.2.6.1 色谱操作的条件的确定
        4.2.6.2 奥式气体分析仪
        4.2.7 仪器、仪表校正
        4.2.7.1 质量流量计校正
        4.2.7.2 热电偶校正
        4.2.7.3 压力表校正
    4.3 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
        4.3.1 实验安排
        4.3.2 测试步骤
        4.3.3 实验结果
    4.4 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及参数估计
        4.4.1 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2 模型参数估计
        4.4.3 模型统计检验与残差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整体式微纤结构银催化剂乙烯环氧化过程研究
    5.1 整体式Ni微纤结构工业银催化剂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催化剂制备步骤
        5.1.3 整体式Ni微纤结构工业银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检验
        5.1.4 实验结果
        5.1.5 实验结果分析及验证实验
    5.2 整体式Ni微纤结构负载银催化剂
        5.2.1 原料与试剂
        5.2.2 催化剂制备
        5.2.3 整体式微纤结构负载银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检验
        5.2.4 实验结果
        5.2.5 实验结果分析及催化剂表征
        5.2.5.1 实验结果分析
        5.2.5.2 催化剂表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生物质甘油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质甘油的来源
        1.1.1 生物柴油的特点
        1.1.2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
    1.2 生物质甘油的应用情况
        1.2.1 甘油的氢解反应
        1.2.2 甘油的氧化反应
        1.2.3 甘油的酯化反应
        1.2.4 甘油的脱水反应
        1.2.5 甘油的醚化反应
        1.2.6 甘油重整
        1.2.7 甘油合成环氧氯丙烷
        1.2.8 甘油金属配合物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由甘油合成3-甲氧基丙醛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操作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主催化剂的影响
        2.3.2 主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2.3.3 助催化剂的影响
        2.3.4 催化剂复配对反应的影响
        2.3.5 反应溶剂及温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由甘油合成异丙甲草胺的研究
    3.1 前言
        3.1.1 异丙甲草胺的研究
        3.1.2 羟基丙酮的研究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仪器
        3.2.2 实验操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亚铬酸铜催化剂对甘油脱水反应的影响
        3.3.2 酸催化剂对亚胺收率的影响
        3.3.3 酸催化剂用量对亚胺收率的影响
        3.3.4 反应底物胺与酮的比例对亚胺收率的影响
        3.3.5 带水剂对亚胺收率的影响
        3.3.6 反应时间对亚胺收率的影响
        3.3.7 压力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3.8 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3.9 加料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3.3.10 异丙甲草胺合成的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由甘油合成1,3-丙二醇的研究
    4.1 前言
        4.1.1 1,3-丙二醇的研究
        4.1.2 缩醛的研究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操作
    4.3 缩醛反应中六元环与五元环比例的检测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催化剂对异构体选择性的影响
        4.4.2 底物对异构体选择性的影响
        4.4.3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4.4.4 缩醛反应产物
        4.4.5 单晶结构
        4.4.6 溶剂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4.4.7 温度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4.4.8 氯化试剂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4.4.9 氯化重排反应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4-氯-2-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操作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5.3.2 正交实验
        5.3.3 延伸实验
        5.3.4 验证实验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Ⅰ NMR 谱图
附录Ⅱ 质谱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Ir-离子液体和Cu-Cr-O催化甘油氢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甘油简介
        1.1.1 甘油的理化性质
        1.1.2 甘油的来源
        1.1.3 甘油的用途
    1.2 甘油氢解的研究概况
        1.2.1 甘油氢解的研究背景
        1.2.2 甘油氢解的应用
        1.2.3 甘油氢解机理
        1.2.4 甘油氢解研究进展
        1.2.5 研究概况小结
    1.3 酸性离子液体
        1.3.1 离子液体简介
        1.3.2 离子液体的分类及制备
        1.3.3 离子液体的研究应用
        1.3.4 小结
    1.4 铱金属催化剂
        1.4.1 贵金属铱简介
        1.4.2 铱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4.3 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1.4.4 小结
    1.5 Cu-Cr-O催化剂
        1.5.1 Cu-Cr-O催化剂简介
        1.5.2 制备方法及其甘油氢解应用
        1.5.3 小结
    1.6 课题研究方向和思路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原料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2.3.1 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
        2.3.1.1 [BMIM]Cl的制备与表征
        2.3.1.2 [(Et)_3NH][HSO_4]的制备与表征
        2.3.2 铱-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2.3.2.1 纳米铱催化剂的制备
        2.3.2.2 铱-离子液体催化剂制备
        2.3.3 Cu-Cr-O催化剂的制备
        2.3.3.1 柠檬酸凝胶自燃法
        2.3.3.2 氨水共沉淀法
        2.3.3.3 氢氧化钠沉淀法
        2.3.3.4 三乙醇胺络合法
        2.3.3.5 尿素络合法
        2.3.3.6 草酸盐沉淀法
        2.3.4 Cu-Cr-O/SiO_2催化剂的制备
        2.3.5 Cu-Cr-O和Cu-Cr-O/SiO_2表征
    2.4 氢解产物分析方法
第三章 铱-离子液体催化氢解甘油
    引言
    3.1 酸催化剂催化甘油脱水实验及分析
        3.1.1 非质子溶剂中甘油的催化脱水
        3.1.2 水溶液中甘油的催化脱水
    3.2 铱-离子液体氢解甘油实验及分析
        3.2.1 甘油氢解实验设计及结果
        3.2.2 甘油氢解结果的讨论
    3.3 铱-离子液体表征结果及讨论
        3.3.1 离子液体表征结果及分析
        3.3.2 铱-离子液体表征结果及现象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Cr-O催化氢解甘油
    引言
    4.1 Cu-Cr-O氢解甘油工艺考察及分析
        4.1.1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影响
        4.1.2 煅烧温度的影响
        4.1.3 催化剂预处理的影响
        4.1.4 甘油浓度的影响
        4.1.5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4.1.6 氢解温度的影响
        4.1.7 氢解时间的影响
    4.2 Cu-Cr-O/SiO_2氢解甘油
    4.3 Cu-Cr-O催化剂表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乙二醇物化性质
        1.1.2 乙二醇的用途
    1.2 乙二醇消费情况
        1.2.1 世界消费情况
        1.2.2 我国消费情况
    1.3 乙二醇生产现状
        1.3.1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
        1.3.2 我国乙二醇生产现状
    1.4 乙二醇生产工艺概况
    1.5 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工艺
        1.5.1 环氧乙烷水合的反应历程
        1.5.2 环氧乙烷水合工艺改进
        1.5.3 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催化剂
    1.6 离子交换树脂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中应用
    1.7 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
    1.8 多级串联工艺提高树脂催化剂寿命
    1.9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0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超低交联度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主要试剂
        2.1.3 超低交联度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
        2.1.4 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2.1.5 树脂热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1.6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原理及催化剂评价装置
        2.1.7 分析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树脂结构的表征
        2.2.2 交联度对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
        2.2.3 交联度对树脂催化性能的影响
    2.3 EO 水合用树脂催化剂的筛选
        2.3.1 催化剂的筛选
        2.3.2 工艺条件优化
    2.4 小结
3 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反应动力学
    3.1 动力学实验的设计
    3.2 实验部分
        3.2.1 动力学实验的操作
        3.2.2 实验方法及评价装置
        3.2.3 产物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非均相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2 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3.4 小结
4 多级固定床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工艺
    4.1 实验的设计
        4.1.1 小试实验
        4.1.2 新工艺流程
    4.2 实验部分
        4.2.1 多级串联催化水合工艺
        4.2.2 树脂催化剂的预处理
        4.2.3 产物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段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
        4.3.2 多段工艺与单段工艺比较
        4.3.3 水比对多段水合工艺的影响
        4.3.4 空速对多段水合工艺的影响
    4.4 小结
5 苯环硝基取代的苯乙烯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5.1 实验部分
        5.1.1 硝化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5.1.2 树脂催化性能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树脂结构的表征
        5.2.2 硝化树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5.2.3 硝化树脂的热失重分析
        5.2.4 硝化树脂失活前后IR 表征
    5.3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聚甲醛的特性
        1.2.1 聚甲醛的机械性能
        1.2.2 聚甲醛的改性特性
        1.2.3 聚甲醛的注塑加工特性
    1.3 聚甲醛的用途
    1.4 聚甲醛市场分析
        1.4.1 国外聚甲醛生产能力及市场需求
        1.4.2 国外聚甲醛主要产品牌号
        1.4.3 国内市场需求
        1.4.4 国内聚甲醛生产能力
        1.4.5 国内聚甲醛主要产品牌号
        1.4.6 国内竞争形式分析
        1.4.7 聚甲醛消费结构
    1.5 聚甲醛价格分析
    1.6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唐山中浩聚甲醛工艺技术研究
    2.1 唐山中浩聚甲醛项目资源优势分析
        2.1.1 唐山中浩聚甲醛项目的建设背景
        2.1.2 项目原料供应优势
        2.1.3 项目公用工程设施及其他配套优势
    2.2 聚甲醛工艺技术分析及选择
        2.2.1 主要聚甲醛生产技术
        2.2.2 唐山中浩聚甲醛技术选择
    2.3 唐山中浩聚甲醛工艺技术介绍
        2.3.1 设计规模及技术指标
        2.3.2 唐山中浩选择的聚甲醛工艺主要特点
        2.3.3 主要设备选型
        2.3.4 装置构成及工艺路线
    2.4 项目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改造
        2.4.1 优化生产线
        2.4.2 消化技术降低设备材质成本
        2.4.3 优化生产单元
        2.4.4 自主研发创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甲醛改性技术配方研究
    3.1 聚甲醛改性配方研究的意义
    3.2 聚甲醛改性配方研究条件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聚甲醛增强改性研究
        3.3.1 实验研究方法
        3.3.2 实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3.4 聚甲醛增韧改性研究
        3.4.1 实验研究方法
        3.4.2 实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3.5 聚甲醛抗UV/耐候改性研究
        3.5.1 实验研究方法
        3.5.2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3.6 聚甲醛耐磨改性研究
        3.6.1 实验研究方法
        3.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甲醛改性工艺设计
    4.1 聚甲醛改性工艺流程
        4.1.1 工艺流程说明
        4.1.2 工艺流程图
    4.2 关键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4.3 改性工艺装置生产技术研究
        4.3.1 生产参数及操作要点
        4.3.2 改性装置开停工流程
    4.4 聚甲醛改性工艺效益分析
    4.5 功能性聚甲醛生产装置的施工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四、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弹性体的制备[D]. 林文多.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2]稀土系聚异戊二烯胶乳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 刘芸.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3]间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J]. 崔国刚. 聚酯工业, 2015(03)
  • [4]PX产业链及投资分析[J]. 陈晓波. 中外能源, 2014(12)
  • [5]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过程的研究[D]. 张阔.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6]生物质甘油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 陈瑨. 浙江工业大学, 2011(06)
  • [7]Ir-离子液体和Cu-Cr-O催化甘油氢解的研究[D]. 陈传杰. 浙江大学, 2010(08)
  • [8]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研究[D]. 孙奇. 江苏工业学院, 2009(07)
  • [9]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下)[J]. 崔小明. 上海化工, 2004(12)
  • [10]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D]. 朱开贵. 北京化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