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温梁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

滇中温梁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

一、滇中温凉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蒋梦姣[1](2019)在《滇西南现代花粉—植被/气候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南位于云贵高原的西南部,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研究西南季风变化的理想之地。研究区纬度较低,山河相见,沟谷纵横,原始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在研究自然环境演化和植被变化上意义重大。只有正确的认识现代花粉与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因此,本研究在滇西南的保山、德宏、临沧、普洱4个州市共采集了78个湖泊水库表层样品,通过这些湖泊水库表层样的花粉/炭屑分析,并对花粉/炭屑数据与植被、气候数据的数值分析,探讨了现代花粉组合与现生植被之间的关系,以及炭屑在滇西南的空间变化及其与火灾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滇西南采集的78个表层湖泊水库样品主要来自于滇南和滇西南间山盆地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区(A区)、滇西南中山山原河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B区)、滇西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C区)。在湖泊水库表层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在花粉总量中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次之,灌木种属较丰富。乔木植物的花粉含量平均为66.6%(3185.8%),以桤木属占绝对优势,松属、柯/栲属的百分比含量较高,其次为桦木属、青冈属、桑科,另外还有少量的常绿栎、胡桃属、榛/鹅耳枥属、栗属花粉;乔木花粉包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性阔叶林、亚热带与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成分。陆生草本植物花粉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蒿属、莎草科、蓼科、十字花科、茜草科等为主。研究区孢子的含量也比较高,主要与当地湿热的气候有关系。滇西南湖泊水库表层样的花粉谱特征与现代植被资料的比较表明,滇西南湖泊水库表层花粉组合基本反应现代植被面貌,其优势种与现代植被的建群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为定量研究花粉与气候之间关系,本研究对湖泊水库表层样的花粉数据和样点的气候资料作了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样点气候数据是根据滇西南27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经度、纬度和海拔的线性插值取得。花粉数据选取代表性强、种类涵盖面大、平均百分比含量大于0.4%且超过一半以上的样品均含有该种属的18个花粉种属。CCA结果显示,年降水(MAP)、年均温(MAT)、春季降水量(P-Spring)是影响滇西南湖泊水库表层花粉组合空间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主要气候因子与植被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述三个主要气候因子与花粉种属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线性和非线性相关关系,这为以后利用滇西南钻孔化石花粉数据重建古气候在数学模型的选择上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滇西南不同粒径炭屑(<50、50-100和>100μm)的百分比和浓度的地区分布情况,探讨炭屑百分比/浓度与森林火灾、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泊水库表面样品炭屑浓度空间格局与卫星数据20012013年火灾活动相似,说明炭屑数据反映了区域森林火灾。针叶树种和旱生草本百分比含量与大中粒径之间存在正对应关系,即针叶树种百分比含量高,大中粒径炭屑的百分含量也较高;草本植物百分比含量高,大中粒径的数量和百分比含量较高。由此可见,森林火灾不仅与植被类型之间有关系,也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彭榕琼,杜发奋[2](2018)在《姚安县秋播蚕豆新品种筛选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姚安县蚕豆品种单一、单产低的实际问题,通过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选出具有较好丰产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优良品种云豆853、云豆825,从而实现该地区蚕豆品种区域化、良种化,为蚕豆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徐增扬[3](2014)在《牟定县优质蚕豆新品种区域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牟定县优质蚕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蚕豆新品种楚11-2和楚11-4可以在牟定县大力示范推广,其折合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品种楚豆7号增产637.7、63.0 kg/hm2。

雷吟,李汉美,丁潮洪[4](2014)在《丽水市鲜食蚕豆品比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引进4个品种分别在当地主产区和试验基地进行种植。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能明显提早上市时间;通蚕6号适应性较好,蚕豆在露地及大棚中种植均表现优异,值得在当地大面积推广。03010单株性状表现较好,还需进一步试验。

李作军[5](2013)在《6种观赏竹在关中地区引种栽培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竹子栽培和利用历史,并且很久以前便把竹子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加以利用,形成了深厚的竹文化。我国常见的观赏竹类大约有10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以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省最多。我国在上世纪中期便开始将一些原产南方的竹子引种到北方栽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研究于1999年从浙江安吉竹种园、四川大足和南京林业大学引种了黄秆京竹(Phyllostachys. aureo sulcata f. aure-ocaulis)寿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f. shouzhu)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 tranguillans f.shiroshima)黎竹(Acidosasa ve-nusta)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等观赏竹4属共6个竹种(含种下单位)。在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楼观台实验林场开展了引种试验。研究了其引种栽培措施,引种成活率;观察记录了各竹种在试验地的生物学规律与生长规律;研究了不同竹种的耐寒表现和对竹蚧的抗性。研究表明:(1)将南方的观赏竹引种到陕西关中应当选择春季进行,在引种的过程中从起苗到在之后的管理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引种的成活率。起苗运输过程中重点注意对竹鞭的保护以及维持母竹体内的水分平衡。栽植之后注意管理和保护,及时浇水、排涝。结合松土除草,冬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生长季节施速效肥,少量多次,充分发挥肥效,以利行鞭、发笋、长竹。注意防止病虫及鼠、兔危害。本次引种的黄秆京竹、寿竹、矢竹、白纹阴阳竹、黎竹和金竹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得当,母竹的成活率均达90%以上。(2)不同竹种发笋的高峰期与结束时期相差较大。展叶期开始于发笋高峰期后10天左右,经过大约20天进入高峰期,于发笋期结束后10天左右结束。各竹种的展叶期与发笋期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黄秆京竹、寿竹、矢竹及白纹阴阳竹在引种地条件下能够正常出笋,金竹有个别植穴未能及时出笋,黎竹则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黎竹和金竹到在栽植的第三年单穴成竹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其余竹种单穴成竹量较高。单位面积成竹数在第三年达到稳定水平。各竹种可于栽植三年后进行苗木的生产和新竹的移植,扩大种植面积。黄秆京竹、矢竹、和金竹的枝下高在该地区有所降低。(3)黄秆京竹、寿竹、白纹阴阳竹和金竹立竹生长正常,无明显冻害表现。矢竹和黎竹部分叶片失水青枯,以植株上梢部及新竹表现较为明显,但翌年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受害轻微。所有竹种在试验地的耐寒表现均较好,适宜当地栽植。黄秆京竹、寿竹、白纹阴阳竹和金竹有继续向北方推广的潜力。(4)当地发生危害的竹蚧主要有白尾安粉蚧Antonina crawii,竹巢粉蚧Nesticoccussinensis,竹球刺粉蚧Physeriococcus SP,半球竹链蚧Bambusaspis hemisphaerca等四种。矢竹和白纹阴阳竹无危害,寿竹和黎竹对竹蚧抗性较强,黄秆京竹和金竹竹蚧危害较严重。应当注意加强黄秆京竹和金竹竹蚧的防治工作。

陈璐,赵琳,李甜江,郎南军,徐德兵,胡志芳[6](2012)在《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概况》文中研究指明云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平台,本文从云南省油茶的类型、地理分布、占地面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栽培技术等方面概述了云南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展望。

宗浩[7](2012)在《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大理多年气候和土壤数据、多年产区烟叶生产和调拨相关数据和相关试验研究数据资料,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贡献率、建模分析等方法,对大理烟叶品质特色定位、品质差异化成因、烟区生态条件和烟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大理烟区烟叶生长大田期各旬平均气温相对较稳定,变化较小,旬均温在20.52℃,适宜烤烟生长;大理州以南部坝区烟叶生态条件较好,其次为西部、中部和北部。影响大理烟区烤烟种植的气象条件为成熟期均温>大田期均温>成熟期月降雨量>大田期降雨量;经气候适宜性评价,将大理烟区分为三个,一是南部山区(巍山、弥渡、南涧),二是西部坝区(云龙、永平、漾濞),三是大理市及周边地区。红花大金元清香型风格特色已基本廓清:初烤烟叶颜色比K326等品种稍浅,多浅橘黄色(或金黄色);烟叶身份适中,烟碱含量适中;糖碱比值较高;多酚含量高;生育期组成不同;色素含量不同;需肥特性不同;烘烤特性不同。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对大理主栽品种间的PPO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红大品种适熟烟叶中Y12501表达量高于其它三个品种,验证了红大品种PPO活性较高的结论。外观质量中,对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着生部位>烟叶颜色>烟叶身份>叶片结构。化学成分中,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影响排序为:糖碱比>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钾氯比;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排序为:烟碱>总氮>蛋白质>糖碱比>氮碱比;其它化学成分的印象较微。在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成熟期日均温和降雨量、成熟期水热适度系数均与清香型风格显着性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土壤pH值和不同茬口也有一定影响。就品种而言,以红花大金元的清香型风格的显着程度表现最为明显;施氮量是影响烟叶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最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其次是种植密度、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在大理州目前生产条件下,就对烟叶产量、产值指标和香型风格、糖碱比与烟碱含量的影响而言,生态环境(46.71%)>种植品种(30.55%)>栽培措施(22.72%);在栽培措施中,补偿措施的作用(13.43%)又明显大于调控措施(9.29%)。通过研究分析,将大理烟区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东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典型产区,区内分为最适宜首选区(南涧、巍山、弥渡和宾川)、适宜替代区(祥云)两个二级区;西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次典型产区,区内分为适宜首选区(永平、漾濞)、适宜替代区(云龙)两个二级区;中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一般产区,区内分为适宜替代区(大理市、洱源)、适宜候补区(鹤庆、剑川)两个二级区。经两年三地的品种(系)筛选比较试验,中烟104表现较好,有替代红大和K326的潜力。

闵康[8](2010)在《迪庆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利用》文中提出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 var.nudum Hook.f.)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其子实无外壳,称裸大麦和米大麦等。青稞在云南迪庆约有1500年的种植历史,因具有耐寒、抗旱、耐瘠和籽粒功能成分含量高等优点,不仅是藏民必不可少的主粮,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青稞文化。为提高青稞产量和品质,促进青稞产业发展,解决迪庆青稞生产中良种少、产量低、栽培管理粗放等问题,本文基于迪庆藏区气候环境、农业生产模式、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和民族文化特点等,以青稞在本地区的特殊利用价值及特殊地位为背景,进行了青稞品种的引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生产试验示范及其青稞籽粒功能成分分析,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2006~2008年,对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省12份青稞品种(系),在迪庆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了食、饲、加工兼用,高产、稳产、抗病虫和抗逆性强的青稞新品种:迪青1号。该品种在2008年旱灾、高温等自然灾害和粘虫危害条件下,产量仍达3600kg/hm2,而其余品系亩产量仅为1500~2445 kg/hm2。2、通过青稞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青稞生物多样性栽培等一系列试验,形成了一套适宜于迪庆高原地区推广应用的青稞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即青稞的最佳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5日;最佳播种方式为人工条播,提倡牛后条播;最佳播种量为112.5~150kg/hm2,保证青稞基本苗84.33×104~104.31×104苗/hm2;最佳播种深度为6~9cm;适宜推广青稞品种为迪青1号、迪青2号、迪青3号、迪青4号、长黑青稞、短白青稞、黑六棱、99-1等;青稞最佳施肥量分别是氮(N):30 kg/hm2、磷(P2O5)30 kg/hm2、钾(K2O)30 kg/hm2。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迪庆州第一个农业规范即无公害青稞生产技术规程(DG5334/T001-2010)》,用于生产示范可提高青稞产量15-25%,经济效益显着。3、通过青稞生物多样性栽培试验,揭示迪青2号播种量以150kg/hm2产量最高(3301.65kg/ hm2)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着。青稞与小麦混种以及青稞不同品种混种无明显增产效果。4、对在迪庆州高原生态环境下种植生产的青稞籽粒,进行了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黄酮和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9个青稞品种籽粒的4种功能成分含量较高且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变幅为25.27 mg/100g-45.44 mg/100g,抗性淀粉变幅为2.01%~17.50%,总黄酮变幅为379.27 mg/100g-582.65 mg/100g,生物碱变幅为16.37 mg/100g-25.78 mg/100g。鉴定筛选出的99-1(GABA 45.44 mg/100g)、北青4号(抗性淀粉17.50%)、昆仑12号(总黄酮582.65mg/100g)和甘94-19-1(生物碱25.78 mg/100g)等,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黄酮和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材料,不仅为青稞保健产品的生产开发提供了适宜的品种,而且为高功能成分专用青稞品种的杂交选育提供了亲本,也为青稞功能成分的遗传研究提供了材料。

毕于运[9](2010)在《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秸秆大国。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高效循环,成为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又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环境安全以及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涉及到农民生活系统中的家居温暖和环境清洁,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秸秆资源数量估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草谷比法;二是副产品比重法;三是收获指数法。本文以大量的农作物种植试验研究文献为主要依据,利用其提供的农作物各部分生物量、收获指数(经济系数)、谷草比等基础数据,结合现实的草谷比实测结果,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的草谷比进行了仔细的考证,从而建立了更为系统、更为精确的草谷比体系。继而以新建草谷比体系为依据,结合历年农作物生产统计数据,对1952年以来我国历年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和2008年分省(市、自治区)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估算,并汇总出了1952-2008年全国农作物秸秆总产量和200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秸秆总产量。计算结果表明:(1)2008年全国秸秆产量达到84219.41万t,与1952年(21690.62万t)相比净增2.88倍;(2)中国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3)秸秆是我国陆地植被中年生长量最高的生物质资源,分别相当于全国林地生物质年生长量的1.36倍、牧草地年总产草量的2.56倍和园地生物质年生长量的7.75倍;(4)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产量合计占全国秸秆总产量的2/3左右;(5)全国近一半的秸秆资源分布于全国百分之十几的土地上。在农产品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作物需要留茬收割;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收获过程中,多数农作物都会有一定量的枝叶脱离其植株而残留在田中;在秸秆运输过程中也会有部分损失,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秸秆都能够被收集起来。本文通过对各类农作物株高、收割留茬高度、叶部生物量比重、枝叶脱落率、收贮运损失率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制定了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系数,并据此估算了我国各类农作物的可收集利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秸秆的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5102.19万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77。秸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用途:一是用作燃料;二是用作饲料;三是用作肥料;四是用作工业原料;五是用作食用菌基料,简称“五料”。本文依据秸秆的形态、质地、密度、物体结构、物质组分、养分含量、热值等自然特征,对其在“五料”利用上的自然适宜性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分类评价结果为,2008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的秸秆总量中:(1)最适宜和一般适宜直接燃用的秸秆占1/2以上;(2)适宜和较适宜“三化一电”的秸秆占95%以上;(3)最适宜和适宜沼气生产的秸秆约占90%;(4)适宜和较适宜直接饲喂牛羊的秸秆占近80%,适宜加工饲喂牛羊的秸秆占90%以上,适宜直接饲喂和加工饲喂猪禽的秸秆占1/5以上;(5)适宜工业加工和食用菌种植的秸秆占90%以上。综合评价结果为,2008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的秸秆总量中:“草性”和“木性”秸秆各约占1/5,中性秸秆约占3/5。燃用消耗过多,饲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工业加工利用偏少是目前我国秸秆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8年,在我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中,直接燃用量21000万t,占32.26%;新能源开发利用量720万t,占1.11%;饲用量17660万t,占27.13%;工业加工利用量4300万t,占6.61%;食用菌养殖利用量1300万t,占2.00%;直接还田量9200万t,占14.13%;废弃和焚烧量10922万t,占16.78%。目前我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和残留还田量合计为28000多万t,约占全国秸秆资源总产量的1/3,平均每公顷耕地还田秸秆2.33t。根据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与“三农”之内在关系,可将秸秆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二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利用;三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目前,在我国已利用秸秆总量中,一类利用约占52%,二类利用约占39%,三类利用约占9%。我国秸秆开发利用的总体趋势具体体现在“四个增加”、“两个减少”、“一个替代”。“四个增加”:一是秸秆新能源开发利用量增加;二是秸秆饲用量增加;三是秸秆工业加工利用量增加;四是秸秆食用菌种植利用量增加。“两个减少”:一是秸秆废弃和焚烧量减少;二是秸秆直接燃用量减少。“一个替代”是指秸秆过腹还田、秸秆沼肥还田和秸秆过腹沼肥还田逐步替代秸秆直接还田。

赵志明[10](2008)在《云南丽江适宜烤烟品种筛选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针对目前丽江烟叶生产中出现品种有退化,病虫害有加重趋势,上部叶质量较差,成熟后期低温影响较大等问题,开展了适宜丽江市烤烟种植品种筛选研究,通过2005-2007年的连续3年对10个品种品比试验和肥料配比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005年和2006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的10个烤烟品种(红大、NC82、K358、G28、云烟317、K326、V2、K346、RG11、云烟85为对照)的株高、叶数、亩产量、亩产值、上等烟比例、产指、总糖和烟碱等8个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云烟85”、“云烟317”、“K326”和“K358”在所有参试的品种中的关联度相对较大,说明综合性状表现相对较好;结合徐州烟厂的评吸结果,其综合表现较好的是“云烟85”和“云烟317”。2.2007年继续在丽江不同生态区进行了烤烟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云烟203和云烟202具有较广适应区域,其次为云烟201,云烟85和云烟87的适应性较弱。3.2006年早熟品种PVH19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PVH19”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生长势强,叶片长椭圆型,叶色为浅绿至绿色,茎叶角度中等,大田生育期111d左右,比对照10d左右。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PVH19”对黑胫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白粉病和TMV的抗性都强于对照,尤其是对白粉病和TMV的抗性。原烟外观质量较好,颜色多柠檬色,叶片结构疏松,油分多,色度适中至强,叶片稍薄。总体表现与对照相当,但单叶重略低于对照。该品种脚叶成熟期明显提前,而且落黄成熟速度较快而集中,并且分层落黄好,易烘烤,是典型的早熟品种,适宜在丽江市生长季节短、高海拔地区种植。4.2007年烤烟新品种的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PVH19”的最佳肥料配比为N:P:K=1:0.85:3,(纯N6.5kg/666.7 m2,P2O55.5kg/666.7 m2,K2O19.5kg/666.7 m2),“云烟203”的最佳肥料配比为N:P:K=1.1:1.0:4.8(纯N5.5kg/666.7 m2,P2O55.0kg/666.7m2,K2O24kg/666.7 m2);“PVH19”作为早熟耐肥品种,具有生长期短、抗病性较强、易管理、好烘烤的优点,但烟叶油份偏少,产量、产值偏低,适宜于云南省高海拔烟区种植。而“云烟203”则属中晚熟品种,具有抗病强的优点,但该品种不耐肥,难烘烤,适宜于TMV和黑胫病发生严重地区,在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的条件下栽种。总之“PVH19”可作为“云烟85”和“云烟87”的替代品种,适宜于丽江市大面积推广种植,云烟203适宜于丽江市TMV和黑胫病发生严重地区推广种植

二、滇中温凉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滇中温凉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滇西南现代花粉—植被/气候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现代花粉研究区域与研究方向
        1.2.2 现代花粉与植被之间关系
        1.2.3 现代花粉与气候因子之间关系
        1.2.4 炭屑研究现状
    1.3 拟解决路线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系统
    2.3 气候
    2.4 水文
    2.5 植被与土壤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实验样品野外采集
        3.1.2 气象资料
    3.2 研究方法
        3.2.1 花粉/炭屑样品实验处理方法
        3.2.2 花粉/炭屑的鉴定
        3.2.3 花粉/炭屑的数学统计方法
        3.2.4 气象数据获取与处理
        3.2.5 花粉、气候因子、炭屑的数理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分析
    4.1 花粉谱结果分析
        4.1.1 湖泊水库表层花粉总体特征
        4.1.2 花粉谱组合特征
        4.1.3 聚类分析
    4.2 典范对应分析结果
    4.3 花粉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
    4.4 蕨类孢子与气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5 炭屑分析
        4.5.1 滇西南各州市炭屑含量及其浓度分布情况
        4.5.2 滇西南炭屑百分比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
第5章 讨论
    5.1 湖泊水库表层花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5.2 花粉百分比与气候因子之间关系
    5.3 炭屑与森林火灾关系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图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主要参加的学术会议和工作
致谢

(2)姚安县秋播蚕豆新品种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实施情况
        1.4.1 播种
        1.4.2 基本苗调查
        1.4.3 施肥
        1.4.4 病虫害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2.2 主要经济性状
3 小结

(3)牟定县优质蚕豆新品种区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生育期
    2.2 农艺性状
    2.3 经济性状
3 结论

(4)丽水市鲜食蚕豆品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过程
    1.5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2.2 不同品种的丰产性比较
    2.3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5)6种观赏竹在关中地区引种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引种理论研究概况
        1.1.1 达尔文“自然进化”理论的启示
        1.1.2 Mayr“气候相似理论”
        1.1.3 米丘林“风土驯化学说”
        1.1.4 库里奇亚索夫“生态历史分析法”
        1.1.5 以“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为基础的植物引种理论
        1.1.6 其他植物引种理论
    1.2 竹类植物研究概况
        1.2.1 我国竹子资源利用概况
        1.2.2 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1.2.3 观赏竹引种栽培研究
        1.2.4 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研究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试验地概况
    2.3 研究材料
    2.4 种源地概况
    2.5 栽培管理
        2.5.1 整地方法
        2.5.2 引种栽培
    2.6 试验内容及方法
        2.6.1 栽培措施及成活率研究
        2.6.2 生物学习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6.3 越冬耐寒适应性观测试验
        2.6.4 竹蚧危害抗性调查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成活率及栽培措施评价
        3.1.1 引种观赏竹的栽培措施
        3.1.2 引种观赏竹的成活率
    3.2 生物学习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3.2.1 引种观赏竹的发笋期、展叶成竹期
        3.2.2 植穴出笋率与单穴成竹量
        3.2.3 单位面积成竹数
        3.2.4 栽后逐年新竹生长调查
    3.3 引种竹种的耐寒性
        3.3.1 引种竹种的耐寒性试验
        3.3.2 观赏竹在北方的越冬保护
    3.4 引种观赏竹的竹蚧抗性试验
        3.4.1 竹蚧种类鉴定
        3.4.2 不同观赏竹种的竹蚧抗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途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1.1 广南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1.2 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1.3 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1.4 云南省其他油茶栽培地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2 云南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混杂
    2.2 栽培技术措施落后
    2.3 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2.4 加工技术措施落后
3 云南油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4 研究展望

(7)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与综述
    1.1 差异化战略与大理特色烟叶
    1.2 中式卷烟与特色烟叶
    1.3 生态条件对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
        1.3.1 气侯因素
        1.3.2 土壤因素
        1.3.3 海拔
    1.4 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1 烟叶成熟度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2 烤后烟叶颜色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3 烤后烟叶的组织结构、身份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4 烤后烟叶油分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5 烤后烟叶色度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6 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特征的研究
    1.5 烤烟品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1.6 烟草种植区划与品质区划和研究进展
        1.6.1 国外研究进展
        1.6.2 国内烟草种植区划研究进展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主要理论依据
第二章 大理烟区生态条件及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气象数据
        2.1.2 土壤数据
        2.1.3 数据分析
    2.2 大理烟区生态条件概述
        2.2.1 大理气候条件
        2.2.2 大理土壤资源
    2.3 大理基地生态因素的分析
        2.3.1 烟草种植主要气候限制因素分析
        2.3.2 主要气象影响要素的变化
        2.3.3 气候适宜性评价
        2.3.4 气候土壤聚类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大理州特色品种红花大金元清香型风格特色差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相关材料与数据
        3.1.2 相关试验设计
        3.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育期组成不同
        3.2.2 色素含量不同
        3.2.3 化学组分不同
        3.2.4 需肥特性不同
        3.2.5 烘烤特性不同
        3.2.6 大理红大与其它清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大理主栽品种间多酚氧化酶基因 Y12501 表达差异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总 RNA 质量检测分析
        4.2.2 不同品种间 Y12501 基因检测结果
        4.2.3 绘制 Y12501 基因和内参基因 Actin 的标准曲线
        4.2.4 不同品种中 Y12501 基因表达差异
    4.3 小结
第五章 大理特色烟叶质量因素间的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品种
        5.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5.1.4 烟叶外观质量因素与感官评价香型风格等指标的量化赋值
        5.1.5 统计软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烟叶主要外观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5.2.2 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化学成分
        5.2.3 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感官质量
        5.2.4 特色烟叶感官质量与常规化学成分
        5.2.5 烟叶中的焦油释出量与烟叶化学成分
        5.2.6 烟叶的清香型风格显着性与多酚类物质
    5.3 小结
第六章 大理特色烟叶品质差异化的成因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数据
        6.1.2 相关试验设计
        6.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6.1.4 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影响大理烟叶清香型风格特色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6.2.2 不同品种基因型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作用
        6.2.3 主要栽培措施因素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影响
        6.2.4 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贡献率)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品质区划研究
    7.1 材料与研究方法
        7.1.1 基础数据
        7.1.2 大理烟区品质区划的科学分级
        7.1.3 构建分级因子指标验证体系
    7.2 品质区划的经验判断初步分级结果
        7.2.1 经验判断依据
        7.2.2 经验判断指标系统
        7.2.3 经验判断法的筛分流程
    7.3 品质区划经验判断分级结果
        7.3.1 大理州烟叶品质区划一级区域划分结果
        7.3.2 大理州烟叶品质区划二级选点划分结果
        7.3.3 大理州差异化烟叶品质区域划分
    7.4 差异化烟叶原料基地分区概述
        7.4.1 东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典型产区
        7.4.2 西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次典型产区
        7.4.3 中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一般产区
第八章 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后备新品种筛选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品种
        8.1.2 试验地点
        8.1.3 试验方法
        8.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8.1.5 数据分析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主要农艺性状
        8.2.2 主要经济性状
        8.2.3 产量稳定性分析
        8.2.4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8.2.5 感官评吸质量
        8.2.6 致香物质含量
    8.3 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迪庆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迪庆青稞生产现状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青稞品种及品质资源
        1.2.2 青稞高产优质栽培研究
        1.2.3 青稞功能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1.3 迪庆青稞综合研究
        1.3.1 青稞种质资源的现状
        1.3.2 迪庆州青稞栽培研究进展
    1.4 迪庆青稞传统文化
        1.4.1 青稞是藏民的主食
        1.4.2 青稞与藏区宗教礼仪和文化相关
    1.5 迪庆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利用的价值
        1.5.1 繁衍和选育青稞良种,保持我州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1.5.2 保障迪庆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1.5.3 提高迪庆州群众生活水平的途径
        1.5.4 做大做强"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和建设高原生态州的需要
    1.6 本选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6.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6.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稞品种鉴定筛选试验
    2.1 研究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点及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验栽培管理
    2.3 结果分析
        2.3.1 试验产量分析
        2.3.2 四省12个青稞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
    2.4 讨论
第三章 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1 青稞播种期试验
        3.1.1 试验目的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2 青稞播种方式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3.3 青稞播种深度试验
        3.3.1 试验目的
        3.3.2 材料与方法
        3.3.3 结果与分析
        3.3.4 讨论
    3.4 青稞生物多样性栽培试验
        3.4.1 试验目的
        3.4.2 材料与方法
        3.4.3 结果与分析
        3.4.4 讨论
第四章 迪庆栽培青稞籽粒功能成分分析
    4.1 试验目的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检测地点
        4.2.2 γ-氨基丁酸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4.2.3 抗性淀粉的含量测定
        4.2.4 黄酮提取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4.2.5 生物碱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1.1 理清了青稞与藏文化的关系
        5.1.2 筛选出了适宜于迪庆推广应用的高产、稳产、抗病虫和逆性强的青稞品种
        5.1.3 研究出一套青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5.1.4 迪庆青稞功能成分分析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各类农作物草谷比取值分析及草谷比体系建立
    2.1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方法
    2.2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影响草谷比取值的因素分析
    2.4 各类农作物草谷比取值分析
    2.5 农作物草谷比体系
第三章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构成分析
    3.1 2008 年全国秸秆产量估算结果
    3.2 全国秸秆总产量估算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对比
    3.3 中国秸秆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3.4 秸秆资源在全国生物质资源中的地位
    3.5 全国秸秆总产量基本构成
    3.6 全国秸秆资源数量变化
    3.7 全国秸秆资源数量构成变化
第四章 秸秆资源区域分布
    4.1 分区方案
    4.2 秸秆总产量与单位产量区域分布
    4.3 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区域分布
第五章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估算
    5.1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估算方法
    5.2 主要农作物收割留茬高度的确定
    5.3 主要农作物秸秆叶部生物量比重
    5.4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系数的制定
    5.5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估算结果
第六章 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
    6.1 秸秆资源可燃性评价
    6.2 秸秆资源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自然适宜性评价
    6.3 秸秆资源可饲性评价
    6.4 秸秆资源直接还田自然适宜性评价
    6.5 秸秆资源工业加工自然适宜性评价
    6.6 秸秆资源种植食用菌自然适宜性评价
    6.7 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
第七章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7.1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构成
    7.2 秸秆资源过剩与短缺
    7.3 秸秆资源焚烧与浪费
第八章 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竞争性利用趋势分析
    8.1 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8.2 秸秆资源利用的竞争性表现及总体取向
    8.3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战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全文小结
    9.2 本文创新点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1952—2008 年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
    附表2 2008 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作物秸秆产量
致谢
作者简历

(10)云南丽江适宜烤烟品种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烤烟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进展
    2 烤烟营养与烟叶品质
        2.1 烤烟氮素营养
        2.2 烤烟磷素营养
        2.3 烤烟钾素营养
第二章 丽江市烤烟品种比较试验
    1 2005和2006年丽江市品种比较试验
        1.1 材料方法
        1.1.1 材料来源
        1.1.2 试验地选择
        1.1.3 施肥措施
        1.1.4 观测方法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1.1.5 数据处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分析方法
        1.2.2 构造参考品种
        1.2.3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1.2.4 关联系数
        1.2.5 关联度的计算
        1.3 讨论
    2 2006年早熟品种PVH19的比较试验
        2.1 试验基本情况
        2.1.1 试验地坐落
        2.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3 试验设计及供试种
        2.1.4 主要农事活动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PVH19生育期和主要农艺性状
        2.2.2 PVH19品种田间自然发病情况
        2.2.3 原烟外观质量评价
        2.2.4 主要经济性状
        2.3 PVH19品种的综合评价
    3 2007年丽江市烤烟新品种比较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品种
        3.1.2 试验设计
        3.1.3 取样与分析
        3.1.4 供试烟区气候特点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的烟叶产量和上等烟率
        3.2.2 不同生态区烟草品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
        3.2.3 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3.3 结论
        3.4 讨论
第三章 2007年PVH19和云烟203肥料配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基本情况
        1.3.1 试验地座落
        1.3.2 试验准备
        1.3.3 烤烟移栽与施肥
        1.3.4 烤烟移栽
        1.3.5 烤烟追肥
        1.3.6 主要农事活动及生长发育进程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主要植物学性状性状
        2.2 产值产量分析
    3 试验结论
结论与创新
    1 本文结论
    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滇中温凉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滇西南现代花粉—植被/气候关系[D]. 蒋梦姣.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姚安县秋播蚕豆新品种筛选试验[J]. 彭榕琼,杜发奋. 云南农业科技, 2018(02)
  • [3]牟定县优质蚕豆新品种区域试验[J]. 徐增扬.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3)
  • [4]丽水市鲜食蚕豆品比试验[J]. 雷吟,李汉美,丁潮洪.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2)
  • [5]6种观赏竹在关中地区引种栽培试验[D]. 李作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6]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概况[J]. 陈璐,赵琳,李甜江,郎南军,徐德兵,胡志芳. 山东林业科技, 2012(05)
  • [7]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D]. 宗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8]迪庆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利用[D]. 闵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9]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10]云南丽江适宜烤烟品种筛选研究[D]. 赵志明.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滇中温梁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